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楷书学习教程
- 格式:doc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44
楷书技巧、字帖、教材导航目录1、楷书入门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2、楷书入门2——笔法理论 (续2) (续3)3、楷书入门3——笔画起、行笔规律4、楷书入门4——笔画收笔规律5、楷书入门5——笔画折和钩的书写规律6、楷书入门6 点的书写规律7、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18、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9、楷书入门8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10、楷书入门9 楷书笔画接笔规律11、楷书入门10 粗细平衡规律12、楷书入门11 重画变异规律13、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14、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15、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116、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217、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18、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419、楷书入门13 主笔优先规律4—斜钩5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
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1.臂开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2.身直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
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
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3.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
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
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
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田英章毛笔楷书入门教程一、基本笔法聪绝然俱戒暗术一情毛寺丘喜林行俗伏悟像轩外中勤铢疏邺粕投稠授妙坟抚扫坏始倦伏便枕发属冤趋敏释海像声欣受迈入道鉴裳疲微舍聚谕教塔霞象藏下松麻饵音不太尝螫益隐敬善宗志粪坠径形漱貌公来饭潜起凝以步净寝妄六方寓空济忘穷令伶铃芩领龄琴流率书叶老异寺弈世膺释数尝通武天气严薜潜匿麦辈非月鸾诵攒贞辄徵观识形开修非佛下命那年奉华辞禅部平率为群及左伏步者居水安慕希伐俗人方像应澄发义处众象春秋奉风月更史属避度庐庭尘庶应入永敦寝昧敬文攸达速遁邈连迁之道辍歌度展深坠餐皈捐舍敦控构姓捕投寝昭非凭珠北法咨扫奇削有示业利水胜像存丁敦子象学义感讥成或蚁域戏凭感应慈虑德宪志穷霞连冠察灵受霜启贤发多疲效致被初弼赦敬独鸣勤劳梵九仇吃凡讫旭执及延庭健级键建诞乃仍弘弼秀弥盈强昏餐氏长良依展辰死冠地绝也尤先枕始敏每如海安妄要风鸷凤凰佩艺气飞阳陵坠隐随陈降郭邺耶郝部鄙郡邦洞寡黩捕烦真自日博若则昔贻积弼己山世幽此齿忘匪出矣后松禅法收云贻托穴驰流辄北香远益清 听雨观云 莫放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业精于勤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人祝遐龄天赐纯嘏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二、偏旁部首住仙似他具共异兵凋准冰凝函凶出菡则利别到动劲勤势半午博卓卷却危即厌厚厥原隆限阳陵邵邮郡郊合呤和呈图四因国城地坚坠若莫庄荡据扬振拥嵩岩崇岳徽后德复狐犹猿独应庆广廊悦惟情怀没深波池宴家密案选遂道进属展尹屈张弹强弘婚如威委存学孙孤圣珠环琴素表裱毒燕昔港恭柱东枫机兽猷狱献战戏戚截集雅雄离时景晋牤牲物特敛敦斌效新斯所欣爱采彩爰期股服腾款欣歌次殷毅殴毁旌旗施旋灯烽烧烟熟为无然扇房扈扉祥福祖视慰惠愁慧尽书肇画秦奉春泰碟研磊碍尝赏堂裳睡瞻县眼异留垒畅置罗署蜀盖监盛盘矣矩矫短税利委秋的皇泉帛疲疾病痛童产竞竭穷穿窗空裕里被补癸登灯发聊声听耿卧临减鉴粟要腰覆到致台臻卢虚虑处蜜蛋蚁蜂等范管答义美善养粒精粉糟艰良恨既翘翟翠翰紫经绩绝赵赴越趣轩轻辙转醉配酒酸赠则财资规觉视观践踵路逾豺貌貅貉诺设誉诗壁辟办辞干朝瀚斡震云露霞鉴银铢镇饭饮餐馆闻开闲问鞭勒鞋靳顾预显类骼体滑骰鬟髦发驻骋骄验鸦鸡鹤鸿鲍鲁苏鲜院小堪容月林疏可纳凉蛙声摇睡梦书研已花香 半亩园林多丽日一湾池水尽春晖 琴韵书声春花秋月家和业盛景泰时绥 临风志清 室静兰馨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老树鹤栖存夜气清池鱼跃见天机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 自重则威知止有定。
