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某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治理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78.00 KB
- 文档页数:19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及控制措施摘要: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急剧提速的今天,由于各种配套设施的不健全,城市垃圾处理难题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本文主要介绍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及控制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有机污染;厌氧工艺;生物处理法一、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来源和特点城市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技术主要分为四大类,它们分别是:(1)生物处理法有传统活性污泥法、稳定塘法、厌氧固定膜生物反应器法等;(2)土地处理法。
(3)物化处理法有絮凝沉淀、化学氧化、活性炭吸附、膜分离和电化学法等;(4)减量处理法包括减少进入填埋场的各种水分的方法、蒸发法、蒸馏法、回灌法等;当前主流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技术主要是生物处理法与物化处理法。
垃圾渗滤液污染物的浓度很高,BOD5含量最高可达普通城市污水浓度的几百倍。
一个日处理1 500t左右的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已经极其可观,其污染物负荷与一座十几万人口的城市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不相上下。
全国垃圾渗滤液的污染排放量约占年总排污量的 1.6%,而以化学耗氧量核算却占到可见垃圾渗滤液排放量的5.27%,由此可见垃圾渗滤液虽然绝对数量较少但是其危害程度却较大。
就一般概念而言,通常所指的垃圾渗滤液的概念是指外部雨水等流体进入垃圾填埋场后,通过与垃圾填埋场内的填埋垃圾层及上覆土壤所产生的污水及本身流体所含有的垃圾液体混合而成的具有较高浓度的污水。
这种污水富含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离子和病菌等污染物和有毒物质。
其具有成分极其复杂、污染物含量变化大、处理难度高、污染时间具有长期性等特点。
且垃圾渗滤液排出量影响因素较多,排出量主要受外部水量注入量如降水等因素影响。
二、选择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原则根据进水水质特点、排放标准要求、渗滤液处理的规模,结合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条件综合分析确定,选择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原则如下:(1)处理工艺确保出水稳定并达到设计排放标准,处理技术先进、可靠;(2)工程运行费用低,管理、维修方便,运转自动化程度较高;(3)可根据进水水量、水质灵活调整运行方式和参数,最大限度地发挥处理装置和构筑物的处理能力。
XX市垃圾渗滤液排直整治方案为全面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解决我市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站存在的垃圾渗滤液收集、运输和处置不规范的问题,加快推进渗滤液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处置设施运行管理,实现渗滤液减量化、无害化、规范化。
一、工作目标开展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站、水泥协同窑处置生活垃圾项目等场所渗滤液产生、收集、转运及处置环节的排查,全面强化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的环境监管,确保渗滤液规范处置;建立健全垃圾渗滤液规范管理体系,建立垃圾渗滤液监管台账,实现垃圾渗滤液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垃圾渗滤液等环境违法行为。
二、检查对象全市范围内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站及水泥协同窑处置生活垃圾项目等垃圾渗滤液产生、收集和处置项目。
三、检查内容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及相关规范要求,从垃圾渗滤液设施建设、运行、收集处置、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重点检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检查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情况。
现场检查渗滤液是否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处置规程和风险防范应急预案。
(二)检查垃圾填埋场所是否完善雨污分流措施,减少渗滤液产生量,渗滤液暂存设施是否规范建设,是否建立渗滤液管理台账,完整记录渗滤液产生、收集、转运、处置及排放去向等内容。
(三)检查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等重点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管理情况。
(四)检查渗滤液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
