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座椅布置设计规范

座椅布置设计规范

座椅布置设计规范
座椅布置设计规范

XXXXXXX有限公司

座椅布置设计规范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发布实施

XXXXXXX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范围 (3)

2.设计指南引用文件 (3)

3.定义 (3)

4.设计指南内容 (4)

座椅系统设计指南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座椅专业术语,对座椅系统及下属零件的设计流程、设计要点、参数选择、设计校核、性能要求及试验大纲等进行了描述。

本规范适用于M1,N1类汽车座椅的设计开发。

2.设计指南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引用国标、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GB 15083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1550 《汽车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l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

GB 11552 《汽车内部凸出物》

GB11551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3.定义

本规范采用以下定义:

3.1座椅骨架平台

指前排座椅基础骨架本体,包含功能件,可根据项目需要,对前排座椅骨架进行高度、宽度的适应性修改后使用

3.2 泡沫型面舒适性标杆座椅

指根据动态、静态主观评价结果,用于座椅泡沫造型舒适性参考的标杆座椅。

3.3动态舒适特性标杆座椅

指根据模态、振动衰减性能测试结果,选取的用于座椅模态和振动衰减性能

参考的目标座椅。

4.设计指南内容

4.1 座椅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4.1.1座椅系统主要结构:

座椅系统从外到内,主要由座椅面套、座椅泡沫、座椅骨架、装饰塑料件、附属功能件及线束等几大部分组成;

为满足不同的市场配置需求,座椅系统装有满足配置功能要求的附属功能件。如从舒适性考虑,常见的有腰托、按摩装置、腿托、扶手、加热、通风装置等配置;从安全性考虑,有安全带、侧气囊、乘客重量传感器等配置;从储物功能考虑,有小桌板、杯托、抽屉、地图袋等配置。通过增加各种各样的配置,座椅系统可最大程度满足用户安全、舒适及人性化需求,座椅结构详细下图:

驾驶员座椅总成爆炸图

4.1.2座椅系统主要功能:

座椅系统给驾乘者提供可靠支撑,并在保证方便进出和驾驶操作的前提下,提供驾乘者有效的安全约束。同时,座椅系统还应该提供驾乘者预期的可调节性和长途驾驶的舒适感。

归纳起来,主要功能如下:

?支撑:支撑是座椅最基本的功能;

?定位:乘客的定位对于汽车的使用安全性至关重要,因为它使乘客实现对车辆的良好控制;

?提供舒适性:为乘客提供合理支撑,保证乘坐的短期和长期舒适性性能,这可以给整车加分,增加用户满意度;

?保护乘客:座椅应该能够防止乘客正常使用时的无意识滑移;或者在发生事故时,阻止乘客移动、因座椅损坏导致的乘员伤害。这要求座椅与其它系统一起提供乘客保护的功能。

4.2 座椅设计基础工作

4.2.1座椅开发流程简图:

座椅开发流程简图

4.2.2座椅系统设计时需要统筹考虑的因素

座椅总成在设计时,需要从性能、结构、成本、生产、运输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如果考虑不全,可能会引起错装、面套损坏或某个看不见的部位断裂等问题,对座椅的性能会产生影响,所以座椅系统设计时需要统筹考虑的因素如下。

4.2.2.1座椅设计时,在考虑性能的同时,要综合平衡装配过程、制造可行性、

成本、重量、质量等问题。

4.2.2.2座椅开发人员需要了解座椅组装、运输、座椅在整车上总装的全过程,并注意以下信息的确认:

?座椅在安装时是人工搬运还是机器人搬运。

?工人或机器人抓在座椅的什么地方,如果抓的地方不正确,会出现什么情况。

?机器人是否使用了可能弄坏座椅的特殊工具搬运座椅。

?线束什么时候连接,是否有空间装配。

?接插器是否合理选型和卡接,可以避免用户在不当操作时使其松脱或颠簸工况时晃动导致接触不良。

?固定螺栓的安装顺序是怎样的,螺栓规格选择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现场装配工具规格。

?如果装配顺序有误,对座椅的性能是否有短期或者长期的影响。

?对各环节物流盛具常用规格有了解。

?座椅尺寸、结构设计,是否符合物流盛具常规要求。

4.2.3 座椅设计需要的输入和对外技术要求输出

座椅从属于整车这个大系统。每个座椅不仅与座椅内部各零件间有一定的尺寸关系,同时还与整车中其他的部件系统存在能量传递、搭接、人机等关系。在座椅设计、开发过程中,要明确对座椅配置、性能、质量要求的输入。同时,座椅对周围相关部件的搭接、人机等要求要及时形成规范的技术文件,输入给相关部件的工程师和应标供应商。

4.2.3.1座椅设计需要的输入

座椅系统工程师在做方案的阶段,需要得到足够的技术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准确地进行座椅设计开发,这些信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2.3.1.1市场定位

这是产品研发时必须确定的最重要的信息。首先是目标人群的确定,要明确我们的车主要是针对哪个消费群体开发的,只有目标明确,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其次是车型定位的确定,以确定座椅档次,对我们的产品进行差异化设计开发。

在外观、功能、性能和成本之间,一个汽车产品往往很难达同时达到最优,要进行取舍、平衡,使我们的产品具备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4.2.3.1.2市场配置及出口要求

市场配置是我们设计、开发依据的基本资料,从面料选择、座椅功能配置等都必须详细、准确。同时,产品有无出口要求也是必须先确定的,这样座椅工程师才能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对法规、产品使用环境、包装物流要求等方面确定相应技术要求,根据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和规避。

4.2.3.1.3质量目标

根据整车的质量目标,分配得到座椅系统的质量目标(R/1000、TGW、PPM),并作为技术要求,写入开发技术要求中,这些指标影响成本。

4.2.3.1.4性能目标

性能目标中,规定了如设计硬点、碰撞星级、整车性能目标、试验目标、VOC 目标、精致工艺目标、重量目标等。这些指标决定了产品的法规符合性、寿命、环境适应性、性能衰减性、操作舒适性等相关性能。明确相关性能目标后,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地、合适地进行设计。详细信息要求如下:?硬点输入:座椅相关的总布置图。

?使用地域输入:根据使用地域要求,明确满足法规和相应性能要求。

?碰撞安全输入:挥鞭伤目标分值、整车碰撞波形、台车碰撞波形。

?整车性能目标输入:项目整车性能目标书。

?气味&VOC目标:座椅系统气味等级要求、座椅总成VOC限值要求。

?重量目标:各座椅总成重量目标。

?精致工艺目标:本项目座椅精致工艺目标书。

4.2.3.1.5成本目标

没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往往有市场竞争优势随之降低。我们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要努力达成这个目标。

成本输入型式:座椅总成上限价格。座椅总成上限价格由原价工程师根据材料占比,结合座椅配置和档次要求,与产品工程师充分讨论后,确定下来的座椅开发价格上限。通过座椅开发技术要求输入给应标供应商,由供应商根据上限价格编制技术方案。