田英章毛笔楷书《偏旁部首·戈字旁》
田英章毛笔楷书偏旁部首之戈字旁:“戈”。
今天,继续分享偏旁部首:戈字旁。
“戈”,读音为gē,其古字形像一把戈,古代泛指兵器,故带“戈”偏旁的字多与兵器或军事有关。
如图:
整体以斜取势,欹中求正。
横画斜切入笔后即向右上大抗肩,稍重,不要写长;戈钩高起,稍重,注意起笔角度,然后向右下弯行,中部稍细,到位后稍给力然后转锋向右上方挑钩,出钩要求内圆外方;撇笔稍靠里,起笔勿超过横画右端,撇身稍平;最后点笔位于横画右上方起笔,稍厚重,收笔可略作回锋。
难点主要在于其主笔戈钩,行笔一定要平稳利落,并注意其弯度,不可僵直也不可过弯。
具体字例:
戏xì
戟jǐ
成chéng
戴dài
伐fá
戈gē
划huà
或huò
戢jí
践jiàn
截jié
戒jiè
戚qī
戎róng
我wǒ
戌xū
载zǎi
战zhàn
找zhǎo
戫yù
字例打印本一:
字例描红本一:
字例打印本二:
字例描红本二:。
田英章楷书诸葛亮《诫子书》技法讲解(上)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全文86字,除去重复出现的字,本篇共讲解59字的书写技法.夫笔画少,上收下展。
凡遇有撇捺的横笔要大抗肩,注意两横入笔起笔的不同,第二笔起笔位置向左,而收笔稍微超过第一横即可;撇高起笔,向左下直着运笔,角度不要太斜,出肚后转平方向左弧形撇出;捺笔要从第二横笔画内起笔,要舒展飘逸。
君上下结构,布白均匀。
上部“尹”,首横平、不要写长,折后竖稍长;第二横长、小抗肩,略上拱;第三横起笔再向左,大抗肩,托住右竖收笔;撇起笔可实可虚,不能写重,收笔不宜超过第三横。
下部“口”上宽下窄,整体向右靠。
左竖起笔后向右下行笔;横折起笔虚接最后一笔实接起笔,右边托住右竖。
子难点在弧弯钩。
第一笔藏锋起笔,抗肩,起笔到折处逐步变细,然后折笔撇出、不要长;弧弯钩露锋起笔,笔画向右下逐渐加重,然后再向左勾出,要钩外是尖、钩内是圆,钩稍长;横为中横,左长右短,左抗肩、过钩后压平,型稍上拱。
之笔画少,不易写。
起笔为右点,(欧体亦有竖点起笔)写好点后可带出牵丝;提笔斜入笔,然后向右上挑出,出锋不宜过首点太多;撇笔起笔高,顺着提笔的方向撇出,出锋处不能超过提笔的起笔处;捺为平捺,先迎着撇笔的方向向右上方运笔,到提笔起笔处开始向右下运笔,到撇的起笔的下方稍停、捺出,最后捺尖稍下压。
行左右结构,左高又低。
左双立人为固定写法,首撇短、角度平;次撇为中撇,角度立;竖为左垂露竖,不宜长。
右部首横起笔靠近左部首撇、位置与之平齐,抗肩;第二横起笔在左第二撇下方,抗肩、收笔稍下压;竖钩起笔在横中间稍偏右、虚接,运笔稍向右下方,注意笔画轻重,钩角要低于左竖。
静左右结构,对等平分。
左部“青”上部诸横抗肩、平行,注意(尤其第三横)长度和起笔收笔位置;竖起笔高扬、稍重、略向左斜;下部“月”不要写宽,左竖左斜、轻、垂露;横折起笔轻,折后稍重、垂直、钩小;中间两横写成两点以求变化。
田英章硬笔书法入门教程楷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田英章硬笔书法入门教程——楷书第一章:楷书基础知识在学习楷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楷书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了楷书的笔画结构、笔画横平竖直的关系、楷书的构造原理等。
这些知识的掌握是学习楷书的基础,只有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楷书的书写技巧。
第二章:楷书基本笔画练习第六章:楷书作品欣赏通过以上章节的学习,学习者将能够逐步掌握楷书的基础技法,从基本的笔画练习开始,到逐步练习基本字、常用词和短文,最终能够写出一手漂亮的楷书作品。
在学习过程中,教程还提供了大量的楷书作品欣赏,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楷书的艺术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田英章硬笔书法入门教程楷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楷书学习教材,适合所有对楷书感兴趣的人士使用。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相信学习者一定能够在楷书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
希望这本教程能够帮助更多的人爱上楷书,从而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艺术。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楷书,并用自己的作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篇示例:田英章硬笔书法入门教程楷书田英章,是一位著名的硬笔书法家,他精于楷书,擅长用硬笔书写楷书。
