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设计”理念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2
“有意”与“无意”——格式塔心理学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第9卷第1期2010年2月淮北职业技术学院JOURNALOFHUAIBEIPRC)FESSIONALANDTECHNICALCOLLEGEV o1.9No.1Feb.2010"有意"与"无意"——格式塔心理学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李姗姗(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摘要:作为视觉传达的符号,标志设计拥有传递信息,传达情感等诸多功能.作为设计师,必然是带着某种意图去构思,这就是"有意"地行为表现,作为标志的设计目标,除了力求寓深厚的涵义于简洁的图形符号之中,而且要让它能够肩负起自己的使命,让受众成为一种潜意识地,"无意"地接受.格式塔心理学,在研究人类的视知觉,图形符号意义与人类心理关系方面,成果甚着.因此,把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与标志设计的运用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帮助升华标志的内涵,而且可以更加开拓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将艺术的视觉样式幻化的更加多姿多彩.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形式感;标志设计中图分类号:B84—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275(2010)01—0118一O2 一,标志设计与格式塔心理学克莱夫?贝尔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确,艺术是人类内在情感发乎于外的美好形式.任何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必然是人类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写照.而对于它的科学性的研究,也就成为对于人类心理范畴的探索.作为艺术领域的一个分支门类——标志设计,可以说是人类情感的精简表达样式之一.作为视觉传达的符号,它拥有传递信息,传达情感等诸多功能.作为设计师,必然是带着某种意图去构思,这就是"有意"地行为表现,作为标志的设计目标,除了力求寓深厚的涵义于简洁的图形符号之中,而且要让它能够肩负起自己的使命,让受众成为一种潜意识地,"无意"地接受.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在德国诞生,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研究关于人类对于图像的认知和心理反应的相关内容.格式塔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形状或者形式的意思,即事物的性质;二是指一个实际的事物及其所具有的整体特性或者形式特征,即"完形".因此,我们可以理解格式塔心理学是研究"形"的心理学说.格式塔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证实, 在人类的视知觉活动中,会有一种"潜意识"或者"无意识" 的倾向,去追求物体的结构上的完整性的特点.当客观存在的某一视觉形态出现在人类感官面前的时候,人类内心会有一个既定的格式塔与之相对应,继而人类会对此事物形成与既定格式塔相符的判断.一旦两者没有相符之处时.即内心的格式塔出现缺陷之时,人类的视知觉会出现补全该事物的自觉活动,这个活动会使格式塔达到完善, 也就是"完形".概言之,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完形,整体,强调异质同构的力的作用,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它包括了感觉与知觉,视知觉,完形原则,简洁原则等内容, 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下面,笔者以中国银行的标志(图1)为例,剖析格式塔心理学是如何被靳埭强先生"有意"地运用在实际的设计之中,观众是如何"无意"地记住了它,成为了标志设计史上的经典作品.二,格式塔心理学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首先,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知觉有一种"简化"的倾向.所谓简化并非仅指一般意义上的"简单",它是一种将任何物体,以尽可能简单的机构组织起来的倾向,是能够体现物体最本质的形态表达.格式塔it,理学认为, 人类认识事物有一种潜在的本能:无论处于任何审美境况下,人类的观察活动都会主观地,下意识地筛选出极其突出的视觉形态作为关注焦点,忽略或者删除另一部分作为次要信息,最终储存该物体的印象.西方着名学者贡布里希经过大量的研究证实,我们的知觉偏爱简单的结构,比如,直线,圆形,方形以及其它的简单形态.在大量的人类早期艺术形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简洁的形态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比如,纹面,纹身,图腾,岩画以及人类早期的一些装饰品等艺术形式,它们几乎都是由简单的,规则的直线,圆形或者方形构成的.