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田野外地质工作细则

煤田野外地质工作细则

煤田野外地质工作细则
煤田野外地质工作细则

煤田野外地质工作细则

沈瑞芬

说明

为了统一工作方法,提高煤田野外工作及地质编录质量,保证取全取准第一性地质资料,我们以1991年6月闽西地质大队总工办编著的《煤矿普查勘探原始地地质编录工作细则》(试行)为蓝本,综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2003年 3 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412.1.2.3 —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及福建省地质局《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1980年12月),结合矿区实际情况,修订了本工作细则,望各煤矿地质项目人员照此执行。本细则未涉及的部分,以上级有关规定为准,但应做到本矿区内统一。在执行过程中,如有补充和修改意见,请及时提出,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矿区(井田)地质填图

地表地质填图是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手段,是地质普查勘探的基础工作。野外工作应根据批准的勘查设计书来进行。地质填图目的是通过对自然露头(地质体)进行系统的地质观测、调查研究,达到提高矿区以煤为主的矿产地质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地质及含煤特征,发现新矿产地,着重解决含煤地层的层序,分布范围,含煤性及影响煤系发育程度的地质构造特征等。为了解矿区煤炭资源远景、找煤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它是在勘查阶段工作开始时进行的填制的,所形成的实际材料图又是编制矿区地形地质图的基础资料,而地质图的成图,贯穿了勘查工作的始终,一张高质量的地质图,是综合了全矿区地质成果的客观反映,配合了其它手段取得各项成果的集中表现,因此整个地质工作中,从填图阶段就必须认真细致,并不断修编,深部与地表结合,去伪存真,才能提高其质量。

填图研究内容:

1.地层

大致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及接触关系,重点查明含煤地层的含煤性及时空分布变化等,厘定地层层序。

2.构造大致查明构造的基本类型和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观察褶皱、断裂构造对沉积作用、成矿控制作用的影响,尤其注意观察推覆、滑脱构造对含煤地层的保存或破坏的资料收集。

3.煤初步了解含煤地层时代、层序,分布范围;大致了解煤层层数、煤层一般厚度和埋藏深度;大致了解煤类和煤质的一般特征。

4.其他矿产填图中还必须坚持《以煤为主,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原则,大致了解其他矿产及矿化蚀变带特征。

本细则只对煤田勘查中常用的1:1万和1:5000地表地质填图作简要说明,其它

比例尺的地质填图未提及,需要时可参照有关规范要求执行。

地质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尽可能采用数字填图技术,使用GPS定

点,提高填图质量。

填图方法

一、精度要求

煤田地质工作的地质填图应突出煤系,煤系范围内必须达到相应阶段和比例尺的要

求,非煤系范围也应有适当的控制。各种比例尺的精度要求见表1。

(一)1:1 万地质填图

1.1:1 万地质填图是指用于预查阶段或普查阶段的草图。其地形底图采用同比例

尺1:1 万的航测地形图。

2.填图单位及精度要求见表1,重要地质界线和含煤地层、煤层及对影响井田划分的主要断层和褶皱轴等必须有足够的地质点控制,(地表至少应有2—3 个点控制)。同时对重要地质现象、煤、其他矿化蚀变应有必要的素描图或照片。

3.野外填图方法以穿越法为主,但对主要地质界线,标志层适当使用追索法。地质填图定点一般采用半仪器法结合地形地物确定,有条件的尽量采用GPS直接定位。

4.对地表及深部均有探矿工程施工的矿区(井田)可采用以填为主,编填结合的方法进行。

(二)1:5000 地质填图1.适用于详查—勘探(含普终、详终)阶段,地形底图应采用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由于煤矿区范围一般较大,精测1:5000 地形图耗时又耗资,所以详查阶段也可直接采用1:10000正规航测出版图作底图。

2.填图单位划分及控制精度见表1,对构造极复杂地段应适当加密控制。3.野外填图采用以编为主,编填结合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探槽、公路、沟谷及生产硐地质资料和原地质填图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在此基础上,采用以追索法为主,配合穿越法开展野外填图。

4 ?定点方法以半仪器法为主,主要界线点应用经纬仪或卫星定位仪(GPS定测, 其图上误差不应超过1mm。

、野外填图工作

(一)野外填图前的准备工作:应全面收集工作区内所有资料(包括野外踏勘)并进行综合整理,编制工作计划,统一工作方法和实施措施。地质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应规范化,做到矿区统一。

(二)野外填图

1.路线选择:选择一定的路线和界线控制点进行系统的野外观察是野外填图的基本方法。观测线路分为穿越法和追索法两种形式,穿越路线的布置,原则上应垂直主要岩层走向或构造线走向,按一定的间距横穿整个矿区;追索路线则是沿地质体、地质界线或构造线的走向方向,用于追索一定的地层层位,如标志层、化石层,主要煤层露头及构造线等,对以上重要地质体是必须沿走向进行追索。

