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植被在防治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
植被在防治水土流失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植被可以增加土壤的黏性,减少土壤因风、雨、水流等因素而造成的侵蚀。
2. 植物根系能够抓住土壤颗粒,形成一层“网”,阻止水土流失,也可以减少土壤因风力冲刷而造成的侵蚀。
3. 植物叶子上的水汽蒸发,可以减缓土壤的风化,减少土壤的侵蚀。
4. 植物的茎、叶、根可以把空气中的大气降水转化为微小水滴,滋润土壤,减缓水土流失。
5. 植物可以吸收和累积大量的水分,降低土壤的流失。
6. 植物的根系还可以促进土壤的深层化,提高土壤的容重,增加土壤的固结力,减少水土流失。
绿色的流失丧失了我们的根本1998年全国特大洪灾,历时3个多月,受灾人口2.23亿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年均增加约1万平方公里,年流失土壤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刮去1厘米表土,全国减少湖泊500多个、水域面积约2790万亩、水库和山塘总库容达200亿立方米……由于森林环境和植被的破坏,特别是在坡度较大的山区毁林开荒,已使全球地表裸露面不断扩大。
土壤因缺乏吸附源而降低了对雨、雪、风蚀的抵抗力,从而导致土壤退化和沙漠化、水土流失的现象日益严重。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250~260)×108t表土流失,其中我国占20%,印度占15%,前苏联占9%。
全球陆地1/3左右的土地已沙漠化,并仍以(6×104)km2/a的速度扩大。
过度的土壤流失不仅使土层瘠薄和土壤肥力损失,而且对水利工程、交通运输等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森林环境与水土流失(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水是人类生命之源,土是人类生存之本。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由于山区地形起伏,为降水汇流、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提供了动力学条件。
因此,在山区不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土地,破坏植被,必然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据1990年遥感普查结果,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67×104)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
据推算,每年水土流失的土壤至少在(50×108)t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40年来因水土流失已减少耕地(266.7×104)hm2,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100亿元。
目前全国人均耕地比新中国建立初期减少了一半,有1/3的省份人均耕地已降到不足0.067hm2。
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而且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l.由于水土流失,加之山区毁林开荒,水旱灾情加剧。
江河、湖泊因泥沙淤积,降低了行洪、蓄洪和滞洪能力,造成了小洪水、高水位、大灾害的后果,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水土流失自然因素主要有五种。
①气候因素:如降水量、降雨年季分配、降雨强度、风速、气温、日照、空气相对湿度等。
②地形因素:如坡度、坡长、坡形、海拔高程、相对高差、沟壑密度等。
③地质因素:主要有所在地区的岩性和构造运动。
岩石的风化性、坚硬性、透水性对于沟蚀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崩塌、滑坡、山洪、泥石流等侵蚀作用有密切关系。
④土壤:土壤是侵蚀作用的主要对象,土壤的透水性、抗蚀性、抗冲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很大。
⑤植被因素:植被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减缓水蚀和风蚀的积极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浅层滑坡等重力侵蚀作用。
植被一旦被破坏,水土流失就会加剧。
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主要功能有截留降水、涵养水源、固持土体、改良土壤活化性质、减低风速、防止风害,改善小气候。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是引起水土流失发生、发展或使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的主导因素。
加剧水土流失的人类活动主要有:不合理利用土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铲挖草皮、顺坡耕种、乱弃矿渣、废土等。
水土流失治理原则为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除科学地制定水土保持规划、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规外,还必须采用综合性的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综合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有: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各项技术措施规划与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有:①把调节地表径流,减小坡地径流损失放在首位。
为此,要提高土壤透水性及持水能力;在斜坡上修筑拦蓄径流或安全排导径流的工程措施,改变小地形;利用植被调节、吸收或分散地表径流,减小径流的侵蚀能力。
②提高土壤的抗蚀性。
可采用整地、增施有机肥料和土壤聚合物、种植根系固土作用强的作物等。
③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植被的防护作用,营造水土保持林草,调节地表径流,防止侵蚀。
④对于已受侵蚀的土地,除防止进一步侵蚀外,要辅以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改良,提高土壤肥力,把土地的保护与改良结合起来。
⑤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使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集中治理,连续治理。
植被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摘要:水土流失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了较大影响,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林、封山绿化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水土流失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减小了水土流失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植被因子对水土保持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植被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全文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首先论述了水土流失的现状,其次分析了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以及