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作文指导《读(观)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8
读后感1.读后感的概念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
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
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
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
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2.读后感的写法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
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
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
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
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3.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
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小学生写读后感指导与范文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与“读后感”的性质性同)读后感属于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
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
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小学语文读后感作文指导:读《×××》有感习作15--(读后感:读《×××》有感)★习作要求:从读过的文章中选一篇你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触的。
写之前先想想这篇文章的内容,告诉我们什么,再选择你的感受来写。
★习作点评1.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其一,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有的正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为“读《×××》有感”。
副题比正题低两格。
其二,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套路:“引--议--联--结”。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议--就自己“感”的重点、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
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结论可与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
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又可是劝勉式,还可是鼓动式。
视行文内容而定。
2.读后感重在“感” 。
可是,我们有的小朋友,往往抓不住这种文章的写作重点,一写起读后感或观后感来,就把读的内容、看的情景写得很多,到了“感”的时候,就没有话可说了。
例如,有一篇《养花》的读后感,全文都是关于《养花》这篇文章内容的介绍和复述,直到结尾还是这样,很少写到“感”。
结尾这样写道:“这篇文章的结尾写养花的乐趣,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文章读完了,我的感想太深了。
”可是,感想是什么呢?没有写,只有“感想太深了”一句话,更谈不上感想深刻了。
要克服这种毛病,只有把“读”的内容少写,“感”的内容多写,写深写透,怎么想就怎么写,这样才有说服力。
请看下面另一段写读《养花》的感想文字:“作者从养花中得到了知识和乐趣,并从中引出了一个哲理---‘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
’是的,劳动创造了一切,劳动给人带来幸福、欢乐。
作文指导讲评阅读心得体会
读完这篇作文指导,简直不要太赞!文章用大白话讲解了写作
的要点,让人一看就懂,真是接地气。
文章中提到,写作要言之有物,这点我深有体会。
以前我写东
西总是空洞无物,现在明白了,得从生活里找素材,写点真实的事儿,让读者能感受到我的情感。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意思!
再说文章结构吧,我之前完全没这个概念。
读了这篇文章后,
我明白了,写作文也得有个骨架,得让内容有条理,不能乱七八糟。
这样读者读起来才不会晕头转向,才能跟着我的思路走。
这次阅读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写作这事儿得靠积累
和实践。
得多看点好书,学点别人的技巧,然后再自己动手写。
这
样慢慢磨练,写作水平才能提高。
总的来说,这次阅读真是收获满满!我对写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有信心了。
以后我得多加练习,争取写出更多有趣、有料的作文!。
读(观)后感读(观)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一部影视作品之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观)后感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我们在平时读书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常写。
总之,读(观)后感是读完书或是看完其他作品之后的感触。
也就是说,读(观)后感既包括“欣赏”的过程,也包括自己的“感受”。
“感受”多种多样,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在阅读之后受到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也可以是在读作品之后联系社会实际发表见解。
读后感与一般议论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必须是建立在读、观后的基础上生发出的感想。
而在中学阶段,撰写观后感时,更重视的是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思考,而少有对影片摄制手法方面的探讨,因而读后感、观后感的撰写思路会趋于一致。
【格式】(1)拟标题写“读后感”,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并以“读《×××》有感”为副标题,这样主旨明确,也更有“文艺范儿”。
也可以是《xxx读后感》《xxx 观后感》《读xxx》,简洁明了。