楷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基本字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楷书不仅可以提高书法技艺,还可以增加文化内涵,培养个人修养。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田英章硬笔书法入门教程楷书。
第一步:准备工作学习硬笔书法楷书之前,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和材料。
比如硬笔书法专用的硬笔、宣纸、墨水等。
还需要准备一本硬笔书法楷书教程,可以选择田英章老师的书法作品集作为参考。
第二步:基础书写楷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比较规范的一种字体,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在学习楷书时,首先要掌握笔画的基本结构和规范。
楷书的笔画要直、圆、横、竖,要注意书写的整齐、端正、中正,不能出现倾斜、歪扭等现象。
第三步:练习常用字学习楷书时,首先要练习一些常用的字,比如天、地、人、心、美等。
这些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练习这些字可以帮助我们熟悉楷书的结构和规范,提高书写的准确度和美感。
【楷书】田英章《每日一字》教程(一)本篇收集《每日一字》001-100字,降序排列帐岗秀我乱告吩呈含足(010)鸣吴吵咸吹鄂秃男员杰(020)窥人余伴希妥佛彻即却(030)声财孝块赤笔勇俘恼贡(040)畏姻走怡盛捎岳慈谦艳(050)攻胜斋均暴辟折听瓣高(060)税宁餐碧臂踩秋丙巡跃(070)氧孕奴勿撇囊侍怖届耻(080)郎继达猜短馅械淹颈揪(090)猪睁夫君子之行静以修(100)100修异写,竖笔多,注意布白。
左部单立人是固定写法,不要写高了。
中间长竖为垂露竖,稍呈拱形。
右部首撇要轻;小横抗肩;第二撇注意往里靠;反捺平、弯,不要僵硬;下面“月”忌宽,左竖轻,注意中间两横的位置。
099字形整体向右上斜,忌高。
第一笔竖提,竖到位时要向左弯出、提笔向下顿再提出去;第二笔距首笔距离要近、写成仰点;第三笔顺势起笔、高扬,撇出圆弧,收笔位置不要低(与左边顿笔处平齐);最后点要虚接、稍重以稳住字的重心。
098静左右结构,对等平分。
左部“青”上部诸横抗肩、平行,注意(尤其第三横)长度和起笔收笔位置;竖起笔高扬、稍重、略向左斜;下部“月”不要写宽,左竖左斜、轻、垂露;横折起笔轻,折后稍重、垂直、钩小;中间两横写成两点以求变化。
右部“争”不要写高。
首撇起和横折撇的走向不同;下面横折和中间横不要重,三横抗肩;竖钩可稍弯、钩稍大。
097行左右结构,左高又低。
左双立人为固定写法,首撇短、角度平;次撇为中撇,角度立;竖为左垂露竖,不宜长。
右部首横起笔靠近左部首撇、位置与之平齐,抗肩;第二横起笔在左第二撇下方,抗肩、收笔稍下压;竖钩起笔在横中间稍偏右、虚接,运笔稍向右下方,注意笔画轻重,钩角要低于左竖。
096笔画少,不易写。
起笔为右点,(欧体亦有竖点起笔)写好点后可带出牵丝;提笔斜入笔,然后向右上挑出,出锋不宜过首点太多;撇笔起笔高,顺着提笔的方向撇出,出锋处不能超过提笔的起笔处;捺为平捺,先迎着撇笔的方向向右上方运笔,到提笔起笔处开始向右下运笔,到撇的起笔的下方稍停、捺出,最后捺尖稍下压。
<<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正楷第一课书法 硬笔 抗肩成语:一目十行 三顾茅庐四面楚歌 九牛一毛 正楷第二课右点:良 云 求<<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左点:心 乐 必 下 丁 上短横:五 玉 互 永 水 义 尘 快 长横:万 才 天 土诗词: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正楷第三课成语:百发百中 不耻下问<<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弓杯蛇影 别开生面 正楷第四课垂露竖:木 仁 非 悬针竖:中 市 千 竖撇:凡 月 周 斜撇:人 公 全<<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川 来 革 计 风 用 朱 大诗词: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园 正楷第五课成语:班门弄斧 拔苗助长闭门造车 杯水车薪 正楷第六课<<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斜捺:入 文 又 平捺:之 足 延 长提:刁 打 牺 短提:班 坤 坏举一反三:是 改 这 述抗 物 地冰 诗词: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正楷第七课成语:出尔反尔 才高八斗大公无私 道听途说 正楷第八课 横钩:宁 买 虎 坚钩:寸 小 水<<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斜钩:代 式 成 卧钩:心 思 想举一反三:皮 客可 订 伐 戏悉 态 诗词: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初字写错了。
