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人教版选择题提速练4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选择题基础练习(四)附参考答案题型:选择题专练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B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C .黑火药是由硝石、硫磺、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其中“硝石”指硝酸钾D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了丹砂”,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解析:选A A 项,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 项,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正确;C 项,制备黑火药的原料为S 、KNO 3、C ,三者比例为1∶2∶3,正确;D 项,根据题意,“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gS =====△Hg +S ,汞和硫在一起又生成硫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g +S===HgS ,此过程中存在化合价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2、“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相等的CO 和CO 2,物质的量之比为2∶3B .2 mol 氧气的摩尔质量为62 g·mol -1 C .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D .2 g H 2含有1 mol 氢分子解析:选D 。
设质量均为m ,则n (CO)∶n (CO 2)=m 28 g·mol -1∶m 44 g ·mol -1=11∶7,A 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1,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B 错误;1 mol 任何物质都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不一定是分子,也有可能是离子或原子,C 错误;2 g H 2的物质的量是1 mol ,含有1 mol 氢分子,D 正确。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选(4)(含解析)新人教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李仕才一、选择题1、检验氨气正确的方法是A.靠近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有白烟B.靠近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有白烟C.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试纸变红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试纸变蓝【答案】B【解析】A.因浓硫酸没有挥发性,当靠近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没有大量白烟产生,故A错误;B.浓盐酸有挥发性,靠近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时,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化合生成大量的白烟,故B正确;C.氨水显碱性,而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试纸变红,说明气体溶于水后显酸性,故C错误;D.氨气没有强氧化性,不能将碘化钾氧化为碘,故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不能检验氨气,D错误。
答案选B。
2、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硫黄熏蒸馒头,使馒头变得更白B.将海产品用甲醛溶液浸泡以延长保鲜时间C.用K2FeO4代替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提高效率并减少二次污染D.在熟食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防腐并改善肉食的色泽与口感【答案】C【解析】A、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故A错误;B、甲醛有毒,所以不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故B错误;C.氯气给自来水消毒会产生有机氯化物,影响人体健康,用K2FeO4代替氯气给自来水消毒,可以提高效率并减少二次污染,故C正确;D .亚硝酸钠是常见的致癌物质,在熟食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会危害人体健康,故D 错误;故选C 。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新制饱和氯水中:Al3+、Cu2+、SO42-、Br-B .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Mg2+、Fe3+、NO3-、SCN-C .=1×10-13mol·L -1的溶液中:Na+、K+、C1-、AlO2-()wK c OH -D .由水电离的c(H+)=1×10-13mol·L -1的溶液中:Ca2+、Ba2+、Cl-、HCO3-【答案】C【解析】A 、新制饱和氯水中含有大量的Cl2,能将Br -氧化为Br2,故A 错误;B 、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呈酸性,Fe3+与SCN-反应生成红色的Fe(SCN)3,故B 错误;C 、=1×10-13mol·L -1的溶液呈碱性,所以这四种离子能够大量共存,即C 正确;D 、由水电离的c(H+)=1×10-13mol·L -1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而HCO3-在酸性、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存在,所以D 错误。