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术后并发症之血肿形成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18
腰椎手术后并发硬膜外血肿的处理措施及危险因素分析魏俊杰;徐志旺;李孛;黄建军【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后并发硬膜外血肿的处理措施和转归,以及与此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统计了2011-07-2016-03我院行腰椎手术的603例患者,其中发现有症状的硬膜外血肿9例,均予以血肿清除手术治疗,术中、术后予以甲强龙静脉滴注治疗.将此9例患者作为血肿组;另按1:5的比例自603例患者中,选择45例术后无硬膜外血肿发生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其中8例神经功能有良好恢复(5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仅1例未恢复.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为翻修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输注冰冻血浆,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翻修手术、术中出血量>600 ml、手术时间>120 min、年龄>65岁、输注冰冻血浆,均为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P<0.05).结论:腰椎手术后硬膜外血肿予以急诊血肿清除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年龄偏高、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输注冰冻血浆和翻修手术,均为引起该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epidural hematoma after lumbar surgery and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is complication. Methods From July 2011 to March 2016, 603 patients who received lumbar spine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9 cases of epidural hematoma and were given hematoma removal surgery, methylprednisolone was intravenously infused intra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on. These 9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hematoma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tio of 1:5, the other 45 cases without postoperative epidural hematoma from 603 patients were selectedas control group.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 factor related factors was performed. Results Nin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more than 1 year. Among them, 8 cases recovered well (5 cases recovered to grade D, 3 cases recovered to grade E), only 1 case did not recover.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whether received revision surgery, operative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transfusion of fresh frozen plasma between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Further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vision surgery,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600 ml, operation time >120 min, age >65 years, infusion of fresh frozen plasma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P <0.05). Conclusion The emergency evacuation of hematoma combined with glucocorticoid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epidural hematoma after surgery can obtain good curative effect. High age, long operation time, large amount of bleeding, transfusion of frozen plasma and revision surgery are risk factors of the complication.【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4页(P296-299)【关键词】硬膜外血肿;危险因素;腰椎手术;血肿清除手术【作者】魏俊杰;徐志旺;李孛;黄建军【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宁德 3521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宁德 3521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宁德 3521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宁德 35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9腰椎术后并发硬膜外血肿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若血肿压迫神经根与硬膜囊引起马尾神经受损,可出现明显的下肢肌力、感觉障碍,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
一、背景腰椎术后血肿是腰椎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神经损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应急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分管院长、骨科主任、护理部主任等担任副组长,负责应急工作的全面领导和指挥。
2. 应急处置小组:由骨科医生、护士、麻醉师、影像科医生等组成,负责患者的救治和应急处理。
三、预警信号1. 术后患者出现腰部剧烈疼痛,疼痛程度持续加重。
2. 患者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
3. 引流液颜色鲜红,引流量明显增多。
4. 患者体温升高,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立即通知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2. 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3. 遵医嘱给予患者止血、抗感染、消肿等对症治疗。
4. 拍摄腰椎MRI或CT,明确血肿部位和大小。
5.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方案。
6. 进行椎管内探查、血肿清除术,解除神经压迫。
7.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疼痛程度、双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等。
8. 进行康复治疗,如针灸、理疗、高压氧等。
9.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五、后期处理1. 定期复查腰椎MRI或CT,评估治疗效果。
2. 跟踪患者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做好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4. 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六、注意事项1. 加强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做好充分准备。
2. 术中注意止血,避免术后出血。
3.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 加强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5. 做好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本预案旨在提高腰椎术后血肿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各部门应严格按照预案执行,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那么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并发症都是有哪些呢*导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这种疾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那么关于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并发症,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这个骨科疾……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这种疾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那么关于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并发症,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这个骨科疾病要想治愈是很困难的,即使做了手术,术后还有可能有并发症出现,那么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并发症都是有哪些呢?*1、神经损伤:临床上,术后并发症很多。
专家说,手术中在硬膜外或硬膜内都有可能损伤神经根。
*2、感染:是腰椎病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专家说,术后可见手术切口感染还可能发生椎间隙感染。
主要表现是:原有的神经痛和腰腿痛症状消失,5~14天后发生剧烈的腰痛伴臀部或下腹部抽痛和肌肉痉挛,不能翻身,痛苦很大。
*3、大血管损伤:最常见的是经后路手术时损伤腹后壁大的血管损伤。
*4、脊柱不稳:部分病人术后腿痛消失而腰痛持续存在。
*5、脏器损伤:血管损伤时可能伴有其他脏器损伤,如膀胱、输尿管或小肠等。
*6、脑脊液瘘或脊膜假性囊肿:脑脊液瘘多在术后第3~4天时发生;硬脊膜假性囊肿多在术后几个月内出现腰腿痛,在手术疤痕处或腰骶部有球形囊样物与硬膜粘连。
压迫囊样肿物,可引起坐骨神经痛。
*7、粘连与瘢痕:手术部位的神经根与椎板切除后硬脊膜的暴露部分常发生粘连与瘢痕,会留有腰痛或神经根放射痛。
椎管后壁骨缺损处瘢痕组织增生、粘连导致术后再狭窄;血肿机化、粘连及钙化,往往导致神经根管再度狭窄。
通过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介绍的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内容。
想必通过这篇文章大家对于腰椎间盘突出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吧,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可以在线咨询我们的专家,专家将为您详细的解答疑问。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摘要]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总结预防对策。
方法对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的16 例患者进行二次治疗,对引起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处理。
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考虑与术后硬膜外血肿、脑脊液漏形成、椎管内感染、置钉不当、椎管内静脉压迫、椎弓根骨折、梨状肌综合征等有关。
并发症发生时间在术后1~6 d,采取二次手术治疗8 例,非手术治疗8 例。
结论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早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要求医生手术技术高明,术前周密计划,术中仔细谨慎探查,术后严观病变情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后路手术笔者自2009-03—2012-12 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231 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6 例,经治疗效果满意,就其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本组16 例,男10 例,女6 例;年龄47~73 岁。
手术节段:L3~5 8 例,L4~S1 6 例,L3~S1 2 例。
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钉棒固定+椎间盘切除+后外侧植骨术,5例行单节段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术,11 例行多节段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术。
并发症发生时间为术后1~6 d。
脑脊液漏9 例中1 例予二次手术,8 例予非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置钉不当、椎管内静脉窦压迫、椎弓根骨折、梨状肌综合征各1 例和椎管内感染2 例均采用二次手术。
2 讨论2.1 术后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会造成脊髓及神经压迫引起症状,是腰椎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有报道硬膜外的静脉出血不会压迫硬膜囊造成相应神经损伤[1],因此往往忽视椎管内静脉丛的静脉出血。
术后引流不畅,造成硬膜外血肿形成,压迫脊髓及神经引起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异常。
本组1 例由于引流管不畅,导致硬膜外血肿形成。
预防方法:手术操作要轻柔仔细,术中使用滴水电凝彻底止血,同时又要避免过度破坏硬膜外静脉丛,破坏神经根周围的血供引起神经缺血,在手术结束时尽量保证椎管内“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