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 格式:ppt
- 大小:182.00 KB
- 文档页数:23
社会学考点1.社会学的提出:“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来的。
2.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一、功能主义的视角二、冲突论的视角三、互动论的视角A: 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这样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
功能主义强调道德共识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
当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分享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时,这种道德共识就存在。
功能主义者认为秩序和平衡是社会的常态。
这种社会平衡建立在社会成员所分享得到的共识的基础上。
B: 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
该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即构成社会的各部分远不是作为整体一部分而平衡运行的,实际上,它们是互相冲突的。
C: 它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
倾向于互动论视角的人,有时被称为微观社会学家,因为它们研究个人和小的群体而不是大规模的社会结构。
乔治·米德通常被认为是互动理论视角的奠基人。
3.社会学的功能: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4.社会学产生的背景:.社会变革:发生在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的“两次伟大的革命”引领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变革,它们成为了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工业革命,产业革命自然科学的发展15世纪下半叶,欧洲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到17世纪形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18世纪和19世纪前期,自然科学取得三项重大成果。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社会科学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15世纪下半叶,欧洲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到17世纪形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18世纪和19世纪前期,自然科学取得三项重大成果。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社会科学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的兴起: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为社会学的实际研究提供了具体的资料和数据,也给社会学的研究提出了课题,还推动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社会学的三大理论视角一、关于社会的划分尽管许多经典社会学家都以对社会的划分来作为他们的理论基石,但他们却从未在划分社会类型的方式上达成过共识。
而这些不同分类框架常常由于对划分出的社会类型所持有强烈的价值判断而带有缺陷。
如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将所有社会分成三组:原始社会、野蛮社会和文明社会(言下之意,非西方社会就理所当然的成了原始、野蛮社会);孔德将社会划分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主义(科学)阶段;而马克思则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及其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
波普诺在其著作《社会学》一书中则从社会成员如何生存(即他们的生存方式)为基础,考察了由伦斯基发展出来的分法。
即:狩猎采集社会(Hunting and gathering society)、园艺社会(Horticultural society)以及几乎同时代出现的游牧社会(Pastoral society)、农业社会(Agrarian society)、工业社会(Industry society)、后工业社会(Postindustrial society)。
二、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Structural Functionalism)功能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在生物学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发展起来的,并深受物种进化论的影响。
孔德和斯宾塞提出了功能主义最基本的原则:社会与生物有机体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
后来的追随者更坚持任何社会系统都回像人体系统一样自然地协调发挥作用以确保系统自身的稳定或均衡,社会中的各部分对社会的稳定都发挥着一定的功能。
因此,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社会实在功能上满足整体需要从而维持社会稳定的各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涂尔干常常被视为当代功能主义的奠基人。
他把社会看做是一个由道德价值观上的共识来规范的特殊有机体。
他对以机械团结为基础的社会和以有机团结为基础的社会做了区分。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就是有系统的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科学。
主要是研究社会关系对人们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是如何建构和变迁的.一、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wright Mils)的社会学的想象力(sociological imgination)⏹能以局外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社会,而不是只用个人的经验与文化的偏狭观念来看待。
⏹社会学的想象力使我们能超越个人经验与观察,进一步去了解更宽广的公众议题。
⏹思考:假定你某个晚上去听一场流行音乐会,第二天早上又去参加了某个宗教活动。
你能不能看出这两个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行为模式有何不同,他们跟领袖人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为何会有这些不同?二、社会学的研究方式⏹社会学家尽可能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技术——实证主义方法论⏹很多社会学的工作反映了人文科学,特别是哲学的观点——人文主义方法论三、社会学:显而易见的科学吗⏹社会学的视角帮助我们去理解影响一个问题的多方面的社会因素,帮助我们去理解整个体系是如何运转的,是如何连为一体的。
⏹注意问题的整体关系⏹揭穿真相(peter L.Berger,1963)⏹研究发现,有关如何进行组织经营管理的多数常规认识,并不一定正确。
四、社会学的基本假设⏹人类行为由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五、社会学的“为什么”⏹三种非社会学的关于为什么自杀的答案:⏹生物学的答案⏹传记学的答案⏹心理学的答案⏹社会学家用其社会背景与环境来解释自杀个案六、社会学的解释⏹涂尔干认为,这些社会群体比其他群体更具凝聚力、整合性、或有更紧密的结合性。
⏹社会学家不作任何道德判断⏹涂尔干的四种自杀类型⏹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宿命式自杀⏹(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的原则)⏹从其他社会现象中解释另一个社会现象⏹每一种社会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社会力量的一个复杂的社会网七、社会学的学科地位⏹1、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经济学与社会学⏹政治学与社会学⏹历史学与社会学⏹管理学与社会学⏹2、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p13⏹郑杭生:哲学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专门社会科学八、社会学的由来⏹孔德在1838年10月,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正式提出社会学⏹中国:⏹谭嗣同的《仁学》⏹康有为:群学⏹严复:系统介绍⏹章太炎:最早直接实现社会学出书九、社会学的研究对象p8⏹1、众多的定义主要分属于三大类:⏹侧重社会整体——孔德等⏹侧重个人及社会行为——韦伯⏹侧重社会关系,不以意识为转移——马克思⏹2、中国社会学界的几种观点:⏹以社会为研究对象⏹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其他十、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美国英克尔斯的三分法的理论框架:⏹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的基本制度⏹基本的社会过程⏹中国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十一、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主流话语⏹1、结构——过程视角⏹共时态⏹历时态⏹结构研究和功能分析⏹2、整体——个体的视角⏹社会唯实论——迪尔康姆(宏观社会结构和过程研究)⏹社会唯名论——韦伯(微观社会学)⏹3、均衡——冲突的视角⏹功能论⏹冲突论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社会学的创立⏹一、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一)历史背景⏹1 