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汽车起重机倾翻事故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16.08 KB
- 文档页数:1
汽车式起重机作业事故分析、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一、主要危害:挤伤、触电、高处坠落、吊物(具)坠落和机体倾翻等。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挤伤事故:挤伤事故是指在起重机作业中,作业人员被挤压在两个物体之间,所造成的挤伤、压伤、击伤等人身伤亡事故。
1. 起重机作业现场缺少安全监督和指挥管理人员,在进行吊装、指挥、操作或从事其他作业时,由于吊载剧烈摆动冲撞作业发生的挤伤事故。
主要原因:a)司机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构动作变化速度过快,使吊物(具)产生较大惯性。
b)指挥有误,吊运路线不合理,致使吊物(具)在剧烈摆动中挤压、碰撞人。
2. 现场吊装作业人员和其他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作业人员在起重机与建(构)筑物之间,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及其吊(物)具的挤压碰撞。
主要原因:a)巡检人员或维修作业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
b)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致使在司机贸然启动起重机时挤压,碰撞人。
3. 现场作业人员野蛮操作等人为因素造成挤伤事故。
(1)吊物(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的挤伤事故。
主要原因:a)吊物(具)放置方式不当,对重大吊物(具)放置不稳、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b)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致使吊物(具)突然倾倒碰砸人。
(2)翻转作业中的撞伤事故,从事吊装、翻转、倒个作业时,由于吊装方法不合理,装卡不牢,吊具选择不当,重物倾斜下坠,吊装选位不佳,指挥及操作人员站位不好,造成吊载失稳、吊载摆动冲击等均会造成翻转作业中的砸、撞、碰、挤、压等各种伤亡事故。
(二)触电事故:是指从事起重操作和检修及其它作业的人员,由于触电遭受电击所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
1. 由于歪拉斜吊或吊运过程中吊物(具)剧烈摆动使起升钢丝绳或大臂碰触高压线,致使作业人员触电。
2. 因现场环境局限,在高压线下作业,指挥操作不当,使起升钢丝绳或大臂碰触高压线,致使作业人员触电。
3. 场内作业时,环境受限,在动力、照明等常用的带电线路附近作业,未按规定断电、指挥操作不当等,使起升钢丝绳或大臂碰触高压线,致使作业人员触电。
一起汽车起重机倾覆事故分析一起汽车起重机倾覆事故分析摘要:介绍了一起汽车起重机倾覆事故,经过对起重机的现场作业情况和安全技术状况等进行了解,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汽车起重机;倾覆;起重臂;幅度;仰角1.事故概况某日上午7时左右在某建筑施工工地,一台LT1055/2型汽车起重机在进行吊运木料的作业过程中,突然发生倾覆,导致木工谢某被该汽车起重机的起重臂砸落压住,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现场勘察(1)发生事故的汽车起重机是由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型号为LT1055/2型汽车起重机(制造完成日期为2013年11月27日),最大起重量为55吨,最长主起重臂为41米,最长主起重臂允许的最大作业幅度为28米。
(2)现场发生事故时,汽车起重机处于后方作业以41米全伸臂起吊整捆长形方料(该捆方料有20多根约2.5米长,重150kg左右)向前变幅,向地下室顶部支壳板输送木料。
经询问现场相关人员,该捆木料被输送到地下室顶部支壳板后,汽车起重机在木工解钩过程中发生向前倾覆(见图1),基本可以排除超载作业引发倾覆事故的可能性。
图1. 汽车起重机倾覆时处于后方作业(3)现场倾覆起重机的起重臂仰角为37.8°。
汽车起重机变幅油缸支撑起重臂属于刚性支撑,因此汽车起重机在发生倾覆后仍然能够保持倾覆前作业时起重臂的仰角。
(4)现场发现右后支腿衬垫的下方工作路面已发生开裂沉降,后支腿沉降深度最大达119mm。
(见图2)图2. 工作路面基础沉降状况3.事故分析(1)查阅LT1055/2汽车起重机额定起重量表,该表规定41米最长主起重臂作业时允许的最小仰角为40°,通过检查汽车起重机倾覆时起重臂的仰角为37.8°,小于规定的最小仰角,从而可能导致起重机整机失稳。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对汽车吊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汽车吊作为一种重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近年来,我国各地发生多起汽车吊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汽车吊事故案例为切入点,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警示教育措施。