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平抛运动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为质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的示意图,且质点运动到D点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恰好互相垂直,则质点从A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经过C点的速率比D点的大B.质点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小于90°C.质点经过D点时的加速度比B点的大D.质点从B点到E点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小,所以加速度不变;由于在D点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垂直,则在C点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所以质点由C到D速率减小,C点速率比D点大。
2.(2017·河南郑州模拟)一质点在xOy平面内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下面有四种说法:①若质点在x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在y方向先加速后减速;②若质点在x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在y方向先减速后加速;③若质点在y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在x方向先加速后减速;④若质点在y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在x方向先减速后加速。
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③D.只有②④x方向始终匀速,x轴可替换成时间轴,根据图线形状可知,质点在y 轴方向先减速后加速,②正确;若质点在y方向始终匀速,y轴可替换成时间轴,根据图线形状可知,质点在x轴方向先加速后减速,③正确,故选C。
3.(2017·山东德州模拟)如图所示,小球A位于斜面上,小球B与小球A位于同一高度,现将小球A、B分别以v1和v2的速度水平抛出,都落在了倾角为45°的斜面上的同一点,且小球B恰好垂直打到斜面上,则v1∶v2为()A.3∶2B.2∶1C.1∶1D.1∶2,故飞行时间相同,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对于A 球:=1①,对于B球:=1②,由①②两式解得v1∶v2=1∶2,故应选D。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选择题1.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Ni(CO)4(g)。
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
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第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C.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低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生成[Ni(CO)4]=4v生成(CO)【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平衡标志的判断等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
【解析】选B。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A错误;50℃时,Ni(CO)4以气态存在,有利于分离,从而促使平衡正向移动,B正1=5×104,可知分解率较高,C 确;230℃时,Ni(CO)4分解的平衡常数为K错误;平衡时,4v生成[Ni(CO)4]=v生成(CO),D错误。
2. 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实验测得70℃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快C.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解题关键】能根据图象信息分析出H2O2分解的影响因素。
【解析】选D。
A项,从图甲看,起始时H2O2的浓度越小,曲线下降越平缓,说明反应速率越慢,错误;B项,OH-的浓度越大,pH越大,图中0.1 mol·L-1NaOH对应的pH最大,曲线下降得最快,即溶液pH越大H2O2分解速率越快,错误;C项,从图丙看,相同时间内,0.1 mol·L-1NaOH条件下,H2O2分解最快,0 mol·L-1NaOH条件下反应最慢,而1.0 mol·L-1NaOH条件下反应处于中间,错误;D项,从丁图看,在Mn2+存在越多时,H2O2的分解速率越快,正确。
2020年高考冲刺试卷芳草香出品人教化学2020高考一轮训练学题(3)李仕才一、选择题1、Fe(OH)3胶体虽然是由FeCl3溶液制得,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
FeCl3溶液、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都呈透明的红褐色B.分散质颗粒直径相同C.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都不会产生沉淀D.当有光线透过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参考答案】C2、下面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解析:在Cu-Zn原电池中,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所以Zn作负极,Cu作正极,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A错误;粗铜精炼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电极连接不正确,B 错误;在Fe片上镀锌时,Fe作阴极,Zn作阳极,电极连接不正确,C错误;电解饱和NaCl 溶液时,阳极发生反应:2Cl--2e-===Cl2↑,Cl2有强氧化性,与KI发生反应:Cl2+2KI===2KCl +I2,I2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阴极发生反应:2H++2e-===H2↑,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所以用向下排空气的方法收集,D正确。