也就是说,简化,是人根据"内在需要"进行的自然行为,是人特有的视觉心理倾向,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在中国银行的标志中,我们可以看到,靳埭强先生就是运用了这种"简化"的视觉倾向,把"圆形方孔"古钱币的特征性形态——圆形和方形,提取了出来,作为构成标志的主要视觉元素.这种提取,不仅使视觉形态变得简洁,而且符合了人类视知觉简化的特征,从而达到了图形上的简洁的要求.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个简洁的标志,形式上的简洁不是最高标准,它应该在此基础之上,传达出更为丰富的内在含义.把丰富的含义寓于精细的形态的结构之中.在中国银行的标志中,圆形和方形暗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之意,这个简洁的形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精髓.因此,"简化"的原则,在标志设计之中的运用,应该考虑到这两个标准.收稿日期:2009一lO-O3作者简介:李姗姗(198卜),女,安徽涡阳人,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教师.1l8?淮北职业技术学院2O1O年第1期其次,人类的视觉容易把邻近的东西看成一个整体,当具有形式特征的因素,彼此靠近时,会共同形成一种整体感.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在观察某一个图形组织的时候,自己的知觉活动会产生一种改变原有的或者不完全的倾向,并且主观地把它们看成一种完美的结构.在人的视知觉中,会把不完整的图形组织,主动地把它们补全或者恢复到应有的"完整"状态.这是人类最本质的认知感受.它立足于知觉对于图形组织对象,完整形态倾向的审美心理效应的基础.大量的格式塔心理学实验证明,只要遇到我们熟悉的任何形态,即使是它有所残缺,我们的视知觉仍旧可以把它自动补全,并感知为一个整体.换句话说,我们的视觉心理,可以把不连贯的,有缺口的图形尽可能在视觉心理上把它弥补起来.我们可以借助前人的实验四根线来解释这个问题.(图2)仔细看这四根线条,你看见了什么呢?多数人会看见一个有若干部分不太清楚的正方形.这是为什么?正方形的四边相等,而这些线条中没有任何两条是完全相等的.然而,对于从小就被方形的书本,方形的门,方形的建筑物,方形的图片和方形的纸张所包围的我们来说,这四条线进入我们的意识时,它已经成为正方形的组成部分了.同样,我也可以用若干个点来举例子.(图3)在这些点中,我们的知觉可以感受到一只斑点狗的存在.即便是它出现了部分轮廓的空缺,但这也没有影响到我们对于它的判断.这也就是格式塔所说的"完形心理".@图l图2靳埭强先生自如地运用了人类的这种"完形"心理, "中"字虽然不是一笔写到底,虽然是~根不连续的线条, 但是我们的视知觉自动补全了图像,在观众的心里,感受到了"中"字的存在.这就是格式塔理论所说的"连续性", 也就是对线条的一种知觉倾向,尽管线条受其他线条阻断,却仍像未阻断或仍然连续着一样为人们所经验感知到.这个"笔断意连"的图形,其中的虚空之处,恰如中国画中的"留白",正是因为这"无形"的虚空之处,才把那些具体的,有限的形态彰显的更加富有广阔而深层次的意境.这种对于完整的视觉形态,进行的有意识地分解成为虚缺状态,把观众的视觉感受由熟悉的情景,引入到新的陌生状态,形态上的新鲜感,奇妙感不言而喻.在我们观察和欣赏这个形态的时候,通过自己的视知觉完形感受,会感受到此前从来没有认知到的新的形态.这其实就是把人类常识观念中,一些不可能或者不该分解的图形或者文字"有意识"地处理成虚缺状,从有秩序感——无秩序感——有秩序感,这样的过程中会构成新的形象认知观念,不再是循规蹈矩的表达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生动的视觉印象.这里的主要作用者,就是人类的潜意识或者"无意识" 的"完形心理".这是靳埭强先生富有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体现之一.最后,从色彩的角度来看.普辛曾经说过:"在一幅画中,色彩从来只起着一种吸引眼睛注意的诱饵的作用, 正如诗歌那美的节奏是耳朵的诱饵一样."把色彩比拟成诱饵,可见色彩的强大功能了.有了前面的精简形式,需要有一种合适的色彩来加强整体标志的视觉效用.从色彩的物理性能上来说,红色在七种色彩中,因波长最长,而成为最具穿透力的色彩.从色彩的心理效应来看,红色意味着激动,跳跃,热烈.康定斯基指出,"世界上有冷的色彩,也有暖的色彩,但任何色彩中也不具有红色具有的强烈的热力."他认为,红黄色"能唤起富有力量,精神饱满,野心,决心,欢乐,胜利等情绪"从色彩的社会属性来讲,在中国人的心中,红色还拥有着喜庆,吉祥的意象.除此之外,中国人一向崇尚含蓄之美.可是,色谱中的最纯的红色,不免过于刺眼,人的视线很难长时间的逗留在这种色彩之上.过于耀眼的红色,不能贴切地表达地域,文化的特点.在这个标志的色彩选择上,靳埭强先生,运用色彩本身的物理特性,考虑到给人的心理效应,结合中国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特征,把红色的纯度降低了一些,将其运用的更加深沉,更加富于人文内涵.在白底的衬托之下,"红"色的采用,成为这方寸之间色彩力量的源泉,为整个视觉传达效果营造出色彩的张力,使形态结构的传达力度更加强烈.这种在色彩处理上的手法,特别符合中国艺术中所推崇的含蓄美原则.呼应了标志"天圆地方"的形态之中所蕴涵的中国文化的含义,巧妙地把形状与色彩予以完美的结合.由于此件设计作品,适应了人们的视知觉心理和社会的审美结构,识别度高,记忆度好.中国银行的标志,成为设计史上经典之作.三,结束语在当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现代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如果,设计师们能够熟悉人类的视知觉特点,学会利用一系列视知觉的组织原则,把格式塔心理学中有关思维方式综合体会,"有意"地将之运用到实际设计中,会使图形化的表达更加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设计史上诸多优秀作品也正是凭借此类表达,升华了自己的作品内涵,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印象,成为一种"无意"的记忆.可以说,设计,是设计师用"有意"的产物,带给人们"无意"的欢乐.这也正是视觉传达的魅力所在.参考文献:[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I-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E33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责任编辑:之者119?。
