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产业集聚区获得的荣誉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9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一、地理区位三门峡市区由东、西两大片区组成,北临黄河,南依黄土台塬,南高北低。
最高海拔640米,最低308米,相对高差320米左右,区内自东向西分布着大小六条河流。
在城市规划可用地范围内,基本由二、三、四级阶地构成。
一级阶地基本分布于黄河滩途及河流出口附近两岸,属黄河库区最高淹没线附近,高程在315—320m之间,一般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只作为环境建设用地;而紧靠台塬部分的四级阶地,大部分比较支零破碎,又受铁路、公路建设切割,只作局部利用。
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二、三级阶地,比较平坦开阔,五十年来,得到了较好的规划控制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工业园)是《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所确定的城市产业功能组团,位于城市总体规划区的西部区域,距离三门峡中心城区10公里,地处陕县、灵宝市之间,北至黄河,东至陕县大营镇大营村,南至陇海铁路,西至灵宝市大王镇,下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人。
本集聚区符合2005年11月16日河南省政府批复的《关于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豫政文…2005‟163号),属省级集聚区,是河南省重点对外开放集聚区之一。
规划范围东至禹王路、南至陇海铁路、西至连霍高速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公路。
辖区面积约100km2,纳入省定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31.73 km2,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建成区面积已达9.6 km2,并发展成为河南省重点对外开放集聚区之一、河南省高新技术科学示范基地,是省政府命名的全省铝工业基地和节能照明产业示范基地。
二、集聚区内基础设施情况集聚区建立以来,在入驻企业规划选址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严格按照分区规划及近期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遵循“从东向西、从北至南、梯次开发”的发展思路稳步的推进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和工业企业项目建设。
自集聚区成立以来,坚持项目建设,基础设施要先行的建设理念,及时对集聚区其骨架支撑性的“五路三桥”进行了设计,并结合近期入驻项目的建设情况,新开工建成道路达10公里,与原过境的国道、高速公路形成了闭合网络。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4年度产业集聚区发展先进单位的通报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4年度产业集聚区发展先进单位的通报豫政〔2015〕21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工作试行办法〉等三个考核评价办法的通知》(豫办〔2014〕2号)规定和2014年度全省产业集聚区综合评价结果,经研究,决定分别授予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等10个产业集聚区“2014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睢县产业集聚区等10个产业集聚区“2014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开封汴西产业集聚区等10个产业集聚区“2014年度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称号,并各奖励500万元。
希望受表彰的产业集聚区乘势而上,再创佳绩,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各产业集聚区要认真学习受表彰单位的先进经验,坚持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基本要求,以提质转型创新发展为主线,抢抓产业转移和新型业态兴起新机遇,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 1.2014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名单2.2014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名单3.2014年度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名单河南省人民政府2015年4月2日附件12014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名单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长葛市产业集聚区、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长垣县产业集聚区、林州市产业集聚区、禹州市产业集聚区、漯河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郑州市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附件22014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名单睢县产业集聚区、新密市产业集聚区、濮阳市产业集聚区、汤阴县产业集聚区、虞城县产业集聚区、渑池县产业集聚区、孟津县华阳产业集聚区、襄城县产业集聚区、确山县产业集聚区、潢川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附件32014年度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名单开封汴西产业集聚区、郏县产业集聚区、浚县产业集聚区、原阳县产业集聚区、武陟县产业集聚区、南阳市光电产业集聚区、沈丘县产业集聚区、济源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信阳市产业集聚区、孟州市产业集聚区——结束——。
目录1 郑州市............................................................................ 41.1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1.2 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51.3 郑州航空港区.................................................................... 61.4 金岱工业园区.................................................................... 61.5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 71.6 郑州市金水区杨金产业集聚区...................................................... 71.7 白沙官渡产业聚集区(郑汴产业带)................................................ 81.8 上街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81.9 河南(巩义)回郭镇铝加式产业集聚区.............................................. 91.10 河南巩义规划豫联等工业集聚区................................................... 91.11 新郑市新港工业园区............................................................. 91.11 登封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园........................................................ 101.12 马寨产业聚集区................................................................ 101.13 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 102 开封市........................................................................... 112.1 开封经济产业集聚区............................................................. 112.2 开封汴西产业集聚区.............................................................. 112.3 尉氏县产业集聚区............................................................... 122.4 杞县产业集聚区................................................................. 122.5 开封市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 122.6 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 132.7 通许县产业集聚区............................................................... 143 洛阳市........................................................................... 143.1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143.2 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 153.3 洛宁产业集聚区................................................................. 