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BIM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895.83 KB
- 文档页数:17
徐盐V标BI米技术应用研究实施方案一、总体概述1.1 应用背景BI米 (Building Infor米ation 米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在三维技术的支持下进行数据融合与信息展示的平台,帮助建设项目管理企业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利益方基于BI米协同作业,为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特点.基于BI米的应用价值:(1)提供完整BI米模型,实现各方共享、共同受益的技术体系,不同阶段建立和维护BI米模型,使用Bl米平台汇总各项目参与方的工程信息,能够消除项目中的信息孤岛.(2)能够实现从单体二维设计到三维协同设计的转换,消除差错漏碰,能够快速算量、精确计划、虚拟施工.(3)基于BI米的工程信息整理和储存,全过程随时共享,实时把控工程建设进度、安全风险、质量成本,总体提高管理和决策能力,对设计、施工、运营和监理单位都有重要的意义.1.2 工程概况本标段站场、路基工点处理较为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与站后工程接口多,路基工程与综合接地、电缆沟槽、管线过轨、接触网支柱基础、声屏障基础、防灾安全监控设备等站后工程的接口复杂,须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加强组织和协调,保证接口合理、施工有序、质量可控.路基工程需结合架梁、铺轨要求尽早完成.本标段桥梁比例大、特大桥长度较长、新技术含量高、施工工艺复杂,连续梁孔跨类型多,大跨度梁多,结构复杂,施工主要采用悬浇及支架现浇;因本标段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区,交通发达、河流分布较多,桥梁跨越多为铁路、公路和等级航道,由此决定了本标段的桥梁桥墩较高,桥梁跨度较大,其下部结构施工难度较大.简支箱梁数量大,且梁截面大、自重大,对施工机械的要求高,主要采用设场集中预制,运梁车运输,大吨位架桥机架设的施工方法.二、重点研究应用主要探索将GIS、BI米和桥梁模型进行整合,对临建场地、作业通道进行空间部署规划,对各种复杂工艺工法进行4D施工模拟,同时集成施工视频监控、混凝土温度监控、斜拉索应力监控、主梁沉降监测,最终实现施工图设计复核、三维可视化交底、施工工艺模拟、进度形象管理、安全风险把控、质量问题监督.2.1 BI米模型建立利用主流软件开展本标段路基、桥梁三维设计,建立LOD300施工细度的模型,包括路基、桥梁主体结构模型、周边地形模型、GIS模型、临建场地模型(施工料场、搅拌厂、试验室、梁厂),满足本标段路基、桥梁专业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完成整个桥梁工程BI米施工模型.2.2 碰撞检查基于BI米模型进行2×56米转体梁桥梁结构深化、结构细致建模;同时基于模型完成2×56米转体梁构件错、漏、碰、缺检查,2×56米转体梁预应力孔道、钢筋、预埋件等的碰撞检测.2.3 BI米信息管理信息是BI米模型的灵魂,脱离了信息的三维模型不能称之为BI米模型,附加的信息主要包括几何信息(长、宽、高、体积、面积)和非几何属性(构件名称、材料属性、时间属性、线路里程、参建单位、图纸信息等).利用BI米平台将施工期间的数据载入模型相应断面或部件,并与BI米模型自动相关联,实现施工数据集成、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2.4 三维可视化交底实现对本标段路基、桥梁的线路里程、设计属性、施工属性、鸟瞰浏览、二维图纸、工程量统计、问题跟踪等模型视图三维可视化展示,使得项目各参建方在施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大大提高了各参建单位理解和沟通的效率.2.5 施工模拟基于BI米三维可视化模型,针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方案模拟、施工工艺模拟、施工进度模拟,清晰地把握施工过程中关键工序的施工难点和要点,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确保施工专项方案的安全性,指导现场科学安全施工.2.6 进度形象管理通过读取Project/P6等第三方软件编制的工程进度计划和采集电子施工日志、施工周报/月报实际施工进度信息的对比,进行本标段工程形象化进度展示;进一步将这些关键线路上工序作业的实际施工资源及外部条件与预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导致实际施工进度出现异常的主要原因,及时比对校核进度偏差,加强项目进度红线管控.2.7 安全风险管理通过平台集成现场视频监控、混凝土温度监控、主梁沉降监测等系统,实现对各类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实时动态展示、空间属性计算、超限预报警,实现安全防护设计和安全教育模拟,帮助工程参与人员及早发现和快速分析工程施工技术与安全问题,减轻规避工程安全风险.2.8 质量问题管理利用远程实时自动采集技术,克服常规质量控制手段受人为因素干扰大、管理粗放等弊端,实现对本标段工程的隐蔽工程可视化、复杂节点三维可视化交底、预埋构件安装模拟检查,使整个工程建设质量始终处于真实可控状态,有效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同时,针对现场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问题库闭环管理.三、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铁路总公司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苏北公司推行BI米系统技术的要求,以加强BI米人才队伍建设、标准化体系建设为核心,突出BI米实际应用实效,努力让BI米技术成为服务于项目建设管理信息化的核心优势技术.(1)建立基于BI米项目管理平台的桥梁工程建模标准,形成桥梁BI米设计协同标准、交付标准;(2)建立基于BI米项目管理平台的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材料管理等业务管理流程;(3)完成主体模型、周边地形模型、GIS模块的建立工作;(4)完成混凝土温度监控、主梁沉降监测、拌和站质量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BI米模型的集成研究应用;(5)对临建场地、通道进行部署规划,对桥梁施工的各种工艺工法进行4D施工模拟,项目应用BI米技术进行三维可视化交底、施工方案优化成为常态;(6)培养管理团队BI米应用技术人才和BI米建模人才.四、实施周期基于BI米的桥梁应用研究项目整体推进计划如下表所示(暂定):。
