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检验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52
药物的制剂检验法药物的制剂检验法是药学中重要的一项研究内容。
通过对药物制剂的检验,可以确保药物的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药物制剂检验法及其原理和应用。
一、理化性质检验法1. 外观检验法外观检验法是一种对药物制剂外观特征进行评估的方法。
通过观察药物颜色、形状、气味等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药物的质量。
2. pH值测定法pH值是描述溶液酸碱性的指标,药物制剂的pH值可以反映其适应性和稳定性。
常用的pH值测定法包括玻璃电极法和指示剂法。
3. 溶解度测定法溶解度是药物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程度,常用于评估药物的物理性质和溶解度特性。
溶解度测定法可以根据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来评估药物溶解度特性。
二、质量控制检验法1. 含量测定法含量测定法是评估药物中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含量测定法包括比色法、色谱法、滴定法等。
通过测定药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可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可溶性和可溶出性测定法可溶性和可溶出性测定法用于评估药物制剂中溶解的活性成分。
药物的可溶性和可溶出性直接关系到药物的溶解速度和溶解度特性。
常用的可溶性和可溶出性测定法包括溶出度测定法、相对溶出度测定法等。
3. 残留溶剂测定法残留溶剂测定法用于评估药物中残留的有机溶剂量。
有机溶剂是药物制剂过程中常用的溶剂,但过高的残留溶剂会对用药安全造成潜在风险。
常用的残留溶剂测定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
三、微生物检验法1. 细菌限度检验法细菌限度检验法用于评估药物制剂中细菌的污染情况。
常用的细菌限度检验法包括总大肠菌群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等。
通过细菌限度检验,可以确保药物制剂符合微生物质量标准。
2. 真菌限度检验法真菌限度检验法用于评估药物制剂中真菌的污染情况。
常用的真菌限度检验法包括霉菌限度检验、酵母菌限度检验等。
真菌的污染会导致药物的变质和安全问题,因此真菌限度检验对于药物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四、稳定性检验法稳定性检验法用于评估药物制剂在储存期间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第五章药物制剂检验技术一.单选题1. (单选题)制剂的含量通常以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含量来表示,即A. 单位制剂中药物的实际含量B. 单位制剂中药物的实际含量与生产时处方量的比值C. 单位制剂中药物的百分含量D. 单位制剂中药物的百分含量与规格量的比值E. 单位制剂中药物的实际含量与规格量的比值正确答案:B2. (单选题)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基础是A. 布拉格方程B. 能斯特方程C. 朗伯-比尔定律D. 欧姆定律E. 范第姆特方程正确答案:C3. (单选题)采用色谱法对药物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分离度的要求为A. 大于2.0B. 小于1.5C. 小于2.0D. 大于1.0E. 大于1.5正确答案:E4. (单选题)准确度一般表示为A. 偏差B. 百分回收率C. 标准偏差D. 相对标准偏差E. 变异系数正确答案:B5. (单选题)药物制剂的检查中A. 杂质检查项目应与原料药的检查项目相同B. 杂质检查项目应与辅料的检查项目相同C. 杂质检查主要是检查制剂生产、贮存过程中引入或产生的杂质D. 不再进行杂质检查E. 进行一般杂质检查正确答案:C6. (单选题)薄膜衣片的重量差异检查方法A. 与普通片一样B. 取普通片的2倍量进行检查C. 在包衣前检查片芯的重量差异,包衣后再检查一次D. 在包衣前检查片芯的重量差异,合格后包衣,包衣后不再检查E. 在包薄膜衣后检查重量差异正确答案:E7. (单选题)小剂量片剂检查A. 溶出度B. 含量均匀度C. 干燥失重D. 重量差异E. 澄明度正确答案:B8. (单选题)崩解时限是指A. 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化性能B. 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的主药释放速度C. 固体制剂在溶液中溶解的速度D. 固体制剂在缓冲溶液中崩解溶散并通过筛网所需时间的限度E. 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崩解溶散并通过筛网所需时间的限度正确答案:E9. (单选题)中国药典规定,除泡腾片外,在作片剂的崩解时限检查时,水温应A. 20℃±1℃B. 25℃±1℃C. 37℃±1℃D. 30℃±1℃E. 10℃±1℃正确答案:C10. (单选题)中国药典规定,凡进行了下列哪种检查的制剂,可不再进行重(装)量差异检查?A. 崩解时限检查B. 主药含量测定C. 溶出度检查D. 含量均匀度检查E. 熔变时限正确答案:D0分11. (单选题)中国药典规定,凡进行了下列哪种检查的制剂,可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A. 溶出度检查B. 主药含量测定C. 重量差异D. 含量均匀度检查E. 熔变时限正确答案:A12. (单选题)凡是检查溶出度的制剂,可不再进行A. 崩解时限检查B. 主药含量测定C. 重量差异D. 含量均匀度检查E. 熔变时限正确答案:A13. (单选题)非水滴定中,硬脂酸镁干扰的排除采用A. 草酸B. HClC. HACD. H2SO4E. 盐酸正确答案:A14. (单选题)糖衣片,薄膜衣片应在盐酸溶液中在多长时间内崩解A. 15minB. 1hC. 30minD. 1.5hE. 5min正确答案:B15. (单选题)泡腾片在水中应在多长时间内崩解A. 15minB. 1hC. 30minD. 1.5hE. 5min正确答案:E16. (单选题)药物从片剂、胶囊剂等制剂中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A. 