答案:D3、下列装置的线路接通后,经过一段时间,溶液的pH值明显下降的是( )解析:A 项,该装置是原电池装置,H +放电生成氢气,溶液的pH 增大,错误;B 项,该装置是电解池,Cu +2H 2O=====电解Cu(OH)2+H 2↑,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 增大,错误;C 项,电解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使溶液的pH 增大,错误;D 项,电解硫酸铜实质是电解水和硫酸铜,水中的氢氧根离子放电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 减小,正确。
答案:D 4、常温下,将pH =3的盐酸a L 分别与下列三种溶液混合后,混合溶液均呈中性: ①1×10-3 mol·L -1的氨水b L②c(OH -)=1×10-3 mol·L -1的氨水c L③c(OH -)=1×10-3 mol·L -1的Ba(OH)2溶液d L其中a 、b 、c 、d 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a =d>cB .a =b>c>dC .a =b>d>cD .c>a =d>b。
2020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选择题1、某可逆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其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B.催化剂能够同时降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增大某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单位体积内该反应物活化分子的数目答案 C解析A项,吸热反应,其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正确;B项,催化剂能够降低活化能,包括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活化能,正确;C项,升高温度,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均增大,错误;D项,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该反应物活化分子数目增大,正确。
2、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2N2O5(g)4NO2(g)+O2(g) ΔH>0。
T1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t /s 0 500 1000 1500 c (N 2O 5)/mol·L -15.003.52 2.502.5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 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1,T 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2,若T 1>T 2,则K 1<K 2B .500s 内N 2O 5分解速率为2.96×10-3mol·L -1·s -1C .T 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1=125,平衡时N 2O 5的转化率为50%D .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则c (N 2O 5)>5.00mol·L -1 答案 A解析 A 项,此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错误;B 项,Δc (N 2O 5)=(5.00-3.52) mol·L -1=1.48 mol·L -1,v (N 2O 5)=1.48 mol·L -1500 s =2.96×10-3 mol·L -1·s -1,正确;C 项,依据“三段式”进行计算:2N 2O 5(g)4NO 2(g)+O 2(g)始态/mol·L -1 5.0 0 0 转化/mol·L -1 2.50 5 1.25平衡/mol·L -1 2.50 5 1.25N 2O 5的转化率=2.55.0×100%=50%,K =54×1.252.52=125,正确;D 项,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假设平衡不移动,c (N 2O 5)=5.00 mol·L -1,但增大压强,平衡左移,c (N 2O 5)在5.00 mol·L -1的基础上又增大,正确。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动量、冲量、动量定理课时作业1.(冲量)(2017·广东中山西区期中)质量为m的木箱放置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v,则在这段时间内拉力F与重力的冲量大小分别为()A.Ft,0B.Ft cos θ,0C.mv,mgtD.Ft,mgtF的冲量就是F与时间t的乘积,即I F=Ft;重力的冲量就是重力与时间t的乘积,即I G=mgt。
2.(动量、动能的变化量)质量为0.2 kg的球竖直向下以6 m/s的速度落至水平地面,再以4 m/s的速度反向弹回。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在小球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内,关于球动量变化量Δp和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Δp=2 kg·m/s W=-2 JB.Δp=-2 kg·m/s W=2 JC.Δp=0.4 kg·m/s W=-2 JD.Δp=-0.4 kg·m/s W=2 J,则小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Δp=mv2-mv1=0.2×4 kg·m/s-0.2×(-6) kg·m/s=2 kg·m/s,方向竖直向上。
由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W=×0.2×42 J-×0.2×62 J=-2 J。
