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185.50 KB
- 文档页数:3
本科医学统计学-作业题(A~)本科《医学统计学》作业题(A)班别:姓名:学号:⼀、选择题:(50*1分)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A. 医学中的⼩概率事件B. 各种类型的数据C. 动物和⼈的本质D.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E.有变异的医学事件2. ⽤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C.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D.⽤配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3. 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A.收缩压测量值B.脉搏数C.住院天数D.病情程度E.四种⾎型4. 随机误差指的是A. 测量不准引起的误差B.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C. 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D. 选择总体不当引起的误差E.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5.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A. 随机误差B. 系统误差C. 过失误差D. 记录误差E.仪器故障误差6. 某医学资料数据⼤的⼀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的统计指标是A. 中位数B. ⼏何均数C. 均数D.P百分位数95E. 频数分布7.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其特点是A.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B.能充分利⽤数据的信息C.抽样误差较⼤D.更适⽤于偏态分布资料E.更适⽤于分布不明确资料8. ⼀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的特点是A. 数值离散度较⼩B. 数值离散度较⼤C. 数值分布偏向较⼤⼀侧D. 数值分布偏向较⼩⼀侧E. 数值分布不均匀9. 将⼀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的是A.化为计数资料 B. 便于计算C. 形象描述数据的特点D. 为了能够更精确地检验E. 提供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10. 6⼈接种流感疫苗⼀个⽉后测定抗体滴度为1:20、1:40、1:80、1:80、1:160、1:320,求平均滴度应选⽤的指标是A. 均数B. ⼏何均数C. 中位数D. 百分位数E. 倒数的均数11. 变异系数主要⽤于A.⽐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 B. 衡量正态分布的变异程度C. 衡量测量的准确度D. 衡量偏态分布的变异程度E. 衡量样本抽样误差的⼤⼩12. 对于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描述其变异程度应选⽤的指标是A. 变异系数B. 离均差平⽅和C. 极差D. 四分位数间距E. 标准差13. 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的是A. 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异常”正确的概率⼤于或等于95%B. 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正常”正确的概率⼤于或等于95%C. 在“异常”总体中有95%的⼈在此范围之外D. 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在此范围E. 检测指标若超出此范围,则有95%的把握说明诊断对象为“异常”14.应⽤百分位数法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条件是A.数据服从正态分布B.数据服从偏态分布C.有⼤样本数据D.数据服从对称分布E.数据变异不能太⼤15.已知动脉硬化患者载脂蛋⽩B的含量(mg/dl)呈明显偏态分布,描述其个体差异的统计指标应使⽤A.全距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差E.四分位数间距16. 样本均数的标准误越⼩说明A.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B.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C. 抽样误差越⼤D. 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E. 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17. 抽样误差产⽣的原因是A. 样本不是随机抽取B. 测量不准确C. 资料不是正态分布D. 个体差异E. 统计指标选择不当18. 对于正偏态分布的的总体, 当样本含量⾜够⼤时, 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为A. 