BIM技术在铁路桥梁施工管理及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BIM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铁路桥梁施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BIM技术是实现铁路行业优质设计、高标准建设乃至智能运维的核心技术之一。
铁路桥梁体量大,工程各阶段信息流通不畅,难以实现精细化、智能化建造的目标。
本文首先分析了铁路BIM研究现状,其次探讨了铁路桥梁施工管理中BIM技术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施工管理;模拟引言铁路桥梁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方案,对工程实施全过程进行管理,以使铁路桥梁能够顺利完成施工。
将BIM技术应用在施工管理中,可使桥梁模型构建更加地完善,便于对模型准确性进行监督,保障各部分桥梁构件具有良好的衔接性,提高铁路桥梁施工的效率。
1铁路BIM研究现状项目应用在铁路建设领域,从技术基础理论突破到工程化落地是实现BIM应用的重点和难点。
在《中国铁路BIM标准体系框架》和BIM相关软件的支撑下,中国铁设、中铁一院、中铁二院、中铁四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设计(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开展了若干成功的探索性与应用性项目。
2铁路桥梁施工管理中BIM技术具体应用2.1设计复核BIM技术在设计复核中具有重要应用,有助于设计的全面审查,提高桥梁设计的合理性。
通过BIM技术可以建立桥梁的信息模型,通过各种信息对桥梁设计过程进行完善,使桥梁设计与实际参数相符。
为了保证桥梁设计的合理性,需要做好设计复核工作。
由BIM技术对设计可靠性进行检测,进而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在设计检测过程中会生成检查报告,报告可以给出一定的修改意见。
对设计内容进行整合,便可顺利地对桥梁设计进行修改。
设计复合采用循环检测的方式,对铁路桥梁设计的整体情况进行扫描,可确定桥梁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并且对其进行记录,使桥梁设计情况能够得到有效地识别。
因此,BIM技术在设计复核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可以对建筑设计质量进行控制,进而生成有效的设计图纸。
B l M概览本栏看点:B I M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我国对B I M技术的研究与探索、B I M技术在国内其他行业的应用与完善、铁蹈-B IM系统的引入与路径。
表现主旨:全方位展,f f:.B I M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未来趋势等。
意在论述:什么是B I M。
髫。
谚。
,∥∥,j j”、j一,中国铁路B I M技术研发和应用框架毙肇I_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摘要:综述国内外B I M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从标准规范制定、隧道、桥梁、路基、测绘、地质、站房、四电集成B I M应用研究等8个方面详细分析我国铁路行业B I M研发和应用情况,提出铁路行'_I kBIM研发和应用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中国铁路;B I M技术;应用现状中图分类号:U44;U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1X(2014)02—0008—04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工程实践证明,建筑信息模型(B ui l di ng I nf or m at i on M ode/i ng,B I M)的研究和应用可有效提升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及运营的科学技术水平,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B ui Idi ng Li f e C ycl e M a nagem ent,B L M)信息化,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B J M的发展和应用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它涉及到从项目规划、设82014年第2期计、施-r至JJ运营维护阶段的一系列创新和变革,只有制定行之有效的行业应用研究和发展战略,B M的发展和应用才能达到预期水平。
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总公司)高度重视B{M技术在铁路行业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
2013年4月20日gn5月24日,卢春房副总经理2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加快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推进工作,制定了“以铁路工程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目标,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以B I M技术为核心,建立统一开放的工程信息化平台和应用”的总体规划,明确了由卢春房副总经理、何华武总工程师负责领导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推进工作,王同军副总工程师全面负责日常工作,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承担具体组织推进工作。
bim标准框架体系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标准框架体系是为了规范和管理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使用和维护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标准,涵盖了建筑信息模型的各个方面,如数据模型、文件格式、交换协议、应用软件等。
BIM标准框架体系的制定背景主要是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趋势。
