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仕女图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94.55 KB
- 文档页数:4
⾼清赏析:唐代周昉《簪花仕⼥图》
《簪花仕⼥图》是周昉贵族⼈物画风格的代表。
同时也体现出贵族仕⼥养尊处优、⽆所事事、游戏于花蝶鹤⽝之间的⽣活情态。
全图六个⼈物的主次、远近安排巧妙,景物衬托少⽽精。
两只⼩狗、⼀只⽩鹤、⼀株⾟黄花使原本显得孤⽴的⼈物产⽣了左右呼应、前后联系的关系。
半罩半露的透明织衫,使⼈物形象显得丰腴⽽华贵。
⽽⽤笔和线条却细劲有神,流动多姿。
浓丽的设⾊,头发的钩染、⾯部的晕⾊、⾐着的装饰,都极尽⼯巧之能事,较好地表现了贵族妇⼥的细腻柔嫩的肌肤和丝织物的纹饰。
《簪花仕⼥图》纵46厘⽶横180厘⽶绢本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来源:⽹络。
浅析周昉的《簪花仕女图》肖爽发布时间:2021-10-15T01:16:48.034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0期作者:肖爽[导读] 周昉特别是在张萱之后,唐代著名的中国宫廷仕女画家,周昉早期学习张萱的仕女画风,吸收张萱及其同时代画家的艺术画风和其他艺术实践成就后,形成了晚唐时期一种独具艺术内涵的宫廷仕女绘画新风,独创了杰出端严的"水月观音",得到当时中国社会上各统治阶层权贵人士的充分喜爱和欢迎,流传极为广泛。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摘要:《簪花仕女图》作品是一幅描绘古代宫廷达官贵妇的真实日常生活绘画场景,是周昉最具艺术代表性的宫廷仕女画作品,将古代宫廷贵妇中的达官贵族妇女,画得雍容华贵,画出一种闲适无聊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女性娇、奢、雅、逸的生活气息和女性柔软、温腻、动人的精神面貌,赋予这幅作品鲜明的艺术时代感。
他善于通过工笔刻画一些人物细节来充分揭示当代仕女真实的内心世界,更注重表现作品所蕴含的内在生命精神。
周昉通过巧妙的整体构图处理手法和高超的色彩设色处理技法,将一幅绚烂多彩的艺术画卷完美展现在所有观者眼前。
关键词:周昉;簪花仕女图;丰腴美;精神世界周昉特别是在张萱之后,唐代著名的中国宫廷仕女画家,周昉早期学习张萱的仕女画风,吸收张萱及其同时代画家的艺术画风和其他艺术实践成就后,形成了晚唐时期一种独具艺术内涵的宫廷仕女绘画新风,独创了杰出端严的"水月观音",得到当时中国社会上各统治阶层权贵人士的充分喜爱和欢迎,流传极为广泛。
唐朝因其国力强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思想开放,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鼎盛时期。
《簪花仕女图》描绘了五位身着华丽服饰的贵妇,侧面站立着一位双手执有长柄的团扇的侍女,贵妇正在散步、戏犬、拈花、赏鹤的生活场景。
始终以皇族贵妇雅、逸、娇、奢的生活气息和一种温腻、动人、散漫的精神姿态进行绘画而使气氛完美贯穿整幅画面,同时,也充分反应了当代贵族阶级妇女内心世界的空虚和寂寞。
《簪花仕女图》卷賞析周昉,字景玄(景元)大历年间(766一785年)任越州长史。
他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曾为郭子仪的女婿赵纵画像,把赵纵的性格和谈笑的神情,都画了出来,他画佛壁画,改变了千篇一律的“三尊式”,创造了“水月观音”形式,较为活泼。
但他仍以“绮罗人物”画著称,和张萱一样,妇女形象多是艳媚丰满的体态。
现存的作品《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听琴图》等,都是唐式仕女图画的典型风格。
张萱和周昉开创的绮罗人物画,对后世影响很大,至晚唐仍在盛行。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所描绘的贵妇人宴游生活片断,与大诗人杜甫的名篇《丽人行》相呼应,一诗一画,均概括表现了当时贵族生活的骄纵富有,炙手可热的场面。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等,都取于宫廷生活,表现出她们的闲情逸致。
并有直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题材,如《明皇纳凉图》、《杨妃出浴图》、《明皇斗鸡射鸟图》、《太真教鹦鹉图》、《明皇夜游图》、《明皇击梧桐图》等。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纵46cm、横180cm,辽宁省博物馆藏,是唐代仕女画的又一高峰。
从画面上作比较,在人物穿插之后,多了一些也许是并不起眼但却十分重要的背景。
有仙鹤、小兽、湖石、花草。
虽不象顾恺之《洛神赋图》那样描绘一个可行可游的实际环境,似乎只限于园林盆景那样的情调,但在现存唐代人物画中却是极难得的处理。