)正楷第九课成语:孤注一掷 画饼充饥<<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华而不实 画龙点睛 正楷第十课横折:目 贝 宁 横折钩:司 内 同 竖折:画 出 凶 竖弯钩:无 光 也<<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举一反三:田 口 曲 甘 丙 区 乱 他 诗词: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正楷第十一课成语:汗马功劳 汗牛充栋 后生可畏居安思危正楷第十二课<<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竖钩:子 手 承 竖提:民 衣 氏横折钩(也叫飞钩):飞 气 风 横折折钩:乃 扔举一反三:予 茅 食 低 凤 佩 盈 扬 诗词: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 正楷第十三课成语:机不可失 井底之蛙渐入佳境 江郎才尽正楷第十四课横撇:久 又 歹横折弯:铅 船 朵<<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 横折弯钩:九 乞 几横折折撇:及 级 极举一反三 叔 权 沿 垛 旭 机 建 延 诗词: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正楷第十五课成语:家喻户晓 开卷有益<<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 刻舟求剑 两袖清风正楷第十六课撇折:玄 能 流折撇:女 如 好横折提:说 语 词竖折折钩:弓 马 引<<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 举一反三 到 至 好 要 诗 诃 鸟 鸡 诗词: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正楷第十七课书法 硬笔 抗肩古诗: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 锦城丝管日日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听正楷第十八课 古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正楷第十九课 诗:三万里河入东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正楷第二十课诗: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 正楷第二十一课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正楷第二十二课<<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 诗: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候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 正楷第二十三课诗: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我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正楷第二十四课 诗: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自闲 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欧书堂欧书堂””硬笔书法专用习字贴硬笔书法专用习字贴<<学习田英章硬笔楷书>>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途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楷书技巧、字帖、教材导航目录1、楷书入门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2、楷书入门2——笔法理论 (续2) (续3)3、楷书入门3——笔画起、行笔规律4、楷书入门4——笔画收笔规律5、楷书入门5——笔画折和钩的书写规律6、楷书入门6 点的书写规律7、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18、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9、楷书入门8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10、楷书入门9 楷书笔画接笔规律11、楷书入门10 粗细平衡规律12、楷书入门11 重画变异规律13、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14、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15、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116、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217、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18、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419、楷书入门13 主笔优先规律4—斜钩5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