随着建筑行业对信息化、智能化需求的不断提高,BIM 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BIM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各国和地区纷纷制定了BIM标准框架体系,以推动BIM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我国也在积极推动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制定了一系列BIM 标准框架体系,包括《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管理暂行办法》、《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规范》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建筑行业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BIM 技术在铁路桥隧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BIM技术在铁路行业中的应用,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研究成果较少。
BIM技术能够为铁路行业的高速发展提供质量、工期以及技术方面的解决方案。
鉴于此,文章详细论述了铁路桥隧工程中对BIM技术的有效应用,旨在可以为行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进而更好的为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助力。
关键词:BIM技术;铁路桥隧工程;应用前言:BIM技术在铁路行业中的应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实践表明在铁路建设工程中应用BIM技术能够做到生命期信息共享,促进铁路行业的生产方式向工业化、信息化进行发展,为工程的工期、环境、质量、安全以及投资等提供保障,最终达到提高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以及确保运营稳定的目的。
1BIM技术简析BIM技术是以三位数字模型为对象,包含了项目设计、项目施工与运营,是一门新兴的技术。
该技术思想最初被提出的实践是20世纪中后期,该模型具备以下两大特点:(1)信息室模型的灵魂,具有共享性与一致性;(2)模型是真实项目的虚拟空间的数字化体现,视觉效果强烈。
BIM将项目有关的信息当做模型基础。
BIM技术与二维设计进行比较,其具备以下4点优势:(1)信息集成,解决了项目参数方进行信息交流的不便以及信息断层问题;(2)模型参数驱动实现了设计自动化与设计智能化;(3)开放式的数据接口能够满足多种软件之间的信息互动;(4)多维仿真平台有利于参建方之间进行协同合作。
2应用现状BIM技术在我国铁路中的应用目前是起步阶段,BIM技术2013年才在我国铁路工程中进行推广应用,并启动了相关的技术研究工作。
目前,国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铁路路基三维模型在桥梁、车站中实现了三维设计。
3 BIM技术在铁路桥隧工程中的应用3.1基本框架由图1可知,应用BIM技术以后,最重要的缓解是从基础数据到建立模型,如果模型建立的不成功,那么其余工作都徒劳无功,因此该过程是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
0 引言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建筑行业相继开始发布各类BIM技术标准。
相对于建筑行业,铁路行业的BIM技术起步稍晚,目前大多数铁路相关BIM技术标准尚处于研究与制定中[1-2],比较典型的有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国际标准及铁路BIM联盟(CRBIM)制定与发布的BIM系列标准。
IFC 是用于规范BIM数据存储和交换的综合性国际标准,C R B I M系列标准是针对我国铁路B I M技术应用而制定的本地化BIM技术标准,包括《铁路工程信息模型数据存储标准》《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铁路工程信息模型交付精度标准》等10余项标准。
在已发布的铁路数据存储标准中,对铁路各专业领域的支持程度不尽相同。
相对而言,路基、桥梁、隧道等站前专业的内容比较完善,但信号、通信、电力等站后专业的内容还相对缺失。
基于此现状,国内外铁路信号BIM技术专家开始研究与制定铁路信号BIM 数据存储相关标准,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目前BIM数据存储标准在铁路信号领域的缺失问题,保证在铁路工程全生命周期中信息交换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1 铁路信号BIM数据存储标准的研究内容与 原则铁路信号BIM数据存储标准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铁路信号构件分解、属性需求、用例及信息交付手册(Information Delivery Manual,IDM)等核心内容。
铁路信号BIM标准的制定思路为:在既有建筑行业标准或既有站前专业标准的基础上扩展完成铁路信号领域的相关内容。
在研究编制铁路信号BIM数据存储标准内容时应遵循制定数据存储标准的7项基本原则:兼容性、基金项目: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基金项目(KYY2019038(19-20))第一作者:王怀松(1988—),男,助理工程师。
E-mail :铁路信号BIM数据存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王怀松,邹少文(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通信信号设计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31)摘 要:论述铁路信号BIM 数据存储标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包括铁路信号构件分解方式的研究、属性需求的研究、用例及IDM 等核心内容的研究;针对各项研究内容提出铁路信号BIM 数据存储标准的实现方法,举例阐述铁路信号BIM 数据存储标准各项研究内容的研究结果,分析研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BIM与GIS融合技术在铁路信息化建设中的研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和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作为两种重要的信息化技术,在铁路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IM与GIS融合技术在铁路信息化建设中的研究对于提高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BIM与GIS融合技术在铁路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BIM与GIS概念及特点BIM是一种基于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能够对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和特性进行全面的描述和管理。
