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手术后并发症
- 格式:ppt
- 大小:194.00 KB
- 文档页数:14
腰椎骨折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对腰椎骨折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并探究其护理措施,为当前的腰椎骨折术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并发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15%低于对照组的42.86%,住院时间14.76±2.24天少于对照组的18.84±2.65天,护理满意率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腰椎骨折术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切口感染、应激性溃疡、腹胀便秘、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给予患者并发症护理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率,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椎骨折;术后并发症;护理前言手术是当前治疗腰椎骨折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腰椎损伤及手术带来的手术创伤,患者在术后通常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术后预后情况[1]。
如何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率由此也成为当前腰椎骨折临床治疗中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给予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接受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5例。
对照组男性22例、女13例;年龄19~71岁,平均48.83±5.74岁;爆裂性骨折18例、骨折并脱位11例、其他3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高处坠落伤11例、重物砸伤5例、摔倒3例;学历:高中以下19例、高中以上16例。
观察组男性23例、女12例;年龄19~70岁,平均47.68±5.63岁;爆裂性骨折17例、骨折并脱位13例、其他4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高处坠落伤11例、重物砸伤6例、摔倒2例;学历:高中以下17例、高中以上18例。
腰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作者:陈咏娣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6年第10期陈咏娣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湖北省红安县 438404【摘要】目的:分析腰椎术后早期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通过采取系统规范的预防措施对120 例腰椎术后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总结归纳其护理效果,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通过实施护理预防措施,119 例患者均未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 例患者发生较严重的脑脊液漏,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及积极治疗,无严重后遗症的发射功能。
结论:对腰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及预防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治愈度。
【关键词】腰椎手术;并发症;早期;预防腰椎手术是常见的骨科手术,手术涵盖范围广,包括腰椎滑脱、腰间盘突出及腰椎结核等。
因此而伴发的并发症较多,如褥疮、坠积性肺炎、感染等,且病情重合症状多,给临床护理造成极大的困难,本文通过调取临床资料,分析腰椎术后早期产生并发症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并发症的预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调查研究共选出120 例患者,其中男性75 例,女性45 例;年龄23-72 岁,平均年龄45.8±3.4 岁。
其中腰椎间盘突出70 例,椎管狭窄30 例,腰椎滑脱者15 例。
所有患者经腰椎后部位手术。
1.2 治疗结果120 例患者中有1 例出现了较重的脑脊液漏;对其实施的护理措施有:头低足高位;压迫及换药;填涂抗菌药物。
后伤口愈合良好,没有留下后遗症。
2 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干预2.1 椎间盘范畴的神经粘连椎间盘突出会对身体之内的神经根产生偏多的机械压迫。
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反应。
手术消除这一外在压力后,神经根会出现充血及水肿的倾向,持续时间长。
手术中的创伤、神经根惯常的松懈,手术的牵拉,都会伤害到原初的神经鞘膜。
因此神经根特有的肿胀状态、渗出都会造成这一部位的粘连。
腰椎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一、常见并发症:
胸腰神经损伤或毁损后易引起相应位置的麻木,药物毁损后可能出现下肢感觉障碍、运动功能减弱或消失;
二、预防及注意事项:
1.卧床休息1个月,3个月内避免体力劳动。
3个月内行
走和坐立时,应先在家属帮助下佩戴好腰托;
2.避免腰部过度或突然扭动,避免腰椎长时间处于不良姿
势(如久坐久站),捡拾重物时应保持腰部挺直,避免腰椎过度扭曲和受力;
3.3个月内不得跑、跳、蹦、开车,坐车时避免行车变速,
3个月后可适量活动如散步,半年后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如适当进行慢跑、游泳或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仰卧起坐和仰卧挺腰)。
4.休息时最好是卧硬板床,勿受凉受潮。
对于身体肥胖、
体重超过标准的病人,应注意控制饮食,防止肥胖导致椎间盘负担加重。
避免主动和被动吸烟。
女性病人一年后方可怀孕。
5.出院后,如果仍残留局部疼痛或出现疼痛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疼痛门诊行局部治疗或体格检查。
腰椎穿刺术后并发症临床大多数医生对腰椎穿刺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已非常熟知,但对其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尚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本文将此操作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作一叙述。
是最常见症状,与穿刺针过大有关,脑脊液从硬脊膜漏出,小脑延髓池以下部位脑脊液容量减少,脑下移,牵引颅腔痛觉敏感结构引发头痛。
严重的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的主要症状,临床体检通常正常,CT 显示双侧大脑外侧裂模糊、脑室细长和鞍上池消失,MRI 表现三联征:①弥漫性硬脑膜强化;②“疲软”脑;③脑下沉。
针尖斜面应位于人体矢状位以减少硬脊膜损伤,因为这样穿刺针是分开而非洞穿纵形纤维,从而减少脑脊液漏。
另外,脑脊液收集量应控制在最小量,儿童不宜超过3ml 。
一旦诊断腰穿后头痛,卧床休息可减轻腰穿后头痛的严重程度,同时给予补液治疗。
有长短不等的潜伏期及特异性姿势改变,可存在神经根体征,与腰椎穿刺部位神经根后方受刺激有关,其发生原因与脑脊液从硬脊膜穿刺点漏出和在硬膜外聚集有关,症状可自行缓解。
恰当选择腰穿针型号可减少腰背痛的发生率。
穿刺针误入板内静脉丛引发出血,血凝块紧压脊神经根或脊神经而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往往是由于进针过于向脊柱两旁倾斜或过多向前而引起。
为避免此并发症,需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操作技能和摆好正确体位。
通常由于患者腰穿时姿位不正确(背部没有完全屈曲,腰棘突间隙没有完全变宽)和穿刺针方向不合适而导致穿刺针碰到骨质结构,受到正上/下方椎骨棘突或偏侧上/下方关节突的阻挡,也可能会损伤椎间孔内的脊神经。
如果在穿刺期间患者出现沿一侧下肢放射性闪电样疼痛,穿刺针很可能偏离正中线而触及神经根,应当完全撤出穿刺针并重新矫正方向。
当腰穿降低了脊蛛网膜下腔压力时,可能会发生小脑幕裂孔疝,腰穿后出现瞳孔异常和眼球运动受限、固定,四肢轻瘫,呼吸变化则说明出现此症候群可能。
为避免此并发症,需严格掌握腰穿适应症,脑脊液放出量应限定在最小量。
是由于穿刺针引入脊椎管里的有活力的表皮细胞在椎管内种植的结果。