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1.臂开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2.身直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
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
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3.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
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
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
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一基本笔画右点:文主永方左点:小乐尔示上下点:冬尽斗头相向点:关兑单羊相背点:共其具真聚四点:兆函泰挑长横:下丁上万短横:天五玉互垂露竖:川乍师悟悬针竖:中申甲年短竖:占当工土小撇:千禾乎乔长撇:在少乡老竖撇:火夫月周斜捺:人又文更平捺:之乏过赶反捺:不食英经横折:口四田目竖折:山画凶击撇折:云会去至长提:刁如把物短提:地环求浊竖提:民氏切衣横折提:说语计讨横钩:买卖宁皮竖钩:寸水可求斜钩:戈式戏伐卧钩:心必思忘弯钩:了承予家竖弯钩:无光巴尤横折钩:司同月内横折弯:朵设沿船横撇:又久歹汉撇点:女安好要横折弯钩:九乞几亿横折斜钩:飞气风氧横折折撇:及延极延横折折折钩:乃仍场杨竖折折钩:马弓与鸟二偏旁部首“口”整体上仰,位稍居上,下部略收。
叶号叮可叵卟只叭史兄叹吱哎吗喝吸呈味哎咕呵咂呸咙咔咀呻呷咒呙命呤呼咋知和咐呱咚咎鸣周咆咛咏呢咄亟呶咖“冫”顿笔上提,两点互应。
江冯冰冲冷冶净冻况凋凉凌凄凇准凑减冱决凛凝“氵”上面两点稍小,下面一提稍大,注意角度和走向。
汁汀汇汉汈汛汐污汜汤汕汝江汲汗池汊沘沚沄沅沂汹沃沩汪汰沈沙汭沁汽沏沛沤沐沔汨汶没沦沥泐沪沆汩沟沨沣泛沌沉沧汴泜注治沼沾泽油泳泱沿泫泻泄沱泗沭泅泣泼泡泮泞泥沫泯泖泺泸泷泠泪沮泃泾浅泓河沽泔沸法泊波泌洚浊洙洲浈洇洋洵洫洨涎洗洧洼洮浉洒洳洽洴派浓洺洣洛浏洌浕津洁浇浃洎济活浑浍洄洹浒洪浔洑洱洞泚浐测浞浙涨涢浴浥消浠浯涠涂涕涛涑涘涉涩润浦涅浼流涟涝浪涞浚涓浸涧浣涣浩海涡浮涤涌涔浡浜“亻”垂露竖于斜捺的中下部起笔亿仂仅仃仇化仆仁仍什仉仕仨仞仟仫们伋仡付代他仙仗仔仪佤似伤任伟伪伍仵休伢伊仳伦伉伧伥传伐仿伏伙伎价件仰优伛仲伫伶你佞伾伸体佟佗位何估伯伴伺但低佃佛伽佝佚佣佑住作佐侬侔侣例佬侩侉佩侨使侍佻侃佼侥侧侪侈侗佴供佶佳佰侠佯依佾侑侦侄侏俏俟俜俩俐侵俅俗侮信修俨俪俚便俦促俄俘侯俭俊保俑俣偌倾倩俳倪倥倏倜倭倬值债倚倻倔倦倨俶倘倡俵俾倍倒俸俱倞借健候倌俯俺倓偬偃偕做偎偲偿偈假傀偻偶偏停偷偾“彳”垂露竖,长短有别指向不一彷彻役佛徂径彼往征后待律徊徉很徇徕徒徐径得徕徘徙从徜徨复御循旁微徭徵德彻徼徽“阝”左包耳,垂露竖,右部弯钩亦小右包耳,右边悬针竖,弯钩亦大邓队邗邝邙阡邛阢阪邦邡防阶阱那阮邬邪阳阴阵阿陂邶邴陈邸阽附邯际邻陆陇邳邱邵邰陀陉邺邮邹阻阼陌陔邽郈郇郏降郊郐郎陋陕郄限郁郓郑郅邾陛除陡郛郜郝郡郦陧郚郗险郢院郧陨陟部郴陲郸都郭陵陪郫陴郯陶陷陬鄂隍鄄隗隆郿隋随隈郾隐隅隔隙鄙鄢鄞鄣障鄱鄯隧鄹酆“讠”点横相离,竖稍左倾。
田英章书法技法讲座全套视频教程【珍藏】
1 8:55田英章书法技法讲座5
2 2:40田英章书法技法讲座2
3 18:22田英章书法技法讲座4
4 4:36田英章书法技法讲座3
5 2:18田英章书法技法讲座1
6 11:11田英章书法技法讲座6
7 28:12田英章书法技法讲座9-欧体楷书笔法与临写(上)
8 28:12田英章书法技法讲座9-欧体楷书笔法与临写(下)
9 28:34田英章书法技法讲座10-兰亭序技法精解(下)10 28:34田英章书法技法讲座10-兰亭序技法精解(上)11 31:24田英章书法技法讲座7-九成宫技法精解(上)12 31:24田英章书法技法讲座7-九成宫技法精解(下)13 32:43田英章书法技法讲座8-欧体楷书技法精解(上)14 32:43田英章书法技法讲座8-欧体楷书技法精解(下)。
田英章每日一字毛笔楷书大字技法精解田英章每日一字毛笔大字技法精解黄晓东:“财”:左右结构,左斜右正;左部“贝”:横笔平行、等距、抗肩,两竖左轻右重;撇笔自末横中左竖右侧起,不可长;注意末点位置、角度,起笔指向末横和小撇交叉处,瘦长点,略向下;右部“才”:写正。
横笔抗肩小,不可过长;竖钩要坚挺,起笔略高、重,中部略细,钩不可大,注意竖钩的位置在上横中间偏右一点,容易写得太靠右;末撇略过竖钩的竖笔,注意撇笔角度。
黄晓东:帐:左右结构,左收右放;左部“巾”:不可宽;凡巾字左右两竖不可长,稍重;中竖垂露,起笔重,中间轻;右部“长”:上部逐横抗肩,平行等距,中间小横略细;最后一横起笔在左部钩处、不可长;下方竖提的竖笔比上部竖偏左一半,两竖均向左斜;捺笔放开。
黄晓东:“岗”:上下结构,上斜下正、中直对正;上部山:取斜势,笔画略粗,中竖短;竖折竖笔右斜,转折处低,折笔抗肩,右竖右倾;竖笔等距;下部半包围结构,取悖式,略高,不可宽;内部逐笔上靠,笔画不可重,中直对正,笔画间布白均匀;横折钩是难点,折笔转折处,内部稍圆,折笔行笔时慢慢向右下,钩为最低点。
