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模型介绍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0.78 MB
- 文档页数:22
介绍航天模型小制作作文哎呀,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非常有趣的玩意儿——航天模型小制作!你没听错,就是那种小小的火箭、小卫星,你在玩具店里肯定见过。
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小玩意儿自己动手做出来,感觉就像是变成了宇航员一样!上周末,我和我的好朋友小明还有小红,一起在家里开了个“航天模型大作战”小会儿。
小明可是个“科技控”,平时研究火箭的速度比我吃饭还快。
小红呢,则是个手巧的“小巧手”,做起模型来就像变魔术一样,啥都能变出来。
“嘿,小明,今天我们要做啥?”我一边翻看着材料清单,一边问。
“火箭,当然是火箭了!”小明一脸兴奋,“咱们做一个能飞起来的!”“哇,听起来好酷啊!”小红拍手叫好,“那我负责装饰吧,给火箭画上漂亮的星星和月亮。
”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航天模型之旅。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材料。
纸板、胶水、塑料瓶、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小零件。
小明那边已经把火箭的结构搞得差不多了,正用纸板拼装火箭的机身。
“哎,小明,别忘了给火箭装个发动机啊。
”我提醒他。
“放心吧,我刚才已经在想着怎么搞个‘超动力’发射器了。
”小明边说边拿出一个小型电机,结果把大家都吓了一跳——这玩意儿闪着亮光,看上去还真有点未来感。
这时,小红开始忙着给火箭涂鸦。
她拿出了一堆彩色的马克笔,给火箭画上了星星、月亮,还有一个特别可爱的外星人小头像。
“哈哈,小红,你这是给火箭开了个派对吗?”我笑着问。
“小心别让你的外星人走丢了!”小明也调侃道。
一切准备好后,我们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发射测试!大家围在一起,小明拿起了火箭模型,慢慢地调整着。
我们都屏住了呼吸。
“3、2、1,发射!”小明一声令下,火箭模型在我们眼前飞快地升空,虽然只是飘了一小段,但大家还是欢呼起来。
“太棒了!”我兴奋地喊道,“这真是太有成就感了!”“看,我说了吧,火箭一定能飞!”小明自豪地说。
“下次我们可以做一个更大的,真的能飞到太空去!”小红激动地提议。
做完了模型,我们都在想象未来自己能成为宇航员,飞向浩瀚的宇宙。
航空模型基本知识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
航空模型活动一般包括制作、放飞和比赛三种方式,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制作活动的任务是完成模型制作和装配。
通过制作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使他们学会使用工具、识别材料、掌握加工过程和得到动手能力的训练。
放飞是学生更加喜爱的活动,成功的放飞,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
放飞活动要精心辅导,要遵循放飞的程序,要介绍飞行调整的知识,要有示范和实际飞行情况的讲评。
比赛可以把活动推向高潮,优胜者受到鼓舞,信心十足,失利者或得到教训,或不服输也会憋足劲头,是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激发创造性和不断进取精神的好形式。
参加大型比赛使他们得到极大的锻炼而终生不忘。
飞行调整的基础知识飞行调整是飞行原理的应用。
没有起码的飞行原理知识,就很难调好飞好模型。
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学习航空知识。
一、升力和阻力飞机和模型飞机之所以能飞起来,就因为机翼的升力克服了重力。
机翼的升力是机翼上下空气压力差形成的。
造成机翼上下流速变化的原因有两个:(1)不对称的翼型(2)机翼和相对气流有迎角。
y=升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1)升力与机翼面积成正比。
(2)升力和飞机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同样条件下,飞行速度越快升力越大;(3)升力与翼型有关,通常不对称翼型机翼的升力较大。
(4)升力与迎角有关,小迎角时升力(系数)随迎角直线增长,到一定界限后迎角增大升力反而急速减小,这个分界叫做临界迎角。
机翼和水平尾翼除产生升力外也产生阻力,其他部件一般只产生阻力。
二、平飞水平匀速直线飞行叫平飞。
平飞是最基本的飞行姿态。
维持平飞的条件是:升力等于重力,拉力等于阻力。
由于升力、阻力都和飞行速度有关,一架原来平飞中的模型如果增大了马力,拉力就会大于阻力使飞行速度加快。
飞行速度加快后,升力随之增大,升大于重力模型将逐渐爬升。