对自行处理渗滤液的填埋场所,要检查其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的运行和达标排放情况;以需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应急处理渗滤液的垃圾中转站和压缩站等为重点,核查渗滤液产生量、转运和处理台账记录。
四、工作安排(一)排查阶段(20XX年4月26日-5月30日)大队负责组织各中队对本辖区的排查工作,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站及水泥协同窑处置生活垃圾项目的渗滤液处置情况开展现场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非法转移、倾倒渗滤液的违法行为,并确保执法检查取得成效。
2024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指在垃圾填埋过程中,由于垃圾中的水分与氧气反应产生的液体。
这种液体含有大量的溶解有机物、悬浮颗粒物、微生物、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有效地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
2024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利用生物处理技术。
通过生物处理技术,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进行生物降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从而减少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含量,并降低渗滤液对环境的污染。
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降解、厌氧降解和生物滤池等。
2. 利用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混凝沉淀、吸附和氧化还原等方法。
通过添加适量的混凝剂,将渗滤液中的悬浮颗粒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以便于沉淀和分离。
同时,可以通过吸附剂吸附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从而实现渗滤液的净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进一步降低渗滤液的污染程度。
3. 利用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运用特殊膜的物理分离方法,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实现对渗滤液中有害物质的分离和浓缩。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方法。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渗滤液中的悬浮颗粒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渗滤液的目的。
4. 利用纳米材料技术。
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活性,可以通过吸附、催化和脱色等作用去除渗滤液中的有害物质。
常用的纳米材料技术包括纳米过滤、纳米吸附和纳米催化等方法。
通过纳米材料技术,可以实现对渗滤液中有害物质的高效去除和转化,从而净化渗滤液。
总之,2024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和纳米材料技术等多种方法,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渗滤液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
垃圾渗滤液处理运行监管方案范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产量不断增加,垃圾填埋场在处理垃圾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和运行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一、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三个阶段。
1. 预处理:通过调节池、沉砂池、初沉池等设施,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悬浮物、调节水质水量,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条件。
2. 生化处理:采用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等生物处理技术,降解渗滤液中的有机物,降低COD、BOD等污染物浓度。
3. 深度处理:通过反渗透、纳滤、超滤等膜处理技术,进一步去除渗滤液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二、垃圾渗滤液处理运行监管方案1. 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1)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操作流程。
(2)建立运行记录制度,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水质水量、运行参数等进行详细记录。
(3)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加强水质监测(1)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设置多个监测点,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
