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环境对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_党文娟
- 格式:pdf
- 大小:544.62 KB
- 文档页数:6
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邵云飞,范群林,唐小我(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54)摘要:在区域经济日益直接参与全球竞争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成为了地区经济发展和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搜集中国大陆3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9 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用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内生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从量化角度,惯性对创新活动确有巨大影响,这说明创新活动与地区的文化积累有很大关系,为打造创新文化以增强创新能力的观点提供了理论支持;我国高技术产业就业人员数是区域创新活动的一个显著因素,应扩大高技术产业人员的就业规模;专利的弹性系数比高技术就业人员数的弹性系数高,说明专利存量是我国取得新专利的重要来源,应强化企业的自主研发和专利保护,以形成知识积淀和专有技术。
关键词: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区域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就业人员中图分类号: F062. 4 文献标识码:A程”[2]。
由此,可将区域创新能力定义为区域内商业相关创新的生产潜力[3],即将知识转化为新1 引言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4]。
Jaffe( 1989)[5]、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区域经济日益直接参与到全球竞争中来,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区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以及地区经济参与者体现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
因此研究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内在性影响因素,并强调发展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创新的实质就是知识的创造、传播、更新和转变。
C oo k e( 1998 )认为创新是知识的商业化,是知识的利用过程,创新可以定义为“成功地利用新的知识”[1]。
按此理解,可将区域创新定义为“区域成功地利用新的知识”。
而L un d v a ll( 1992)将区域创新概括为“一定社会的、地域性的互动过程,一个不考虑其制度和背景就无法理解的过F e l d m a n 和F l o r i da( 1994) [6]研究认为区域创新能力主要集中在三个关键因素:研究和开发(R&D) 存量、劳动力、教育质量表现出来的人力资本。
地理环境变化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地理环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涵盖了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技领域进行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地理环境变化会对科技创新能力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从资源分配、人力资源、跨国合作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地理环境变化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首先,地理环境变化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体现在资源分配方面。
不同地域的资源分布差异导致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
例如,某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提供必要的原材料支持科技创新,而缺乏这些资源的地区则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潜力。
此外,地理位置也影响着技术交流和传播的便利程度。
地理环境变化可能导致某些地区的交通和通信条件恶化,限制了技术创新的跨地区合作和交流。
其次,地理环境变化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还体现在人力资源方面。
地域间的人口密度和人口素质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到科技创新的能力。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量,而地理环境变化可能会导致人才流动和人口分布的变化。
一些地区由于气候、自然灾害或经济因素等原因,可能导致人口外流,进而减少了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
另一方面,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也会带来科技创新的机遇。
例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可能催生出一些适应性强的科技创新,从而提升了科技创新的能力。
第三,地理环境变化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还体现在跨国合作方面。
科技创新往往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技术的发展。
然而,地理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一些地区之间的合作关系和互动受到限制。
例如,地域间的冲突和紧张局势可能影响科技创新的合作,使得各国无法充分发挥各自的创新优势。
此外,在某些地理条件恶劣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也限制了科技创新的跨国合作。
最后,地理环境变化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还体现在市场需求方面。
地理环境的变化往往伴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市场需求的变化对科技创新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可持续发展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地理环境的变化可能激发这种需求。
创新政策的效果与评价近年来,政府一直在推动创新政策,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创新政策实际效果如何,需要进行评价。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创新政策的效果与评价。
一、政策推动创新效果显著政策是推动企业实现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
工信部数据显示,为积极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推出了包括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互联网等一系列创新政策,为企业提供了广泛的支持。
截至2019年底,全国国家级高新区及科技型企业累计达到21万家,年均研发投入超过1万亿元。
另外,政策创新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陆兆禧院士曾表示,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一些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
同时,IT产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也出现了一批富有创新思维的企业,如华为、小米、特斯拉等。
二、创新政策的评价存在争议1.部分政策效益低下虽然政策对于创新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有的政策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
比如,目前我国高新区数量已经超过160个,但是发展不平衡,其中有许多地方还没有形成科技创新集群。
另外,高额的研发经费和技术投入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实际效果,还出现了一些独创研究却不能实现产业化的例子。
2.政策效应难以持续政策效应存在短期的特点,一些政策在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失去效果。
比如,政府给予企业研发费用补贴的政策,一旦政府资金到期,企业就缺乏了足够的动力维持之前的研发工作。
同时,政府推动创新的力度也会不断减弱,政策对于未来创新的推动作用也会越来越小。
三、创新政策的改进为了提高创新政策的效力,需要优化政策,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推动政策的落地实施。
如下:1.政府加强对于各类创新平台及企业的审查,促使其实际产出且成功的产品或技术不断增多。
2.加强对于创业投资和企业贷款,严控各种借贷交易,防止割韭菜式的财务活动影响正常业务。
3.鼓励企业进行科技相互合作,牵头一个产业链及其上下游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科技创新的环境与政策研究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需要注重科技创新的环境和政策。
本文将从环境和政策两个角度探讨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关研究和建议。
