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 格式:ppt
- 大小:212.50 KB
- 文档页数:12
苏教版六下数学《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下数学《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和距离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感受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下阶段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对方向和距离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然而,在实际运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位置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找到物体的具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找到物体的具体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感受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重要性。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例、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图或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方向和距离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这一知识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物体的位置?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P50页的例1和P51页“练⼀练”,练习九第1、2题。
教材分析:例1教学认识北偏东(西)若⼲度、南偏东(西)若⼲度等⽅向,使学⽣初步掌握北偏东(西)若⼲度、南偏东(西)若⼲度以及相应的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法。
教材先出⽰⼀幅轮船航⾏的情境图,让学⽣说⼀说“灯塔1和灯塔2各在轮船的什么⽅向“,然后分两个层次进⾏教学。
第⼀层次,在学⽣利⽤已有⽅位知识表⽰灯塔⽅向的基础上,介绍新的⽅位词。
第⼆层次,引导学⽣观察由上述情境图进⼀步抽象所获得的平⾯图,学习⽤北偏东多少度和北偏西多少度的⽅法更准确地表⽰⽅向。
在此基础上结合⽐例尺的知识,要求学⽣量出灯塔1到轮船的图上距离,并计算出相应的实际距离,从⽽使学⽣完整地掌握⽤⽅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法。
”练⼀练“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进⼀步加深⽤⽅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体验。
学情分析:学⽣在⼆年级就掌握了⽤东或东北等⽅向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激活学⽣已有的经验,帮助学⽣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还可以使学⽣体会到仅⽤“东北”这样的⽅向不能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从⽽激发学⽣进⼀步探索新⽅法的⼼理需求。
教学⽬标1.让学⽣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让学⽣经历⽤⽅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法的探索过程,进⼀步培养观察能⼒、识图能⼒和有条理地进⾏表达的能⼒,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进⼀步体验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眼光观察⽇常⽣活现象和解决⽇常⽣活问题分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
2.会⽤⽅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掌握⽤⽅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法。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灯塔3和灯塔4图⽚。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授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中的《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这一章节。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为了更好地讲解这一章节,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地球仪、直尺、量角器等。
然后,我会为大家讲解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具体方法。
我们可以用一个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其中横轴表示距离,纵轴表示方向。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在东边50米,北边30米处,我们就可以在坐标系中标出这个点。
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让大家进行一些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假设有一个物体在西边50米,南边30米处,问这个物体在哪个位置?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想一想,学生们是否掌握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他们在解题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同时,我也会找一些相关的拓展资料,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够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如何让学生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对于第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会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大家了解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重要性。
例如,我可以假设有一个学生在操场上,他需要找到一个在操场东边50米,北边30米处的物体。
这时,他就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这个物体的位置。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对于第二个重点和难点,我会通过讲解例题和随堂练习来帮助大家掌握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方法。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确定位置的教学很早就开始了。
一年级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表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上面、×的右边是×。
二年级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如×的正北方有×,×在×的东北方向。
这些表示和描述只是指出了物体的大致位置,不够准确。
本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目标:1.使学生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2.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4.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白纸和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了哪些确定位置的知识?(学生可能会说到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数对等知识。
)师:其实确定位置很早就开始了。
一年级我们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描述,表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上面、×的右边是×。
二年级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四年级我们用数对确定位置是用有序的数对表示平面图点的位置启发:其实日常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东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不过有时还需要十分准确地描述某一物体相对观测点的位置,这时东北、西北这样的方位词就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要用新的方法去表达。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并能运用它们来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学会用它们来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方向和距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方向和距离的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带指南针的地球仪、尺子等学习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方向和距离的概念,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基本概念:讲解方向和距离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在描述物体相对位置中的应用。
3. 实例讲解: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方向和距离在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给定物体间的相对位置。
5.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请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你家和学校之间的相对位置。
2. 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它与其他地方的关系。
3. 总结方向和距离在描述物体相对位置中的应用,谈谈你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方向和距离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他们能否正确运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
3. 问题解决:通过学生回答实际问题的表现,评估他们运用方向和距离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让他们在实际环境中运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
2. 邀请专业人士(如测绘工程师)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方向和距离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八、课程反思:1. 教师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思:鼓励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方向和距离过程中的收获,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50~51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准确性。
2.使学生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方法的科学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四个新的方位词,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确定位置中角度的测量。
教具准备:课件、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探索确定位置的两个要素1.情景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新闻视频。