无意识设计的经典案例无意识设计始于心理学,是指那些不是有意识地设计的经典案例。
无意识设计对于产品设计、广告宣传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部分来阐述无意识设计的经典案例。
一、颜色对于情绪和行为的影响颜色是设计中最基础的元素之一,而它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经常是我们无法察觉的。
颜色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例如红色可以提高人们的情绪,黄色可以提高人们的自信,蓝色可以增强人们的安全感。
在设计中,不同的颜色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设计师们应该理解颜色的意义,合理地运用颜色。
例如,快餐店常用红色和黄色的组合,这是因为红色可以提高人们的情绪,黄色可以增强人们的自信,这样的颜色组合能够让人们感到快乐和满足,从而增加他们在餐厅的兴趣和消费欲望。
二、符号和形象的设计符号和形象的设计也是无意识设计中的经典案例。
符号和形象是人们理解和记忆的关键因素。
实际上,人们的大脑对符号和形象的处理速度比文字快得多,因此在设计中,合理地运用符号和形象可以更好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例如,著名的标志设计师保罗·兰德(Paul Rand)在IBM开发了著名的八条条纹的标志。
这个标志简单而且易于识别,而八条线也被解读为计算机代码的二进制中的数字1.这种设计方式非常巧妙地表达了IBM所追求的技术优势和现代化形象。
三、品牌名称的设计品牌名称的设计也是无意识设计中的经典案例。
品牌名称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它还能够体现品牌的印象和形象。
在设计品牌名称时,需要考虑名称的长度、发音、易懂性、语言和文化差异等因素。
例如,著名的品牌“Nike”的命名就非常巧妙。
这个品牌的名称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
Nike的发音与“Victory”非常相似,同时这个名称短小精悍,易于记忆,激发人们的明确意图和行动欲望。
总结:无意识设计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领域,在产品设计、广告宣传和品牌营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心理学、文化和时代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设计中,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和心理变化。
无意识行为给产品设计带来新思路本文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探讨无意识行为,将无意识行为引入设计领域。
研究无意识行为在产品设计领域的价值,再将无意识行为转化成设计语言,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使产品和使用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效果,在使用产品的时候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用户产生类似的情境感,为产品设计带来新思路。
标签:无意识行为;产品设计;潜在需求英国艺术评论家卡莱尔曾说过“匠意的作品是有意识的、机械的,而天赋的作品则是无意识的、有生气的。
”每个人从前的经历会成为一种无意识,对经历过的事会形成一种直觉处理方式,从设计角度看,每个人都有成为设计师的潜质。
如果将这种无意识或者直觉转化成设计语言运用到设计中去,好的设计就诞生了。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在使用一件产品的时候,如果过分的强调使用的步骤和方法,反而容易出现差错。
比如我们在刚开始学开车的时候,会非常的紧张,精神高度集中,尽管这样在操作时,在踩刹车、油门、离合也会出现失误。
当你熟练了以后,开车会变成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很多的产品使用熟练后,就会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被使用,而在无意识的行为当中,引入我们的设计,把我们的设计融入到无意识的行为当中,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把无意识行为运用到产品上时,会给使用者带来似曾相识的感觉。
对用户无意识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设计出与用户能产生共鸣的产品,他们感到我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只是自己没有注意而已。
利用使用者的情感经历设计出令人亲切的产品。