正偏态分布B. 负偏态分布C. 正态分布D. t分布E. 标准正态分布19. 假设检验的⽬的是A. 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度B. 检验样本统计量是否不同C. 检验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是否不同D. 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E. 检验样本的P值是否为⼩概率20. 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7.2×109/L~9.1×109/L,其含义是A. 估计总体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B. 总体均数在该区间的概率为95%C. 样本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D. 该区间包含样本均数的可能性为95%E. 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21. 两样本均数⽐较,检验结果05P说明.0A.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C. ⽀持两总体⽆差别的结论D. 不⽀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E. 可以确认两总体⽆差别22. 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A. 两样本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C. 两样本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具有实际意义D. 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E. 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23. 两样本均数⽐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值越⼩说明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C.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D.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E.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相同24. 减少假设检验的Ⅱ类误差,应该使⽤的⽅法是A. 减少Ⅰ类错误B. 减少测量的系统误差C. 减少测量的随机误差D. 提⾼检验界值E. 增加样本含量25.两样本均数⽐较的t检验和u检验的主要差别是A. t检验只能⽤于⼩样本资料B. u检验要求⼤样本资料C. t检验要求数据⽅差相同D. t检验的检验效能更⾼E. u检验能⽤于两⼤样本均数⽐较26. ⽅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要点是A.组间均⽅⼤于组内均⽅B.组内均⽅⼤于组间均⽅C.不同来源的⽅差必须相等D.两⽅差之⽐服从F分布E.总变异及其⾃由度可按不同来源分解27. ⽅差分析的应⽤条件之⼀是⽅差齐性,它是指A. 各⽐较组相应的样本⽅差相等B. 各⽐较组相应的总体⽅差相等C. 组内⽅差=组间⽅差D. 总⽅差=各组⽅差之和E. 总⽅差=组内⽅差+ 组间⽅差28. 完全随机设计⽅差分析中的组间均⽅反映的是A. 随机测量误差⼤⼩B. 某因素效应⼤⼩C. 处理因素效应与随机误差综合结果D. 全部数据的离散度E. 各组⽅差的平均⽔平29. 对于两组资料的⽐较,⽅差分析与t检验的关系是A. t检验结果更准确B. ⽅差分析结果更准确C. t检验对数据的要求更为严格D. 近似等价E. 完全等价30.多组均数⽐较的⽅差分析,如果0.05P ,则应该进⼀步做的是A.两均数的t检验B.区组⽅差分析C.⽅差齐性检验D.q检验E.确定单独效应31. 如果⼀种新的治疗⽅法能够使不能治愈的疾病得到缓解并延长⽣命,则应发⽣的情况是A. 该病患病率增加B. 该病患病率减少C. 该病的发病率增加D. 该病的发病率减少E. 该疾病的死因构成⽐增加32. 计算⼄肝疫苗接种后⾎清学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A. ⼄肝易感⼈数B. 平均⼈⼝数C. ⼄肝疫苗接种⼈数D. ⼄肝患者⼈数E. ⼄肝疫苗接种后的阳转⼈数33. 计算标准化死亡率的⽬的是A. 减少死亡率估计的偏倚B. 减少死亡率估计的抽样误差C. 便于进⾏不同地区死亡率的⽐较D. 消除各地区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E. 便于进⾏不同时间死亡率的⽐较34. 影响总体率估计的抽样误差⼤⼩的因素是A. 总体率估计的容许误差B. 样本率估计的容许误差C. 检验⽔准和样本含量D. 检验的把握度和样本含量E. 总体率和样本含量35. 研究某种新药的降压效果,对100⼈进⾏试验,其显效率的95%可信区间为0.862~0.926,表⽰A. 样本显效率在0.862~0.926之间的概率是95%B. 有95%的把握说总体显效率在此范围内波动C. 有95%的患者显效率在此范围D. 样本率估计的抽样误差有95%的可能在此范围E. 该区间包括总体显效率的可能性为95% 36. 利⽤2χ检验公式不适合解决的实际问题是A. ⽐较两种药物的有效率B. 