它是一种集成的设计、建造和管理的技术体系,并且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而GIS是一种能够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信息系统,它能够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现。
GIS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制图和地理分析等方面。
BIM与GIS都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建设和管理工具,二者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和协同性,通过融合可以大大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1.铁路线路设计与建设:BIM技术可以建立铁路线路的三维数字模型,包括轨道、桥梁、隧道、站场等各个构筑物的设计与施工模拟,提高设计的精准度和施工的效率。
而GIS技术可以进行铁路线路的地理信息获取、空间分析与地图制图,可以为铁路线路的选址与规划提供重要的支持。
2.铁路基础设施管理:BIM技术可以对铁路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建模,包括轨道、桥梁、隧道、站场等各个构筑物的详细信息。
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对铁路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设计、施工、运营与维护等各个环节。
而GIS技术可以进行基础设施的地理信息化管理,包括位置信息、属性信息、空间关系等的管理,为基础设施的综合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持。
3.铁路运营管理:BIM技术可以建立铁路运营的数字化模型,包括列车运行模拟、站场运营规划、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等。
中国铁路BIM标准体系框架研究根据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总体方案的部署,BIM是实现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为此,中国铁路总公司推动了BIM技术在铁路工程上的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发现,BIM技术对铁路工程建设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难题和挑战。
BIM起源于建筑领域,BIM标准及应用软件基本上都是面向民用建筑领域,没有针对铁路的标准,给BIM在铁路工程领域的全面应用带来不可逾越的障碍。
经前期调研发现,虽然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都制定过相应的BIM标准,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于2012年启动了我国BIM标准的编制工作,但这些BIM标准所涵盖的领域都局限为民用建筑。
鉴于铁路工程领域所涵盖的专业领域要远大于建筑领域,并且BIM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因此有必要在开展专业BIM应用研究试点的同时,开展铁路BIM标准体系的研究,以在大范围开展专业BIM应用时,统一指导、规范应用。
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12年已经启动了《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隧道施工图交付标准研究》等BIM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之后还会陆续开展更多铁路专业领域BIM技术应用研究;2013年启动了BIM标准体系的前期研究工作,提出了中国铁路BIM标准的体系框架,2014年将全面启动中国铁路BIM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
1 国内外BIM标准现状1.1 国际BIM标准1.1.1 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s)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发布了美国国家BIM标准第一版(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 version1-Part1:Overview,Principles,and Methodologies)和美国国家BIM标准第二版(National BIM Standard-United States Version 2),旨在通过引用现有标准和制定信息交换标准为建筑工程施工工业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提供统一操作凭据。
中国铁路bim标准体系
中国铁路bim标准体系是指中国铁路在建设和管理铁路项目中所采用的基于BIM技术的标准体系。
该标准体系包括了建设前、建设中和建设后各个阶段的BIM应用标准,具体而言包括:
1. 建设前阶段BIM应用标准:包括勘察设计阶段的BIM应用标准,主要包括可视化分析、冲突检测和优化设计等。
2. 建设中阶段BIM应用标准:包括施工阶段的BIM应用标准,主要包括施工图设计、施工过程控制和安全监测等。
3. 建设后阶段BIM应用标准:包括运营维护阶段的BIM应用标准,主要包括设备管理、维修保养和设施更新等。
中国铁路bim标准体系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铁路项目的设计质量和施工效率,还可以降低运营维护成本,促进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该标准体系也为中国铁路在国际上的合作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合作平台。