4.2.3.2.座椅设计需对外进行的技术要求输出

座椅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必须与造型、总布置、电器、车身、内饰、精致工艺、性能、试验、等相关专业的工程师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座椅系统的设计。同时,座椅不是一个孤立的部件,其与内饰、电器、车身等周围相关部件一起相互关联,装配在整车上。所以在设计、开发中,我们要带着全局观、系统化和协同的思维与其他系统的工程师一起来进行协同设计。

在设计的初期阶段,最好在各系统布置阶段,座椅工程师需以规范的文件格式对各相关系统工程师提出相应的要求。具体需要输出技术要求如下:

4.2.3.2.1座椅造型工程要求

造型工程师的工作职责是设计出符合审美需求的产品。基本上不会去考虑产品法规、性能、工程制造、成本等要素,当然,有经验的造型工程师也会在设计中对这些方面进行关注,尽量做到兼顾。所以在造型过程中,座椅工程师要和造型工程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以便造型工程师设计出既满足美学,又满足法规、性能、工程制造可行性、合适成本要求的的造型方案。

输入给造型的工程要求主要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座椅主断面、关键尺寸、搭接边界的间隙、配合要求、制造工艺可行性要求、结合骨架及配置给出的手柄及护板造型推荐方案等。这其中,影响法规的关键尺寸是必须满足的,其余要求在与造型美学要求有冲突时(这是经常会有的)需双方进行沟通、平衡、取舍。

4.2.3.2.2座椅总布置工程要求

一般总布置工程师着眼于整车总体布置,对座椅系统具体的法规、乘坐舒适性、人机等方面不做细致的考虑。因此,为了提前规避这些方面的设计冲突,避免问题遗留到后期导致大的设变成本,座椅工程师要在前期就以规范的技术文件形式将座椅的总布置相关诉求输入给总布置工程师,并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

4.2.3.2.3 座椅内饰工程要求

内饰相关系统与座椅之间有着重要的间隙、配合、运动关系。因内饰件数量多,与车身方案固化紧密相关,故一般会在进度上早于座椅开发。由于各系统有各自不同的要求,相应产品工程师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问题,所以座椅工程师要在布置阶段,就梳理出对有边界关系的内饰零件的约束技术信息,与内饰工程师充分交流、固化,从整体上设计出均衡、满足要求的产品。

4.2.3.2.4座椅电器工程要求

座椅系统常常包含有许多电器件,如SAB、SBR、按摩、PPD、安全带锁扣、通风、座椅调节电机、DVD显示屏、记忆模块等等。这些零部件的控制与整车电器有各种信号交互;零件的控制逻辑、电信号的平衡、信号交互方式及通道设置、接插件型号和线束的布局、开关的布置等都需要早期规划。提前梳理座椅电器相应的要求输入给电装工程师。

4.2.3.2.5座椅车身地板工程要求

座椅与车身的关系,主要在于座椅在车身上的安装以及后排座垫的防下潜结构。在整车开发进度中,与座椅相关的下车体都是设计先行,车身的修改,容易导致底盘零件方案的变更,车身模具要求高,修改成本大,需要尽量早地梳理出座椅对车身的相关需求,避免车身冻结后变更导致的设变成本增加。

4.2.4 座椅需要满足的法规及性能要求;

4.2.4.1世界各主要地域,已经建立了汽车及其零件需满足的法规,主要包括:

◆欧洲经济委员会法规-ECE

◆欧洲共同市场标准(欧盟法令)-EEC

◆美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FMVSS

◆加拿大机动车安全标准(加拿大)

◆澳大利亚设计规范(澳大利亚)

◆道路机动车安全法规(日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根据整车的出口要求,座椅系统应该满足下述对应法规,并在指定机构完成相应法规的认证或自检,具体详见下表:

座椅系统强制法规要求对照表及认证形式

4.2.4.2 座椅法规差异化对比;

经过近几年座椅法规的修订,相关GB要求基本与ECE一致,以下主要针对座椅满足的GB与FMVSS标准差异进行了对比,以便于设计参考。

指导性文件:座椅法规差异化对比清单。

4.2.4.3 座椅满足的性能要求;

座椅系统应满足STS-01.10《座椅系统级规范》中性能要求,同时,还应根据项目的出口需要(欧盟、北美等)、车辆用途(如出租车、驾考车等),满足项目的特需要求。

4.2.4.4 座椅的试验验证要求

座椅在定点前,应根据项目售卖地域、座椅配置结构、座椅借用情况,梳理出座椅的试验大纲。因该工作影响产品定价,故应在招标技术交流前,与应标供应商充分讨论固化,放入招标技术交流中。

4.2.5座椅需要进行的FEA分析项目

4.2.

5.1 满足GB 15083-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4.2.

5.1.1安全带固定点强度

4.2.

5.1.2头枕强度

4.2.

5.1.3后排行李箱冲击强度

考虑FEA分析精度和GB的强制满足特性,一般FEA分析所施加载荷按要求载荷的120%加载。

评价标准以GB相关要求为准;

4.2.

5.2满足C-NCAP要求

4.2.

5.2.1 50%假人50公里正碰

4.2.

5.2.2 5%假人50公里正碰

4.2.

5.2.3 50%假人64公里偏置碰

4.2.

5.2.4 5%假人64公里偏置碰

4.2.

5.2.5 挥鞭伤试验

评价标准以<座椅系统设计规范》相关要求为准。

4.2.

5.3满足行业标准要求

4.2.

5.3.1座椅总成及骨架总成模态

4.2.

5.3.2座椅系统后向扭矩强度

4.2.

5.3.3前排行李箱冲击强度

4.2.

5.3.4 95%假人56公里前排座椅前碰

4.2.

5.3.5 50%假人40公里前排座椅后碰

4.2.

5.3.6前排座椅后碰

4.2.

5.3.7 95%假人56公里后排座椅前碰

4.2.

5.3.8后排座椅后碰

4.2.

5.3.9座椅ISOFIX固定点强度

4.2.

5.3.10 座椅体压分布

4.2.

5.3.11 座椅扶手强度

4.2.

