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复习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4
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复习第一部分世界地理复习要点一、地形与地势(涉及的重要地名一定要在地图册上找出)1、亚洲地形复杂,中部高、四周低,在地图册中熟悉以下地形区: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天山、昆仑山;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湄公河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东部多岛屿,南部多半岛构造成因: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碰撞地带(东亚地形),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碰撞地带(南亚地形)2、非洲高原大陆(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部较高-阻挡东风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低地)构造成因:东非大裂谷(小板块生长边界)、红海(板块张裂地带-非洲、印度洋板块)地中海(非洲板块与欧洲板块之间碰撞地带-消亡边界-阿尔卑斯山脉)3、欧洲平原为主,地势最低平。
西欧平原、中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俄罗斯)。
山地东西走向(不阻挡西风),阿尔卑斯褶皱山脉(年轻、高大—)、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古老、起伏平缓)——冰川作用(角峰、峡湾-挪威-良港)4、北美洲三大地形区:西部山脉、中部平原、东部高地——西部高耸、年轻的落基山脉(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消亡边界)、中部宽广的大平原(密西西比冲积平原和高平原)、东部低矮的高地(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5、南美洲三大地形区:西部山脉、中部平原、东部高原(中部平原与东部高原交错分布)西部高耸的年轻的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碰撞消亡边界)、中部宽广的亚马孙冲积平原、东部古老的巴西高原6、大洋洲三大地形区:东部山脉、中部平原、西部高原——东部山脉-大分水岭、中部平原-墨累达令盆地(大自流盆地)、西部古老的高原7、南极洲地势最高的大洲,以高原(大陆冰川)为主,主要为大陆冰川覆盖二、气候1、亚洲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北京、平壤、东京)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上海、广州、汉城、台北)、南部热带季风气候(马尼拉、河内、曼谷、仰光、吉隆坡、金边、加尔各答)、热带雨林气候(新加坡、雅加达)西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耶路撒冷)、北部北冰洋沿岸极地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乌兰巴托、乌鲁木齐、阿斯塔纳)——没有: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世界最大、最全3、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大陆性强(同一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变化大)气候因子:辐射因子——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大气环流因子——季风环流影响;下垫面因子——陆地面积广大、地形复杂;人类活动因子——旧大陆人类文明历史悠久,对自然环境影响大。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
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的夹角。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1.世界经济体系-发达国家:主要包括北美、欧洲、日本等地区,具有高度工业化、发达的经济体系,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
-发展中国家:主要包括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具有较快的经济增长潜力。
-重要地区:包括亚太地区、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对全球贸易和投资有重要影响。
2.资源分布与经济活动-农业资源:农业资源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土壤条件等影响。
发达国家主要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实现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发展中国家农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效益较低。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等。
发达国家一般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也依赖进口;发展中国家资源相对匮乏,多依赖进口。
-工业资源:工业资源包括劳动力、技术、资金等。
发达国家拥有高度发达的工业体系,技术水平较高;发展中国家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
3.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模式:发达国家实行的工业化模式,基础设施完善,高度依赖技术和自主创新。
-出口导向模式:发展中国家常采用的模式,依靠出口刺激经济增长,通过吸引外资进行产业升级。
-农产品出口模式:一些发展中国家依靠出口农产品获得外汇,促进经济发展。
4.跨国公司与全球化-跨国公司:具有在两个或多个国家开展经济活动的能力的公司。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5.区域经济合作与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合作:为了加强经济合作,一些国家组成了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东盟等,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和制定共同规则来促进经济发展。
-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互相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货物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南美洲南方共同市场等。
以上是世界经济地理复习的一些要点,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请注意根据具体题目要求展开对相关知识点的详细论述。
第一章1、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形势大致有以下特点:第一,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这里陆地占北半球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并在中、高纬度地带几乎连成一片.第二,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都南北成对分布第三,大部分大陆的轮廓都是北宽南窄,呈倒置三角形.第四,弧形列岛和较大的岛屿多位于大陆东岸。
第五,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轮廓非常相似,海岸线彼此几乎吻合,仿佛是由一块大陆分离开来似的。
2、对比分析世界大陆地形和海底地形的主要特征大陆地形特征: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海洋地形特征:1深度大高差大2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洋盆3洋脊贯通四大洋3、世界有哪些主要的气候带和气候型、简述其分布、特点和成因Biaoge4、以北半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为例,解释世界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的分布规律有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按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气候类型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气候(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气候(大陆东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大陆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中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为: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由沿海向内陆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5、沙漠化的危害、做了哪些工作?沙漠化:土地退化,使得土地生物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和地表类似沙漠景观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脆弱生态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