研究无意识行为在产品设计领域的价值,再将无意识行为转化成设计语言。
本文从四个方面将无意识行为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使产品和使用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效果,在使用产品的时候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用户产生类似的情境感,为产品设计带来新思路。
一、利于形成正确的概念模型,消除认知鸿沟如果用户拥有正确的概念模式,就能比较容易学会使用任何物品,当出现问题时,也能比较容易地找到问题的原因。
要想使用户建立正确的概念模式,就必须做到:操作的原理显而易见;所有的操作动作都符合概念模式;产品的可视部分应该按照概念模式反映出产品的目前状态。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复苏,带动了日本设计事业的蓬勃发展。
自1961年起,日本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即日本工业开始进入腾飞期,工业设计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由模仿逐步走向创造自己品牌的道路,从而使日本成为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设计大国之一。
[1]1973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在日本举办了一次国际设计展览,使日本设计师看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设计产品,促使他们把目光投向世界。
通过此次展览,日本设计师不断从中汲取养分,结合日本文化特色,积极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的、简洁而不单调的工业设计,即具有日本地域特色的工业设计。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民族意识,又能与国际接轨的设计大师,深泽直人便为其中的典型代表。
1 深泽直人简介图1 深泽直人(1956~)深泽直人(Naoto Fukasawa)1956年生于日本山梨县,1980年(24岁)毕业于日本多摩美术大学的产品设计系。
1988年(32岁)深泽直人在日本爱普生精工株式会社担任设计师,1989年(33岁)他离开日本到了美国,在旧金山加入了一个只有15人的设计工作室“ID two”,即“IDEO”前身,“IDEO”现有450多名员工,遍及帕洛阿尔托、波士顿、芝加哥、伦敦和慕尼黑。
八年后深泽直人返回故乡,1997年(41岁)他协助组建了“IDEO”日本分部,共有八名设计师主要服务于日本市场,他在其中工作到2002年12月。
2003年1月(47岁)他在东京建立了“深泽直人设计公司”,并加入日本无印良品公司顾问委员会,2006年(50岁)深泽直人与另一名设计师共同创建Super Normal工作室。
现在,深泽直人被武藏野美术大学聘为教授,同时出任东京AAD工作室主管,并且在日本顾问委员会的质量设计和经济部门以及贸易与工业战略设计研究学会供职。
深泽直人曾获得五十多项大奖,其中包括美国IDEA金奖、德国IF金奖、“红点”设计奖、英国D&AD金奖、日本优秀设计奖。
[2]2 何谓“无意识设计”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层。
“无意识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作者:徐乐秦菊英来源:《设计》2015年第04期摘要:日本工业设计师深泽直人首次提出“无意识设计”理论,即将有意识的思维注入设计中,实现设计的无意识使用,给使用者带来最大程度的心理满足。
他在设计中关注入的意识,关注用户的情感,重视人机环境,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力求简洁,给消费者带来愉悦的新产品体验。
本文将以健康牙杯的设计案例,详细阐述如何将“无意识设计”理论导入产品设计之中,并揭示其背后的深刻人文内涵。
关键词:无意识设计健康牙杯产品设计人文内中国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99-021 引言一次刷完牙之后,我像往常一样随手将洗净的牙刷丢到牙杯里,无意中发现牙杯底部有一圈污垢(见图1所示),牙刷柄上的水也顺势流到牙杯里,顿时感觉这牙杯好不卫生,原来天天与我们亲密接触的牙杯如此不干净,甚至充满了细菌,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在普通人看来,洗漱完把牙刷丢到牙杯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甚至都没觉察到丢牙刷的行为,因为在完成这个行为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消耗他们的任何心理资源,这样的行为属于无意识行为的一种表现。
日本工业设计师深泽直人首次提出“无意识设计”理论,即通过有意识的设计,实现无意识的行为,给用户带来最大程度的内心满足。
设计师们是否能够将人们的这些无意识的行为考虑到产品设计之中,让我们所设计出来的产品流露出一份真挚的情感和充满了体贴入微的人隆关爱,让消费者看到这个产品时,便会深深地“爱”上它,找到自己心中苦苦寻觅的东西。
2 无意识设计概述2.1 无意识弗洛伊德最早是在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提出无意识概念的,他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层。
无意识成份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惧等。
