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聚集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2
产业集聚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而在创新的过程中,产业集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业集聚是指特定地区或者产业内企业的相对密集分布,它可以通过提供交流、互动和合作的机会,激发创新的活力。
本文将详细探讨产业集聚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并展示一些实际案例来支持这一观点。
首先,产业集聚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当企业在同一地区集中分布时,形成了密切的人际网络和资源共享的机会。
这种密切的联系和资源共享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
例如,硅谷作为全球创新的中心之一,聚集了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公司。
这种集聚将科技企业、学术界、风险投资和供应链等各个方面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互相借鉴的创新生态系统。
这样的生态系统为创新者提供了创业机会和资源支持,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并形成了辐射效应,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加入其中。
此外,产业集聚还促进了跨界合作和新技术的交流。
当各个相关的行业和产业在同一地区集聚时,不同领域的企业和专业人才可以进行互动和合作。
这种跨界合作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新技术的迭代升级。
例如,旧金山湾区的产业集聚吸引了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机构,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了新的科技突破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同时,这些合作还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和经验的分享,对于推动整个地区的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此外,产业集聚还能够提供更好的创新外部性。
当企业在同一地区集中时,他们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将促进创新的外部性效应。
企业之间的竞争鞭策了创新的不断进行,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创新。
同时,产业集聚也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企业可以共享研发成果、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开展市场推广等。
这种合作将加速创新的过程,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例如,汽车产业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地区集聚,各家汽车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推动了整个地区汽车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使之成为了全球重要的汽车研发和生产基地。
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的影响一直以来,产业集聚一直被认为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创新的推动因素。
产业集聚是指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企业和机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现象。
它能够在经济和创新方面带来多种积极影响。
首先,产业集聚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当同一产业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集群时,会形成全产业链的完整,从供应链到销售链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满足。
这样的集聚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使得企业可以更加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此外,产业集聚还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形成资源的集中和优化配置。
这样的经济效应可以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就业率和居民收入水平。
其次,产业集聚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创新。
当同一领域的企业和机构相互接触和交流时,知识和技术的传递会变得更加顺畅。
这种互动可以促进创新的发生和传播,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
通过集聚,企业可以享受到共同研发、共同创新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创新效率和质量。
同时,创新也会为产业集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加入。
此外,产业集聚还有利于提升区域的竞争力。
当众多的企业聚集在一起时,它们会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强化区域在产业链上的地位。
这种规模效应可以提高企业的议价能力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产业集聚还可以形成聚集效应,城市的形象和品牌价值也得到提升,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进入。
这种竞争优势也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制定和推行产业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服务。
然而,产业集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过度集聚可能导致资源过于集中和依赖于某个行业,一旦该行业遭遇冲击和衰退,整个区域经济都会受到影响。
其次,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互相排斥。
此外,产业集聚也可能导致环境压力和城市拥堵等问题。
综上所述,产业集聚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
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业集聚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因素。
产业集聚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同一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机构相互聚集形成的现象。
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就业、创新、资源利用等方面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首先,产业集聚带来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当某一产业在特定区域内集聚时,相关产业的供应链和配套服务等行业也会随之发展。
这种集聚效应将创造大量的工作机会,提高区域内就业率,改善人民生活。
其次,产业集聚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当企业集中在一起时,他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共享资源和技术,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
同时,产业集聚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聚集,形成人才密集区,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产业集聚还有助于资源利用的集约化。
当产业在特定区域内集聚时,相关的资源,如原材料、能源等可以得到更好的集约利用和管理。
这将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然而,产业集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过度的产业集聚可能导致区域内部分资源过度集中,造成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过度依赖某一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阻碍。
其次,产业集聚也可能加剧区域间的差距。
当某一区域的产业集聚形成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时,会吸引更多资源和企业的流入,这使得其经济发展日益迅猛,而其他地区则很难有机会获得同样的发展机遇,形成了不平衡的发展局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相关方面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需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集聚区,避免单一产业过度集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提高整体区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同时,也要加强监管,避免产业集聚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产业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大量相关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并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实现经济增长的现象。
