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思想史共44页
- 格式:ppt
- 大小:5.02 MB
- 文档页数:44
管理思想史大纲王欣第一讲绪论一、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既包括管理实践,又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以及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之间的辨证关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管理思想演变的相互关系等。
管理思想史的内涵:管理思想史是自古以及今有关管理的观点、见解、议论和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是管理实践的概括和系统化;从学科角度上说,是研究和揭示人类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管理思想史的学科发展对管理思想史的研究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1.零散研究阶段。
在管理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之前,管理只是作为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学科的部分内容分散地存在着。
2.专门研究阶段。
1911年,被西方管理学界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标志着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
人们对管理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管理思想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研究。
3、几个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几个阶段。
三、管理思想史的学科特点1.管理思想史是一门边缘学科。
2.管理思想史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突出的史学特点。
3.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内容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四、学习管理思想史的意义1.学习管理思想史对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意义。
2.学习管理思想史是我们吸收国外管理科学成果的有效途径。
3.学习管理思想史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
五、学习管理思想史的基本要求1.在探索共性规律的同时推进管理创新。
2.从国情出发学习和理解管理思想史。
3.积极挖掘和发展中国的管理思想。
第二讲国外早期管理思想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人类管理思想的演进始终和人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工具的使用水平以及生产方式的组织水平伴结在一起的,这三个方面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巨大进步都会使得管理思想得到重要发展,同时管理思想的每次发展又会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之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论法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摘要】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在经历了上下五千年时间的洗礼之后,中国也因此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积淀了很多先人的智慧,而我们对于这些先人留下来的精神宝藏将会受益无穷。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法家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兴盛于战国中后期,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法家代表人物之一韩非子集法家之大成,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管理思想,而这些思想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法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法家管理思想企业管理【正文】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导致企业间管理水平差距很大,最先进的管理形态和最原始的管理形态并存。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尽管从无到有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管理覆盖小、内容不规范、质量管理标准不高。
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中管理不当所引起的一些弊端,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找到一种较好的管理方式来改善企业管理的不足之处。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有很多,而法家管理思想在其中脱颖而出,更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证法家管理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法家思想的概况1. 社会背景进入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在政治上,上古以来的“贵族政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周室衰微,诸侯群起,各诸侯内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卿大夫专权跋扈,新旧势力矛盾激发。
在失去王室控制的情况下,一些诸侯国竞相扩张自己的势力,兼并他国土地,社会秩序因此也变得动荡不安起来。
列国卿大夫在争霸中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攫取了政权,卿大夫的家臣也慢慢掌握到了实权,进而控制了国家的部分权力,出现了所谓的“礼崩乐坏”的局面。
国家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以君主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与郡县制度取代了宗法分封制度。
在经济上,铁器逐渐应用于农业生产,牛耕开始普遍推广,使得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工具方面的变革和广泛使用增强了农民开荒的能力,使可耕地面积增多,但随着私田的不断增多,土地逐渐变得可以交换,甚至买卖,井田制渐趋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