当然,读后感、观后感的标题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大家尽可以在切合主题的基础上自由发挥。
(2)正文,即.写作结构与思路一篇完整的读(观)后感,大体来说,包含四个部分:引、议、联、结。
这与议论文的写作方式有相通之处,但要注意不能脱离阅读对象。
第一步:引。
文章开头,先简洁地交代所阅读的作品。
通常情况下,读(观)后感的第一部分,围绕着“感”的要点,适当、有条理地引述相关材料。
如果是影视作品,简洁地概括出某一个情节或画面,交代清楚生发出来的“感”从何而来,作品中的哪一点特别引起了思考。
请注意,引述的原文材料是为后文的“感”服务的,所以不可大段大段地摘抄。
对于影视作品来说,说明画面或情节的篇幅不能过长,三言两语即可。
仔细斟酌之后,不相关的内容可“忍痛割爱”。
摘抄和概括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
第二步:议。
接着对所引材料进行分析、解读。
小学生读后感指导及范文
一、读后感的定义
读后感是指读者在阅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下的文字,它是
读者对书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二、写读后感的方法
1. 简单描述
首先,读者需要简单描述书的内容,包括主要情节、人物形象等。
这有助于读
者回顾整个故事,也方便读者后续的分析和感悟。
2. 表达感受
接下来,读者可以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可以是喜悦、悲伤、震
撼等。
这些情感是读者内心深处对书籍的真实反应。
3. 总结思想
最后,读者可以总结书中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价值
观或人生观。
这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书籍。
三、范文示例
最近,我读了一本《小王子》,这是一本关于友情和爱情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
一个小玨子在不同星球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最后在地球上结识了一个风筝玩具商人。
通过小玨子和这些人的对话,我感受到了友情和爱情的珍贵。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小玨子的纯真和关爱所感动,也被其他星球的人物形象所
吸引。
每个人物都代表着一种特质,让我在阅读中有了很多思考。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以及珍惜眼前人的重要性。
这让
我更加感恩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也让我明白了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总的来说,《小玨子》是一本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书籍,它让我受益匪浅,也让
我更加热爱阅读。
以上是我读后感的一些感悟,希望对大家也能有所启发。
愿我们都能通过阅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智慧。
读(观)后感写作指导一、什幺是读(观)后感读后感、观后感是人们读了某本书、某篇文章,或观看了某部电影,某个电视剧、戏曲等后所写的感想、心得体会的文章。
二、怎幺写读(观)后感1、在认真阅读原作、观看影视作品的基础上确立切题的论点。
“感”从“读”“观”来;写读(观)后感,读懂原作最为重要。
读懂、看懂,就是要比较深刻地理解原作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手法。
有些作品内容丰富,思想意义比较复杂,读者或观众的感触也是多方面的,写读(观)后感,哪一点感受最深就写哪一点,要有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
2、对原作(文章或影视)要进行定向性的复述。
读(观)后感,“读”“观”是基础,是前提。
写读(观)后感,如果失去了基础和前提,所谈的感想就是空的。
因而,读(观)后感的开头通常要对原作进行简明复述。
但是,这种复述必须是定向性的,即根据论点的需要,对原作进行适当的剪裁和组织,然后以此为复述内容,作为文章提出论点的引子。
复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二是摘录原作中句子复述。
复述要抓住重点,要有针对性,不要将“读”“观”的内容写得过多而导致喧宾夺主。
3、对复述的内容进行定向性议论。
读(观)后感,顾名思义,有读(有观),又有感,但它们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这种联系,就靠议论来做桥梁。
进行议论时要注意:一是要为提出论点服务;二是要简明扼要,恰到好处。
4、在定向议论的基础上,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读(观)后感的论点要求正确鲜明,一般要用明确的肯定判断或明确的否定判断来表示。
5、联系社会实际和个人的思想行为实际。
读(观)后感,“感”是重点、是关键。
因而,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是一篇读(观)后感的主体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一要以所提论点为联系的基础,所有内容与论点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两者互相统一,不能牵强附会;二在联系过程中要适当地涉及或呼应原作;三是联系的事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只要能阐发论点就行。
此外,读(观)后感结尾,可以照应全文,总结全文。
小学生读(观)后感作文的写法技巧分享
1、引——围绕观点,引述材料
读(观)后感重在“感”,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或者“观”而引发的。
要“引”就是要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引”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可就事论事地对“引”的内容作分析,可由现象到本质,或者由个别到一般,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从大处着眼,也可从小处入手。
4、例——举例充分
举例子也是写读(观)后感很重要的一部分,选择书本或者电影中的细节作为举例子的对象,通过举例子来体现出自己阐述的观点。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和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1。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读后感》(写作指导+范文点评)【习作指导】一、什么是“读后感”?顾名思义,先来读,再有感受和想法。