检验某种疾病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C. 两组有序试验结果的药物疗效D. 药物三种不同剂量显效率有⽆差别E. 两组病情“轻、中、重”的构成⽐例37.进⾏四组样本率⽐较的2χ检验,如220.01,3χχ>,可认为A. 四组样本率均不相同B. 四组总体率均不相同C. 四组样本率相差较⼤D. ⾄少有两组样本率不相同E. ⾄少有两组总体率不相同38. 两样本⽐较的秩和检验,如果样本含量⼀定,两组秩和的差别越⼤说明A. 两总体的差别越⼤B. 两总体的差别越⼩C. 两样本的差别可能越⼤D. 越有理由说明两总体有差别E. 越有理由说明两总体⽆差别39. 两数值变量相关关系越强,表⽰A. 相关系数越⼤B.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 B. 回归系数越⼤C. 回归系数的绝对值越⼤ E. 相关系数检验统计量的t 值越⼤ 40. 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2R 越接近于1,说明A. 相关系数越⼤B. 回归⽅程的显著程度越⾼C. 应变量的变异越⼤D. 应变量的变异越⼩E.⾃变量对应变量的影响越⼤41.统计表的主要作⽤是A. 便于形象描述和表达结果B. 客观表达实验的原始数据C. 减少论⽂篇幅D. 容易进⾏统计描述和推断E. 代替冗长的⽂字叙述和便于分析对⽐42.描述某疾病患者年龄(岁)的分布,应采⽤的统计图是A.线图B.条图C.百分条图D.直⽅图E.箱式图43.⾼⾎压临床试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析考虑治疗0周、2周、4周、6周、8周⾎压的动态变化和改善情况,为了直观显⽰出两组⾎压平均变动情况,宜选⽤的统计图是A.半对数图B.线图C.条图D.直⽅图E.百分条图44.研究三种不同⿇醉剂在⿇醉后的镇痛效果,采⽤计量评分法,分数呈偏态分布,⽐较终点时分数的平均⽔平及个体的变异程度,应使⽤的图形是A. 复式条图B. 复式线图C. 散点图D. 直⽅图E. 箱式图45. 研究⾎清低密度脂蛋⽩LDL与载脂蛋⽩B-100的数量依存关系,应绘制的图形是A. 直⽅图B. 箱式图C. 线图D. 散点图E. 条图46. 实验研究随机化分组的⽬的是A.减少抽样误差B.减少实验例数C.保证客观D.提⾼检验准确度E.保持各组的⾮处理因素均衡⼀致47. 关于实验指标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正确的说法是A.精密度较准确度更重要B.准确度较精密度更重要C.精密度主要受随机误差的影响D.准确度主要受随机误差的影响E.精密度包含准确度48. 在临床试验设计选择对照时,最可靠的对照形式是A. 历史对照B. 空⽩对照C. 标准对照D. 安慰对照E. ⾃⾝对照49. 两名医⽣分别阅读同⼀组CT⽚诊断某种疾病,Kappa值越⼤说明A.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B.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C. 观察⼀致性越⼤D. 机遇⼀致性越⼤E. 实际⼀致性越⼤50.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 特异度⾼说明测量的稳定性好B. 灵敏度必须⼤于特异度才有实际意义C. 增⼤样本含量可以同时提⾼灵敏度和特异度D. 特异度⾼说明假阳性率低E. 阳性预测值⾼说明患病的概率⼤⼆. 名词解释:1.总体与样本2.抽样误差3.直线回归与相关4 ⽅差分析基本思想5、标准正态分布:三. 问答题:1. 常见的三类误差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和⽅法加以控制?2. 现测得10名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液尿素氮的含量(mmol/L)分别为3.43,2.96,4.43,3.03,4.53,5.25,5.64,3.82,4.28,5.25,试计算其均数和中位数。
第二次作业第一题:答:(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平 H 0:21ππ=,即A 、B 两种药物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总体有效率相等 H 1:21ππ≠,即A 、B 两种药物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总体有效率不相等 α=0.05。
group* effect 交叉制表计数effect 合计有效无效group实验组 68 6 74 对照组52 11 63 合计12017137例10-1 某医生用A 、B 两种药物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 药治疗74例,有效68例, B 药治疗63例,有效52例,结果见表10-1。
问两种药的有效率是否有差别? 表10-1 两种药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有效率比较处 理 有效例数 无效例数 合 计 有效率(%) A 药 68(64.818)a 6(9.182)b74 (a+b) 91.89 B 药 52(55.182)c 11(7.818)d63 (c+d) 82.54 合 计 120 (a+c) 17 (b+d) 137 (n=a+b+c+d) 87.59(3)做出推断结论由结果可知:P >0.05,按α=0.05的检验水准接受H 0拒绝H 1。
即A 、B 两种药物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总体有效率相等。