3.(冲量、动能变化量的比较)(2017·北京顺义区统考)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沿倾角不同的两个光滑斜面由静止自由滑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的过程中()A.两小球所受重力做功相同B.两小球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相同C.两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所用时间相同D.两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动能不同,设斜面倾角为θ,高为h,则有加速度a=g sin θ,位移x=,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有x=at2=gt2sin θ,运动时间t=,两个斜面高度相同而倾角不同,所以运动时间不同,选项C错误。
课时作业4 氧化还原反应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的反应为S +2KNO 3+3C=====点燃K 2S +N 2↑+3CO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还原剂为KNO 3B .该反应中,S 和C 被氧化C .该反应中,K 2S 为氧化产物D .该反应中,若生成1molN 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mol2.某化学反应在催化剂条件下的转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氧化性:NO>CO 2B .该反应可表示为2NO +2CO =====催化剂N 2+2CO 2C .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6D .每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N 2,转移的电子数为0.4N A3.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时发生反应:NaClO +2HCl===NaCl +Cl 2↑+H 2O ,生成有毒的氯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HClB .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氯化钠是还原产物C .HCl 只表现还原性D .若有0.1molHCl 被氧化,生成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4.现有24mL 浓度为0.05mol·L -1的Na 2SO 3溶液恰好与20mL 浓度为0.02mol·L -1的K 2Cr 2O 7溶液完全反应。
已知Na 2SO 3可被K 2Cr 2O 7氧化为Na 2SO 4,则元素Cr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 .+2B .+3C .+4D .+55.根据下表信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3B.表中②生成1mol 的O 2将有4mol 的电子转移C.表中④的离子方程式配平后,H +的化学计量数为16D.表中③还原产物是KCl6.K 2FeO 4具有强氧化性,酸性条件下,其氧化性强于Cl 2、KMnO 4,其制备的流程如下:生成。
(人教版)2020届高考化学(选择题)过关一轮选练(四)含答案1、制备(NH4)2Fe(SO4)2·6H2O的实验中,需对过滤出产品的母液(pH<1)进行处理。
室温下,分别取母液并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 D )A.通入过量Cl2:Fe2+、H+、N、Cl-、SB.加入少量NaClO溶液:N、Fe2+、H+、S、ClO-C.加入过量NaOH溶液:Na+、Fe2+、N、S、OH-D.加入过量NaClO和NaOH的混合溶液:Na+、S、Cl-、ClO-、OH-解析:Cl2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2+,A不正确;ClO-具有氧化性,不能和Fe2+、H+共存,B不正确;OH-不能和Fe2+、N共存,C不正确;D中组内离子可在混合溶液中共存,正确。
2、(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向100 mL 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1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2 mol·L-1B.通入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mLC.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OH)∶n(Na2CO3)=1∶3D.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HCO3)∶n(Na2CO3)= 1∶1解析:向100 mL 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时,反应有两种可能情况:2NaOH+CO2Na2CO3+H2O或NaOH+CO2NaHCO3,再加入盐酸 100 mL 时,无论溶液中溶质是NaOH、NaHCO3还是Na2CO3,最终都会生成NaCl,因n(Na+)=n(Cl-),所以 n(NaOH)=n(HCl)=0.02 mol,NaOH溶液和盐酸的体积相同,那么浓度也相同,即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 0.2 mol·L-1,A项正确;盐酸由25 mL滴至100 mL时,发生的反应为NaHCO3+HCl NaCl+CO2↑+H2O,消耗盐酸(HCl) 0.015 mol,生成CO2 0.015 mol,即通入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 mL,B项错误;设所得溶液中的Na2CO3为x mol,NaHCO3为y mol,根据原子守恒:2x mol+y mol=0.02mol,x mol+y mol=0.015 mol,解得x=0.005,y=0.01,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NaHCO3)∶n(Na2CO3)=2∶1,C、D项错误。
2020届高考化学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选修4模板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g)+O2(g)===SO2 (g)可用该反应的ΔH表示燃烧热B.通过直接蒸发MgCl2溶液的方法获取无水氯化镁固体C.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3+,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作沉淀剂D.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参与反应的酸或碱,无论谁过量,都不影响中和热的数值答案 D解析燃烧热应是固体硫完全燃烧生成SO2(g)放出的热量,A错误;直接蒸发MgCl2溶液,Mg2+水解生成Mg(OH)2,最后得到MgO ,B错误;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3+,可加入适量的CuO或Cu(OH)2或Cu2(OH)2CO3促进Fe3+水解,且不引入杂质,C错误。