科学家John B .Best经研究证明:“5%左右的人的认知活动是有意识的,而大多数的决定、行为、情绪和行为都取决于超出意识之外的那95%的大脑活动”。
浅析“无意识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作者:左炆冉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11期摘 ; 要:城市景观高速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对人的精神体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城市被大量的大体积建筑以及具有强烈的“政府气味”的景观所充斥,拥挤的城市空间往往无法摆脱浓厚的物质气息而进阶到关注人文精神的层面,让生活情趣与文化特征在城市的发展中逐步流失。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将“无意识理念”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应用到城市设计中,试图为建立充满人情味的、活力的、有机可持续的新型城市景观系统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本文提出的并非是具体的某种设计方法。
关键词:无意识设计;城市;景观;行为中图分类号:TU984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2-0036-01在大数据时代,仿佛一切都可以被规范化、数字化,城市空间千篇一律的充斥着各种大型建筑,留给人们的不过是毫无生气的建筑遗留空间。
异常统一的城市规划,仿佛将人置身于一个又一个大同小异的盒子中,纵使这些盒子被设计者冠以各式各样或高级或亲民的设计理念,依然无法使人们真实的感受到生活的气息。
回想起若干年前生活过的古老城镇,虽没有整齐划一的设计规范,但那精心设计且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与那些即有机统一又富于变化的城市外观却能够让人们真实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这就是本文所强调的“人文气息”。
“无意识”设计理念由日本著名设计师深泽直人提出,又被定义为“直觉设计”,即把无意识的行动转化形成可见之物,也就是将日常生活中一些无意识的行为转化成设计时的参考,并在设计成果中呈现。
作为设计师,首先应该了解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须依据环境状况预设相应的行为模式,从而更好的生活并繁衍。
因此在设计中适应性最好的往往是符合预设模式的设计,这种设计恰到好处,无需多余的理解与分析。
无意识设计可谓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更多关注的是那些被设计师们忽略的细节,本文初步设想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应用“无意识”设计理念,以打破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将“标准化”及“政府化”作为主导因素的局面,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以及“人文精神”,将设计创新与人的需要达到尽可能的平衡点,建设整体性更强的有机城市景观。
无意识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作者:王罡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1期摘 ; 要:通过无印良品的品牌理念分析以及设计师深泽直人的理论探讨,揭示无意识在设计实践的应用。
关键词:无意识设计;无印良品;深泽直人中图分类号:TB47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2-0054-01无印良品,成立于1980年的日本公司,如今在日本开设了260家店面,在欧洲开设了21家,其中5在家法国,16家在英国,中国香港开设了两家,其销售产品基于日本的传统工艺,但是融合了21世纪现代主义的设计观念。
公司生产的家具、室内用品、办公设备,还有服装等等,均是由再生材料制成的。
无印良品英文MUJI意味着无品牌质量商品,它体现出了年轻、具有环保意识消费的着的生活概念,其对于产品长寿命、功能性和简洁性的重视高于繁忙的季节产品变换。
一、无中之有无印良品的概念,是在田中一光先生从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中提炼而成的。
2001年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加入无印良品任职平面设计师,他提出过庄子的名言“无何有之乡”,他借鉴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
庄子认为“无为”是一种看似毫无用处的事物,背后却蕴藏着丰厚的内在意义,这种看似无的概念背后却有莫测的涵义值得人们去思考。
《道德经》中老子把文明发展中的罪恶归于人的有为,便主张无为。
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在单纯的自然中成就一切,便是所谓“无为而无所不为”。
无印良品的品牌理念是与其一致的,无印良品注重呈现产品的质地,包装力求简单朴素,使用环保的无漂白的纸做为商品袋。
这些明确的概念,让无印良品的商品给人们带来一种纯粹的感觉。
例如畅销多时的“碎香菇”。
通常人们都觉得香菇本身应该形态完整,但无印良品认为,香菇在使用中仍是要切碎处理的,既然如此,碎香菇在使用性能上仍是“好的”,证实这种认识使得它成为畅销品。
无印良品的理想是它生产出来的商品一旦被消费者接触到,就能触发出一种新的生活意识,这种生活意识最终启发人们去追求更为完美的生活方式。