第二题:答:(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平H 0:21ππ=,即甲、乙两种药物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总体有效率相等 H 1:21ππ≠,即甲、乙两种药物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总体有效率不相等 α=0.05。
group* effect 交叉制表计数effect 合计有效无效group实验组 28 2 30 对照组12 4 16 合计40646例10-2 某医生收集到两种药物治疗白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疗效的资料,结果见表10-2,问两种药物的疗效有无差别? 表10-2 两种药物治疗白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结果 处 理 有效例数 无效例数 合 计 有效率(%) 甲 药 28 (26.09) 2(3.91) 30 93.33 乙 药 12(13.91) 4(2.09) 16 75.00 合 计 40 6 46 86.96由结果可知:P>0.05,按α=0.05的检验水准接受H0拒绝H1。
医学统计学作业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医学统计学作业一、名词解释:1、同质2、总体3、样本4、数值变量资料(或计量资料)5、无序分类变量资料6、有序分类变量资料7、抽样误差8、随机事件9、小概率事件10、概率11、构成比12、率13、相对比14、标准差15、标准误16、检验假设中的Ⅰ型错误17、检验假设中的Ⅱ型错误18、相关系数19、回归系数20、医学参考值范围二、单项选择题:1、当均数相差很大或量刚不同时,比较多个样本资料的离散趋势指标应选。
A、极差B、变异系数C、方差D、标准差2、正态分布的资料常用来描述离散趋势。
A、变异系数B、标准差C、标准误D、四分位数间距3、当均数相差很大或单位不同时,比较多个样本资料的离散趋势指标。
A、变异系数B、标准差C、标准误D、四分位数间距4、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 、变异系数B 、标准差C 、标准误D 、极差5、总体均数95%的可信区间为 。
A 、)96.1,96.1(s x s x +-B 、)58.2,58.2(s x s x +-C 、)96.1,96.1(x x s x s x +-D 、)58.2,58.2(x x s x s x +-6、已知一个样本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样本均数为x ,样本含量为n ,总体标准差为σ,试估计总体均数的99%可信区间A 、( 2.58X σ-, 2.58X σ+)B 、( 1.96X σ-, 1.96X σ+)C 、( 2.58X X σ-, 2.58X X σ+)D 、( 1.96X X σ-, 1.96X X σ+)7、四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参数假设检验为 。
A 、0H :4321x x x x ===B 、 1H :4321x x x x ≠≠≠C 、0H :4321μμμμ===D 、1H :4321μμμμ≠≠≠8、方差分析后,各总体均数不等,要想进行多个均数两两比较,需用A 、SNK-q 检验B 、t 检验C 、u 检验D 、t ,检验9、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 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 越小,说明: 。
P16第2题:一、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画出直方图: 频数表F r e q u e n c y二、根据频数表计算均值和中位数,并说明用哪一个指标比较合适:从直方图可看出此资料呈近似正态分布,因此用均数比较合适。
三、计算百分位数P 5、P 25、P 75和P 95:Statistics1、建立数据库文件,变量名定义为总胆固醇;2、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3、将“总胆固醇”选入variables栏中;4、statistics…→选择quartiles、percentile(s) →输入5、25、75、95并add,并选择mean、median→continue;5、charts…→选histograms→continue→OK;6、双击output中histogram→双击数字,调整interval axis:1)custom→define…→interval width:0.4→continue;2)labels…→every 2 labels→type:range→continue→OK。
7、点击bar label styles→standard→apply all。
P16第3题:步骤:4、analyze→reports→case summaries…→variables:X。
grouping variables:Z;5、statistics…→cell statistics:geometric mean→continue →OKa Limited to first 100 cases.10名正常人的血清HBsAg平均滴度为16;10名肝癌患者的血清HBsAg平均滴度为39.4。
P27第二题:1)依题意可按正态分布法处理,由于总胆固醇值过多和过少均属异常,因此应计算两侧参考值范围。