153.4 宜阳产业集聚区................................................................. 153.5 洛阳伊洛工业园区............................................................... 163.6 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173.7 开元门生态商务区............................................................... 173.8 洛龙科技园区................................................................... 173.9 洛新产业集聚区................................................................. 183.10 新安县万基产业集聚区.......................................................... 183.11 栾川钼钨精深加工业集聚区...................................................... 183.12 孟津华阳中心产业集聚区........................................................ 183.13 洛阳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193.14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 194 平顶山市......................................................................... 204.1 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204.3 郏县城东产业集聚区............................................................. 204.4 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 214.5 汝州市汝南产业集聚区........................................................... 214.6 叶县盐都产业集聚区............................................................. 214.7 宝丰县高科技产业集聚区......................................................... 224.8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 224.9 平顶山平新产业集聚区........................................................... 225 安阳市........................................................................... 235.1 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235.2 安阳市新东产业集聚区........................................................... 235.3 安阳市纺织产业集聚区........................................................... 245.4 安阳县水冶产业集聚区........................................................... 245.5 滑县产业集聚区................................................................. 245.6 林州市产业集聚区............................................................... 245.7 汤阴县产业集聚区............................................................... 255.8 内黄县产业集聚区............................................................... 256 鹤壁市........................................................................... 266.1 鹤淇产业集聚区................................................................. 266.2 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 266.3 金山产业集聚区................................................................. 266.4 浚县产业集聚区................................................................. 277 新乡市........................................................................... 287.1 新乡工业园区................................................................... 287.2 新乡市新东产业集聚区.......................................................... 287.3 新乡桥北新区.................................................................. 287.4 原阳县产业集聚区............................................................... 297.5 新乡经济技术集聚区............................................................ 297.6 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 297.7 长垣起重产业园区.............................................................. 297.8 获嘉县产业集聚区.............................................................. 307.9 封丘县产业集聚区.............................................................. 307.10 卫辉市产业集聚区............................................................. 308 焦作市........................................................................... 318.1 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318.2 武陟县城东产业集聚区........................................................... 318.3 孟州市产业集聚区............................................................... 318.4 沁北产业集聚区................................................................. 328.5 修武县城南产业集聚区........................................................... 328.6 焦作博爱产业集聚区............................................................. 338.7 温县产业聚集区................................................................. 338.8 焦作山阳循环产业集聚区......................................................... 349 濮阳市........................................................................... 359.1 濮阳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359.2 濮东产业集聚区................................................................. 369.3 清丰县产业集聚区............................................................... 369.4 范县产业集聚区................................................................. 379.5 南乐产业集聚区................................................................. 379.6 濮阳县台商产业集聚区........................................................... 3710 许昌市.......................................................................... 3810.1 许昌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3810.2 河南省(魏都)民营科技园...................................................... 3810.3 中原电气谷核心区.............................................................. 3910.4 襄城县城北工业集聚区.......................................................... 3910.5 禹州产业集聚区................................................................ 3910.6 长葛市城南产业集聚区.......................................................... 3911 漯河市.......................................................................... 4011.1 漯河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4011.2 临颍县颖北产业集聚区.......................................................... 