为了使模型在较大马力和飞行速度下仍保持平飞,就必须相应减小迎角。
航模技术知识点总结航空模型是指模拟飞行器或飞行器部件的机型,通常用于模拟实际飞行器的设计、操作和性能。
在航空模型领域,有许多技术知识点需要掌握,涉及到飞行器的设计、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材料科学、飞行技术等方面。
本文将对航模技术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模型爱好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航模技术。
1. 飞行器设计飞行器设计是航模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飞行器的外形设计、结构设计、气动设计和重心位置等方面。
在飞行器的外形设计中,需要考虑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和飞行稳定性,以及飞行器的外观美感和造型设计。
在飞行器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飞行器的结构强度和轻量化设计,以满足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和耐用性要求。
在飞行器的气动设计中,需要考虑飞行器的升力和阻力特性,以及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和飞行稳定性。
2. 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是航模技术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飞行器的动力来源、动力传输和动力控制等方面。
在动力系统中,常见的动力来源包括电动动力、燃气动力和弹射动力等。
在动力传输中,需要考虑动力传输装置的传动效率和传动稳定性,以及动力传输装置的选用和安装。
在动力控制中,需要考虑动力控制装置的控制精度和控制可靠性,以及动力控制装置的响应速度和响应灵敏度。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航模技术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飞行器的姿态控制、飞行控制和导航控制等方面。
在控制系统中,需要考虑飞行器的姿态稳定性和飞行性能,以及飞行器的控制精度和控制可靠性。
在姿态控制中,需要考虑姿态控制装置的稳定性和精度,以及姿态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和控制原理。
在飞行控制中,需要考虑飞行控制装置的飞行性能和飞行稳定性,以及飞行控制装置的控制方式和控制逻辑。
4. 材料科学材料科学是航模技术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飞行器的材料选择、材料性能和材料加工等方面。
在材料科学中,需要考虑飞行器的材料强度和材料韧性,以及飞行器的材料耐久性和材料疲劳性。
在材料选择中,需要考虑材料的重量和材料的成本,以及材料的可加工性和材料的可靠性。
航空模型基础知识航空模型是一种机型缩小版,通常由轻质材料制成,包括木材、泡沫、高强度轻金属及碳纤维等。
它们可以飞行并提供很大的乐趣和挑战。
航空模型种类航空模型有几种主要的种类,包括飞机、直升机、固定翼和无人机等。
这些种类通常通过它们的设计和功能来区分。
飞机类的航空模型通常被称为RC(遥控)飞机。
它们的设计和结构通常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飞机。
RC飞机可以飞行在内部或者室外,并能进行3D飞行,如升降、翻滚和翻转等动作,需要有高超的技术操作才能顺利完成。
直升机类的航空模型是比较困难的挑战,因为它们需要进行特殊的控制技能。
直升机航空模型具有在空中悬停的能力,因此在制作和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很多因素,如重量平衡、旋转速率、稳定性等。
固定翼航空模型通常是集群飞行,通常需要两个或多个人进行操作。
它们在高空进行飞行,需要高超的操作技术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固定翼航空模型通常是运动性和竞技性最为强烈的机型。
无人机航空模型是多功能的机型,它们适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如灵敏度检测、农业和航拍等。
无论您是在小区,果园还是大农场里都可以找到无人机的踪迹。
无人机航空模型的优势在于可以进行高空拍摄、搭载传感器进行探测、自主导航、支持实时遥控等领域。
航空模型的控制方式航空模型的控制通常会使用遥控器。
目前市场上遥控器主要有4通道、6通道和8通道等不同型号。
4通道遥控器4通道遥控器通常用于最基本的飞行和控制,它能控制飞机的升降、角度和飞行方向等基本要素。
6通道遥控器6通道遥控器则更为高级,它可以控制飞机的航向、俯仰角、横滚角、升降、油门等所有要素,因此也适用于直升机和固定翼模型。