已知μ=4.95、σ=0.85上限:μ+1.96σ=4.95+1.96*0.85=6.62下限:μ-1.96σ=4.95-1.96*0.85=3.28因此该地30-45岁成年男子血清总胆固醇的95%参考值范围为3.28~6.62mmol/L2)血清总胆固醇大于5.72mmol/L 的正常成年男子占总体的百分数即小于[4.95-(5.72-4.95)]=4.18mmol/L 的正常成年男子所占百分数 已知μ=4.95、σ=0.85、x=4.18U=(x-μ)/σ=(4.18-4.95)/0.85=-0.906 查附表1得φ(-0.906)=0.1685答:血清总胆固醇大于5.72mmol/L 的正常男子占总体的百分数为16.85%。
统计学作业方法一: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1.资料来源:《肠安煎保留灌肠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30例临床小结》,蒋益兰,唐蔚等,2010年6月10日第三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
2.原始数据:3.统计学方法:该资料属于等级资料,虽然属于R*C表资料,但属于反应变量单向有序资料,故不用卡方检验,因样本数小于50,采用秩和检验。
步骤如下:以组别(1=治疗组,2=对照组)、疗效(1=显效、2=有效、3=无效)、例数为变量名建立3列6行的数据文件。
(1)Data→weight case→在weight case by中把例数选入frequency variable →OK。
(2)Analyze → Nonparametric Tests→2 Independent Samples,疗效入Test variable list,组别入grouping variables→ Define groups,在group1和group2中输入1和2 → Continue → OK。
结果如下:4.结果分析:根据表可知,Mann-Whitney U=417,Wilcoxon W=882,两法的检验统计量Z=-5.49,双侧近似P值=0.583,故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
提示两组改善中医证候疗效相当认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无差别。
5.评价:原文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正确,结论亦正确。
方法二:Kruskal-wallis H 检验1.资料来源:《护卵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丁青,吴紫玉等,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30(9)。
2.原始数据表:3.统计学方法:该资料属于等级资料,此处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
步骤如下:以组别(1=治疗组,2=对照组)、疗效(1=显效、2=有效、3=无效)、例数为变量名建立3列8行的数据文件。
医学统计学专题测验一1.名词解释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误差:测量值与事实真相之间的差值。
抽样研究:是指以样本特征推论总体特征的研究。
极差:又称全距,是所有观察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均数的比值。
2.下面有关抽样误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严格设计和严格实施的研究可以避免抽样误差B.样本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大C.抽样误差是由于测量人员测量技术不合格导致的误差D.抽样误差与研究特征的个体差异有关3.“是否吸烟”的变量类型是( D )。
A.数值型变量资料B.多分类变量资料C.等级资料D.二分类变量资料4.下面关于样本量的陈述,正确的是( D )。
A.样本量与总体规模有关B.抽样误差与样本量无关C.样本量与应答率水平无关D.样本量需要专门的公式估计5.下面关于研究对象的陈述,错误的是( C )。
A.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有关B.研究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C.研究对象不需要来自研究总体D.研究对象是研究设计的内容6.下面有关总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总体是由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全部研究对象B.总体与研究目的无关C.总体由样本量决定D.总体由统计分析方法决定7.下列选项中,属于数值变量的是( B )。
A.民族B.体重C.血型D.性别8.数据录入时,部分数据录入有误,误差的类型属于( B )。
A.样本与总体之差B.系统误差C.随机测量误差D.抽样误差9.统计量是( C )。
A.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B.反映总体特征的的量C.使用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统计指标D.使用参数估计出来的10.某病房记录了50名病人的护理等级,其中特级护理1名,一级护理3名,二级护理12名,三级护理34名,此资料属于( C )。
