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学——织物的基本性能与品质评定1
- 格式:ppt
- 大小:213.50 KB
- 文档页数:22
第二十二章 织物使用保养与品质评定织物保养(Care),品质评定是使用者最关注的内容。
第一节织物的去污与防污一、织物上的污垢1. 污垢的定义及来源根据国际表面活性剂会议(CID)用语,所谓污垢是指吸附于基质表面、内部,不受欢迎,可改变清洁表面外观及质感特性的物质。
织物上的污垢可能来自于以下几个途径:①织物的纺织加工过程;②外界环境;③人体;④洗涤残余或洗涤中产生的。
2. 污垢的分类(1)按污垢的来源分类人体内产生的污垢、体外污垢。
(2)按污垢的性状分类固体污垢、液体污垢、特殊污垢。
(3)按污垢的溶解性分类油溶性污垢、水溶性污垢、油水不溶性污垢。
(4)按污垢所在的位置分类表面污垢、内部污垢。
二、污垢与织物结合的形式1. 结合方式(1)机械结合图22-1 污垢与织物机械结合示意图(2)静电结合织物图22-2 阳离子桥(3)化学结合形成离子键。
(4)油性结合在塑料制品上的油性污垢,具有把固体污垢和塑料本身粘附在一起的作用。
2. 结合及作用方式的变化污垢与织物的结合方式是多样复杂的,并且会随时间和条件发生转变。
(1)污垢间的相互作用污垢与污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使得污垢逐渐变大、变硬,与织物之间形成化学结合,变成复合物,增大了去污的难度。
因此,一旦织物沾上污垢,应及时处理。
(2)污垢的转化污垢在织物上会发生物理和化学转变,如变质、变色。
还可能导致生物繁殖,危及人体健康。
此外,污垢也将从织物表面逐渐渗透到织物内部,导致去污处理的困难。
三、织物的去污织物的去污,即织物的洗涤或清洁化,是织物保养中最为传统和主要的一项。
1. 基本原理将织物上的污垢从织物表面及其内部孔隙中拉挤出来的过程。
干洗剂或水、洗涤剂和机械力称为洗涤过程的三要素。
洗涤过程可表述为:2. 水洗 (1)水及温度(2)洗涤剂图22-3 油污的“卷缩”常用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①肥皂: ②烷基苯磺酸钠: ③脂肪醇硫酸钠:常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②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③聚醚: 各种助剂。
织物手感评价标准织物手感是评价纺织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涉及到织物的柔软度、平滑度、粗糙度、蓬松度、重量和保暖性等多个方面。
织物手感评价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过程,但有一些常见的评价标准和观察点。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织物手感评价标准:1. 滑爽度:织物的表面滑爽程度,与织物的平滑度、柔软度和光泽度有关。
2. 柔软度:织物的柔软程度,可以通过触摸和按压来评估。
柔软的织物通常更舒适,但也可能容易起皱或变形。
3. 弹性和回复性:织物被拉伸或压缩后,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
良好的弹性和回复性可以使织物更加耐用。
4. 厚薄度:织物的厚度和密度。
较厚的织物通常更保暖,而较薄的织物则更适合夏季或热带地区。
5. 重量:织物的重量,通常以克或克重表示。
较重的织物通常更厚实,而较轻的织物则更加轻盈。
6. 纹理:织物的表面纹理,可以通过观察和触摸来评估。
不同的纹理会影响织物的触感和外观。
7. 抗皱性:织物抗皱的程度,与织物的纤维成分、加工工艺等因素有关。
抗皱性好的织物不易起皱,更容易保持整洁。
8. 色泽:织物的颜色和光泽,色泽鲜艳、光泽度高的织物通常更有吸引力。
9. 耐久性:织物耐用程度,包括耐磨、抗皱、抗褪色等方面。
耐久性好的织物可以长时间保持其性能和外观。
这些是常见的织物手感评价标准,但具体的评价标准可能会因应用场景、目标受众和产品定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评价织物手感时,建议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便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结果。
织物手感是纺织品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它涉及到柔软度、平滑度、粗糙度、蓬松度、重量和保暖性等多个方面。
为了准确评估织物手感,可以采用专业的手感测试仪进行客观测量,也可以通过评价员进行主观评价。