4011.3 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 4011.4 漯河市东城产业集聚区.......................................................... 4111.5 漯河淞江产业集聚区............................................................ 4111.6 漯河市舞阳盐化工产业集聚区.................................................... 4112 三门峡市........................................................................ 4312.1 三门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4312.2 义马市煤化工产业集聚区........................................................ 4312.3 卢氏县产业集聚区.............................................................. 4412.4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 4412.5 渑池县产业集聚区................................................................ 4412.6 陕县产业集聚区................................................................ 4413 商丘市.......................................................................... 4513.1 民权工业集聚区................................................................ 4513.2 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 4513.3 梁园产业集聚区................................................................ 4513.4 淮阳产业集聚区................................................................ 4613.5 永城市产业集聚区.............................................................. 4613.6 虞城县产业集聚区.............................................................. 4613.7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 4613.8 宁陵县产业集聚区.............................................................. 4713.9 睢县产业集聚区................................................................ 4713.10 兰考县产业集聚区............................................................. 4814 周口市.......................................................................... 4814.1 淮阳县产业集聚区.............................................................. 4814.2 项城市产业集聚区.............................................................. 4914.3 商水县产业集聚区.............................................................. 4914.5 扶沟县产业集聚区.............................................................. 5014.6 鹿邑县产业集聚区.............................................................. 5014.7 郸城县产业集聚区.............................................................. 5114.8 西华县产业集聚区.............................................................. 5114.9 沈丘县产业集聚区.............................................................. 5214.10 太康县产业集聚区............................................................. 5215 驻马店市........................................................................ 5315.1 驻马店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5315.2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 5415.3 驻马店市装备产业集聚区........................................................ 5415.4 遂平县产业集聚区.............................................................. 5515.5 新蔡县产业集聚区.............................................................. 5515.6 正阳县产业集聚区.............................................................. 5515.7 汝南县产业集聚区.............................................................. 5615.8 西平县产业集聚区.............................................................. 5615.9 驻马店平舆县产业集聚区........................................................ 5616 南阳市.......................................................................... 5716.1 南阳新能源产业聚集区.......................................................... 5716.2 邓州市产业集聚区.............................................................. 5816.3 淅川县产业集聚区.............................................................. 5916.4 唐河县产业集聚区.............................................................. 5916.5 桐柏县产业集聚区.............................................................. 5916.6 镇平县产业集聚区.............................................................. 6016.7 西峡县产业集聚区.............................................................. 6016.8 社旗县产业集聚区.............................................................. 6016.10 新野纺织产业集聚区........................................................... 6116.11 内乡县产业集聚区............................................................. 6217 信阳市.......................................................................... 6217.1 信阳市产业集聚区.............................................................. 6217.2 信阳市平桥产业集聚区.......................................................... 6317.3 信阳市明港产业集聚区.......................................................... 6317.4 信阳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 6417.5 信阳市上天梯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区........................................ 6417.6 新县产业集聚区................................................................ 6517.7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 6517.8 罗山县产业集聚区.............................................................. 6517.9 固始县史河湾产业集聚区........................................................ 6617.10 淮滨县产业集聚区............................................................. 6617.11 商城县产业集聚区............................................................. 6617.12 潢川县经济开发区............................................................. 