一、环境因素对科技创新的影响1.1 人才环境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具有高水平的人才团队和资源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水平。
在长期的实践中,优秀的人才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要想得到提升,就要营造优秀的人才环境,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2 知识产权环境知识产权是促进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
当前,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国家都在着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以便更好地保护科技创新的成果。
1.3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也是影响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国家的优秀的科技创新政策,可以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金,激励企业创新研发,推动科技进步。
当然,政策环境的健全还需要与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规定配套使用,以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二、政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2.1 建立创新支持机制创新支持机制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对科技创新提供的政策支持。
创新支持机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创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为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以帮助企业在创新方面取得成功。
2.2 优化科技创新投资环境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高科技创新的投资效率,是我们应该努力实现的一个方向。
我们可以通过交流合作、政策扶持、差异化发展等方式,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投资资金。
2.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知识产业的核心,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防止知识产权侵犯,限制知识产权侵权的数量和范围,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三、建立科技创新的高水平环境和政策体系的建议3.1 提高政府领导意识,制定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政府领导应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衔接等问题的重视与鼓励,制定更多的、有效的和可靠的科技创新政策。
我国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因素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我国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在迅速变化,其中创新环境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研究我国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因素,对于加强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企业创新的第一重要外部环境因素是科技创新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企业创新。
其中,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税收优惠政策等都是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政策支持的例证。
政策支持能够有效地降低创新风险,对于创新能力薄弱的企业更为重要。
另外,政策支持的实施还能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化转化。
因此,政策环境的优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二、市场需求引导市场需求对于企业创新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市场需求的变化不仅决定了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市场竞争力,也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创新。
市场需求引导下的技术创新,对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开拓新市场、增加营收有着显著的帮助。
同时,市场需求引导还会促进企业对未来市场和技术趋势的研究和探索,为企业提供新兴领域的创新空间。
三、人才支持外部环境因素中,人才无疑也是至关重要的。
当下,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已成为各个领域的宝贵资源。
对于企业而言,拥有优秀人才是企业创新成败的关键。
因此,在外部环境因素中,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留用都应成为企业自身的发展要务。
同时,我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的建设发展也为企业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了企业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
优秀的人才资源,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行业创新风气行业创新风气是企业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外部环境因素。
在市场竞争中,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领域的企业,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风气显得尤为重要。
行业创新风气,即是指行业从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进行持续创新。
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者:周玉琪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12期【摘要】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提高创新能力成为关乎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
利用四川省和重庆市1998?2009年市场化指数和统计数据,探讨了不同类型的行政区域市场化程度对其创新能力影响的差异。
研究发现,四川省市场化程度对其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重庆市的不显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积极影响;人力资本投入量和科技经费的实际支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关键词】市场化程度;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环境一、引言放眼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重视技术进步为经济增长注入的新动力,而技术进步的主要源泉在于创新。
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创新更是成为了我国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支撑。
目前国内学者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对投入要素如人力资本、R&D经费投入、FDI等对创新能力影响的计量分析,如刘俊杰等(2011)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科技经费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1】,钱晓烨等(2010)利用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考量了人力资本通过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2】;另一类则是从区域创新环境的角度入手,如刘军(2010)等基于面板数据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3】,程雁(2007)等分析了创新基础设施对技术创新的影响【4】。
在对区域创新环境的研究中,市场化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创新环境的综合指标得到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如党娟等(2008)利用横截面数据分析发现市场化发育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5】。
但目前国内学术界多从横截面数据分析不同区域市场化程度对创新能力造成的影响,少有考虑到时间动态上的变化。
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国家中心城市,肩负着带动川东地区以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处于与中西部其他省份不同的经济环境中。
通过比较四川省与重庆市近年来市场化程度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总结分析传统行政区域与直辖市两者之间关系的差异。