一、事故案例某建筑工程公司于2020年5月,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一辆汽车吊进行吊装作业。
在作业过程中,由于吊装物重量超出汽车吊额定载荷,导致吊装物倾斜。
此时,司机在未确认吊装物稳定的情况下,擅自操作汽车吊进行移动,导致吊装物脱落,砸中下方作业人员,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1. 人员因素(1)司机安全意识淡薄。
司机在作业过程中,未能充分认识到超载作业的危险性,对吊装物的重量估计不足,导致吊装物倾斜。
(2)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
司机在操作汽车吊时,未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擅自改变吊装物的位置,导致事故发生。
(3)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在吊装作业过程中,下方作业人员未能及时察觉到吊装物倾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2. 设备因素(1)汽车吊超载。
吊装物重量超出汽车吊额定载荷,导致吊装物倾斜。
(2)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
汽车吊在作业前未进行全面检查,存在安全隐患。
3. 管理因素(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该公司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
(2)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
在作业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违规操作。
三、警示教育措施1. 提高安全意识(1)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
通过开展安全培训、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使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汽车吊作业的危险性。
(2)加强对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
2.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1)严格遵守汽车吊操作规程,严禁超载作业。
(2)在吊装作业过程中,加强现场监督,确保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作业。
案例分析丨各类吊车事故分析及经验总结(1)超载自行式动臂起重机的起重量是随着起重臂的倾角变化而变化的,《起重机安全管理规程》指出:“起重量和起重臂倾角应符合设计要求”,又规定“起重机械禁止超负荷运行。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所吊物品的重量估计不清,或对安全注意不够而超负荷运行,使起重机失去稳定而造成“翻车”。
(2)支腿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发生翻车这类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支腿接触的地面软硬不一,造成支腿不均匀下陷,如1973年9月18日,一辆16T轮胎汽车起重机吊装一接收器,由于地形低洼有水,前轮停在100mm*100mm的木排上,后轮停在钢轨上,四个支腿各垫在一个枕木上。
起吊一个直径为10m的接收器,起重臂在额定起重量为 2.5t 的位置上,指挥人员说重量只有1t,第一、二次试吊正常,第三次起吊,造成“翻车”事故,后来查出原因是支腿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加之超重导致的。
预防支腿下陷的主要实施如下:支腿必需支承在平坦而坚实的地面上,一般应使用垫板。
支腿不能支承在挖方地基附近,防止滑坡。
支腿不能支承在各种埋设物(地下管道,地下工程的出入口处)上,防止塌陷。
(3)回转过快起重机在起吊物品之初,一般不会翻车,翻车常发生在回转过程中。
例如某厂用轮胎吊扣楼板,构件距楼大约15~20m,吊车在楼和构件中间工作,地势北高南低,有风、雪,在吊第一块时,起重臂工作幅度为10m,倾角600,起升完毕,转臂大约450,车有些前倾、工地有人喊“危险”,司机急刹车,但发现板下有人,就又转臂,躲开人后又刹车,由于回转过急而翻车了。
这是因为回转会产生离心力,回转越快,离心力越大,同时还因转到顺风等不利于稳定的方位上,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造成了此次翻车事故。
以此要注意回转速度不应过快。