2、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涵着大量的能量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C.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被人类利用D.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答案 D解析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某些吸热反应如由焦炭制水煤气等是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反应。
3.全世界每年钢铁因锈蚀造成大量的损失。
某城拟用如图方法保护埋在酸性土壤中的钢质管道,使其免受腐蚀。
关于此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壤中的钢铁易被腐蚀是因为在潮湿的土壤中形成了原电池B.金属棒X的材料应该是比镁活泼的金属C.金属棒X上发生反应:M-n e-===M n+D.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答案 B解析潮湿的土壤中有水和氧气,形成原电池环境,钢铁易被腐蚀,A项正确;只要金属棒X的材料比铁活泼,则在形成原电池时,X就作负极被腐蚀,Fe作正极被保护,比镁活泼的金属在空气、土壤中易被氧化,不能起到长期防腐作用,B项错误;金属棒X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M-n e-===M n+,C项正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质上是牺牲了原电池的负极,保护了原电池的正极,D项正确。
选择题提速练41—5为单选,6—8为多选1.(2018·吉林质检)如图甲所示,Q 1、Q 2为两个被固定的点电荷,其中Q 1带负电荷,a 、b 两点在它们连线的延长线上.现有一带负电荷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直线从a 点开始经b 点向远处运动(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粒子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其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Q 2一定带负电B .Q 2的电荷量一定大于Q 1的电荷量C .b 点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D .整个运动过程中,粒子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解析:因为v t 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题图乙可知,粒子在b 点的加速度为零,其电场力也为零,b 点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选项C 正确;要使b 点的场强为零,Q 1、Q 2必带异种电荷,所以Q 2一定带正电,选项A 错误;Q 1、Q 2单独存在时在b 点产生的场强必等大反向,再考虑到Q 1到b 点的距离较大,可知Q 1的电荷量一定大于Q 2的电荷量,选项B 错误;整个运动过程中,粒子的动能和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考虑到其动能先减小后增大,则其电势能一定是先增大后减小,选项D 错误.2.如图所示,足够长平行金属导轨倾斜放置,倾角为37°,宽度为0.5 m ,电阻忽略不计,其上端接一小灯泡,电阻为1 Ω.一导体棒MN 垂直于导轨放置,质量为0.2 kg ,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 Ω,两端与导轨接触良好,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在导轨间存在着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0.8 T .将导体棒MN 由静止释放,运动一段时间后,小灯泡稳定发光,此后导体棒MN 的运动速度以及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sin37°=0.6)( B )A .2.5 m/s 1 WB .5 m/s 1 WC .7.5 m/s 9 WD .15 m/s 9 W解析:小灯泡稳定发光说明棒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F 安=B 2l 2vR 总对棒满足:mg sin θ-μmg cos θ-B 2l 2vR 棒+R 灯=0因为R 灯=R 棒则:P 灯=P 棒再依据功能关系:mg sinθ·v-μmg cosθ·v=P灯+P棒联立解得v=5 m/s,P灯=1 W,所以B项正确.3.(2018·河南六市一联)如图所示,等离子气流(由高温、高压的等电荷量的正、负离子组成)由左方连续不断地以速度v0垂直射入P1和P2两极板间的匀强磁场中.两平行长直导线ab和cd的相互作用情况为:0~1 s内排斥,1~3 s内吸引,3~4 s内排斥.线圈A内有外加磁场,规定向左为线圈A内磁感应强度B的正方向,则线圈A内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C )解析:正、负离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正离子向P1板偏转,负离子向P2板偏转,P1板带正电,P2板带负电,ab中电流为从a流向b,在0~1 s内排斥说明电流从d流向c,1~3 s内吸引说明电流从c流向d,3~4 s内排斥说明电流从d流向c,再利用楞次定律、安培定则可判断只有C项正确.4.现有两动能均为E0=0.35 MeV的21H在一条直线上相向运动,两个21H发生对撞后能发生核反应,得到32He和新粒子,且在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完全转化为32He和新粒子的动能.已知21H的质量为2.014 1 u,32He的质量为3.016 0 u,新粒子的质量为1.008 7 u,核反应时质量亏损1 u释放的核能约为931 MeV(如果涉及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核反应方程为21H+21H→32He+11HB.