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原理实战分析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700.50 KB
- 文档页数:17
蝴蝶的翅膀
蝴蝶的翅膀
蝴蝶的翅膀是自然界最令人着迷的秘密之一。
它们的美丽虽被我们欣赏,却仿
佛还带着一种神秘,那就是它们能够飞行的秘密。
尽管我们知道蝴蝶有翅膀,但却不清楚它们是如何飞行的,又是采用什么样的机械原理。
其实,蝴蝶翅膀主要是依靠一种称为差动推进原理的机械原理实现飞行的。
首先,蝴蝶用它的前肢抓住翅膀。
接下来,它们的翅膀将独立的左右肢运动分开,如一把双排桨,向两个不同方向运动:一路向上另一路向下。
它左右翅膀的差动强度可以由它的肌肉控制,由它的脊椎神经控制振幅,使翅膀的运动形成大拇指规律。
它们的翅膀在发出0.15秒的颤动,撞击空气,将空气推至后方以实现飞行。
不仅如此,研究发现飞行时蝴蝶也会利用上升气流和气压引擎来辅助飞行。
它
们利用上升气流使翅膀悬停飞行;它们利用当空气升温时引起的气压变化使翅膀上下收放,以改变自己的方向。
另外,蝴蝶也会利用附近的热源来实现快速上升。
不得不承认,蝴蝶具有极为聪明的飞行能力。
它们看似纤弱,却有着英勇的飞行。
它们用自己轻盈的翅膀凌空飞翔,在空中舞蹈,倾颜一笑,彰显了蝴蝶华丽万种的魅惑力。
挥动翅膀的蝴蝶原理
挥动翅膀的蝴蝶原理是指蝴蝶翅膀的运动会在较长时间后产生微小的叠加效应,从而引起非线性、不可预测的结果。
这种效应在复杂的动态系统中可能会导致明显地影响,被广泛称为“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源于混沌理论,即微小变化可能对系统的发展和结果产生巨大影响的概念。
这意味着微小的初始条件可以产生无法预测的、非线性的结果。
蝴蝶效应是一个隐喻,指的是蝴蝶在一个地方扇动翅膀可能会引起气流的微小变动,而这些微小变动可能会在某个地方产生飓风。
这个原理的核心观点是:复杂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由许多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的变量组成。
微小的初始条件的变化,在系统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放大成显著的差异。
这表明,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也可能对系统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蝴蝶效应在气象学、经济学和动力系统等领域被广泛研究。
理论上,小小的蝴蝶拍动翅膀可能影响到全球气候系统,但要确定具体影响需要详细的科学研究和计算模型。
蝴蝶效应的概念也提醒我们,在复杂的系统中我们无法预测所有的变化和结果,因为微小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巨大的变革。
蝴蝶飞行原理
蝴蝶飞行的原理是蝴蝶利用翅膀的煽动来产生空气动力,从而使自己能够在空中飞行。
蝴蝶的翅膀结构特殊,由许多薄膜状的翅片组成,这些翅片之间有一些细小的脉纹。
蝴蝶的飞行是通过翅膀的上下摆动产生的空气动力来实现的。
当蝴蝶向下振动翅膀时,翅膀下方会形成一个空气凹槽,使下方的空气速度增加,压力减小。
而翅膀上方形成一个凸起,使上方的空气速度减小,压力增加。
这种压力差会使蝴蝶产生向上的升力,从而使其能够在空中飞行。
在蝴蝶向上振动翅膀时,翅膀上方的凸起会使上方的空气速度增加,压力减小,而翅膀下方的空气速度减小,压力增加。
这种压力差同样会使蝴蝶产生向上的升力。
蝴蝶利用翅膀的上下摆动来控制飞行的方向和高度。
当蝴蝶想要向前飞行时,它会向下振动翅膀。
而当蝴蝶想要停下或改变方向时,它会停止翅膀的振动,借助空气的流动来操纵自己的飞行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蝴蝶飞行的原理与大多数昆虫飞行的方式有所不同。
蝴蝶的翅膀运动比较缓慢,翅膀摆动的幅度也较小。
这使得蝴蝶的飞行速度相对较慢,飞行的稳定性也相对较强。
总之,蝴蝶能够飞行是因为它们利用翅膀的煽动产生了空气动
力,并通过控制翅膀的上下运动来实现飞行的方向和高度的控制。
这种飞行方式使得蝴蝶能够在花间穿梭、寻找食物和寄生。
蝴蝶原理形态图例讲解22---2006-7-10日元Gartley形态2006-7-10至2006-7-28美元兑日元四小时图形成蝴蝶原理Gartley形态。
B点针对XA满足黄金分割0.447回调。
由此将形态初步锁定在Gartley和Crab形态。
C 点针对AB满足黄金分割0.707-0.786。
若满足Gartley形态AB=CD,D点价位应见到BC 的黄金分割1.27-1.414比例之间。
后市走势先后到达了D点和D1点,另外D1点针对XA满足Gartley形态的0.618回调比例。
该图属于典型蝴蝶原理Gartley形态。
本文阐述观点。
很多时候C点针对AB的回调比例会在两个重要比例之间(本图中的0.707-0.786),出现这种情况时,建议对D点的预测以AB=CD表对照中最近的回调比例为准(本图中的AB=CD【0.786/1.270】)。
蝴蝶原理图例讲解23----2007-8-2美指Butterfly形态2007-8-2至2007-8-9美元指数四小时图形成蝴蝶Butterfly形态。
各回调比例满足Butterfly形态回调。
AB=CD显示若C点满足AB的0.707回调。
D点位置应在BC的1.414回调,价位在80.92附近。
如蝴蝶形态预测,美指最终运行到位。
周五黄金预测翻转失败后续分析(形态把握、测D不测拐)周五黄金一小时图形成蝴蝶形态。
在到达D点后,由于各点位回调比较精确,特别是D点针对XA回调也满足Gartley形态的0.786回调。
我做出了翻转走势的预测,但黄金价格最终还是突破了800块整数关口。
由此蝴蝶翻转形态失效。
从该错误分析中得到的体会:大体还是汇市蝴蝶讲解(二)中的内容。
1.由于AB段走势趋于盘整(只是绝对的高低点符合回调比例),形态并不十分和谐,各点位间走势稍有凌乱。
2.不应该做出D点为“当日最高点”的判断。
因为在形态上确认X、A、B、C、D各点后,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翻转走势,在D点确立的之后2个小时之内,形成了有效的蝴蝶翻转,翻转最深见到CD段的0.618回调。
蝴蝶模型知识点总结图解一、概述蝴蝶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系统敏感性的模型,它是混沌理论的一个经典案例。
