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面向对象技术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399.50 KB
- 文档页数:42
第一章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3.为什么说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答:OS首先在裸机上覆盖一层I/O设备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第一层次抽象;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盖文件管理软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的第二层次抽象。
OS 通过在计算机硬件上安装多层系统软件,增强了系统功能,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们共同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试说明推劢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2)方便用户;(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5.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答:脱机I/O 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磁带上。
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而联机I/O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6.试说明推劢分时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CPU 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7.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臵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臵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
备课本(2011-2012学年第1学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信管专业2009级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材名称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第3版)陈维兴主要参考书同类教学大纲类型2009院修订大纲任课教师岳成刚第1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了解传统程序设计方法的局限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优点;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概况。
【重、难点】重点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难点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传统程序设计的区别。
【教学时数】2【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以讲授为主。
【实验项目】无【习题】教材课后习题1.1,1.51.1 什么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简单的说,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种程序设计方法。
我们已经学习了C语言,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采用的是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也就是说程序是由三种基本结构组成的,在C语言中程序由函数组成,其它函数由主函数调用来完成一定的功能,而各个函数均采用这三种基本结构,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是一种明显区别于结构化方法的程序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程序的基本元素不再是函数,而是对象;程序的组成不再是函数的集合,而是对象的集合及其交互。
1.1.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种新的程序设计范型正如标题所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种新的程序设计方法,是一种程序设计范型,所谓范型这个术语,可以理解为规范、模型或方法。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范型是继面向过程程序设计范型之后非常流行的程序设计方法。
该设计方法与传统过程化方法有明显的区别:面向过程程序设计范型主要特征:程序由过程定义和过程调用组成,可用公式表示成:程序=过程+调用;支持面向过程程序设计范型的语言有C语言、Pascal 语言等。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范型主要特征:程序由对象和消息组成,可用公式表示成:程序=对象+消息;支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范型的语言有C++、Java、C#等。
《VF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习题集及参考答案2011年6月第一章数据库基本理论一、判断题1.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从原始数据中得到有用的信息。
A.对*B.错2.关系模型的结构可以看作是一个数据库的结构。
A.对*B.错3.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A.对*B.错4. VFP 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命令操作方式、菜单操作方式和程序操作方式。
A.对*B.错二、单选题1.将数据集中起来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放在计算机的外部存储器中,就构成了。
*A.数据库 B.数据集合 C.数据操作系统 D.数据库管理系统2.数据库系统的构成有数据库、计算机硬件系统、用户和。
A.操作系统B.文件系统C.数据集合*D.数据库管理系统3.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数据库系统包含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B. 数据库管理系统包含数据库和数据库系统C. 数据库包含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 数据库系统就是数据库,也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4.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所管理的关系是。
A.一个DBF文件*B.若干个二维表C.一个DBC文件D.若干个DBC文件5.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一个关系对应一个。
A.字段B.记录*C.数据表D.索引文件6.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与管理数据的基本形式是。
A.关系树*B.二维表C.结点路径D.文本文件7.数据库是按一定结构存储在一起的。
A.程序集合*B.数据集合C.运算式集合D.函数集合8.在有关数据库的概念中,若干记录的集合称为。
A.字段B.数据库C.数据项*D.数据表9.VFP6.0 DBMS是基于关系型数据模型的。
A.操作系统的一部分*B.操作系统支持下的系统软件C.一种编译程序D.一种操作系统10.在关系运算中,查找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运算称之为。
A.复制*B.选择C.投影D.关联11.如果要改变一个关系中属性的排列顺序,应使用的关系运算是。
A.重建B.选取*C.投影D.连接12.在有关数据库的概念中,若干记录的集合称为________。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探索发布时间:2022-10-24T06:56:02.52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6月第12期作者:唐雅玲[导读] 为更好的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唐雅玲成都东软学院,四川成都 611844摘要:为更好的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学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成都东软学院软件工程系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逐步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课体系的融合。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作者以教授的专业主干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为例,在分析教学内容和目标基础上,从科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强化、生活处事哲理灌输等方面阐述了该课程。
并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分别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改进等方面分享开展课程思政的经验和做法。
实践表明,上述措施切实加强了学生科学素养、法治素养、民族自信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达到了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引言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出现了新变化,单纯依靠“孤岛式”思政课很难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现实发展需要和立德树人的目标实现。
专业课程教学应与思政课程教学形成有机融合。
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推动,实现学科间育人价值的勾连,实现课堂内外的联动,实现专业学科教师与行政管理者的相互配合,让专业课程教师都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政治觉悟,使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由“两层皮”向“一盘棋”转化。
专业课程教育主要传授学生技能、技术、方法论等,而思想教育所要影响的主要是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等,关键在于与他们心灵的沟通,在于与他们生活经验和现实境遇的契合。
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所讲的内容,不是马列经典原著,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深入挖掘所授学科、所讲内容中的有利于学生增强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内容。
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01课程说明课程代码:课程名称: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与设计/UML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modeling and design开课学期:4学分/学时:3/32+16课程类型:必修02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与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与面向对象方法、UML的定义和背景、UML基础(UML构造块、UML通用机制、UML“4+1”架构、UML建模工具)、UML系统动态建模(用例图、活动图、状态机图、顺序图、通信图)、类图、对象图、包图、组件图、部署图、统一软件开发过程、UML具体实例等。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UML的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地认识和学习软件工程核心要素,以体系化、工程化的方法思考软件工程过程。
本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UML的图示语法和语义,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设计软件的逻辑能力以及对软件内部各种组织结构的表达能力,掌握对事物的抽象能力和建模的基本思想,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03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软件工程与面向对象方法(2学时)了解软件工程的概念和历史,了解软件工程的目标和原则;了解面向对象方法的概念和历史,了解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
2.统一建模语言UML(2学时)了解UML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了解UML的目标和应用范围。
3.初识UML(2学时)掌握UML构造块,分别是事物、关系、图;掌握UML的通用机制;了解“4+1”架构;了解常用的UML建模工具。
4.用例图(2学时)了解用例的概念、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理解用例图的组成元素,分别为参与者、用例、用例图中的关系;理解并掌握用例图中的关系,分别为参与者间的泛化关系、参与者与用例的关联关系、用例间的泛化关系、用例间的依赖关系;理解用例描述的概念;掌握用例说明文档的书写;掌握用例图建模,分别为对系统的语境建模和对系统的需求建模;了解用例图的使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