在穿越或追索中应注意矿区内是否有出露相对齐全、层序完整、构造简单、顶底清楚、化石较多相带清晰的连续基岩(露头)和人工露头(如简易公路)剖面,填图中可结合对地质剖面的测制,便于掌握地层层位,发现标志层和化石层。

2.观察点的确定应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一般应布置在填图单位界线、构造点、标志层、化石点、岩相和岩性变化点及代表性产状点上。

3.矿区(井田)基岩露头少时,为满足填图精度要求应布设槽探工程进行揭露。

4.观察点之间要进行路线地质观察和连续地质记录。观察点和观察路线上全部地质现象原则上都应仔细观察,详细记录,不放过一个有意义的地质现象。

5.地质观察记录格式:

(1)点号(地质点编号);

(2)点位(地质点位置)

(3)点性(基岩、残坡积或浮土)

(4)岩性地质描述

(5)地层层位及产状

(6)标本及样品号(含化石)

(7)点间描述(点面及路线地质情况)除上述文字记录外,必要时应辅以放大示意图或照片。

6.各种原始记录必须按规定的内容和格式在野外现场完成,文字记录要准确、完备、重点突出,切忌概念含混。定完每一个地质点撤出前,由标图人和记录人及时进行

互检、校对,严禁在室内凭记忆进行记录和修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 .水文地质 1.1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 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八、、?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 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对泥质岩类,应着重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构造、泥化现象等。对炭酸岩类,应着重研究化学成分,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及缝合线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现象等。 1.1.1.1.2 对火成岩,必须注意调查其成因类型、产状、规模及围岩的接触关系。以侵入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法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地质立局、地质强队”发展战略,提高地质工作质量,规范全局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局各地勘单位承担的国家地质勘查项目(国土资源调查、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国家财政补贴项目等)、省地质勘查项目(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和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局地勘费项目和市场地勘类项目(含水工环、矿山环境治理、地灾治理、物探、测试等项目)。 第三条根据“局为单元,队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实行地质勘查项目分类管理。局参与国家和省重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和矿产勘查项目的组织协调,参与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对局地勘费项目实行全程监督管理,对市场类地勘项目局抽检,队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局(所属地勘单位)投资入股勘查的国家和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参照局地勘费项目管理。 第二章项目的立项和确认 第四条项目的立项 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的立项要围绕国家和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需要和重要矿产勘查目标,按项目主管部门指南和要求进行。 局矿产勘查项目的立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矿业权的经营进行,主要安排具有较好找矿前景和能开发利用的项目,对能争取国家地质勘查项目的前期工作给予支持,适当安排基础地质研究,矿产地质研究,找矿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和拓展服务领域的地质环境类研究项目。 第五条项目的申报 申报国家和省级地质勘查项目,须先报局总工办。由局组织专家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对重复项目进行协调后方可上报。国家或省自上而下部署的项目除外。 局地勘费项目的立项由局统一部署。局根据财政项目预算时间要求,下达立项指南或通知,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申报,经局组织专家论证后批准立项,列入下年度地质工作计划。 第六条项目的确认 地勘单位根据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任务书组织编写设计,并组织专家进行设计初审。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和国土资源调查项目按要求报各主管部门审查;省地质勘查项目设计须经局组织专家初审后,再按要求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查。设计审批后均需报局一份备案。 局地勘费项目任务书下达后,各申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编写设计报局总工办,局组织专家进行审查,经局批准后实施。 除局地勘费项目以外,其他所有项目合同签订后,应报局相关处室备案。 第三章项目的实施和监督 第七条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严格按批准的项目设计组织实施,完成设计的任务和工作量,并保证工作质量和进度;如有工作变动,需上报各项目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第八条局地勘费项目承担单位应向局上报半年报和年报。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承担单位除按项目主管部门要求上报工作报告外,同时向局上报半年报和年报。 第九条局对国家及省地质勘查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对局地勘费项目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第十条局参与国家和省级地质勘查项目的野外验收,组织局地勘费项目的野外验收。 第十一条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成果报告完成后报局总工办,经局组织专家初审后报有关主管部门评审验收。 局地勘费项目成果报告完成后先由地勘单位进行验收,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局总工办,局组织专家对成果报告进行评审验收。

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

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 地质, 野外, 要点 地质工作包括: 1、基础性地质调查(测量),诸如:1:20万、1:5万区调-矿调,区域物、化探测量,区域水文测量等。 目的:具战略意义,提高研究程度。为开展进一步普查找矿工作和其它有关的地质工作提供依据。即总结规律、优选(缩小)靶区。 2、矿产勘查:包括特定矿产勘查、固体矿产勘查、地下水资源勘查等。 3、矿山生产勘探。等等。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 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方法 1、系统收集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根据目的任务制定“方案”编写“设计”。 2、地质测量(填图)—剖面测制,最直接的找矿方法。通过地质填图,工作区内自燃地理条件、景观,成矿地质背