A.分类变量资料B.二分类资料C.有序分类变量资料D.数值变量资料11.下面有关误差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随机误差不可以避免B.系统误差一定要避免发生C.抽样误差包含个体差异D.因为样本含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所样本含量越大越好12.某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的两端均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中心位置适用的最佳指标是( A )。
实践一、数值变量的整理与描述题1 在某市做调查获得102名7岁男童坐高资料如下图所示:(1)计算平均数与标准差;(2)计算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
实践二正态分布理论与应用题1抽样调查某市45-55岁健康男性居民的血脂水平,184名45-55岁健康男性居血清总胆固醇(TC)的X=4. 84 mmol/L, S=0.96 mmol/L.(健康人的血清总胆固醇服从正态分布)。
(1)估计该市45 ~55岁健康男性居民的血清总胆固醇的95%参考值范围;(2)估计该市45 ~55岁健康男性居民中,血清总胆固醇住3.25-5.25 mmol/L范围内的比例;(3)估计该市45 ~55岁健康男性居民中,血清总胆固醇低于3.80 mrnoUL所占的比例。
实践三率的标准化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题1:对某地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HBsAg阳性率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着对该地男、女HBsAg阳性率进行率的标准化。
提示:标准组的选择可以用合并人群,也可以任选其中一组作为标准组表某地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HBsAg阳性率(%)年龄组男性女性检查数阳性数阳性率检查数阳性数阳性率0~ 521 12 2.30 560 13 2.3220~ 516 14 2.71 957 26 2.7240~ 710 43 6.06 836 54 6.4660~ 838 63 7.52 570 49 8.60合计2585 132 5.11 2923 142 4.86实验四 总体均数估计在医学研究中的运用题1 从某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5例,其红细胞沉降率(mm/h )的均数为9.15,标准差为2.13。
假定该类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服从正态分布,试估计该总体均数的95%的置信区间。
()()某实验随机测定了100名正常人血浆内皮素ET 含量ng /L , 得均数X =81.0标准差S =18.2, (1)计算抽样误差指标( 2)估计正常人血浆内皮素的95%总体均数可题 2 信区间。
医学统计学习题及答案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医学统计学的基础习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习题一:描述性统计问题:某医院对100名患者的体重进行了测量,测得的平均体重为70公斤,标准差为10公斤。
请计算该组数据的变异系数。
答案: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的计算公式为:\[ CV = \frac{标准差}{平均值} \times 100\% \]代入数据得:\[ CV = \frac{10}{70} \times 100\% \approx 14.29\% \]习题二:概率分布问题:假设某疾病的发病率为0.01,即每1000人中有1人患病。
如果随机抽取100人,求至少有1人患病的概率。
答案:使用二项分布的补数原理,计算没有人患病的概率,然后求其补数。
没有人患病的概率为:\[ P(0) = (1 - 0.01)^{100} \]至少有1人患病的概率为:\[ P(\geq 1) = 1 - P(0) \]习题三:假设检验问题:某药物对降低血压有显著效果。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100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
一组接受药物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
治疗后,药物治疗组的平均血压降低了10毫米汞柱,而安慰剂组的平均血压降低了2毫米汞柱。
假设两组的血压降低量服从正态分布,标准差均为5毫米汞柱。
请问药物治疗是否显著优于安慰剂?答案: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两组的血压降低量。
首先计算t值:\[ t = \frac{\bar{X}_1 - \bar{X}_2}{\sqrt{\frac{s^2}{n_1} +\frac{s^2}{n_2}}} \]其中,\(\bar{X}_1\) 和 \(\bar{X}_2\) 分别是两组的平均血压降低量,\(s\) 是标准差,\(n_1\) 和 \(n_2\) 是样本大小。
代入数据得:\[ t = \frac{10 - 2}{\sqrt{\frac{5^2}{50} + \frac{5^2}{50}}} \]计算t值后,与t分布的临界值进行比较,如果t值大于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认为药物治疗显著优于安慰剂。