(4)变幅,伸缩臂操作程序错误在起吊满负荷时,只能收回起重臂(由大幅度变小幅度,由长起重臂变短起重臂),不能伸臂或落臂,否则会翻车。
例如,在某施工工地,有一辆Q51型汽车起重机在回转半径为305m是,可以起吊3t。
汽车起重机安全事故分析摘要:中部地区某工地上一台汽车起重机在工作时发生倾覆,经技术检验部门调查发现该设备超出法定检验检测有效期,事故发生时汽车起重机操作人员在起重机左前方支腿未伸出就在原地进行支撑油缸的顶升,经分析可知倾覆时的倾覆力矩大于抗倾覆力矩,从而致使整车发生倾覆事故,因此汽车起重机作为特种设备在操作时应严禁无证上岗,及时报审,落实安全管理及防范措施,建立安全负责制,从而有效避免同类事故发生。
关键词:汽车起重机;倾覆;安全事故;受力分析前言汽车起重机俗称汽车吊由于具有灵活机动、越野性能好等优点,而广泛地应用于厂矿企业及工程安装工地,是起重运输业广泛使用的起重机械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施工操作人员对其性能不了解或使用不当等原因,致使失稳、滑移甚至翻车等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人身及经济损失。
汽车起重机,其起吊重物的能力和在工作状态下的抗倾覆稳定性,是反映汽车起重机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起重机设计规范中规定,在工作状态下,汽车起重机不允许出现三个支腿着地或支腿未伸到位的情况。
笔者对中部某城市的一起汽车起重机安全事故进行研究,分析汽车起重机稳定性机理,并找出造成事故的原因,从而为汽车起重机的安全施工及稳定性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2013年4月13日晚上19点15分左右,风力为四级,某中部城市的工地上一台型号为XZJ5247JQZ16D型汽车起重机在吊完锚杆后,汽车吊驾驶员开始起吊锚杆机,此机械大约2000公斤。
吊车从东北角约30°开始吊运锚杆机,当吊至吊车东边时,吊车发生倾翻,吊臂压到其正下方土堆上的指挥人员。
1事故现场勘查发生事故的江苏徐州重型机械厂汽车起重机制造日期为2009年1月,该设备上次法定检测检验有效日期至2013年3月13日,事故发生时该设备超出法定检验检测有效期。
经过现场测量所吊重物距离左后支腿的水平直线距离为16.8m,所吊重物重量为1.2T。
起重臂端部距离支腿距离为24m。
某汽车起重机倾覆事故分析黄华【摘要】对一起汽车起重机倾覆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其水平活动支腿没有伸出,起重臂转至左面正侧方,随着起重臂的伸出,最终使倾覆力矩大于稳定力矩,从而导致起重机倾覆事故.通过这次事故,分析总结了可能引发起重机倾覆的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的研究了汽车起重机防止倾覆和预防措施.【期刊名称】《装备制造技术》【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3页(P121-122,127)【关键词】汽车起重机;倾覆;事故分析;预防措施【作者】黄华【作者单位】广西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柳州分院,广西柳州54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213.6汽车起重机是流动式起重机的一种,其流动性、转移作业场地快,作业灵活等优于其它起重机械的特点,深受用户的欢迎。
但由于汽车起重机作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作业范围大,快速的转移速度,操纵难度大等,所存在的危险因素也比较多。
汽车起重机的的倾覆事故就是起重机事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一旦发生倾覆事故,其经济损失严重,危害大。
因此应对汽车起重机的倾覆因素和注意事项要加以把握。
本文通过对一起汽车起重机倾覆事故的案例分析,研究了汽车起重机倾覆的根本原因,总结了预防汽车起重机倾覆的措施。
1 事故简述2014年3月17日,某电网公司的一辆汽车起重机即将到检验周期,向当地的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部门申请定期检验。
检验人员指挥操作人员将车辆开到检验场地,停好车后顶起四个垂直支腿,但是水平活动支腿没有伸出,起重臂旋转到左面正侧方,用主钩起吊重量为1吨的试验载荷,试验载荷上升到距地面6米的高度,幅度约为5米,此时检验人员要求继续起升试验载荷,测试起升高度限位器,操作人员起升试验载荷,同时伸出起重臂,随着起重臂的伸出,幅度增大,倾覆力矩最终大于稳定力矩,导致起重机倾覆,酿成事故,造成设备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5万余元。
该次事故的现场如图1所示。
图1事故现场2 倾覆事故原因分析通常汽车起重机的倾覆事故,根据以往经验大都与违规超载作业有关。
一起流动式起重机倾覆事故的技术分析的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建筑和机械设备的发展,一起流动式起重机逐渐成为建筑工地上的主流设备之一。