影响和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分析摘要分析制约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分析影响和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
结果显示:科技体制的弊端、教育改革体制滞后、市场经济发育不全、新文化尚不完备是科技创新新绩效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社会因素;科技创新;第一章绪论1.1 研究的背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还存在着明显差距,科技创新上的竞争力还不是很强。
事实上,近些年来我国科技竞争力在世界上的排名还有下滑迹象。
这一点,我们只要从瑞士洛桑各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就可见一斑。
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洛桑《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1998年度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为第十三位,1999年度年则下滑到第二十五位,而2000年又滑至第二十八位。
而从由美国研究机构“信息科技暨创新基金会”于2009年2月25日公布的最新全球创新及竞争力评估报告的结果看,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该报告从创投基金投资情况、科学研究、研发经费及教育发展等方面,对全球四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及竞争力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在四十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在第三十三位,排名更加靠后。
科技竞争力实质上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科技产出的能力,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说我们近几十年的发展更多地是依靠技术转移和技术模仿的话,那么,在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已经到了必须依靠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能力的提升来增强后劲的时候了。
2006年1月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国家提出了要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为我国社会的持续平稳发展指明了道路,同时,也对加快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社会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而社会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它既是创新的土壤,也是创新的推动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社会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首先,教育是塑造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体系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方式。
在开放包容的教育氛围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知识和思想,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不断探索。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反,封闭僵化的教育制度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了他们的创新想象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一个积极鼓励创新的教育环境对培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其次,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对创新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创新理念和价值取向。
一些文化倾向于保守和传统,对新事物持怀疑态度,习惯于依赖既有的经验和方法。
这种传统文化会压制个体对新领域、新概念的探索和表达,阻碍了创新的发展。
而那些鼓励变革和创新的文化则能够激发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勇气,达到打破旧有框架、创造新价值的目标。
因此,一个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文化传统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另外,支持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也至关重要。
优惠税收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专利的申请和审批程序等,都是国家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和保护。
良好的法律环境对创新者来说十分重要,它能够鼓励他们投身于创新实践,增加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此外,给予创新者一定的经济扶持和资金支持,为创新活动提供充足的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这样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下,创新者才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社会风气和创业氛围。
一个充满创业机会和鼓励创新的社会,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激情。
在这样的环境下,创新者能够更加自由地追求他们的创新理想,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和认可。
相反,传统保守的社会风气会压抑创新者的积极性和动力。
创新环境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创新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企业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而创新环境则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创新环境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一、创新环境的定义与构成创新环境是指能够激发和推动创新活动的一系列外部因素和内外部相互作用的条件。
创新环境包括了产业政策、市场状况、技术水平、知识产权保护、人才资源等多个方面因素。
1. 产业政策:政府对于产业的扶持政策、鼓励创新的政策法规等对创新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良好的产业政策能够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投入创新。
2. 市场状况:市场的需求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
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将促使企业持续地进行创新,以满足市场对于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3. 技术水平:创新环境中的技术水平是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
一个拥有发达的技术基础和领先的技术水平的环境将有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4. 知识产权保护: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能够为企业提供创新保障,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创新。
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将抑制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5. 人才资源:企业的创新能力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创新环境中的人才资源包括技术人才、研发人员、创新团队等。
优秀的人才资源将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
二、1. 对企业创新动力的激发:创新环境通过提供一系列的外部因素,能够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
例如,政府扶持政策的制定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促进企业进行创新。
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以保持竞争力。
2. 对企业创新资源的获得:创新环境中的资源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政府的支持政策、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科技人才的支持等都能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创新资源。
优秀的创新资源将为企业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