通过综合运用客观数据和主观感受,可以对织物手感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为消费者和纺织品制造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十章织物的基本性能与品质评定思考题及难点:1.影响织物拉伸强度的因素2.织物耐磨性3.手感4.悬垂性5.织物风格6.起毛、起球7.舒适性8.织物品质如何评定第一节织物的拉伸、撕裂和顶破 (1)第二节织物的耐磨性 (3)第三节织物的弯曲性能与手感 (4)第四节机织物与针织物的起毛、起球与勾丝 (6)第五节织物服用性能与纤维性能的关系 (7)第六节织物穿着舒适性与通透性 (8)第七节机织物与针织物的品质评定 (8)第一节织物的拉伸、撕裂和顶破一、织物的拉伸性能(一)试验方法和指标1.测试方法:1)条样法2)抓样法3)剪切条样法2.指标: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断裂功3.纱线在织物中的强力利用系数:K=P f (织物强力)/∑P yi (受力系统纱线强力之和)>1 特殊情况下可以<1织物拉伸断裂夹持方法(二)条样法织物强力估算P f =(P/2)×P y ×k(宽度5cm)(针对条样法)式中:P y:受力系统纱线断裂强力(N)P f:织物断裂强力(N)k :纱线在织物中的强力利用系数三)影响因素1.织物密度与织物组织的影响2.纱线的特(支)数和结构的影响3.纤维品种与混纺比的影响二、撕破织物在受到拉伸力时的另一种破坏形式,所不同的是它受到的是局部集中负荷1.指标①最大撕裂力②五峰均值撕裂力③12峰均值撕裂力④全峰均值撕裂力2.撕裂方式(用实物示范)①单缝撕裂法②舌形撕裂法③梯形法三、顶破1.指标①顶破强力②顶破高度2.顶破方式①弹子式②气压式第二节织物的耐磨性一、耐磨性的实验方法(一)实际穿着试验(二)实验室试验1.平磨2.曲磨3.折边磨4.翻动磨5.动态磨二、耐磨性指标(一)单一性指标:重量、强力、厚度、孔洞(二)综合性指标:综合耐磨值=3/(1/耐平磨值+1/耐曲磨值+1/耐折边磨值)(调和平均)第三节织物的弯曲性能与手感一、刚柔性与悬垂性(一)刚柔性:抗弯刚度与柔软度合称实验方法:斜面法(简支梁悬臂梁)C:抗弯长度,cm;B:弯曲刚度,cN·cm;q:抗弯弹性模量,N/cm2刚柔性实验动画(二)悬垂性织物因自重而形成平滑和曲率均匀的曲面的特性1.试验方法:伞式法(圆盘法)2.指标:悬垂系数k=100%×(A F -A d )/(A D -A d )悬垂系数越大,织物悬垂性越差.A d :小圆盘面积(mm2) A D :试样面积(mm2)A F :试样投影面积(mm2)1-试样2-支持柱3-反光镜4-光源5-反光镜6-光电管图10-3 悬垂性测定仪简图三、抗皱性织物在揉搓外力作用下,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即抗皱性测量方法(1)凸形法(垂直法)测出折痕恢复角(2)条形法(水平法)折皱回复率=[折皱回复角/180]×100%四、免烫性(洗可穿性)衣着洗后不加熨烫或稍加熨烫就可保持平挺而可穿用的性能,称之为洗可穿性常用如下方法测试1.拧绞法:与样照对比评为5级,5级最好,1级最差2.落水变形法:浸入规定溶液或水中浸泡,清洗,悬挂晾干,与样照对比3.洗衣机法:织物耐洗衣机洗涤的性能,也与样照对比评级五、起拱变形衣服在穿着过程中,在经常弯曲,拱起的部位如肘部和膝部会发生残留变形,称为起拱变形六、色牢度织物在日晒光、水洗、皂洗、摩擦、汗渍、熨烫、漂白、海水、干洗等作用下抵抗褪色的性能第四节机织物与针织物的起毛、起球与勾丝一、起毛起球织物在实际穿着和洗涤过程中,不断经受磨擦,使织物表面的纤维端露出于织物表面,形成毛茸即为起毛,若毛茸不能及时脱落,互相纠缠,形成球形小粒即为起球。
织物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分析织物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了解织物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分析对于提高其品质和应用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讨论织物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分析,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织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1.拉伸性能织物的拉伸性能是指在受力时的变形和破坏能力。
通过对织物进行拉伸试验,可以得出其断裂强度、伸长率、断裂韧性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织物在使用中的抗拉能力和耐久性。
2.压缩性能织物的压缩性能是指在受力时的抗压变形和恢复能力。
通过对织物进行压缩试验,可以评估其抗压性能和弹性恢复能力。
这些参数在织物在填充材料、座椅、装饰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弯曲性能织物的弯曲性能是指在受力时的抗弯变形能力。
通过对织物进行弯曲试验,可以得出其弯曲刚度和折叠性能。
这些参数对于织物在服装、窗帘、家具等领域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4.撕裂性能织物的撕裂性能是指在受力时的抗撕裂能力。
通过对织物进行撕裂试验,可以得出其撕裂强度和撕裂延伸率。
这些参数对于织物在户外用品、工业帐篷等领域的抗撕裂要求较高的应用有重要价值。
二、织物材料的结构分析1.纤维结构纤维是织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其结构对织物的性能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纤维的直径、长度、断面形状以及纤维间的排列方式都会影响织物的密度、强度和弹性等性能。
通过扫描电镜等仪器观察纤维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织物的性能来源和改进方向。
2.织物结构织物的结构是指纱线、经纬相互交织的方式和密度。
常见的织物结构包括平纹、斜纹、提花、缎纹等。
