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通用版第6章 第1节 动量和动量定理
- 格式:doc
- 大小:297.50 KB
- 文档页数:11
姓名,年级:时间:[学习目标p110]第1节动量动量定理考点一对动量、冲量的理解对应学生用书p1101.动量(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和__速度__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通常用p 来表示.(2)表达式:p=__mv__.(3)单位:kg·m/s.(4)标矢性:动量是状态量,与时刻对应,它是矢量,其方向和__速度__方向相同.(5)动量、动能及动量变化量的比较2。
冲量(1)定义:力和它的__作用时间__的乘积叫做这个力的冲量,通常用I表示.(2)表达式:I=__Ft__(此式只能用来计算恒力F的冲量).(3)单位:N·s(1 N·s=1 kg·m/s).(4)标矢性:冲量是过程量,它是一个__矢量__、方向跟__力F__的方向相同.【理解巩固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动量越大的物体,其速度越大.()(2)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3)某个力的冲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4)物体沿水平面运动时,重力不做功,其冲量为零.()(5)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动量不变.( )[答案] (1)×(2)×(3)√(4)×(5)×对应学生用书p111对动量的理解1 一个物体从某高处由静止下落,设其所受的空气阻力恒定,当它下落h时的动量大小为p1,下落2h时的动量大小为p2,那么p1∶p2为( )A.1∶2 B.1∶错误!C.1∶3 D.1∶4[解析] 物体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v2-v错误!=2ax,得物体下落h和2h时速度分别为v错误!=2ah,v错误!=2a·2h,则得v1∶v2=1∶错误!。
而动量p=mv,则得动量之比p1∶p2=1∶错误!。
故选B。
[答案] B, 1。
动量的性质①瞬时性: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针对某一时刻或位置而言的.②相对性:动量的大小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通常情况是指相对地面的动量.2.动量与动能的比较)错误! 错误!2 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用水平推力F 推它t 秒,物体始终不动,则在这t 秒内,关于合力的冲量与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力的冲量及摩擦力的冲量大小均为0B.合力的冲量及摩擦力的冲量大小均为FtC.合力的冲量为0,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FtD.合力的冲量为Ft,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0[解析] 用水平力F推物体t秒,物体不动,说明合外力为0。
1.考纲变化:本章内容是模块3-5中的部分内容,考纲要求由原来的“选考内容”调至“必考内容”.2.考情总结:作为“选考内容”时,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的考查,以中等题为主,题型多为计算题,考查的内容主要通过碰撞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3.命题预测:调至“必考内容”后,预计题型不变,命题热点仍然集中在动量与能量、动量与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方面,也可能与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综合命题,难度可能是中等难度以上或较难.说明: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只限于一维情况.第1节动量动量定理知识点1冲量和动量1.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2.公式:Ft =Δp =m v 2-m v 1.3.理解:(1)动量定理反映了冲量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动量变化.(2)动量定理可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出,由F =ma 和a =v t -v 0t 得:F =m v t -m v 0t=Δp t 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它说明作用力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率.1.正误判断(1)冲量和功都是标量.(×)(2)冲量为零时,力不一定为零.(√)(3)某个恒力的功为零时,这个力的冲量不为零.(√)(4)动量定理描述的是某一状态的物理规律.(×)(5)动量和冲量都是状态量.(×)2.[冲量、动量的理解]从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率抛出质量相同的三个小球,a 球竖直上抛,b 球竖直下抛,c 球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 )A .三球落地时的动量相同B .三球落地时的动量大小相同C .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三球受到的冲量相同D .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三球受到的冲量大小相同B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三球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但c 球速度方向与a 、b 球的速度方向不同.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三球均仅受重力作用,但三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不同.故本题选B.]3.[冲量的计算](多选)质量为m 的物块以初速度v 0从光滑斜面底端向上滑行,到达最高位置后再沿斜面下滑到底端,则物块在此运动过程中( )A .上滑过程与下滑过程中物块所受重力的冲量相等B.整个过程中物块所受弹力的冲量为零C.整个过程中物块的合外力冲量为零D.整个过程中物块的合外力冲量大小为2m v0AD[物体沿光滑斜面先上冲再滑下,两段时间相等,故重力的冲量相等,A对.