无意识设计调研报告一、引言无意识设计是指在人类活动和环境中,存在一些不受人们主观意愿控制的设计元素。
这些设计元素可能是无意识的,但却对人们的行为和思维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调研无意识设计的实际应用情况,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设计原则,提高设计作品的效果和用户的体验。
本报告将讨论无意识设计的概念和原理,并对相关领域的应用进行调研分析。
通过对现有的实际案例和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设计师提供有关无意识设计的参考和指导。
二、概述2.1 无意识设计概念无意识设计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特定的设计元素对人的行为、思维和感知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多数时候是在人们不自觉中发生的。
无意识设计依赖于人类对环境的感知、理解和记忆,在设计中往往运用心理学原理,以达到引导用户行为和提高用户满意度的目的。
2.2 无意识设计原理无意识设计的原理基于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心理学。
其中,最常见的原理包括:- 情感联结:通过在设计中利用对情感的引导,将用户的情感与产品或服务建立联系,从而影响用户决策。
- 暗示引导: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利用隐喻、符号或形象来引导用户的行为,使其产生想要的反应。
- 认知加速:通过设计元素的布局和排列,以及信息的传递方式,来帮助用户快速理解和使用产品或服务。
2.3 无意识设计的应用领域无意识设计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特别在用户体验设计、广告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应用领域的实际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无意识设计原理。
三、无意识设计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的应用3.1 微互动设计微互动设计是指通过一些微小的动画、反馈或声音效果,使用户感受到与产品的互动,增加用户参与感。
例如,当用户按下某个按钮时,通过微小的动画和声音提示,让用户感觉到按钮被按下的效果,并给予积极的反馈,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3.2 隐式引导在用户界面设计中,隐式引导是一种无意识设计的典型应用。
通过将特定的设计元素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使用适当的颜色、形状或排列方式,引导用户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进行操作。
张晗璐(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300222)摘要:本文以标志设计作为一个角度,从“无意识”的内涵、产生机制开始,到“无意识”与设计领域结合后所诞生的———“无意识设计”理念,阐述了“无意识设计”以人为本这一角度的重要性。
运用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举例,以标志设计中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为出发点,基于“无意识设计”理念的来对标志设计中的运用提出新思路与新方法。
结论总结出“无意识设计”理念的应用为标志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使设计为人类社会的前进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无意识设计;标志设计;弗洛伊德;人性化中图分类号:TU 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7-0101-02作者简介:张晗璐(1996-),女,河南三门峡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8级设计艺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
生活已经与设计融为一体,深入骨髓。
在衣食住行中,无一不存在设计的影子,有些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而有些在相比之下就显得悄无声息。
无论怎么说,人类社会已经离不开设计。
而在设计的发展进步中,“人”越来越成为设计所围绕的主体,设计变得更加尊重人的意识、行为和习惯。
单一、形式感太强、只在过去的思维模式徘徊等设计问题忽视了设计中所应有的情感,虚化了设计以人为本的目的。
“无意识设计”作为一种深刻探究人内心世界的理论,将之以何种形式与平面设计相结合促进设计的进步,也是作为当今社会设计师要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1无意识设计1.1“无意识”理念的概念界定“无意识”理论是心理学家、精神分析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提出的有关心理学的理论。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这三层。