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最后重点分析了植被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关键词:植被因子;水土流失;影响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后造成了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不仅影响到土地的生产力,而且严重的可造成洪涝灾害等,因而对于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研究工作显得较为重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植被因子,本文主要就植被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如下:一、水土流失现状分析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了357万k㎡,占到了我国国土面积的37.2%,其中受水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165万k㎡,受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192万k㎡,同时研究资料显示,我国水土流失现象较为普遍,城市、农村或者是沿海地区,山区、丘陵区以及风沙区均有水土流失存在。
总之,水土流失涉及面广,而且较为严重,其中中度、重度水土流失几乎占了一半。
每年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损失达到了50亿吨,其中主要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黄土高原地区为主。
近年来,通过国家政府以及当地政府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治理,我国的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因为早期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同时现阶段水土流失继续存在,因而当前我国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1]。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是水土流失的发生,不仅影响到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生活,同时对于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等也会造成极大影响,水土流失发生后,土壤的肥力会进一步降低,部分原有的耕地遭到大面积的毁坏,并逐渐的呈现出沙化、土地硬石化,农业生产活动无法开展,与此同时,水土流失还会威胁到周边村民的安全,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干旱等,这些都使得当地人民无法正常生活,长期处于贫困边缘,造成当地的生态平衡破坏,河道堵塞、水库淤积等,严重制约着我国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的原因植被的根系就像是大地的“吸尘器”,把土壤紧紧抓住,不让它轻易跑掉。
你看那草啊,树啊,根根相连,简直就是一支默契的队伍。
再说了,树木可不是光长得好看,它们还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真是个“空气清新剂”。
一旦植被覆盖增加了,土壤的肥力也跟着上涨,这样一来,种东西就更容易了,真是一举两得。
植被可不止是个“土壤保护者”,它们还是雨水的“接待员”。
雨水落下来,不会直接冲击地面,植被会把这些雨水“软着陆”,这样一来,土壤不容易被冲走,大家都知道,雨水越大,土壤流失的速度就越快。
植被的存在,仿佛是一层柔软的“保护膜”,把土壤包裹得严严实实。
此外,植被还能调节气候,真是个“气候大师”。
多了树木,空气湿度就会增加,温度也能降低,让我们的夏天不再那么热。
要是再加上一点风,哇,那真是舒爽无比。
想想那些炙热的日子,要是能有树荫遮着,喝一口冰饮,简直像是生活在天堂。
增加植被覆盖率的好处还有很多,能有效防止洪水的发生。
你想啊,水在河里流淌,树木把水拦住,水不会一下子涌上来,这样就能减少灾害的发生。
每当大雨过后,大家都在问:“今年的洪水会不会来?”而有了植被的保护,答案自然是“不用怕,咱们有树撑着呢!”植被覆盖率提高了,土壤的养分流失也会减少。
别小看这些小草小树,根系扎得深,营养全都被吸收得干干净净。
就像我们吃饭一样,不吃饱怎么能有力气干活呢?土壤有了充足的养分,农作物也能长得更好,大家的生活水平也会提升,这不就是个美梦吗?别忘了,植被可不仅仅是自然的美景,它们还是野生动物的家。
小鸟在树上唱歌,小兔子在草丛里跳跃,这些都是植被覆盖带来的生机。
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少不了它们的参与。
我们在享受美丽的风景时,也是在保护这些可爱的生命。
所以说,增加植被覆盖率真的是个“好事多磨”的事情。
它能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气候,保护生态,还能带来丰收,甚至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植树造林的行动中,给地球多一点绿,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在杨凌的农博园中,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昆虫馆,蝴蝶园,中国农业史馆,植物馆,动物馆,土壤馆,种植资源圃等各式博物馆。
走进博览园,感觉就是进入了生物世界的大观园,各式动植物标本,活体,配上色彩明快的解说展版,现代的声光电展示技术,令我们留连于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很多奇特的物种,让人大开眼界。
最使我感到惊讶的即是我曾经最不关心土壤的严重问题。
见识到了各具特色的土壤类型,我逐渐关注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通过查找资料得知,水土流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
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而黄河的水土流失则是水力侵蚀。
这便引起了自己对植物作用的重新定义。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除与干旱、降雨、坡度等有关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与当地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
凡水土流失加剧,沙漠扩大,湖海湮废,水源减少,局部地区气候恶化以及物种分布变迁与灭绝等,都与植被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植被的变化,往往都是一系列环境因素变化的先导。
因此,植被对水土保持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翻阅资料发现,植被防治水蚀的机理,首先是植被冠层及枯枝落叶层能够减少雨滴溅蚀以及拦截部分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防止地表土壤被侵蚀。
其次,植被能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结构,提高土壤孔
隙度和水分渗透性,以此减少地表径流量及其流速。
第三,枯枝落叶层可起到过滤泥沙和类似海绵吸水的作用,通过对地表径流的滞缓、过滤和分散作用,防止地表径流冲刷与面蚀、沟蚀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像网状般交织,固结土壤,防止坡面侵蚀的形成,加固斜坡和固定陡坡,增强了土壤的抗蚀性能,减少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的发生。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杨凌之行带给我新的思考,也给予我对治理水土流失的观点,更让我了解到植物对于我们的益处。
为了我们的家园,多植树造林,保护美丽的土壤,保护生命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