、工业革命与无产阶级的出现⏹2 、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加剧⏹(二)科学条件⏹(三)思想渊源⏹1、知识力⏹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社会契约论⏹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苏格兰的启蒙思想⏹实证主义与圣西门的工业社会观⏹2、历史传统⏹(1)英国功利主义的传统⏹(2)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3)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二、西方社会学的发展⏹(一)创立时期的社会学⏹1、初创阶段⏹孔德: 社会静力学(秩序)、社会动力学(进步)⏹斯宾塞:社会有机体、社会进化论⏹2、学科化阶段⏹迪尔康姆:社会事实、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韦伯:/’:>⏹帕累托⏹滕尼斯:社区和社会⏹齐美尔:社会交往的形式⏹(二)西方社会学的制度化时期⏹1、美国早期社会学⏹2、欧洲的社会学⏹(三)当代西方社会学⏹1、50、60年代的社会学主流⏹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2、诸种理论观点并存的多元局面⏹默顿⏹冲突论⏹交换论⏹符号互动论⏹现象学社会学、民俗学⏹3、70、80年代的理论综合状况⏹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布迪厄的惯习和场域⏹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三、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一)传入和传播时期⏹(二)探索和成长时期⏹(三)中断停滞时期⏹(四)恢复重建时期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一、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社会唯实论、社会唯名论⏹二、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5、社会是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三、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2、资源要素⏹3、环境要素⏹4、文化要素⏹四、社会的功能⏹1、整合的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一、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
社会学重点备考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2.社会:人类的生活共同体3.社会结构:分为宏观和微观结构,社会的宏观结构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社会的微观结构是指社会的各种要素或基本单位之间的结构现象。
4.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与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5.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社会网络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社会互动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
6.社会群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群体是指一切通过某种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个人集合体、狭义的社会群体是指由持续的直接交往而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和情感的人群。
7.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社会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联系的总称。
8.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由承担多种功能的单一结构发展为分别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结构的社会过程。
9.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志是其与生产资料的关系。
(经济范畴)10.阶层:由经济地位或社会特征相似的人所构成的社会群体。
(划分依据不一定是经济的)11.社会流动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与地理空间中位置的变动。
12.社区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地域内靠互动关系和共同的文化来维系的人们所形成的生活共同体。
13.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是指人口由分散到集中的现象。
二、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基本观点和方法:实践的观点和方法;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原则:个体与整体相统一的原则;结构与过程相统一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2.定量研究的具体方法较多使用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搜集资料,主要应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数理模型等手段,探索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搜集资料的方法:问卷法、实验法分析资料的方法:描述与解释3. 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需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4.社会的基础:(1)物质生产活动(2)人口要素(3)资源环境要素(4)文化要素5. 社会类型(1)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2)社区与社会(3)“机械团结的社会”与“有机团结的社会”(4)狩猎与采集的社会;畜牧的社会;初民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1、社会学:是一种试图用科学的思维逻辑来讨论人类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的科学.2、社会学理论:默顿: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家精神活动的产品,是从社会研究中得出的一般性原理,是一个总体概念,并不特指某一流派的理论观念.乔治瑞泽尔:社会学理论是一组互相关联的观念,能够对社会世界的知识加以系统化,能够解释社会世界,并预测社会世界的未来。
3、社会学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
4、社会学的理论视角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默顿;社会冲突论:科赛、达伦多夫;社会交换论:霍曼斯-—行为主义,布劳—-结构主义,爱莫森;符号互动论:米德-—心灵、自我、社会,布鲁默—--定性研究,戈夫曼---戏剧理论。
1、功能主义或者结构功能主义孔德、史宾赛、涂尔干、马林诺夫斯基、帕森斯、莫顿正功能:有利于社会系统的稳定与发展。
潜功能:未曾预料到得客观后果.功能主义的相关特点:第一、社会每一要素都会对社会发展期作用,因此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即'"存在的及是合理的“。
第二、关注系统稳定,协调及最大有效性条件。
第三、社会系统基本上处于动态均衡中。
第四、社会变迁是以渐进、适应的方式进行,而不需要贸然的革命方式进行。
第五、强调价值共识在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中的作用。
孔德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
社会静力学:指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规秩序,从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共存的秩序与原则。
特征:社会的协调、和谐、秩序是主题。
构成社会的各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秩序中有不同的功能。
研究对象有明显的共识性。
社会动力学:从社会纵向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
特征:人类社会的变迁就是人类社会秩序从无序向有序转变的历史过程。
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是人类智力或人性发展的必然规律.以实验观察为基础获得的知识与秩序的实证阶段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阶段。