仙鹤与小犬的描绘,毛发渲染与梳理十分周到。
仙鹤通体皆白,仅颈上间以一丝黑墨,鹤翅排列从虚到实,由内向外,显出画家运用线条的手法既简单又准确。
考虑到中晚唐花鸟画已经萌起,象薛稷、边鸾等人的鸟类画在画坛上已颇有盛名,则周昉对仙鹤、走兽描绘得如此丝丝入扣,似乎有个花鸟画兴盛伊始的时代背景在起作用。
《簪花仕女图》在张萱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物形象,而在周昉的画作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工笔画的特殊技巧,如仕女发髻很高,乌黑光亮。
对黑发的渲染肯定是件不太容易做好的事,工笔画的要求是黑而不躁,深而且厚。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艺术特点摘要: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鼎盛时期,不论是在艺术文化领域方面,还是在对外贸易外交上都达到了空前的新高度。
在绘画领域方面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著名画家,尤其是在人物画方面,例如周昉、张萱等著名画家。
唐朝时期的人物画在经历了时间的推移中渐渐脱离了教化的功能,而更多地则是开始描绘其人物的生活状态,形成了新的绘画新风貌,画面中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趣味性使得人物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新阶段。
本文则是以唐朝著名画家周昉的绘画作品《簪花仕女图》为例浅析其从用线上、构图上、赋色上三个方面分析其绘画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周昉;人物画;《簪花仕女图》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是我国中晚唐时期的著名画家。
其擅长绘制佛像画以及人物画。
在绘制佛像画方面,周昉所绘画的人物形象具有“衣裳劲简,色彩柔丽”的特点,人物造型上则具有以“丰厚为体”之美,人物体态造型具有端庄的特点,这种绘画技法被后世人称之为创“水月观音”之体的“周家样”风格,颇受世人所追捧,对后世人的绘画创作上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绘制人物画方面,周昉擅长绘制仕女人物画,早年在学习了张萱的绘画技法后,在此基础上加以融入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并自成一派,被后世人誉有“画仕女,为古今冠绝”之称。
现如今所流传的绘画作品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作品。
而本文则是以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为代表浅析其绘画艺术的特点。
一、用线上周昉在早期学习了张萱的绘画技法后并加以创新,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绘画技法。
人物形象具有“衣裳劲简,色彩柔丽”的特点。
整个画面用线圆润流畅,线条富有变化,例如在处理人物身上的薄纱与长裙上周昉运用了“高古游丝描”和“铁线描”,不仅体现了纱的轻薄、而且游丝的长线条更加概括了衣纹服饰更具有华丽简洁之美;在表现人物手部和脸部的线条时简练概括,用笔稳而流畅,通过简单的几笔,就能把人物的面部轮廓和不同的手势动作描绘出来;仕女的发丝也是根根可数;可以看出周昉对人物细节的塑造可以说是细致入微。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周昉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簪花仕女图》。
这幅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女性美的精准刻画而受到广泛赞赏。
本文将从色彩运用、线条表现和姿态形象等方面,对《簪花仕女图》中所展现的“慵懒”美进行浅析。
色彩运用是《簪花仕女图》展现“慵懒”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整幅画以柔和的明暗色调为主,色彩饱和度低,呈现出一种静谧、柔和的氛围。
画面中的仕女衣裳多为浅黄、淡绿等柔和色调,与背景颜色相呼应。
这种色彩的运用使得整幅画面显得柔和、温暖,给人以舒适、悠闲的感受。
画家通过对红色、紫色等鲜艳色彩的点缀,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了某种活力。
这种采用柔和色调,配合鲜艳色彩的运用,使得《簪花仕女图》呈现出一种深深的慵懒之美。