蝴蝶模型最初是由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茨提出的,他在1963年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模型。
蝴蝶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一个看似微小的初始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对系统的最终状态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也被称为“蝴蝶效应”。
蝴蝶模型在气象学、经济学、生态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基本原理1. 灵敏依赖性蝴蝶模型的核心概念是系统的灵敏依赖性,即系统在初始条件下对微小变化非常敏感。
这种敏感性表现为系统的行为迅速变化,并且可能会导致系统的长期演变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
2. 非线性蝴蝶模型描述的系统通常是非线性的,非线性系统的行为往往是复杂而难以预测的。
非线性系统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引起系统的迅速变化和混沌现象的出现。
3. 混沌现象蝴蝶模型所描述的系统可能会产生混沌现象,这意味着系统的行为是不可预测的,即使是微小的扰动也可能导致系统的行为完全不同。
三、蝴蝶模型的图解蝴蝶模型通常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来描述系统的行为,其典型的图解包括蝴蝶图和分岔图。
1. 蝴蝶图蝴蝶图是蝴蝶模型的核心图解,其形状类似于一只展翅飞翔的蝴蝶,因此得名。
蝴蝶图通常是用来展示系统状态的演变轨迹,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系统状态的变化。
蝴蝶图的特点是系统状态的变化轨迹会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剧烈的变化,这种剧烈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系统进入混沌状态。
2. 分岔图分岔图是蝴蝶模型中另一个重要的图解方式,它通常用来描述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演变的影响。
分岔图的横轴表示系统参数的变化,纵轴表示系统状态的演变。
分岔图的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参数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导致系统状态的分岔,即出现不同的稳定状态。
四、蝴蝶模型的应用蝴蝶模型在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包括气象学、经济学、生态学等领域。
1. 气象学蝴蝶模型最初是在气象学领域提出的,它被用来描述气候系统的行为。
蝴蝴蝶原理实战分析讲解蝴蝶原理实战分析讲解(一)蝴蝶原理与艾略特波浪理论一样是以菲薄纳奇神奇数列作为结构基础。
在特定环境下,它不仅可以忽略部分常用技术指标的存在。
从某种角度讲,蝴蝶理论甚至可以抛开顺势而为的技术派“真理”。
在完全了解蝴蝶原理前,你或许不屑我拿其与大名鼎鼎的艾略特波浪理论相提并论。
但在您逐渐了解蝴蝶原理及应用的同时,或许可以慢慢体会它作为分析市场的过人之处。
首先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蝴蝶原理的由来和其发展过程。
早在1935年有个叫H.M.Gartley的人出了一本书,叫《股市利润》(“Profits in the Stock Market”),这是一本关于形态技术分析的书,全书厚达700多页,以每本1,500美元的天价限量售出1,000册,以当时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的购买力,这本书可以买到三辆全新的福特汽车!其最为精华的部分在第222页讨论了一个最佳时间与价格的形态,这个形态是非常的强大和有效,后来这个形态被命名为Gartley222,这是以人的名字做为形态的名称。
这里要说明的是那个时期主要的市场还是股票市场,艾略特的《波浪理论》1938年出版,这与H.M.Gartley的《股市利润》基本属于同一时期。
有趣的是波浪理论和Gartley写的书里都不约而同的用了黄金分割的比率进行分析。
之后Scott M.Carney在1999年出版了一本叫《和谐的交易》("The Harmonic Trader")的书,这还是一本形态分析和交易的书,Carney在书的第3部分在讨论了Gartley222后介绍和详细讨论了蝴蝶形态( Butterfly ),蝴蝶形态分为牛市蝴蝶形态和熊市蝴蝶形态,蝴蝶形态的基础就是Gartley222,丰富了Gartley形态的内涵和内容。
蝴蝶形态可以说蝴蝶形态发展到今天,并不是一个人的杰作,而是经过多角度的演变和优化。
针对蝴蝶形态的基本原理也做了一些调整改变。
蝴蝶模型的原理
蝴蝶模型的原理是基于混沌理论和敏感依赖于初始条件的概念。
蝴蝶模型认为,在一个非线性系统中,微小的初始偏差可能会导致系统的轨迹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
这是因为非线性系统的行为是非线性的,而非线性的行为对初始条件非常敏感。
具体来说,蝴蝶模型是一个由三个非常简单的微分方程组成的模型,也被称为洛伦兹系统。
这个模型描述了大气中的对流运动,其中蝴蝶效应被引入并解释为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天气系统的巨大变化。
蝴蝶模型的三个微分方程表示了大气中的速度、温度和密度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方程是非线性的,并且对于系统的初始条件非常敏感。
也就是说,微小的初始偏差可以引起天气系统的巨大变化,就像蝴蝶的翅膀拍动可能会引起飓风的产生。
这个模型的原理是,当蝴蝶的翅膀轻轻一扇,它会造成微小的气流扰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微小的扰动会扩大并影响整个大气系统。
因此,小的初始变化可能会逐渐放大,导致天气系统发生巨大变化。
蝴蝶模型的原理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气候系统可能对初始条件非常敏感,这使得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得非常困难。