3. 对企业创新机制的激发:创新环境对于企业的创新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优良的创新环境能够促进企业建立起科学的创新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员工的创新思维和行为。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一、研究背景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特定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行量化评估的过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区域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对于发挥区域创新的优势,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意义1. 促进区域创新发展通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可以发现各个区域的创新优势和短板,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促进区域创新发展。
2. 提高经济竞争力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各个区域的经济竞争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
3. 促进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是区域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可发现科技创新的不足之处,推动科技进步。
4.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评价内容1. 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推动区域创新的核心动力,该项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科技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出、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等指标。
2. 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增长速度、产业技术水平等指标。
3. 人才创新能力人才是创新的重要支撑,包括高端人才数量、科研人员比例、人才集聚效应等指标。
4. 制度创新能力制度创新是保障创新发展的重要环境,包括政府政策支持、创新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指标。
5. 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是创新的重要主体,包括企业研发投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率等指标。
四、评价方法1.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权重确定的层次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对多个指标进行定量评价,为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
2. 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综合指标评价方法,通过将多个指标合成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降低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更有利于评价和比较。
3. 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可以用来探究影响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可以找出影响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和其影响程度。
RD投入、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此背景下,研究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我国各地区的创新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研发投入(RD投入)和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界定了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分析了其构成要素和特征。
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RD 投入和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理论层面,本文梳理了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了RD投入和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理论依据;实证层面,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相应的计量模型,对RD投入和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揭示RD投入和创新环境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和作用路径,为政府和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创新政策和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区域创新能力理论,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区域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决定地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区域创新能力不仅依赖于研发投入(RD投入)的多少,还受到创新环境的影响。
因此,深入探讨RD投入、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对于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理论自熊彼特提出以来,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研发投入则是实现创新的重要手段。
后续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创新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包括知识生产函数、创新生态系统等在内的多种理论模型,为分析RD投入、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RD投入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方面,大量研究表明,RD投入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创新环境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当谈到企业创新能力的时候,创新环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创新环境是指激励和支持创新的内外部环境条件。
它能够影响企业的创新意愿、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
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下面将探讨创新环境对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创新环境。
首先,创新环境能够激发员工的创新意愿和动力。
在一个积极鼓励创新的环境中,员工更容易产生创新的想法,并且愿意付诸实践。
创新环境可以提供激励机制,例如奖励制度和晋升机会,来鼓励员工提出新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一个开放的沟通和交流平台也是创新环境的一部分,它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分享,从而创造更多的创新机会。
其次,创新环境能够提供资源和支持,帮助企业实施创新。
创新通常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包括技术、人力、资金和市场信息等。
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能够提供这些资源,并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分配,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它们。
企业可以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市场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知识,从而加速创新的过程。
此外,创新环境还应该提供良好的支持体系,例如专业的创新团队和项目管理流程,以确保创新能够顺利进行。
再次,创新环境能够培养积极的创新文化和价值观。
创新是一种文化,它需要员工对试错和失败持积极态度,并且愿意接受变革和风险。
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应该鼓励员工思考问题和提出不同的观点,并且容忍和尊重多样性。
此外,创新环境也应该强调学习和知识更新的重要性,通过培训和发展计划来提升员工的技能和能力。
这样的创新文化和价值观能够推动企业不断追求新的业务模式、产品和服务。
最后,创新环境还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
创新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需要明确的目标、规划和控制。
在创新环境中,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创新管理流程,从创意的产生、筛选到实施和评估,确保创新能够有序地进行。
管理者需要担任起推动创新的角色,提供决策支持和资源协调,同时也要建立一个快速反应和学习的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社会环境因素对城市经济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城市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然而,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政府政策和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社会环境因素对城市经济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影响。
