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12.53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目 录

一、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三大风险 (1)

(一)发展速度换档的风险 (1)

(二)发展动力置换的风险 (1)

(三)发展体制转轨的风险。 (2)

二、 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六大挑战 (2)

(一)宏观调控效用递减 (2)

(二)金融“融而不通”带来的融资约束 (2)

(三)房地产行业新常态化后的低增长 (3)

(四)全球价格下行通道中的通缩将给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4)

(五)就业出现阶段性萎缩 (5)

(六)企业“三座大山”的压力持续发酵 (6)

三、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平衡稳增长与调结构 (6)

(一)服务改革这一主题稳定经济增长 (7)

(二)围绕发展这一根本推进重大改革 (8)

(三)抓住企业这一关键 (1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未来几年是新常态统领中国经济工作的关键年份,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年份,未来几年将面临经济增长速度、增长动力、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等全方位的转型切换。但是转型切换的过程充满风险,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之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力量在逐渐弱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新的常态的经济驱动力还没有强大起来,再加上美元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 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 ”的宏观背景下,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将面临三大风险和六大挑战。

一、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三大风险

(一)发展速度换档的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在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城镇化红利的推动下,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 顺应经济增速的下滑,中央政府做出

了“增长速度换档期”的判断。增长速度换档切换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内在反应,但是在切换的过程中也存在换档的风险, 这一阶段经济增长容易陷入停滞,近期我国增长速度连续跌破 7.5%的下限,出现继续探底的趋势,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速会进一步下滑,突破 7.5%~8%的区间波动,这一风险值得警惕。(二)发展动力置换的风险。

从旧的发展方式向新常态过渡,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但转换过程如果发生动力断档,那将会给经济造成断崖式下跌的风险。 当前依靠要素投入为核心的增长动力在弱化,新的创新驱动的动

力机制还没有培育起来,依赖投资、进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减弱,新的以消费为主的推动力还在上升;旧的支柱产业在衰退,新的战略性产业虽然蓬勃发展但其主导性、 牵引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旧的经济增长点在多年发挥作用后在削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小荷才露尖尖角。发展动力一旦青黄不接,经济可能出现失速风险。

(三)发展体制转轨的风险。

不可否认,过去多年来,在赶超型的经济模式中国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形成了推动经济增长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发展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投资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系统,配之以开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共同推动了我国经济迅速赶超。 我国也很早就意识到这套体制的缺陷,开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由于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过度依赖高投资和进出口的问题更加突出,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经济增长方式。但在经济“新常态”要求下,发展驱动力要从投资、出口转移到创新上来,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经济体制转型势在必行。体制转轨过程中,经济增长的动力程度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程度,这种体制转轨对宏观经济产生的波动很可能使经济发展出现断层,从而影响发展速度,而未来几年恰恰是这样一个关键时点。

二、 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六大挑战

(一)宏观调控效用递减。

2014 年我国面对经济持续下滑,通过微刺激来稳定经济增长,避免了大水漫灌。但是连续刺激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那就是边际刺激效应递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统计,近几年贷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下降。2003 年 到 2007 年,人民币贷款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 ,经济增速提高0.73个百分点 ;2008 到2014 年,人民币贷款 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提高0.47个百分点。基于投资在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计算社会融资对资本形成的作用,2002年1元社会融资贡献的资本形成为2.27元, 2008 年下降到1.98元,2014 年进一步下降为1.68元。这意味着通过增加社会融资来扩大投资的边际成本在增加,随着增量资产产出率的上升,等量投资的GDP贡献率在下降。这些都增加了我国经济刺激的难度。

(二)是金融“融而不通”带来的融资约束。

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血脉如果不通,实体经济也很难有好的表现。近年来金融领域仍然存在融而不通、结构异化、脱实入虚、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等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金融总量增速下滑。货币增速连续下滑,2014 年M2 同比增长12.2%,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年初 13%的目标。M1的增长速度更低,2014 年仅增长 3.2%。M2 和 M1 增速之差已经扩大到 9个百分点,意味着货币流动性下降,表明人们消费信心降低,投资信心趋弱。贷款同比增速是 2005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2014 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6.46 万亿元 , 比上年下降 4.8%。货币发挥作用具有时滞,2014 年连续出现的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低增长将会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货币流通速度降低。从M2与 GDP 之比来测算,2002~2008年货币流通速度一直保持在 0.61~0.67 的水平,09年以来则连续下降,2014 年已经下降到0.52, 这意味着未来创造同样的 GDP 需要更多的货币来实现。第三,融资成本高居不下。根据统计, 2014 年我国贷款基准利率为 6%,在 11 月 22 日贷款基准利率才下调至 5.6% ,远 远高 于 美国的3.25%、欧元区的2.43%、日本的1.246%和英国的0.5%,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根据调研,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平均在15%左右, 甚至 20%。 第四, 货币金融资源配置出现严重问题, 突出表现在金融与工业经济的背离, 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大企业融资便利, 国有企业融资便利与非国有企业融资难。我们一直在鼓励金融资源更多向中小企业与创新型企业配置, 但是目前金融体制下金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