因弹力和其作用时间均不为零,故弹力的冲量不为零,B错.由动量定理得I合=p′-p=m v0-(-m v0)=2m v0,故C错、D对.]4.[动量定理的应用]质量为4 kg的物体以2 m/s的初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2 s,动量大小变为14 kg·m/s.该物体()【导学号:92492255】A.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可能大于11 NB.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可能小于3 NC.所受的冲量可能小于6 N·sD.所受的冲量可能大于18 N·sD[若设物体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初动量p1=m v1=8 kg·m/s,末动量只告诉了大小,则有两种可能:当p2=14 kg·m/s,则Ft=p2-p1=6 kg·m/s,F=3 N;当p2=-14 kg·m/s,则Ft=p2-p1=-22 kg·m/s,F=-11 N,负号表示方向,故A、B、C错误,D 正确.]1.不变,冲量的方向就跟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在不断变化,如绳子拉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绳的拉力在时间t内的冲量,这时就不能说力的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对于方向不断变化的力的冲量,其方向可以通过动量变化的方向间接得出.2.冲量是过程量,说到冲量必须明确是哪个力在哪段时间内的冲量.3.冲量和功(1)冲量反映力对时间积累的效应,功反映力对空间积累的效应.(2)冲量是矢量,功是标量.(3)冲量的正、负号表示冲量的方向,功的正、负号表示动力或阻力做功.[题组通关]1.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甲物体先停下来,乙物体后停下来,则()A.甲物体受到的冲量大B.乙物体受到的冲量大C.两物体受到的冲量相等D.两物体受到的冲量无法比较C[由题设可知两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相等,据动量定理,两物体受到的冲量是相等的.两物体不同时停下,是因为受到的合力(即摩擦力)的大小不相等,即两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不相等.可知正确答案为C.]2.在一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轻质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另一端紧靠着一物体A,已知物体A的质量m A=4 kg,如图6-1-1所示.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A上,并向左压缩弹簧,F做功50 J后(弹簧仍处在弹性限度内),突然撤去外力F,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则当撤去F后,弹簧弹力对A物体的冲量为()图6-1-1A.20 N·s B.50 N·sC.25 N·s D.40 N·sA[弹簧的弹力显然是变力,因此该力的冲量不能直接求解,可以考虑运用动量定理:I=Δp,即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由于弹簧储存了50 J的弹性势能,我们可以利用机械能守恒求出物体离开弹簧时的速度,然后运用动量定理求冲量.所以有:E p =12m v 2,I =m v .由以上两式可解得弹簧的弹力对A 物体的冲量为I =20 N·s.故选A.]变力冲量的计算方法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力是变力,但该力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我们可用求平均值的方法求解,此种情况下该力的平均值为F =12(F t +F 0),则该变力的冲量为I =12(F t +F 0)t .2.以时间为横轴,力为纵轴,画出变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该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图中阴影部分)在量值上表示了力的冲量的大小.3.根据动量定理求变力冲量.根据动量定理I =Δp ,若I 无法直接求得,可求出Δp 间接求出I ,这是求变力冲量的重要方法.(1)方程左边是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总冲量,而不是某一个力的冲量.其中的F 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如果合外力是变力,则F 是合外力在t 时间内的平均值.(2)动量定理说明的是合外力的冲量I 合和动量的变化量Δp 的关系,不仅I 合与Δp 大小相等而且Δp 的方向与I 合方向相同.(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系统.系统的动量变化等于在作用过程中组成系统的各个物体所受外力冲量的矢量和.而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内力),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等时性可知不会改变系统的总动量.(4)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在不涉及加速度和位移的情况下,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用动量定理求解一般较为方便.不需要考虑运动过程的细节.2.动量定理的应用(1)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①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此时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时间越长,力就越小.②作用力一定,此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动量变化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动量变化越小.(2)应用I=Δp求变力的冲量.(3)应用Δp=F·Δt求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中物体动量的变化量.3.用动量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多维探究]●考向1用动量定理解释生活现象1.