本文将从产业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论述。
一、产业集聚增加经济效益产业集聚可以增加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合作机会,形成配套生产和供应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能利用率。
例如,汽车工业集聚区域的高效供应链可以实现零部件供应的即时交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产业集聚还可以打破信息不对称,促进企业技术交流和创新,加速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从而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二、产业集聚提升区域竞争力产业集聚的形成会吸引大量企业和相关人才流入特定区域,形成专业分工和产业聚集效应。
这些企业和人才聚集非常有利于形成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的技术和创新能力。
例如,硅谷的IT产业集聚就吸引了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和研发人员,使该地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
这种区域的竞争力提升,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进驻,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三、产业集聚促进就业机会产业集聚的形成会带动大量的就业机会。
一方面,企业的集聚会形成人才需求,吸引外来劳动力就业。
另一方面,由于区域内企业的合作和互补,可以发挥分工效应,促进更多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
例如,深圳特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吸引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相关产业从业者就业,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聚集地。
四、产业集聚提升区域发展潜力产业集聚可以带来经济规模效应,促进资源的集中配置和优化利用。
这些优势能够提升区域的发展潜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例如,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中,鼓励制造业集聚形成国家级产业集群,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能力。
这种集聚效应可以形成区域特色优势,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和产业要素流入,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五、产业集聚塑造地方品牌形象产业集聚的企业和产品常常形成地方品牌形象,提升地方知名度和美誉度。
产业集聚的意义一、引言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的企业在相对狭小的地域范围内集中分布,并形成具有较高竞争力和协同效应的产业群体。
它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之一,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区域经济发展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产业集聚,可以将同一行业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这样可以减少企业间的重复投资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在中国南方地区,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就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集聚地。
由于企业密度高,供应链完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企业进驻。
2.促进就业产业集聚能够带动大量就业机会。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技术水平提升,人员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例如,在中国华南地区,珠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群体,在此地就职的员工数量也随之增加。
3.提高地区经济活力产业集聚能够带动地区经济活力的提升。
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内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后,会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进驻,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在中国东北地区,沈阳市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汽车产业群体,这些企业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周边配套产业的发展。
三、企业竞争力提升1.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产业集聚,企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
例如,在中国西南地区,重庆市江北新区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群体。
由于供应链完善、人才储备充足,这里的企业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2.提高创新能力在一个行业内形成集聚效应后,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技术交流、合作创新等活动。
这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例如,在中国华东地区,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光电子产业群体。
这里的企业之间经常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推动了光电子产业的发展。
3.提高品牌影响力在一个区域内形成规模效应后,企业可以共同推广自己的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例如,在中国南方地区,深圳市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群体。
这里的企业通过合作推广自己的品牌,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产业集群是指由相互关联、互相对接的企业集中在一定地区形成的一种经济现象。
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既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又促进了创新和技术进步,同时还对区域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促进产业流程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相互协同和合作的关系,集群中的企业可以共享资源、分散风险、实现规模效益,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此外,产业集群中密集的人才、技术和资金流动也为新企业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产业集群还能够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在产业集群中,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可以激发创新的活力。
企业之间的互动和经验的分享能够促进技术的交流和转移,从而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同时,产业集群中的研发机构、高校和孵化器等创新要素的聚集也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产业集群还能够带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产业集群形成后,会吸引大量的人才和劳动力涌入,从而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
此外,产业集群还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供应链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更多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机会。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服务,因此也能够推动政府体制和公共服务的改善。
最后,产业集群对区域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产业集群的形成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