5.3.12座椅手柄、塑料护板强度、刚度分析

评价标准以《座椅系统设计规范》相关要求为准。

4.2.6座椅骨架平台选择

4.2.6.1骨架平台应用原则

4.2.6.1.1在进行具体项目匹配、应用分析时,为了不影响骨架性能、规避骨架开发风险、减少专用件开发,在进行匹配应用时需遵循如下要求:

4.2.6.1.2 各供应商匹配的功能件必须在规定范围内选择; 4.2.6.1.3 各骨架平台可进行扩展性

各骨架平台均匹配有两种及以上功能件,在进行骨架匹配应用时,可根据项目座椅的性能要求、成本等进行选择: 4.2.6.2 骨架平台分析及验证

目前骨架基础平台虽已完成相应CAE 分析及试验验证,但在根据具体项目的配置、结构、性能等要求匹配骨架后,根据骨架修改情况和使用车型变化情况,需进行相应CAE 分析及试验验证。 4.2.7 座椅总成安装点开孔策略

4.2.7.1前排座椅车身安装及座椅安装结构要求

4.2.7.1.1车身根据座椅所选用安装螺栓型号选择对应强度等级及规格的焊接螺母,参见下表:

座椅固定螺栓&车身焊接螺母对照表

4.2.7.1.2车身上座椅安装螺栓对应焊接螺母开孔及座椅定位销开孔要求如下:

焊接螺母开孔及座椅定位销开孔尺寸公差要求对照表

4.2.7.1.3根据所选择安装螺栓规格,进行座椅上安装孔及定位销尺寸、公差设计,相应要求如下:

座椅安装孔开孔及定位销要求表

4.2.7.2后排座椅车身及座椅安装点要求

4.2.7.2.1整体式座垫固定卡车身安装孔尺寸要求

目前整体式座垫常用型号为09411-30161座垫固定卡进行固定,该型号座垫固定卡对应车身安装孔要求为:

开孔尺寸:31(±0.3)X16(±0.1)mm;车身板厚:0.7mm~1.2mm

4.2.7.2.2后排非独立式座椅与车身安装孔尺寸及要求

4.2.7.3座椅上自攻螺钉开孔要求

在座椅设计时,常出现将塑料装饰件用自攻螺钉直接紧固于金属钣金上的结构,常用自攻螺钉ST4.2的对应钣金开孔推荐如下:

4.2.8座椅紧固件选择及扭矩计算

4.2.8.1紧固件的选择考虑主要因素:

在进行紧固件选择时,需要对空间限制、可装配性、连接强度要求等因数进行充分考虑;

4.2.8.1.1空间限制:指留给紧固件安装的空间有多大,特别是滑轨通过螺栓直接打在车身上的情况;

4.2.8.1.2可装配性:主要考虑空间满足性、装配工具通用性因素;特别是驱动

形式选择,一般为内驱动、外驱动:

内驱动形式:螺钉头部为六梅花或十字形,能很好的解决空间问题,但零件成本贵,工具通用性不高;

外驱动形式:螺钉头部一般为外六角盘头,但常受限于需要较大的装配空间;因装配工具的通用性高,该形式最常用;

4.2.8.1.3 连接强度:基于前期设计经验、最恶劣工况下的CAE分析该螺栓连接处的剪切、拉伸力结果,同时考虑一定强度安全系数,参考技术标准,来进行连接方式、螺栓规格、螺栓强度等级的选择。

4.2.8.2座椅紧固螺栓规格、强度等级选择

4.2.8.2.1紧固螺栓规格、强度等级参考

4.2.8.2.2座椅紧固螺栓选择推荐表

4.2.8.2.3标准紧固件推荐装配扭矩

4.2.8.3 紧固件选择提示:

4.2.8.3.1 一般情况下,至少要有两个及以上有效螺纹旋入配合件进行配合;4.2.8.3.2感应淬火螺栓的螺纹很脆,这种螺栓至少需要四个有效螺纹旋入配合零件进行配合;

4.2.8.3.3实际设计中,预留比自认为需要的紧固等级更高一级的紧固螺栓空间,便于修改;

4.2.8.3.4在长时间受动载荷的关键连接位置(如滑轨与坐骨架连接、调角器链接等位置),需使用防松螺母或螺栓;

4.2.8.3.5在成本接受情况下,座椅安装螺栓推荐使用自攻螺栓(车身上使用无螺纹焊接螺母);

使用自攻螺栓有以下优点:

?配合零件不需要预攻螺纹。

?不会滑丝,减少返工。

?自锁紧。

?比切削螺纹配合的更加牢固。

4.2.8.3.6螺栓越大,价格越贵,如热处理费用的差异忽略不计,价格成平方倍增长,故,选择合适螺栓很重要。

4.2.8.3.7铆钉直径选择推荐:根据CAE分析受力结果,进行铆钉规格、材料选择,推荐铆钉直径为大于两连接板件厚度的1.25 倍。

4.2.8.3.8尽量选用XXXXXXX标件库内标件,迫不得已情况下,新开标件。

4.2.9舒适性标杆座椅选择及应用。

座椅舒适性设计,对于座椅设计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目前对于座椅舒适性设计研究还不透彻状况下,通过舒适性标杆座椅的对标、技术信息解读、结构成本分析,来指导座椅设计工作,可有效的降低座椅舒适性设计风险。

4.2.9.1泡沫型面舒适性标杆座椅选择流程

4.2.9.1.1泡沫造型型面舒适性标杆座椅选择步骤详见以下流程图:

4.2.9.1.2动态舒适特性标杆座椅选择

以底盘性能标杆车座椅作为动态舒适特性标杆座椅。重点解读技术信息有: 座椅总成模态、座椅骨架模态、座椅振动衰减性能,对相关结构进行拆解分析。

4.2.9.2座椅舒适性标杆应用方式

通过相关技术参数解读,结合主观舒适性评价结果,优化不足,确定座椅舒适性相关参数目标。实物零件出来后,进行对比优化,最终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越标杆座椅。对标杆座椅解读的技术信息如下: 4.2.9.2.1座椅主观评价

指导文件:座椅静态舒适性评价表

1.座椅舒适性对标参考

产品部研究院

设计中

市场2. 舒适性标杆座椅静态、动态评审组织(乘用车中心牵头)

3.座椅舒适性标杆

4.座椅舒适性标杆座椅技术信息解读

5.座椅舒适性目标确定(乘用车中心牵头)

4.1.座椅主观评价

4.2标杆座椅体压分布测试

4.3.标杆座椅数据扫描 4.4.座椅泡沫硬度、密度获取;

6.座椅造型工程需求输入

7.座椅型面设

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表

4.2.9.2.2座椅数据扫描

指导文件:座椅数据扫描规范

4.2.9.2.3座椅静态参数

指导文件:座椅静态尺寸测量项目及方法

4.2.9.2.4操作性能

指导文件:座椅操作性能测量项目及方法

4.2.9.2.5体压分布

指导文件:座椅体压分布测试

4.2.9.2.6座椅总成及骨架模态性能

指导文件:《座椅模态测试规范》

4.2.9.2.7座椅动态舒适性性能

指导文件:《座椅动态舒适特性测试规范》

4.2.9.2.8座椅解析

指导文件:座椅解析报告模板

4.2.10座椅精致化设计控制

座椅精致化设计的目的是确保座椅产品设计,兼顾成本同时,符合客户的审美和功能需求。在座椅开发初期,就应同步开始座椅精致化工作。

4.2.10.1 座椅精致化目标设定

指导文件:座椅精致化目标设定流程

4.2.10.2 座椅精致化设计签发

指导文件:座椅精致化签发流程

4.2.10.3座椅精致化开发设计

指导文件:座椅精致化开发指南

4.3 座椅子系统设计

4.3.1座椅头枕设计

4.3.1.1头枕主要功能:

?在撞击过程中吸收能量起到保护头部;

?提供驾乘人员头部休息;

