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的康复重要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244.00 KB
- 文档页数:68
简述截肢者的康复步骤和内容截肢是指由于疾病、外伤等原因而造成的肢体部分的切除或丧失,例如手臂、腿部等。
对于截肢者来说,康复是重建生活的关键,它旨在帮助截肢者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恢复独立自主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简要介绍截肢者的康复步骤和内容。
1. 术后伤口护理:截肢手术后,伤口的护理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会对伤口进行清洁、消毒并进行适当包扎,以防止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截肢者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伤口护理,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
2.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截肢者康复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这一步骤旨在帮助截肢者逐渐恢复肢体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具体的训练内容根据截肢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对于截肢的下肢,训练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对于截肢的上肢,训练包括手指灵活性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
3. 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截肢者在康复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一些辅助器具来帮助行动和恢复功能。
例如,截肢者可能需要使用义肢来代替丧失的肢体部分,帮助行走、站立或进行日常活动。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器等,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平衡。
4. 社会心理支持:截肢对于患者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生活变化,可能会带来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困扰。
因此,提供社会心理支持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截肢者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康复小组活动等方式来获得支持和鼓励,与其他截肢者分享经验和情感,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应对能力。
5. 活动适应与重新学习:截肢者需要学习如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身体状况。
这包括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漱、进食等,以及重新学习工作技能和社交技能。
截肢者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和职业康复等方式来逐步恢复和重新学习这些技能。
6. 康复评估和调整:康复过程中,定期进行康复评估是必要的。
通过评估,医护人员可以了解截肢者的康复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计划和训练内容。
从而保证康复效果的最大化。
截肢术后的护理
一、截肢术后的护理二、截肢术后常见并发症三、截肢术后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截肢术后的护理1、截肢术后的身体护理
1.1、做好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纪录,准备好各种抢救设施,便于及时救治。
1.2、术后24~48h应抬高患肢,预防肿胀,下肢截肢者,应每3至4h 俯卧20至30分钟,并将残肢以枕头支托,压迫向下;仰卧时,不可抬高患肢,以免造成膝关节的屈曲痉挛。
1.3、床头备止血带,预防继发性大出血。
1.4、及时建立输血,输液静脉通路,保证病人及时有效的治疗。
1.5、保持截肢残端清洁、干燥、无压迫、预防残端压伤及感染。
1.6、确保病人体位的正确摆放,预防残端挛缩。
2、截肢术后的心理护理
2.1、术前做好患者对截肢不理解的思想工作,以取得配合,以免延误治疗。
术后要以同情关怀的态度安慰病人,使病人正视现实,树立起战胜伤残的信心。
2.2、幻肢痛:属精神因素性疼痛,应引导病人注视残肢,接受截肢事实。
3、截肢术后的运动饮食护理
3.1、指导病人及时进行残肢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以增强残存肌力。
预防各种并发症。
3.2、帮助患者扶拐行走,加强残肢功能锻炼,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
做好安装义肢前的准备。
截肢后的康复一.截肢者康复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什么?1、假肢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心理上的鼓励2)保持良好的残肢位置的教育3)促进残肢定型4)学会保持残肢卫生和假肢卫生5)做好恢复体力的全身性训练6)做好残肢训练7)装配前必要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2、假肢的处方与选择3、临时性假肢装配与正式假肢装配4、假肢装配后的穿戴和使用训练5、假肢的试样检验与最后检验6、安排职业再教育或入学7、协助安排就业8、截肢者复查二.截肢后如何保持正确的残肢位置和预防残肢的关节畸形?截肢后由于肢体的某些肌肉被切断,使肢体关节运动的肌力不平衡。
如:大腿截肢后很容易形成髋关节的屈曲、外展畸形;小腿截肢后,容易形成屈膝畸形。
一旦形成畸形很难矫正,会严重地影响使用假肢。
为预防截肢后的关节畸形应注意做好以下事项:1)保持正确的残肢的肢体位置:大腿截肢者术后应注意把残肢伸平,尽量向身体中间并拢的位置。
平时面朝上躺着时,应注意千万不要为舒服些或为减轻疼痛而把残肢垫高;小腿截肢术后应注意将残肢侧膝关节放置在伸直位,不应该在大腿或膝下垫枕头,不应该屈膝躺在床上。
2)保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一般术后1周大腿截肢者可以面朝下,俯卧位,让别人帮助做轻柔的残肢内收和后伸活动;术后2周可以开始俯卧位自己练习将残肢后伸,内收或夹持物体,双侧臀部肌肉用力向上,抬起大腿残肢和健侧大腿,每次抬起应尽力持续一段时间,持续抬起的时间逐渐延长。
截肢后如何做全身性训练?截肢对人的精神,全身都有大的影响,特别是老年人或一些有合并损伤,患病者在假肢装配前应认真注意全身性锻炼。
锻炼内容应包括:1)卧+。
3)下肢截肢者尽早开始双上肢力量的训练:重点训练双侧伸肘的力量,准备尽早下床扶双拐站立。
4)下肢截肢者单足站立、跳跃训练:有利于全身肌力协调、平衡功能和体力的恢复。
可以先从双手扶床栏、扶墙站立,逐渐过渡到手不扶物站立,再过渡到单足跳跃。
5)上肢截肢者应加强双肩活动范围,肌力训练。
截肢术后的健康教育术后引导患者注视残端,消除残肢幻痛,以加强对肢体截除的心理承受。
搬动残肢时注意保护残端。
积极引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发挥残肢的功能。
帮助设计实际可行的谋生手段和生活方式。
更换床上用物时动作轻巧,避开残端.定期去医院复查,防止病情恶化.截肢后肢体残端的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病情稳定后开始残肢功能锻炼,以增强肌力。
鼓励患者勤翻身,每天俯卧2次以上,每次30分钟。
俯卧时在腹部及大腿放置一枕,用力下压软枕,以增强肌力。
在两腿之间放置一软枕,(膝上截肢术后除外)残肢用力向内挤压,以增强内收肌肌力,防止外展挛缩.用弹性绷带每天包扎数次,对残端给予经常的,均匀的压迫,促进残端软组织收缩。
对残进行按摩,拍打,用残端踩蹬,先蹬踩在柔软的物品上,逐渐由软到硬。
定期去医院复查,防止病情发生变化。
截肢后下床的健康教育截肢后应鼓励患者早日坐起或离床,上肢术后1-2天可离床活动,下肢术后2-3天练习坐起,如全身情况好,术后5-6天可开始扶拐离床活动。
初次下地要防止患者因不习惯而失去重心跌倒。
患者还可因初次下床不习惯而情绪低落,必须及时予以鼓励和帮助。
要指导患者正确用拐,以防意外。
下地过早,过晚都会对骨折的愈合及康复造成不良的影响。
下床时机最好掌握在骨痂形成期,此期局部疼痛消失,肿胀消退,软组织已修复,骨折断以初步稳定。
双手抓牢稳固的器具下地活动,每天练习程度需有一定尺度,训练以不产生疼痛为限,在2-3个月内使各关节达到接近正常的活动功能,以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骨折患者经过治疗能否完成日常工作是体现我们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健康教育1继续进行屈髋锻炼,术后6周时,髋关节屈曲可达90度。
2不要盘腿,用外展装置保持下肢处于外展位.侧卧位时,两膝间放置只枕头,不允许向手术侧肢体侧卧位.3上厕所、洗澡时,应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不坐低凳,若有胸痛、小腿肿胀,髋部红肿或切开部位出血或流脓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