产业集群中企业的聚集可能会加剧环境压力,增加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消耗。
另一方面,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环保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实施。
此外,产业集群的形成还可以带动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发展,改善了区域的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群的形成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区域的就业和收入水平,改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环境。
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发展一、引言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而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现代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里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探讨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发展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提高企业竞争力采用“集聚”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等方式形成良性竞争,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2.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集聚的企业可以形成相互竞争和相互依存的产业链,促进创新,并形成一种“外部性”。
优势企业聚集后形成“聚集效应”,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3.创造就业机会集聚的企业可以形成产业链,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上形成不同的用工需求,进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城市及区域的就业率和人民生活质量。
三、区域创新发展在产业集聚中的应用1.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当前,各类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形成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集聚效应,并为企业的生产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新兴产业领域的应用在新兴产业领域,如新能源、生物医学和高科技等领域中,通过对技术和产品的持续创新,企业可以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拓展其业务,进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并为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加明显的贡献。
四、区域创新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创新活动强化了各地的经济增长和质量。
在新技术兴起的过程中,新产业和新模式不断出现,这需要企业和社会创新意识的加强,创新带动经济增长,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2.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的人才和创新思维,促进了科学技术和人才的飞跃性发展,提高了社会在科技水平上的整体素质,形成更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进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只有在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区域经济我国通过研究,并没有对产业聚集能否对区域创新起到作用这方面得出结论,主要是因为都是以高技术产业聚集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没有对传统产业聚集作出总结。
因此本文将研究大范围的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能力,并根据研究方法总结出经验,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从而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这不仅使理论的价值更高,而且还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产业聚集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设计方法(一)计量模型设定由于影响区域创新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经费投入的多少和制度环境的变化是最基本而且最常见的因素。
为了能对产业聚集对我国区域创新的影响进行精确的测度,就要把上面说到的几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那么我们把计量模型设为如下形式:其中,PATENTit、AGGLOit、PINPUTit、EINPUTit 和INSTIit 分别表示不同地区各年度的区域创新能力、产业聚集指数、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向量,其它字母分别表示常数项、变量的系数和残差。
这里的地区都是指我国的省级地理单元。
(二)变量说明1.专利授权数(PATENT)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是以专利授权数来衡量的,这里所指的专利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在衡量创新效果上,专利受理数是低于专利授权数的,因为经过专利局审查的专利才能授权并确认为合格的专利。
用新产品的销售收入来衡量创新能力也存在很多研究当中,时间过长是发明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特点,因此就可以认为新产品产值的精确率比专利授权数要差。
2.产业聚集指数(AGGLO)产业聚集指数通常是以区位商方法来计算的。
用来衡量产业聚集的常用方法就是区位商,它的优点是用区域的角度来对产业聚集及其特性进行研究。
t 时刻地区i 的产业聚集指数 AGGLOit 为:其中,Mit为地区i 在t 时刻的制造业人口,Pit为地区i在t时刻的就业人口,Mt 和Pt分别为t时刻的全国制造业人口和全国总就业人口。
那么由以上定义可知,不同地区制造业人口占全国份额与各地区就业人口占全国份额之比就是产业聚集指数的本质。
通常情况下这个指标的数值越大,就表明在这各地区存在着非常高的制造业聚集度。
由于还有些差异性在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还具有影响,那么就可以表明区域创新是受到产业聚集的影响而向好方面发展的。
3.科技人员投入( PINPUT)能最直接影响到区域创新的就是科技人员的投入。
只要投入越多的科技人员,就会获得越强的能力,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区域创新水平。
我们区域创新是受到科技人员投入的影响而向好方面发展的。
4.科技经费投入( EINPUT)科技经费投入也是能够对区域创新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衡量的标准是各地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的总额。
我们可以假设区域创新是受到科技经费投入的影响而向好方面发展的。
5.制度创新( INSTI)强调了制度和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且还认为定技术创新的前提是制度创新,这就是以诺思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有学者认为,能够促进技术创新的必然是选择了好的制度,以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衡量制度变量。
二、结论(一)对于科技人员投入的多少、科技经费投入的多少和制度创新的力度进行控制后,利用这几个条件进行产业聚集,能够使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更加稳定地加强的。
从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贡献大小的角度来看,低于传统的科技人员投入和科技经费投入要高于产业聚集的作用,并略高于制度创新。
(二)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角度来看,产业聚集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行业间差异,多数高技术产业聚集和传统产业聚集促进区域创新,而资源依赖型产业聚集抑制区域创新。
三、通过研究产业聚集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获得的启示(一)大力培育产业聚集式发展为了能使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高,培育产业集群式发展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产业聚集有利于区域创新,尽管产业聚集不如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这些方式更能促进区域创新的发展。
从上述几种促进我国区域创新的因素来看,各地区可以通过加大科技人员投入和经费投入来带动区域创新,但是科技人员的数目和经费投入的总额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而且不同区域之间的科技人员和经费还是有差距的存在。