线条表现也是《簪花仕女图》中展现慵懒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整幅画的线条显得细腻、柔和,几乎没有明显的粗糙笔触。
画家通过这种线条的运用,给人一种柔美、细腻的感觉。
尤其是在描绘仕女的服饰上,画家更是将线条的柔和与服饰的柔软相结合,表现出仕女舒适、轻盈的感觉。
画家在刻画面部特征时,也遵循了这种细腻、柔和的线条,使得仕女脸庞显得光滑、柔和。
这种线条的运用,使得《簪花仕女图》呈现出一种轻盈、柔美的慵懒美。
姿态形象也是《簪花仕女图》中展现慵懒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画中的仕女身姿多呈现出一种慵懒、舒展的状态。
有的仕女躺卧在床上,有的仕女斜倚在架子上,姿态放松,无拘无束。
画中的仕女们大多戴着鲜花,手持簪花或是草编,一副无所事事、悠闲自得的样子。
这种放松、慵懒的姿态形象,使得仕女显得更加娇媚、柔弱,凸显出她们的温婉气质。
这种姿态的表现也将仕女与现实生活完全隔离开来,与一切烦恼、世俗无关,给人以一种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感觉。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通过色彩运用、线条表现和姿态形象等方面的处理,成功地表现出了“慵懒”美。
画面中的柔和色彩、细腻线条和慵懒姿态形象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富于诗意和艺术感的画作。
美术界艺术论坛TEXT/陈宇鹏从《簪花仕女图》看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一、《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特点——“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画中宫女们的纱衣长裙和花髻是当时的盛装,高髻时兴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
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仕女们闲适的生活,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再现了唐代上层社会的真实生活。
她们的打扮是中国历代女性中最为大胆和性感的。
服装延续了南北朝时期的飘逸感的同时更增添了华丽之美。
女性着装之暴露,在中国古代可谓空前绝后。
唐代女子对于化妆极其讲究,那时流行画浓晕蛾翅眉,高而上扬的眉型,更加增添了女子的风韵。
初唐时期最盛行的是在额间点上一个红色或黄色的“花子”以做装饰,“花子”形状各异,以叶子或花朵形状为主。
到了晚唐、五代时期,女人更是把各种花、鸟画在脸上或者画在纸和娟上贴在面部,以示美丽。
二、《簪花仕女图》映像唐代装扮美1、人物特点与生活背景为什么唐代人推崇肥胖?主要看法,唐代繁荣昌盛、丰衣足食,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
其次,唐代开放,兼容并包。
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一百三十多个。
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热烈放姿。
统治者的血统也决定了唐人对健硕的体魄更易亲近。
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
因此,唐朝几代国君均宠爱丰肥的女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2、以丰为美,以贵为美“仕女”一般而言,是“宫女”的代名词,它与“绮罗嫔嫱之间”,意义颇为相近,均指宫廷、贵族妇女的范畴。
盛行于中、晚唐时期的作品为纯艺术欣赏的仕女画,其特点是“曲眉丰颊,设色浓艳”,约略形成于张萱而成熟于周昉,他们把唐代人物画从纯粹的礼教伦理和道释人物绘画中解放出来,扩大了以前描写妇女题材多“烈女、孝妇、贤妃、圣后”的伦理范畴,把触角伸及到现实生活中来,丰富了人物画的表现范围,适应当时时代的审美要求,反映了当时“以丰肥为美、以贵为美”的唐代风格。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作为中国画的代表性大师之一,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可谓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不仅在技法上精湛,同时也表现出了女子的慵懒之美。
本文将从图像特征、色调、造型及意象等方面,分析出这种“慵懒”美的表现方式。
一、图像特征《簪花仕女图》是一幅临摹自南宋时期画家陈容的作品。
整个画面以一位身着官服的女子为主角,她身姿婀娜、面容姣好,正将花簪插入自己的头发中。
整个画面以蓝色为主色调,通过线条的流畅与虚实的交替,勾勒出平淡而又自然的氛围。