读后感就是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二、习作方法指导“读后感”的“感”是从读中产生的。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延伸和发展。
我们在读的基础上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读原作,理解所读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
2、把作品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弄清楚,做好读书笔记。
3、在深入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抓住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的内容去谈,不要面面俱到。
三、写作技巧点拨1、选好读后感的切入点。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首先要认真读好原文,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然后选取感悟最深,最有话可说的那一点来写,这就是写作中的“感点”。
2、采用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读后感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叙后议,可以先概述原文中自己感触最深的情节或引用原文中经典的语言、段落,然后针对所引述内容重点谈体会、感受;另一种是边引述原文内容便进行议论分析,叙议结合。
无论用哪种方式,一定要做到叙述简洁、准确,切忌喧宾夺主。
3、联系实际谈感受。
大多出色的读后感,总是受原文内容或情感触发,从而引起对生活、学习、思想等实际问题的思考。
我们可以展开联想,把作者的经验教训与自己的切身体会结合起来,使读后感更真切,更有感染力。
四、写作结构1、点明篇名,抒发感情。
(点)2、紧扣原文,概括内容。
(引)3、寻找感点,叙议结合。
(议)4、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联)5、总结全文,提升中心。
(结)五、作文标题题目可以是“读《xxx》有感”或“《xxx》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题目。
六、修改指导(1)是否有读有感,以感为主?(2)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3)是否联系实际?(4)还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学习?【习作范文】范文一:乐观地面对生活——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读(观)后感如果说作文是一个百草园的话,那么,读后感就相当于那株美丽的三叶草了。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它一般由“引”“联”“结”三片叶构成。
叶片一:引——围绕感点,亮出感点;叶片二: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叶片三: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达人支招】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作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作文。
不管是读后感还是观后感,所谓的“感”就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阅读(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斗志,也可以是因阅读(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要写好读后感、观后感,应该注意这么几个方面:一、叙述简单读后感和观后感既然由读(观)产生“感”,那么在作文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话,读(观)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观)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二、选准感点一篇文章或者一部电影,可以有许多让你感动的地方,但在一篇读(观)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不可能写得面面俱到。
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最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观)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三、表达方式读后感和观后感每一篇作文中有两个点,就是“读(观)”和“感”的关系,在处理这两个点的时候,要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观)后感以“感”为主,作文中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时提示“读(观)”,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观)”。
作文模块之读(观)后感读后感作文的基本模块是:“引出作品”“谈出感想”“跟我有关”“总结全文”。
很多学生以及家长经常问我,读后感怎么写。
我给出了一个“搞笑”地回答:很简单,顾名思义就是先读再感!你确实没听错。
读就是要先读优秀作品,感就是引发感想,并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佐证,最后总结。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谈出感想”和“跟我有关”才是读后感文体模块的重中之重。
很多学生越俎代庖地把“引出作品”充当了“跟我有关”,这是大多数读后感作文写不好的弊病所在。
比如有的同学写《夏洛的网》读后感,一篇500多字的作文中,洋洋洒洒花了300多字来介绍这本书的内容,从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怎么认识,怎么在一起建立深厚友谊,怎么出现危机,最后又怎么牺牲自己改变威尔伯的命运。
这简直就是在复述原故事了,如果不是考试时间有限、考卷的格子有限,我怀疑小作者会一不小心“按原文默写”!然后他既是“谈出感想”又是“总结全文”地写道:“我被夏洛临死前还不辞辛苦地帮威尔伯织字的举动震惊了,我为那最真挚的友谊而落泪。
我们也要在学习生活中真诚待人,收获快乐的童年。
”这就结束了。
其实这是用力没用在刀刃上。
作为读后感,“谈出感想”和“跟我有关”至少要占文章篇幅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
比如我们可以这么写:“如果童年是一幅画,那么真挚的友谊就其中是最亮丽的色彩。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想起自己心中那不可替代的‘夏洛’。
记得一次手工课,老师让我们制作一个“梦想号”小木船,还说优秀作品将在“六一”儿童节展示,届时将收获荣誉证书和奖杯。