景、有利地段、可能的成矿类型、地表蚀变带(构造带)、矿化带、矿体地表直接露头(铁锰冒、碎石或转石等),主成(控)矿构造及产状、规模等基本摸清,为下一步部署工作提供充分依据。如:重点工作区、采用何种方法及范围、网度、方向等。 3、化探测量:水系沉积物、土壤测量方法为主,还有水化学、汞气、植物等。包括地表面积(自由网和规则网)和剖面及钻孔原生晕等形式。关键是采样介质和层位,“代表性”和“有效性”,该加密的必须加密、该放稀的一定放稀、无意义的样不取,不做无用功。尤其大比例尺化探测量若地质人员亲自做,那更应该得心应手。最间接的找矿方法。缩小靶区,为下一步部署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如:槽探(异常带、高值点等),物探范围、网度、方法、测向等。大比例尺规则网及剖面一定要注意测线方向。 4、物探测量:常规高精磁、激电中梯方法为主,还有重力、放射性及瞬变电磁、SIP、V8等。注重“适用性”和“有效性”及“多解性”(每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最有力的辅助找矿方法。只有在与化探异常、矿化蚀变带、成矿有利地区(段)密切相关的物探异常才有找矿意义。注意测线方向-垂直目的体,一般要求上测量,若物化探工作只给一次工作量,一定要用到此处,化探可用GPS。

2021年浅析矿产地质勘查技术

2021年浅析矿产地质勘查技术 1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主要应用 (1)针对于地壳运动特点进行探究。从目前的形式上看,我国已经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蓄矿产159种,金属矿产54种,能源矿产8种……虽然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分配不均匀,在东高西低的分布中,很多地方的矿产资源还存在很强的勘查和开发潜能。这样就需要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地壳运动的规律进行分析,对勘查的的环境进行探究,在提升矿产勘查精确度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科学依据指导。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成矿时间分配,细致分析矿与地壳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大数据、现代化设备等,精确的把握成矿构造与地质特征等内容。 (2)沿着成矿区带找矿。从另外一种层次上看,矿产地质看产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成矿地区带的分析进行找矿,并在此基础上,还是能保证矿产勘查的精确性。不仅如此,还需要针对区域的断裂构造特点进行探究。 (3)对矿产勘查工作进行合理部署。首先,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指导思想,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求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需要对整个工程进行合理性规划。对需求目标进行细致分析,锁定更小的勘查区域。从本质上看,地质勘查可以分为中央地质勘查、地方地质勘查、公益地质勘查、商业地质勘查、国内地质勘查、对外开放地质勘查等类型。一般在统筹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适度超前,大约提前10d~15d左右,进行地质勘查工作部署。

2矿产地质工程中常用的勘查技术方法 (1)物探和化探勘查方法。从成矿、矿床类型以及矿床的空间分布探究中,只有对成矿分布进行研究,这样快速的寻找出深部矿产,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其中,物探技术主要展现到矿产能源、非金属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的开发上。并且工作原理涉及的范围特别广泛,包含了重力、磁效应、地震、放射等多种知识。使用物探技术,分析各种测量数据,并根据结果进行分析与把握。化探技术,主要展现的是水系沉积物测量、原生晕、土壤测量等主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了更好的实施勘查工作,就引进了一些高精度的化学分析设备,这样就提升了矿产地质勘查的精细度与灵敏度。其中,深部矿的地质勘查方式上,不仅需要在深度上进行延伸,还需要由浅部向深部进行转变,设置不一样的勘查目标,制度对应的勘查手段与思想。这样才能利用科学的方式,寻找出集成化更强、综合性更高的原位测量技术。例如:土壤测量法、水系沉积物测量等就属于集中勘查法。 (2)地磁测量勘查方法。此种方式展现了较强的区域性与地域性。可以根据矿产资源的位置,判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并根据磁场的变化,对空间进行规划与测量。其中,海洋磁测主要是针对海洋地磁测量进行勘查,并在在此基础上构建辅助工作,获取海底信息,探究海底性质。接着,陆地磁测应用主要使用的工具是质子旋转磁力仪,并为地质勘查强度提供了数据支持。其中,区域航空磁测主要是针对航空磁测资料进行研究,并使用适当的方式,对断裂以及磁性地层进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郭宏祥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 填图前的准备工作 (一)搜集工作区内的所有相关资料 地质(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件)、矿产(矿床、矿点、矿化点)及物、化探、航片等各种报告及原始编录资料,典型的岩矿石标本、鉴定及化学分析资料、地形图、有关技术规范、细则、图例及必要的参考文献和图书。 (二)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初步拟定工作区内地层层序及填图单位,提出存在的一些地质问题,作为野外填图时参考。根据地层分布情况选择野外踏勘路线。 (三)野外实地踏看(包括参观标准剖面),了解区内地层分布、层序和总体产状、矿(化)体、蚀变带分布的范围,地形条件和植被发育情况,初步布置观测路线和选择实测地质剖面位置。把踏勘收集到的资料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旧资料的可靠程度。 (四)编写地质设计 野外填图工作 (一)实测地质剖面。每个填图单元和不同时期侵入的代表性岩体都应测到。每个填图单元至少应该要有一条完整的地层实测剖面。剖面实测要采集一系列样品:手标本、光薄片样、岩石光谱样、