黄晓东:秀:上下结构,下方迎就,上展下收,以斜取势;上部“禾”:稍宽;首撇向左平出锋,稍长;横笔左长右短、抗肩;竖笔略左斜,不可长;撇自横竖交叉处起步,比横起笔稍长;反捺写平,放开;下部“乃”:上靠,不可高;先写中撇,角度稍直;横折折折钩,横笔抗肩大,左重右轻,第一折向下、短;第二折向右一带而过,第三者长,出钩处在乃字撇与折笔中间。
黄晓东:秃:上下结构,高字,上收下展;上部“禾”:不可高,首撇平、稍长;横笔略抗肩;撇笔自横竖交叉处出;捺笔变化为长点,写平;下部“几”:上靠,竖撇短,横折弯钩为主笔,横笔虚接,折笔高、重,折笔先先左后下,向右转笔后即加粗,稍下拱,钩直上,内圆外方。
黄晓东:乱:左右结构,左部易写宽,应收紧;左部收紧、稍高;首撇写平,三点分开;横撇起笔左探出,撇不可长;点小上靠;下方与上部三点同宽,横笔、竖笔基本等距,钩稍长;右部竖弯钩为主笔,略矮于左部,起笔重,靠左行笔,逐渐变轻,折笔重、略下拱、基本同宽,钩内圆外方,直上出锋。
楷书技巧、字帖、教材导航目录1、楷书入门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2、楷书入门2——笔法理论 (续2) (续3)3、楷书入门3——笔画起、行笔规律4、楷书入门4——笔画收笔规律5、楷书入门5——笔画折和钩的书写规律6、楷书入门6 点的书写规律7、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18、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9、楷书入门8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10、楷书入门9 楷书笔画接笔规律11、楷书入门10 粗细平衡规律12、楷书入门11 重画变异规律13、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14、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15、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116、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217、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18、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419、楷书入门13 主笔优先规律4—斜钩5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
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1.臂开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2.身直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
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
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3.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
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
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
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楷书技巧、字帖、教材导航目录1、楷书入门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2、楷书入门2——笔法理论 (续2) (续3)3、楷书入门3——笔画起、行笔规律4、楷书入门4——笔画收笔规律5、楷书入门5——笔画折和钩的书写规律6、楷书入门6 点的书写规律7、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18、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9、楷书入门8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10、楷书入门9 楷书笔画接笔规律11、楷书入门10 粗细平衡规律12、楷书入门11 重画变异规律13、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14、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15、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116、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217、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18、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419、楷书入门13 主笔优先规律4—斜钩5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