画面细节丰富,如女子的官服图案、红色的腰带、袖口、裙摆及头发等的细节描绘均体现出信息的饱满与细腻。
二、色调颜色是表现“慵懒”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周昉在画面中大量使用了蓝色,这种颜色具有柔和、深邃的品质,是一种温暖、舒适、亲切的色彩,具有一定的暖色系气息。
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柔和的感觉,使得画面变得轻盈、雅致、舒适而不失沉稳,进一步传达了女子休闲、自然、慢节奏的生活状态。
三、造型女子的姿势屈曲、缓慢,如此姿态体现了女子的慵懒之美,并且与花簪相得益彰。
整个画面的构图非常简洁,代表性的元素只有一位女子和花簪,配合简洁的笔触,展现了中国画所追求的“以几笔为多笔”的境界。
女子甜蜜欣喜的表情也更为突出了她的慵懒与舒适。
四、意象《簪花仕女图》中的簪花,象征着女子的神仙之美,这种美是一种自然、柔软而舒适的美态。
传统女子在花花世界里的表现方式,往往是华丽、精致、惊艳,而周昉的这幅画作品则明显的追求了一种温情、柔美、舒适、独立、自在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一种纯净的生活状态。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周昉在《簪花仕女图》中展现了一种“慵懒”美,这种美是一种非常自然、舒适、随意的魅力,是以舒适为原点的、展现女性独立自由、和谐与均衡的生活方式。
通过对画作的色调、造型、特征及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认识中国画的艺术精神,以及中国画家对人性美好向往与追求的表现方式。
王素花汴绣藏品赏析簪花仕女图《簪花仕女图》学术界对其创作年代看法不一,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一幅粗绢本设色画,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簪花仕女图》画卷,绢本设色,艺术时期:唐代46cm x 180cm石渠宝笈名画珍赏,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虽然创作年代存疑,但作品的艺术价值之高确是毫无疑问的。
其曾经南宋内府收藏,南宋末归贾似道所有,清初为梁清标、安岐收藏,后入清内府。
就连末代皇帝溥仪做伪满洲国皇帝时也一定要带着它。
王素花宋绣代表作品《簪花仕女图》真丝段,现展览于上海手工艺朱家角展示馆《簪花仕女图》虽是贵族妇女生活中的一个极小的片段,却具有典型价值。
所谓簪花,是指古代女性插花于冠,也就是把花插在云发上。
《簪花仕女图》画面中的五位贵族仕女,她们的发冠上最显眼的地方都插着一朵朵硕大的鲜花,此画故得名。
仕女的鬓发和鬓丝,精细过人,根根可数,笔笔都有飞动之感。
贵妇们梳着高髻,满头珠翠,插着鲜花,她们穿着华丽的衣服,悠闲漫步。
全图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
几位仕女从服装、发式、妆容、体态、眉目、表情上都有所不同。
云鬓花颜金步摇王素花汴绣代表藏品之一【簪花仕女图】局部《簪花仕女图》的主色调是朱砂色,并点缀石绿,蛤粉等矿物色。
这些性质稳定的矿物色使画作历经千年仍保持它的绚丽华贵。
同时,这幅作品也是时代变迁的记录。
安史之乱后,高层希望粉饰太平,宴游风气从此大开,奢侈之风盛行。
到了贞元年间,这种风气更为突出,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无疑正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之作。
云鬓花颜金步摇王素花汴绣代表藏品之一【簪花仕女图】局部能以简洁有力的线条,准确地表现各种不同手势。
对衣纹和衣裙图案的描绘信笔而成,规整但又非常流动。
至于人物的发髻和鬓丝,精细过于毫毛,笔笔有飞动之势。
敷色虽然复杂,但层次清晰,丝绸间的叠压关系交代得非常清楚。
薄纱轻软透明、皮肤光洁细润的质感十分逼真。
回眸一笑百媚生王素花汴绣代表藏品之一【簪花仕女图】局部周昉以线造型,大气松快的线描塑造出仕女的外形外貌,准确记录了她们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情感。
《簪花仕女图》形象设计及文创产品的应用探究近年来,随着文创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而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绘画作品更是成为了文创产品设计的宝贵资源。
《簪花仕女图》作为中国古典绘画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绘画技艺备受世人推崇。