正如他提出的著名的“冰山理论”,人们的精神意识组成像是冰山,意识仅仅只是露出的一角,而在水面(前意识)下还隐藏着绝大未知部分(无意识),在本文中仅对无意识做重点论述。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本察觉不到它对我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出生到现在,在先天本能和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我们的大脑储备了一定的“无意识”信息。
因此在有一定强度的外来信息刺激的情况下,我们的脑就会对刺激进行“无意识”反应。
比如在包装袋边缘有豁口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从有豁口的方向撕开袋子。
这一行为在有些人大脑中有信息的储备,所以“豁口”作为一个刺激,从豁口这里撕开的行为是已经存在的条件和基础,它是没有被自身意识到的高级神经活动。
这个信息储备随着人类个体的生活成长还在不断地扩充,并根据不同的刺激进行反应。
所以每个人的“无意识”存在都具有自身的客观基础,是由人生长生活的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
1.2“无意识”理念与设计理念的结合佛洛伊德提出的“无意识”这一理念为心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同时还渗透在文学、哲学、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
日本著名设计师深泽直人在这一理念基础上提出了“无意识设计”理念,又称“直觉设计”,意为: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并将之付诸实践在设计活动当中。
例如深泽直人为无印良品设计的CD 机,设计成了一个抽风扇的造型,我们看到下方垂落的线时,就会去拽,从而达到播放音乐的目的。
这个行为预先在脑海里就是已经存在的设定,所以当看到拉绳,大脑不需要精密的计算与分析就能自动调动相应的行为。
这一设计与看到包装袋豁口撕开这个例子有异曲同工的地方,深泽直人将这种刺激反应运用在CD 机设计之中形成一种使用上行云流水之感,而且在光盘旋转时更带来一种仿佛清风徐徐扑面的清爽感。
“无意识设计”所注重的就是通过设计与受众建立一种无语言互动,追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的结果。
通过“无意识设计”这一理念,尝试将其与标志设计进行结合,从视觉图形去挖掘、探索人内心深处的无意识领域。
1.3“无意识设计”中的以人为本人是环境的产物,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人类根据环境来确定思维模式、行动模式。
从设计方面来说,人是设计所要围绕的主体,心理学就是对应人心理和生理的分析,与设计所围绕的的点相同。
所以“无意识设计”中的以人为本可以使设计更加的贴合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将之合理运用于设计之中有助于促进设计与人之间的联系,加强人与设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无意识设计”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2.1标志设计的定义及特点标志是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形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最直观的语言,同时还表达着某种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
标志设计不仅是实用物的设计,也是一种图形艺术的设计。
2.2生活中标志的“无意识设计”日常生活中就存在各种各样的案例,比如卫生间的标志如果画了一个烟斗,不需要过多的分析与理解就能明白这是男厕所;如果画的是口红或者高跟鞋,则代表女厕所。
在颜色上也同样,大部分的数据和实践也显示粉色基本代表女性的方面,而蓝色代表男性一方。
在造型设计方面,代表男性的烟斗也有“冒烟”与“不冒烟”这两种形态,而从视觉角度上来说,冒烟的烟斗给人有燃烧感,比较不冒烟的更加生动形象。
其实有运用性征图形去代表男女的方式,但在公共认知以及公共场合中难免会造成部分人尴尬的场面。
这些“共识”保证了人们即使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也依旧可以通过标志图形的指示照常进行活动。
受众通过视觉符号接受设计者想要传达的讯息,视觉符号就可以是一个对大脑无意识层面的刺激,受众则根据自身的信息储备接受到不同的信息。
设计师在运用这些视觉符号的时候一定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和比较,减少在无意识状态下反应会产生的误区得出一个合理、理性的结果。
2.3“无意识设计”运用在标志设计里的应用方法2.3.1确定设计目标群体一个企业或者公共设施想要进行标志的设计,必须对他所要面对的大众群体进行CULTURE AND DESI GN-101-工程学的理论,创造性的将“灯挂椅”的椅背融和其中,体现一种挺拔向上的感受,贴合背部的同时也给人以舒适的氛围感受。
在新中式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元素的收集、整理、创新,以期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再将其元素与现代家具相结合,通过对其创新性、舒适性、情感性的不断思考完善,最后设计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3.2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于明式家具的圈椅造型,明式圈椅,不加装饰,朴质典雅,体现了方与圆巧妙结合,讲究的是天圆地方、上圆下方,表达着古人追求“天地方圆之间是万物”的本源生活。