人工重砂样、各种岩性放射性标本样、化石或微古样、测年样等。做好各项记录,填好表格 室内整理:表格整理及地层厚度计算(采用万能公式计算地层厚度);记录本整理;作实测剖面图。样品登记造册、包装、送样等。路线地质观测 点线距布置: 路线基本形式: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为辅。路线一般都是在室内根据填图成果预先有目的布设好的,甚至包括点的大概位置。 点的布置原则:以能有效控制各种地质界线为原则,一般应布置在填图单位的界线、标志层、化石点、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岩体的接触带和内部相带的界线;矿化现象、蚀变带、矿体;褶

地质资料工作有关标准、规范目录.doc

地质矿产调查部分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16819—97 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GB/T17228—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98 区域重力调查规范DZ/T0082—93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94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DZ/T0142—94 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94 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DZ/T0144—9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 侵入岩地质数据文件格式DZ/T0146—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94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0154—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 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9—95 1∶20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95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0万) DZ/T0167—95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97 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DZ/T0171—97 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DZ/T0172—97 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97 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80—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97 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DZ/T0185—97 地学数字地理底图数据交换格式DZ/T0188—97 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文件格式DZ/T018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1∶50000)DZ/T0190—97 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91—97 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规范编写规定DZ/T0195—97 测井仪通用技术条件DZ/T0196.1~9—97

浅析当前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方法

浅析当前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方法 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增长,对矿产的需求量也是在不断的增加,为了缓解人类对矿产的供需矛盾,我们就不得不对矿产的地质勘查加大力度,同时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勘探的技术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本文将对矿产地质勘查的技术方法进行分析,从地质勘查的技术原则和相关技术方法进行探讨。 标签:矿产地质勘查原则技术方法 1地质找矿方法 1.1地质填图法 利用地质理论的方法对地质矿产进行综合全面的研究,将工作区内的岩石、地层、研究成找矿信息和矿规律。 1.2砾石找矿法 利用矿体露在地表外面被风化之后会产生矿砾或者是矿化相关的岩石砾,在本身的重力和自然条件如,水流、冰川的移动下,构成了有效的矿产范围。利用这种现象,在水系、山坡、冰川地带对矿砾进行研究,从而找到矿床。 1.3重砂找矿方法 重砂找矿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疏松沉积物中蕴含的重砂矿物,以这种方法来达到寻找原生态矿和砂矿的目的 2礦产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 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是对矿产地质勘查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也是各种规范的一个总称,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也是在勘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贯彻落实的一个准则,我们将这些原则归纳为以下几种: (1)着眼全局统筹规划,为了将勘查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限度,就要在勘查工作开展之前,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对矿产地址的勘查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统筹的规划。在勘查过程中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不能只考虑到经济上的利益,多各种规划区域开展的工作也要安排妥当。 (2)遵循规律合理布局。矿产资源一般分布非常的广泛,为了保证勘查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和顺利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全面的考虑都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规划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方便发挥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性作用。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1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 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对泥质岩类,应着重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构造、泥化现象等。对炭酸岩类,应着重研究化学成分,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及缝合线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现象等。 1.1.1.1.2 对火成岩,必须注意调查其成因类型、产状、规模及围岩的接触关系。以侵入体,应注意研究其与围岩间的穿插和接触关系,接触带特征(包括自变质现象、围岩

物探电法野外工作方法

第一章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 3.1频率域激电工作程序 3.1.1 踏勘 根据地质任务在选择测区时,应组织力量进行踏勘,踏勘的目的在于了解测区的地质特点和地球物理前提以及接地条件、干扰水平、生活驻地、交通运输等情况。 3.1.2试验工作 对新的工作测区,在编写设计时应在典型的地质剖面上或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做一定数量的试验工作,具体实验工作量以能对测区的地球物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为宜。 3.1.3草查与普查 对于1:5万~1:2.5万的大面积草查与普查时,其工作方法的选择以偶极法或近场源法(AMBN)为宜。就某一具体测区而言,应根据地质任务,通过分析所掌握的地质及以往的物化探资料或通过试验,确定一个适当的极距进行面积性的工作,以迅速得到面积性的资料,达到发现异常的目的。 3.1.4 详查 在普查所发现异常的基础上,开展1:1万~1:2千的详查工作,这时可用中梯装置扫面。建议采用一线供电多线测量的工作方式,以便在短时间内圈出异常的形态、做出成果的解释推断以及对异常进行轻型山地工程揭露。 对精测剖面,可采用偶极装置,根据不同极距(一般4-6个)