8通道遥控器8通道遥控器是最为高级的遥控器型号,它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飞机,包括航向、俯仰角、横滚角、油门、起落架、照明、道钉、电动机排队等等。
航空模型利用的动力机制航空模型的动力来源通常是电动机或油动发动机,也有少数航空模型使用弹弓或发射器等非电动发动机。
电动机使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是最为普遍的方法之一,它可以为模型信号源提供足够的能量,并且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航天模型入门知识点总结一、航天模型的起源和历史航天模型起源于中国的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的火箭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航天模型开始成为一种独特的科普教育和娱乐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20世纪初,随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航天模型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太空。
二、航天模型的种类1. 固体燃料火箭模型固体燃料火箭模型是最为简单和常见的航天模型之一,其结构相对简单,容易操作,适合初学者入门。
其优点是安全性高,使用便捷,但其缺点是飞行高度和距离有限。
2. 液体燃料火箭模型液体燃料火箭模型的构造相对复杂,但是飞行距离和高度也更高,可以更好地模拟真实的火箭发射过程。
这种模型需要较多的工具和耗材,适合在较为宽阔的地方飞行。
3. 无火箭动力模型除了火箭动力模型,还有一些以其他方式进行驱动的航天模型,比如弹射式模型、气球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太空探测器、卫星等载具的工作原理,是航天科普教育的重要工具。
4. 无人机航天模型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航天模型。
无人机航天模型不仅可以飞行,还可以进行一些特定的任务,比如拍摄航天飞行器的图像、检测大气层等。
5. 太阳能动力航天模型太阳能动力航天模型是一种新兴的航天模型,其利用太阳能驱动发动机,达到飞行的目的。
这种模型的优点是环保、节能,但是需要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使用。
三、航天模型的基本原理航天模型的基本原理包括了飞行动力、气动力、飞行控制等。
1. 飞行动力航天模型的飞行动力可以通过火箭发动机、电机、风力等方式进行驱动。
火箭发动机是最为常见的飞行动力,其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而产生推力。
电机是无人机等模型的常用动力来源,其通过电能驱动螺旋桨等部件产生推力。
风力则是一种相对简单的飞行动力,适合一些轻型模型的飞行。
气动力是航天模型飞行的重要基础,其包括了升力、阻力、稳定性等概念。
航天模型的气动力设计包括了翼型、机翼面积、气动外形等参数,影响着模型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
高考必须掌握的万有引力与航天十大模型!请你多多关注,学习少走弯路,成绩突飞猛进,高考考题全对!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知识的综合,使许多学生对这三者的关系感到扑朔迷离.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自然界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吸引力,并说明了这种万有引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且有什么关系.日常生活中,普通物体之间的这种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天体运动中万有引力却非常大,提供了天体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依据,是力学的基本规律,在中学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圆周运动而言,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联系纽带就是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的决定式F向=ma向,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重要体现.在天体运动中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可见,万有引力是一种力,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规律,圆周运动是一种运动形式.