(2)定期对出水水质进行检测,确保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3)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 优化运行参数(1)根据垃圾渗滤液的特性,调整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的运行参数。
(2)通过调整运行参数,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3)定期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提高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4. 加强人员培训(1)定期对运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2)加强对运行人员的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3)提高运行人员对环保意识的重视,加强其对垃圾渗滤液处理重要性的认识。
5. 建立应急预案(1)针对可能发生的设备故障、事故等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2)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的控制和处理方案摘要:垃圾渗滤液是当今世界上公认难处理、污染严重、物理和化学性质复杂的高浓度污染废水。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是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改善城市的自身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和城市的建设,环境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文章就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的控制和处理方案展开论述。
关键词: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控制处理引言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基本上使用的是混合处理的方式。
各种垃圾混合处理,导致渗滤液的危害性进一步提升,其中毒害的物质较多,会导致周围的水质出现变化。
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垃圾处理工作要防止出现二次污染,必须对其进行处理,降低其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1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来源和特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垃圾本身含有的大量可溶性有机物、无机物在雨水、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浸入过程中溶解的污染物;垃圾通过生物、化学、物理作用产生的可溶性的污染物;覆土和周围土壤渗入的可溶性污染物。
垃圾渗滤液的组成受垃圾成分、气候、水文地质、垃圾填埋时间和填埋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垃圾渗滤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渗滤液水质水量随时间变化大。
(2)渗滤液成份复杂。
一般而言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可分为三类:低分子量的脂肪酸类、腐殖质类高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及中等分子量的灰黄霉酸类物质。
(3)COD浓度很高。
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BOD/COD值降低甚至低于0.1,说明稳定期和老龄渗滤液的可生化性较差。
(4)氨氮含量高。
(5)金属离子含量高。
(6)色度高,有臭味。
2选择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原则根据进水水质特点、排放标准要求、渗滤液处理的规模,结合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条件综合分析确定,选择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原则如下:(1)处理工艺确保出水稳定并达到设计排放标准,处理技术先进、可靠;(2)工程运行费用低,管理、维修方便,运转自动化程度较高;(3)可根据进水水量、水质灵活调整运行方式和参数,最大限度地发挥处理装置和构筑物的处理能力。
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处理工艺技术分析摘要:垃圾渗滤液水质复杂,达标处理难度大,投资及运行成本高。
目前常用的膜处理技术,污堵严重,浓缩液处理系统投资及运行成本更高,进一步增加了地方财政负担。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废水治理经验和研究成果,围绕垃圾渗滤液水质特点及各类处理工艺和技术的优缺点,对处理工艺要点实施剖析、研究,希望得出高效的全量化处理方法,提升渗滤液处理效率,降低系统投资及运行成本。
广州桑尼环保科技公司对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处理技术进行全面优化,采用三维电解(氧化/还原)+臭氧催化氧化耦合技术,对高浓度垃圾渗滤液进行高效预处理,一方面去除大部分COD(有机污染物)、氨氮、总氮、总磷,降低废水总负荷,另一方面大幅度降解(或去除)废水中重金属、杂原子有机物等微生物抑制性杂质,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为后续的生化系统进水创造条件,提高生化系统处理效率,再辅以深度处理设备,将废水处理至排放标准。
