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水土流失与植被破坏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7
03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植被破坏、水土流水与荒漠化1.植被在生态系统中有哪些重要的作用?答:植被是全球或某一地区内所有植物群落的泛称。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为动物或微生物提供了特殊的栖息环境,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多种有用物质材料。
植被还是气候和无机环境条件的调节者,无机和有机营养的调节和储存者,空气和水源的净化者。
植被在人类环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又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植被破坏能带来哪些危害?答:植被破坏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的自然景观,而且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比如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自然灾害加剧,进而更进一步引起土壤荒漠化。
土壤的荒漠化又会加剧水土流失,以致形成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3.试述造成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造成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只把看作是生产木材和薪柴的场所,对森林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长期过量地采伐,使森林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其生长速度。
其次,现代农业的有计划垦殖以及城市建设占用土地使部分森林永久性地变成农田或城市,这也造成森林面积的减少。
4.试述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长期以来对草原资源采取自然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乱开滥垦,使草原破坏严重,以致造成草场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面积日益扩大,生产力不断降低。
此外,牧民还将将原本不适宜用于耕种的草原转化为耕地,造成草场面积损失。
5.什么是水土流失?答: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
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6.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是什么?答:根据水土流失的动力,一般情况下把水土流失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这三种类型。
植被破坏调研报告植被破坏调研报告引言:随着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了严重的植被破坏问题。
为了了解植被破坏的现状以及其造成的影响,本次调研围绕植被破坏的原因、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展开,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植被破坏的原因1.城市扩张: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向外扩张的需求增加,大量的植被被开发商和政府用于建设和道路扩建,导致了植被破坏。
2.工业发展: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工厂和企业需要用地建设,许多地方的自然植被被迫砍伐,以满足工业用地的需求。
3.农业活动:大规模的农业活动也是造成植被破坏的一大原因。
过度的农业用地开垦、过度的农药使用以及过度的牧草放牧都对植被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4.非法伐木:非法的伐木活动也是植被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非法伐木的盗伐现象严重,许多地方的植被遭受严重破坏,这不仅造成了生态失衡,还引发了很多环境问题。
二、植被破坏的程度1.森林面积减少: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大量的林地被砍伐或占用;2.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破坏导致了栖息地的破坏,丧失了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3.土壤侵蚀加剧:植被的破坏导致了土壤的暴露,容易被风、水侵蚀,造成了严重的土壤侵蚀问题;4.水源涵养减少:植被是水源的重要保护者,植被的破坏导致了水源涵养能力的减弱,引发了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三、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影响1.气候变化:植被破坏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2.土地退化:植被的破坏导致了土地的贫化和退化,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的维持;3.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进一步加剧了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问题;4.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植被的破坏,许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失去了栖息地,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四、应对措施与建议1.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加强植被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对植被破坏行为进行打击;2.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农业和工业,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经济发展与植被保护的双赢;3.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植被破坏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植被保护的重视,培养保护植被的意识;4.促进生态补偿: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植被保护,通过生态补偿机制鼓励植被保护工作。
水土保持趣味知识10道(答案附后)
以下是一些水土保持趣味知识题目及其答案,供您参考:
1.水土保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保护土地资源,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
2.什么是水土流失?
答案: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
3.为什么说水土保持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
答案: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4.什么是“三同时”制度?
答案: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
用。
5.植被破坏会导致什么后果?
答案:植被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使土地贫瘠化,甚至变成荒漠。
6.雨水是如何导致水土流失的?
答案:雨水降落时,会冲刷地表,带走松散的土壤颗粒,从而导致水土流失。
7.为什么坡耕地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答案:坡耕地由于坡度较大,雨水冲刷力增强,土壤容易被冲走,因此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8.梯田是如何防止水土流失的?
答案:梯田通过改变地形,减缓坡度,降低雨水冲刷力,从而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9.水土保持工程有哪些类型?
答案: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治坡工程(如水平梯田、水窖、涝池
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谷坊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塘、排水沟、截流沟等)。
10.什么是生物措施?