6718 济源市.......................................................................... 6818.1 济源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6818.2 孔山产业集聚区................................................................ 68 1 郑州市 1.1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理位置:位于郑州市西北部,南临西流湖,北接邙山,东与环城快速路相联,西四环穿区而过,距市中心约12 公里,南距310 国道 2 公里,北邻连霍高速公路,距新建郑州国际航空港30 公里,对外交通条件优越。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企业服务活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正文:----------------------------------------------------------------------------------------------------------------------------------------------------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企业服务活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三政〔2012〕3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2011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企业服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的要求,围绕政策落实、企业减负、要素保障、市场开拓、项目建设、转型升级等关键环节,积极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表彰先进,市人民政府决定:对陕县人民政府等36个企业服务活动先进单位和索亚荣等62名企业服务活动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名单附后)。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拓宽服务范围,推动企业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要以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为榜样,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创新举措,扎实工作,努力优化全市投资环境和企业发展环境,为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三门峡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五月二日附件:2011年度三门峡市企业服务活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单一、先进单位(36个)陕县人民政府渑池县人民政府灵宝市人民政府义马市人民政府三门峡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金融办市地税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国税局人行三门峡市中心支行市统计局市质监局三门峡银监分局市环保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商务局卢氏县政府办卢氏县监察局义马市科技局义马市财政局陕县工业和信息化局陕县发展改革委湖滨区国土资源局湖滨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灵宝市电业局灵宝市发展改革委渑池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渑池县优化办开发区房产管理局开发区财政局三门峡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服务局(二)先进个人(62人)索亚荣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选林市科技局总工程师董全帮市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张丽晓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张珊市监察局效能监察室科员王继功市财政局助理调研员张武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医保中心主任结峥峥市政府办公室秘书科科长李秀萍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科科长张天鹏市环保局环评科科员杨宏俊市交通运输局企业管理科科长陈伟市商务局外资管理科科长黄云启市文化和新闻出版局办公室副主任张庆云市统计局副局长贾晓岚市统计局工业科副科长张世忠市广电局宣传科科员程相国市行政服务中心督查科科长张建康市政府金融办副主任张国华市质监局质量科科长王少飞市国税局纳税服务科副主任科员赵珊市地税局纳税服务科副主任科员胡宏宝市工商局绩效办主任白崇建人行三门峡市中心支行副行长乔长江三门峡银监分局监管一科副科长金天龙农行三门峡分行三农金融部总经理宋建卫中行三门峡分行公司业务部主任陈国祥建行三门峡分行公司事业部小企业经营中心主任李宁智农发行三门峡分行营业部副经理杨忠振三门峡商业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李怀林市农信办副主任宋向飞卢氏县监察局局长张一卢氏县政府办副主任张万红卢氏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薛丰慧卢氏县电业局局长李社会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白桦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科员张俭波开发区商务局局长薛运成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农办主任王贯新陕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石卫民陕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规划与投资管理股副股长董建筑陕县电业局局长张中平陕县环保局局长宋建新义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贾立耘义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裴松梅义马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主任段静义义马市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科长杨爱民渑池县发展改革委大项目办主任范心灵渑池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运行科科长王春林渑池县产业集聚区原管委会主任李东渑池县国土资源局用地审批股股长朱振华灵宝市政府副市长李四清灵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王爱民灵宝市科技局副局长张随刚中行灵宝支行行长张少林湖滨区工业园区办公室副主任马长军湖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科科长宋丽峰湖滨区统计局工业科科长周娟湖滨区纪委监察局科员荆柏松三门峡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调研员靳跃宗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建设局局长仲兴民市国土资源局产业集聚区分局局长张立新市工商局工业园分局局长——结束——。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基本概况三门峡产业集聚区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豫、陕、晋三省交界处,成立于2006年5月,是省委、省政府批准的首批产业集聚区之一,是全省重要的铝工业、节能照明产业基地和全省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
集聚区下辖1个办事处,18个行政村,现有人口6.26万人,行政区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平方公里。
现有企业112家,从业人员10562人,拥有大唐电力、开曼铝业、恒康铝业、鹏飞电子、西北管业、缘份果业、亿龙机械、三门峡化机等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铝工业、节能照明、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2010年,先后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河南示范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三门峡铝冶炼及加工特色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2006.5-2008.12,为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夯实基础阶段。
集聚区成立之初,我们就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统揽全局,按照“边搭建班子,边开展工作”的思路,逐步健全工作机构,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完成了第一批所辖行政村的顺利移交,理顺了与周边县市及市直有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建立健全了项目入驻协调服务机制,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编制完成了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七个规划;共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累计完成投资44.49亿元;建成道路10公里,形成了“两纵三横”的交通网络,集聚区城市框架初步呈现。
2008.12-2010.12,为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上台阶阶段。