大家纷纷忙碌起来,无数的奇思妙想在教室里绚丽绽放。
我的‘梦想号’表达的主题是:晴朗的夏夜,在大海航行的小船搭上一座星星之梯来到月亮身边。
因为要做很长一段星星之梯,我的胶水用到一半就没有了。
这可怎么办呢?就算老师同意上课时间出去买也来不及了,马上就下课了,要交作品了,向别人借?可大家都有各自的作品要完成,谁愿意眼睁睁把奖让给你?我抱着脑袋,懊悔自己没听妈妈的话,要是多备一瓶胶水在文具袋里就好了。
小学生课外作文指导大全读(观)后感如果说作文是一个百草园的话,那么,读后感就相当于那株美丽的三叶草了。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它一般由“引”“联”“结”三片叶构成。
叶片一:引——围绕感点,亮出感点;叶片二: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叶片三: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达人支招】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作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作文。
不管是读后感还是观后感,所谓的“感”就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阅读(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斗志,也可以是因阅读(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要写好读后感、观后感,应该注意这么几个方面:一、叙述简单读后感和观后感既然由读(观)产生“感”,那么在作文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话,读(观)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观)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二、选准感点一篇文章或者一部电影,可以有许多让你感动的地方,但在一篇读(观)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不可能写得面面俱到。
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最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观)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三、表达方式读后感和观后感每一篇作文中有两个点,就是“读(观)”和“感”的关系,在处理这两个点的时候,要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观)后感以“感”为主,作文中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小学语文读(观)后感写作方法探究作者:吴海辉来源:《新教育·综合版》 2019年第1期一、现状分析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影、电视、手机成了学生最喜欢的三大件。
阅读环境如此之差,让学生自主去读完一本名著成了奢侈品,让学生写读后感更是黔驴技穷。
好在很多影视作品都能将文学作品转化成动漫、电影,倍受学生喜爱,因此,我觉得写读后感与写观后感差别不大,而写观后感更易于切入学生生活,便于写作。
事例一:学生在老师组织观看的《葫芦娃兄弟》后,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学生说道:“这个片子太老了”“没有意思”“不好看”……事例二:老师组织观看《熊出没》后,学生大笑、开心不止,问及有什么感受时,学生说道:“太搞笑了”“很有趣”……但要学生写出来,却无从下笔。
二、对策研究很多学生常出现这样的问题:看完电影、电视或课外书籍后感触不多,有些话想说说不出,无话可说,导致无处下笔,甚至害怕写读(观)后感,写读(观)后感成了老大难的问题。
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日常教学中要常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
1.有计划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学生品析课文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阅读”与“写作”是阶段目标。
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时要递进式带任务、带问题进行,学生阅读时可以边读边找出任务或问题,还可以在课文空白处写上感悟或疑问;学生阅读结束后要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如在教授《长城》一文,因为涉及风景名胜,学生很想了解,我抓住学生喜欢风景名胜的特点,设置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带问题阅读:“远看长城像什么?近看长城怎么样?作者看到长城有哪些联想?作者怎样赞美长城?你看到长城的图片后你想说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找出答案,很快了解文章的架构,读懂了文章。
读后感·写作提示一、简单说要求:1.框架:读后感=“读”+“感”;尤其注意:“读”<“感”。
不要大段复制原文来讲述故事,简单概括主要内容即可,要以“感想”为主。
写作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用原文,“读”“感”结合,但引用的部分必须“短”而“准”,更好地为“感”服务。
2.个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请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从题目到立意,从构思到行文,都要写出自己真实的体会,追求个性,不要千篇一律。
3.感想:“感”从何来?从原文中来,从生活中来。
所以,读懂原文,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都是重要的方面。
4.真实:此处所说的“真实”有两个方面:一保证文章原创,不要抄袭;二是文章要表达真情实感,不要“口号式”或“检讨式”,要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也可以采用中心句或小标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几个收获。
二、具体读范文:1.题目(新):自拟。
建议用主标题加附标题的方式,更能凸显主题。
例如:勇往直前,感恩挫折——读《挫折其实没什么》有感大自然的朋友——读《我的猎虎朋友》有感陪我一起长大——读《有“班霸”,不可怕》有感王者之路——《犬王麦穗》读后感因为有你——读《友谊就在我身边》有感草原的守护者——读《旗驼》有感品味苦难,感悟成长——《稻香渡》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感受等。