(出示视频)想看吗?师生一起看视频并介绍背景:为了加强国防安全,展现我国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我国海军舰队在西太平洋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2.认识用方位角描述位置。
敌舰①(板书)在广州舰的什么方向?根据学生的指示向敌①号舰开火,追问:为什么没有打中?引导学生说出北偏东30°方向或东偏北60°方向。
小结:这两种说法都是可以的,通常情况我们根据指南针的指南指北的特点,规定以南北方向为基准,把东北方向叫做北偏东。
好!按这种说法,敌舰①在北偏东方向。
谁来说说敌舰②在广州舰的什么方向?敌舰③呢?现在敌③还是南偏西吗?(课件一一出示)(错的让他生帮纠正:以南北为基准)认识“北偏东、北偏西、南偏西、南偏东”四个方位。
3.认识用距离来描述位置。
(1)好!我们一起来看敌舰①,刚才炮打偏了,现在方向准确了,什么方向?(指着板书:北偏东30°方向。
)好!敌舰①在广州舰的北偏东30°方向。
可以开火了吗?(点击发射)。
师:打中了吗?生:没打中。
追问:现在方向准确了,为什么又未击中?引导学生说出:除了角度外,还要知道距离。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案《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P54例1、练习十一第1、2题以及拓展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量角器、直尺;课件、电子白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温故引新1、寻找生长点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方向?(板书:东北、西北、东南、西南)2、出示情境图师:这是一艘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情景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介绍:平面图上常用字母N表示方向北)轮船在什么方向?你是以哪个物体为观测点的?灯塔呢?师:从图上看,水上110在什么方向?追问:同样是描述水上110的方向,为什么有的同学说在西南方向,而有的同学却说在东南方向呢?小结:所以在描述物体方向的时候首先要说明观测点。
(板书:观测点)说明:实际上,在野外或图上确定位置时,常把东北方向叫做北偏东。
西北方向叫做北偏西。
这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所以一般不说东偏北或西偏北。
(补充板书:方向也叫北偏东。
方向也叫北偏西)学生齐读板书。
问:北偏东方向是从哪儿往哪儿偏?北偏西呢?指名一人用三角尺演示。
(演示时注意用三角尺的一边从正北线开始)3、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确定位置。
(板书课题)二、探索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方法1、激发学习需要师:这艘轮船在航行到这里的时候,机器突然出了故障,情况十分危急。
如果你是这艘轮船的船长,在向水上110请求支援的时候,你会怎么说?师:说轮船在北偏东方向水上110就一定能找到这艘轮船吗?为什么找不到?(情景图逐渐演变成平面图)2、研究方向角师: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表示轮船的方向呢?(在110与轮船之间画射线)学生同桌相互讨论。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两个物体相对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方向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距离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 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方法。
4. 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两个物体相对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表示物体之间的方向和距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物观察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表示物体之间的方向和距离。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物模型或图片,用于表示两个物体。
2. 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3. 练习纸,用于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
4. 教学PPT,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或故事,引发学生对方向和距离的兴趣。
2. 讲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用实物模型或图片,讲解方向(东、南、西、北)和距离(近、远)的概念。
3. 演示如何表示物体之间的方向和距离:以两个物体为例,展示如何用箭头和数值表示它们之间的方向和距离。
4. 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两个物体,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它们之间的方向和距离,并记录在练习纸上。
5. 分享和讨论:每组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确保大家理解并掌握了正确的表示方法。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他们对方向和距离的理解。
2. 提供一些实际场景的图片或题目,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3.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个户外活动,让学生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校园内两个建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置。
5.1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这节课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联系已有的方向经验,应用度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发展空间观念。
3重点难点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引发需求,探索新知一艘轮船向正北方向航行,你能说出塔1和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探究1-小知识通过讲解地图上我们曾看到的表示方向的方向坐标图,学习方向坐标图,熟悉东南西北四种方向的位置。
【设计意图】帮助下学生学习和回顾“东南西北”方向的位置,为讲解“东南方向”提供下位知识概念。
探究1以“轮船”为坐标中心作方向坐标图。
因为灯塔1位于东、北方向之间所以灯塔1位于轮船的东北方向因为灯塔2位于西、北方向之间所以灯塔2位于轮船的西北方向知识总结:据此,除了“东、南、西和北”方向,还有……西北、东北、西南和东南方向。
注意:方向表示以“东”或“西”开头,没有“北西”方向。
【设计意图】讲解如何识别“西北、东北、西南和东南”方向。
“西北、东北、西南和东南方向”还可以表述为:×偏×……【设计意图】讲解“西北、东北、西南和东南”方向的另外两种表述方法,为下述确定具体位置做知识铺垫。
探究1-位置表示问题:以轮船所在位置为观测点,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_____度方向_______千米处。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能够运用它们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方向:东、南、西、北及它们的相反方向。
2. 距离:近、远。
3. 物体相对位置的描述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能够运用它们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为例,引导学生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
2. 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巩固方向和距离的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地球仪、指南针、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练习册、画图工具等。
3. 教学场地: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方向和距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2. 新课导入:讲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知和理解。
3. 实例讲解:以教室内的物品为例,引导学生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4. 游戏环节: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方向和距离的掌握程度。
七、课堂练习1. 自主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教室内的物品相对位置。
2. 合作练习:学生分组,互相描述对方的相对位置,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给予改进建议。
八、拓展与应用1. 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方向和距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找路线、描述物体位置等。
2. 户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实际操作描述物体相对位置。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及应用。
2. 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重要性。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反思《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反思本节课是让学生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也会用相关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也已经学会了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有关角和比例尺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整节课,学生围绕灯塔里值班员雷达扫描发现的遇险船,需要紧急救援,如何确定遇险船的位置?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质疑答辩、对比优化中建构新知,体现了全员参与、深度参与,并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同时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在开始本节课之前,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课前情景测试,设置了“海上营救,需要学生帮助确定遇险船的位置”这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进行测试结果整理,依次呈现7个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作品。
在学生们进行对比辨析、讨论交流,我们发现在学生找作品异同的过程中,已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到“哪个作品描述的位置更精确”。
学生逐步感悟描述精确位置与方向(角度)、距离息息相关。
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对已有知识的再加工,主动优化精确定位的方法。
可见,学生已逐渐建构起一种全新的确定位置的方式,把“原生态”的想法逐步走向“规范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并产生新问题,全班一起思辨质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思辨能力,初步感悟“方向(角度)+距离缺一不可。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明白日常生活中因为指南针的两根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所以我们通常更习惯于选择用正北和正南为基准来确定方向。
同时了解指南针的历史,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紧接着设计了多个能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让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趋于完善,顺利完成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