而这种对初始条件敏感的现象被称为蝴蝶效应。
蝴蝶理论蝴蝶原理与艾略特波浪理论一样是以菲薄纳奇神奇数列作为结构基础。
在特定环境下,它不仅可以忽略部分常用技术指标的存在。
从某种角度讲,蝴蝶理论甚至可以抛开顺势而为的技术派“真理”。
在完全了解蝴蝶原理前,你或许不屑我拿其与大名鼎鼎的艾略特波浪理论相提并论。
但在您逐渐了解蝴蝶原理及应用的同时,或许可以慢慢体会它作为分析市场的过人之处。
由于蝴蝶形态的存在,很多时候趋势线支撑阻力、水平支撑阻力等常规分析方法已经变的没那么重要。
当您无数次苦恼自己常用的指标失效而对走势分析无从下手时,或许蝴蝶形态正是您的救命稻草。
蝴蝶理论之历史早在1935年有个叫H.M.Gartley的人出了一本书,叫《股市利润》(“Profits in the Stock Market”),这是一本关于形态技术分析的书,全书厚达700多页,其最为精华的部分在第222页讨论了一个最佳时间与价格的形态,这个形态是非常的强大和有效,后来这个形态被命名为Gartley222,这是以人的名字做为形态的名称。
之后Scott M.Carney在1999年出版了一本叫《和谐的交易》("The Harmonic Trader")的书,这还是一本形态分析和交易的书,Carney在书的第3部分在讨论了Gartley222后介绍和详细讨论了蝴蝶形态(Butterfly ),蝴蝶形态分为牛市蝴蝶形态和熊市蝴蝶形态,蝴蝶形态的基础就是Gartley222,丰富了Gartley形态的内涵和内容。
可以说蝴蝶形态发展到今天,并不是一个人的杰作,而是经过多角度的演变和优化。
《和谐的交易》主要是讨论到达预期的价位后的一个反转走势。
在《和谐的交易》中所阐述的蝴蝶形态(以菲薄纳奇神奇数列作为结构基础)可以看作是事物自然规律的产物,理想状态下,如果我们在走势图中确认了X、A、B、C、D 各点(如图一),我们就可以判断位于D点之后的翻转行情。
图一:蝴蝶形态走势过程图但X、A、B、C、D各点间回调比例组合必须满足特定斐波拉契数列组合。
蝴蝶的仿生学原理应用实例引言蝴蝶作为自然界中迷人的昆虫之一,其优雅的飞行和美丽的翅膀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而在现代科学中,研究人员通过对蝴蝶的仿生学原理进行分析和应用,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蝴蝶的几个重要仿生学原理,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展示。
1. 翅膀色彩的仿生学应用蝴蝶的翅膀色彩是其最为独特之处,不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起到了伪装与警示的作用。
在仿生学中,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蝴蝶的翅膀色彩分布和结构,提取出了一些有用的设计原理。
•色彩分布的非均匀性:蝴蝶的翅膀色彩往往呈现出非均匀的分布,这种分布可以使得蝴蝶在自然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伪装效果。
仿生学家们通过这一原理,设计出了用于军事和安全领域的“隐形”材料,能够在不同的背景下实现伪装效果。
•结构颜色的反射和吸收:蝴蝶的翅膀上的色彩并不是通过色素来产生的,而是通过结构反射和吸收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这种结构在仿生学中被称为“结构颜色”,研究人员通过模拟蝴蝶翅膀的结构,制造出了具有透光性、能够反射特定波长光线的材料,有望在光学和光电器件领域得到应用。
2. 蝴蝶的飞行机制仿生学应用蝴蝶优美的飞行姿态一直是人们向往的对象。
通过对蝴蝶飞行机制进行仿生学分析,科学家们在航空航天领域获得了许多启示。
•柔韧的翅膀结构:蝴蝶的翅膀具有柔韧性,能够根据不同的飞行状态进行变形。
仿生学家们借鉴了这一原理,设计出了具有可变形翼展的无人机,能够在不同飞行状态下保持稳定性。
•振翅频率的调节:蝴蝶振动翅膀的频率可以根据飞行速度和风力的变化来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佳的飞行效果。
研究人员通过仿生学的方法,设计出了可以自动调节翅膀振动频率的飞行器,能够在不同飞行条件下保持稳定并降低能量消耗。
3. 蝴蝶的感知机制仿生学应用蝴蝶具有高度发达的感知机制,能够准确地感知和识别周围的环境。
•嗅觉感知:蝴蝶的感知机制中,嗅觉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仿生学家们通过研究蝴蝶的嗅觉感知原理,设计出了可以模拟蝴蝶嗅觉能力的化学传感器,用于环境监测和病菌检测等领域。
10月3日美元兑日元小时图蝴蝶原理预测10月3日美元兑日元小时图满足蝴蝶Butterfly形态X、A、B、C各点位比例。
B点满足XA的0.886回调。
C点满足AB的0.5-0.618回调。
由于C点针对AB回调比例介于0.5-0.168之间,若满足Butterfly形态AB=CD,D点针对BC回调应满足范围1.618-2.618。
保守分析,D点位置将见到BC的1.618回调位,价位在116.24。
若满足该回调位,D点针对XA也刚好满足Butterfly形态的1.27。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10---2007-1-3至2007-1-11英镑Gartley形态2007-1-3至2007-1-11英镑4小时图形成蝴蝶Gartley形态。
并且在D点位置后形成翻转,最深反弹至CD的0.618回调位。
B点针对XA满足0.382回调。
C点针对AB满足0.707回调。
若满足AB=CD基本原则,D 点针对BC应满足1.414回调。
结果与预测相同,小时图在C点确认后,走势在一小时内快速上涨150点左右,并到达D点。
本文希望阐述的观点是,D点针对XA的回调在很多时候是不满足各形态规定的回调。
但这不会防碍预测价位。
AB=CD是最有效,也是精确最高的预测条件。
2006-7-10至2006-8-9英镑兑日元四小时图形成蝴蝶AB=CD形态。
(参见AB=CD对照表最左侧竖栏)C点针对AB满足0.50回调,若满足AB=CD,D点针对BC回调应满足2.000回调,结果与预测相同。
在到达D点后形成小幅翻转。
我们可以针对AB=CD形态对照表抓住CD段行情。
本文重点:这张图AB段与CD段,无论从时间周期还是价差都基本满足相等。
属于比较典型的蝴蝶原理AB=CD形态。