溶出度检查B. 崩解时限检查C. 含量均匀度检查D. 重量差异E. 熔变时限正确答案:A17. (单选题)注射用水与纯化水质量检查相比较,增加的检查项目是A. 亚硝酸盐B. 氨C. 微生物限度D. 细菌内毒素E. 易氧化物正确答案:D18. (单选题)片剂中硫酸钙和碳酸钙会干扰A. 配位滴定法B. 酸碱滴定法C. 非水滴定法D. 氧化还原法E. 沉淀法正确答案:A0分19. (单选题)存在于注射剂、眼用液体制剂中,在规定条件下目视可以观测到的不溶性物质为A. 可见异物B. 不溶性微粒C. 混悬颗粒D. 微生物E. 内毒素正确答案:A20. (单选题)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用于原料药与药物制剂,要求用几批供试品进行A. 1B. 2C. 3D. 4E. 5正确答案:C21. (单选题)下列物质中对离子交换法产生干扰的是A. 葡萄糖B. 滑石粉C. 糊精D. 氯化钠E. 碳酸钙正确答案:D22. (单选题)为了消除注射液中抗氧剂焦亚硫酸钠对测定的干扰,可在测定前加入哪种试剂使焦亚硫酸钠分解A. 丙酮B. 中性乙醇C. 甲醛D. 盐酸E. 丙酮正确答案:D23. (单选题)含量测定时受水分影响的方法是A. 紫外分光光度法B. 非水溶液滴定法C. 配位滴定法D. 氧化还原滴定法E. 可见分光光度法正确答案:B24. (单选题)新药稳定性考察测试间隔时间为A. 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B. 3个月、6个月、1年C. 1个月、6个月、1年D. 1个月、6个月、1年E. 1个月、2个月、6个月正确答案:A25. (单选题)一般品种留样考察数量应不少于1次全检量的A. 1倍B. 2倍C. 3倍D. 4倍E. 5倍正确答案:C26. (单选题)长期稳定性考察第1年每隔几个月考察一次A. 1B. 2C. 3D. 4E. 5正确答案:C27. (单选题)糖类辅料对下列哪种定量方法可产生干扰A. 酸碱滴定法B. 非水溶液滴定法C. 氧化还原滴定法D. 配位滴定法E. 沉淀法正确答案:C28. (单选题)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时,排除抗氧剂的干扰A. 应加入氯化钾作为掩蔽剂B. 应加入丙酮作为掩蔽剂C. 应利用主药和抗氧剂紫外吸收光谱差异进行测定D. 应提取分离后滴定E. 应避免使用HPLC法正确答案:B29. (单选题)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滴定片剂含量时,排除润滑剂硬脂酸镁的干扰A. 应加入氯化钾作为掩蔽剂B. 应加入丙酮作为掩蔽剂C. 应利用主药和抗氧剂紫外吸收光谱差异进行测定D. 应提取分离后滴定E. 应避免使用HPLC法正确答案:D30. (单选题)以淀粉、糊精等作为稀释剂时,对片剂的主要进行含量测定,最有可能受到干扰的测定方法是A. EDTA测定法B. 氧化还原滴定法C. HPLC法D. GC法E. 酸碱滴定法正确答案:B31. (单选题)含量均匀度检查主要针对A. 小剂量的片剂B. 大剂量的片剂C. 水溶性药物的片剂D. 难溶性药物的片剂E. 以上均不对正确答案:A0分32. (单选题)下列关于溶出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 溶出度检查主要适用于难溶性药物B. 溶出度检查法有转篮法和浆法C. 溶出度检查法规定的温度为37℃D. 凡检查溶出度的片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E. 溶出度与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直接相关正确答案:E33. (单选题)赋形剂硬脂酸镁对哪种定量方法有干扰A. 高锰酸钾法B. 配位滴定法C. 银量法D. 溴酸钾法E. 亚硝酸钠发正确答案:B34. (单选题)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时,滴定前需要加入丙酮,这是为了A. 保持维生素C稳定B. 消除注射液中抗氧剂的干扰C. 使淀粉变色敏锐D. 加快反应速度E. 增加维生素C的溶解度正确答案:B35.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颗粒剂检查项目是A. 可见异物B. 粒度C. 干燥失重D. 装量差异E. 溶化性正确答案:A36. (单选题)《中国药典》制剂通则的片剂项下规定:除另有规定外,片剂应进行的检查项目不包括A. 重量差异B. 溶出度C. 澄明度D. 崩解时限E. 含量均匀度正确答案:C37. (单选题)注射剂检查项目不包括A. 崩解时限B. 可见异物C. 装量D. 热原试验E. 无菌试验正确答案:A38. (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凡规定检查溶解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B. 凡规定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C. 凡规定检查融变时限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D. 凡规定检查重量差异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E.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时限检查正确答案:B39. (单选题)对于平均片重在0.30g以下片剂,我国药典规定其重量差异限度为A. ±3%B. ±5%C. ±7.5%D. ±10%E. 以上均不对正确答案:C0分40. (单选题)片剂重量差异限度检查法中应取药片几片A. 6片B. 10片C. 15片D. 20片E. 2片正确答案:D41. (单选题)含量均匀度检查主要针对A. 小剂量的片剂B. 大剂量的片剂C. 所有片剂D. 难溶性药物片剂E. 以上均不对正确答案:A42. (单选题)注射剂中加入抗氧剂有许多,下列答案不属于抗氧剂的为A. 亚硫酸钠B. 焦亚硫酸钠C. 硫代硫酸钠D. 连四硫酸钠E. 亚硫酸氢钠正确答案:D43. (单选题)中国药典规定,硫酸亚铁片的含量测定采用哪种方法以消除糖类赋形剂的干扰。
制剂分析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制剂的分类1. 固体制剂: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
2. 液体制剂:例如口服液、注射剂、外用液体剂等。
3. 半固体制剂:例如软膏、栓剂、栓剂等。
二、药物制剂的成分1. 主要药物: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成分。
