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备考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5.48 MB
- 文档页数:87
一、高考完形填空命题规律(一)命题原则命题紧扣《考试大纲》的要求,体现“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的原则。
(二)体裁选择在2019年全国各省(区、市)7套高考英语试题中,记叙文和夹叙夹议文6篇,说明文1篇。
由此可见,高考完形填空的体裁以记叙文及夹叙夹议文为主,这两类文体的文章故事性强,结构完整清晰,层次分明,并有一定教育意义。
(三)题目设计1.注重语篇的考查题目的设置倾向于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程度,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或全文考虑的题目占80%以上,而根据句子层次考虑的题目只占10%左右。
2.选项的统一性和巧妙性完形填空的选项以考查实词为主,虚词考查较少或不考查;四个选项一般属于同一类词或具有相近的意义,干扰项的设计也很周密,干扰性较强。
有些选项单从语法结构来说,没有任何错误,必须认真梳理上下文关系才能做出判断,这给考生增加了一定难度。
二、高考完形填空的复习(一)夯实基础英语第一轮复习的核心是“夯实基础”,基础知识包括单词、短语、句型、语法、功能和话题等。
1.重视词汇复习,构建知识链条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考生对词汇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记单词。
对考纲要求掌握的词汇,不仅要记住词义、词性,还要掌握其主要用法和搭配。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要勤于思考,多进行联想记忆,对有共同用法或特点的词汇进行归纳,形成相关的知识链条。
以动词为例,动词是完形填空主要考查的词类,也是英语中最重要的词类,其用法和搭配极其灵活。
(1)同一动词的不同搭配。
搭配活跃的常用动词有break/bring/call/come/cut/die/do/get/give/go/have/keep/look/put/ set/take/turn等,复习时要将这些动词与不同介词、副词的搭配罗列在一起进行记忆。
(2)不同的动词与活跃的介词、副词搭配构成动词短语。
搭配活跃的副词与介词有at/about/in /on/up/down/of/off/ to/from/for/out/over/with。
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作者:叶奕平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23期摘要:本文围绕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进行了分析论述,以2019年全国课标卷为例,提出了日常教学和备考的策略建议,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考卷;历史;试题分析;备考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90一、引言历史全国高考试卷是考查学生历史知识能力的重要形式,分析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是高中历史教师和学生研究考试大纲要求,制定复习策略的有效途径。
从2019年历史高考全国卷来看,试卷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
如获取信息能力和读题解题能力,阐述历史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等。
总的来说,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试卷体现出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水平和历史学科素养的综合考查。
对于历史教师和备战高考的学生而言,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这不仅与国家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要求相吻合,同时也反映出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理念,对于高考历史学科备战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二、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分析从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看,总共有三套选择题型,其中包括说明类的题目共8道,推断类的题目共12道,因果类的题目共6道,目的类的题目共5道,反映类的题目共2道,表明类的题目共3道。
与2018年的高考历史全国卷相比,2019年高考全国卷中选项表述题目更简单,选项字数不超过16字。
与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有明显区别的是设问类题目,比较典型的如“由……可以说明……”的表述在题目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背后隐藏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与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类似的是,文本材料类题目仍旧是选择题型的考查重点。
在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中,第24题、25题、26题、27题、28题、29题、30题、31题的考查内容分别是先秦史、秦汉史、唐宋史、明清史、晚清史、民国史、新民主革命史、新中国史,与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类似。
2019届高考化学复习备考计划高考化学复习主要采用三轮复习模式。
第一轮围绕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帮助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
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阶段。
主要是整合知识、提炼方法、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轮是套题训练,整体提高阶段,回归课本。
陪伴学生强化记忆、查漏补缺。
一、指导思想认真研究考纲,仔细分析今年各地高考化学试卷,广泛收集高考的信息,以最新的考纲和考试动向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复习扎实、高效地顺利进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二、复习备考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考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结构(官能团)、性质和应用、相关化学方程式;2. 能根据题中所给条件进行隐藏知识的挖掘,并进行合理化推测或排除,找出正确答案;3. 将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公式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等相关知识相结合,建立体系感。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化学实验现象的巩固来加深学生对反应机理的理解和掌握;2. 在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再处理”能力;3.换位思考,总结考点,充分了解出题人的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纠错、反思习惯;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建立全局意识。