- 1 -。
0 引言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众多,项目生命周期包括从勘察、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等阶段,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BIM是基于CAD技术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性和功能特征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
BIM应用可为工程项目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在项目不同阶段建立和维护BIM模型,使用BIM平台汇总各项目参与方的工程信息,消除项目中的信息孤岛,并将得到的信息结合三维模型进行整理和储存,以备项目全过程中项目各参与方随时共享,从根本上解决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维护管理等各阶段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断层,实现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技术发展历程见图1。
1 国内外BIM主流实施模式BIM从美国的建筑业发展起来,逐渐扩展到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
从应用领域上看,国外已经将BIM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建成后的维护和管理阶段,相应的应用软件已经日趋成熟,其应用价值和应用潜力都得到了验证。
目前,BIM被认为是建筑领域的又一次技术变革,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由于工程参与各方对BIM实施应用的成熟度不同,可选择不同的BIM实施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施工主导模式。
以施工单位开展基于BIM的施工为主,通过模拟施工等技术实现在施工前对施工整个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不同资源配置对工期的影响,综合成本、工期、材料等得出最优的建筑施工方案,从而减少因建筑过程中的错误造成的成本浪费。
(2)设计主导模式。
以设计单位开展基于全项目全专业BIM设计,并进行BIM交付为主,从设计源头建立全项目BIM模型,通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不同阶段的BIM模型,实现多方案比选、参数化建模、二维出图、精确算量等功能,最终达到精细化设计、施工的目标。
(3)咨询协助服务模式。
通过引入咨询协助服务商,为项目提供全过程的BIM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服我国铁路行业BIM实施路径的思考■ 沈东升 王万齐摘 要:BIM技术在铁路行业具有潜在和深远的价值,已经得到各方共识。
1 铁路建设管理的创新需求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后,大中型铁路建设项目年度投资和新线投产里程呈逐年攀升的趋势(见图1、图2)。
作为铁路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总公司)担负的建设管理任务越来越重。
传统的以路、桥、隧等线下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施工组织管理,已经远远无法适应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的需要,施工组织管理被赋予了许多全新的内容。
由于高速铁路速度快、对轨道平顺性要求较高,决定了其线下工程和四电工程无论是在设计方面,还是在施工工艺方面都与普速铁路有很大区别。
随着铁路建设规模扩增,不同线路之间的互联互通,大型枢纽和客站中多条线路的引入,其施工技术难度和对安全性的要求都给施工组织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应对这些变化,施工组织管理要更加强调对全要素的管控和关键线路上控制工程的精准把握,更加突出动态跟踪。
因此,迫切需要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组织推进水平。
铁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与发展李志义: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北京,100844摘 要:简要分析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施工组织管理面临的新形势,系统总结中国铁路总公司“十二五”期间在建设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手段应用,提出下一步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推进工作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铁路建设;施工组织;进度管理;质量安全管控;信息化;应用试点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3X(2016)01-0014-05图1 年度基建投资总额图2 年度新线投产里程7 000 6 0005 000 4 000 3 000 2 000 1 0004 601.005 185.065 327.75 522.345 952.00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单位:亿元10 000 9 000 8 000 7 000 6 000 5 0004 0003 0002 0001 0002 174.0 5 382.2 5 586.0 8 427.38 756.0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单位:km铁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李志义2 创新建设管理的方法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工程规模大、技术标准高、建设速度快、管理协调复杂,做好施工组织管理的关键在于对各类建设管理信息的高效集成、高速传递和充分共享,实现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等管理目标的有效管控,这就给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和价值。