2. 辅料:能够改善制剂质量、稳定性和适宜性的成分,如填料、分散剂、粘合剂等。
三、制剂分析的基本技术1. 热分析技术:包括热重分析、差热分析、热熔法等。
2. 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
3. 色谱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等。
4. 质谱分析技术:包括质谱法、质谱联用技术等。
四、主要检验项目1. 药物含量:是制剂中所含主要药物的质量的检验项目,它直接影响着药物的治疗效果。
2. 含量均匀性:用于考察制剂中主要药物的分布情况,一般采用常规成分含量测定法或者HPLC测定法。
3. 质量分析:包括制剂的外观、溶解度、稳定性等方面的检验。
4. 微生物检测:用于考察制剂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是药物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标志。
五、常用分析仪器1. 高效液相色谱仪:能够对药物制剂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具有高分辨率和灵敏度。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适用于对药物制剂中色素、防腐剂等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
3. 质谱仪:能够对药物制剂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分析和鉴定。
六、制剂分析的质量控制1. 样品制备:样品的制备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2. 仪器校准:所有使用的分析仪器均应进行校准和质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标准:分析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实验室内部检验。
4. 结果判定标准:分析结果应与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判定是否符合要求。
七、制剂分析的常见问题与对策1. 样品频繁变化导致分析结果不稳定:合理安排分析顺序,避免频繁变化样品。
2. 仪器操作不当导致分析结果出错: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仪器使用培训。
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一、概述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它通过对药品制剂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确保药品符合相关法规和质量控制标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探讨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概念、检验方法和实际应用。
二、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概念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检测。
这些微生物可能对药品质量和公众健康构成威胁。
例如,某些细菌和真菌可能会引起药品污染,而病毒则可能引发感染。
因此,进行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是十分必要的。
三、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的方法1、细菌学检验:通过培养、分离、鉴定细菌,检测细菌种类和数量,评估药品制剂的细菌污染程度。
2、真菌学检验:通过培养、分离、鉴定真菌,检测真菌种类和数量,评估药品制剂的真菌污染程度。
3、病毒学检验:通过检测病毒的核酸、蛋白质等成分,鉴定病毒种类和活性,评估药品制剂的病毒感染风险。
4、生物安全实验室:为了确保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通常需要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检验。
这些实验室具备特殊设备和条件,可以防止微生物外泄,保障检验人员的安全。
四、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的实际应用1、新药研发: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有助于评估新药的抗菌、抗真菌和抗病毒效果,为新药的研发和优化提供依据。
2、药品质量控制:通过对药品制剂进行微生物检验,可以评估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确保药品符合相关法规和质量标准。
3、感染预防:通过对药品制剂进行病毒学检验,可以评估药品的抗病毒效果,为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提供参考。
4、公众健康保障:通过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可以保障公众使用的药品安全、有效,防止药品污染和病毒感染。
五、结论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是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药品制剂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确保药品符合相关法规和质量控制标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未来,随着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药物制剂研究的深入,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将在新药研发、药品质量控制、感染预防和公众健康保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药物制剂的药物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药物制剂是指经过药学加工和制备工艺完成的合适剂型的药物产品。
