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传热学第一章绪论2013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72 MB
- 文档页数:64
哈尔滨工业大学《传热学》试题库第一章概论一、名词解释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
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
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
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
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
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
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二、填空题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为、、。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2.热流量是指,单位是。
热流密度是指,单位是。
(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W,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W/m2)3.总传热过程是指,它的强烈程度用来衡量。
(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总传热系数) 4.总传热系数是指,单位是。
哈工大传热学复习资料哈工大传热学复习资料传热学是热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内部和物质之间的热传递过程。
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传热学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热力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复习传热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首先,教材是我们复习传热学的主要参考资料。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传热学课程通常使用《传热学基础》这本教材。
这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传热学的基本概念、传热机制和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仔细阅读教材,理解其中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例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除了教材,还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传热学参考书。
例如,英文教材《Fundamental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是一本广泛使用的传热学教材,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热学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参考一些国内外的传热学研究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拓宽我们对传热学的认识。
在复习传热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
有许多传热学相关的网站和论坛,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和交流平台。
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一些传热学的学习资料和视频教程,例如在YouTube上有一些优质的传热学视频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形象地理解和应用传热学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参加一些传热学相关的网络研讨会和学术会议,与其他学生和专业人士交流学习经验和研究成果。
除了书本和互联网资源,还可以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传热学的知识。
在哈工大工程热物理专业,我们通常会进行一些传热实验,例如测量热导率、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热学的原理和应用。
此外,还可以参加一些与传热学相关的实习和项目,锻炼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复习传热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资源和方法。
教材、参考书、互联网资源以及实践经验都是我们复习传热学的宝贵资料。
第一章热力发电是最主要的发电方式。
(燃煤发电,蒸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核能发电,地热发电,太阳能集热发电) 朗肯循环(最简单理想循环):燃料在锅炉1中燃烧,放出热量,水在锅炉中定压吸热,气化为饱和蒸汽,饱和蒸汽在锅炉过热器2中吸热成为过热蒸汽,蒸汽通过汽轮机3膨胀做功,并有一定的热损失,在汽轮机排气口,蒸汽呈低压湿蒸汽状态,在汽轮机中膨胀做功后的乏汽进入凝汽器5并凝结成水,放出潜热,给水泵将凝结水提高压力并重新泵入锅炉,完成一个循环。
回热循环:效率低得主要原因在于工质平均吸热温度不高,可以提高蒸汽初参数,同时,采用给水回热是有效途径.把汽轮机中做过功的部分蒸汽,逐级抽出来加热给水,减少冷源损失,提高锅炉给水温度,从而提高蒸汽平均吸热温度,循环效率得到改善.中间在热循环:蒸汽初压提高,会引起乏汽的湿度增加,对汽轮机有害.先让新蒸汽进入汽轮机高压缸部分膨胀做功,将做功后的蒸汽引到锅炉的再热器中再热,然后在送到汽轮机的中低压缸部分继续膨胀做功,经过再热,乏汽的干度明显增大,避免了提高初压带来的困难。
分类:做功原理(冲动式和反动式),热力过程特征(凝汽式,背压式,调整抽汽式,中间再热式)蒸汽压力(低压1.2-2,中压2.1-4高压8.1-12.5超高压12.6-15亚临界15.1-22.5超临界22.1-27超超临界)型号:第一部分表示汽轮机的形式,第二部分表示汽轮机容量,新蒸汽参数,再热蒸汽参数,供热蒸汽参数,第三部分为厂家设计序号。
N:凝汽式,B:背压式,C:一次调整抽气式,CC:二次调整抽气式,CB:抽气背压式,H:船用,Y:移动式。
CC25-8.38/0.98/0.118表示二次调整抽气式汽轮机,功率为25MW,新蒸汽的压力为8.83MPa,第一次调整抽气压力,第二次调整抽气压力。
第四章:蒸汽循环做功的主要4个过程:蒸汽在锅炉中的定压吸热过程,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做功过程,汽轮机排气在凝汽器中定压放热过程,凝结水在给水泵中的升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