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47.95 KB
- 文档页数:2
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应用T型鼓膜通气管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1. 引言1.1 背景分泌性中耳炎是指由于中耳黏膜分泌物潴留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和幼儿。
中耳分泌物的潴留会导致中耳内压力增加,细菌易于繁殖,从而引发感染。
患者常表现为耳痛、耳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的情况还可能导致耳聋。
T型鼓膜通气管治疗是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在鼓膜上植入通气管,帮助中耳内分泌物排出,恢复正常通气功能,减轻中耳炎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应用T型鼓膜通气管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探讨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通过对T 型鼓膜通气管治疗原理、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估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治疗方法的优势和局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泌性中耳炎应用T型鼓膜通气管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估。
通过对T型鼓膜通气管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对分泌性中耳炎应用T型鼓膜通气管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的探讨,旨在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3 研究意义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中耳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主要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过程中,T型鼓膜通气管被广泛应用,其治疗原理是通过通气管的引流作用,减轻中耳内积液的压力,促进中耳炎症的愈合。
在T型鼓膜通气管治疗中,护理干预措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对T型鼓膜通气管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对于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应用T型鼓膜通气管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中耳腔内充满黏稠分泌物的疾病。
初期因咽鼓管功能受损,导致中耳腔内气体吸收不良,产生负压,最终使得中耳黏膜分泌物增多,引起压力增加,腔内分泌物含量增多,黏稠度增加,从而促使经过失调的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T型鼓膜通气管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其通过移植鼓膜通气管,改善中耳腔内压力,通气,排液,从而减轻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因为鼓膜通气管的种植不是治愈分泌性中耳炎的根本方法,所以对于患者应用鼓膜通气管治疗时也需要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应用T型鼓膜通气管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
一、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病理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腔内充满黏稠分泌物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1、咽鼓管功能不全。
当鼻咽部的黏膜炎症过程中,引起咽鼓管黏膜水肿,并且咽鼓管黏膜分泌物分泌增多,以及咽鼓管的纵向肌的运动减弱,导致通气障碍,引起负压,继而分泌物通过管腔由中耳部分引入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2、小儿中耳炎。
小儿胆囊一侧次慢性中耳炎;听力降低;中耳腔可见带膜斑,广泛中耳炎。
3、鼓膜穿孔。
轻度中耳感染和显微镜下全麻,分泌液。
因鼓膜的穿孔,感染模块无法在中耳腔积聚而顺利排出。
4、过敏性炎症。
在鼻腔过敏性炎症,慢性鼻窦炎和下咽炎。
5、气体的吸收不良和分泌物排放功能障碍,导致中耳黏膜分泌物增多,引起压力增加,腔内分泌物含量增多,黏稠度增加。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理表现为中耳腔内黏膜变得红肿、增生、增厚,与此同时分泌物增多,且黏稠,容易附着在中耳各种组织上,对于听力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T型鼓膜通气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原理T型鼓膜通气管是一种具有双向透气功能的管子,通过外科手术将其植入患者鼓室内,通过通气管改善中耳腔的通气情况,排液和均衡中耳内压力。
T型鼓膜通气管的种植改善了中耳腔内的气体、压力、液体平衡,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通气扭转,从而减轻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估发布时间:2021-08-24T09:41:15.937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2期作者:倪翠[导读] 目的:探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倪翠解放军第九六四医院眼耳鼻喉科吉林长春130062【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60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划分成对照组(n=30,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0,早期护理干预),比较实施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耳鸣复常时间、耳闷复常时间、听力复常时间、纯音气导听阈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加快患儿症状恢复,提升家长认可满意度,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护理效果;满意度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患儿发病后会出现听力下降以及中耳积液等主要特征,在儿童群体上比较多见,该疾病发病因素复杂,临床常认为其和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阻塞以及病毒感染有关。
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干预,会导致患儿听力功能受到影响,进而累及语言发育和生活学习。
但该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导致患儿依从性较差,如何对患儿进行早期护理,提高护理配合度和护理效果尤为关键[1]。
此次研究以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为例,探析早期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60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区间3-14岁,平均年龄(8.31±2.56)岁,平均病程(5.24±1.86)月;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区间3-14岁,平均年龄(8.14±2.19)岁,平均病程(5.25±1.85)月。
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
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减轻患儿的痛苦,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探讨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第一,正确的药物治疗。
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包括使用正确的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消炎药和止痛药等。
抗生素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予,消炎药可通过滴耳的方式给予,止痛药可以口服或使用局部麻醉药进行处理。
第二,合理的营养补充。
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还包括合理的营养补充。