航空航天与宇宙探测是现代科技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理综物理命题的热点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习题类型较多,不少学生普遍感觉到建模困难,导致解题时找不到切入点,下面就本模块不同类型习题的建模与解题方法做一归类分析.一、“椭圆轨道”模型指行星(卫星)的运动轨道为椭圆,恒星(或行星)位于该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由于受数学如识的限制,此类模型适宜高中生做的题目不多,所用知识为开普勒第三定律及椭圆轨道的对称性.二、“中心天体圆周轨道”模型指一个天体(中心天体)位于中心位置不动(自转除外),另一个天体(环绕天体)以它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环绕天体只受中心天体对它的万有引力作用.解答思路由万有引力提供环绕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式中M为中心天体的质量,m为环绕天体的质量,an、v、ω、T 分别表示环绕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根据问题的特点条件,灵活选用的相应的公式进行分析求解.此类模型所能求出的物理量也是最多的,(1)对中心天体而言,可求量有两个:简记为:高轨低速小动能,高轨高势大周期;具体含义是卫星处于高轨道,其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动能都小,重力势能、卫星运动的周期均大..(3)可求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运转,其实就是“中心天体-圆周轨道”模型。
航天模型研究报告
航天模型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航天模型是指按照真实航天器的比例、结构和功能制作出的模型。
航天模型可以用于研究航天器的飞行性能、结构强度、控制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制作航天模型,探索航天器的飞行原理、了解其构造和功能,为进一步研究航天技术和航天工程提供基础。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航天器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了解其基本结构和功能要求。
2. 根据设计图纸,选定合适的比例和材料,制作航天模型的外部结构。
3. 根据航天器的飞行原理,安装相应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以实现航天模型的飞行功能。
4. 进行航天模型的地面测试和飞行试验,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研究结果
通过对航天模型的制作和试飞,我们成功地实现了航天模型的飞行功能。
在试飞中,航天模型的飞行性能良好,能够稳定地飞行,并按照设定的航线完成飞行任务。
五、研究意义
航天模型的制作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航天器的飞行原理和技术要求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航天模型的试飞,可以提前发现和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为实际航天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六、研究展望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航天模型的设计和制作工艺,提高其飞行性能和仿真度。
同时,可以通过与真实航天器进行对比试验,验证航天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模入门基本知识航模入门基本知识航天模型,顾名思义是仿航天器外形制作的一种可回收模型,隶属于航空航天模型,是供运动用的一种不载人的飞行器,其动力为模型火箭发动机,即一种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分享航模入门基本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遥控飞机的种类遥控飞机一般以动力来分有以下几种:1.无动力:一般多用于滑翔机,虽说无动力其实它是利用地球的重力来生成速度有速度自然有升力可敖翔天际。
2.电动:利用电池或者是其它方式如太阳能板来产生电力带动电动马达来生成推力。
3.木精引擎:目前多数的遥控飞机都用此种动力方式,它用的燃料是木精(甲醇)。
4.汽油引擎:汽油引擎体积较大,用于比较大型的飞机,而且省油。
5.涡轮喷射引擎:动力强大,一般用于大型飞机和像真机,工作原理与真涡轮喷射引擎一样。
6.祡油引擎:比较少见的应用。