玻璃杯从同一高度落下,掉在水泥地面上比掉在草地上容易碎,这是由于玻璃杯与水泥地撞击过程中()【导学号:92492256】A.玻璃杯的动量较大B.玻璃杯受到的冲量较大C.玻璃杯的动量变化较大D.玻璃杯的动量变化较快D[玻璃杯从相同高度落下,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相同的,落地后速度变为零,所以无论落在水泥地面上还是草地上,玻璃杯动量的变化量Δp是相同的,又由动量定理I =Δp ,知受到的冲量也是相同的,所以A 、B 、C 都错.由动量定理Ft =Δp 得F =Δp /t ,落到水泥地面上,作用时间短,动量变化快,受力大,容易碎,D 对.]●考向2 动量定理的综合应用2.(多选)一个质量为0.3 kg 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 m/s 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同.则碰撞前后小球动量变化量的大小Δp 和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做功的大小W 为( )A .Δp =0B .Δp =3.6 kg·m/sC .W =0D .W =10.8 JBC [设初动量方向为正,则p 1=m v =1.8 kg·m/s ,碰后动量p 2=-m v =-1.8 kg·m/s ,故Δp =p 2-p 1=-3.6 kg·m/s ,B 项正确;由动能定理得墙对小球做的功W =ΔE k =0,C 项正确.]3.摆长为L ,摆球质量为m 的单摆,以摆角θ(θ<5°)摆动,摆球从最大的位移处摆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重力的冲量为πm gl2B .重力做的功为mgl cos θC .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m 2gl (1-cos θ)D .合外力的冲量为零C [摆球从最大位移摆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mgl (1-cos θ)=12m v 2即v =2gl (1-cos θ)由动量定理得F 合t =Δp =m v -0=m 2gl (1-cos θ),C 对,D 错.重力做功W G =mgl (1-cos θ),B 错.重力冲量I G =mg ·14·2πl g =12πm gl ,A 错,故选C.][反思总结] 应用动量定理的三点提醒1.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是一个质点(或可视为一个物体的系统).2.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矢量式,在一维情况下,各个矢量必须选同一个正方向.3.对过程较复杂的运动,可分段也可全过程用动量定理.为m A 和m B .一颗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 0先后穿过木块A 、B .木块A 、B 对子弹的阻力恒为F f .子弹穿过木块A 的时间为t 1,穿过木块B 的时间为t 2.求:图6-1-2(1)子弹刚穿过木块A 后,木块A 的速度v A 和子弹的速度v 1分别为多大?(2)子弹穿过木块B 后,木块B 的速度v B 和子弹的速度v 2又分别为多大?【解析】 (1)从子弹刚进入A 到刚穿出A 的过程中:对A 、B :由于A 、B 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可以看做一个整体 F f t 1=(m A +m B )v A ,所以v A =F f t 1m A +m B对子弹:-F f t 1=m v 1-m v 0,所以v 1=v 0-F f t 1m .(2)子弹刚进入B 到刚穿出B 的过程中:对物体B :F f t 2=m B v B -m B v A所以v B =F f (t 1m A +m B +t 2m B )对子弹:-F f t 2=m v 2-m v 1,所以v 2=v 0-F f (t 1+t 2)m .【答案】 (1)F f t 1m A +m B v 0-F f t 1m (2)F f ⎝ ⎛⎭⎪⎫t 1m A +m B+t 2m B v 0-F f (t 1+t 2)m [母题迁移]●迁移1 结合图象分析多过程问题1.一个质量为3 kg 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图6-1-3所示,那么该物体在6 s 内速度的改变量是( )图6-1-3A .7 m/sB .6.7 m/sC .6 m/sD .5 m/sD [F -t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在量值上代表了合外力的冲量,故合外力冲量为I =⎝ ⎛⎭⎪⎫3×4+12×2×4-12×1×2N·s =15 N·s. 根据动量定理有I =m Δv ,Δv =I m =153 m/s =5 m/s.故本题选D.]●迁移2 结合动量守恒分析多过程问题2.如图6-1-4所示,固定在轻质弹簧两端,质量分别为M 1=0.5 kg ,M 2=1.49 kg 的两个物体,置于光滑水平面上,M 1靠在光滑竖直墙上.现有一颗质量为M =0.01 kg 的子弹,以600 m/s 的水平速度射入M 2中,最后M 1和M 2都将向右运动.试求:竖直墙对M1的冲量.【导学号:92492257】图6-1-4【解析】设子弹M和木块M2碰后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对M2和M由动量守恒:M v=(M+M2)v′①当M2和M以共同速度v′(方向向左)压缩弹簧后又回到碰撞的初位置时,根据机械能守恒,M2和M的共同速度大小仍为v′(方向向右),此时对M1的作用力为零.取M1、弹簧以及M2和M这一系统为研究对象,对M2与M碰后到又回到初位置的整个过程,弹簧弹力对M1和M2的合冲量为0,设墙对M1的冲量大小为I,对系统由动量定理有:I=(M2+M)v′-[-(M2+M)v′]②由①②式得I=2M v=2×0.01×600 N·s=12 N·s,方向向右即墙对M1冲量大小为12 N·s,方向向右.【答案】12 N·s,方向向右。
[高考导航]考点内容要求高考(全国卷)三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201720182019命题分析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Ⅱ卷Ⅰ·T14: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卷Ⅲ·T20:动量定理的应用卷Ⅰ·T14:动量、动能T24: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卷Ⅱ·T24: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T15:动量定理卷Ⅲ·T25:动量、机械能守恒定律卷Ⅰ·T16:动量定理T25:动量守恒定律、碰撞中的能量及功能关系卷Ⅲ·T25: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1.2017年高考将本章内容改为必考,在2017年高考中有2道选择题,在2018年高考中有2道选择题、3道计算题和2019年中1道选择题、2道计算题都涉及到动量的知识。