的观测结果勾绘出断面图,以判断矿体的埋深、倾向和形态,然后根据综合解释结果建议施钻验证,进而达到对异常的再解释。 在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岩矿石物性测定和幅频特性的研究。 一、联合剖面法 图2-10 联合和剖面装置 如图2-10所示,装置系数计算方法和三极装置相同 联合剖面法是两个三极排列AMN∞和MNB∞的联合。所谓三极排列是指供电电极之一位于无穷远的排列。采用联合剖面装置时,可以用A电极,也可以用B电极供电,而A和B有一个共同的无穷远电极C。也就是当A或B供电时,供电迴路中另一电极C位于无穷远。如果以O表示测量电极M和N的中点,则在联合剖面装置时,四个电极A、M、N和B极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就是测线),且AO=BO。无穷远极C一般铺设在测线的中垂线上,与测线之间的距离大于AO的五倍(CO>5AO) 工作中将AMNB四个电极沿测线一起转动,并保持各电极间距离不变,中点O就作为测点的位置。在每个测点上分别测出AMN∞排列和MNB∞排列Fs、ρs。对于同一极化体,AMN、BMN的测量结果将在极化体上方形成交点。利用这种交点性质和曲线的不对称性可判断极化体的产状、形态。

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探讨

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7-10-13T17:15:15.2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邓江瑶1 曾肖婷2 [导读] 摘要:地质勘探是地质找矿工作中一门重要的勘探技术,它的技术高低将直接影响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 1.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桂林 541000 2.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广西贵港 537120 摘要:地质勘探是地质找矿工作中一门重要的勘探技术,它的技术高低将直接影响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因此,必须在地质勘探工作的地质勘探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更好的提高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本文从矿产地质勘查的主要原则入手,分析了矿产地质勘查的方法和主要技术,希望能够为矿产地质勘查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技术研究 一、矿产地质勘查的理论基础 由于地壳的运动,在地质矿产的形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重要的巨型成矿区,而且这些矿床往往都是超大型的,构成同位成矿的特征,这在地质学中被称为同位成矿理论。同位成矿具体是指,在同一个空间范围内,会出现同时代或不同时代,同类型或不同类型,同矿种或不同矿种,而且其规模是非常大的,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同位成矿规律。在实际的矿产地质勘查中,可以发现国内外许多大型有色矿产都集中分布在重要的成矿区,或矿床中,证明了同位成矿理论的科学性。 同位成矿在具体的形成中是有一定要求的,其要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成矿热活动中心,同位成矿的热活动中心具有稳定性,其发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在不同时期成矿热活动中心都不会发生位移的情况,这是其前提条件。而在成矿活动中,要有丰富的成矿物质,还必须有相当规模的成矿流体活动,这样能够使大量成矿物质向同一个部位位移,在地壳演化运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成岩、成矿通道;同时还需要有相对稳定封闭的矿质淀积条件,保证矿质在地壳中的沉积,也为成矿后的保存提供条件。只有在有利的成矿条件、淀积条件下才能形成同位成矿,并将同位成矿沉积下来成为重要的矿床。 二、地质勘查方法 1、根据地质条件变化情况推断地质环境 在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前,应根据勘查地的历史地质变化情况,编制有参考价值的地质事件表。根据地质事件表中描述的地质变化情况,分析这段时期内该区域的地质构造类型、地壳运动情况、基岩成分等特征,并进而分析出该区域可能的成矿年代,并运用高科技地质勘查仪器做好相应的辅助验证工作,探明勘查区域真实的地质构造情况,为后期的地质勘查工作节约时间,提高勘查效率。 2、沿着矿区发育明显的地带进行地质勘查 在进行地质勘查时,要首先确定那些地质变化情况相对明显或相对复杂的断裂构造,并对其周围容易产生影响的断裂构造进行仔细观察,分析了解这些断裂构造的变化对周围地质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等掌握该区域整体地质的变化情况以后,再结合矿田及矿床的展布形式对这些断裂构造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一般情况下,矿田及矿床的断裂构造范围会与矿带的断裂构造地质会有较大的夹角,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横向排列规律。此外,在构造应力差异大的区域,还可能形成类似于平行断裂或次级断裂的区域大断裂控制下的矿田及矿床。因此,沿着矿区发育明显的地带进行地质勘查,并在这过程中参照成矿的地质条件,往往可以找到矿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各类找矿数据辅助地质勘查 在勘查地表矿、半潜藏矿时,要注意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数据资料,可以为地质勘查提供详实的数据基础,并结合其他相关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可以快速达到好的找矿效果。找潜藏矿,进行深度矿产评价时,要以相关的找矿信息为依据,根据已有的找矿信息来反映剥蚀程度,有些矿区上部露出的矿种类型剥蚀程度较深,但是在其地表下方,有可能出现相同矿种的不同类型、或不同期次、不同矿种、不同类型的矿产,认真研究各类找矿数据、矿产展布规律,对于地质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三、矿产地质勘查技术 1、遥感地质调查 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是指综合运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勘查和资源勘查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着眼于从空中得到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组成对电磁辐射的不同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及遥感资料,并对其综合应用,以分析和判断某一区域内的地质构造情况。遥感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地面及航空遥感试验,发挥适用于地质找矿、地质环境的遥感系统,进行图像、数字数据的处理和地质判释。遥感技术对其所取得的地面图像及相应的数据进行应用,进而判断相应的地质构造和地形特征。在矿产地质勘查中,遥感地质调查技术通过对岩性和地层解译,研究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和分布规律;通过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判别原生矿露头和采矿遗迹,或者通过多波段遥感图像,来解译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地层构造。