不同的织物结构决定了织物的外观、手感和性能特点。
通过对织物结构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指导织物的设计和开发。
3.织物表面特征织物表面的特征对于其外观和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织物的表面特征包括纹理、工艺效果、染色效果等。
通过扫描电镜和表面形貌分析仪等设备对织物表面进行观察和测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织物的质量和外观效果。
纺织面料大全及性能介绍-初学者必看染色牢度染色牢度是对染色、印花织物的质量要求。
因为染过色的织物在穿着和保管中会因光、汗、摩擦、洗涤、熨烫等原因发生裉色或变色现象,从而影响织物或服装的外观美感。
染色状态变异的性质或程度可用染色牢度来表示。
织物的染色牢度与纤维种类、纱线结构、织物组织、印染方法、染料种类及外界作用力大小有关。
它可分为日晒牢度、水洗或皂洗牢度、摩擦牢度、汗渍牢度、熨烫牢度和升华牢度等。
1.日晒牢度日晒牢度是指有颜色的织物受日光作用变色的程度。
其测试方法既可采用日光照晒也可采用日光机照晒,将照晒后的试样褪色程度与标准色样进行对比,分为8级,8级最好,1级最差。
日晒牢度差的织物切忌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宜于放在通风处阴干。
2.洗涤牢度水洗或皂洗牢度是指染色织物经过洗涤液洗涤后色泽变化的程度。
通常采用灰色分级样卡作为评定标准,即依靠原样和试样褪色后的色差来进行评判。
洗涤牢度分为5个等级,5级最好,1级最差。
洗涤牢度差的织物宜干洗,如若进行湿洗,则需加倍注意洗涤条件,如洗涤温度不能过高、时间不能过长等。
3.摩擦牢度摩擦牢度是指染色织物经过摩擦后的掉色程度,可分为干态摩擦和湿态摩擦。
摩擦牢度以白布沾色程度作为评价原则,共分5级(1~5),数值越大,表示摩擦牢度越好。
摩擦牢度差的织物使用寿命受到限制。
4.汗渍牢度汗渍牢度是指染色织物沾浸汗液后的掉色程度。
汗渍牢度由于人工配制的汗液成份不尽相同,因而一般除单独测定外,还与其它色牢度结合起来考核。
汗渍牢度分为1~5级,数值越大越好。
5.熨烫牢度熨烫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熨烫时出现的变色或褪色程度。
这种变色、褪色程度是以熨斗同时对其它织物的沾色来评定的。
熨烫牢度分为1~5级,5级最好,1级最差。
测试不同织物的熨烫牢度时,应选择好试验用熨斗温度。
6.升华牢度升华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存放中发生的升华现象的程度。
升华牢度用灰色分级样卡评定织物经干热压烫处理后的变色、褪色和白布沾色程度,共分5级,1级最差,5级最好。
纺织材料的耐久性与性能评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材料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用布到医疗防护材料,纺织材料的性能和耐久性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那么,什么是纺织材料的耐久性?如何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纺织材料的耐久性,简单来说,就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能力,以及保持其原有性能的稳定性。
这包括了材料的耐磨、耐洗、耐光、耐化学腐蚀等多个方面。
耐久性好的纺织材料能够在长时间的使用和多次的处理后,依然保持良好的外观、手感和功能。
首先,我们来谈谈耐磨性能。
想象一下,我们经常穿着的牛仔裤,经过长时间的摩擦,特别是在膝盖和臀部等部位,如果材料不耐磨,很容易出现破损和变薄的情况。
耐磨性能的评估通常通过模拟实际使用中的摩擦情况来进行,例如使用马丁代尔耐磨试验机。
这种试验机可以对纺织材料进行反复的摩擦,通过测量材料的重量损失、厚度变化或者外观的损坏程度来评估其耐磨性能。
耐洗性能也是纺织材料耐久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衣物在洗涤过程中会经历浸泡、搅拌、揉搓等一系列动作,同时还会受到洗涤剂的化学作用。
如果纺织材料的耐洗性能不佳,可能会出现缩水、褪色、变形甚至破损等问题。
评估耐洗性能时,会将材料按照一定的洗涤程序进行多次洗涤,然后观察其尺寸变化、颜色牢度、纤维强度等指标的变化。
耐光性能对于户外使用的纺织材料尤为重要。
比如遮阳伞、帐篷等,如果材料不耐光,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出现褪色、脆化等现象。
耐光性能的测试通常使用氙灯或紫外线灯来模拟日光照射,经过一定时间的照射后,评估材料的颜色变化和强度损失。
除了上述这些常见的耐久性指标,耐化学腐蚀性能也不容忽视。
例如,在一些工业环境中,纺织材料可能会接触到酸、碱、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如果材料不耐化学腐蚀,就会迅速损坏,影响其使用性能。
耐化学腐蚀性能的评估通常是将材料浸泡在特定的化学试剂中,一定时间后观察其外观和性能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纺织材料的性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