其中圆代表的是饱满,象征着圆满,体现的是“圆则满,满则圆”的哲学思考;而方是平稳,寓意宁静致远。
整体的造型古雅精美、秀丽圆润;线条简洁流畅;观感古朴典雅;做工精妙细致,一种“素面朝天”的观感造就了经典不休的明式圈椅。
设计上采用圈椅圈背的“C ”形曲线,线条流畅,简约纤细,符合现代的审美;座椅设计中,圈背连接扶手一顺而下,座靠时背脊依靠圈背,舒适合理,同时人的臂膀倚着圈形的扶手,自然而放,给人放松惬意的感受;在圈背的中间造型结构上,加入一个小的创意点,对其进行切割并错接,形成高低错落的样式,给人挺拔向上的观感,寓意节节高升。
圈背后部连接椅腿的部分,自上而下采用的是上方下圆,渐渐过度的造型,细节的处理不会过于平庸。
座板以其圈背为基础设计同等圆形造型,支撑部分使用半圆柱,整体看上去不会过于圆润;并且座板向后倾斜,椅面夹角呈3度,坐上去会更加舒适,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需要。
整体营造出一种简约雅致、古朴自然的氛围。
3.3效果图展现最终呈现的新中式客厅配套产品(如图1所示)主要应用于人们的家居生活空间中,简约秀丽的造型符合大多数人们的审美,同时为客厅的空间增加装饰性。
整体的设计线条流畅,造型简约,新中式的设计风格给人雅致朴素的观感与氛围;放入客厅中也不会突兀。
木头的原木色使其更加耐看、耐用、更具稳定性。
4结语本方案的新中式客厅家具是以休闲椅的设计为主的;是将明式家具的经典元素提炼出来,融入到现代家具之中,以圈椅、灯挂椅为原型进行再创新的,以实木为原材料,采用开料、榫卯、打磨、上漆等工艺加工而成,座板向后倾斜3°更符合人体工学。
颜色为原木色,色调清新雅致,运用在家居空间中给人一种轻松惬意的感受。
参考文献:[1]马钢.新中式风格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国建材科技,2015.[2]王菲,陈于书.明清以来中国客厅及其家具的演变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图1圆意-新中式客厅家具设计效果图一个划分。
不同人群的信息储备都具有一定的误差性,超出接受范围的标志会造成信息上的误导甚至进而影响到公司的效益。
比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是一个圆形方孔的铜钱,在中国人的历史文化中,铜钱自古就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将之与中国红相结合非常符合设计的主题和受众;而如果给一个不了解这一文化的外国人设计,则会起到反效果。
标志设计中所包含的图形作为设计者传递信息的媒介,本身就可以通过一种非语言的形式向受众进行信息的传递。
想要达到传达信息的效果,必须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度,就是对某一群体或社会群众中引起普遍共鸣,可知标志设计需要对人群进行界定与划分。
2.3.2基于“无意识设计”标志设计素材组织为了使设计能够与市场和受众更好的结合,我们需要对同行业类型的标志设计进行观察调研。
这一系列操作是为了降低受众对标志识别度的误差,使标志在保持自身美观的情况下,不失去企业的特征,如对话框在我们的观念中普遍有沟通和交流的意思,像是微信、陌陌、LINE 等聊天图标设计都有以对话框作为基础再与自身特征进行结合的特点,使人们在初次接触软件时不会产生太多的陌生感。
当然,运用了这种“无声的交流”的无意识就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如果上述提到的卫生间的图标如果运用头发的长度来表达性别的差异,误差就会变大,是因为社会文化中头发的长短已经不是判断一个人性别的绝对要素,错误的运用了标志会带来难以预想的问题的产生,所以在进行调研这一步时调查大众对某图形的共识度至关重要。
2.3.3标志的自我评价经过缜密的设计安排后,对标志设计从色彩方面进行匹配,从文化方面广泛查找,从造型方面进行提取凝练,进行一系列的调查问卷数据核对完成目标的标志设计方案。
结论将“无意识设计”理念融入标志设计中,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入手可以增添设计的人性化,减弱标志设计的陌生感,使受众与设计之间架起一座隐形的桥梁,加强了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之间的无语言交流,使设计更好的融入生活。
参考文献:[1]周梦烨.无意识设计在平面中的解析[D].武汉纺织大学.2018.05.[2]孟秋丽.人类心灵的深层探索———潜意识理论的生成及其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05.[3]谷利敏.“无意识设计”理念在厨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06.[4]郭格.“无意识设计”理念在日用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05.[5]海军.平面设计的符号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4.04.[6]邓乐平,邓盈洲.浅析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思想对现代产品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8.5.15[7]孙辛欣,李世国,靳文奎.基于用户无意识行为的交互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1(20)[8]周丽霞.无意识设计的设计思维角度分析[J].美与时代(上).2016(11)(上接第97页)CULTURE AND DESI GN-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