在对矿产解译的基础上,将解译结果与地球物理勘探、化学勘探资料综合运用,划定成矿远景区,为进一步的矿产开发提供参考。 2、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是运用物理学的方法和原理,利用地壳中岩石、矿石在物理方面的差异来研究地质构造、探测地下矿产的一种方法和理论。地下赋存的岩石、矿石等地质体及地质构造,由于其物理性质、规模大小和所处位置的不同,都有不同的物理现象能够反映到地表或地表附近,而地球物理勘探根据物理现象对地质体或地质构造作出解释推断,这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方法。岩石和矿石的物理性质主要是指其导电性、磁性、密度以及地震波等传递特性,一般地下岩石或矿石的组成不同,其物理性质便会存在差异,而物理性质存在差异就会使物理现象不同,不同导电性能的岩石在相同电压作用下,会形成不同的电流分布;不同磁性性能的岩石,对同一磁铁的作用力反应不同;具有不同密度的岩石,在重力方面的表现会有所差异;而地震波在不同岩石、矿石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反射波也会不同。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于这些物理现象的测量完全可以准确记录,进而了解地下岩石和矿石的分布规律,达到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 3、地球化学勘查 地球化学勘查方法通过研究地球化学分散模式,并根据这些分散模式所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去跟踪和发现矿床。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发现的100个大型矿床中,地球化学方法的贡献达到74%,而对金矿床,其贡献率达到80.6%。国内发现的各大大型矿床中,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贡献也远远超过其他矿产地质勘查技术。地球化学勘查的基本程序是在广大区域内运用高效率的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进行全面的勘查,并逐步舍弃大片没有希望的地区,缩小找矿靶区,然后用效率较低,但能较精确的圈定矿化范围的方法在已经缩小的靶区范围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2000—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剖面比例尺一般是填图比例尺的5—10倍。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一般采用全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即剖面地质点点位在分层处。同时要考虑地形的起伏情况。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1︰50000填图格式。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要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地质勘查活动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地质勘查活动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2019年05月30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依据】根据《地质勘查活动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勘查活动】《办法》第二条所称地质勘查活动涵盖综合地质调查及勘查、专业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及地质灾害防治等。综合地质调查及勘查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油气资源勘查、液体矿产勘查、气体矿产勘查、固体矿产勘查、城市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及其他相关地质调查及勘查活动等;专业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包括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航空地质调查、遥感地质调查、地质钻探、地质坑探、地质槽探、地质实验测试及其他相关地质勘查技术服务活动等;地质灾害防治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 第三条【职责分工】自然资源部组织对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域、国家重大项目、存在争议问题、转办交办等事项的监督检查;对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内地质勘查单位信息,要求其按照标准规范开展工作;拟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地质勘查活动的监督检查工作。 对取得甲级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在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的基础上,自然资源部要加强对其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活动的监督抽查。 第四条【学会协会】《办法》第四条所称行业学会协会主要是指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等与地质勘查活动相关的国家级学会、协会。 第二章监管方式和手段 第五条【标准规范】《办法》第五条所称地质勘查的标准和规范是指从事地质勘查活动应当遵守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包括综合地质调查及勘查类、专业地质勘查技术服务类、地质灾害防治类。自然资源部负责制定、修订并发布开展地质勘查的标准及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 一、罗盘的使用方法 罗盘在野外工作中主要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测方位 测量某物体的方位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在定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观察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测量时打开罗盘盖,放松制动螺丝,让磁针自由转动。当被测量的物体较高大时,把罗盘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体,然后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及长瞄准器都映入反光镜,并且使物体、长瞄准器上的短瞄准器的尖及反光镜的中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保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直接读出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的读数,也可按下制动螺丝再读数。 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岩层倾向是岩层面上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倾角是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见图1,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之走向。