另外C点的确认和入场时机可从圆圈处判断。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12---2006-4-27至2006-7-7欧元兑瑞郎蝴蝶Gartley形态2006-4-27至2006-7-7欧元兑瑞郎天图形成典型蝴蝶Gartley形态。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之----美元兑日元2007-9-19至2007-9—21十五分钟图Crab形态2007年9月19日至2007年9月21日美元兑日元十五分中图表形成蝴蝶原理CRAB形态。
B点针对XA回调满足0。
447。
由此初步可以把形态锁定在Gartley或CRAB形态。
C点针对AB回调满足0.382-0.447。
若根据Gartley形态满足AB=CD,D点针对BC回调应满足2.24(参见蝴蝶AB=CD对照表Gartley[0。
382/2.24])。
不过最终D点最终针对BC 回调2。
618。
这也满足蝴蝶CARB形态(该形态不考虑AB=CD)。
但显然如果我们按照Gartley形态考虑,我们可以达到顺势在CD走势中操作。
因为,Gartley形态中的D点最深2.24回调,而CARB形态则是2。
618。
不过CRAB形态的可贵之处在于可以在这幅图中预测D点位置,并预测翻转走势。
翻转后,由于CD间涨幅猛烈,翻转回调仅为0。
382—0.447(翻转幅度“一般规律”详见《菲薄纳奇数列与神奇图形》51页原文内容-———【此书非博客中置顶《和谐交易》】,9月24日[周一]上传博客)。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之-—-—AUDUSD2005-10—17至2005—10-27四小时图Butterfly形态2005年10月17日至2005年10月27日澳元兑美元四小时图形成典型蝴蝶Butterfly形态. B点针对XA回调约等于0.886(去除毛刺)。
C点针对AB满足0.786。
若满足Butterfly 形态.D点针对BC回调应满足1.618。
当D点确认后,走势成功形成翻转,且跌幅超过A点最低。
注意:蝴蝶形态中,很多时候各回调比例不会完全符合AB=CD对照表那样完美无缺。
小幅的回调比例破位或未到达规定比例可以忽略不计.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不要过于模式化。
各位朋友如果对分析有任何异议,可以在我新老博客留言询问.蝴蝶典型形态图例讲解之—-—-USDCAD2007—7—24至2007-10-17天图Butterfly形态2007年7月24日至2007年10月17日美元兑加元天图形成典型蝴蝶Butterfly形态。
蝴蝶飞的原理蝴蝶飞行的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蝴蝶的翅膀结构、翅膀振动方式以及空气动力学原理等。
首先,蝴蝶的翅膀结构是实现飞行的关键。
蝴蝶的翅膀相对于身体宽大而轻盈,翅膀上有成排的细长鳞片,它们既保护了翅膀的内部结构,也增加了翅膀的刚度和强度。
蝴蝶的翅膀由多层薄膜组成,这些薄膜之间通过弹性和连接组织相互连接。
这种翅膀结构使得蝴蝶的翅膀具有足够的柔软度和强度,在飞行过程中能够承受振动和变形。
其次,蝴蝶翅膀的振动方式对于飞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蝴蝶翅膀的振动是以一种高频率的方式进行的,通常在25-70赫兹之间。
振动的频率取决于蝴蝶的种类和飞行状态。
蝴蝶的翅膀振动方式被称为弯曲振动型,即翅膀在上下方向上以弯曲的方式快速振动。
这种振动方式使得蝴蝶能够有效地产生升力和推进力。
在蝴蝶飞行中,升力是支撑蝴蝶体重的力量,而推进力则是蝴蝶向前移动的力量。
蝴蝶的翅膀在振动时产生了空气动力学效应,这导致了升力和推进力的产生。
当蝴蝶的翅膀向上振动时,它们相对于蝴蝶身体形成了一个上斜的角度。
在这个过程中,翅膀背面的气流速度增加,背面的气压降低,而翅膀腹面的气流速度减小,腹面的气压增加。
这个气流速度和气压的差异使得翅膀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当蝴蝶的翅膀向下振动时,它们相对于蝴蝶身体形成了一个下斜的角度。
在这个过程中,翅膀背面的气流速度减小,背面的气压增加,而翅膀腹面的气流速度增加,腹面的气压降低。
这个气流速度和气压的差异使得翅膀产生了向下的推进力。
蝴蝶的翅膀振动方式和翅膀结构的组合使得蝴蝶在飞行时能够通过调整升力和推进力的产生来实现不同的飞行动作,例如上升、下降、转向、悬停等。
此外,蝴蝶还能够根据需要调整翅膀振动的频率和幅度。
在蝴蝶的飞行中,空气动力学原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蝴蝶的翅膀振动产生的升力和推进力是由空气对翅膀产生的压力差异所引起的。
根据伯努利原理,当流体通过狭窄的通道时,流体的流速增加,而压力降低。
这就是在蝴蝶翅膀上产生升力和推进力的原理。
挥动翅膀的蝴蝶原理蝴蝶挥动翅膀运动的原理也被称为“蝴蝶效应”,它源于一种在非线性动力学中的现象,该现象指的是一个微小的变动在复杂系统中可能会引起一个巨大的影响。
虽然这个原理最早是用于描述气候系统中的现象,但后来也被用来解释其他领域的现象,比如生物学和经济学等。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蝴蝶挥动翅膀产生的运动是由空气动力学原理驱动的。
当蝴蝶挥动翅膀时,它会在周围的空气中产生涡旋和气流。
这些涡旋和气流会交互作用并影响周围空气的流动。
根据伯努利原理,空气流动速度较大的地方会产生较低的压力,而流动速度较慢的地方则会产生较高的压力。
因此,当蝴蝶扇动翅膀时,会在翅膀上产生低压区域,并在周围的空气中形成气流。
这种蝴蝶挥动翅膀产生的气流会引起一个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周围的空气流动。
这种连锁反应被称为气流的“扰动传播”。
当蝴蝶挥动翅膀时,它产生的气流会传播到它周围的空气中,进而影响到更远的地方。
这种连锁反应的结果是,一个微小的初始变化可以引起整个系统中的巨大变化。
比如,一个微小的气流扰动可能会导致一个飓风的形成。
除了物理学原理,生物学和生态学也提供了一些解释蝴蝶挥动翅膀原理的理论。
在生物学中,蝴蝶挥动翅膀可以起到一种自我保护的作用。
当蝴蝶感觉到危险时,它会挥动翅膀来产生强烈的气流和噪音,以吓跑潜在的捕食者。
这种自我保护的作用也被称为“迷惑效应”。
蝴蝶挥动翅膀产生的气流和噪音可以吸引捕食者的注意力,使其分散注意力并失去对蝴蝶的追踪和捕食。
在生态学中,蝴蝶挥动翅膀原理可以解释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赖关系。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并影响着彼此的生存和繁衍。