三、考情分析高考理科综合试题中化学占100分,其中选择题42分,必做题43分,以及15分的选做题。
考查内容包括:化学与生活、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化学平衡、元素周期表、基础化学实验及有机化学。
四、学情分析2019届高三年级共有6个理科班,其中两个为重点班;但普遍存在的问题为:(1)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没有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只是死记硬背,但不理解,造成离开老师无法做题的现象;(3)没有建立体系感,缺乏全局意识和灵活应变能力,不能将题中已知条件进行“化学式”解读。
2019高三生物高考一轮复习安排对学生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利用微课的可行性和需求状况绽开调查,结果显示,将微课应用于二轮复习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下面是有2019高三生物高考一轮复习安排,欢迎参阅。
2019高三生物高考一轮复习安排范文1对于中学生物的学习以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安排主要是让学生们对基础学问有肯定的巩固,提示同学们应当以教材和课本为重点。
那么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安排中我们应当遵循怎样的复习策略原则呢?1、收集资料。
比如老师对高考趋势的看法,专家的评价等,在探讨这些资料的过程中,要对于高考生物的重点做到心里有数,假如可能的话,能够适当预料高考题目。
2、基础训练,提升实力。
驾驭教材之后要利用试题进行巩固。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可以看出,基础题目始终占据主要位置。
所以不肯定要选择难度较大的题目,但是肯定要覆盖全部学问点,并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梳理,不放过任何死角。
肯定不能蜻蜓点水更不能像炒冷饭一样的重复学问点。
这些内容须要同学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构建学问网络。
我们知道,生物学的概念、名词、术语相对较多,也是考试所要考察的重点内容。
但是它们的分布比较零散。
如何深刻的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驾驭有关公式、原理、生理过程呢?我建议,对所学学问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等,运用比较形象的方式,包括画图、表格、学问网络图等构建学问网络,构建出来之后还须要找老师修改,或者可以与其他同学相比对,相互指导、相互促进。
4、每次测试后先做好试题分析。
对同一类型的错误和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明白错误的根源。
对于错误较多的问题,要从正面、反面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探讨。
在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留意利用生物学的观点来指导复习和做题。
要重视试验,领悟试验的设计意图,驾驭试验的操作方法。
一轮复习不能操之过急,只有稳扎稳打、把基础学问夯实,生物成果才能在接下来的复习中突飞猛进。
综上所述,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原则是:以教材、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基础,加强基础学问、基础实力,建立生物学问网络。
2019北京高考语文必读篇目汇总,附:文学名著备考技巧2019北京高考语文必读篇目汇总,附:文学名著备考技巧作为最能展示学生文学素养的科目,语文一直是高考中最先考试的科目,也是北京考生备考的重点。
在北京卷的高考语文中,哪些篇目是高考必考的呢?下面高考君就为你盘点一下北京市高考语文中的必读篇目。
近期,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指出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
同时,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高考改革的大纲中,也要求语文学科注重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学生对于文学、实用类文本信息的获取能力。
由此可见,增加语文阅读量是必然趋势。
高考君提醒各位考生在牢记课本内容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外阅读。
下面是北京高考语文中的一些必读篇目,希望北京考生认真阅读并牢记。
北京市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古文1. 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5. 烛之武退秦师6. 邹忌讽齐王纳谏7. 逍遥游8. 鸿门宴9. 出师表10. 陈情表11. 桃花源记12. 归去来兮辞13. 兰亭集序14. 滕王阁序15. 师说16. 陋室铭17. 小石潭记柳宗元18. 阿房宫赋杜牧19. 岳阳楼记范仲淹20. 醉翁亭记欧阳修21. 前赤壁赋苏轼22.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23. 爱莲说周敦颐诗词曲2. 国殇3. 归园田居4. 虞美人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 梦游天姥吟留别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8. 春夜喜雨9. 蜀相10.登高11.琵琶行12.泊秦淮13.苏幕遮14.念奴娇?赤壁怀古15.定风波16.声声慢17.书愤18.钗头凤1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菩萨蛮21.窦娥冤22.沁园春?长沙说明:文言文凡未注起记的,即要求全文背诵。
同时:2019年北京高考大纲指出在“附录”保持原有“古诗文背诵篇目”不变的同时,增加“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包括古今中外12部文学和文化经典。
2019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策略高考物理一般要经过三轮复习,每一轮复习目的各有侧重。
现阶段高三就要进行第一轮复习,这一轮复习是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
在这一阶段里,要驾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要全面阅读教材,彻底扫除学问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
要重视对物理状态、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提高阅读理解实力和分析问题的实力。
夯实基础学问、留意主干学问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不会变,它们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学问又是物理学问体系中的最重要的学问,学好主干学问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实力的基础。