头枕最核心的功能是保护头部,头枕的所有设计工作都围绕保护头部功能展开的。

4.3.1.2头枕形式:

常见的座椅头枕主要为两向和四向机构。两向头枕使用最普遍,四向头枕因成本因素,常见于中高端车使用。

4.3.1.3头枕需要满足的要求

法规要求:头枕高度要求、头枕宽度要求、头枕与靠背间隙要求、头枕吸能要求、头枕强度(位移)要求、内部突出物要求、禁限用物质要求。

其它性能要求:头枕挥鞭伤性能、头枕操作力性能、振动噪音要求、外观精致化要求等。

4.3.1.4头枕设计要点

4.3.1.4.1.头枕杆选择

?头枕杆直径常用的有9mm实心杆、12mm 、12.7mm 、14mm空心管等多种。

?材料一般为SAE1010,强度更高的头枕杆材料可以选用合金钢SAE4340。

?在满足性能要求前提下,从成本和通用化考虑,应该优先选择直径9mm 的SAE1010 实心杆。

?管状结构重量轻,比实心杆成本高。随着标准的加严和挥鞭伤性能的提出,一般情况下使用最小外径为12mm空心管(开槽后,能够承受要求的力而不断裂),且有使用强度、刚性更好的直径14mm空心管趋势。

4.3.1.4.2头枕杆生产

一般情况,头枕杆供应商购买尺寸稍大的杆材或管材,经过冷拉后到达规定的尺寸,这种做法有两个显著的优点:

?冷拉能够提高和控制材料的屈服点。

?能够较好地控制径向公差。

4.3.1.4.3头枕杆的公差控制

?头枕杆直径公差:不能大于+/-0.1mm,这个值与头枕导管配合相关,影响振动异响和操作力。

?头枕杆两杆中心线横向间距公差:一般规定公差值不允许超过+/-1.0mm;将头枕杆末端的公差控制在+/-0.5mm 范围时,操作性能最好。

座椅设计规范

座椅设计规范

纵向位移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 角位移 angular displacement 3.4 锁止装置 locking system 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3.5 头枕 head restraint 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3.6 “R”点“R”point 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3.7 基准线 reference line 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三、技术要求 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 3.1舒适性 1)座椅泡沫造型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并给出A面的分析报告。 2)人体乘坐时,最大布置人体与骨架(硬物)间距≥30mm。 3)选用高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3.4要求。 4)选用优质复合面料,面料与泡沫采用火焰复合方式,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 5) 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足人机工程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 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 7)工作座椅的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应耐用、阻燃、无毒。坐垫、腰靠、扶手的覆盖层应使用柔软、防滑、透气性好、吸汗的不导电材

料制造。 8)若坐垫直接固定在底板上(通常为后排座椅坐垫),一般泡沫上表面到底板的距离不小于50㎜; 9)在震动和乘员进行座椅特性操作的过程中,不得有摩擦声音和尖刻声音等异响。 3.2外形尺寸要点 1)座面:座面表面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纵向(座深方向)平展的,其倾角为0°-5°;另一种是纵向前沿拱起的。任意一种形式的座面,其横向高度差都不应小于25mm;座面前沿拱起的高度h1最小应为40mm,起拱半径R1最小为40mm,最大为120mm。座椅前沿纵向起拱时,前部倾角α1=4°-5°,后部倾角α2=10°-15°,两角顶交点位于距座面前沿座深2/3处;纵向高度差h2不得大于40mm。当坐垫为弹性结构时,最下层支撑部分应有一定的刚性,中间弹性层变形量不宜过大(坐垫厚度不宜大于30mm)。 2)腰靠:腰靠角度调节量应不小于20°;腰靠的形状应保证使人体压力尽量分布均匀。腰靠若装有软垫,则其沿座深方向垂直剖面内的曲率半径应大于1400mm。 3)头枕:头枕到顶棚间隙,经验值为,驾驶员头部到顶棚间隙大于50mm,乘客头部到顶棚间隙大于30mm,保证乘员头部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头枕中心线与靠背中心线应保持0°-20°夹角。根据 GB 11550-1995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头枕位置尺寸,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测量头枕顶端到R点长度,驾驶员座椅为700mm以上,其他座椅为650mm以上;由头枕顶端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向下65mm处或者由R点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向上635mm处,头枕的外形宽度以座椅中心面为对称面,左右各应宽85mm以上(既头枕最小宽170mm);位置可以调节的头枕外形高度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测量为100mm以上。 4)扶手:工作座椅若设扶手,则扶手的有关尺寸应满足以下条件:扶手上缘与座面间的垂直距离为230+20mm;两扶手内缘间的水平距离最大不超过500mm;扶手长度为200-280mm;扶手前沿与座面前沿的水平距离为90-170mm;扶手倾角,固定式为0°-5°,可调式为0°-20°。 5) 靠背:靠背的基准角度与水平面成105°-115°;前排座椅靠背高度不低于800mm;后排高度不低于700mm。

整车布置设计规范(修改稿)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原则、规定及应满足的有关法规等。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开发时的整车总布置设计。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490-2000:主图板 QC/T576-1999:轿车尺寸标注编码 GB/T17867-1999: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 GB14167-1993:安全带固定点 GB11556-1994 :A、区 GB11565-1989:B区 GB11562-1994:前方视野 GB/T13053-1991:脚踏板 SAEJ 1100:头部空间、上下左方便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整车总布置 明示所有总成的硬点、关键的参数的布置图 3.2设计硬点 轮距、轴距、总长、总宽、造型风格、油泥模型表面或造型面、人体模型尺寸、人机工程校核的控制要求、底盘等与车身相关零部件对车身的控制点线面及控制结构,都称为设计硬点。 4.整车总布置图上应确定的参数 4.1整车的外廓尺寸; 4.2轴距和前、后轮距; 4.3前悬和后悬长度;

4.4发动机、前轮的布置关系; 4.5轮胎型号、静力半径和滚动半径、负载能力; 4.6车箱内长及外廓尺寸; 4.7前轮接地点至前簧座的距离; 4.8前簧中心距; 4.9后簧中心距; 4.10车架前部和后部外宽; 4.11车架纵梁外形尺寸及横梁位置; 4.12前簧作用长度; 4.13后簧作用长度; 5.参数确定原则及设计的一般程序 5.1参数确定原则 以设计任务书和标杆样车为基准,按设计任务书上规定的或标杆样车上测定的参数进行总布置,如确实不能满足的,需提出经上级领导批准后方能更改。 5.2设计的一般程序 1)总布置设计人员在接到新车型的开发任务后,首先要进行整车构思,并参与市场调研和样车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总的设计原则和明确设计目标; 2)各专业所建立标杆样车的3D数模,并提供给整车布置人员; 3)总布置设计人员将各专业所提供的数模装配好; 4)对各总成的匹配和布置关系等进行分析,明确它们的优点和不足; 5)各专业所建立拟采用的总成的数模,不提供总布置人员; 6)总布置人员对新的数模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7)对方案进行评审; 8)评审后对各总成进行修改或开发; 6.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座椅设计人体尺寸参数确定