如果是垃圾发电厂需要对废水脱盐回用,后段采用RO膜脱盐系统,则回收率可以大幅度提升,浓缩液产量大幅度降低,可与垃圾焚烧系统(或湿法废气处理系统)进行协同消纳,降低投资及处理成本,实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企业增效多重目标。
关键词:工艺技术分析;全量化处理;垃圾渗滤液;三维电解;臭氧催化氧化;废水回用引言:基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垃圾种类及产生量大幅增加,垃圾填埋或垃圾焚烧发电规模不断增加,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和完善工作倍受关注。
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浓度及污染程度高,直接排放危害性大。
常用的膜处理工艺会产生大量浓缩液,由于浓度高、盐份累积,渗透压增大,处理难度更高,投资和运行成本骤升。
为此,广州桑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多年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实践,经过对不同工艺技术进行梳理优化,创造性开发出一种“SFAO3全量化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不仅很好的解决垃圾渗滤液处理达标和回用难题,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大幅度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垃圾渗滤液整治解决方案垃圾渗滤液的来源和特点垃圾渗滤液是垃圾聚积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其紧要成分是有机物、氨氮、COD、BOD等有机物质、微生物和重金属等。
垃圾渗滤液的有机物分解会使COD和BOD的含量上升,pH值趋于酸性,并伴有异味。
垃圾渗滤液的直接排放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威逼人类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垃圾渗滤液的整治方案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整治紧要从预处理、处理和后处理三个方面入手。
预处理过程紧要是对初级垃圾渗滤液进行分别,将其中的固体物质与溶液分开,以便后续处理。
预处理方法包括自然降解、机械过滤、沉淀和调整pH值等。
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生物法、物化法和膜法等。
其中生物法是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主流。
生物法包括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
厌氧处理紧要是接受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物质,并且在此过程中产生出文腐土等有机肥料。
好氧处理紧要是加速菌群的繁殖和活动,加快有机物的降解。
物化法包括化学沉淀、氧化、电解和吸附等方法。
化学沉淀紧要是利用化学反应,使污水中的某些物质变成不溶性的沉淀物而被分别出来。
氧化法紧要是通过氧化还原作用去除有机物质。
电化学法紧要是利用电场和电极的化学反应将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质转化为不同的化学物质。
吸附法紧要是利用吸附剂将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质吸附在吸附剂表面上,完成分别。
膜法紧要包括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和气浮除油技术等。
微滤膜可以进行较小分子量物质的分别,超滤膜可以将大分子物质从溶液中分别出来,反渗透膜可以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无机盐和大分子物质,气浮除油技术可以快速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悬浮颗粒和油脂。
后处理后处理紧要是将经过处理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最后的净化和消毒处理。
后处理方法包括活性炭过滤、消毒和中和补加等。
典型案例: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工厂以英国的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工厂为例。
该工厂接受好氧处理法,即通过加速菌群的繁殖和活动,加快有机物的降解。
垃圾渗滤液进入处理系统后先经过筛分和旋流器分别出固体,然后被喷淋在填料床上,菌群将有机物降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出稳定的有机肥料。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运营服务方案1. 引言为了解决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问题,本文档提供了一个运营服务方案。
该方案旨在处理渗滤液的同时,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2. 背景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是一种含有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废水。
如果不加以处理,渗滤液可能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变得尤为重要。
3. 处理工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的运营服务方案应包括以下关键步骤:3.1 渗滤液收集和输送渗滤液将通过渗滤液收集系统被集中收集起来,并经过配管输送到处理站。