答案:生物措施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采取的造林种草、封禁治理及牧业管理等措施。
一、填空题1、森林直接资源是指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中其他生物资源,林中的非生物资源。
2、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自然灾害加剧等。
3、中国农业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二是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4、衡量养殖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有饲料转化率,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
5、世界农业发展史进程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三个基本历史发展阶段。
6、中国农业的地域差异首先是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其次是南北之间的差异,最后是的中、高山地区上下之间垂直差异。
7、我国的森林种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等五大林种。
8、产业结构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二是研究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9、全球气候变化对种植业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二氧化碳浓度的直接影响,温度升高的影响,降水的影响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四个方面。
10、从世界范围看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三个:一是西亚被称为“新月形”的地区,二是东亚区,三是中南美洲。
11、农业的自然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两个方面。
12、城市森林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三大方面。
13、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很快,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组织培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基因生物等。
14、美国农场基本上有三种所有制,即自耕农农场(自有全部经营土地)、半自耕农农场和佃农农场(租地经营的)。
从经营方式和占有形式看,可分为家庭农场,合伙农场,公司农场三种。
15、根据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可将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分为地带性差异和两非地带性差异类。
16、广义的农业资源是指所有农业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技术资源的总和。
17、我国一般将种子生产程序划分为原原种、原种、良种三个阶段。
18、就农业而言,新技术主要是指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等。
植被破坏的危害
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速度非常缓慢,表现很不显着,在人类活动作用下,特别是人类破坏了坡地上的植被,加速和扩大了自然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体物质的移动、流失,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和沙化。
二、环境恶化癌症村、重病区……这些恐怖的词汇屡次出现,刺激着我们的神经。
究其原因,无不源于植被的破坏,河流的污染,而最终导致的环境恶化。
三、自然灾害无情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
它们之中既有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冻害、雹灾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但是,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很多自然灾害与环境破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可以说人类活动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
四、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是真实的,而且正在进行!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实验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很酷的话题,那就是植被和水土流失的关系。
你知道吗?植物不仅仅是好看,它们在保护土壤方面可是大有作为的!想象一下,没了植物,土壤就像失去保护罩的超人,随时可能被水流冲走,简直惨不忍睹!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的实验,想一想,植被和水土流失之间到底有啥联系呢?2. 实验目的首先,咱们得搞明白这个实验的目的。
我们想看看植被如何影响水土流失。
是不是植被越多,水土流失就越少?为了找出答案,我们得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
是不是觉得这听起来就像是个侦探故事,等待着我们去揭开谜底?2.1 实验准备那么,实验需要啥呢?首先,我们要准备一些土壤,这个很简单,随便挖一挖就行。
然后,咱们需要找一些小植物,比如草或者小灌木。
再来点水,别问我为什么,水土流失可离不开水呀!对了,还有几个透明容器,用来装土壤,方便观察。
2.2 实验过程接下来,咱们开始实验吧!把土壤装进容器里,然后分别在一些容器里种上植物,有的容器不种,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有植被和没有植被的对比。
之后,给每个容器浇水,看看发生了什么。
是水在土壤里慢慢渗透,还是整个容器像个小喷泉一样,土壤跟着水一起流走?这可真是看得人心惊肉跳!3. 结果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可以开始分析结果了。
没种植的容器,哇,水一冲,土壤简直就是一阵大风刮过,几乎没剩下什么。
可是,有植被的容器呢?土壤稳稳当当地待在那儿,植物的根系像是小守卫,把土壤护得好好的。
这说明,植被确实在阻止水土流失,真是功不可没!3.1 总结与思考最后,咱们得总结一下。
植被就像是土壤的保护伞,雨水来临时,它们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其实,这个道理就像咱们生活中一样,有了朋友的支持,咱们才能更好地面对风风雨雨!所以,植被不仅美化环境,还能保护咱们的土壤,这真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样的美好呀!3.2 未来展望未来呢,咱们可以更多地研究不同类型的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甚至还可以试试其他因素,比如土壤的类型、坡度等。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B.植被遭毁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山地大面积林地被开辟为梯田,山地失去植被的保护,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引起环境变化,所以说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遭毁,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2.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0分)(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4分)【答案】(1)A地区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
理由:位于湿润的山区,河流上游源地。
B地区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湿地(湖泊)为主。
理由:位于河流中下游湖泊沿岸,人口密集,城镇较多,经济较发达。
(2)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水质下降,污染加剧,可能使河口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多,渔业资源更丰富。
【解析】(1)仔细读图,结合中国地形、胡泊、人口等分布状况可知,A地区位于武夷山山区,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森林资源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因而本区域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森林,从而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
B地区在鄱阳湖沿岸,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沿岸人口密集,城镇较多,经济较发达,污水排放量大,而且围海造田现象严重。
所以该区域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湿地,防止水污染等。
(2)A地区在武夷山山区,过度开垦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水季节变化增大,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而且水土流失加剧,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加,水质下降,污染加剧,在河流下游地区流速变缓,泥沙沉积,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同时在河流的枯水期,可能因为水量减少,造成河口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多,渔业资源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