当蝴蝶挥动翅膀时,它产生的气流不仅影响周围的空气流动,还可能影响到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比如,蝴蝶挥动翅膀产生的气流可能会影响到花朵的传粉过程,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繁殖。
此外,蝴蝶也是一些动物的捕食对象,它的出现或消失都会对这些动物的数量和分布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蝴蝶挥动翅膀的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涉及到物理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蝴蝶的仿生学原理应用简介蝴蝶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具有独特的飞行方式和外形,其仿生学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蝴蝶的仿生学原理及其在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 蝴蝶的翅膀结构蝴蝶的翅膀结构是其飞行方式的关键。
蝴蝶翅膀由薄而轻的膜片构成,这些膜片之间通过复杂的脉络连接。
蝴蝶翅膀的表面具有微小的鳞片,使得其具有耐磨损和耐水性。
2. 蝴蝶的飞行方式蝴蝶的飞行方式是一种悬停、滑翔、盘旋的组合。
蝴蝶利用翅膀的振动和脉动来产生升力并保持飞行稳定。
其中,蝴蝶翅膀的抖动频率和振幅是关键因素。
3. 蝴蝶仿生学的应用3.1 轻型飞行器设计蝴蝶的翅膀结构和飞行方式启发了轻型飞行器的设计。
仿生轻型飞行器采用类似于蝴蝶翅膀的薄而轻的结构,能够在空气中快速产生升力。
这种设计能够减少飞行器的重量,提高其操控性和机动性。
3.2 混合材料制造蝴蝶的翅膀由膜片和脉络构成,这种结构具有优异的轻质和高强度特性。
仿生材料制造方面运用了蝴蝶的翅膀结构,将不同材料和脉络结合起来,制造出轻质、高强度的混合材料。
这些混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建筑行业。
3.3 智能表面涂层蝴蝶的翅膀表面具有微小的鳞片,这些鳞片使得蝴蝶具有耐磨损和耐水性。
仿生学原理促进了智能表面涂层的研发。
这些涂层可以应用于各种材料表面,提供耐磨损、耐水性和防污性能。
3.4 机器人设计蝴蝶的飞行方式将启示机器人设计领域。
仿生机器人模拟蝴蝶的飞行方式和翅膀结构,可以实现更有效的飞行和悬停能力。
这些机器人可以应用于空中监测、搜索救援和农业领域。
4. 结论蝴蝶的仿生学原理在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轻型飞行器设计到机器人设计,蝴蝶的翅膀结构和飞行方式都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参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蝴蝶的仿生学原理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多的机遇和突破。
蝴蝶翅膀的原理分析
蝴蝶翅膀的原理是由于翅膀的结构和蝴蝶的飞行方式的相互作用。
1. 翅膀结构:蝴蝶翅膀通常由薄而轻的膜状物质构成,覆盖在坚韧的脉络状结构上。
蝴蝶翅膀的独特结构使得它们既坚固又轻巧,能够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和灵活度。
2. 翅膀肌肉系统:蝴蝶的翅膀附着在胸部的肌肉上,这些肌肉能够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进行收缩和放松。
这种收缩和放松的动作能够产生足够的力量来驱动翅膀的运动。
3. 翅膀运动方式:蝴蝶采用的是交替推动的方式来飞行。
当一只翅膀向下推动时,产生了向上的升力,使得蝴蝶向上方提升。
同时,另一只翅膀向上方拉动,减少阻力,帮助蝴蝶向前推进。
然后,两只翅膀的动作交替进行,使得蝴蝶能够持续地飞行。
4. 翅膀节律控制:蝴蝶的飞行节律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
神经系统通过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使得翅膀的动作保持一定的节律。
这种节律性的控制有助于蝴蝶保持稳定的飞行状态,并且能够灵活地应对环境变化。
综上所述,蝴蝶翅膀的原理包括了翅膀结构的轻巧和坚固、翅膀肌肉系统的收缩和放松、翅膀运动方式的交替推动以及神经系统的节律控制。
这些原理相互作用,
使得蝴蝶能够实现优雅、灵活的飞行能力。
飞蝶的原理飞蝶的原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是生物学原理,其次是物理学原理。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飞蝶的飞行主要依赖于其独特的翅膀结构和肌肉系统。
蝴蝶的翅膀由一系列纤维蛋白素构成,这些纤维通过蝴蝶的肌肉系统控制。
蝴蝶的翅膀可以通过收缩和放松肌肉来改变其形状和角度,从而产生不同的升力和阻力,实现飞行。
蝴蝶的翅膀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轻巧的结构。
这种设计可以增加空气对翅膀的阻力,从而提供升力。
蝴蝶的翅膀表面有很多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在飞行过程中起到类似于机翼的作用,产生升力和阻力。
此外,蝴蝶翅膀的前缘比后缘更厚,这种不对称结构可以帮助蝴蝶产生向上的升力。
蝴蝶的翅膀还可以通过改变其形状来调整飞行方向和高度。
翅膀的连接点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使得蝴蝶能够调整翅膀的角度和形状。
通过改变翅膀的形状,蝴蝶可以通过向上或向下振动翅膀产生上升或下降的力量。
此外,蝴蝶还可以调整翅膀的摆动频率和振幅,以适应不同的飞行需求。
蝴蝶在飞行中还需要精确的空气动力学控制。
当蝴蝶飞行时,蝴蝶翅膀上的细小结构会使空气流动产生扰动,而蝴蝶可以根据这些扰动来感知周围环境和调整自己的飞行动作。
这种感知能力使得蝴蝶可以躲避障碍物、寻找花朵和食物等。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蝴蝶的飞行原理涉及到了波动力学、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等领域的知识。