本文将探讨《簪花仕女图》形象设计及其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一、形象设计1. 原作赏析《簪花仕女图》是中国明代画家唐寅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位端庄美丽的仕女正在梳妆打扮。
画面中,仕女身着华丽的汉服,头戴金簪,手持梳子,神情娴静优雅,尽显古典美感。
整幅画作线条流畅,色彩鲜明,细腻入微地描绘了仕女面容、服饰和身姿,给人以清新高雅之感。
2. 形象设计基于《簪花仕女图》的原作赏析,可以进行形象设计的创作。
设计师可以通过此有形象设定为灵感,将仕女的形象融入到服装、饰品等设计中,以传承古典文化,创造出独具韵味的现代时尚产品。
二、文创产品的应用1. 服装设计《簪花仕女图》中仕女身着的华丽汉服,是时下服装设计中备受推崇的元素。
设计师可以参考《簪花仕女图》的服饰特点,将其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打造出富有中国传统美感的时尚服饰。
比如将唐寅笔下仕女的衣着融入到连衣裙、上装、裙子等设计中,突出其古典韵味,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喜爱。
2. 饰品设计仕女头上的金簪以及手持的梳子都是《簪花仕女图》中的亮点之一。
这些古代饰品在今天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可以被赋予现代饰品设计的灵感。
比如可以将金簪作为首饰的设计元素,设计成项链、耳环、发夹等饰品,结合古典与时尚,彰显独特的魅力。
3. 包装设计在文创产品中,包装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设计师可以运用《簪花仕女图》中的元素,在产品包装上进行巧妙的运用。
比如在礼品盒、包装袋上印上仕女图的图案,在包装设计上融入传统绘画的元素,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4. 文创衍生品除了服装、饰品和包装设计,设计师还可以将《簪花仕女图》的元素运用到更多的文创产品设计中。
《簪花仕女图》赏析华夏文明,悠悠五千载,可谓源远流长,不乏骑射礼乐,诗词曲赋,琴棋书画等等,蕴含了多少璀璨瑰宝,其中画之一道,更是伴随着华夏文明的起源,一直流传至今。
中国古画,山水之风,在于一树一石、一台一亭,皆予其寓意,纳名山大川于胸襟,绘江湖岁月于笔下;花鸟之风,在于草虫走兽,翎毛飞禽,皆赋其灵动,蕴其心于天人一体,寄其志于万里鹏程;人物之风,在于朝野市井,深闺后宫,书一幅铁血柔情之壮,谱一曲巍巍盛世之歌。
华夏史诗,历经朝代更迭,然则于近古之唐宋元明清,当为诗画之巅峰,或许是向往盛唐之景,万邦来朝之气象,更不缺倾国杨妃,艳贯古今之绝美,对唐代古画一直更为偏爱。
或许是时代的不同,唐之繁盛,唐代尤盛人物画,对人物的描写,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且更着重于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盛唐以后,人物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出现了一种新的画题,即所谓“绮罗人物”,其主题多为表现贵族妇女幽静闲散的生活情趣,其人物照型特点最突出的是“曲眉丰颊,体态肥硕,俊色浓艳”的仕女画,而这种绘画风格的典型代表画家及作品首推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绢本,纵46厘米,横180厘米,作者以工笔重彩形式,依次描绘五位贵族妇女以及中间一位执扇仕女的形象,其形态皆体态丰满,服饰豪华,高耸的云髻,前簪步摇钗,顶戴折枝花朵,浓晕蛾翅眉,眉间点饰金色花子,衣着薄花纱外衣和齐胸曳地贴衣长裙,肩绕披帛,足着重召履。
画卷人物安排匀称和谐、庄重而柔美,画面显得轻松舒畅,安逸沉雅,娴情荡漾。
开卷第一位贵族妇女头戴牡丹花,她好似正向前轻移莲步,然又微微侧身,左手执佛子逗引着奔跑而来的一只小狗,神情悠闲而沉静,曳地后摆的长裙,微微侧倾的头颈,形成一种曲线造型,显得优美动人,体现了这位妇女的青春年少,婀娜多姿。
第二位头戴红花的妇女,体态比其他妇女显得丰盈,她敞着纱衫,漫不经意的平抬左手,右手手指轻轻地提起贴在脖颈上的纱衫领子,似有不胜初夏闷热气候似的,显得有些焦躁不安。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中国古代艺术历来注重美的表现,其美学体系也十分完整。
其中,古典美学中最具代
表性的是“静美”和“动美”。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恰好展现了“静美”中的一种——“慵懒”美。
首先,周昉巧妙地通过画面所绘仕女的动作来营造“慵懒”的氛围。
画中,仕女正靠
在墙上,她的手臂不做任何动作,随意地垂在身体两侧,懒洋洋地披着花色的长裙。
眼神
也透着慵懒,微闭的眼睛似乎有点疲倦,泛着恬淡的光芒。
其次,周昉很巧妙地设计了画面的空间布局,使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慵懒”的氛围。