首先,社会文化因素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文化对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一个具有鼓励创新和风险投资意识的社会文化环境能够激励人们从事创新创业,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一些传统文化观念和制约因素可能阻碍创新能力的提高。
因此,培养和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教育和人才资源也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一个城市的教育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创新能力。
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涌入,这些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机会也能够不断提升人们的技能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再次,城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也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关系的紧密程度和社会资本的积累对于城市的经济合作和创新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一个具有良好社会关系和互信的城市能够形成强大的合作网络,促进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和技术创新。
此外,社会资本也对投资环境和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最后,城市的社会公平与法治环境同样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能够激励和保护创新活动,增加人们从事创新创业的动力。
同时,法治环境的完善能够保护知识产权和合同权益,提供稳定可靠的法律保障,为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综上所述,社会环境因素对城市经济发展与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教育和人才资源、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社会公平与法治环境等方面的改善和培育,都能够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推动。
科技创新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与机遇随着科技不断更新换代,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我国的产业升级中,科技创新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科技创新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与机遇进行探讨。
一、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升级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升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科技创新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升级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新的科技创新将使电子信息制造业更好地应对全球市场的新挑战。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善产品设计和生产的效率。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互动体验。
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将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二、新材料的应用新材料是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关键之一。
它们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优异的物理性质和高度的生物相容性。
新材料可以被应用于医疗、环境和能源等领域,为我国的制造业升级带来不可估量的机遇。
例如,石墨烯的发现和发展,使得电池、涂层、太阳能电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性能得到突破性的提升。
此外,新型材料还有可能突破挑战现有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或者经济限制。
三、能源的转型能源的问题一直是我国产业升级中的瓶颈问题。
科技创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清洁能源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新领域的涌现,可以解决我国的能源战略问题。
政府还提出了绿色制造的理念,这将推动我国的制造业向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绿色能源技术的推广,将能够满足国内企业和公众对电力的高度需求,同时降低能源开支。
四、人才的培养科技创新需要人才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人才的需求将呈指数级别的增长。
产业升级需要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人才的素质包含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
保证人才的培养,是科技创新为我国产业升级带来的重要机遇之一。
此外,中小企业创新困难较多,科技创新的支持和鼓励也可以推动中小企业向着更高端、更创新的平台发展。
总之,科技创新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与机遇是极其重要的。
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升级、新材料的应用、能源的转型以及人才的培养,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
城市创新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城市创新环境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城市作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其创新环境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城市创新环境的定义、构成要素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创新环境的定义城市创新环境指的是一个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它是由一系列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这些因素包括政府支持、人才聚集、科技创新、资本投入等。
城市创新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创新活动的进行和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二、城市创新环境的构成要素1. 政府支持:政府在城市创新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需要制定创新政策,提供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等。
只有政府积极支持,才能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2. 人才聚集:人才是创新的关键。
城市创新环境需要吸引优秀的人才,包括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企业家和专业人士等。
只有人才的聚集,才能促进创新的活跃和成果的实现。
3. 科技创新:科技是城市创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需要有强大的科研力量和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和先进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用。
4. 资本投入:创新需要资金支持,资本投入是城市创新环境的重要支撑。
城市需要吸引投资者,提供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等形式的资金支持,为创新项目提供持续的资金保障。
三、城市创新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创新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城市创新环境能够吸引人才和资金的流动,推动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优秀的人才和投资者会倾向于选择发展潜力大、创新环境好的城市进行投资和创业,这样不仅会带来经济增长,还会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其次,城市创新环境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创新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只有在创新环境良好的城市中,企业才能够有更好的机会进行创新实践,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再次,城市创新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创业环境与创新能力的相互影响创业环境与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两个关键要素。