在备考复习中,不仅要求记住这些学问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娴熟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要立足于本学科学问,把握好要求驾驭的学问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学问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学问网络。
新课程学问应用性较强,与素养教化的教改目标更加接近,简洁成为命题点。
留意学科思想方法的驾驭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驾驭学问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育独立思索和细致审题的习惯和实力。
为什么感到物理课听起来简洁,做起来难。
问题就在于没有驾驭物理学科科学的探讨方法,而是死套公式。
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志向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解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汲取,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实力和解题技巧。
探讨题型,分类归档,留意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和归纳高考把实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需对学问点考查的实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更。
许多试题对同一学问点的考查,有时是考查理解实力,有时却考查推理实力或分析综合实力,或以新奇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考查同一学问点的,这就要求我们应站在科学的、有效的角度上,探讨考试,分析题型,精选例题,组合习题留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以不变应万变的实力。
2019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的备考策略一、安排性、条理性,执行力对于高三的复习来说特殊忌讳打无打算之仗,不能无安排做事情,脚踏西瓜皮溜到哪儿算哪儿就好比是无头的苍蝇瞎撞。
安排的制定要科学、实际、有效,要符合高三的规律和特征,也得符合自己的基本状况。
从宏观来讲的话,整个高三一年,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怎么才算达标了我们得清晰。
高三总共分为七个阶段:阶段任务和特点达标标记高二其次学期下半学期全面打算阶段:心理打算,自我分析(学习状况、身体状况、生活状况)把自己看成是高三的学生,有惊慌感;明确自己最终的目标,知道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清晰自己暑假最应当做的是什么高二暑假学生自主进行全面复习:作业,为高三复习做预习作业按考试的要求做,仔细改错;下学期复习时没有基础学问的障碍高三第一学期综合复习阶段:梳理学问、完善学问与方法体系、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内容多、综合性强)学问细微环节过关(微观),构建学问体系(宏观),建立学科思想(思维方法),要擅长思索高三寒假学习调整、巩固、充溢、提高阶段,也是两极分化的危急期每个阶段都得过关,解决遗留问题,改错本高三一模前量变到质变,综合运用实力训练阶段(各科学问已复习完,训练时间短)学问框架、学科思想完全建立(由套路到散打),要擅长思索一模到二模查漏补缺,综合运用实力训练阶段问题小题大做,学问、方法成为自己的习惯(条件反射)二模到高考查漏补缺,回来基础,保持心态信念十足,期盼高考安排再好也只是安排,不落实没有实际价值,执行力特别关键。
做口头上的巨人很简单,但是做行动上的巨人太难了。
高三的安排要做到宏观和微观的辨证统一,既要有大安排,每一个阶段都有安排,同时也要把任务分化到每一个星期每一天,小安排的学习内容要详细到位,而且争取每个星期和每个阶段结束后都有总结,从安排的可行性、执行力、效率和效果等多个角度分析,为下一阶段提出可操作性的措施。
二、从容应对备考对于高三来说,考试是一个常态,我在北京四中网校上课时也总提示大家对待考试要有从容的心态,不要总是充溢焦虑。
高考论述类文本探究各位老师:大家好!接到杨老师安排的任务,对高考论述类文本备考方面做的有关工作跟大家交流。
由于学浅识薄,只能谈一些肤浅的东西,但如果因此能够抛砖引玉,得到方家的指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了。
高考语文试卷,突出工具性、人文性、逻辑性等能力考查。
在考查学生必备知识的基础上,尤其突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等考查内容。
(幻灯片2)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的四个方面,论述类文本的考查,落实为选材上要关注文化传承与理解;命题上,在正确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注重思维发展与提升。
(幻灯片3)我跟大家汇报三个方面的内容(幻灯片4)一、2019年考纲变化解读论述类阅读二、2018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选材特点及命题分析三、2019年高考论述类阅读备考策略一、2019年考纲变化解读论述类阅读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分析2019年考纲,涉及到“论述类文本”的内容,有三个变化:1、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的Ⅱ.考核目标与要求(幻灯片7) (幻灯片6)“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思考:(1)增“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表明2019年高考将更加注重对思想道德的考查,应更多关注社会主流价值观。
(2)将“文化素质”具体为“科学文化素质”,注重文化的科学性,隐含对理性逻辑思维的重视。
2、“Ⅲ.考试范围与要求”部分的变化(幻灯片7 )将“实用类文本阅读”调整到“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前。
(幻灯片9) 思考:4~6题改为实用类文本阅读。
7~9题改为文学类文本阅读。
烟台市3月份诊断性考试试题,有体现。
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互换位置,将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两题相连,更符合人的思维认知规律,命题更为科学(先理性思维后文学性思维)。
3、直接反映在题型示例具体内容变化(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变化:增加2018年全国卷Ⅰ高考题。
思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将继续加强对论证思维的考查。
21题考前复习策略一、逻辑推断题(一)题型展示与试题解析说明1、逻辑仿写【2019届绵阳一诊】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口的方式..另两处问题。
(5.......,说明分)不少家长为了“充分利用”署假,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
因为参与了补习班,孩子就可以得到更大的进步、更快的成长。