蝴蝶的飞行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振动系统,其中涉及到了振动频率、振幅和相位等概念。
蝴蝶翅膀的摆动就相当于一个振动系统,它可以将虚拟无形的空气动力转化为实际的力,从而产生飞行所需的升力。
蝴蝶翅膀的摆动产生了气流,并且将气流分离成上下两个不同的流体界面。
当气流经过翅膀表面时,会产生气动力。
这种气动力主要包括升力和阻力两个方向。
升力使得蝴蝶能够克服重力向上飞行,而阻力则提供了制动力,使得蝴蝶能够轻松地降落。
通过调整翅膀的摆动频率和振幅,蝴蝶能够控制升力和阻力的大小。
当蝴蝶需要上升时,它会增加翅膀摆动的频率和振幅,增加升力;相反,当蝴蝶需要下降时,它会减小摆动的频率和振幅,减小升力。
仿生蝴蝶原理知识点总结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生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备受关注。
仿生学是指利用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原理来设计和制造新材料、新器件或新系统的学科。
在仿生学中,仿生蝴蝶原理是一项研究的热点。
蝴蝶是一种非常优美、轻盈、飘逸的昆虫,其在飞行中展现出优秀的飞行能力。
因此,通过研究蝴蝶的飞行原理,可以为人类设计更加高效、稳定的飞行器。
本文将从蝴蝶的飞行结构、飞行动力学和飞行控制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
一、蝴蝶的飞行结构1. 翅膀结构蝴蝶的翅膀结构是其飞行的重要基础。
蝴蝶的翅膀呈扇形状,由许多薄膜状的透明鳞片组成,这使得蝴蝶的翅膀非常轻盈。
此外,蝴蝶的翅膀还有一种称为纹理的微小凹凸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减小空气阻力,从而提高飞行效率。
2. 翅膀连接结构蝴蝶的翅膀通过一个复杂的连接结构连接到其身体上。
这种连接结构可以使得蝴蝶的翅膀具有多自由度的运动能力,从而可以实现各种飞行姿态。
此外,蝴蝶的翅膀还具有自修复能力,可以在受到损伤时快速恢复。
3. 肌肉系统蝴蝶的翅膀内部有着非常复杂的肌肉系统。
这些肌肉可以快速地对翅膀进行收放运动,从而产生升力和推进力。
蝴蝶的翅膀收放运动是通过一种称为异腹肌的肌肉组织完成的。
这种肌肉组织可以产生高频率的振动,使得蝴蝶的飞行非常灵活和稳定。
二、蝴蝶的飞行动力学1. 翅膀振动蝴蝶的飞行是通过翅膀的快速振动产生的。
在飞行过程中,蝴蝶的翅膀可以以每秒数百次的频率进行收放运动。
这种快速的振动可以产生大量的气流,从而产生升力和推进力。
2. 气动力学效应蝴蝶的翅膀振动产生的气流会产生一系列气动力学效应。
首先,翅膀振动会产生环绕翅膀的涡流,这些涡流可以产生额外的升力。
其次,翅膀振动还会产生一种称为间隙涡的气流结构,这种气流结构可以降低空气阻力,提高飞行效率。
3. 超灵敏飞行蝴蝶的飞行是一种超灵敏的飞行方式。
蝴蝶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快速地调整翅膀的振动频率和幅度,从而实现精准的飞行姿态。
蝴蝶飞行原理
蝴蝶(Butterfly)是高速飞行的昆虫,它们通过翅膀上的上下交替振动来飞行,每一次拍打翅膀的运动都是极其精确的,这让蝴蝶能够以几近完美地方式飞行。
最重要的是,蝴蝶能够在飞行时快速变向,而且能够飞行长距离。
二、原理
蝴蝶飞行动作非常复杂,其原理是:它们在空中时使用自身振动,一侧翅膀振动向上一侧振动向下,通过交替的振动完成飞行。
当它们飞行时,它们需要不断调节空气的流动,以改变它们的起飞力,从而完成快速变向或减速的工作。
三、优势
1.快速变向:蝴蝶拥有极强的变向能力,它们可以准确无误地从一个方向飞转到另一个方向,实现准确而迅捷的变向。
2.高速度:蝴蝶飞行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30公里左右,比一些小型飞行器快多了。
3.高耐力:蝴蝶可以通过持续拍打翅膀来达到均匀的飞行,因此它们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可观的飞行距离,而其它小型飞行器却可能因为燃料不足而无法维持飞行状态。
四、缺点
1.体型小:蝴蝶体型小,因此它们难以处理强风对飞行的影响,而且相对小的体型也限制了它们在大尺寸空间的飞行。
2.飞行距离受限:蝴蝶由于体型小、质量轻,而且燃料量也有
限,所以它们飞行距离有限,一般只能短途飞行。
五、应用
蝴蝶的飞行技术已被用来模仿制造机器人和无人机,这些机器人和无人机能够采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展开快速变向的飞行,并且在空中实现准确定位。
为什么蝴蝶可以飞翔蝴蝶是昆虫界中独具特色的一类生物,它们以其翩翩起舞的飞行姿态而闻名。
众所周知,蝴蝶的翅膀是其飞翔的关键之一,但是,为什么蝴蝶可以飞翔呢?本文将从蝴蝶翅膀的结构、飞行技巧和风力利用等多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1. 蝴蝶翅膀的结构蝴蝶的翅膀由独特而精细的结构构成,包括透明的翅膜和颜色斑斓的鳞片。
这些鳞片覆盖在翅膀的表面,它们既赋予了蝴蝶美丽的外观,也对其飞翔起到关键的作用。
这些鳞片组成了翅膀的强度和刚度,使得蝴蝶在飞行时能够保持稳定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此外,这些鳞片还能够阻止流体(空气)经过翅膀表面时的湍流,减小了阻力,提高了飞行效率。
2. 蝴蝶的飞行技巧蝴蝶的飞行技巧也是其能够飞翔的关键之一。
蝴蝶有着独特的飞行方式,它们可以灵活地改变飞行方向和速度。
这得益于蝴蝶翅膀的韧性和柔韧度。
蝴蝶的翅膀可以快速而连续地向上下扇动,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向下的冲力,从而让蝴蝶在空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同时,蝴蝶还可以调整翅膀的角度和振动频率,以实现不同的飞行动作,如盘旋、上升、下降等。
3. 蝴蝶利用风力飞行除了自身的飞行技巧外,蝴蝶还能够利用空气流动中的风力来辅助飞行。
蝴蝶在飞行时通常会选择并利用上升气流,以减少自身的飞行功耗。
这些上升气流主要源自于地面的热力产生的对流气流。
蝴蝶会选择在这些气流较为稳定的区域飞行,并通过调整翅膀的角度和振动频率,以便利用这些气流来提供上升力,从而减少自身的能量消耗。