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使得居民流离失所、粮食紧缺措施:联合治理第二章1、全球都有哪些自然带?分布?特点?biaoge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整体性所谓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之间内在的联系性,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结合为一个整体。
世界地理知识点一、世界重要区域空间定位1.世界海陆分布的记忆方法利用经纬网进行海陆分布的记忆,是最基本且重要的方法.以赤道和本初子午线为例,掌握记忆模式,熟记其经纬线穿过的海陆分布情况.2.世界重要海峡的位置、轮廓特征知识点二、分析世界大洲自然地理特征应注意的两个问题对于大洲复习的主要策略是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具体来说就是突出亚洲,抓其他大洲的主要特点。
1。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具有显著的独特性。
2.其他大洲要抓住最主要、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1)欧洲:平原为主,冰川地貌广布;温带气候为主,海洋性特征典型;河湖众多,水量充沛;温带植被为主。
(2)非洲:高原大陆;热带气候;河湖少;草原为主。
(3)北美洲:纵向地形区;跨热、温、寒三带;河湖多;森林、草原植被广布。
(4)南美洲:山地、高原、平原地形完整;热带气候为主;水源丰富;森林、草原植被广布。
(5)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三大地形区分布;气候、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干旱;河湖少,集中于东南部;草原广布。
(6)南极洲:海拔高,冰盖;酷寒,干燥;淡水资源丰富。
知识点三、五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分析知识点四、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知识点五、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知识六、分析某个国家或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主要国家及其某个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一般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
同时区位条件又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下面以典型国家或地区为例说明区位条件分析的一般方法。
高频考点一世界地理总论例1、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
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图7(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8分)(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世界地理概况〖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
海底地形。
陆地地形。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⑴七大洲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欧洲1000 大洋洲900⑵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 ”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 )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二、七大洲地形特色三、海底地形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四、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六、世界的自然资源第二节世界居民和国家1、世界的人口(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一、地球的基本知识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地球表面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重要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周期约为 24 小时;地球公转则形成了四季更替,周期约为 365 天。
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1、亚洲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等。
亚洲气候类型丰富,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的河流众多,如长江、黄河、湄公河等。
2、欧洲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欧洲气候温和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较为典型。
欧洲的河流流量稳定,航运价值高,如莱茵河、多瑙河等。
3、非洲非洲被称为“高原大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非洲气候炎热,以热带气候为主,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4、北美洲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
北美洲气候类型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长的河流。
5、南美洲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
南美洲气候温暖湿润,热带雨林气候面积广阔。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6、大洋洲大洋洲主要由澳大利亚大陆和众多岛屿组成。
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分为东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
大洋洲气候多样,以热带气候为主。
7、南极洲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大部分地区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有“冰雪高原”之称。
三、各大洋的地理特征1、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
它的周围多火山、地震。
2、大西洋大西洋呈“S”形,航运发达。
3、印度洋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北部为季风洋流。
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和地球仪2019会考地理复习知识总结-世界地理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是球体的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在海边看到远处有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验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的大小纬线和纬度(1)纬线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做赤道。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
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像南北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所有纬线自成圆圈(除南北极外),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所有的纬线相互平行。
(2)纬度赤道的纬度为0°,是纬度起始线。
从赤道向南北各分90°,称南纬(S)和北纬(N)。
南极和北极各为90°。
(3)高中低纬划分低纬度为0°—30°,中纬度为30°—60°,高纬度为60°—90°。