腰椎间盘术后并发症马尾神经综合征护理发表时间:2019-04-01T11:16:39.3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月1期作者:龚洁[导读] 目的:对腰椎间盘术后并发症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要点及体会进行分析。
龚洁(义乌市中心医院骨伤科;浙江义乌322000)【摘要】目的:对腰椎间盘术后并发症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要点及体会进行分析。
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行腰椎间盘手术治疗术后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就围术期的护理要点及体会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经由手术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后,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7.17%,且末次随访时本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
结论:对腰椎间盘术后并发症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联合护理干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均较好。
【关键词】马尾神经综合征;腰椎间盘;护理;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1-0038-01马尾神经综合征是由马尾神经及其神经根受到压迫或过度牵拉导致的病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1],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的疼痛麻木,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异常。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经由手术、牵引等治疗时,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的风险较高,临床诊疗中以手术治疗最为常见,本次研究纳入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部分腰椎间盘术后并发症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就临床治疗及护理进行综合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行腰椎间盘手术治疗术后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男67例,女39例,年龄28~71岁,平均(56.38±4.17)岁,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2~16年,平均(7.58±2.40)年,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病程11天~7个月,平均(1.14±0.62)个月。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及原因分析【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并发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数可以经过非手术治疗达到解除症状的目的。
大约15%患者因非手术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患者大部分疗效满意,症状和体征基本消除,但也有少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出现并发症以致症状和体征加重。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15例出现并发症。
男9例,女6例。
年龄29~73岁,平均48岁。
病程3个月~5年,平均1.4年。
L3/4椎间盘突出1例,L4/5椎间盘突出6例,L5/S1突出6例,L4/5及L5/S1突出2例。
后外侧型8例,中央型5例,脱垂游离型2例。
开窗式手术9例,半椎板切除式4例,全椎切除术2例。
术后住院时间12~20 d,平均15 d。
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3年,平均1.1年。
1.2 并发症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3例;椎间盘髓核摘除不彻底复发3例;神经根损伤3例;血肿形成2例;腰椎节段性不稳2例;椎间隙感染1例;定位错误1例。
2 结果15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8例再次手术治疗,再次术后6例疗效满意,恢复正常工作生活,2例恢复不满意;7例未行再次手术者,经保守治疗恢复良好。
3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患之一,目前手术治疗已广泛开展,因此手术并发症的报道也逐年增多。
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患者发生率为5.84%,据国内外报道该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20%[1]。
3.1 硬膜损伤并脑脊液漏硬膜损伤并脑脊液漏是椎间盘手术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组出现3例,发生在L4/5 1例,L5/S1 2例,均为伴有硬膜粘连的患者手术行椎板黄韧带咬除时不慎所致,临床表现为术后引流液较清,2例出现低颅压性头痛,经间断夹闭引流管3~4 d后拔出引流管治愈。
对伴有硬膜粘连的患者,术中操作要仔细认真,动作不能粗暴,保持术野清晰,分离硬膜外腔的粘连要仔细。
术中若见硬膜撕裂,应及时处理:破口较小且脑脊液渗漏不明显时可不予特殊处理,仅在硬膜表面覆盖小块明胶海绵即可;若裂口过大,可用5-0号线缝合进行修补。
腰椎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淮北市第四人民医院外二科李利伟腰椎疾病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折、腰椎结核和肿瘤等,主要表现为腰痛,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双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等。
手术方式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摘除术、腰椎不稳的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腰椎结核或肿瘤的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手术时间3—7h,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脊髓反应性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多年来,通过对腰椎手术后的护理体会,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总结如下。
1 脊髓反应性水肿脊髓反应性水肿,是最常见的腰椎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术后24h易发生水肿。
病人可出现双下肢麻木,肌力减弱或运动障碍.严重出现双下肢感觉和运动丧失。
预防措施:(1)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特别是远端足趾的伸屈,发现问题后。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其反应程度;(2)术后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进行冲击疗法可预防由于手术造成的脊髓反应性水肿、病人常规术后1h内给甲基强的松龙按每公斤体重30mg计算加入0。
.9%生理盐水250ml,60min内滴注毕,以后23h按5.4mg/|kg静脉滴注,维持治疗23h;(3)采取轴位翻身,可避免脊髓的损伤。
2 脑脊液漏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约为2.31~9。
37%。
预防措施:(1) 术中避免损伤硬脊膜,术后经切口椎旁肌放置引流管,并严密缝合腰背脊膜; (2)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应向医生了解术中情况,了解有无硬脊膜损伤及硬脊膜缝合情况放置患者于正确体位,防止脊柱扭曲;(3)正确放置引流袋位置,并严密观察引流量及性状,如24h后还有血性液体流出,引流液多且清亮,病人主诉头晕,头痛应考虑脑脊液漏的可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4)术中已发生硬脊膜损伤或疑有脑脊液流出者,手术后取头低脚高位,切口加压包扎,并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补充白蛋白及少量血浆,防止咳嗽、咳痰,大便时勿用力以免增加腹压,增加脑脊液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