画中的仕女所处的空间,可以说是一个安静舒适的小屋,低矮的窗户显得异常宽敞,透过
窗户的光线可以照亮整个房间。
而仕女则靠在窗户旁的一个小台子上,手中拿着一支菊花,仿佛在享受这一刻的宁静,完全不为周遭的环境所干扰。
整个画面显得宁静恬淡,极富生
活气息。
最后,周昉擅长运用色彩来表现画面的氛围。
画中所用的颜色都是淡雅的色调,浅绿、淡黄、素白相间,营造出一种优美恬静的氛围。
仕女的裙摆上绣满了各种色彩鲜艳的花卉,显得十分艳丽,但依然不失整体的淡雅感。
总的来说,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将“静美”中的“慵懒”美妙地呈现出来。
通过画
面中仕女的神态、空间布局和色彩运用,使整幅画面营造出宁静优美的画面氛围。
这种慵
懒的美感,让人感到非常舒适和惬意,也将传统的美感传递给后人。
《簪花仕女图》赏析一、作者简介《簪花仕女图》由唐代画家周昉所绘。
周昉,字仲朗,长安人,出身贵族,生卒年不详。
周昉擅长工笔人物画,是唐代仕女画的杰出代表。
他笔下的仕女,悠游闲适,容貌丰腴,衣着华丽,用笔劲简,色彩柔艳,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重,称绝一时。
周昉是是中唐时期继吴道子之后而起的重要人物画家。
是当时有名的宗教画家兼人物画家,早年效仿过张萱,后来加以变化,别创一体。
他的佛教画曾成为长期流行的标准,被称为”周家样”。
传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图》卷、《挥扇仕女图》卷、《调琴啜茗图》卷等。
二、作品简介此图粗绢本,不设背景。
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
仕女体态丰腴,婀娜窈窕,或戏犬,或拈花,或捕蝶,或沉思,尽显端庄典雅的贵族妇女形象。
发型皆为高耸云髻,依次簪有牡丹、芍药、荷花、绣球等折枝花及步摇。
其脸庞圆润,眉毛皆作蛾眉,中间饰有金花子。
衣饰具有唐代风格,均为透体敞领的宽肥外衣,内着束至胸部的长裙,并皆佩披肩。
1972年重新装裱时发现此图系后拼接而成,较明显者为左数第二人比例较小的仕女为后嵌入,又白鹤与画左小狗亦为剪裁而来,有研究者据此认为其原为屏风画。
三、画面赏析(一)画面内容《簪花仕女图》描写宫廷贵族妇女于春夏之交在庭园嬉游之情景。
画面左端开始婷婷而立的是一个贵族妇女,体态丰硕,发髻高大,上她侧身作向右倾斜的姿势。
紫绿色花纹的洁白丝绸衬裙,长过纱衫,拖曳到地而上。
右手摆向前侧,靠着纱衫;左手执纬子前伸,纬穗的摆动,逗引着小狗作戏,而小狗深通人意,它朝纬穗不停地张嘴摆尾,作出扑跳的姿态。
而画面左起第二位妇女身材娇小,神情庄重,身着朱红披风,外套紫色纱罩,从远处巧移莲步而来。
发髻上插海棠花,脖子饰金质云纹项圈。
白裙上的紫色团花,从纱衫的下面透出,显得十分艳丽。
破子从后肩向两臂平分下垂,双手抓紧薄纱,掩着帔子,同时也紧束了宽大的衣服。
画面左起第三位贵族女人髻插荷花,身披白花格子纱衫,胸前束朱色斜格长裙曳于地而,紫色帔子上有粉和青花枝纹样。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一幅清代著名的仕女画。
画面中,一位身着粉红色衣裙的仕女靠在窗边,手托簪花,闲适自得的神态令人生出一种“慵懒”之美。
首先,周昉的画笔精细而细腻,将仕女的身姿和衣裙的褶皱彰显得十分栩栩如生。
尤其是对簪花的描绘,花瓣和花蕊的细节都被处理得十分到位。
这些精巧细腻的细节让人不禁产生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想要伸手触摸。
其次,画面的构图合理,颜色明快,给人以愉悦之感。
窗外是一片绿树成荫,与粉红色的衣裙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给人以愉悦的美感。
同时,周昉难得地在画中添加了一只小狗,增加了一分生动和趣味,凸显了女性在生活中的优雅和宽容。
最后,仕女的神态非常慵懒自得,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
懒散的姿态和休闲自在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自在而悠闲的生活情趣。
这种慵懒的美,描绘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对于生命的赞美。
总体来说,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以细腻的笔触、明快的色彩以及慵懒的美感,为人们呈现了一副优美的画卷。
这幅画生动地展示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优雅、宽容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对于人们追求生活品质的追求有着启示意义。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簪花仕女图》是宋代画家周昉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位端庄美丽的仕女簪花的场景。
