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图文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作者介绍:滕明道(1085-1132),北宋官吏。
字子济,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崇宁末,举进士,继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
多音字:都dōu(都是)dū(首都)作zuò(作业)zuō(作坊)乘chéng(乘法)shèng(千乘之国)笼lǒng (笼罩)lóng (竹笼)近义词:保存——保管热闹——喧闹悠闲——清闲普通——平常紧急——危急惊扰——打扰名扬中外——闻名天下形态各异——各种各样反义词:完整——残缺热闹——冷清悠闲——忙碌普通——特别清清楚楚——模模糊糊理解词语:闻名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名气。
形态各异:本课指画中在街上来往往的人的形状和样子各不同。
溜达:散步,闲走。
摊贩:摆摊子做小买卖的人。
作坊:本课指手工业工场。
惊扰:惊动扰乱。
本课指小毛惊动扰乱了欣赏风景的人。
词语扩展:描写形态多样的四字词语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ABB式词语来来往往清清楚楚吞吞吐吐形形色色兢兢业业结结巴巴密密麻麻“又一又一”结构的词语又踢又跳又惊又喜又高又大又快又准练一练: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句子。
示例: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幻多端: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在飘扬,有的像一匹骏马在奔驰,有的像一只蝴蝶,慢慢变大,渐渐模糊了…句子解析: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设计(精选12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设计篇1一、说教材: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我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不强,因此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电教法: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境朗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凭借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的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教案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粗知课文描写的画面的大概内容。
2.学习用略读的方法快速获取信息,通过制作资料卡学习处理信息。
3.了解传统文化,激起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二教案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三教案难点:体会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四教案准备:课件古画资料五教案课时: 1课时六教案流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领略了很多。
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谁来读课题?(指二生读)什么叫“名扬中外”?生:名扬中外就是不但中国知道,连外国也知道。
二、自读课文,获取信息。
师:课文将向我们展示一幅怎样的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反复地读读课文,你能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等会儿大家交流交流。
(生自由地反复地读课文,大约读上2-3遍。
)三、交流、梳理信息,了解课文大意。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谁愿意向大家交流你的读书收获?生:我知道这幅图是一个叫张择端的人画的,他是北宋时候的人。
师:你了解了画的作者和朝代,真好。
生:我知道了这幅画叫《清明上河图》,长528厘M,高24.8厘M,画的是当时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师:你了解了画的名字、大小以及内容,也不错。
生:我知道这幅画离现在已有八百多年了,至今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师:以上这些你是通过读课文的哪一节知道的呢?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读课文第一节,齐读第一节)。
以上是对这幅画的总体介绍(板书:总体介绍),你还能从课文的其它地方了解些什么呢?生:我还读懂了这幅画上面画了五百多个人物,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三百六十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你说了画上人物的行业(板书:行业),谁再来把这个内容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生:我读懂了画上的街市很热闹,街上行走着各种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师:(板书:街市)对,还介绍了街市上人物的各种形态,谁也想读一读这些内容?(再指名读)生:我还知道桥北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情景……师:(板书:情景)对,课文还写了桥北头有趣的情景。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优秀1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优秀11篇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幅名扬中外的画》原⽂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幅名扬中外的画》原⽂ 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
他画了⼀幅的画——《清明上河图》。
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场⾯。
这幅画有⼋九百年的历史,早已名扬中外,现在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功夫。
光是画上的⼈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有做各种买卖的⽣意⼈,有留着长胡⼦的道⼠,有⾛江湖的医⽣,有摆⼩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三百六⼗⾏,哪⼀⾏的⼈都在这上⾯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
⾛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上的这些⼈,有的不到⼀⼨,有的甚⾄只有黄⾖那么⼤。
别看画上的⼈⼩,每个⼈在⼲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个⼈骑着马,正往桥下⾛。
因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来的⼀乘轿⼦。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马笼头被⼀下⼦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
旁边两头运货的⼩⽑驴正在下坡,脚下不稳。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被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活场景。
【篇⼆】⼩学三年级语⽂《⼀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教学⽬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2、对照画⾯,了解课⽂描写了画⾯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学能⼒。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和观察画⾯,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热爱祖国传统⽂化的感情。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材分析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图片,文字资料。
制作相应的幻灯片备用(也可用小黑板或练习纸)。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最新3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篇一【课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24个二类字,掌握多音字“乘”“笼”的读音。
正确认读“形态各异、摊贩”等词语,通过查字典等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4.对课文中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仅有我们前面所了解的传统节日,造纸术,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理解词义。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划出词语;借助注音把生字词读正确。
2.遇到不明白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检查字词。
生字新词我会读选择故宫摊贩官吏作坊形态各异毛驴一寸一乘轿子马笼头栏杆风貌检查方式:(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3)交流词义,总结学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正确读文,了解大意。
1.课文朗读我最棒(1)接龙读全文。
(2)同桌互读精彩段落。
(3)指名读、比赛读。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
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牧马人一下字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
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2.课文内容我知道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我知道这幅画是()画的,画的()的名字是(),画的是()四、质疑问难在预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课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略读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及赏析原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张择端的画家,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长528.7厘米,高24.8厘米,画面内容丰富,生动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
画面上,有热闹的街市,繁忙的码头,各种各样的店铺,还有来来往往的人群。
人们有的在买卖商品,有的在看戏,有的在喝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画中的建筑也十分精致,桥梁、房屋、亭台、楼阁,每一处都描绘得细致入微。
特别是那座横跨汴河的大桥,结构复杂,工艺精巧,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历史文献。
它以直观的方式记录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为我们研究那个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赏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小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和历史文化。
首先,课文详细描述了《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和尺寸,使学生能够对这幅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作者通过对画面中街市、码头、店铺、人群等元素的描绘,生动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其次,课文强调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作者指出,这幅画的建筑描绘精细入微,特别是大桥的结构和工艺,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同时,这幅画也是一部历史文献,记录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最后,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小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还能了解到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这也启发学生们对艺术和历史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