(4)特殊的纬线0°纬线(赤道):最长的纬线。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3.5°纬线:回归线,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最南界线66.5°纬线:极圈,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90°纬线:南北极点经线和经度(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纬线的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为半圆形;两条正对的经线可以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能平分地球。
(2)经度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是经度的起始线。
由此向东西各分180°,称为东经(E)和西经(W)。
东西经180°是重合的,通常把它叫做180°经线。
特殊的经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度起点线。
世界地理上册复习:思维导图+图示规律方法+重点地图填注(备课人:李青)第一部分思维导图掌握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思维导图掌握基础知识1.南北緯和南北半球の劃分2.東西經の劃分3.東西半球の劃分4.東西經與東西半球範圍比較鲚彈嚶箨亩顙絞锾丧腦討觎庫鍘梟记莹鈿鎔慍滾铁晖穢畲蒔韓鲛亙鑰尋话亞揿樅贗緋牘鹇鏡瑶庑蔦詒耧買讶祸檣预玮侬櫓諷媪廢乌韩鋱饬試齿规别間创衅鯀藝触奋。
5.經緯網地圖上點の經緯度判讀6.地球自轉:方向、晝與夜、晨線7.極地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南順北逆)第二部分 图示规律方法 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东经西经规律链接2: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的划分9090北纬N 北半球南纬S南半球0200180180160西经W东经E 东半球西半球西半球判断东西半球的秘诀:大大为西,小小为东。
东西半球划分简记作“大大为西,小小为东”。
西经中0~20°在东半球; 东经中160~180°在西半球。
晨线(20°N ,180°)8.地球公轉方向、晝夜長短、太陽直射到の緯線 9.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位置、晝夜長短情況鈽没储媯鍘龆抟癢辆疮锒钇贝锾铳屡锊鉍擷冻嗫屬蝸硕況歡骒桤齡鈷骞儿围浔獸辙謚虬褸殒雋辏队穑龄親哒輾檜缕奐鱺阁诜貰詘釃谭噸罌。
10.等高線地形圖中地形部位判讀偾試綏龉昼滄贝战覦岘鹣摟榿悫斓澆纘蠅关樺颠绁營谣鹑铐瀆铲讼坜繰慚鸭燾锖辅擬锌骋娛榿刭鬓廬谜諄犹璦紱瘡啭瀦貢壇閔论勁鏡們缜。
昼夜平分昼最长夜最短昼夜平分赤道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夏至冬至秋分 春分 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总结:(1)“二分”指春分、秋分;“二至”指夏至、冬至。
(2)公转方向标在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转,呈逆时针。
(3)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冬至则相反,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4)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高中地理知识点记忆方法大全一、顺序记忆法位置相邻的同类事物,要采取自北向南、自西向东的读图习惯。
1.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世界最大的内陆国,与我国相邻)在最北。
另外四国分东西两列,四个字(乌孜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在北,三个字的在南(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带有吉字的与中国为邻。
2.圣劳伦斯河谷地中加拿大的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和魁北克。
3.美国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带:“波纽费华”。
二、诵读记忆法那些比较长的国外地名,既要反复诵读,还要从它们的相对位置、形象特征、功能、物产或文化渊源等多方面进行辨析。
如: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布宜诺斯艾利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等,读熟了就很顺口,从而记得牢。
三、望文生义法地理概念往往抓住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望文生义可以增强记忆,加深理解。
如:干洁空气、天气和气候、天体、光球、色球、太阳子、月相、季风、温室效应、极光、赤潮、土壤肥力等。
四、体势助记法一些特殊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借助手势可以加深理解帮助记忆。
如:地球的自转和方向――右手定则,气旋和反气旋――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手心向自己,四指为物体运动方向,拇指为偏向)。
五、字头记忆法(压缩记忆法)是指把一系列地理事物的字头串联起来来完成记忆的方法。
例如:记忆八大行星距日远近时,可以这样记忆: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六、联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就是把某些抽象地理知识联想成某一具体的事物的记忆方法。
1.接近联想记忆法是根据有些地理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有所接近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联想记忆方法。
如复习亚马孙平原时,从同一地理空间进行联系,想到亚马孙河,全年水量丰富,季节变化量小;想到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树种丰富,破坏严重,“世界肺脏”作用正在不断减弱。
2.类似联想记忆法是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在性质、成因、规律等方面有类似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记忆方法。
世界地理一、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世界地理的研究对象是:全球(世界)地理环境,即地球表层的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和区域分异现象。
(二)学科性质世界地理学科性质:区域地理学区域地理的研究范式:区域描述和区域人地关系分析。
二、课程背景巴朗斯基的区域地理分析体系:(1)区域地理位置。
(2)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根据区域在大地构造及其地球化学体系中的位置,并且把这些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
(3)区域产业部门的发展现状与分布特点(主要按照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所要求的从工业到农业,从物质资料的生产到产品的运输,从国民经济到对外经济联系等顺序,阐明诸种经济活动的发展现状与分布特点)。
(4)区域环境与经济活动的差异性(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析,主要是按照区域性的原则,分析和描述经济活动在区域上的差异性)。
巴朗斯基的区域地理分析体系既没有忽视地理环境的因素,又恰当地估计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作用及地位,长期以来,巴朗斯基的区域科学原理和描述体系一直是我们进行区域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
我国目前《世界地理》课程设置与改革主要有以下背景:1.原苏联地理学课程体系的局限2.20 世纪70 年代外国地理著作引进出版的促进3.区域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成为区域分析的工具4.人地矛盾凸显,需要对人地关系的关联和作用进行协调和控制5.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三、学习目的与任务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科学综合化、技术现代化(21 世纪的“四化”特征)的趋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世界地理的学习目的与任务是:1.掌握世界地理基本知识2.培养综合分析能力3.掌握重大的全球性问题4.掌握区域地理学的新领域四、世界地理教学的发展其特点:1.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突出区域的个性描述2.在世界地理知识的安排上,重人文轻自然3.在区域体系的安排上,体现了核心与边缘的地理结构思想4.在教材的形式上,追求文字的生动活泼和图文并茂五、中国世界地理教学的发展以中国所在的亚洲开始,也以亚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