从这幅画作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慵懒”的美感,这种美感体现在画中仕女的神态、姿势和环境中。
下面将从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和意境表达等方面对《簪花仕女图》中的“慵懒”美进行浅析。
从画面构图上来看,《簪花仕女图》中的“慵懒”美主要体现在仕女的神态和姿势上。
画中的仕女倚在软软的坐垫上,一手扶着桌面,一手轻拿花簪,神情恬静,眼睛微闭,仿佛正在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她的身姿慵懒而舒展,毫无紧绷之感,整个画面流露出一种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
仕女的着装也是一种懒散的美,丝绸的衣袍随意地落在身上,完美地展现了其柔美的曲线和柔软的质地,增添了整个场景的慵懒氛围。
色彩运用也是表现“慵懒”美的重要手法。
周昉在《簪花仕女图》中采用了清淡的色调,以浅淡的墨绿、浅褐色和淡黄等色彩为主,整个画面显得柔和舒适。
透过窗棂透进的晨光洒在庭院中,映衬出一片宁静和惬意。
仕女身上的衣裳也是以浅淡的色调为主,增加了整个画面的柔和感和亲和力。
这种清淡的色彩不仅使画面更显出一种淡雅的气质,也使人感到一种慵懒舒适的生活状态。
从意境表达上来看,《簪花仕女图》通过细腻的画面描绘和柔和的色彩运用,展现出一种恬静淡泊的生活情调,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的“清静自然、淡泊闲适”的人生理想。
画中的仕女仿佛不受外界的干扰,过着心幽躁淡、随遇而安的生活,从容淡泊,尽情地享受着慵懒时光。
整个画面透露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给人以慵懒舒适的美感。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通过细腻的手法和柔和的色彩运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种“慵懒”的美感。
画中的仕女神态、姿势和环境中所展现出的恬静淡泊的生活情调,使人不自觉地联想到一种舒适悠闲、安逸无忧的生活状态。
这种“慵懒”美不仅体现了仕女的高贵和典雅,也折射出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生活的追求和理想。
《簪花仕女图》成为了宋代仕女图中的代表作,也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一幅经典之作。
浅析《簪花仕女图》的艺术特征摘要:中国古代人物画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对人物的描写,不仅满足于人物外形的肖似,更着重于人物性格与其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一幅非常有代表意义的绘画作品,该画同时保持其人物形似和神似,无论是线条和赋色的技巧,还是人物的刻画,都达到了唐代的顶峰。
作品通过对唐代宫廷贵妇的典型形象的刻画,完美地展现了宫廷女性的丰腴华贵之美,体现了唐代自由开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令观者感受到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审美标准和文化风尚,为人们研究唐代审美观念、文化特色及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古代人物画;周昉;《簪花仕女图》;丰腴华贵;审美标准引论我国人物画历史悠久,唐朝最为鼎盛。
仕女画属于人物画的范畴,早在汉朝时期就已萌芽,在魏晋南北朝时已发展完全,在唐代达到鼎盛。
出自于唐代著名人物画家周昉笔下的《簪花仕女图》是中国仕女画中的典范,作品以唐代宫廷女性的休闲生活为主要的创作题材,以唐代皇宫后庭为创作布景,应用精致的笔法把唐代宫廷贵族女性婉丽丰腴,艳而不俗的形象完美地勾画了出来,形象生动地抓住了唐代盛行的“环肥”之美这一特殊审美风尚,把唐代宫廷贵人特有的骄傲、奢华、雅致、安逸的气息以及女性柔美温婉、妖娆动人的姿态极尽描绘,使作品具有其独到的时代气息。
本篇文章从周昉的艺术历程和其所处时期的仕女画的发展背景为研究根据,来对《簪花仕女图》的创作背景、画面整体布局、构图经营、画面线条之美和女性的丰腴华贵之美进行欣赏,对其绘画手法和表现魅力略作品析,点评其对中国画绘画造型艺术发展的影响。
一、周昉的艺术历程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唐代著名人物画家和宗教画家,出身于朝中达官显贵人家,世代居住在长安。