纸板座椅的设计的尺寸参数确定 瓦楞纸板的优势:实力强大,产品成熟,人才雄厚,但是企业生产过剩,迫切需要开发新的市场。蜂窝纸板的优势在于:市场大,产品新,效益好,但企业规模不大,发展不快,困难不少,希望得到瓦楞纸板行业的大力支持。故二者应该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鉴于瓦楞纸的优势和市场潜力,纸板座椅的选材就用瓦楞纸。 厚度一般为16mm-17mm左右。 1、座椅设计的一般原则 ①座椅的设计,应保证人们在操作时的身体支撑; ②座椅的设计要使人们工作顺利,椅子的尺寸要适当,其高度和位置可以调整到适合各种身材的人使用; ③座椅应能够适当地支撑住身体,以避免不良的姿势,同时身体的重量能够均衡地分布在椅面上; ④在不影响手的个别动作时,座椅应有扶手,同时也有脚踏板,以维持较好的座椅到脚停止位置的距离。 2、座椅的设计 (1) 座面高度:按我国人体尺寸座面高度可取为380~450mm。座椅最好设计成高度可调,以适应不同身材的操作者需要,调节范围为工作台下240~300mm之间。 (2) 坐深:正确的设计应使臀部得到全面的支撑,腰部得到靠背的支撑,座面前缘与小腿间留有适当距离,保证小腿可自由活动。坐深应按350~400mm来取。 (3) 坐宽:座宽应满足臀部就座所需要的尺度,使人能自如地调整坐姿。一般可取400~500mm。 (4)座面倾角:因为工作时身体前倾,若倾角过大,会因为身体前倾而使脊椎拉直,破坏正常的腰椎曲线,所以座椅座面倾角一般小于3°。 (5) 靠背的高和宽:靠背的作用是保持脊椎处处于自然形状的放松姿势。靠背可分为腰靠和肩靠,工作场所的座椅大部分属于腰靠。靠背的最大高度可达480~630mm,最大宽度350~480mm。支撑腰部以下的骶骨部分能增加舒适感,靠背下沿与座面之间最好留有一定的空间(70~80mm以上),以容纳向后挤出的臀部肌肉。靠背的横截面可以是一个半径大于1000mm的圆弧。

总平面图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主编部门:中国工业运输协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5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3]730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工业运输协会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冶金工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编制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我会秘书处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 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多年来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的实践经验,吸取了有关科研成果,参考了国外的有关标准,并广泛地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会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九章和三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厂址选择,总体规划,总平面布置,运输线路及码头布置,竖向设计,管线综合布置,绿化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鉴于本规范系初次制定,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有关单位结合设计实践和科学研究,注意积累资料,认真总结经验,并请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武汉市青山区冶金大道12号,邮政编码:43008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国工业运输协会 1993年6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做出符合国情、布置合理、生产安全、技术先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好的设计,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企业新建、改建及扩建的总平面设计。对工业企业在总平面设计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 2.1车身高度的确定: 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 2.2.1货厢带前帽檐: 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 2.2.2货厢为护栏结构: 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

3、整车宽度的确定: 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 4.1前轮距: 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 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 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 1、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 2、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 3、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 4、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 5、背角:5~28° 6、足角:87~95° 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轻型货车≥80) 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

(完整版)汽车座椅相关设计参考资料

汽车座椅相关设计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生产经验规定的汽车座椅设计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骐铃牌各系车型座椅的设计。 二、目的 规范座椅设计要求。 三、定义 3.1 座椅 seat 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3.2 固定装置 anchorage 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3 调节装置 adjustment system 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

纵向位移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 角位移 angular displacement 3.4 锁止装置 locking system 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3.5 头枕 head restraint 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3.6 “R”点“R”point 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3.7 基准线 reference line 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三、技术要求 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 3.1舒适性 1)座椅泡沫造型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并给出A面的分析报告。 2)人体乘坐时,最大布置人体与骨架(硬物)间距≥30mm。 3)选用高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3.4要求。 4)选用优质复合面料,面料与泡沫采用火焰复合方式,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 5) 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足人机工程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 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 7)工作座椅的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应耐用、阻燃、无毒。坐垫、腰靠、扶手的覆盖层应使用柔软、防滑、透气性好、吸汗的不导电材

施工图规范

《CAD施工图规范》 一、总则 室内设计专业制图规则,为了保证制图质量,提高制图效率,做到图面清晰、简明,符合设计、施工、存档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形成设计绘图表达的风格的统一,不提倡个人绘图表达风格。施工图制图的表达应清晰、完整、统一。 二、制图 1.文件内容说明: 要求:绘制单位为毫米,不保留小数;要求所有图面的表达方式均保持一致。 2.图纸表现说明: 图面多少可根据图面内容的丰富程度来确定,以A3打印出来层次分明又不稀疏为原则。 3.注意事项: 3.1插入图中的图块不要炸开,如需调整,在调整完毕后,应重新定义为图块;填充禁止炸开。 3.2注意剖视方向,索引符号指示方向应与剖视方向一致。 3.3平面图中索引立面序号时,以图面上方为起始,用数字按顺时针方向排序,同层不同空间的立面序号以连续数字表示,如01 02 03 04 05 06…… 3.4同一幅图中,索引序号不得重复。 3.5文件完成后,必须将多余图块及设置清除,确保文件空间为最小。 3.6检查图纸应按以下步骤进行①画面内容②尺寸标注③文本标注④图标图名⑤整体排版 3.7图面与图框内框竖线之间应留一定的距离。 3.8确保画面均衡、美观、各视图间应按照对应的原则排版。 4.尺寸标注说明: 4.1最外总体尺寸;中间结构尺寸;最内功能尺寸。 4.2等分尺寸与总体尺寸必须相等,必要时可用EQ表示。 4.3所有标准应在图纸空间视口内以1-1的标注样式标注,必要时可以在图纸空间内标注,不要重复标注。 4.4门缝、抽屉缝、搁板厚度等细节不需要标注。