相比较起来,东部地区会投入较多的科技人员和经费,但是中西部地区由于人口总面积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广大西部地区,只能够投入较少的科技人员,且严重缺乏科技经费。
因此科技人员和经费投入这两个条件对我国区域创新的作用起到了不必要的限制性。
除此之外,制度创新虽然能够促进我国区域创新,但是由于制度会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或与制度的变革而进行更改,且我国各级政府实行的制度都是以渐进式制度进行变革的,因此无论是从政府的角度还是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在这种渐进式的制度变革当中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存在的。
这也就说明这种渐进式的制度创新由于进程相当缓慢,需要经历的时间非常长,所以其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也有一定的限度,一旦出现有限制性的制度就会对区域创新起到抑制的效果。
上述三种因素通常都会受到某些客观条件的影响从而对约束了我国区域创新的能力。
在这些客观条件的约束下,培育产业聚集式发展就成为一个非常有效的创新策略。
(二)培育各地区的特色产业聚集能有效加快我国区域创新的途径就是产业聚集,但在这其中就有一个复杂的问题,就是该如何提高不同地区的产业聚集水平。
能最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培育不同地区的特色产业集群。
由于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是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能够更有效率产业聚集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崔小娜 安阳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系不断进步,产业聚集开始对区域起到创新的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区域创新的作用比科技经费的投入还要低,因此必须结合产业聚集的效果才能使区域创新能力发挥出作用。
本文就产业聚集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产业聚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影响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427-02现代经济信息地促进区域创新的手段就是产业聚集,因此我国各地区都有冲动去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
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固然是好,但是如果各地区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而忽略了自身的条件,那么最后的结果将会在各地区出现的恶性竞争和产业同构的现象。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能利于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不仅仅只是高新产业,这为各地区结合比较优势,开展传统产业聚集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各地区可以通过比较确立自己的优势,再选择性地培育产业集群,例如我国某些地区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本和资金优势,那么该地区就可以选择培育高技术产业集群,二具有传统产业基础的地区则可以大力培育传统产业集群,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地引导产业转型或升级,进而培育出区域特色产业集群,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陷入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的误区。
遵循优势原则并将其发挥出来是培育产业聚集的基础,通过错位发展战略的实施,必然能实现区域间的有序竞争,使各地区的产业聚集水平稳步提高。
(三)适度发展资源依赖型产业聚集依赖发展资源会使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大大下降,因此资源依赖型产业聚集如果过度发展,最终会失去知识和创新体系的有力支撑,对区域创新产生抑制效果。
为此必须控制好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性,适度发展资源依赖型产业集群,通过调整再加大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投入。
解决过度发展资源依赖型产业聚集这一问题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从投入的角度来看,对资源依赖型产业的资金投入要适时地减少,然后在人力资源或技术创新方面将减少的资金投入进去进行平衡。
第二种是从产出的角度来看,应该把资源型产业的部分收益或者来自资源型产业的部分税收用于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创新投入,而不是把绝大部分资金继续用于资源型产业的扩大再生产,使这样短期内能够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四、结语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进步,产业聚集与中国的区域创新能力息息相关,社会正在全面发展,通过加强产业聚集必然能够影响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使其迅速增长,从而使我国各地区能够更快速更稳定地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1]张新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01).[2]张昕,李廉水.制造业聚集、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绩效——以我国医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08).[3]张杰,刘志彪,郑江淮.产业链定位、分工与集聚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07).[4]魏守华,禚金吉,何.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趋势[J].科研管理,2011(04).作者简介:崔小娜(1980-),安阳人,助教,从事宏观经济学、产业集聚方向的研究。
(上接第154页)当发达国家的某些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时,将这些产业转移到海外,可为那些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的资本和劳动力,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
而且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有更多的资本用于新兴产业和新产品的研发投入,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又可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而且,在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业转移,只是生产环节的转移,跨国公司的核心管理部门仍然留在国内,转移到国外的产业由于承接国的劳动力成本低等原因,每年都能产生巨大投资收益,将这些收益汇回国内,这部分收益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中,有利于维持产业转移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出国也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会影响移出国国内就业水平,由产业外移带来的失业问题在短期内是不可避免的。
正如日本的产业转移。
本文接下来将会具体分析;国际产业转移会可能会削弱移出国的技术优势。
国际产业转移意味着包括技术在内的所有必备生产要素转移到国外,技术本身具有渗透和扩散效应,产业承接国的技术水平较于产业转移国而言相对低些,借此机会可以学习先进的技术。
国际产业转移会造成移出国产业“空洞化”。
从理论上讲,这种现象只要移出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用新的高附加价值的产业来取代移出产业就完全可以避免,但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新产业无法完全替代移出产业而难以避免。
但从各国长期和整体的经济发展来看,其正面影响远远大于负面影响。
归根到底,国际产业转移为移出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机会。
(二)对产业承接国的影响当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国际产业转移能够为承接国带来投资转移效应、结构调整、就业扩大等积极影响,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以现有的能力水平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
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在客观上会给承接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主要体现:跨国公司通过对价值链进行分拆,掌握核心高增值业务,而把非核心低增值的生产、营销、物流和非主要框架的设计、研发活动都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不仅有效缓解国内“产业空洞化”的不良影响,还能达到在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利用;转移国保有高增值业务,承接国从事低增值业务;转移国降低核心技术的外溢效应,承接国更多地只享有非核心技术的外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