2.考查热点是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与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的综合问题。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Ⅰ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说明:只限于一维核心素养物理观念:动量、冲量、碰撞、反冲。
科学思维: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人船模型、“木块—滑块”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含弹簧”模型(如2019全国卷Ⅰ·T25,全国卷Ⅲ·T25;2018年全国卷Ⅰ·T24)。
科学探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现代航天技术与反冲(如2019年全国卷Ⅰ·T16)。
第1节动量和动量定理一、动量、动量的变化量、冲量1.动量(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作物体的动量,通常用p来表示。
(2)表达式:p=m v。
(3)单位:kg·m/s。
(4)标矢性:动量是矢量,其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
2.动量的变化量(1)因为动量是矢量,动量的变化量Δp也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改变量Δv 的方向相同。
(2)动量的变化量Δp的大小,一般用末动量p′减去初动量p进行计算,也称为动量的增量。
即Δp=p′-p。
3.冲量(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作力的冲量。
公式:I=F·t。
(2)单位:冲量的单位是牛·秒,符号是N·s。
(3)方向:冲量是矢量,恒力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二、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
2.表达式:Ft=Δp=p′-p。
3.矢量性:动量变化量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可以在某一方向上应用动量定理。
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物体的动能变化时,动量一定变化。
(√)(2)两物体的动量相等,动能也一定相等。
(×)(3)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不可能等于初、末状态动量大小之和。
(×)(4)动量定理描述的是某一状态的物理规律。
(×)(5)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方向与物体末动量的方向相同。
(×)(6)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方向与物体动量变化的方向相同。
(√)2.(人教版选修3-5P7[例题1]改编)质量为0.5 kg的物体,运动速度为3 m/s,它在一个变力作用下速度变为7 m/s,方向和原来方向相反,则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为()A.5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B.5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同C.2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D.2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同[答案] A3.(人教版选修3-5P11T2改编)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水平力F作用下,经时间t,通过位移L后,动量变为p,动能变为E k。
若上述过程F不变,物体的质量变为m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时间2t,物体动量变为2pB.经过位移2L,物体动量变为2pC.经过时间2t,物体动能变为4E kD.经过位移2L,物体动能变为4E kA[由动量定理得p=Ft,则经过时间2t,物体的动量p2=F·2t=2p,由p2=2mE k ,得物体的动能E k2=(2p )22·m 2=8E k ,选项A 正确,C 错误;由动能定理E k=FL ,则经过位移2L ,物体的动能E k2=F ·2L =2E k ,由p 2=2mE k ,得物体的动量p 2=2·m2·2E k =p ,选项B 、D 错误。
] 4.(人教版选修3-5P 11T 3改编)质量为4 kg 的物体以2 m/s 的初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2 s ,动量大小变为14 kg·m/s ,则该物体 ( )A .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可能大于11 NB .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可能小于3 NC .冲量大小可能小于6 N·sD .冲量大小可能大于18 N·sD [若以物体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初动量p 1=m v 1=8 kg·m/s ,末动量大小为14 kg·m/s ,则有两种可能:当p 2=14 kg·m/s ,则Ft =p 2-p 1=6 kg·m/s ,F =3 N ;当p 2=-14 kg·m/s ,则Ft =p 2-p 1=-22 kg·m/s ,F =-11 N ,负号表示方向,故选项A 、B 、C 错误,D 正确。
]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理解 [依题组训练]1.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B .速度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C .两物体动能相等,动量不一定相等D .两物体动能相等,动量一定相等C [动量等于运动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大小与物体质量、速度两个因素有关,A 、B 错;由动量大小和动能的表达式得出p =2mE k ,两物体动能相等,质量关系不明确,动量不一定相等,D 错,C 对。