4.5尺寸标注严禁炸开;严禁小数点。 5.填充说明: 详见《材料填充图例》 6.图纸目录编排(图号编号)说明: 6.1图纸目录 6.2设计说明 6.3装饰专业: 6.3.1图纸命名: 总平面图——————ZP 区域空间平面图———P (天花平面图、墙体定位图、地材铺装图、立面索引图) 立面图———————E 详图————————D (包含剖面图、大样图) 6.3.2图纸顺序: 以楼层从下至上为排序原则;每个楼层图纸依次为:平面布置图→立面索引图→墙体定位图→天花布置图→灯具定位图→地材铺装图→ 区域平面布置图→区域天花布置图→(区域立面索引图)→立面图→详图。 [注:如有总平面的(立面索引图)时,无需(区域立面索引图)重复索引。] (排序1:按照楼层总平面排序) 一层平面布置图 1L-P-01 一层立面索引图 1L-P-02 一层墙体定位图 1L-P-03 一层天花布置图 1L-P-04 一层灯具定位图 1L-P-05(如有区域平面部分时,无需总平面灯具定位) 一层地材铺装图 1L-P-06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的总体设计与汽车的使用性能、艺术造型与制造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销售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结构、性能及其使用、维修、寿命和使用经济性,所以总体设计在汽车的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 1、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 (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目标产品的用途、销售对象、控制成本及生产纲领等出发,正确选择整车性能指标、质量及尺寸参数,提出整车设计方案,为部件设计、选型提供依据。 (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使汽车能满足主要性能的要求,使相对运动的部件不会产生相互干涉。 (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4)协调各总成与整车的关系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关系。 (5)拟订整车技术文件。如:整车装调技术条件、产品标准 (6)进行各种有关整车的技术综合工作。如:总布置评审材料的准备;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说明书);项目描述书;试验任务书;零部件技术认证计划。 2、对整车设计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整车设计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对汽车的有关标准、法规的了解和掌握; (2)对汽车设计、试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对汽车使用、保养和修理知识的基本了解; (4)对汽车生产工艺的基本了解; (5)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状态及技术水平主要零部件资源的了解; (6)有强烈的经济观念和市场意识,对市场的需求有必要的了解; (7)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 (8)要有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和耐心。 3、汽车设计的一般主要原则: 汽车的设计原则是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准则。其中包括产品设计方针、主要技术—经济要求(对技术先进性、工艺性、继承性、生产成本和零部件互用化的要求),需要考虑哪些变型车;同时要规定在各自使用性能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的性能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汽车,其设计原则是不相同的,但有一些普遍适用的主要原则,表现在: (1)用户第一原则: 汽车是工业品,也可看作艺术品。对一台车的评价指标是多方在面的,且极具社会性和时代性,作为用户,一般会从以下方面作出选择: a)造型是否有时代感,能否体现使用者的社会地位或阶层; b)驾乘是否舒适,操纵是否方便; c)工作是否可靠,维修是否便利,备件供应是否充足; d)各项技术性能等(如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能、机动性、货厢结构与尺寸、舒适性、排放可靠性等)是否满足使用需求。 e)售价(或性能价格比)是否合理; f)使用、维修成本是否低廉。 (2)贯彻“三化”原则: 贯彻“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零部件设计标准化”,可以大大减小零部件品种、降低成本、方便维修、减少投入,所以在设计一个新车型时,要考虑它的系列化变形的

座椅设计规范3-3

汽车座椅设计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生产经验规定的汽车座椅设计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骐铃牌各系车型座椅的设计。 二、目的 规范座椅设计要求。 三、定义 3.1 座椅 seat 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3.2 固定装置 anchorage 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3 调节装置 adjustment system 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

纵向位移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 角位移 angular displacement 3.4 锁止装置 locking system 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3.5 头枕 head restraint 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3.6 “R”点“R”point 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3.7 基准线 reference line 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三、技术要求 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 3.1舒适性 1)座椅泡沫造型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并给出A面的分析报告。 2)人体乘坐时,最大布置人体与骨架(硬物)间距≥30mm。 3)选用高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3.4要求。 4)选用优质复合面料,面料与泡沫采用火焰复合方式,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 5) 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足人机工程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 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 7)工作座椅的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应耐用、阻燃、无毒。坐垫、腰靠、扶手的覆盖层应使用柔软、防滑、透气性好、吸汗的不导电材

平面布置图设计规范

平面布置图设计规范 一. 目的 为减少设计人员出现箱变平面布置图设计不统一及各种元器件与箱变间的关系不合理的情况,减少共性问题的沟通,特制定本设计规范。 二.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设计生产的10kV欧式箱变、10kV开闭所、35kV开闭所。 三. 职责 所有参与箱变平面布置图设计的电气设计及机械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此设计规范设计,如不能按本规范设计时应组织评审工作。 四. 内容 (一) 10kV欧变 1. 高压部分: 1) 高压部分平面布置图尺寸尽量按标准方案进行设计。 2)平面布置图中的高压柜尺寸应为最大尺寸,即各箱体最外边尺寸,可参考高压柜标准尺寸表。 3)当高压柜数量较少时,应设计为面朝箱变端门,且距箱变外边缘至少留150mm 距离;当高压柜数量较多时,可按背靠背布置,两侧高压柜之间至少应留下30mm 间隙,高压柜距箱变侧边缘至少留下150mm距离(如使用德理施尔高压柜时注 意二次室开门与箱变立柱的关系,可适当增加以上距离)。 4)当高压使用霍斯通环网柜,并且为背靠背布置时,高压柜距变压器室隔板应留下400mm间隙,用于安装母线联接铜棒(或者电缆);两排高压柜之间的距离 为95mm。 5)当高压使用霍斯通F单元时,应注意熔仓抽出过程中不得与任何箱体部位干涉(如各种箱体立柱)。变压器出线单元应尽量放置在箱变中心线上。 6)当高压柜面前有箱体立柱时,考虑高压柜开门是否能90度开启,如不能,则更改布置方案。 2. 变压器室部分: 1)变压器室部分平面布置图尺寸尽量按标准方案进行设计。

2)变压器尺寸应按油变、干变尺寸汇总表的要求选择,尽量按最大尺寸布置。 3)当变压器为油变时,变压器高低压侧距相应的隔板应留下至少150mm的距离; 当变压器为干变时,变压器的高压侧距高压隔板应留下至少200mm的距离(并保证变压器高压带电体距高压隔板300mm),低压侧距低压隔板应留下至少150mm的距离。 4)如无特殊情况时,变压器布置在中心线上。 5)应在布置图中代表变压器的方框上明确写出变压器的完整型号及轨距信息。 6)当变压器带油枕时,应在平面布置图的变压器部分写明“带油枕”字样。 3. 低压室部分: 1)低压室部分平面布置图尺寸尽量按标准方案进行设计。 2)低压柜应选择800×500×1800(长×宽×高)的改进型GGD柜,当低压电流较 大,需要使用两片母排时,应选择800×600×1800(长×宽×高)的改进型GGD柜。 3)当低压柜总数为偶数时,应面对面分两排布置,原则上低压进线柜放置在走廊上侧,无功补偿柜主放置在走廊下侧。 4) 低压柜距变压器隔板应保证20mm。 5)低压柜距箱变端面(箱变外边缘)应保证不小于150mm距离,方便人手可插入开启内锁门。 6)低压柜距箱变侧面(箱变外边缘)应保证100mm距离。 7)当低压柜数量大于等于3面时,应设低压室走廊,走廊宽度至少保证1000mm。 8)当低压柜数量小于3面时,可不设低压室走廊。 9)低压柜为品字型布置时,中间的低压柜与两侧低压柜之间距离为50mm(如使用600mm深的低压柜时,此距离应为100mm)。 10)低压柜的上门及下门的开启方向应保持一致,且所有低压柜开门方向有利于人在低压室内的逃逸。 11)低压室内如有走廊时,应设下人孔(700mm×700mm),下人孔距箱变端面外边缘应为250mm,保证下人孔不与箱变基础干涉。设计箱变地基下人孔时务必与箱变的建议基础图相结合,不要有墙体或槽钢堵住下人孔的问题; 12)低压室无走廊时,箱变基础图应设计为下人孔在箱变外,传递基础图时应特别注意。