如:●开篇范例1:《读<海豚王>有感》这个暑假,我读了《海豚王》这本书,它介绍了海洋馆里的海豚灰灰因为生病被放回了大海,由于它与人类一起生活的时间太久了,其它海豚都不认识他,也都非常排斥他,但灰灰没有气馁,它诚恳地对待其它海豚,用自己的善良、聪明和勇敢,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信任。
在妈妈和伙伴们的帮助下,灰灰与伙伴们一起战胜了鲨鱼的攻击,最终成为了海豚王。
●开篇范例2:《语文随想——<幻想语文大战>读后感》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它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文”。
法国作家都德说:“即使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把握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抓住了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小学生课外作文指导《读(观)后感》
小学生课外作文指导大全
读(观)后感
如果说作文是一个百草园的话,那么,读后感就相当于那株美丽的三叶草了。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它一般由“引””;联”“结”三片叶构成。
叶片一:引--围绕感点,亮出感点;叶片二: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叶片三: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达人支招】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作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作文。
不管是读后感还是观后感,所谓的”;感”就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阅读(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斗志,也可以是因阅读(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要写好读后感、观后感,应该注意这么几个方面:
一、叙述简单读后感和观后感既然由读(观)产生“感”,那么在作文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话,读(观)后感中少不了“叙”,
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观)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二、选准感点一篇文章或者一部电影,可以有许多让你感动的地方,但在一篇读(观)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不可能写得面面俱到。
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最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观)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三、表达方式读后感和观后感每一篇作文中有两个点,就是”;读(观)”和“感”的关系,在处理这两个点的时候,要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观)后感以”;感”为主,作文中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时提示“读(观)”,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观)”。
【佳作赏析】
真正的强者陈鸣我坚持了一个星期,读完了《老人与海》,合上书本,我深深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做人不应该被任何困难打倒,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
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被
别的渔夫看做失败者,可是他坚持不懈,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大马林鱼将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他用尽了一切手段来反击。
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尽管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
(简单叙述书本的主要内容,突出老渔夫的精神品质)
一个人的真正胜利只能是精神的胜利,人在物质上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赢得我们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气魄的胜利,才使我们感动,才使我们和追随老人的孩子一样,为他的悲壮落泪。
(既是对老渔夫精神的概括,也是自己读了这本书最真切的感悟)
回想以前,无论我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点不顺利,就会退缩,有时还会说上几句垂头丧气的话。
想一想老人与鲨鱼搏斗,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就把小刀绑在桨把上。
刀子折断了,他就用短棍。
短棍也丢掉了,他就用舵把。
这种充满信心、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一个反问句扣问自己的心灵,表达自己读书后的收获)
老人说:”;它没有打败你,它没有。
”对啊,一个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
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对,坚持到底,决不退缩。
” 这也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书是一匹骏马,带你挑战人生。
”《老人与海》就是这么一本书,就是这么一匹高大的骏马。
(再次引用格言,把《老人与海》这本书比喻成一匹“高大的骏马”,显得形象生动,意蕴深厚)
【名师点评】
通过《老人与海》这本书,小作者认识了一名真正的强者--老渔夫。
他虽然老了,可是他的精神不老,他是永不言败的。
作文不局限于对一名强者的描写,还插叙了自己如何对待生活、学习上的困难,表明自己崇拜”;老渔夫”的原因。
【美文赏析】
真的好感动 --读曹文轩的《草房子》严明轩“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桑桑一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永远地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草房子......”再见了桑桑,我也和你一样,油麻地的草房子让我感动。
手捧《草房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展现在我眼前,让我大笑,让我哭泣,让我的心为之颤抖!