但其实让孩子上过多的补习班,除了须要家长付出金钱成本外,还势必割裂家庭的亲子关系。
只要刹住这股“歪风”,孩子的假期就会有蓝天白云.①参与了补习班,孩子也不确定得到更大的进步、更快的成长。
【参考答案】21.②让孩子上补习班也不确定会割裂家庭亲子关系③刹住补课“歪风”,孩子的假期也不确定就会有蓝天白云(写对一处给2分,写对两处给5分)【试题解析】逻辑推断题实际考查的是考生精确、严密、清楚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实力,有参照推断句子方式的要求。
考生解答此题需抓住两点:辨清逻辑,辨明句式。
因此:不合理的推断不给分;未参按例句方式的句子不给分。
此外,2019届绵阳三诊与2019届成都一诊都考查了此种题型。
经过反复训练,信任你们已经驾驭了此类题型的应试技巧与方法。
2、逻辑分析【2019届绵阳二诊】21.标语是文字简练、意义显明的宣扬鼓动口号,它的逻辑性干脆影响到对人的感染力。
请分析.....。
(5分)..下列两条标语的不合理之处(1)起点高,动力大,目标大,成功大(2)要想成功,必先发疯,今日疯狂,明日辉煌【试题解析】此次命题是考查“逻辑与语文学习”的一次形式上的创新,与2019年的思维导图和2019年的逻辑推断错误命题一样,针对的都是公众表达的逻辑错误。
此次命题的要求是“分析”,不仅是“指出”,第(1)句的逻辑错误是说法确定,“起点高”“目标大”与“动力大”“成功大”并非确定关系,因为“动力大”不确定能坚持,当然不确定“成功大”。
第(2)句的逻辑错误是,动机不良、价值观不正确、过度的疯狂可能会导致自身迷失甚至毁灭,也就没有所谓的成功和辉煌了。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一、整合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科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由于高中课改教材编写采用了专题式的体例,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相对独立的专题。
割裂了历史的内在联系。
学生就难以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知识结构。
如何来构建知识体系,这应该是教师在第二轮复习的主要工作,让学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对某一段历史,某一个历史事件有全方位的认识,也就是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的角度去理解.从这个层次来说,就是新课程回归老教材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教师首先学会整合.形成一种复习的思路,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这里的思路借鉴了兄弟省的经验.大致思路如下一、按照考纲的历史顺序,结合教材编排顺序,重新制作学案,为学生建立宏观的历史知识体系,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和历史思维能力。
中国史和世界史两部分,依次为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二战前)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二战后)中国现代史。
每一时期又根据政治、经济、文化顺序复习编排。
具体如下:中国古代史:1古代政治制度史、2、古代经济、3、古代思想、4古代文艺与古代科技5、春秋战国社会巨变、6、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世界古代史: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世界近现代史:1、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体建立4、两次工业革命5、近代工人运动6、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7、俄国和苏联历史8、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9、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10、世界近现代科技中国近代史:1、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与中国抗争2、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略与抗争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4、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现代史:1、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发展2、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4、中国近现代科技和文化二、关注热点和地方史(湖南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
高考历来不回避热点,备考无疑不关注热点。
专题15 有机化学综合题(选考)根据2017年高考考纲,化学需从【有机化学基础】与【物质结构与性质】两个模块中任选一个选做题,【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试题通常以框图题的形式出现,在高科技新信息的框架中考查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尤其注重对设计合成线路的考查。
所以必须熟练掌握碳碳双键、碳碳叁键、卤代烃中的卤原子、醇羟基、酚羟基、醛基、羧基及酯基的结构及性质,延伸的还有苯环结构的特殊性、醚、酮等。
在掌握了上述结构的特点后,就可以综合运用于多官能团化合物上,如课本上介绍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等。
另外,对于生产、生活中的较复杂的化合物,也可根据其结构中所含的特殊官能团,推断其主要性质。
题考查的主要内容及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分析与应用(环烷官能团, 核磁共振1.【2018新课标1卷】化合物W可用作高分子膨胀剂,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2)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反应④所需试剂,条件分别为________。
(4)G的分子式为________。
(5)W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6)写出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1∶1)______________。
(7)苯乙酸苄酯()是花香型香料,设计由苯甲醇为起始原料制备苯乙酸苄酯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 氯乙酸 取代反应 乙醇/浓硫酸、加热C12H18O3羟基、醚键 、(6)属于酯类,说明含有酯基。
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1:1,说明氢原子分为两类,各是6个氢原子,因此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或;(7)根据已知信息结合逆推法可知合成苯乙酸卞酯的路线图为。
2.【2018新课标2卷】以葡萄糖为原料制得的山梨醇(A)和异山梨醇(B)都是重要的生物质转化平台化合物。
E是一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由葡萄糖为原料合成E的过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