然而,由于操作不慎或者设备本身的问题,一起流动式起重机倾覆事故频繁发生,给工人们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一起流动式起重机倾覆事故的技术分析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起流动式起重机倾覆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操作员对起重机的不熟悉,同时起重机设备自身的问题也是导致倾覆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起重机倾覆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原因:首先,是设备设计和制造问题。
一些小厂家为了将成本降至最低,常常会采用低价材料进行生产,而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从而造成倾覆事故。
此外,还有一些设备制造商没有考虑到起重机的重心平衡问题,从而使得起重机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倾斜,加剧了倾覆事故的发生。
其次,是操作员的技能不足。
由于一起流动式起重机的操作难度较大,操作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熟练掌握起重机的各种操作技巧。
若是操作员对于机器的操作不熟悉,那么很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操控,进而导致倾覆事故的发生。
最后,是起重机的维护不足。
由于一起流动式起重机需要经常性的保养和维护,但是许多工地并没有进行及时维护,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起重机的部件容易损坏,加重了倾覆事故的发生。
此外,工人在使用过程中也要进行及时的检查,排除一些潜在的故障,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一起流动式起重机的倾覆事故主要是由于设备本身的设计和制造问题、操作员的技能不足和设备的维护不足所导致的。
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加强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同时也要加强操作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操作员的技能水平,降低一起流动式起重机倾覆事故的发生率。
通过对近年来关于一起流动式起重机倾覆事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该类事故的发生情况、原因和趋势。
首先,据统计,国内建筑行业因起重机倾覆事故每年都要丧失大量人命和财产,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一些工程进度不断加速,未按照规定进行使用和维护,加上操作员的不慎使用,发生起重机倾覆的事故频繁发生。
路面承载不够造成支腿陷落事故1.事故过程简述1997年,某公司一台50t汽车式起重机在拆除一个约10t的生活用水箱时,将起重机支在水泥路面上。
施工人员事先未经现场勘察,不知路面下有一排水沟。
当水箱刚刚吊离安装面时,由于路面最载力不够,该机的一条支腿发生陷落。
由于水箱吊离安装面的高度较小,水箱随即落到安装面上,未造成设备和人员损害。
2.事故原因分析这是一起未遂起重机倾翻事故。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和吊装指挥人员粗心大意,事先未仔细了解施工场地承载情况,将汽车式起重机支在了下面有排水沟的路面上。
在空载时,路面尚能承受起重机本身的重量;当起吊载荷时,由于支腿对路面的压强增大,位于排水沟上部的路面承受不了如此大的压强,导致路面破坏,支腿下陷。
由于载荷吊离安装面的高度不高,载荷马上落地,避免了起重机的倾翻事故。
3.事故应汲取的教训这是一起由于不了解施工场地承载情况,将汽车式起重机支放在下面有排水沟的路面上引起的起重机支腿下陷、险些倾翻的事故。
虽然事故并未发生,但若不是在载荷吊离地面并不高的状况下出现支腿下陷,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起重机操作人员来说,任何情况下都不可掉以轻心和麻痹大意。
在流动式起重机进入施工位置前,操作人员应协同指挥人员一起对停机的作业位置进行了解和实地考察。
选取的作业位置一定要有足够的承载力。
当然,承载力够不够不是凭肉眼就能够看出来的,而是通过对作业场地的地理位置、地质特点和地下构造等进行调查,并通过计算或估算出来的。
绝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水泥路面就一定坚固,而忽略下方可能存在的涵洞、排水沟等危险隐患。
4.违反何种标准、规定、规程的有关条款本事故是由于违反如下条款而造成:(1)《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汽车式起重机和轮胎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87l6—l998)之3.9使用支腿进行起重作业时,应将支腿牢固地支承在坚实的水平地面上,机架上安装回转支承平面时应水平,其倾斜度不应大于05%。
安全、健康和环境!""!年#月第!卷第#期
!
