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空间意向元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10
05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乡村发展和文化软实力提升,应该重视乡村景观意象营构和文脉传承。
景观意象营构是将空间环境作为融合规划者和受众所进行的构思、创作和建造过程,使空间具有感官形态和情感认知的特征。
乡村景观意象营构是以乡村文化为载体,挖掘、保护和传承乡村景观形态,重塑区域景观和文化特色。
胶东传统村落景观意象作为受特殊地理条件影响和人类活动制约形成的独特景观形态,反映了人们生活习惯、行为特征、环境意识和景观理想。
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胶东传统村落景观意象营构,通过心理营建、审美营建和文化营建,来实现地域景观特征和资源优势的动态保护和传承。
另外,针对威海市山东村景观意象构思展开实践,对具有海洋地缘优势的村落景观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法指导。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村落;景观意象;营构模式;山东村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rur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soft power improv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rural landscape image construction and context inheritance. Landscape image construction is the process of conception, cre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spatial environment as a fusion of planners and audiences, so that spac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nsory and emotional cognition. Rural landscape image construction takes rural culture as carrier, excavates, protects and inherits rural landscape form, reconstructs regional landscape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s a unique landscape form infl uenced by speci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restri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 image in Jiaodong refl ects people's lifestyl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and landscape ideal.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Jiaodong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 image construction uses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aesthetic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to realize the dynamic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regional landscape features and resources. In addition,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of landscape image conception of Shandong village in Weihai City, and provides method guida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illage landscape with marin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 traditional village ; landscape image ; organizational model ; Shandong Village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3.03.005收稿日期:2023-02-13*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210214162X) 。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379徽州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意象解构◎张茹摘要:本文以审美意象的崭新视角来重新解读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
文章探究了审美意象的思维过程,继而建构审美意象视角下聚落空间形态的研究体系。
最后以徽州传统聚落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基于建构的审美意象体系下,解读徽州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意识构造、物象表征和意境感知三部曲。
关键词:意象;徽州;聚落空间形态本文通过意象视角,以徽州传统聚落为例,研究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格局和历史成因,分析聚落具体的物象表达和载体元素以及传达出来的美学意蕴。
期望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乡村旅游开发中为建设者提供一定的启发,关注所有的乡村的在场者,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营造特色鲜明、环境宜人的聚落空间形态,并满足其他在场者关于乡村记忆、精神和审美层次的需求。
一、徽州传统聚落空间的审美意象体系根据贯通审美意象理论“观物以取象”“立象以尽意”“境生于象外”的三个过程的创作论、本体论、接受论的动态构建理论,我们可以建构审美心理视角下的徽州聚落空间形态的意象体系的。
荣格认为:“艺术创作的过程即是将无意识激发为原型意象的过程,而重复表现的原型意象就是原型的符号与复制品。
”传统聚落在自然环境与主体的审美创作之间做了良好的衔接。
古代人民崇敬自然,有山有水有天空,自然赋予了人们丰富的资源,山水间耕作带来的不仅是人类生命的延续还有人类文明的代代传承,这种延续和传承中大量的人类文明经验构建了具有共识性的聚落意象建构思维。
通过自然构造中反复出现的空间感悟,形成图腾与风水选型的形态原型作为意识载体。
徽州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在经过构建者对空间的主观表达,以及观景者加入自身体验感悟后,形成的既有表象原型的文化内涵,又有物质空间抽象含义的空间意蕴。
由此,物质造型转化为审美需要的意象思维。
