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平面构成-51中-霍红
- 格式:docx
- 大小:39.24 KB
- 文档页数:3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感知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的作用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的概念与特点点、线、面的运用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的运用技巧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感知能力和创新意识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的能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平面构成的优秀案例,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平面构成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平面构成作品,引发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平面构成的优秀案例,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平面构成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实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设计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创作的平面构成作品,考察其对平面构成原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进行设计实践,并提交作品。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平面构成教材或教辅资料,供学生参考学习。
2. 案例素材:收集一系列平面构成的优秀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3. 设计工具:准备相关的设计工具,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供学生实践操作使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课时: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及其运用技巧。
3. 第三课时:分析平面构成的优秀案例,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平面构成的重要性。
《五牛图》课堂教学评价
《五牛图》这节课是一节综合-探索课,在课程设置上,用分析临摹的形式把学生带入到中国绘画的教学情境当中。
课程预设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欣赏创作空间,课前与前一节内容衔接,过渡自然,较好地联系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启发式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寻找“线”的作用和规律,发现“线”的本质及重要造型记录功能。
环节安排上,让学生先观察图片,找到自己认为有用的相关信息,体现了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方式,每个人提出来的问题不同,说明每个人关注的内容不同。
有的同学关注线的运用,有的同学关注色彩搭配,有的同学关注的是构图和布局。
这样能针对学生的关注点展开课程的学习。
以学生为主,有不可预知的教学生成性。
学生在初探创作体验之后,一起来欣赏研讨,发现亮点及存在的问题,信息化的互动模式下,用手机实时拍照上传学生作品的创作进程和效果,再经教师点拨,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生记忆深刻,而且对每个同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黑板演示环节方式和手段运用简洁,体现出了扎实的基本功,指导学生问题的方法得当,点拨效果好。
图片链接生成,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共享艺术体验。
在课的结尾处有些匆忙,注意课堂节奏。
平面构成》教案XXX教师授课教案平面构成15材料班XXX2016-02-27XXX教师授课教案第1页15材料班平面构成使用教材:《平面构成》(XXX,编写XXX)2015--2016学年第2学期第1周星期二第1-4节2016年3月1日第1章构成基础概述第1次课题1.1构成的基本概念;1.2形态构成中的形态要素教案内容:一,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二,内容及课时分配;三,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四,教学过程(也可另用备课纸);五,教具,课件及挂图;六,作业及辅导;七,课后小结。
写是只写序号后即写该项内容。
一、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构成基础,认识艺术形态的创造规律,解决由‘具象形态’到‘抽象形态’、由‘静止形态’到‘运动形态’、由面向对象到从无到有的创造的基础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艺术形态的创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内容说课:45分钟1.1组成的基本概念。
45分钟1.2形态构成中的形态要素。
45分钟1.3形态组成中的心理要素,观念转换。
45分钟三、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重点:组成的基本内容难点:组成中的心理要素及观念的进修处理方法:以案例剖析研究方法,理解概念。
四、教学过程1)说课:介绍课程的作用、研究的基本内容等;2)《平面组成》基本内容进修;3)形态构成中的形态要素;4)形态构成中的心理要素,观念转换;5)抽象定义以ppt图片、案例演示辅助理解;6)实例引入讲解五、教具,课件及挂图多媒体课件六、作业及辅导1、名称解释1、练1、练22、平面构成肌理制作七、课后小结:XXX教师授课教案第2页15材料班平面组成使用课本:《平面组成》(XXX,编写XXX)2015--2016学年第2学期第2周星期二第1-4节2016年3月8日第二章平面构成第2次课题:2.1平面组成的基本元素(一);平面组成的艺术手法(一)教案内容:一,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二,内容及课时分配;三,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四,教学过程(也可另用备课纸);五,教具,课件及挂图;六,作业及辅导;七,课后小结。
《平面构成》章节说课教案科目名称:平面构成章节名称: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因素—点、线、面构成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程基本造型要素章节的构想: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点、线、面构成是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要素,我们只有很好的研究基本造型要素的形态、作用及特点,结合上节课讲到的形式美法则,再结合后面要讲到的形式要素才能表现出理想的图形。
❖平面构成主要研究的是抽象思维造型能力,因为世界上再复杂的事物我们都可以将它简化到由点、线、面构成,所以点、线、面构成在本课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第一是知识目标: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实战中的应用方法及技巧。
❖第二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将设计理论转化为设计实战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三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体会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形式美与秩序美。
(三)教学重点正确认识点、线、面、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具象实物到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四)教学难点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拼出较复杂的几何图形。
二、教学程序:(一)课前准备及导入(二)课中讲解及引导(三)课后作业加强三、教学方法(一)课前准备及导入1. 课前准备❖备教材课前搜集大量的素材作为参考资料,以充实知识,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备教案将搜集的资料重新整合,将课堂知识点系统化的贯穿起来,突出重点,并结合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深入浅出的分析难点,便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更好的引导实践环节。
❖备学生对于学生来说实战才是硬道理,所以如何将枯燥的书本理论转化为科学实用的操作方法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而且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也不同,我们要依据本班学生的接受能力及课堂气氛等问题来因材施教。
2. 课前导入❖考勤我们在讲课之前有必要进行考勤,考勤的目的一个是掌握本班本节课学生的到课率情况,及时了解未到课学生的原因。