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1.臂开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2.身直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
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
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3.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
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
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
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二)立书姿势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
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
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二、执笔方法古人十分重视执笔方法,认为“凡学书字,先学执笔”。
古人的执笔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管法、拔镫法、三指法、五指法等。
对执笔的松紧也意见不一。
王羲之主张执笔要紧,执笔紧方能贯力于笔端。
苏东坡主张虚而宽,即执笔要松,这样便于转动笔杆。
其实“紧”与“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
执笔是为了很好的运笔,所以“紧”是指要能很好地驾驭笔锋,不让其飘滑无力,“松”是指手中的笔运转灵活,笔锋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字才有韵味。
科学的执笔方法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自然放松。
(一) 笔杆垂直笔正,指笔杆应与纸面基本保持垂直,为的是保证中锋行笔,具体说是笔杆垂直,便于调节八面锋的笔锋指向。
值得指出的是,在运笔过程中,随着手腕的摆动,笔杆会倒向笔锋所指的方向,如写横画时笔杆向左倾斜,写竖画时笔杆向前倾斜.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让笔杆倒向运笔方向而造成“拖笔”,更不可倒向笔画的两边而形成偏锋。
(二) 指实掌虚指实,用指尖捏笔,不能用指关节处勾笔。
因指尖部分感觉灵敏,易于控制笔锋的细微变化。
手指捏笔要松紧适度。
一般地说,所写的字越小,笔就越要捏紧一点,大字则可松一些。
坐书姿势捏笔要紧一些,立书姿势则可松一点。
掌虚,是指执笔时掌心要虚空。
无名指、小指不得握于掌内。
古人说,“虚可容卵“。
即是说掌心要有一个鸡蛋大小的空间,目的是便于手指及关节的灵活运动。
(三) 自然放松执笔自然放松,指、腕、肘、肩四关节必能灵活运转,写起字来轻松自如。
比如吃饭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紧,碗里的饭菜必然夹不到嘴里去,执笔的道理也是一样。
如果说执笔主要靠手指的话,那么运笔则主要靠手腕。
宋代姜菱说,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
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运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悬腕、悬肘悬腕。
枕肘枕腕,是说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下有所依托(一般书家是将左手枕在右腕下面),这种方式用于写小楷。
枕肘悬腕,则是指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呈悬空状,写中、大楷或小行书用这种方式。
悬肘悬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悬空,常用于写行、草或很大的楷书。
最后还有一个执笔部位的问题。
一支毛笔,手指捏在什么部位才是合理的呢?这没有绝对的答案。
一般的原则是:写小字及楷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下:写大字或行、草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上一些,这样笔锋运转幅度大,笔法流转灵活。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种执笔法:五指法。
据说系唐代书法家陆希声所创,他以五个字分别说明五个手指在执笔时所起的作用。
五个字为;擫、押、钩、格、抵。
(擫)用来说明大拇指的作用。
以大拇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左侧。
(押)用来说明食指的作用。
以食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右侧,与拇指相对夹住笔杆。
(钩)用来说明中指的作用。