施外,还要对人体存在的静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着防静电工作服、鞋、袜等)。
"#$易产生静电的环境,
应避免产生爆炸性混合气体。
必要时,应在设备内充入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加以保护。
"#%所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设备、装置要经常检查接地系统,确保静电可靠导除。
"#&设备上的防静电措施应采用两个以上不同的方法。
"#’要经常组织职工学习有关静电防护知识,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增强职工防静电意识。
"#()应根据自己单位防静电特点制定防静电措
施,并融入安全操作法之中。
总之,静电危害性大,隐敝性强,对静电灾害的预防是一项长期而且细致的工作。
特别是在冬季气候比较干燥的情况下,要加强对作业场所的湿度控制,对设备静电接地系统经常进行检查。
同时还要抓好对职工的教育工作,增强职工的防范意识;将防静电工作制度化、标准化。
只有这样才可能最大限!!!!!!!!!!!!!!!!!!!!!!!!
度地减少静电灾害,确保安全生产。
一起汽车起重机倾翻事故浅析
张建新
(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建筑工程公司,北京()*+)*
)*))(年"月,某建筑施工企业吊装专业队一汽
车起重机在作业时发生一起整机倾翻事故,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事故经过
*))(年"月,吊装专业队*+,汽车起重机在一次清理现场的作业过程中,由于吊装的废旧材料重量不清,吊车司机与管理人员进行协商,改吊散热器散件。
前两吊顺利装车。
第-次吊装时,在吊车的右侧吊起,当时观察认为没有问题,进而起钩后向右转吊臂。
在转到吊车后方接近运输车辆时,吊车发出异响,吊车司机停止作业后,下车查看支腿情况,没有发现支腿有异常。
就在这时,前面的监护人发现前腿离地,整车向后倾翻。
!事故原因分析*#(操作人员不坚持原则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吊车司机明知所吊物件的重量不明,而且也知道这样进行吊装作业是违反操作规程的,但是在有关管理人员的指使下,强行作业,存在侥幸心理。
*#*现场指挥人员缺乏安全观念,
思想麻痹。
在吊车司机认为不明重物不可吊装的情况下,仍没有引起指挥人员足够的重视,强行指挥操作人员进行吊装。
*#-吊装专业队疏于管理,
未按吊装作业的有关规程进行吊装方案设计,就安排吊装作业,致使现场的吊装作业人员盲目施工。
根据事后现场测得,此物件重量为%#-,,长约(*.。
由吊车性能表可知当时幅度为’.,可吊重+#$,,属严重超载。
如果进行了吊装方案设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设备的设计有缺陷,须进行改进。
吊车起吊过程中并无异常,但在回转过程中发生了异常现象,直到机械发出异响后,司机才有反应,这说明设备本身反应迟钝,设备应设有起重力矩指示。
在严重超载的情况下,应发出蜂声,使司机立即能反应到此时超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几点体会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应加强操作人员责任意识的教育。
-#*加强现场指挥人员的安全教育,
对其进行本岗位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感。
-#-对使用单位加强管理,按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程序,对其进行监督。
-#"在大型设备的采购过程中,按照程序,首先应注意到它的安全性能、工作的可靠性能。
没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的设备,绝对不能订购,以免遗留后患。
事故分析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