二、遥控飞机一般以外型功能来分有以下几种:滑翔机、练习机、像真机、运动机、花式特技机、F3A竞赛机、F4D竞速机、空战机和RPV。
三、玩遥控飞机的配备1.遥控器:遥控器通常会听到有玩家说“几动”、“几个通道”,指的是可操做几个动作,通常一个动作就是由一个伺服机(舵机)所控制的。
市面上所售的遥控器,从两动到十动甚至更多的都有,一般飞机须要四动以上,少数滑翔机或动力滑翔机、小型机用三动,少了副翼或方向舵的功能,因此有些空中的动作做不出来!而至于要买哪一型,就看您的最预算而定,如果你有极大的兴趣,且可确定你一直玩下去,就是有闲有钱有热度,那可考虑买高级些的遥控器,要不然四动就很够用了!2.引擎:目前引擎有许多的发展,在此先不详述,目前引擎应用在一般遥控飞机上,多是木精(甲醇)引擎(热塞式引擎GLOW PLUG ENGINE),分四冲程和两冲程,初学建议使用二冲程日本OS的引擎,并非其它牌子不好,而是OS的对初学者较好操做。
3.燃油:木精引擎的燃油主要成份——木精(甲醇)+润滑油+硝基甲皖+其它(如防绣剂等等)。
航模运动基础知识一、什么叫航模:(1)航模包括了海、空(航天)、车三模。
航空模型(简称空模)就是指:不能载人的,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
(2)航空模型一般可分为四个大类:1、自由飞类;2、线操纵类;3、无线电遥控类;4、橡筋模型类。
二、空模的部件名称、作用以及常用术语:空模一般由五大部件所组成:1、机身——把模型各部件联成一体,并供安装控制设备、燃料箱等物品。
2、机翼——主要产生升力,并保持模型的横侧安定。
3、尾翼——分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个部分,保持模型的平衡和安定。
4、发动机——产生拉力或推力,使模型前进运动。
5、起落架——供模型起飞和降落用的专用部件。
常用的空模术语:1、翼展——两机翼尖的直线距离。
2、翼型——机翼的剖面形状。
3、前缘——翼形的最前端。
4、后缘——翼形的最后端。
5、翼弦——前后缘之间的距离。
6、展弦比——翼展和翼弦的比值。
7、机身全长——机头到机尾的全部长度。
8、重心——模型重力的作用点。
9、尾力臂——重心到尾翼1/4弦长的距离。
10、迎角——翼弦与相对气流的夹角。
11、安装角——翼弦与模型横轴之间的夹角。
12、上反角——机翼与模型横轴之间的夹角。
13、风向角——顶风方位与放飞方位之间的夹角。
14、放飞角——模型放飞时,机身立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15、倾侧角——模型放飞时,机身横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三、飞行原理,升力、阻力、翼型。
(1)飞行原理:飞机的重量比空气重得多,为什么能在空中飞呢?因为当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很大的拉力或推力,使飞机向前运动,在逐步加速的过程中,机翼上产生的升力也逐渐加大,当产生的升力大于飞机的重量时,飞机就腾空了,又依靠尾翼的平衡和安定作用飞机就能在空中平稳地飞行了。
(2)升力:就是一种使物体向上的力。
升力的产生主要依靠A.机翼的翼型和安装角来产生,迎角也会产生升力,但必须控制在一定角度,否则会产生失速。
B.伯努利现象(3)阻力:空气动力沿气流方向的分力阻碍飞机在空气中前进的力称为阻力,机翼的阻力包括压差阻力、摩擦阻力和诱导阻力、干扰阻力。
航空航天基础知识航空航天基础知识航空航天基础知识1、啥叫航空模型在国际航联制定的比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别带有发动机的,别能载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
2、啥叫飞机模型普通以为别能飞翔的,以某种飞机的实际尺寸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模型叫飞机模型。
3、啥叫模型飞机普通称能在空中飞翔的模型为模型飞机,叫航空模型。
4、模型飞机普通与载人的飞机一样,要紧由机翼、尾翼、机身、起降架和发动机五部分组成。
5、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翔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翔时的横侧安定。
6、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
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翔时的俯仰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翔时的方向安定。
水平尾翼上的升落舵能操纵模型飞机的升落,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操纵模型飞机的飞翔方向。
7、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具整体的主干部分叫机身。