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为钩,钩住笔管外部。
(格)用来说明无名指的作用。
无名指紧贴笔杆,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防止笔杆歪斜。
(抵)说明小指的作用。
抵是垫托的意思,指小指垫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以增加无名指“格”的力量。
笔法理论“笔法”一词的完整含义是指执笔法和用笔法。
因前文已介绍过执笔方法,本节主要介绍用笔法,由于毛笔这一书写工具的性能和特点,决定了笔法在毛笔书法中的重要地位。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毛笔的构造,赋予其在笔画线条的书写时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
随着书写者运笔的力度、速度、节奏、方法等的变化,汉字的笔画乃至整字也会显现出千姿百态。
一、笔位毛笔的笔头,主要由笔锋和副毫组成.所谓笔锋,是指笔头中心一簇长而尖的部分,所谓副毫,是指包裹在笔锋四周的一些较短的毛。
在运笔过程中,笔锋与副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笔锋是笔毫中最富有弹性的地方,它决定着笔画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笔锋主筋骨”之说。
但是光有筋骨而无血肉的毛笔字是不美的,所以历代书家在书写时都不是单用笔锋的(而且笔锋与副毫也无法截然分开),而须兼用副毫。
副毫控制着笔画的粗细。
副毫与纸的接触越多,笔画越显丰满。
故又有“副毫丰血肉”之说。
书家在运笔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来协调运用笔锋和副毫的。
看重筋骨,以瘦劲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丰腴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
毛笔的笔头,按其部位大体又可分为三部分(见图2 —1):笔尖(锋颖处)、笔肚(中间部位)、笔根(与笔杆相接处)。
再把笔尖至笔肚的那一部分分成三等分,靠笔尖的三分之一这一段就称一分笔,从笔肚到笔尖这一段称三分笔,中间部位到笔尖这一段称二分笔(见图2—1)。
显然,使用一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纤细、瘦劲。
如初唐时的书家禇遂良、薛稷常用此法。
宋徽宗的“瘦金书”也是突出的范例;使用二分笔书写,笔画则显得圆润、俊健。
如晚唐的柳公权、元代的赵孟顺多采用二分笔;使用三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丰腴、浑厚。
如中唐的颜真卿、宋代的苏东坡(见图2—2)。
一般说来,使用三分笔写字,是用笔的极限。
古人有“使笔不过腰”的说法。
如“过腰”用笔,一是极易出现“墨猪”,而且笔锋提起时无法弹回;二是容易导致笔锋开叉收不拢;三是大大缩短笔的使用寿命。
对于初习字者,往往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不敢铺毫,单用笔锋书写,字显得纤弱无力;二是肆意铺毫,甚至用笔根书写,字显得臃肿、赘疣。
所以,初习字者应首先注意正确地使用笔位。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
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
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
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
”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3 —1)。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
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
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
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
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
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
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画起笔可类推。
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看表和(图3 —2)。
二、行笔规律:中锋铺毫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图3 —3)。
请看笔画起、行笔示范三、收笔规律行笔结束后,接下来就要收笔,收笔有两种方法:(一)藏锋收笔:弹、挑、折、转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