]2.(多选)关于动量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增大时,动量的增量Δp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B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减小时,动量的增量Δp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C .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动量的增量Δp 为零D .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动量的增量一定不为零ABD [当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增大时,其末态动量p 2大于初态动量p 1,由矢量的运算法则可知Δp =p 2-p 1>0,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如图(a)所示,所以A 选项正确。
当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减小时,p 2<p 1,如图(b)所示,Δp 与p 1(或p 2)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相反,故B 选项正确。
当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其方向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故动量可能不变化即Δp =0,也可能动量大小不变而方向变化,此种情况Δp ≠0,故C 选项错误。
当物体做平抛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变化,即动量一定变化,Δp 一定不为零,如图(c)所示,故D 选项正确。
]3.质量为0.2 kg 的球竖直向下以6 m/s 的速度落至水平地面,再以4 m/s 的速度反向弹回。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在小球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内,关于球的动量变化量Δp 和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W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p =2 kg·m/s ,W =-2 JB .Δp =-2 kg·m/s ,W =2 JC .Δp =0.4 kg·m/s ,W =-2 JD .Δp =-0.4 kg·m/s ,W =2 JA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小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Δp =m v 2-m v 1=0.2×4 kg·m/s -0.2×(-6) kg·m/s =2 kg·m/s ,方向竖直向上。
由动能定理知,合外力做的功W =12m v 22-12m v 21=12×0.2×42 J -12×0.2×62 J =-2 J 。
](1)动量的两性①瞬时性: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针对某一时刻或位置而言的。
②相对性:动量的大小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通常情况是指相对地面的动量。
(2)动量与动能的比较名称项目动量动能动量变化量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物体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定义式p=m v E k=12m v2Δp=p′-p 矢标性矢量标量矢量特点状态量状态量过程量关联方程E k=p22m,E k=12p v,p=2mE k,p=2E kv冲量、动量定理的理解及应用[分考向训练] 1.应用动量定理解释的两类物理现象(1)当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Δt越短,力F就越大,力的作用时间Δt越长,力F就越小,如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易碎,而掉在沙地上不易碎。
(2)当作用力F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Δt越长,动量变化量Δp越大,力的作用时间Δt越短,动量变化量Δp越小。
2.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
中学阶段的动量定理问题,其研究对象一般仅限于单个物体。
(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可以先求每个力的冲量,再求各力冲量的矢量和;或先求合力,再求其冲量。
(3)抓住过程的初、末状态,选好正方向,确定各动量和冲量的正、负号。
(4)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如有必要还需要其他补充方程,最后代入数据求解。
对过程较复杂的运动,可分段用动量定理,也可整个过程用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的应用1.(2019·济宁质检)1998年6月18日,国产轿车在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研究所进行的整车安全性碰撞试验取得成功,被誉为“中国轿车第一撞”。
在碰撞过程中,关于安全气囊对驾驶员保护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减小了驾驶员的动量变化量B .减小了驾驶员的动量变化率C .减小了驾驶员受到撞击力的冲量D .延长了撞击力的作用时间,从而使得驾驶员的动量变化量更大 B [在碰撞过程中,驾驶员的动量变化量是一定的,而使用安全气囊后增加了撞击力作用的时间,根据动量定理Ft =Δp 可知,安全气囊可以减小驾驶员受到的冲击力,即减小了驾驶员的动量变化率,故B 正确,A 、C 、D 错误。
]2.(2019·全国卷Ⅰ)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 ,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 ,则它在1 s 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 .1.6×102 kgB .1.6×103 kgC .1.6×105 kgD .1.6×106 kgB [根据动量定理有F Δt =Δm v -0,解得Δm Δt =Fv =1.6×103 kg/s ,所以选项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