创业环境指的是一系列与创业相关的外部因素,包括政策、法律、市场、资源等,而创新能力则是指企业或个人在创新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这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首先,创业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不可低估。
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激发创业者的创新激情。
比如,在一些创新型城市,政府会提供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和经济支持,如低息贷款、税收优惠等,这些措施能够大大减轻创业者的负担,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创业创新。
同时,创业环境也包括市场的竞争程度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这些因素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创新活力。
当市场竞争激烈、需求多元化时,企业就需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另一方面,创新能力也对创业环境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创新能力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的重要法宝,它使企业能够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赢得市场份额。
当一家企业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时,它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同时,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也会促使其他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形成整个创新生态系统。
例如,当一个企业推出一款成功的创新产品后,其他企业会迅速学习和模仿,形成类似产品的竞争局面,这就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创业环境和创新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能够为创新能力提供充分的空间和支持,从而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和动力。
而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的企业则能够为创业环境带来更多的活力和活跃度。
创新能力不仅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也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只有在良好的创业环境中培育和发展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创新与创业的良性循环。
当然,创业环境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复杂多样,除了相互促进之外,也存在一定的制约与限制。
例如,有些创新型企业可能会因为一些外部因素的限制而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而一些相对保守的企业则可能在不够理想的创业环境下取得突破性的创新成果。
政策环境对创新创业的影响在当今的创新创业领域中,政策环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政策的变化和制定都会对创新创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政策环境必须正确的制定和实现,以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
政策环境对于创新创业的影响极为重要。
政策的不同制定会在创新创业领域中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创新创业项目的规划、策略和发展方向往往都是政策的方向所限制的。
此外,政策也可以通过对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进行激励,以增强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业动力。
因此,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一些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系列符合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政策。
例如,近年来积极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中国政府,倡导“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创业主导、全社会参与”的理念,大力鼓励创新创业和自主创业。
政府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政策的完善,积极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资金的投入,使得创新创业在国内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此外,当代社会对于考生对文凭的追求已不再像以往那样重要。
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选择有才华的创新创业者,而不是对文凭的追求。
这让创新创业者得到了更多实现自己梦想和想法的机会。
然而,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在创新创业领域中寻求机会,竞争的激烈程度也逐渐加大。
因此,政策环境对于鼓励创新、推动创业和保护智力资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
政策制定方面存在的趋势和问题也对创新创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例如,一些企业尤其是新兴企业,需要巨额的创业资金。
政府对于资本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将会直接影响到这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防止创新和创业领域出现不合理的竞争,采取了限制和管制等手段,阻碍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这将会对创新创业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创新创业者需要了解政策对于创新创业的影响并积极响应。
因此,他们需要积极参与政策讨论和制定,进而达成合理的政策环境,创造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创新和创业环境。
创新环境对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党文娟,张宗益,康继军(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0)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个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政府干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区域环境很不平衡。
本文运用全国各个地区的数据,采用计数模型中的负二项分布negatiti ve-b i nom i a l方法分析了区域环境对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我国政府对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还不明显,但是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原创性的发明专利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各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区域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只有积极进行区域市场化程度的推进以及发挥各地政府的创新引导作用才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程度;区域创新能力;计数模型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08)03-0052-06The I mpact of Regional I nnovation Environ m ent on the RegionalInnovation CapabilityDANG W en-juan,Z HANG Zong-y,i KANG Ji-j u n(School of Econo m ics and Business Adm inistration,Chongq i ng Universit y,Chongq ing400040,Ch i na)Abstrac t:O ur na ti ona l econo m ic deve l op m ent i m ba l ance l eads to t he d iffe rent levels of reg iona lm arke ti zati on prog ress and government i nterventi on.T his paper ana l y ses t he e ffect o f reg iona l env iron m ent on reg i ona l i nnovati on capab ility a dopt N egative-bi no m ial m et hod i n counti ng mode l based on the reg i onal patent.It show s that the gove rn m en t has no d i sti nct infl uence on i m prov i ng t o ta l reg i onal i nnova ti on capab ility,but has the acti ve i n fluence on t he i nven tion patent wh ich i m prov i ng capability o f i ndependent i nnovati on and strengthen i ng orig i nal science and techno l ogy explo itati on ca pab ility.R eg i onalm a rke t deve l op m en t has an i m portant i m pac t on reg iona l i nnov ati on capability.The level o f reg i onal m arketization is an i m portant fac t o r o f reg i ona l i nnovati on capability.On l y i m prov i ng reg iona lm arke ti zati on degree and govern m enta l i nnovati on gu i dance f unc tion is the key to enhance the reg iona l i nnovati on capability.K ey word s:t he leve l of m arketization;the level o f gove rn m ent一、引言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