观点:认为人类智力发展有三个阶段,认为智力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发展的历史.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只需要回答要点。
2 简答题(5题,每题8分):只需要回答要点。
3 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尽可能详细地对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说明和解释(10分),并尽可能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论证,着重考察描述与分析的逻辑性、条理性与准确性(10分)。
第一讲:社会学导论●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条件时代背景:1.从封建社会(农业的、宗法的、慢节奏的)向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转型。
2.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暴露的社会问题与矛盾:经济危机、贫富分化加剧、阶级对立、贫困化以及犯罪率上升等社会危机出现。
3.经历长期无序和失范后对社会秩序的渴望:社会学的产生是工业革命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与长期无序、失范的社会常态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思想理论领域的反应。
思想条件:历代社会思想:哲学、政治以及伦理中的社会思想的发展,观念与价值的变迁:神权——君权——人权。
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经验研究方法被用于解释社会变迁。
社会调查资料的积累:17世纪源于英国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以及各种类型的民族志、环球旅行笔记等经验材料的积累。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具有科学性。
即不能将自己的研究建立在依靠洞察力、无确凿根据的信念或道听途说的基础之上。
而只能依赖科学的证据,而这些证据是通过对人类生活的系统研究获得的。
具有客观性。
尽可能运用类似自然科学的技术。
在提出问题、得到结论时努力做到不受感情、偏好的影响。
其最终目标是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以解释并在某些情况下预测社会事件。
不可避免的主观性。
社会学者感情及其道德因素的介入限制了他们研究什么和怎样进行研究。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描述社会、解释社会、预测社会●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想像力使我们能够抓住历史与我们的经历,以及在社会中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是它的任务,是它的承诺……这种想像力的第一个果实:即仅仅通过将其自身置于他所在的历史时期中,一个人就可以理解他们自己的经历、就可以估计自己的命运;仅仅通过他身边的所有的人,一个人就可以知道他自己的生活机会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经典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主张(孔德,斯宾塞,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孔德:科学的目的:认识为了预测,预测为了控制社会学的目的:发现社会秩序的法则,以保持稳定和建立新秩序。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社会学最初提出者是孔德,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实证哲学教程》,社会学之父。
孔德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韦伯认为是社会行为;索罗金认为是社会关系;齐美尔认为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着眼于社会结构来分析社会的视角为:宏观视角。
着眼于个人行为来分析社会的视角为:微观视角。
把社会看作是惟一真实存在的理论为:社会唯实论。
把个人看作是惟一真实存在的理论为:社会唯名论。
2、社会学的特征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和应用性等主要特征。
“社会学想象力”最重要的视角是:整体性。
社会学整体性特征决定了它的综合性。
第二节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①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在传统的社会学研究中,注重描述性功能。
社会学发挥作用的第一步是:描述性研究②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③预测性功能:和描述、解释功能相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目标是预测功能。
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
④规范性功能:社会研究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
2、教育功能①帮助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②帮助人们合理选择费孝通“社会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要解决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怎样学会做人的问题”体现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3、社会管理功能①建立规范②提供模式③反馈信息4、社会批评功能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第三节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界定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指以实证的方式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产生、形成、变化的人们的关系、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研究方法。
2、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是:筹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一、社会学研究对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二、社会学基本视角:1、历史唯物主义—宏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判断社会现象及其变化不是以人们的意识为依据,而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依据。
2、结构功能主义(迪尔凯姆)—宏观—对社会现象的解释不应当从个别的心理状态或群体的特征去寻找根源,而应从产生它的社会结构、社会类型中去寻找决定性的因素。
3、符号互动论—微观—人类社会是建立在人们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基础上的,没有沟通和互动也就没有社会生活。
它强调人的行为受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具体情境的影响。
4、冲突论—宏观—所有的社会组织都是建立在权力等级制中的,是不断地进行争夺权力和权威的斗争过程和场所。
5、女性主义视角三、社会学的任务1、社会学的任务之一是教人们怎样学习做人。
2、社会学的任务之二是教人怎样管理社会。
第二章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1、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对抗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政治斗争。
2、社会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二、社会学的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①孔德(创始人):《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他的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社会静力学(关于秩序的理论)和社会动力学(关于进步的理论)②迪尔凯姆:使社会学成为一门学术界公认的学科《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团结论:“机械的团结”和“有机的团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原则》、《自杀论》——社会学方法论③韦伯和齐美儿的理解社会学(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结合)强调社会行动者主体和主观性的社会学的理解的传统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哲学的贫困》、《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科学,强调秩序、均衡、常态,目的在于维护和改良现存制度的社会学形成鲜明的对照2、第二阶段:社会学在美国的发展①芝加哥学派的兴起芝加哥学派的突出特点是把城市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