尤其是省、市关于加快集聚区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后,我们建立健全了工作部门,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了一批工作人员,充实了工作力量,以省市开展的“大招商”、“项目建设年”和“企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坚持“大员上前线”和“两个80%”工作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现代产业、现代城镇,自主创新”三大体系建设,集聚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0年度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先进单位的通报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0年度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先进单位的通报(豫政〔2011〕15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2010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举措,按照“三规合一”(产业集聚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精准对接)、“四集一转”(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产城融合的基本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要素保障供给,产业集聚区展现蓬勃生机,有力带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为激励先进,省政府决定对2010年度综合考核排位和位次提升前10位的产业集聚区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授予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等10个产业集聚区“2010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黎阳产业集聚区等10个产业集聚区“2010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并各奖励2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集聚区投融资平台建设。
希望受表彰的产业集聚区再接再厉,不断创新进取,力争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各产业集聚区要认真借鉴受表彰产业集聚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壮大产业集群规模,推动产城互动发展,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1.2010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名单2.2010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名单河南省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二月十七日附件12010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名单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2.新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3.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4.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5.长葛市产业集聚区6.西峡县产业集聚区7.沁阳市沁北产业集聚区8.民权县产业集聚区9.开封汴西产业集聚区10.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附件22010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名单1.黎阳产业集聚区2.临颍县产业集聚区3.柘城县产业集聚区4.濮阳县产业集聚区5.郏县产业集聚区6.淮阳县产业集聚区7.内黄县产业集聚区8.渑池县产业集聚区9.信阳市产业集聚区10.上蔡县产业集聚区——结束——。
附件1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名单郑州市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3.郑州航空港区4.白沙产业集聚区5.金岱工业园区6.郑州国际物流园区7.郑州市金水区杨金产业集聚区8.官渡产业集聚区9.上街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区10.新郑新洪工业园区11.河南(巩义)回郭镇铝加式产业集聚区12.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13.新密市产业集聚区14.登封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园15.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开封市16.开封经济产来集聚区(含开封经济开发区)17.开封杏花营产业集聚区18.尉氏县产业集聚区19.杞县产业集聚区20.开封市糖细化工产业区21.开封经济技术集聚区(含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龙园区)22.通许县产业集聚区23.兰考县兰兴产烽集聚区洛阳市24.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硅点子材料、新材料25.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石油化工、化纤纺织、精细化工、新能源及化工新材料26.洛宁产业集聚区轻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27.宜阳产业集聚区铸造和机加工为主的重型装备制造业、硅材料、精细化工28.洛阳伊洛工业园区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29.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经济开发区)商贸和物流业30.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含河南洛阳工业园区)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有色金属及新材料31.洛龙科技园区:硅光电(太阳能)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为主的“三大产业”32.洛新产业集聚区机械加工、重型装备制造、新材料33.新安县万基产业集聚区能源铝产业、铝精加工、镁合金、钛合金为主的新材料34.栾川钼钨精深加工业集聚区钼钨精深加工35.孟津华阳中心产业集聚区电力能源、化工、光伏材料和机械材料36.汝阳产业集聚区新型建材、特种钢材及煤化工37.嵩县产为集聚区38.伊川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8.719平方公里,东园以铝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适度发展机械制造、硅及光伏产业。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河南省作为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推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
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可有效促进产业的互相补充和协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本文将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
一、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河南省目前已建设了一大批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开封等地。
这些产业集聚区涵盖了多个行业,包括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制造业等。
郑州经开区、开封经开区、洛阳经开区等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产业集聚区。
各产业集聚区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郑州经开区为例,其建设初期主要以汽车和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各类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相继入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配套体系。
目前,郑州经开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全国领先的产业集聚区。
二、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优势与不足河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这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理中心,交通便利,物流成本较低,这也为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河南省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区发展相对滞后,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河南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缺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产业集聚区之间的协同发展尚存在较大的障碍,缺乏良好的协调机制。