核反应前后不满足能量守恒定律C.新粒子的动能约为3 MeVD.32He的动能约为4 MeV解析:由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21H+21H→32He+10n,则新粒子为中子10n,所以A错误;核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释放能量,亏损的质量转变为能量,仍然满足能量守恒定律,B错误;由题意可知ΔE=(2.014 1 u×2-3.016 0 u-1.008 7 u)×931 MeV/u =3.3 MeV,根据核反应中系统的能量守恒有E kHe+E kn=2E0+ΔE,根据核反应中系统的动能守恒有p He-p n=0,由E k=p22m ,可知E kHeE kn=m nm He,解得E kHe=m nm n+m He(2E0+ΔE)=1 MeV,E km=m Hem n+m He(2E0+ΔE)=3 MeV,所以C正确,D错误.5.如图所示,有5 000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将它们用长度相等的轻绳依次连接,再将其左端用细绳固定在天花板上,右端施加一水平力使全部小球静止.若连接天花板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则第2 011个小球与2 012个小球之间的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的正切值等于( A )A.2 9895 000 B.2 0115 000 C.2 0112 089D.2 0892 011解析:对1~5 000号球整体受力分析,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 、天花板处绳子拉力T 0以及5 000个球的重力5 000G ,由平衡条件可列出平衡方程:T 0cos45°=F ,T 0sin45°=5 000G .解得F =5 000G .再对2 012~5 000号球为整体受力分析,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 、2 989个球的重力2 989G 以及2 011个小球与2 012个小球之间的轻绳拉力T ,列出平衡方程T cos α=F ,T sin α=2 989G .解得tan α=2 9895 000.6.(2018·江苏南通二模)车手要驾驶一辆汽车飞越宽度为d 的河流.在河岸左侧建起如图高为h 、倾角为α的斜坡,车手驾车从左侧冲上斜坡并从顶端飞出,接着无碰撞地落在右侧高为H 、倾角为θ的斜坡上,顺利完成了飞越.已知h >H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汽车可视为质点,忽略车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根据题设条件可以确定( CD )A .汽车在左侧斜坡上加速的时间tB .汽车离开左侧斜坡时的动能E kC .汽车在空中飞行的最大高度H mD .两斜坡的倾角满足α<θ解析:据题分析可知,汽车在左侧斜坡上运动情况未知,不能确定加速的时间t ,故A 错误;汽车的质量未知,根据动能表达式E k =12mv 2可知不能求出汽车离开左侧斜坡时的动能E k ,故B 错误;设汽车离开左侧斜坡的速度大小为v 1.根据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有d =v 1cos α·t ①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有H m =v 1sin α22g②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有 -(h -H )=v 1sin α·t -12gt 2③由①③两式可求得运动时间t 和v 1,将v 1代入②式可求出最大高度H m ,故C 正确; 根据速度的分解得tan α=v y 1v x ,tan θ=v y 2v x,由于h >H ,竖直分速度关系为v y 1<v y 2,则得α<θ,故D 正确.7. (2018·湖北八校联考)如图甲所示,质量为1 kg 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 0=11 m/s 从θ=53°固定斜面底端先后两次滑上斜面,第一次对小物块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第二次无恒力F .图乙中的两条线段a 、b 分别表示存在力F 和无恒力F 时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v t 图线.不考虑空气阻力,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 .恒力F 大小为1 NB .物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6C .有恒力F 时,小物块在上升过程产生的热量较少D .有恒力F 时,小物块在上升过程机械能的减少量较小解析:根据v t 中斜率等于加速度的意义可知:a a =Δv t 1=0-111.1=-10 m/s 2,a b =0-111=-11 m/s 2;不受拉力时:ma b =-mg sin53°-μmg cos53°,代入数据得:μ=0.5;受到拉力的作用时:ma a =F -mg sin53°-μmg cos53°;所以:F =1 N .故A 正确,B 错误;根据运动学公式:x =0-v 22a 可知,因为有恒力F 时,小物块的加速度小,位移大,所以在上升过程产生的热量较大.故C 错误;结合C 的分析可知,有恒力F 时,小物块上升的高度比较大,所以在最高点的重力势能比较大,而升高的过程动能的减小是相等的,所以在上升过程机械能的减少量较小.故D 正确.故选AD.8.(2018·湖南株洲质检)某种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这种小灯泡连接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电源的内阻为1.0 Ω.现闭合开关S ,理想电压表V 的示数为4.0 V ,则( ABD )A .三个灯泡的总电阻为8.3 ΩB .电源的电动势为5.6 VC .电源消耗的热功率为3.0 WD .电源的效率为89.3%解析:理想电压表V 的示数为4.0 V ,可知串联的灯泡电流0.6 A ,此时小灯泡电阻4.00.6Ω=203 Ω;每个并联灯泡的电流为0.3 A ,电压1.0 V ,此时小灯泡电阻R L =1.00.3 Ω=103 Ω,所以总电阻为R 总=203 Ω+12·103 Ω=8.3 Ω,A 正确;电动势等于E =4 V +1 V +0.6×1.0V =5.6 V ,B 正确;电源消耗的热功率为P 热=0.62×1.0 W=0.36 W ,C 错误;电源效率η=55.6×100%=89.3%,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