(完整版)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内蒙生活区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图纸深度规定 盘锦辽河化工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三年十二月

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一总平面 1、区域位置图(根据需要绘制) 2、总平面图 1)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 3)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和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建筑间距。 4)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生化池等隐蔽工程用虚线表示),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应标注坐标(或定位尺寸)、名称(或编号)、层数;总平面图中应准确表达建筑物外轮廓线。 5)道路、广场的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停车场及停车位,必要时加绘交通流线示意; 6)绿化、景观及休闲设施的布置示意,围墙、大门的布置图。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9)说明栏内注写:尺寸单位、比例、地形图的测绘单位、日期、坐标及高程系统名称(如为场地建筑坐标网时,应说明其测量坐标网的换算关系),补充图例及其他必要的说明等。 3、消防分析图(1)在已完成的总平面布置图上表示,主要内容为消防车道的宽度、坡度、转弯半径、尽端车道的回车场(高层为18m X l8m小高层为15m X l5m,消防扑救场地范围及坡度,范围:建筑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 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场地进深高层围18m,小高层可15: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场地坡度不大于5%。 (2)说明 1)消防登高扑救场地下的管沟、暗沟、水池、生化处理构筑物及地下车库顶板,能承受大型消防车荷载。 2)消防登高扑救场地上方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停靠和操作的难以拆除的固定障碍物,如花池、树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讲解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空气悬架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设计准则,布置要求,结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要求,性能设计要求,设计计算方法,设计评审要求,装车质量特性,设计输出图样和文件的明细,制图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空气悬架系统产品设计过程控制,同时检验、制造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306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 GB/T 11612 客车空气悬架用高度控制阀 QC/T 491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QCn 29035 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 QC/T 517 汽车钢板弹簧用U形螺栓及螺母技术条件 GB/T 4783 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方法 3 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 GB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3730.2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B/T 3730.3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 GB/T 1306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 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GB/T 12549- 1990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3094-200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QC/T 480-1999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QC/T 474-1999 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值 GB/T 12428-2005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 GB 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 918.1-89 道路车辆分类与代码机动车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4 设计准则 4.1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4.1.1 安全技术条件应符合GB 7258-2004中有关要求。 4.1.2 操纵稳定性符合QC/T 480-1999中有关要求。

剧场建筑设规范座椅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1 总则 1.0.2 本规范适用于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不适用于观众厅面积不超过200m2或观众容量不足300 座的剧场建筑。 1.0.3 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1.0.4 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 特大型 1601 座以上;大型 1201~1600 座; 中型 801~1200 座;小型 300~800 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 座。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 座。 1.0.5 剧场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 年以上,乙等51~100 年,丙等25~50 年; 5 观众厅 5.1 视线设计 5.1.1 视线设计应使观众能看到舞台面表演区的全部。当受条件限制时,也应使视觉质量不良的座席的观众能看到80%表演区。 5.1.2 视点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镜框式台口剧场宜选在舞台面台口线中心台面处; 2 大台唇式、伸出式舞台剧场应按实际需要,将设计视点相应适当外移; 3 岛式舞台视点应选在表演区的边缘; 4 当受条件限制时,设计视点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舞台面0.30m;向大幕投影线或表演区边缘后移,不应大于1.00m。 5.1.3 视线升高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视线升高差“c”值应取0.12m; 2 隔排计算视线升高值时,座席排列应错排布置,保证视线直接看到视点; 3 儿童剧场、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露天剧场视线升高值可提高一些要求; 4 为满足较高音质要求,视线升高值设计宜采用较高要求。 5.1.4 舞台面距第一排座席地面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镜框式舞台面,不应小于0.60m,且不应大于1.10m; 2 伸出式舞台面,宜为0.30~0.60m,附有镜框式舞台的突出式舞台,可与主台齐平。 3 岛式舞台台面,不宜高于0.30m,可与观众席地面齐平。 5.1.5 观众席对视点的最远视距,歌舞剧场不宜大于33m;话剧和戏曲剧场不宜大于28m;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20m。

如何布置施工总平面图

施工总平面图 施工总平面图是拟建项目施工场地的总布置图。它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对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材料仓库、附属企业、临时房屋、临时水电管线等做出合理的规划布置,从而正确处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各项设施和永久建筑、拟建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 一、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内容 建设项目施工总平面图上的一切地上、地下已有的和拟建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的位置和尺寸。 一切为全工地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的布置位置,包括: (1)施工用地范围,施工用的各种道路; (2)加工厂、制备站及有关机械的位置; (3)各种建筑材料、半成品、构件的仓库和生产工艺设备主要堆场、取土弃土位置;(主要包括:钢筋加工厂、木工棚、钢筋原材料堆场、周转架料及砂石等原材料堆场、半成品堆场) (4)行政管理房、宿舍、文化生活福利建筑等; (5)水源、电源、变压器位置,临时给排水管线和供电、动力设施; (6)机械站、车库位置; (7)一切安全、消防设施位置。 (三)永久性测量放线标桩位置 许多规模巨大的建筑项目,其建设工期往往很长。随着工程的进展,施工现场的面貌将不断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应按不同阶段分别绘制若干张施工总平面图,或者根据工地的变化情况,及时对施工总平面图进行调整和修正,以便符合不同时期的需要。 二、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原则 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少占农田,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 合理组织运输,减少运输费用,保证运输方便通畅。 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确定,应符合施工流程要求,尽量减少专业工种和各工程之间的干扰。 充分利用各种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原有设施为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的费用。

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应便于工人的生产生活。 满足安全防火、劳动保护的要求。 三、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依据 各种设计资料,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地形地貌图、区域规划图、建筑项目范围内有关的一切已有和拟建的各种设施位置。 建设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 建设项目的建筑概况、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以便了解备施工阶段情况,合理规划施工场地。 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加工品、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需要量一览表,以便规划工地内部的储放场地和运输线路。 各构件加工厂规模、仓库及其他临时设施的数量和外廓尺寸。 四、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步骤 场外交通的引入 设计全工地性施工总平面图时,首先应从研究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等进入工地的运输方式入手。当大宗材料由铁路运来时,首先要解决铁路的引入问题; 当大批材料是由水路运来时,应首先考虑原有码头的运用和是否增设专用码头问题;当大批材料是由公路运入工地时,由于汽车线路可以灵活布置。因此,一般先布置场内仓库和加工厂,然后再布置场外交通的引入。 1.铁路运输 当大量物资由铁路运入工地时,应首先解决铁路由何处引入及如何布置问题。一般大型工业企业、厂区内都设有永久性铁路专用线,通常可将其提前修建,以便为工程施工服务。但由于铁路的引入将严重影响场内施工的运输和安全,因此,铁路的引入应靠近工地一侧或两侧。仅当大型工地分为若千个独立的工区进行施工时,铁路才可引入工地中央。此时,铁路应位于每个工区的侧边。 2.水路运输 当大量物资由水路运进现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码头的吞吐能力。当需增设码头时,卸货码头不应少于两个,且宽度应大于2.5m,一般用石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 3.公路运输 当大量物资由公路运进现场时,由于公路布置较灵活,一般先将仓库,加工厂等生