三、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为促进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1. 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提升产业集聚区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2. 引进外资和培育本土企业。
积极引进外资,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产业集聚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强对本土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提高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3. 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
加强产业集聚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加强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先进单位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04•【字号】豫政[2012]16号•【施行日期】2012.0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先进单位的通报(豫政〔2012〕16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2011年,全省上下坚持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中心工作,按照“四集一转”和“提升速度、提高水平、扩大效果”的基本要求,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持续完善基础设施,着力破解要素制约,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在重大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培育、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为鼓励先进,促进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省政府决定对2011年度发展成效突出、综合考核靠前的产业集聚区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分别授予郑州经济技术等10个产业集聚区“2011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新乡高新技术等10个产业集聚区“2011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宜阳县等10个产业集聚区“2011年度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称号,并各奖励5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建设。
希望受表彰的产业集聚区再接再厉,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力争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各产业集聚区要认真学习受表彰产业集聚区的先进经验,积极作为,克难奋进,务实发展,着力破解短板、破解制约、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持续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更加有力地支撑“三化”协调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
附件:1.2011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名单2.2011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名单3.2011年度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名单河南省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二月四日附件1:2011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名单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开封汴西产业集聚区、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禹州市产业集聚区、长垣县产业集聚区、洛阳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沁阳市沁北产业集聚区附件2:2011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名单新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济源市虎岭产业集聚区、濮阳市濮东产业集聚区、淅川县产业集聚区、新乡电源产业集聚区、宝丰县产业集聚区、扶沟县产业集聚区、濮阳县产业集聚区、鹤壁市宝山产业集聚区附件3:2011年度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名单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林州市产业集聚区、浚县产业集聚区、临颍县产业集聚区、义马市煤化工产业集聚区、民权县产业集聚区、沈丘县产业集聚区、平舆县产业集聚区、信阳市产业集聚区、兰考县产业集聚区。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2009年度重点产业集聚区的通报
正文:
----------------------------------------------------------------------------------------------------------------------------------------------------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2009年度重点产业集聚区的通报
(许政[2010]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2009年,全市各产业集聚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入驻,加强基础设施和投融资平台建设,使产业集聚区规模日益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全市10个产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830亿元,增长20%;实现利税72.1亿元,增长21%。
为鼓励先进,促进产业集聚区健康快速发展,市政府决定对2009年度工作成效突出的9个重点产业集聚区进行通报表彰。
并奖励许昌经济开发区、中原电气谷核心区、禹州市产业集聚区、襄城县产业集聚区各100万元;奖励长葛市产业集聚区、许昌县尚集产业集聚区、鄢陵县产业集聚区、河南省(魏都)民营科技园、东城区产业集聚区各80万元。
奖励资金要全部用于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建设。
希望受表彰的产业集聚区继续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切实按照产业集聚区两年提升推进计划的要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一○年二月一日
——结束——。
渑池县产业集聚区获得的荣誉
省委书记卢展工视察渑池县产业集聚区
东方希望、渑池天瑞、义翔铝业、
位置:渑池县产业集聚区包括天坛铝工业园区和英张产业园区,位于县城的东部和西部。
处于豫、晋、陕交界处,紧靠陇海铁路、郑西高铁及G310国道,连霍高速、S314线、S247线穿境而过,周边一小时交通圈内有郑州、西安、运城、洛阳四大航空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是黄河金三角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散中心,也是接东部、连中原、进西部的桥梁和纽带。
规划面积:18.7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9.27平方公里,发展区4平方公里,控制区5.5平方公里。
发展定位:以铝工业为主导,重点发展氧化铝、电解铝及铝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
渑池县产业集聚区将天坛铝工业园区规划分为四个功能区:铝工业区、循环经济产业及其他产业区、生态景观区、管理及商业服务区;将英张工业园区规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工业区、仓储物流区、生态保护区。
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吸纳就业充分、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近几年,渑池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四集一转”和“两提两扩”的
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四五百千”工程,整合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作、高质量管理。
2010年,渑池县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95家,形成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34亿元,比上年增长66.5%;完成税收收入60102万元,比上年增长87.6%;吸纳就业10619人。
渑池县产业集聚区先后被表彰为“十快产业集聚区”、节约集约利用示范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全省16个最具投资价值产业集聚区之一。
矿产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凸显
渑池境内资源丰富,有原煤、铝矾土、石英砂、石灰石、重晶石等矿藏30余种,总储量有30多亿吨。
仰韶文化的精美彩陶,汉魏冶铁的窖藏铁器,印证了这里曾点燃起人类最早的工业文明之火。