患儿在发病期间可能食欲不振,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需要合理地调整饮食,增加摄取含有维生素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或者适当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的营养品。
第三,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还包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患儿需要住在清洁、安静、通风良好的空间中,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适宜,避免患儿接触过敏原和有害物质,减少刺激。
第四,进行合理的听力康复训练。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合理的听力康复训练来改善听力。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听觉训练、听力辅助设备的使用等,帮助患儿恢复听力功能。
第五,进行正常的生活活动。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治疗期间需要保持正常的生活活动,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促进患儿进行正常的学习、游戏和运动等活动,增加体力和免疫力,促进康复。
通过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护理和治疗,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但是,护理人员在应用现代化护理干预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操作,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评估和干预。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与医生和家属进行密切沟通,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护理需求,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T型鼓膜通气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干预临床疗效评价【摘要】目的:评析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T型鼓膜通气管治疗中辅以护理干预的作用。
方法:选择医院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就诊的6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分别提供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将两组预后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感染、硬化、意外脱管、鼓室塌陷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耳积液和血清PCT、Hs-CRP均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T型鼓膜通气管治疗中辅以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T型鼓膜通气管治疗;护理干预为探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T型鼓膜通气管治疗中辅以护理干预的价值,选择6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展开调研。
1.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6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为34例,接受常规护理的一组为对照组,接受护理干预的一组为观察组。
对照组,女21例、男13例;年龄19~58岁,平均(32.39±4.54)岁。
观察组,女18例、男16例;年龄21岁~57岁,平均(32.19±4.39)岁。
两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常规用药干预、体征检测与疾病宣教。
观察组,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结合患者状态进行沟通,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为患者介绍成功案例,鼓励患者提高治疗信心。
②导管护理,强化导管的监护工作,保障通畅性,加强固定,预防出现导管堵塞。
若出现耳漏,选哟拔出通气管,排空气后开展治疗。
③饮食干预,结合患者饮食喜好,为患者提供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改善患者食欲,避免营养不良,保障营养供应。
④生活干预,告知患者加强保暖,预防感冒,维持鼻腔以通常,术后禁止游泳。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并发症(包含感染、硬化、意外脱管、鼓室塌陷)发生率以及耳积液和血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导言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中耳炎类型,其症状包括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部不适等,给患儿带来不适和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只能控制症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现代化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能够给患儿带来更多的好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将探讨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以期为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一、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和症状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中耳黏膜的长期炎症所致,导致甚至长期存在液体在中耳腔中,引起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其主要病因包括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儿童患者常遭受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
患儿症状主要表现为耳痛、耳部不适、耳鸣、听力下降等,对患儿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抗炎治疗、解剖保持治疗等,然而这些方法仍有一定的不足。
抗感染治疗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易引起药物耐药性。
抗炎治疗虽然可以减轻炎症,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剖保持治疗虽然可以疏通鼻窦和中耳,但不能有效清除中耳腔内的分泌物,治疗效果有限。
三、现代化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现代化护理干预方法包括超声雾化治疗、中耳内镜治疗、中耳内药物输送系统等。
超声雾化治疗是通过超声雾化器将药物雾化成极细的颗粒,通过鼻腔吸入,可以直接作用于中耳黏膜,达到快速、有效的治疗效果。
中耳内镜治疗是通过内窥镜直接观察中耳病变,对病变进行处理,可以清除中耳腔内的分泌物,改善中耳通气功能。
中耳内药物输送系统是将药物输送到患儿中耳腔内,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提高治疗效果。
四、现代化护理干预方法的优势现代化护理干预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是治疗效果好。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更直接、更有效地作用于中耳黏膜,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
其次是安全性高。
这些方法均为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安全性高,患儿接受度也较好。
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分泌物过多,形成黏稠粘液液栓,影响听力,甚至引起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一种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给儿童的健康和成长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现代医学认为,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本文将重点探讨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希望通过深入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200字】1.2 目的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中耳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以及其具体措施、优势和挑战。