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180°。 图1 岩层产状的测定方法 测量岩层的倾向时,罗盘如图1放置,将罗盘南端(标有S)的一条棱紧靠岩层面,这时长瞄准器指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当罗盘水平、磁针不摆动时,就可读数。如图1放置罗盘,应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当测量完倾向后,不要让罗盘离开岩层面,马上把罗盘转90°,(罗盘直立),如图1放置,使罗盘的长边紧靠岩层面,并与倾斜线重合,然后转动罗盘底面的手把,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 在测量地层产状时,一般只需测量地层的倾向和倾角,而走向可通过倾向的数字加或减90°得到测量倾向和倾角时,必须先测倾向,后测倾角。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本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 二、野外地质记录 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1 、野外地质记录要求 ?详细记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即看到什么记什么,如实反映,不能凭主观随意夸大或缩小或歪曲。但是,允许在记录上表示出作者对地质现象的分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 发表时间:2015-03-12T14:42:11.34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4期供稿作者:贾艳蓉[导读] 在进行矿产勘查之前,需要对现有的地质数据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前人的工作成果和工作经验。贾艳蓉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零六队阿勒泰836500 摘要:矿产地质勘查是一个风险较高、投入较高的专业领域,为缓解人类矿产资源供需矛盾,需要对其理论和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本文将针对矿产地质勘查的理论及其技术方法进行简要论述,在描述个人认知和看法的同时,供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和学者探讨。 关键字:矿产;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方法 引言 矿产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已深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就使得目前发现的矿产资源不可能一直供应人们的需求,因而寻找新的矿产资源就显得越发重要起来。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矿产地质勘查逐渐被划为商业行为,随着矿产勘查行业开始崛起,并逐步发展起来。对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和相应的技术方法的研究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矿产地质勘查理论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是以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资料整理总结为基础,并依靠大量的实际观察和勘查工作,运用各种地质勘查技术手段,获得较精确的矿产信息的理论系统。其中最具代表性且最主要的就是等位矿理论。其基本特点是天然形成大型的成矿区带,就是形成规模较大的矿床,特别是超大型的矿床。该理论还提出成矿具有集中产出的特点,改造后的成矿中心和原先的成矿中心具有鲜明的统一性,还可能相对稳定在同一空间中,但又因为矿化的类型有所区别,也会出现矿产共伴生矿种的特征。岩脉也存在演化分异的特点,和其他特点共同在非平衡的自然界中维持着某些局部的平衡,帮助等位矿的形成。等位矿理论还认为,岩体可能构成地壳中的岩浆房,还是陈岩和成矿流体深部演化分异中心和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和热源等。 二、矿产地质勘查的技术方法研究 矿产资源的不断使用和使用后的回收率都使得矿产资源在不停的减少,这给寻找新的矿源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右图为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情况统计图。面对这些压力,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方法,才能延长矿物资源的使用年限。目前现有的技术方法有很多,部分论述如下所示: 2.1充分发挥地质数据的作用 在进行矿产勘查之前,需要对现有的地质数据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前人的工作成果和工作经验。杜绝简单重复、程序评价机械化的地质勘查工作,提倡综合考虑,综合分析。(1)将之前不同时期的学者或工作人员的遥感、物化探和地质资料进行叠加,并以书面形式表现;(2)对前人的勘查工作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将现有的资料充分运用到现有的实际情况中去,去除不合时宜的,保留具有参考意义和使用价值的内容。 2.2根据地壳运动规律了解地质状况 铁矿和煤矿等类型的矿山都与沉积作用有很强的关联,而沉积作用又与地壳的运动有着较紧密的关联,如抬升和下沉,而且一些如铝土矿类的矿层的形成也与地壳活动有密切关联。据目前的资料和研究显示,大西洋和大裂谷周围的矿藏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导致其被分离,而分为了两个相距较远的矿藏。由此可知,了解地壳运动的规律,掌握矿床分离、移动的规律对矿产地质勘查的作用可见一斑。在分析地壳运动规律时,还需分析矿产形成的时间和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和条件,并研究成矿的特点和环境的关系等。 2.3沿成矿区寻矿 绝大多数矿产的形成都有一定的机理和规律,例如,煤矿是由植物组织长时间沉积产生的,一般存在于沼泽相沉积的地层中;石油和天然气是湖相沉积形成的,一般情况存在于湖相沉积的地层中;钻石、黄金、白银等矿产一般情况是产生于岩浆之中,在寻找这类矿产时,可以沿着岩浆的岩脉。而金属矿产常常和断裂相关,因此在找寻金属矿产时,需要弄清楚断裂构造发育的规律特点和成矿之间的关联。矿带横向规律表明:同时期、不同压力的情况下以温度差异形成的矿带,都以平行的方式产出。通过不同层次的矿床,并将形成矿产的不同地质条件加以比较,在研究矿产地质分布规律方面可得出较好的效果。 2.4仔细安排勘查工作 在研究资料充足的条件下,要结合现场的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勘查技术方法的组合使用,并按照勘查工作的不同阶段进行安排,提高找矿的效率和准确率。在矿山及其外围地段进行勘查时,要注意施工的准则:以点为主体,点与面相结合。综合来说,勘查工作的事实主要分为三个层面:(1)矿山和其内部的寻矿;(2)在矿山外围附近及其开拓系统可以延伸到的部位寻矿;(3)在矿山外围附近或是矿山之间可能出现矿藏的位置进行寻矿。此时需要做好地、物、化、遥相互匹配的大比例寻矿勘查工作的分配,同时还需有针对性的部署物探和地下物化的相关勘查工作。在成矿区带进行寻矿勘查工作时,可分为两个层面进行工作:(1)成矿区带的多信息数据综合分析,对存矿可能性较大的异常点着重勘查;(2)在寻矿远景地段,按照1:50000上下的比例进行化探、遥感等工作,进一步选择存矿可能性较大的区域,并圈出靶区,做好评价和检查工作。