该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采用密闭输送方式,防止渗滤液外泄;•设计合理的管道布局,确保渗滤液能够顺利流向处理站。
3.2 预处理预处理是渗滤液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主要目的是将渗滤液中的固体和可溶性物质进行分离和去除,减少后续处理过程的负荷。
预处理步骤可包括以下操作:•沉淀:通过重力沉降,去除渗滤液中的悬浮颗粒物;•过滤:利用过滤装置,去除细小颗粒物;•调整酸碱度:通过酸碱调节剂,使渗滤液的酸碱度适宜。
3.3 主要处理过程完成预处理后,渗滤液将进入主要处理过程。
根据渗滤液的成分和环境保护要求,主要处理过程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生物处理:利用生物膜反应器或活性污泥法降解渗滤液中的有机物;•深度过滤:利用滤料对渗滤液进行深度过滤,去除残余悬浮颗粒物;•膜分离:通过膜分离技术,将渗滤液中的溶解物质分离出来;•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处理后的渗滤液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3.4 除臭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运营服务方案中应包括除臭处理步骤。
由于渗滤液中可能含有臭味物质,为了避免对周边环境和工作人员造成不良影响,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除臭处理。
4. 运营管理为了保证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的正常运营,应建立有效的运营管理体系。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运营管理要点:•检测监控:建立渗滤液处理站的检测监控系统,及时监测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水质、流量等;•设备维护:定期对处理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废物处理:对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处置,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运行记录:建立详细的运行记录和报告,以便于监管部门的审查和管理。
渗滤液处理车间整改措施渗滤液处理车间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处理废水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质量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某些原因,渗滤液处理车间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整改。
为此,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整改。
首先,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渗滤液处理车间的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熟悉处理过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并且具备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职责,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对违规行为进行惩戒,激励员工提高工作质量。
其次,改进设备和工艺流程。
应对目前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发现问题和瓶颈,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此外,可以引进新的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的稳定性。
还应加强对设备和工艺流程的监控,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再次,加强废水的监测和数据分析。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包括在线监测和定期取样分析,对废水中的各种参数和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
同时,建立废水处理工艺和水质的关联性模型,对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此外,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
渗滤液处理车间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与其他部门紧密相关。
因此,应与生产部门、环保部门等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整改方案,协调好各个环节,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顺畅进行。
最后,加强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
渗滤液处理车间涉及到化学药品和有害物质的使用和处理,因此安全风险较高。