陆鹤,你怎么就不长一根毛发呢?秃顶给你带来多少伤心,你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屈辱,但又用自信赢来了秃顶人的尊严。
在你成功地扮演《屠夫》中的伪连长时,我真想冲上去拥抱你。
我真的为你高兴,也为认识你而感到自豪。
杜小康,我心中的偶像。
富裕的日子里,你能做大家不能做到的事:劳动课上,你一人带来十几把镰刀,解了蒋老师的燃眉
之急;断桥前,在大家束手无策之时,你叫来了毛鸭的大船,让大家踏上归途;穷困潦倒的日子里,你用稚嫩的肩膀,担负起全家人的重担--到荒无人烟的草滩中放鸭,去拾回爸爸失去的从前......你没有丝毫的卑微,你在向那个时代示威;你让同龄人敬佩,也让我汗颜。
桑桑、细马、纸月、秦大妈......《草房子》中人们的生死离别、悲悯情怀都让我感动,而他们厄运中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
的脉脉温情和殷殷情爱,如一股清泉涤荡着我心灵的污垢,似一炉烈火锻造着我的灵魂。
以前,只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少年时代的贫困、学习的艰辛,他们和《草房子》中的人有着同样的经历,而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比父辈们要辛苦得多,我们真的不快乐,这不只是我而是我们一代人的感受。
可是现在,我感觉到了,我是幸福的人,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草房子》里人们的遭遇我们无法体验,他们的幸福居然是如此简单--能填饱肚子,有机会上学。
而我们食品种类繁多,上学受法律保护,比起他们,我们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
之前我怎么就没感受到呢?《草房子》,是你拯救了我,是你帮我找到我本拥有但从未感受到的幸福,是你让我真正了解昨天和今天的意义!
【赏析】
作者用心在读《草房子》,也用心在诉说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文列举最让”;我”喜欢的人和最让“我”感动的事,也让读者明白:幸福很简单,就在我们伸手可及的地方。
全文抒情色彩浓厚,犹如一朵浓艳的感染之”;花”,很有感染力。
【我手写我心】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读书使我们学会思考,读书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充实。
你一定也读过不少书吧!选择一本你喜欢的,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
要求:题目自拟,500 字左右。
附录:作家的故事我的菜园孙幼忱作者简介:孙幼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文联专业作家,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1997 年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
出版有长篇传记文学《擎起我的双拐》、中篇科学童话《小狒狒历险记》、儿童科学文艺自选集《”;小伞兵”和“小刺猬”》等 19 本书。
大约 50 年前,我读小学五年级时,写了一篇作文,题为《我的菜园》。
这篇作文受到了老师的称赞。
在东北大学任教的父亲去世后,母亲被人民政府安排到吉林亚麻厂当了工人,家由市区迁到郊区一个叫哈达湾的地方,母亲整日操劳,除了上班和忙家务,无暇顾及其他。
春天,几场小雨过后,我望着院里那黑油油的泥土,非常高兴,决心在上面种点什么,并要获得丰收。
因为我自幼患小儿麻
痹症,双腿残疾,站立和走路离不开拐杖,不能像别人那样干活,便坐在地上”;耕耘”。
我先在靠近秫秸(高粱秆)篱笆的地方,挖出一个个小坑,埋进菜豆种子。
我想起菠菜又鲜又嫩,便又在菜园里种满了菠菜。
不久,菜豆的两片叶子出土,菠菜也使菜园一片新绿。
这时我却想,还是黄瓜和茄子好吃,便将菜豆的小苗和长得还不大的菠菜全拔去,沿篱笆种上黄瓜,其他地方全种上了茄子,一高兴,还插空种了十几株玉米。
我想起一首儿歌里说的“黄瓜爬上架,茄子打滴溜”,便相信,这正是我的菜园未来的写照。
后来我发现,黄瓜秧上生了不少卷须,但它却不像豆角秧那样,用茎缠绕篱笆,旋转上升,必须专为黄瓜秧搭上架子,供它的卷须去”;抓”,这太
麻烦了!这时我又想起西瓜。
西瓜又甜又水灵,多可口啊,而且西瓜秧可以自己沿地面向前爬。
我就拔去了黄瓜秧和茄子秧,玉米苗也没留下。
我在菜园里清一色地种上了西瓜。
“菜园”此时已成为”;瓜园”了。
结果,当秋天来临时,我的西瓜秧爬满了菜园,却连一个小西瓜的影子也没见到。
我忙来忙去,全部收获只是一堆干枯的西瓜秧。
《我的菜园》写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
结尾,我写到我接受了教训,并提醒自己说:“我的一生可不要这样度过。
” 老师在
这篇作文的评语中指出,能写出自己独特的经历,并从中有所思索,便有可能写成一篇好作文。
成年以后,我越来越懂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不行的。
我还以自己童年的这段趣事,为今天的孩子写出一篇童话,题为《狗熊种地》。
真的,小时候的我,多像一头傻乎乎的狗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