班级:学号:姓名:书面作业1、下表是某地某年肿瘤普查资料,请把表格填完整:表1 某地某年肿瘤普查资料年龄(岁)检查人数肿瘤病人数构成比(%)患病率(1/万)0~ 642000 25 0.004 0.3930~ 568000 169 0.030 2.9840~ 381000 492 0.129 12.9150~ 145000 587 0.404 40.4860~ 31000 2530.816 81.61合计176**** **** 1.383 138.372、巳知健康成年男子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40.2g/L,现测得某地25名成年男子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134.5 g/L,标准差为7.1 g/L,问该地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值与正常值是否属于同一总体?(t0.05/2,24=2.064)3、将113份咽喉涂抹标本,依同样的条件分别接种于两种白喉杆菌培养基上,观察白喉杆菌生长情况,结果见表3。
问两种培养基的阳性结果有无差别?(20.051x =3.84)表3 两种白喉杆菌培养基培养效果比较甲培养基乙培养基 + - 合 计+ 22 45 67- 21 25 46合 计 43 70 1134、某年某卫生防疫站进行药物预防流感试验,试验结果见下表,问此药物预防流感是否有效?(χ0.05,12=3.84)表3 某年某防疫站药物预防流感效果观察观察例数 发病例数用药组150 40 未用药组120 35 合计270 75复习资料(不用上交)一、名词解释:1、数值变量:2、分类变量:3、总体:4、样本:5、抽样误差:6、抽样研究:7、t 检验:8、概率:二、填空题:1、表示事物内部构成情况时,应选用 指标,它的特点是各部分之和为 ;表示某现象发生频率或强度大小时,应选用 指标。
2、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有两种方法,分别是 和 。
3、统计推断包括 和 两部分。
5、反映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 。
6、实验研究中的三个基本原则是 、 、 。
第二次作业
第一题:
答:(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平 H 0:21ππ=,即A 、B 两种药物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总体有效率相等 H 1:21ππ≠,即A 、B 两种药物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总体有效率不相等 α=0.05。
group* effect 交叉制表
计数
effect 合计
有效
无效
group
实验组 68 6 74 对照组
52 11 63 合计
120
17
137
例10-1 某医生用A 、B 两种药物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 药治疗74例,有效68例, B 药治疗63例,有效52例,结果见表10-1。
问两种药的有效率是否有差别? 表10-1 两种药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有效率比较
处 理 有效例数 无效例数 合 计 有效率(%) A 药 68(64.818)a 6(9.182)b
74 (a+b) 91.89 B 药 52(55.182)c 11(7.818)d
63 (c+d) 82.54 合 计 120 (a+c) 17 (b+d) 137 (n=a+b+c+d) 87.59
(3)做出推断结论
由结果可知:P >0.05,按α=0.05的检验水准接受H 0拒绝H 1。
即A 、B 两种药物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总体有效率相等。
第二题:
答:(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平
H 0:21ππ=,即甲、乙两种药物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总体有效率相等 H 1:21ππ≠,即甲、乙两种药物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总体有效率不相等 α=0.05。
group* effect 交叉制表
计数
effect 合计
有效
无效
group
实验组 28 2 30 对照组
12 4 16 合计
40
6
46
例10-2 某医生收集到两种药物治疗白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疗效的资料,结果见表10-2,问两种药物的疗效有无差别? 表10-2 两种药物治疗白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结果 处 理 有效例数 无效例数 合 计 有效率(%) 甲 药 28 (26.09) 2(3.91) 30 93.33 乙 药 12(13.91) 4(2.09) 16 75.00 合 计 40 6 46 86.96
由结果可知:P>0.05,按α=0.05的检验水准接受H
0拒绝H
1。
即甲、乙两种药物治疗急
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总体有效率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