总结起来,蝴蝶之所以可以飞翔,一方面是因为其翅膀具有独特的结构和韧性,可以保持稳定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另一方面是由于蝴蝶具备出色的飞行技巧,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改变飞行方向和速度;此外,蝴蝶还能够利用风力来辅助自身的飞行,减少能量消耗。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蝴蝶能够优雅地在空中飞翔,成为大自然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通过对蝴蝶飞翔的原因的探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蝴蝶的生态习性和生存技能,也能从中受到一些启示。
蝴蝶以其独特和高效的飞行方式,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启发和启示,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蝴蝶的飞行方式,来改进空中机器人的设计,提高其飞行效率和稳定性,进而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气象观测、环境监测等。
市场时间(北京、香港)惠灵顿04:00-13:00悉尼06:00-15:00东京08:00-15:30香港10:00-17:00法兰克福14:30-23:00伦敦15:30-(次日)0:30纽约21:00-(次日)04:00汇市蝴蝶原理实战分析讲解(一)笔者关于蝴蝶原理实战图表分析的文章,令很多外汇投资者产生浓厚的兴趣。
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希望采用连载的形式,通过大量实例介绍蝴蝶形态的原理及应用。
文章后期,我还会介绍一些自己对蝴蝶形态的一些创新研究。
蝴蝶原理与艾略特波浪理论一样是以菲薄纳奇神奇数列作为结构基础。
在特定环境下,它不仅可以忽略部分常用技术指标的存在。
从某种角度讲,蝴蝶理论甚至可以抛开顺势而为的技术派“真理”。
在完全了解蝴蝶原理前,你或许不屑我拿其与大名鼎鼎的艾略特波浪理论相提并论。
但在您逐渐了解蝴蝶原理及应用的同时,或许可以慢慢体会它作为分析外汇市场的过人之处。
首先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蝴蝶原理的由来和其发展过程。
早在1935年有个叫H.M.Gartley的人出了一本书,叫《股市利润》(“Profits in the Stock Market”),这是一本关于形态技术分析的书,全书厚达700多页,以每本1,500美元的天价限量售出1,000册,以当时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的购买力,这本书可以买到三辆全新的福特汽车!其最为精华的部分在第222页讨论了一个最佳时间与价格的形态,这个形态是非常的强大和有效,后来这个形态被命名为Gartley222,这是以人的名字做为形态的名称。
这里要说明的是那个时期主要的市场还是股票市场,艾略特的《波浪理论》1938年出版,这与H.M.Gartley的《股市利润》基本属于同一时期。
有趣的是波浪理论和Gartley写的书里都不约而同的用了黄金分割的比率进行分析。
之后Scott M.Carney在1999年出版了一本叫《和谐的交易》("The Harmonic Trader")的书,这还是一本形态分析和交易的书,Carney在书的第3部分在讨论了Gartley222后介绍和详细讨论了蝴蝶形态(Butterfly ),蝴蝶形态分为牛市蝴蝶形态和熊市蝴蝶形态,蝴蝶形态的基础就是Gartley222,丰富了Gartley形态的内涵和内容。
可以说蝴蝶形态发展到今天,并不是一个人的杰作,而是经过多角度的演变和优化。
笔者针对蝴蝶形态的基本原理也做了一些调整改变。
特别是在C点确认后,可以有效的预测D 点的位置。
当前应用在实战方面效果还是不错的。
笔者体会在《和谐的交易》中所阐述的蝴蝶形态(以菲薄纳奇神奇数列作为结构基础)可以看作是事物自然规律的产物,理想状态下,如果我们在走势图中确认了X、A、B、C、D各点,我们就可以判断位于D点之后的翻转行情。
X、A、B、C、D各点间回调比例组合必须满足特定菲薄纳奇数列组合。
当然在实际走势中,走势的形态特征和回调的幅度只是会永远的无穷接近理想状态。
这样我们就要在点位的选择上下功夫研究。
以下是理想状态下,蝴蝶各形态以及形态对应的菲薄纳奇回调比例。
希望投资者牢记。
实际走势中,点位间回调幅度难免会出现细微偏差,而这种偏差组合会对蝴蝶形态的选取产生分歧。
这就需要通过大量的分析实践找寻适合自己的分析规律。
下图是我在2007年7月31日通过蝴蝶形态做的美元兑瑞郎1小时图图表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已知X、A、B、C、D点,预测翻转走势的分析。
美元兑瑞郎小时图走势显示X、A、B、C、D各点脉络清晰。
B点针对XA段菲薄纳奇回调满足0.50。
C点针对AB段菲薄纳奇回调满足0.786。
D点针对BC段菲薄纳奇回调满足1.618。
即AB=CD (0.786/1.618)。
以上回调比例均满足BAT形态比例关系。
由此判断出D点位置后,我们可以初步预测行情即将发生翻转。
而随后美元兑瑞郎也应验了前期的预测,走势产生中幅下跌。
在上图的BAT形态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蝴蝶形态的存在,很多时候趋势线(X-B的延长线)支撑阻力、水平支撑阻力(A、B点水平价位)等常规分析方法已经变的没那么重要。
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当您无数次苦恼自己常用的指标失效而对走势分析无从下手时,或许蝴蝶形态正是您的救命稻草。
汇市蝴蝶原理实战分析讲解(二)上一讲我们主要介绍了蝴蝶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各形态比例关系,另外进行了BAT 形态的举例分析。
通过上一讲,我们对蝴蝶原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围绕蝴蝶原理各个形态,结合实战图表进行大量分析研究,目的加强投资者对形态的把握。
在举例中,还会针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阐明。
为了提高投资者学习蝴蝶原理的效率,我会介绍给投资者必须掌握或的相对重要蝴蝶原理资料内容。
首先,《和谐的交易》和《菲薄纳奇比例与形态识别》两本关于蝴蝶形态的书希望投资者了解。
虽然两本书都是英文版,但是书中内容的逻辑性并不是很强,内容不难理解。
第二,牢记“蝴蝶形态一览表”和第一讲中的“AB=CD对照表”中各形态回调比例关系。
第三,掌握蝴蝶原理MT4平台技术指标用法。