铁路隧道工程中BIM技术运用之研究摘要:铁路隧道施工是一项动态化的施工过程,在具体施工中具有施工作业面广泛、工序变换复杂等施工特点,且在施工中对技术的选用、施工进度的管理、施工工程量的计算有着较高的要求。
为此,想要提升铁路隧道施工成效,需要在铁路隧道施工中应用一种新型管理技术。
BIM技术作为一种三维可视化立体技术形式,将其应用到铁路隧道工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工程建设效率。
为此,文章在阐述BIM技术在铁路隧道工程中应用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以具体实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铁路隧道工程中BIM技术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铁路隧道工程;BIM技术;应用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支持下, BIM技术被人们广泛应用到建筑、制造、电子等众多行业,但是铁路隧道工程对BIM技术的应用仍然处于一种发展起步阶段,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在铁路运输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下,为了能够提升铁路运输业的市场竞争力,将BIM技术应用到铁路隧道施工中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铁路隧道工程中BIM技术的运用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铁路隧道规划、设计和运输等结算信息断层的问题,从而为实现铁路隧道工程长远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一、BIM技术在铁路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概述(一)BIM技术在铁路隧道工程中应用内涵BIM技术是可视化虚拟仿真技术的简称,主要是以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利用数字仿真来模拟模型的三维立体信息,解决工程建设的重难点问题。
BIM技术的应用在本质上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通过模型的应用能够为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提供重要信息的支持。
特别是在铁路隧道工程的项目设计阶段,通过应用建筑信息模型能够为工程项目设计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支持。
(二)BIM技术在铁路隧道工程中应用内容第一,实现对工程投资的调控。
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支持下,铁路里程数不断增加,铁路发展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也相应的增多。
BIM技术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这些资金的合理把控。
第二,能够对专业协同提供保证。
铁路隧道工程建设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测绘、地质勘察、机械施工、通信管理等多个部门的配合才能够完成施工。
BIM技术体系在铁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初探摘要:本文分别就BIM技术概述、我国铁路BIM的发展现状、基于BIM的铁路工程管理平台的展望以及基于BIM的铁路工程管理平台的建设对BIM技术体系在铁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BIM技术体系;铁路工程;施工应用一、BIM技术概述BIM技术的内涵中,B代表building,即土建类建设领域,包括基础建设计划、建造及维修,代表的是BIM的广度,也就是整个建设领域,它可以是建筑的某一具体部分(如水暖电、土方工程等),可以是单体建筑,也可以是社区,更可以是一个城市,甚至可以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I是information,也就是信息。
关于I,首先,I的含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信息(名词),也就是建设领域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比如梁的参数、项目的进度、项目的说明,即建设领域的信息;二是信息化(动词),也就是建设领域的方方面面都讲会采用信息化的方法和手段,即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互联网、机器人等信息化技术及手段,来实现建设领域的信息化及智能化。
其次,I的范围:基于建设项目(整个建设领域)全生命周期(从概念产生到项目报废)的信息化过程。
根据国内的项目阶段,具体应用案例包括项目概念阶段、勘察测绘阶段、项目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阶段、施工建设阶段、项目运营阶段、项目维护阶段、项目更新阶段、项目拆除阶段等;再次,I的趋势,未来的建设领域,必然是一个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过程。
所以I代表的是BIM的深度,也就是基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BuildingLifecycleManagement,BLM)的信息化过程。
M即modeling,首先modeling的含义。
modeling所表现的是一个过程,即“模拟”;其次,M代表了一种model,是一种工作方式,如IPD模式;再次,M也表示my-life,BIM有利于优化交通设计、建筑结构设计等,所以M代表的是BIM的力度。
BIM终将改变整个行业,乃至改变我们的生活。
铁路BIM标准与铁路工程造价标准的模型一体化研究摘要:近些年,国内铁路工程施工数量明显增多,有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为人们出行也提供了很大便利。
工程造价管理是铁路工程项目整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就现阶段下的铁路工程中的工程造价工作实际情况而言,工程造价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着工程造价的质量。
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铁路BIM标准与铁路工程造价标准的模型一体化。