周昉早期师从仕女画家张萱,擅长画贵族人物、仕女和宗教人物,尤擅仕女画,被世人誉为“画仕女,为古今冠绝”,他的绘画风格以“衣裳刚劲,彩色柔美,以丰厚为本”为主。
周昉的人物画虽然早期师承张萱,但又不被师法所限制,不同于张萱,被评价为“初效张萱,后则小异,颇极风姿”。
簪花仕女图赏析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簪花仕女图》赏析
华夏文明,悠悠五千载,可谓源远流长,不乏骑射礼乐,诗词曲赋,琴棋书画等等,蕴含了多少璀璨瑰宝,其中画之一道,更是伴随着华夏文明的起源,一直流传至今。
中国古画,山水之风,在于一树一石、一台一亭,皆予其寓意,纳名山大川于胸襟,绘江湖岁月于笔下;花鸟之风,在于草虫走兽,翎毛飞禽,皆赋其灵动,蕴其心于天人一体,寄其志于万里鹏程;人物之风,在于朝野市井,深闺后宫,书一幅铁血柔情之壮,谱一曲巍巍盛世之歌。
华夏史诗,历经朝代更迭,然则于近古之唐宋元明清,当为诗画之巅峰,或许是向往盛唐之景,万邦来朝之气象,更不缺倾国杨妃,艳贯古今之绝美,对唐代古画一直更为偏爱。
或许是时代的不同,唐之繁盛,唐代尤盛人物画,对人物的描写,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且更着重于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盛唐以后,人物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出现了一种新的画题,即所谓“绮罗人物”,其主题多为表现贵族妇女幽静闲散的生活情趣,其人物照型特点最突出的是“曲眉丰颊,体态肥硕,俊色浓艳”的仕女画,而这种绘画风格的典型代表画家及作品首推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绢本,纵46厘米,横180厘米,作者以工笔重彩形式,依次描绘五位贵族妇女以及中间一位执扇仕女的形象,其形态皆体态丰满,服饰豪华,高耸的云髻,前簪步摇钗,顶戴折枝花朵,浓晕蛾翅眉,眉间点饰金色花子,衣着薄花纱外衣和齐胸曳地贴衣长裙,肩绕披帛,足着重召履。
画卷人物安排匀称和谐、庄重而柔美,画面显得轻松舒畅,安逸沉雅,娴情荡漾。
开卷第一位贵族妇女头戴牡丹花,她好似正向前轻移莲步,然又微微侧身,左手执佛子逗引着奔跑而来的一只小狗,神情悠闲而沉静,曳地后摆的长裙,微微侧倾的头颈,形成一种曲线造型,显得优美动人,体现了这位妇女的青春年少,婀娜多姿。
第二位头戴红花的妇女,体态比其他妇女显得丰盈,她敞着纱衫,漫不
经意的平抬左手,右手手指轻轻地提起贴在脖颈上的纱衫领子,似有不胜初夏闷热气候似的,显得有些焦躁不安。
接着描绘的是一位手执长柄团扇的侍女,这个人物比例略小于五位贵族妇女,装束上也有区别:她不戴花,也不簪步摇钗,只用一条红绸带将绾起的发髻束紧。
侍女前方是一位头戴荷花的贵族妇女,鲜红的衬裙格外醒目,她两手抬至胸前,右手反拈一只红花,目视前方,显出若有所思的样子。
在她的前方是一只缓步的丹顶鹤和奔跑的小狗,在狗的稍后方是一位姗姗而来的贵族妇女,她头戴海棠花,颈上戴云纹金项圈,用双手裹紧纱衫,神情安详而凝重,最后描绘的是一位髻插芍药花的贵族女人,她左手提起披帛,右手举着一只蝴蝶,她的眼光没有去注视手中的蝴蝶,却回眸看向向她奔来的小狗,她的身姿也描绘成了一个小小的弧度,正好与第一位贵族妇女遥相呼应。
画幅的末尾,是一面玲珑石和一支盛开的辛夷花。
整个画面真实的描绘了宫廷贵族妇女奢靡悠闲的生活,从画上看,长裙,外衣和披帛的花色显然都是经过精心的选择与搭配:外衣是紫,朱红等深色,长裙和披帛则为白、粉红等浅色,外衣多做几何形小花纹,长裙多有大朵晕撷团花,披帛则用泥金绘出花叶纹,显得富丽堂皇。
《簪花仕女图》整个画面构图完整,剪裁得当,画中六位仕女虽然装束相似、面貌相类,却没有雷同,呆板之感,四位妇女取近景,两位取中景,使得整个画面富于起伏、变化。
人物之间点缀小狗,白鹤,玲珑石和辛夷花等,既表现了这些贵族妇女生活环境和情趣,又起到了连接整个画面的作用。
中国画的传统不仅注重形似,而且更为注重神似,而《簪花仕女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不仅细致入微的真实再现了唐代贵族妇女的形象,而且更是十分传神的画出了这些贵族妇女的精神面貌,实现出了“传神之难在于目”这些传统上让人们所特别注意的地方。
宋陈郁说:“盖写形不难,写心惟难,写之人尤难也”。
而在《簪花仕女图》中,她们凝神若有所思的眼神和神态,都表现出了唐代贵族妇女的百无聊赖、无所用心、空虚的精神世界。
每幅画都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及其所表达的内在含义,《簪花仕女图》取材宫廷妇女的生活,装饰华丽奢艳的贵族妇女们在闲庭散步,通过其眼神及神态的描绘,表现出了古代贵族妇女们狭窄贫乏的生活中的闲散,无聊,揭示了她们百无聊赖的精神世界,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子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