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课件 苏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17.50 KB
- 文档页数:14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第五单元教案课题:《错过》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二、学习重点: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三、学习难点:学生有“错过”的经历,但缺乏对“错过”的深刻体验。
四、教学设想:1、教学设想:这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杂文。
教学中,要结合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指导学生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安排学生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并结合自身对“错过”的体验,与作者的体验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
2、学法设想:熟读课文,从感情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对人生中“错过”的认识和态度。
学习方法上,采取整体感知,重点研读、联系生活、自由讨论的模式进行。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教具准备:投影仪、小黑板。
五、学习过程:(一)名言欣赏结合实际导入新课1、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2、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走近作者——刘心武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师稍作补充。
(三)联系旧知,熟悉课文,理清结构。
1、介绍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知识: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可以议论;可以叙事。
本文以议论为主,可作为文艺性政论文学习,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2、师生讨论文章的结构,明确并板书: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3、速读课文,思考划分层次,交流明确:引论:1——2段本论:3——6段结论:7——15段5、提问: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板书内容)6、学生讨论后回答。
初中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方案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方案单元主题:人生体验常州市花园中学朱光琪一、单元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其中有对人生中“错过”的体悟;有对浓浓亲情的表达;有对生与死的哲理阐发;有“一棵树”的自比;也有对求学艰苦历程的回顾……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
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通过阅读体悟文学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产生对生命历程的珍惜感。
2、能通过品味作品中含蓄隽永的语言,产生独到的人生体验,辨证的感悟人生。
3、能通过诵读和品位语言,理解诗的主旨,感受诗中的艺术形象。
4、能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时的选材能力。
5、能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二十一错过(2课时)★二十二散步(1课时)★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1课时)★二十五有的人(1课时)★诵读欣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课时)(古诗二首)无题★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3课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2课时)四、单元教学步骤: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1、能初步了解单元课文内容;2、能明确单元学习目标;3、为单元探究活动蓄势。
1、整体感知单元课文内容: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听,思考。
导入:由单元提示导入2、浏览单元内容。
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课文。
巡视;指导。
反思2、精读自己喜欢的课文: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用学过的读书方法精读自己喜欢的课文。
巡视;指导。
2、向大家推荐你喜欢的课文,并说明推荐原因听,适度评价。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方案单元主题:人生体验一、单元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其中有对人生中“错过”的体悟;有对浓浓亲情的表达;有对生与死的哲理阐发;有“一棵树”的自比;也有对求学艰苦历程的回顾……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
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通过阅读体悟文学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产生对生命历程的珍惜感。
2、能通过品味作品中含蓄隽永的语言,产生独到的人生体验,辨证的感悟人生。
3、能通过诵读和品位语言,理解诗的主旨,感受诗中的艺术形象。
4、能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时的选材能力。
5、能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二十一错过(2课时)★二十二散步(1课时)★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1课时)★二十五有的人(1课时)★诵读欣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课时)(古诗二首)无题★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3课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2课时)四、单元教学步骤: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1、能初步了解单元课文内容;2、能明确单元学习目标;3、为单元探究活动蓄势。
1、整体感知单元课文内容:234第2课时错过(刘心武)(一)学习目标:1、能通过阅读,感知错过产生的原因及意义;2、能了解本文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3、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4、能通过诵读,品味文章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
12、细读课文:课后学习:回忆自己最难忘的“错过”,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3课时错过(刘心武)(二)1、语文活动:真情告白2课后学习:了解亲人的“错过”,用你背诵的精彩语句评点或鼓励他们。
《送东阳马生序》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一读顺:朗读课文,扫清字障。
3.二读通:疏通文意,把握大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反复朗读,朗读成诵。
疏通文意,把握大意。
(二)难点疏通文意,把握大意。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揭示学习目标。
(二)走进作者、课前检测。
课前检测:听课手册(三)一读顺:朗读课文,扫清字障。
教师师X朗读,学生听读。
自由朗读。
一生试读,其他生点评。
全班齐读。
(四)二读通:疏通文意,把握大意。
自学指导一:【自学内容】:自主感知、合作探究【方法指导】:自读课文,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把重点字句的意思注于课文中,并试翻译全段。
(无法自主解决的字词句可小组谈论)【自学时间】:(10分钟)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检查效果。
【成果交流】:全段翻译:我幼年的时候就特别爱好学习。
家里贫穷,没办法书来看,时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来书,自己亲手抄录,数着日子到时候归还。
在非常寒冷的冬天里,砚台里的墨汁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写.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博览群书。
成年之后,(我)更加地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忧虑)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
我曾经奔向到百里之外,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拿着经书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学生们挤满了整个屋子,(对待学生)不曾略微把话说得柔和一些,把脸色放温和一些。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是一组探讨生命意义,抒写人生体验的文章,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也有很强的文学性。
在前面几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去体验生命历程中的点点滴滴。
《错过》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饱含作者对人生中“错过”的体悟;《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内蕴浓浓的亲情,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强烈的抒情意味;《送东阳马生序》展示的是作者对少年时期艰苦求学历程的回顾;《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一首具有鲜明的意象、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的诗;《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创作的一首具有哲理意味的诗。
二、单元学情分析1、学生基础:学生以前已经学过几个人文色彩浓郁的单元,因此,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对于象征手法也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受年龄与生活体验的制约,学生在理解本单元含蓄的抒写人生体验时仍有一定的难度。
2、学习方法: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
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透过语言把握感情。
另外还应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
三、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收集作者资料,研读作品,了解文学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体会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历程。
2、通过品味作品中含蓄隽永、富含哲理的语言,学习辨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3、通过诵读和品味语言,理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深入领会诗的主旨。
4、通过诵读、识记,积累优美的语言。
5、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与人交流,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时的选材能力。
6、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16课时)★二十一错过(2课时)★二十二散步(1课时)★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1课时)★二十五有的人(2课时)★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1课时)★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3课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1课时)★语文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2课时)★专题叶(1课时)五、单元教学过程第1课时错过(刘心武)(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感知“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2.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3.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重难点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和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准备课件设计思路: 让学生熟读课文,从感性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教师加以理论上的指导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以此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学习流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
(板书课题及作者。
)介绍作者。
(出示课件1)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
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学习(出示课件2)师范读课文,学生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
2.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4.比较和其他文体的异同。
三、合作学习1.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交流。
2.说说读完本文后的感受,同位交流。
四、反馈交流 (出示课件3)1.给加点字注音。
(完成《学习与评价》“基础知识”。
)2.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明确:(此题开放性强,只要学生能够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皆可。
)教师可从以下几句重点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1)“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2)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
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