关键词:铁路BIM;;工程造价标准;模型一体化引言我国国土辽阔,要实现各个地区更好的交流,就一定要加强铁路交通工程建设,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利用便利条件连接各个城市,实现全国共同发展。
铁路工程和时代发展相适应,可以提高国家经济和国民生活质量,也是国家持续长远发展的根本,是国家走向国际舞台的保障。
铁路工程建设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故要对工程造价性价比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工作,这是降低政府开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和完成的重要工作。
对铁路工程造价有关方面的研究和分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稳定。
1 BIM的定义及基本原理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可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其定义有多种版本,其中美国将BIM定义为:是一个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是一个可以共享目标项目的资源平台,可以为该项目从概念到拆除的全寿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可以由不同的参与人通过在BIM系统中插入、提取、更新和共享信息数据,以反映其各自业务职责,支持各自决策,以实现协同作业。
BIM是一种比较新的系统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其产生、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建筑工程领域各种数字化、电子辅助计算等软件也相继得到发展。
BIM通过整合各专业建筑软件,使之相辅相成的构成了建筑工程领域信息化的基本架构,成为BIM技术应用的一部分。
同时相关专业技术软件的数据成果也可以在BIM提供的信息平台上进行储存、交流和使用,且通过BIM提供的数据平台,使相关专业数据成果统一储存、检索和调用,扩大了这些专业软件的应用功能。
基于BIM的铁路建设项目数字化协同管理体系研究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为铁路建设项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BIM技术通过集成项目的各项信息,实现了建筑生命周期内的信息共享与协同管理,从而显著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基于BIM的铁路建设项目数字化协同管理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铁路建设项目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过程涉及多个领域和众多参与方,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
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往往存在信息孤岛、沟通不畅、协同效率低下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铁路建设项目的需求。
而BIM技术的应用,为铁路建设项目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BIM的铁路建设项目数字化协同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文章将介绍BIM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铁路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现状文章将分析铁路建设项目数字化协同管理的需求与挑战,提出基于BIM的数字化协同管理体系框架文章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该体系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铁路建设项目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铁路建设项目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铁路建设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发展。
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铁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效、精准、协同的需求。
特别是在复杂的铁路工程项目中,多专业、多团队的协同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铁路建设项目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数据难以共享、协同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出现,为铁路建设项目数字化协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BIM技术以三维数字模型为基础,集成了工程项目的几何、物理、功能和管理等信息,具有可视化、参数化、协同化等特点。
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项目信息的实时共享、协同设计和施工模拟,从而提高项目的协同管理效率和质量。
中国铁路BIM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中国铁路BIM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根据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总体方案的部署,BIM是实现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为此,中国铁路总公司推动了BIM技术在铁路工程上的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发现,BIM技术对铁路工程建设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难题和挑战。
BIM起源于建筑领域,BIM标准及应用软件基本上都是面向民用建筑领域,没有针对铁路的标准,给BIM在铁路工程领域的全面应用带来不可逾越的障碍。