应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和消除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渗滤液处理车间的整改措施包括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改进设备和工艺流程、加强废水监测和数据分析、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以及加强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渗滤液处理车间的工作质量,保护环境,确保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广州某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治理方案文章来源:中国环境生态网1、总论1.1项目名称:广州某垃圾场渗滤液治理方案1.2 工程地点:..镇陈家林片区1.3 设计负责人:苗柯1.4概述:某垃圾场渗滤处理厂位于……陈家林片区,占地面积约50亩,现已堆积成面积大于7000平方米、高25米的露天垃圾场,并以每天约150立方左右的速度增长,该场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位于翡翠绿洲北面约5公里处,负责收集新塘镇居民生活垃圾,由于建设年份久远,加之该垃圾堆场无任何防渗措施,无任何污水处理装置,无任何覆盖措施。
造成的污染有:1)、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造成永久污染;2)、雨季时现有的集水坑溢流,垃圾渗滤液污水直冲南岗河至珠江,下游罗岗区南岗镇的约20万人口深受其害;4)、垃圾场臭气方圆2千米内清晰可闻,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该垃圾厂附近的“翡翠绿洲”、“紫云山庄”、“凤凰城”居住小区业主向国家环保总局投诉青上化工(广州)公司及..垃圾场的污染扰民事件,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潘副局长批示,鉴于上述问题,广州市环保局和增城市环保局均对被投诉企业进行过调查处理和现场执法检查并决定:治理陈家林垃圾填埋场污水,建设围坝,防止污水流入河沟。
同时加紧研究建设新的垃圾填埋场,严格按卫生填埋场规范建设,收集处理污水,彻底停用陈家林垃圾填埋场。
为此,..垃圾场渗滤液处理迫在眉睫。
1.1垃圾渗滤液的来源及化学组分垃圾渗滤液呈淡茶色或暗褐色,色度在2000-4000之间。
有浓烈的腐化臭味,成分复杂,毒性强烈,有机物含量较多,被列入我国优先污染控制物“黑名单”的就有5种以上;氨氮浓度高,并含有重金属,BOD5和COD浓度也远超一般的污水。
垃圾渗滤液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垃圾本身所带的水分;二是垃圾中有机物经分解后所产生的水;三是以各种途径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其中进入场区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是决定渗滤液产生量的关键因素。
垃圾在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调整期:在填埋初期,垃圾体中水分逐渐积累且有氧气存在,厌氧发酵作用及微生物作用缓慢,此阶段渗滤液量较少。
2) 过渡期:本阶段滤液中的微生物由好氧性逐渐转变为兼性或厌氧性,开始形成渗滤液,可测到挥发性有机酸的存在。
3) 酸形成期:滤液中挥发性有机酸占大多数,pH值下降,COD浓度极高,BOD5/COD为0.4-0.6,可生化性好,颜色很深,属于初期的渗滤液。
4) 甲烷形成期:此阶段有机物经甲烷菌转化为CH4和CO2,pH值上升,COD浓度急剧降低,BOD5/COD为0.1-0.01,可生化性较差,属于后期渗滤液。
5) 成熟期:此时渗滤液中的可利用成分大减少,细菌的生物稳定作用趋于停止,并停止产生气体,系统由无氧转为有氧态,自然环境得到恢复。
新塘垃圾场建于上世纪90年代,从现场踏勘及采样分析来看,该填埋场处酸形成期与甲烷形成期之间,渗滤液属“老龄化”,具有较高的处理难度。
新塘垃圾场混合有大量的工业垃圾,渗滤液成分极其广泛、复杂、多变,污染物浓度可相差几个数量级,与填埋场的垃圾成分、填埋时间、运营管理密切相关。
渗滤液的化学组成渗滤液的化学组成是指从物质分子或化学种类水平上来表征渗滤液的成分。
1)、主体有机物渗滤液中主体有机物包括:低分子量(<500)的挥发性脂肪酸(VFA);中等分子量的富里酸类物质(主要组分分子量在500~10000之间);高分子量的胡敏酸类(主要组分分子量在10000~100000之间)。
后两类合称为腐植酸,是渗滤液发色和难于脱色和生化处理的主要有机污染物质。
填埋时间明显影响渗滤液中主体有机物的含量。
处于填埋场年轻期(填埋时间<5年)的渗滤液中VFA浓度可达每升几千毫克至上万[,主要成分为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己酸。
中年期(5年<填埋时间<10年)一般为每升几十毫克至上千毫克,乙酸、丙酸、丁酸含量较多,戊酸和己酸含量较低。
老年期(填埋时间>10年)则低于每升一百毫克或经常检测不到,主要成分为少量乙酸,有时还有丙酸。
年轻期渗滤液中的腐植酸含量一般低于5%,然而,中、老年期渗滤液中的腐植酸物质则可占DOC的30~60%,甚至更高。
主体有机物中挥发性脂肪酸是有机物降解的中间产物,容易进一步完全无机化,而腐植酸为由大分子有机物分解的小分子有机酸和氨基酸又合成的大分子产物,且浓度又较高,因此它是渗滤液中长期性的最主要有机污染物。
2)、微量有机物渗滤液中存在的烃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芳烃、烷烃和多环芳烃。
芳烃主要有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和三甲苯、卤代烃、邻苯二甲酸盐类、酚类化合物、酯类、醚类、酮类等,浓度高时在每升几毫克至几十毫克,通常处于毫克数量级或更低,容易通过挥发进入大气中,其中甲苯、乙苯、二甲苯是美国环保局指定的优先污染物;另外,渗滤液中某些微量有机物有时浓度会异常的高,这通常与填埋垃圾的成分中特殊性地大量含有该污染物有关。
一般地,渗滤液中的主要微量有机物浓度处于每升毫克数量级或更低,且在填埋场年轻期浓度位于波动范围的高值,之后不断降低,在老年期和封场后,微量有机物的浓度达到最低,甚至检测不到,总种类减少。