Todtli n g(1992)[1]对区域资源相同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有些区域资源相同,但是创新能力相差很大。
说明区域创新能力不仅仅由资源因素所决定,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行为主体能力、主体之间互动能力。
不同产业创新能力可能不同,由于部门专业化、功能和组织特征,导致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差别。
Brac zyk、Cooke等(1998)[2]研究认为,区域创新能力差收稿日期:2007-09-08 修回日期:2008-03-05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70525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C J L010)。
作者简介:党文娟(1972-),女,陕西韩城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区域创新等。
距与研究制度、教育制度和技术转移制度相关,在治理模型上依赖于区域决策能力、经费资源和政策导向。
M i c hael Fritsch和V iktor S lav tchev (2007)[3]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研究了作为知识最重要来源的大学和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大学的学术研究质量和集中度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大学的规模。
我国学者侯润秀、官建成(2006)[4]使用我国1998-2003年各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 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研究表明,实际利用外资额对专利申请量有着显著的正面效应;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不同创新能力地区的溢出效应的差异。
陈劲等(2007)[5]用2002年的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FDI的流入对国内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并非普遍认为的那样显著,FDI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原创性的科技能力无显著影响。
加大国内研发投入,增强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动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营造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才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
而把创新环境和创新问题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献还非常少。
吴玉鸣(2007)[6]利用空间统计的M oran指数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对200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域的创新产出与大学与企业的关系进行了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结果发现:31个省域创新能力贡献主要是由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实现,大学研发对区域创新能力没有明显的作用,大学与企业研发的结合也没有对区域创新产生明显贡献。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文献的回顾发现,区域创新环境会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影响,但是,我国学者对于创新环境如何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开展。
而我国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各个地区之间在资源、政府行为、政策、创新主体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对于不同地区的公司来说,虽然其所处的国家大环境是一样的,但其所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政府干预程度却相差甚大,很不平衡[7]。
这些差异必然对我国各个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因此,将La Por ta[8]等人的跨国比较框架应用到中国各地区的比较中,实证分析我国各地区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建议。
二、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是一个地区区域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前提。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经济差距比较大,导致各个地区之间创新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
制度是创新主体的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对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政府职能强大的国家更是如此。
下面我们分析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本文衡量区域创新环境影响的指标包括各个地区的市场化指数、以市场化程度指标为基础分化出来的政府干预指数两个指标。
这两个指标的建立基础是樊纲和王小鲁(2006)[7]编制的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数据及其子数据。
我们将樊纲和王小鲁(2006)[7]提供的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得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得分,分别作为本文中各地区的市场化指数、政府干预指数,从而获得各地区创新环境数据。
由于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政府干预程度在不同年度间相对稳定,我们采用了樊纲和王小鲁(2006)[7]报告的2000年度数据。
表1是各地区创新环境数据。
在表中,市场化指数越大代表市场化进程越快,政府干越指数越大代表政府干预越少。
从表1可见,市场化进程最快和最慢的地区分别是上海和青海,政府干预程度最强和最弱的地区分别是青海和广东。
并且,上海的市场化进程得分10.41是青海得分3.84的两倍多,广东的政府干预得分10.63是青海得分 5.58的几乎两倍。
这说明各地区创新环境差异明显。
我们按照一般的惯例把影响创新的环境指数分为三级。
每10个地区为一个级别。
我们先对市场化指数和政府干预指数进行排序,根据排序情况对30个样本进行三级分类,再根据这些分类情表1 2005年各地区创新环境指数地区市场化指数政府干预指数地区市场化指数政府干预指数地区市场化指数政府干预指数安徽6.569.83黑龙江5.267.76山东8.218.54北京8.629.24湖北6.659.05山西 5.267.00福建8.629.97湖南6.557.67陕西 4.807.77甘肃4.447.13吉林5.897.68上海10.419.97广东10.0610.63江苏9.0710.33四川 6.869.44广西5.829.15江西6.227.72天津8.348.47贵州4.57 6.69辽宁7.848.47新疆 5.02 6.54海南5.548.49内蒙古5.526.87云南 5.157.37河北6.418.72宁夏4.856.70浙江9.909.91河南6.205.54青海3.845.58重庆7.238.89况把不同类别的区域在中国地图上表示出来,这样可以很直观地观测到创新环境指标的区域分布,据此对比各个区域的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 专利申请数的分布情况。
专利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4-2005 [9]以及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5-2006 [10]。
各个地区的市场化指数、政府干预指数以及总的专利申请数的区域分布情况见下图。
图3 专利申请数分布图从创新环境分布图和专利申请数的分布图来看,我国沿海地区比如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的市场化水平高于新疆、陕西、青海、四川和宁夏等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分布具有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