经前期调研发现,虽然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都制定过相应的BIM标准,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于启动了中国BIM标准的编制工作,但这些BIM标准所涵盖的领域都局限为民用建筑。
鉴于铁路工程领域所涵盖的专业领域要远大于建筑领域,而且BIM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因此有必要在开展专业BIM应用研究试点的同时,开展铁路BIM标准体系的研究,以在大范围开展专业BIM应用时,统一指导、规范应用。
中国铁路总公司于已经启动了《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隧道施工图交付标准研究》等BIM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之后还会陆续开展更多铁路专业领域BIM技术应用研
究;启动了BIM标准体系的前期研究工作,提出了中国铁路BIM标准的体系框架,将全面启动中国铁路BIM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
1 国内外BIM标准现状
1.1 国际BIM标准
1.1.1 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
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s)分别于和发布了美国国家BIM标准第一版(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 version1-Part1:Overview,Principles,and Methodologies)和美国国家BIM标准第二版(National BIM Standard-United States Version 2),旨在经过引用现有标准和制定信息交换标准为建筑工程施工工业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提供统一操作凭据。
美国国家BIM标准第一版(NBIMS-US V1P1)并没有提出具体的BIM标准体系,而是着眼于介绍BIM相关基础概念、建立BIM体系的需求和提出BIM标准编写的原理和方法论。
它认为NBIMS的目标是为每个设施建立标准的机器可读的信息模型,该信息模型包含此设施的所有适当信息,能够被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涉及的所有用户使用,从而达成一个改良的计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的过程。
美国国家BIM标准第二版(NBIMS-US V2)依据第一版的需求和方法论明确了BIM标准体系,大致包括引用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和BIM实施实
用文件。
其中引用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的目标读者为软件开发者与销售者,BIM实施实用文件的目标读者为AEC工业实施者。
引用标准即已被国际认证或在世界范围内投入使用的标准,包括工业基础类(IFC)、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建筑信息分类体系Omni Class、国际数据字典框架库(IFDLibrary);数据交换标准基于IDM和MVD指定了数据管理、信息控制担保、信息可靠性的标准,并为具体的应用场景定义了不同的交换标准,包括施工运营建筑信息交换标准(COBie)、空间分析(SPV)、建筑能耗分析(BEA)、数量与成本估算(QTO);BIM实施实用文件为AEC工业的使用者提供BIM项目实施指导,包括BIM能力与成熟度判别模型(CMM),BIM项目执行计划指南和内容模板,机电系统(MEP)建筑安装模型的空间协调与交付,计划、执行和管理信息移交向导。
NBIMS-US V2体系框架见图1。
当前,美国国家BIM标准第三版(NBIMS-US V3)正在编制当中,计划秋季发布。
1.1.2 英国BIM标准
英国于发布了《建筑工程施工工业(英国)CAD标准》(AEC(UK)CAD)来改进设计信息交付、管理和交换过程,随着设计需求和科技的发展,此标准逐渐扩大涵盖了设计数据和信息交换的其它方面。
该项目委员会于重组,吸纳了在BIM软件和实施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公司和咨询公司作为新成员,旨在满足英国AEC行业对于在设计环境中实施统一、实用、可行的BIM标准的日益高涨的需求。
11月和先后发布了《建筑工程施工工业(英国)建筑信息模型规程》(AEC(UK)BIM标准)第一版和第二版,与NBIMS的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的BIM标准只着眼于设计环境下的信息交互应用,基本未涉及BIM软件技术和工业实施。
1.1.3 日本BIM标准
日本建筑学会(JIA)于 7月发布了日本BIM指南,从BIM团队建设、BIM数据处理、BIM设计流程、应用BIM进行预算、模拟等方面为日本的设计院和施工企业应用BIM提供了指导。
日本软件业较为发达,在建筑信息技术方面也拥有较多的国产软件,日本BIM相关软件厂商认识到,BIM 是需要多个软件来互相配合,而数据集成是基本前提,因此多家日本BIM 软件商在IAI日本分会的支持下,成立了日本国产BIM软件解决方案联盟。
1.1.4 新加坡BIM指南
新加坡建设局(BCA)于 5月和 8月分别发布了《新加坡BIM指南》1.0版和2.0版。
《新加坡BIM指南》是一本参考性指南,概括了各项目成员在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的项目中不同阶段承担的角色和职责。
该指南是制定《BIM执行计划》的参考指南。
《新加坡BIM指南》包含BIM 说明书和BIM模型及协作流程。
1.1.5 韩国BIM标准
在韩国,多家政府机构制定了BIM应用标准。
韩国公共采购服务中心(Public Procurement Service,PPS)于 4月发布了《设施管理BIM应用指南》和BIM应用路线图。
韩国国土交通海洋部也于 1月发布了《建筑领域BIM应用指南》。
该指南为开发商、建筑师和工程师在申请四大行政部门、16个都市以及6个公共机构的项目时,提供采用BIM技术时必须注意的方法及要素的指导。
1.2 国内的BIM标准
中国BIM标准研究起步较晚。
11月清华大学对外公布《中国BIM标准框架体系研究报告》, 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五本BIM标准列为国家标准制定项目。
1.2.1 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框架(CBIMS)
11月清华大学对外公布《中国BIM标准框架体系研究报告》, 12月由清华大学BIM课题组主编的《中国建筑模型标准框架研究》(CBIMS)第一版正式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