分析上述变化趋势的原因可能是,渗滤液中的主要微量有机物大多数来源于垃圾的原有成分中,少部分为有机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填埋场垃圾堆体构成一巨大的厌氧滤池,随着填埋时间的增长,垃圾堆体增大、增高,总体上渗滤液在垃圾堆体中的停留时间越长,微量有机物因生物降解时间延长及长期的淋溶作用而浓度下降。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填埋场稳定化进程中,优先污染物等有毒有机物的种类也将不断减少或浓度逐渐降低,且普遍存在毒性越强浓度就越小的现象。
因此,微量有机物通常对渗滤液处理不构成问题。
3)、无机离子和氨氮渗滤液中无机离子主要指:Ca2+,Mg2+,Na+,K+,Fe2+,Mn2+,Cl-,SO42-、HCO3-和NH4+,它们的浓度一般较高,构成了渗滤液中TDS的主要成分。
Na+、K+、Cl-因性质稳定,在不同填埋时间的渗滤液中含量变化较小,通常保持在每升几十至几千毫克。
Ca2+,Mg2+,Fe2+,Mn2+在填埋场产甲烷阶段因pH值上升、有机物含量减少而比产酸阶段浓度低,SO42-因发生厌氧还原也浓度降低,它们浓度在每升几十至几千毫克之间波动,其中Fe2+,Mn2+浓度也经常低至每升几十毫克以下。
与上相反,pH值上升及产甲烷阶段却有利于HCO3-浓度的提高。
无机离子中需着重说明的是氨氮,渗滤液中NH4+浓度高可达5000mg/L以上,一般小于3000mg/L,在500~2000mg/L之间居多,其在厌氧垃圾填埋场内不会被去除,因此它是渗滤液中长期性的最主要无机污染物,也是一般的处理技术难于处理的无机污染物质。
4)、重金属离子渗滤液中重金属离子主要指镉、铅、砷、铬、锡、钼、汞、铜、钴、锌等。
由于重金属离子容易与大分子有机物、无机离子等以离子交换、络合(螯合)、沉淀、吸附等作用结合,因此其存在的化学形态相当复杂,可简单划分为有机络合物态、无机络合物态和游离态,前两者是渗滤液中重金属离子存在的主要形态,以游离态存在的不到总含量的30%,通常小于10%。
一般地,渗滤液中大多数重金属元素因在垃圾堆体内的吸附、沉淀等衰减过程而浓度相当低,典型值约在0.002~0.5mg/L之间,不需要专门处理即可达标,但偏高的浓度也会偶尔发生,因为新塘垃圾场的垃圾中混合有大量的工业垃圾。
在则,锌由于是两性元素,溶解度较大,所以浓度较高,高时可达几十上百mg/L,一般处于0.5~2mg/L之间,而镉和汞的浓度则小于0.05mg/L。
总的说来,在渗滤液处理方面,重金属离子不是主要关注点。
1.6垃圾渗滤液处理存在问题通过我们对垃圾渗滤液组分的分析,不难得出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主要难度:1.6.1渗滤液可生化性差的问题渗滤液可生化性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随着填埋场填埋时间的延长,可生化处理的有机污染物质在垃圾场这个自然生化体系中已被降解,残留的高分子有机物在渗滤液的生化性降低,在填埋后期(填埋时间>5年),可生化性很差,BOD/COD 值小于0.3,此时的渗滤液俗称“老龄化”渗滤液,碳、氮、磷比例严重失调,不可或难于处理的腐殖酸红和腐殖酸黄使严重带色。
另一方面,传统的处理技术很难将垃圾渗滤液处理到二级标准以上,渗滤液的COD 中将近有500~600 mg/L 无法处理。
1.6.2渗滤液高浓度氨氮的问题高浓度的氨氮是渗滤液的水质特征之一,根据填埋场的填埋方式和垃圾成分的不同,渗滤液氨氮浓度一般从数百至几千mg/L 不等。
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垃圾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渗滤液的氨氮浓度有升高的趋势。
与城市污水相比,垃圾渗滤液的氨氮浓度高出数百至千倍。
一方面,由于高浓度的氨氮对生物处理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般的处理工艺不能承受200mg/L的氨氮浓度;另一方面,由于高浓度的氨氮造成渗滤液中的C/N 比失调,生物脱氮难以进行,导致最终出水难以达标排放。
因此,在高氨氮浓度渗滤液处理工艺中,一般采用先氨吹脱,再进行生物处理的工艺流程。
目前氨吹脱的主要形式有曝气池、吹脱塔和精馏塔。
国内用得最多的是前两种形式,曝气池吹脱法由于气液接触面积小,吹脱效率低,不适用于高氨氮渗滤液的处理,采用吹脱塔的吹脱法虽然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但具有投资运行成本高,脱氨尾气难以治理的缺点。
以原番禺火烧岗渗滤液处理场为例,氨吹脱部分的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30%左右,运行成本占总处理成本的70%以上。
这主要是由于在运行过程中,吹脱前必须将渗滤液pH 调至11 左右,吹脱后为了满足生化的需要,需将pH 回调至中性,因此在运行过程中需加大量的酸碱调整pH,为了提供一定的气液接触面积,还需要风机提供足够的风量以满足一定的气液比,造成了渗滤液处理成本的偏高,工艺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
另外,空气吹脱法对于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地区,存在低温条件下吹脱无法正常运行和冬季吹脱塔结冰的问题,在我国北方地区,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采用汽提的方式虽然可以较好的解决氨氮的去除问题,但由于需要提高渗滤液的水温,其处理成本仍然较高1.7国内外垃圾渗滤液治理现状在我国渗滤液处理历经时间较晚,大至为三个阶段。
八十年代底至九十年代初,渗滤液的处理采用生化(缺氧十好氧)二段工艺,以去除大部份有机污染物质及氮、磷富营养化物质。
由于垃圾龄的增长,填埋场这“生化体系”的自然运行,渗滤液中碳、氮、磷比例的失调,渗滤液中NH3-N含量过高,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例如我国第一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杭州天子岭,其处理效果仅能达到三级标准后并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在第二阶段大多采用物化(石灰)十吹脱十生化的组合工艺来处理渗滤液,在最佳运行条件下可望达到二级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