并且机身内能够装载必要的操纵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8、起降架——供模型飞机起飞、着陆和停放的装置。
前部一具起降架,后面两个起降架叫前三点式;前部两个起降架,后面一具起降架叫后三点式。
9、发动机——它是模型飞机产生飞翔动力的装置。
模型飞机常用的动力装置有:橡筋束、活塞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电动机。
10、翼展——机翼(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
(穿过机身部分也计算在内)。
11、机身全长——模型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
12、重心——模型飞机各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重心。
13、翼型——机翼或尾翼的横剖面形状。
14、前缘——翼型的最前端。
15、后缘——翼型的最终端。
16、翼弦——前后缘之间的连线。
17、展弦比——翼展与翼弦长度的比值。
展衔比大讲明机翼狭长。
18、削尖比——指梯形机翼翼尖翼弦长与翼根翼弦长的比值。
19、上反角——机翼前缘与模型飞机横轴之间的夹角。
20、后掠角——机翼前缘与垂直于机身中心线的直线之间的夹角。
21、机翼安装角——机翼翼弦与机身度量用的基准线的夹角。
航模知识点总结航模(航空模型)是模拟飞行器的模型,通常是按比例缩小的版本。
航模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包括飞机、直升机、滑翔机、无人机等。
航模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项技术活动,涉及到模型设计、制造、操控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关于航模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航模的种类1. 飞机模型:飞机模型是模拟真实飞机的模型,通常由轻质材料制作而成,有些飞机模型还可以进行遥控飞行。
2. 直升机模型:直升机模型是模拟真实直升机的模型,通常由轻质材料制作而成,有些直升机模型还可以进行遥控飞行。
3. 滑翔机模型:滑翔机模型是模拟真实滑翔机的模型,通常由轻质材料制作而成,可以通过自由落体或者助推进行飞行。
4. 无人机模型:无人机模型是模拟真实无人机的模型,通常由轻质材料和无人机电子设备制作而成,可以进行遥控飞行。
二、航模的制造材料1. 轻质材料:航模通常都是由轻质材料制作而成,包括泡沫板、塑料、玻璃钢、碳纤维等。
这些材料既能降低模型的重量,又能保证模型的强度和耐用度。
2. 无人机电子设备:无人机模型通常需要配备各种无人机电子设备,包括飞控系统、遥控器、电调、电机、螺旋桨等。
3. 涂料和胶水:航模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涂料和胶水,用来修补模型、涂装或者粘合部件。
三、航模的基本原理1. 动力系统:航模的动力系统通常由电动机或者内燃机提供动力,通过螺旋桨将动力转化为推力,推动模型进行飞行。
2. 气动设计:航模的气动设计是模型飞行性能的重要因素,包括机翼形状、机身设计、拉力设计等,直接影响模型的飞行稳定性和灵活性。
3. 遥控系统:部分航模可以进行遥控飞行,需要配备遥控器和对应的接收机,通过遥控器操纵模型的姿态和飞行状态。
四、航模的操控技巧1. 起飞:对于飞机模型和直升机模型,起飞是模型飞行的第一步,需要在合适的场地进行起飞操作,确保安全。
2. 飞行:在模型起飞后,需要熟练掌握操控技巧,包括升降、转弯、滚转、翻滚等飞行动作,保持模型飞行的平稳和稳定。
中国航天模型创意说明
航天模型,顾名思义是仿航天器外形制作的一种可回收模型,隶属于航空航天模型,是供运动用的一种不载人的飞行器,其动力为模型火箭发动机,即一种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
由于航天模型多呈火箭状,故通称模型火箭。
换句话说,模型火箭是指不利用气动升力去克服重力,而是靠模型火箭发动机推进升空的一种航空模型;它装有使之安全返回地面的以便再次飞行的回收装置;为确保安全,它的结构部件必须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模型火箭虽小,然而它要靠模型火箭发动机推进才能在大气中飞行。
因此,设计和制作模型火箭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如空气动力学、火箭飞行力学等。
要研究模型火箭在空气中飞行的稳定性和空气对它的阻力;要分析火箭的飞行轨迹,计算它的飞行高度;有条件时,还可以对模型火箭进行风洞试验,确定火箭最佳外形;进行模型火箭发动机静态性能测试试验,测量推力和工作时间,计算总冲量。
在发达国家的一些高等学校里,在理工科有关的课程上,甚至一些中学的物理课上,教师们经常以模型火箭作为讲课的题材,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一些课题研究和模型火箭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