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毕业生网络就业情况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0.60 KB
- 文档页数:1
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在当前全球经济严峻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局面空前紧张。
本文首先探讨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环境,简要评述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并以信阳师范学院为例分析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才市场需求结构和毕业生就业去向问题,提出应当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就业指导方法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大学生合理定位职业发展方向参与实践,增强综合素质把握职场机遇和应对挑战。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素质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11-02一、引言大学生就业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我国企业产生剧烈动荡,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同时,当前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复苏十分不利,阻碍中国经济持续科学发展,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
国内学者也对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黄汉升、季克异(2003)认为体育专业要培养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潘家武(2007)认为应当针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实际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促进就业。
谢欢(2010)认为体育社团活动能够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业精神。
毛振明(2011)认为是学校体育发展存在虚化趋势和教育管理部门监管懈怠等因素,造成体育教育功能弱化,限制毕业生就业。
相关研究对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局限于关注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对就业难根本原因分析不够透彻,而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应当从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和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探讨,特别要关注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积极探索解决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新途径。
二、2009届-201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一)毕业生结构分析信阳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设置稳定,开设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两个本科专业,招生规模依据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变化适当调整。
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及对策刘飞;李雅伟;刘亚男;魏杨南【摘要】中国的高等教育现已进人大众化教育阶段,每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相应地严峻起来,特别是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口径较窄再加上用人单位的吸纳能力降低以及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还有学生自身因素等原因,形成了较其它专业更加严峻的就业现实.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数据统计法以2012届东北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为例,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了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困难的原因以及针对此问题的对策探析.【期刊名称】《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4(016)003【总页数】3页(P79-81)【关键词】体育专业研究生;现状;就业;对策【作者】刘飞;李雅伟;刘亚男;魏杨南【作者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健康与艺术教育部,河北承德067000;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资产与后勤管理处,河北承德 067000;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健康与艺术教育部,河北承德067000;吉林医药学院军事体育教学部,吉林吉林市 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31 体育专业研究生面对应聘的现状1.1 体育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加自2003年高校不断扩招以来,应试教育指挥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使得家长和学生们对上大学才是未来唯一的出路深信不疑。
为了提升高考的升学率,各大高校开始扩大学生的招生范围,自然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数也在日益增加。
招聘单位每年需要的体育教师是固定有限的,所以导致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有一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了读研来减缓就业的压力,体育专业研究生的人数也不断猛增。
1.2 招聘单位对体育专业研究生的第一学历的要求随着体育专业研究生的不断增多,招聘单位对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各方面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首先要求的就是,体育专业研究生第一学历的毕业院校是否属于“985”和“211”重点大学范围之内,然后才可以进入面试考核的第二环节。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摘要]以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作为研究内容,通过对近两年的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从学生自身、专业、用人单位及社会等几方面影响因素作为问题的切入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体育就业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8-0080-02社会体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为了主动适应市场的有效需求,满足不断发展壮大的体育产业以及大众健身市场对体育人才需求而增设的新专业。
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面临着就业难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对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障碍因素,提升专业办学特色,突显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我校2008级、2009级、2010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80人)。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利用学校图书馆中文数据库查阅体育类学生就业的相关文献,获取一定的理论支撑。
问卷调查法:设计《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观及相关因素》问卷,对2008级、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有效回收76份,有效回收率95%。
数据统计法:运用常规的数理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一)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近两年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本文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获取了2006级、2007级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的数据不难看出,我校近两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在85%以下,毕业学生待业率偏高。
其中,学生在机关、企业、部队、自主创业、其他与待业分别占据63.6%和51.6%。
而继续从事与体育相关岗位的学校、教练、研究生分别只占了36.4%和48.4%,未能在本专业领域里占据主导地位。
这表明,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与毕业生实际就业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就业少。
114《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04月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宝鸡文理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2014届58人、2015届59人、2016届53人共170名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整理统计法、访谈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2.1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2.1.1学生毕业情况。
统计后显示,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率与学位授予率都在95%以上。
2.1.2考研情况统计表。
通过统计2014年至2016年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考研情况来看,10%左右毕业生选择考研继续进修。
而大部分即将毕业的同学不打算考研。
我查看了大多数资料,得出能否考研取决于入学门槛、读研资本及就业前景这三个重要因素。
通常而言,如果考研的入学门槛及读研成本增加,但如果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就考研而说,报名还可能稳定,甚至增长。
2.1.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4—2016年,就总体而言,我系学生的总体就业率一直持续向好,截至毕业前夕就业率均达到80%以上,分别为2014年就业率100%,2015年就业率96.61%,2016年就业率85.6%,作为艺体师范类的毕业生,在当前初、中等教育师资逐渐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我系鼓励学生积极报考硕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辅导班,考研人数稳中有升,成效显著;此外,积极鼓励毕业生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招教考试、参加特岗、三支一扶、西部计划、预征入伍等项目实现就业。
2.2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现状2.2.1国家开始注重和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任务有利于拓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
结合本次我的实习工作来讲,我在周至县第四中学实习期间,应上级工作下放——中学生体质测试。
在此期间我担任的是测评员一职,最终结果也让我深深体会到青少年耐力、柔韧、速度、力量等体质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很高。
与学生的体质直接相关的就是营养状况、缺乏锻炼与吃苦耐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