矿区1∶1万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矿区1∶1万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一、目的任务 矿区地质测量的任务,就是将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按一定的比例如实反映在地图上,编制矿区地形地质图。它必须详细反映矿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产状及按触关系;构造类型、特征及与矿化的关系;火成岩的岩性、期次、相带、蚀变作用及火山机制;矿床特征。 矿区地形地质图是各勘查阶段最基本的图件,是编制各种综合图件和进行储量计算的基础。同时又是确定勘探方法和合理使用各种勘查的手段依据,也是未来矿床开采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矿区地质测量在矿区勘查工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 填图比例尺的选择必须符合有关勘探规范的要求,根据不同矿种和矿床类型及规模大小而定,一般在1∶500~1∶10000之间。 二、填图准备工作 1、熟悉资料,充分收集和认真分析研究已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初步掌握矿区地层、构造、火成岩及矿床特征,了解矿区地质调查史和矿床开发史,前人工作成果及结论、建议等。 2、研究以往地质工作果,编制必要的综合图件,提出重点解决的地质问题。 3、野外踏勘,了解矿区范围及基岩出露情况;了解地层分布和层序、矿体(层)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掩盖程度、施工条件等情况,选定实测地质剖面的位置。 4、编写设计。 三、实测地质剖面 1、总体要求 地质地层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的基础工作,一般矿区至少要有1~2条完整的地质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复杂或面积较大的矿区要实测2~3条地质地层剖面。若为区域性地质矿产普查,则应根据地层分布情况和构造复杂程度适当增加实测剖面数。 根据实测地质地层剖面和探矿工程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正确的地层层序,查明其接触触关系、地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征、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岩相建造、沉积特点等,确定侵入岩的相带划分原则和火山机制及变质相带。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并确定其时代,确定标志层和填图单位。要编制可以代表工作区(或矿区)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以作为工作区(或矿区)统一分层对比的依据。 实测剖面的比例尺视地质填图的比例尺和地质矿产的复杂程度而定, l∶万至1∶1万地质填图,其实测地质地层剖面的比例尺一般是l∶2000至1∶l000。l∶5000至1:l000的地质填图,实测地质地层剖面为l∶500至l∶100,若为专门研究某一地段地层的含矿性或进行矿体(层)的物质成分,矿石类型划分,则一般采用l∶100至l∶50比例尺。 2、剖面线的选择 剖面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化石丰富、基岩出露较好和地层厚度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当实测剖面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可测制辅助剖面予以弥补。 为了保证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体(层)界线、构造线等若被浮土掩盖,必须用工程予以揭露;其间的岩性变化,应有适当间距的探槽、探井加以控制,必要时可使用浅钻、物化探等多种手段予以配合。 3、剖面的实测 (1)剖面线原则上应是垂直地层走向的一条直线。当遇到地形条件很差的地段,或地层走向发生变化与剖面线夹角小于30度,或剖面两侧地质现象不清楚时,应视具体情况进行揭露,或根据标志层或岩性对比,沿走向方向平移或改变剖面线的方位。 (2)沿剖面方位以地形变化点为导线点,然后沿导线点布置地质点,点位不得超过剖面线应左右一米。详细划分碧性层和记录测量数据,逐层对岩石和矿化特征及接触关系、构造特征等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 (3)按相应比例尺要求,在图上凡厚度大于1毫米的地质体必须单独划出,不足此数的标志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