电动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规范02

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2015年8月21日发布2015年10月22日实施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设计准则 (2) 3.1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2) 3.1.1应满足以下标准 (2) 3.2应满足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性能要求 (2) 3.2.2性能要求 (2) 3.3设计输入、输出要求 (2) 3.4设计过程的节点控制要求 (3) 4. 布置要求 (3) 4.1车身总布置的原则 (3) 4.2车身总布置的方法 (6) 4.3车身总布置的内容 (6) 4.4 车身总布置的设计流程 (7) 4.5 车身总布置要求 (8) 5. 结构设计要求 (9) 5.1系列化设计要求 (9) 5.2通用化设计要求 (10) 5.3 标准化设计要求 (10)

前言 为使本公司车身总布置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总体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车身总布置设计指导书。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在车身总布置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一种指导操作的作用,让一些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员工有所依据,在设计的过程中少走些弯路,提高车身总布置设计的效率和精度。本规范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本规范由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技术部提出。 本规范由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技术部批准。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劲松 本规范于2015年8月首次发布。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第二节、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1 施工任务划分 由于本工程量较大,工期要求较紧,施工机械设备较专业,为保证工程质量和现场施工安全,本工程全面展开施工。 主要指单位工程中的分部工程或施工阶段的先后顺序,及其制约关系。主要解决时间搭接上的问题,做好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做好施工程序的安排,安排好竣工扫尾工作。 施工阶段配备劳动力进行流水作业,同时施工,统筹安排,组织平面,立体作业,从而能让劳动力和机械合理使用,达到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的作用。精细组织、精心施工,遵守技术操作规程有关规定,清除避免施工中质量通病,保证优质工程。 2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布置原则 本工程工程量大、交叉作业多,为了保证场交通顺畅和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减少现场材料、机具相互影响降低工效,减少环境污染,对现场平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 (2)布置依据 招标文件有关要求及总公司形象要求; 业主提供的区域布置图; 进度计划及资源需用量计划;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要求。 (3)施工平面布置图

(4)现场围蔽 施工现场按招标文件、省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的要求设置,做法达到省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5)办公设施 本工程采取集中办公的形式,以便于施工统筹协调。办公区设在现场西南角,采用活动集装箱式房。其主要设施有:项目部办公室、会议室等。 办公室统一配备办公桌椅,会议室配备拼装式长型会议桌,微机房配备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等设施,办公室。 (6)生活设施

为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现场的设置生活区。 (7)其它配套设施 排水设施。 (8)临时设施布置及临时用地表

(9)现场临时用电设计 管理方案 本工程建筑面积较大,根据我们承建大型工程的惯例以及施工同类型工程的经验,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下列管理方案: 强化临时维修改造设施管理,配合工程正常进行; 维修改造设备的布置选型原则上按照业主提供的条件实施,局部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工作质量标准:根据ISO9001系列要求,建立起组织、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五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 规和标准要求 除遵照业主、上级指令外,还必须遵守国家、地方政府的下列规和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建筑机械技术试验规程》。 管理制度 专业施工制度:针对升降施工设备,临时用电设施的特殊性,组建安装及专业电气维修组,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以确保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施工交底制度:所有临时装饰及机械拆装施工均编制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采用层层审批和层层交阍,落实好责任,保证质量。 安全责任制度:安全工作实行层层责任制,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安全技术

座椅设计指南

1设计思想 1.1设计原则与设计流程 (1)设计原则 目前,我公司几乎所有车型的座椅均作为借用件或联合开发件开发,即整车厂只需确认前后排座椅的R点、造型、功能及安装方式等输入条件,座椅在车身上的安装位置,座椅涉及到的人机工程可行性分析和空间布置的可行性分析,而座椅骨架及座椅发泡设计、外造型的A面制作等均由供应商完成。 舒适性要求:1.meat to metal:50mm;2.中、后排750mm,前排750-800mm。 (2)设计流程 1.2设计参数确认 (1)确定座椅H点曲线,定义R点。 在正向设计中,座椅H点需要通过复杂的运算得出,国外也有很多公司是专门设计座椅H点。实际H点在车身坐标系中位置的不同,针对不同百分位的驾驶员,统计出了一组H点曲线,该曲线表征了不同百分位驾驶员在适意驾驶姿势时,而我们说的座椅R点通常指的是最后位置的H点坐标。但目前也有些汽车在定义R点后,将H点曲线在R点再向后延长一定的距离(一般为滑道1档距离),这样可以保证体格非常大的人也可以舒适的驾驶,下图为我公司A0车的H点曲线及所定义的R点,由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定义的R点为最后位置的H点向前18.977mm处。目前我公司采用的方式是在参考样车上将95%的假人摆到舒适位置以确定R点,通过R点在软件上做出H点曲线。这在目前的车型开发中是可行的,而且可以节省很多开发费用和整改问题,但当我们自己正向开发车型时还是要回到正向开发座椅上来。

图一 (2)确定座椅配置定义表 我公司配置定义表主要参照参考样车来确定,同时考虑国内同类的竞争车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再结合整车的售价确定的。下表是A0车的座椅配置表,参考车型C1,国内竞争车型有QQ3,路宝,奔奔等,预计售价3.5-4.5万。附表1 是竞争车型的配置定义表。 表一 (3)根据整车设计尺寸、配置定义表及参考样车确定座椅轮廓尺寸范围,前排座椅滑道行程,滑道角度,座椅安装方式,后排座椅翻转角度等。 注:座椅轮廓尺寸需满足国标法规,由其注意后排座椅长度≥人数×400mm 1.3材料、加工要求 座椅的材料主要分表皮材料、衬垫材料、骨架及弹簧元件材料及座椅靠背翻转的把手和前排座椅两侧护板材料。 (1)表皮材料主要分真皮和织物两种,织物的价格远低于真皮。同时织物又根据所选材质及克重的不同,有多种类别可供选择。我们一般只确实是选择真皮座椅还是织物座椅,至于具体织物材料一般是由供应商根据座椅整体价格区间提供几种表皮样件由我们确认。 (2)衬垫主要分主垫和罩垫:主垫一般采用1层聚氨酯泡沫。使用衬垫的目的是保持座椅的形状、隔断在弹簧式座椅上乘坐的乘员直接接触弹簧产生的异物感,并起缓冲和减振作用。罩垫的材料一般采用低融点聚氨酯泡沫。加罩垫的目的是增强座椅的造型效果,提高座面的通气性能和手感,装在表皮和衬布之间,缝制为一体,体现出自由曲线形状。衬垫要求如下表所示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