第四,掌握博客收录的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内容。
第五,结合所掌握的蝴蝶原理知识进行实战分析,并进行总结上一讲提到,笔者针对蝴蝶形态的基本原理做了一些调整改变。
最有代表意义的是,通过X、A、B、C三点可以判断D点运行方向和位置。
而书中介绍的方法仅是预测D点之后的翻转。
大量实践证明,我们只需要抓住CD间的波段行情进行操作,就可以达到稳妥的盈利。
而不必完全按照蝴蝶英文书中的介绍去抓D点之后的翻转。
另外,不是所有的形态D点都是绝对的翻转点,形态可能因为D点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已W蝴蝶形态为例,在D点位于X点下方,形态可以属于Gartley或Bat。
随着D点的向上运行,在突破X点水平位后,形态将变为Butterfly或Crab。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分析中多次提到的“第一目标位...、第二目标位...”。
许多“蝴蝶爱好者”在看过我博客中的蝴蝶原理分析文章后,还是有很多的疑惑,特别是在形态把握上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蝴蝶形态分析市场不能单纯追求点位(高低点)上的菲薄纳奇回调比例,形态上的“和谐”也很重要。
在这一点上,蝴蝶原理的MT4技术指标做的有些不足。
这也是我多次在文章中强调的---技术指标仅作为形态提示,它能做到的是帮助投资者省掉大量时间从各图形中识别蝴蝶基本雏形,投资者必须加入人为分析。
图形出现以下几点,可视为蝴蝶形态的“不和谐”,需要投资者谨慎操作。
请牢记:1.A点和C点时间间隔过近、X点和B点时间间隔过近,可看作形态的“不和谐”。
2.AB段或CD段属于盘整行情时(仅极限位符合回调比例),可看作形态的“不和谐”。
3.X点没有位于走势图中的相对高点或低点,可看作形态的“不和谐”。
4.XA、AB、BC、CD各走势段出现长时间盘整或回调情况,可看作形态的“不和谐”。
5.AB段与CD段时间周期或价差差别过大,可视为形态“不和谐”。
此外形态的“不和谐”不等于走势一定不满足蝴蝶形态。
只是某些时候成功概率会有所降低。
下图是2007-3-5至2007-7-24英镑天图形成的蝴蝶典型AB=CD形态。
另外我们通过安德鲁分叉线对D点进行了辅助判断。
图中,C点满足AB段的菲薄纳奇0.50回调。
D点满足BC段的菲薄纳奇2.000回调。
AB段与CD段均收出40根蜡烛左右,且两段价位差均在1000幅度左右。
该图属于比较典型AB=CD形态。
另外通过A、B、C点作出的安德鲁分叉线,中线阻力显示与蝴蝶原理预测出的D点刚好满足。
这也预示着D点强阻位置的重要性。
而此时的布林线没有任何阻力征兆。
在这幅图中,安德鲁分叉线在D点后的翻转行情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布林带并没有显示D点存在强阻力位。
我们通过蝴蝶原理和安德鲁分叉线分析出了D点的潜在阻力。
另外在,走势翻转下跌后(圆圈位置),同样是安德鲁分叉线预测到了短暂支撑位。
行情在此大幅震荡三日,在突破分叉线下方支撑后继续完成蝴蝶形态翻转下跌。
很多时候,其他技术指标可以辅助蝴蝶原理验证D点可能出现的强阻(或支撑)。
更多的技术指标验证出相同的结论,说明预测成功率越高。
当然辅助指标尽量做到少而精,这样可以避免外在干扰。
这就需要投资者通过大量图例验证适合自己的指标。
汇市蝴蝶原理实战分析讲解(三)上一讲中主要介绍了新手在学习蝴蝶原理时必须了解的一些资料知识和学习步骤。
另外对判断蝴蝶形态是否“和谐”做了细致的说明。
此外举例出了汇市走势图中的典型蝴蝶AB=CD形态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信通过之前的两讲和博客中每日更新的典型图例分析,大家已经掌握了蝴蝶形态大致轮廓。
这一讲中我们主要介绍蝴蝶形态在K线走势图中的客观存在性,以及蝴蝶原理与其他技术分析的区别和优势。
我们知道,菲波纳奇数列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技术分析中,江恩把菲氏数列和几何学连用创出了自己的体系;艾略特用菲氏数诠释道氏理论而成波浪;嘉路兰用菲氏数结合历法创出螺旋历法。
而蝴蝶原理同样通过菲薄纳奇比例组合而成。
另外,以上提到的这些分析方法,不光是应用在外汇技术分析中,股票K线、期货K线中同样有效。
这更能说明菲薄纳奇神奇数列存在于客观世界的各个领域(本观点推荐阅读《菲薄纳奇奇异数字的应用和买卖交易策略》第一章)。
蝴蝶原理的可贵之处是其存在的客观性。
这种客观存在的产物使我们的分析也变得更加客观。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种切实存在的形态找出来,仅此而已。
这也是蝴蝶原理优于很多技术分析的原因。
很多技术分析,都是人为通过历史走势获取经验和规律,再结合辅助措施预测未来的这种规律,不过必须保证的前提是这种规律必须永远存在。
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今天的支撑阻力位也许明天会变得不堪一击,趋势线的假突破会打掉你的止损,假背离可能会损失你的头寸,每个人都应该经历过屡试不爽的技术指标突然失效,人们给这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指标钝化。
也许您通过多指标的叠加可以达到比较高的预测准确率,但由于指标钝化您可能会不断变换自己的交易思路。
我想说的是,也许蝴蝶原理能帮助您解决以上的烦恼。
虽然任何分析思路都不会达到100%准确,因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而每个人的分析思维方式会不同。
但我认为单凭蝴蝶形态的这种客观存在性,我们也有理由去深入研究。
博客置顶推荐的《和谐交易》和《菲薄纳奇比例与形态识别》两本书中,收录了大量美国股票、期货、指数历史走势中的蝴蝶形态实例,另外我在博客中发布的蝴蝶典型形态图例讲解系列文章也是外汇市场历史走势中形成的蝴蝶形态。
这些都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蝴蝶形态是已菲薄纳奇数列为根基,并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
另外一个体现蝴蝶形态客观存在的观点是,蝴蝶形态不仅仅只出现在我们看到的时间周期中。
我们所看到的一分钟图、五分钟图、十五分钟图、半小时图、一小时图、四小时图、天图、周图、月图只是交易平台设定的时间周期K线走势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