今天的渑池,以打造强大产业集聚区为重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优化环境为保证,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以能源、冶金、建材、制造等为主导的产业脱颖而出,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区位优越
2010年以来,渑池县产业集聚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园区道路为核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共实施基础设施项目30个,总投资21.54亿元,现已建成日供水能力10万吨的供水站,供排水管网已铺设17.8公里,拥有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各一座,日供气30万方的煤气燃气系统已建成运行。
天坛铝工业园区内建成了6条道路,总长度17.3公里;开工建设了天坛铝工业园区经十路、英张产业园区至310国道连接线工程等两条道路,总长度9.6公里;改造了英张产业园区振兴街和新华街,形成了纵横贯通的交通网络。
提供良好服务优化投资环境
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渑池县着力优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了产业集聚区治安环境治理,对干扰破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人或事进行严肃处理,对产业集聚区内的违章违规建筑进行强制拆除。
二是对入区项目实行“四个一”的服务措施,即“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确保项目如期落地。
三是对入区项目实行“两个零接触”服务,即:项目业主与群众零接触,由集聚区管
委会和相关乡镇负责落实土地征用、工农关系协调等工作;项目业主与项目审批部门零接触,由项目协调服务小组负责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四是主动上门服务,将入住项目的相关审批手续和工作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和乡镇,落实到主管领导和责任人,主动上门服务,现场解决问题。
各级领导重视竭尽全力招商
渑池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重要抓手,实行了优秀干部离岗招商,在产业集聚区设立了招商分局,突出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和重点产业招商。
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吸引区外客商到渑池县产业集聚区投资兴业,除享受国家、省、市优惠政策外,渑池县制定了渑池县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项目建设、厂房建设、税费征收、财源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奖励,并实行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着力营造最佳的政策环境。
截至目前,渑池县产业集聚区共引进项目21个,引进资金21.94亿元,其中山东客商投资的泰山机械矿山行车轨道项目已建成投产。
重庆客商投资的双旭科技年产5万吨拟
薄水铝石、宁波客商投资的博市电器年产200万台电冰箱和200万台洗衣机、北京客商投资的红然铝业年产20万吨高温α-氧化铝、青岛客商投资的普田实业年产9万吨不定形耐火材料、江苏客商投资的恒耐耐材年产10万吨α-氧化铝及10万吨高档均质耐火原料、郑州客商投资的华光新能源年产300吨单晶硅、瑞特微孔轻质骨料、湖南客商投资的三华实业年产120万吨洗精煤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与中国非金属矿业公司合作的资源开发利用及陶瓷产业园项目已成功签约,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同时,大力鼓励集聚区内重点企业的投资扩张,东方希望30万吨高性能氢氧化铝阻燃剂、150万吨矿渣水泥资源综合利用、10万吨拟薄水铝石、10万吨水玻璃等一组项目的投资协议已洽谈成功,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天瑞铝业特种铝材加工等项目正在考察。
增强城市功能加快产城融合
渑池县产业集聚区把城市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平台和条件,按照积极建设新城区,逐步改造老城区,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的整体思路,加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按照“群众满意、集中安置、转换
身份、稳定生活”的原则,统筹规划,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内村庄迁村并点,启动苏门、韶阳、贺滹陀、西天坛等7个村庄城乡一体化改造;新建张村新型农民住宅社区、杨家新村住宅社区,共建住宅195套;同时引导城区服务功能向集聚区扩展,推动张村工业园区振兴街和新华街综合改造,共建商品楼5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基础设施共享。
守住耕地红线节约利用土地
为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渑池县在严格按照省、市关于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要求,突出“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紧紧抓住实施节约集约利用试点产业集聚区和建设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为契机,以守住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为主线,突出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链式延伸、企业集群组合、经济循环发展。
在具体操作上,渑池县产业集聚区制定了入园项目准入标准,按照投资强度、环保标准、科技含量、能源消耗、亩均效益产出等标准,严格项目入驻,并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坚持重大项目重点供地、中型项目零星供地、小
型项目用地靠挖潜存量建设用地,千方百计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效保障集聚区的用地需求。
在产业发展上,渑池县产业集聚区围绕渑池县铝工业基础这一优势,以三门峡市铝冶炼及加工特色产业基地为契机,突出发展铝工业,着力打造河南乃至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目前,渑池县产业集聚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已初见成效,全区土地容积率不低于0.8,投资强度达到了200万元/亩以上,特别是东方希望的土地投资强度已达380万元/亩以上,恒耐耐材占地1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已投入使用。
改善管理体制促进稳步发展
为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渑池县产业集聚区在具体操作上,坚持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服务;在力量整合上,将产业集聚区建设与招商引资、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一并规划、一并部署、一并建设、一并落实;在产业发展上,围绕现有工业基础和确定的主导产业,不断拓宽拉长产业链条,发展相关联产业和新兴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在工作落实上,加强领导,强化督查,狠抓工作落实,强力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
加强领导。
渑池县专门成立了渑池县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下设发展服务组、规划建设组、投融资推进组、综合办公室等,制定了产业集聚区联系办公会议等一系列制度;吸收发改、财政和乡镇主要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工作中心进一步向产业集聚区建设倾斜。
坚持联席会议制度。
渑池县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实行一周一例会,及时通报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安排部署下段工作,做到任务明确、职责明确、时间明确,死包死打,限期完成,不折不扣,强力推进。
鼓励引导。
渑池县委、县政府积极落实省、市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相关政策,从优惠电价、行政事业收费、招商引资、税收分享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落实,真正使入驻企业和项目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鼓励扩大产能,加快发展;对招商引资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予以重奖,充分调动了各级党委政府、县直部门、企业和个人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对其他乡镇引进的、入住产业集聚区的项目实行税收分享政策,引导产业集聚,发挥集聚效应,如坡头乡引进的双旭科技年初5万吨拟薄水铝石、天池镇引进的博市电器年产200万台电冰箱和200万台洗衣机项目
等。
强化督查。
渑池县集聚区成立以来,渑池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到产业集聚区调研督导建设工作;县委、县政府督查局对产业集聚区发展目标、建设任务等进行量化分解,纳入各有关乡镇和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范围,严格考核,对阶段性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形成督查专项,明确工作目标,限定完成时间,狠抓工作落实;县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对各有关乡镇和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实行日统计、周通报,定期印发《产业集聚区建设动态》,做好现场协调,及时通报情况,督促工作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