另一个目的是稳定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很快进入正常的教学环节。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基本原则;(3)学会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2)学会运用平面构成原理,提高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概念与意义(1)引导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定义;(2)讲解平面构成在设计领域的重要性。
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1)介绍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特点;(2)分析基本元素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
3.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1)讲解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重复与变化等基本原则;(2)举例说明基本原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2)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基本原则;(3)平面构成原理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2)如何在实际设计中灵活运用基本元素和基本原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和基本原则;(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设计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设计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2)设计软件:辅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优秀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平面构成;(2)提问:“你们认为平面构成在设计中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1)讲解平面构成的定义;(2)阐述平面构成在设计领域的重要性。
3. 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1)讲解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特点;(2)分析基本元素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
4. 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1)讲解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重复与变化等基本原则;(2)举例说明基本原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3)学会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3)采用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表达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助共进的集体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平面构成的定义;(2)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1)点、线、面的概念与分类;(2)色彩的基本知识。
3.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1)对比与和谐;(2)重复与节奏;(3)对称与平衡;(4)集中与分散;(5)视错觉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2)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及其运用;(3)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平面构成原理在实际设计中的灵活运用;(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平面构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认为平面构成在设计中有什么作用?”2. 教学新课:(1)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3)阐述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平面构成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案例;(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平面构成原理;(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平面构成创作;(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3)作品展示,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幅优秀的设计作品,阐述其平面构成原理;2. 创作一幅平面构成作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平面构成教案《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执教者:二、课题:平面构成三、授课对象:班学生(人)四、授课时间: 学年第学期周共课时五、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校艺术系下设的装潢艺术和电脑美术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2、设置目的:《平面构成》是造型设计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是一种最基本的造型活动。
所谓“平面”是指造型活动在二维空间中进行,所谓“构成(Composition)”是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行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和创造的方法。
构成在造型艺术领域里还有组织、建造、结构、构图、造型等含义。
概括来讲,《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年级下学期,一年级上学期的课程为素描、色彩、中外美术史,所以本课程主要作用在于“启下”,而“承上”的作用并不明显。
所谓“启下”是指本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共性问题,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包装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标志设计》、《CIS设计》等专业课程中有着较大地应用,尤其是在《标志设计》课程中更是有着直接的应用。
因此,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由于本课程的学习较为偏重于抽象的理性思辨,较少涉及到具体的专业设计项目或课题。
所以,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加强应用实例的分析讲解。
通过实用的、有趣的、对不同专业课程有较强针对性的多种应用实例,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第一章概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平面构成、什么是“二维设计”,以及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平面构成概念,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2、学习难点: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板书)四.课时安排:4课时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1、导入阶段2、主要内容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论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
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节什么是“二维设计”整个课程更多的是围绕“二维”这一概念展开的。
谈到“二维”,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下“二维”的定义以及它与“三维”的关系,即“纬度”的基本概念:如果说“一维”只有长度,呈一种相对的线性状况;“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现一种相对的面形状况;而“三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呈一种体积或空间的状况。
这里我们所谈论的均是在“二维”,也就是平面范围中的一些设计造型的基础问题。
说到“二维设计基础”,首先要提及二维形态的基本元素,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相关的质地(肌理)和色彩。
可以说所有的形态都是相对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想国的又有他们的质地,再就是色彩的问题。
这两方面都与形态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