徽州聚落空间形态的审美意象体系二、徽州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意识构造——以意生象(一)徽州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因应处理徽州地区具有明显的地理环境特征且较为封闭,少受战乱侵害,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各具特色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
苏州西山东村古村落空间意象分析作者:朱琳琳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10期摘要:苏州东村古村落作为文物保护单位,拥有独特的村落空间布局与历史文化建筑,人文景观丰富。
文章通过对古村落的地理格局、空间形态、节点、建筑类型等展开分析,最后提出东村保护策略设想,有着现实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东村;空间;形态1 概述东村位于西山岛北部,南倚青山,北濒太湖,与横山、阴山、绍山诸岛相望。
东村建村于秦末汉初,因商山四皓之一的东园公曾隐居于此而得名,古称东园村,简称东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受经济和交通条件的制约,东村的古村风貌保存状况较西山的其他地方要好,村中的道路至今大多仍为石板与青砖原貌,两旁的古宅多以清乾隆、嘉庆年间保留下来,建筑数量保存至多,历史文化价值至高。
正是因为东村历史建筑保存之多之完整,文化研究价值之珍贵,2005年列为苏州市首批控制保护古村落。
2 古村落选址与空间格局(1)“面山临湖”的地理格局。
古村落是人类最早的聚落形式,古代人通过生产和生活的长期实践和积累,自然而然形成一定的人居环境模式。
全村方圆一里许,东西一长街,两面面山,北靠张家山、凤凰山,南面栖贤山。
临湖而筑,整个村落隐于山麓脚下。
这种选址对于提高抵御外来灾害的能力,有其独到之处。
(2)“一街二巷”的空间形态。
东村古村形态完整,村内以东村大街为交通主轴,形成“一街二巷”的空间形态。
据徐氏家谱中的古村图显示,在清时东村大街上有四座巷门,并设有栅门,而现在均已拆除,仅余两大古巷,一为栖贤巷(门),一为梧巷(义门)。
两条街巷分别与主街相接,分别延伸向南北山脉,是村内居民行走的次要道路。
街道、小巷构成了东村的基本空间格局。
从道路交通的组织、自然排水、采光通风的角度而言,东村古村的空间格局合理,布局构思巧妙。
3 东村古村落整体空间(1)东村古村落空间序列。
东村整体空间的演化过程是以历代居民顺应或改造地形地势的建设活动为基础的,是由“点”到“线”到“面”的生长关系。
多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意象研究--以邯郸市陶泉乡为例李建华;侯圣桦【摘要】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ages to create and study on rural image,This paper Selects the Tao Quan vilage three traditional vilage study, , from the vilagers, tourists, authority, planning and design staff four main perspectives to extract the elements of country images. Through the rural image elements composite analysis, mining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raditional vilages that want to focus on the shape of content. Finaly, based o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cognitive differences, composite analysis of each element, we want to guide and reference the traditional vilages, planning design and practical methods,as wel as in similar vilages provide some reference on the methods of planning and design.%本文以陶泉乡三个特色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村落特色营造,借助乡村意象研究,从村民、游客、委会、规划设计人员四种主体视角出发提取乡村意象要素,并通过乡村意象要素复合分析,挖掘传统村落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塑造的内容。
传统村落园林景观布局的特点和环境空间意境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摘要:传统村落是我国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保留和研究价值。
结合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独特气息和人文风俗特点,在传统村落里建设布局园林景观,体现出传统村落的独有风貌和特点,将传统村落打造得更具观赏性和人文性,不仅能为传统村落带来更多流量,改善村落居民经济生活条件,还能更好激发人们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自觉投入到保护传统村落环境与建筑当中,留住特色传统村落的根和魂。
传统村落园林景观布局具有哪些特点,传统村落园林景观布局的环境空间意境又有哪些体现,本文将围绕传统村落以及其中的园林景观的建设和布局,对这两方面展开研究探讨。
关键词:传统村落;园林景观;环境艺术;空间意境传统村落园林景观布局不仅要体现出村落的传统特色,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还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够让村民在休憩娱乐的同时,方便他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起居。
因此,建设者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传统村落园林景观的布局限制,能够使园林景观与村落环境充分融为一体,将园林景观的最好状态最大化呈现,不仅使传统村落园林景观的布局具有协调统一性和合理性,也能够体现出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的环境空间意境。
1、传统村落园林景观布局的特点1.依山傍水,因地制宜传统村落的建设形成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具有悠久历史文明,大多依山傍水而居,人居环境周围自然环境优美。
为不破坏周围优美、天然的自然环境,传统村落园林景观布局大多要考虑到村落自然环境的特点,结合周围天然的山水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出天人合一、如诗如画的传统村落园林景观[1]。
比如背倚黄山余脉,云蒸霞蔚,有山有水,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的安徽宏村,就是因地制宜的典范。
还有江西婺源李坑村,李坑村以其保存完好的徽派古建筑群和秀丽的自然景观独树一帜,吸引了大量游客造访,李坑村结合自己的地理和民俗特点,开发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和看点,令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