药物制剂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对于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药物制剂的药物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的意义、药物质量标准的制定、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以及药物检测技术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物制剂的药物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的意义药物质量标准是指药物制剂所应具备的质量要求和规范。
药物质量标准的制定是基于药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并结合临床实践和药物监管的要求,确保药物制剂的质量可控和可靠性。
药物质量标准的制订需要考虑药物的纯度、含量、稳定性、溶解度、颗粒度、溶出度等多个因素。
药物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有助于确保患者获得药物的疗效,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因此,药物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药物质量标准的制定药物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药物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剂型选择:根据药物的特性和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剂型。
常见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口服液等。
2. 质量要求确定:考虑药物的纯度、含量、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因素,确定药物制剂的质量要求。
3. 方法开发与验证:制定药物检测的方法和工艺流程,并进行实验验证,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药物标准样品制备:制备符合质量要求的药物标准样品,作为药物质量标准的参照。
5. 标准制定与修订:根据药物的研究进展和监管要求,不断修订和更新药物质量标准,以确保其科学性和适用性。
三、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药物质量的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原料药的选用、加工工艺的规范、生产设备的管理、产品检验的严格执行等。
在药物制剂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工艺和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药物制剂的每批生产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1. 原料药的选用:选用符合相关规定的高质量原料药,确保药物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药物制剂检查项目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活性成分与辅助剂通过一定的工艺和方法制得的药品形态,用于临床治疗或预防疾病。
制剂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其安全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之一,药物制剂检查项目的目的就在于检查制剂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药物制剂检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性状检查性状检查主要是通过观察制剂的外观、形状、颜色和气味等来评估其整体特征。
这些特征对于判断制剂是否异常或受到污染至关重要。
例如,制剂的颜色应符合药典标准,没有明显的异色或变色;外观应无杂质、杂质不超过规定限度;粉剂制剂应具有适当的颗粒度和均匀度,不得有团块状结构等。
2. 标称含量与标称容积检查标称含量与标称容积检查是用来确保制剂中所含药物活性成分的含量与容积符合规定的标准。
这项检查通常通过对制剂进行样品制备,然后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测定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或容积,然后与标称值进行对比,以评估其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如果标称值与实际含量或容积存在较大偏差,则可能会影响制剂的治疗效果或安全性。
3. 溶出度和释放度检查溶出度和释放度检查是对固体制剂或控释制剂的离体性能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
这些检查项目的目的是评估制剂中活性成分的溶出或释放速率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通常采用适当的人体模拟消化液或其他溶液进行检测,并与相应的标准曲线进行比较,以确定溶出度和释放度是否满足规定的标准。
4. 稳定性检查稳定性检查是评估药物制剂在特定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的过程。
制剂在储存期间可能会受到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药物活性成分的降解、制剂外观的变化或其他质量问题。
稳定性检查旨在评估制剂在规定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并确定其有效期限,以确保患者使用时药物仍然安全有效。
5. 杂质检查杂质检查是对制剂中的杂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药物制剂可能会受到外源或内源性杂质的污染,例如工艺中使用的原辅料杂质、其它已知或未知的杂质等。
这些杂质可能对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