通过研究该领域,可以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效果,促进其康复和健康发展。
本研究还将为今后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现代医学护理的发展与进步,为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1.3 意义分布等信息。
以下是关于【意义】的内容:在当前社会中,分泌性中耳炎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学习带来了严重影响。
加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护理工作,尤其是采取现代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患儿的疼痛、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更科学、更系统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现代化护理干预还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减少不当用药和不规范护理的风险,为患儿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研究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患儿的康复率、减轻其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更多医护人员对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视,推动现代化护理干预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其特点是中耳腔内分泌物的异常增多和中耳腔内的负压状态,常常伴随着听力障碍、耳痛、耳鸣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语言智力发育。
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能够有效地缓解患儿的症状,促进其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一、营养干预营养干预是治疗和预防分泌性中耳炎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患儿的体质较弱,营养难以达到正常水平,易发生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这些都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引发因素之一。
因此,护士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增加患儿的营养摄入,使他们的身体能够更好地抵抗病毒和细菌的侵袭,从而减少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二、鼓膜穿刺和吸痰术鼓膜穿刺和吸痰术可以有效地清除中耳腔内的积液和炎症物质,缓解患儿的症状。
护士需要对患儿进行术前准备,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消毒、无菌操作等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术后护理包括侧卧位休息、保持休息状态、避免剧烈活动等。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主要手段。
抗感染治疗、抗过敏药物、止痛药等能够有效地缓解患儿的症状,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护士需要注意给药的剂量和频次,定时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记录就诊记录等。
四、中耳通气管的安置和护理中耳通气管的安置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护士需要对患儿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年龄、体质、病情、家庭状况等方面,确定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案。
术后护理包括切口处理、伤口愈合观察、日常清洁等。
总之,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患儿缓解症状,促进其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护士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提供全面的护理和细致的照顾,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探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效果郝雨方作者单位:450018河南郑州,郑州儿童医院东区医院ʌ摘要ɔ目的㊀观察及分析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实施早期的护理模式获得到的效果.方法㊀选取分泌性中耳炎小儿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依照相异方案的护理形式,将患儿分成各具备45例的研究组和参照组,将常规护理举措应用于参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研究组患儿早期护理模式,分别观察及统计两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以及调差患儿的总体护理满意度.结果㊀通过实施总体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明显的优势于参照组,P <0.05;进行调查统计两组患儿的总体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同参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更高,P <0.05.结论㊀将早期护理举措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可以获得到显著的效果,一方面可推动疗效的发挥,另一方面获取较高的总体护理满意度.ʌ关键词ɔ分泌性中耳炎;小儿;早期护理;效果ʌ中图分类号ɔR 47㊀㊀㊀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B ㊀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4-5511(2018)02-0975-01㊀㊀分泌性中耳炎为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主要的表现就是中耳积液㊁听力降低,而且容易导致听力损失.分泌性中耳炎包括慢性以及急性两种.分泌性中耳炎存在较高的发病率,大概每个儿童于学龄前的阶段都可能产生感染,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的方式不恰当,均可能导致患儿听力障碍和语言的发育不良[1].本研究对于小而分泌性中耳炎采取早期护理模式获得到的效果展开分析及观察,报告内容作出如以下所示.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本研究对象为90例被临床明确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治疗的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全部患儿中,共涵盖单侧以及双侧分别为50例㊁40例.同时排除掉漏诊患儿㊁特殊过敏体质者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疾病者㊁先天性或者后天性免疫缺陷者[2].所有患儿和家属享有一定的治疗知情权,并且在护理前进行签署了有关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儿分成了研究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拥有相同数量的病例.其中,研究组内包含有25例男性以及20例女性患儿,年龄为1岁至12岁,平均为(5.2ʃ0.8)岁,病程在5天至20个月之间,平均为(28.6ʃ3.4)天;参照组内包含有23例男性以及22例女性患儿,年龄为1岁至10岁,平均为(4.6ʃ0.5)岁,病程在6天至18个月之间,平均为(30.6ʃ3.8)天.对比两组患儿的有关资料,结果显示存在可比性,P 值超过0.05.1.2㊀方法㊀予以参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治疗方案,以及在治疗开始时进行常规的护理模式,包括心理指导㊁环境护理㊁舒适护理等.在此基础上,予以研究的患儿早期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包括如下所示:首先,进行心理护理.所以,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同患儿进行沟通交流,以亲切和蔼㊁通俗易懂的话语鼓励患儿,通过播放其喜爱的动画片等形式,转移注意力,消除掉其内心的恐惧感以及陌生感;其次,实施健康教育.向家长进行宣教产生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以及危害性㊁治疗的方式㊁注意事项等内容.为患儿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并且指导患儿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将身体抵抗力进行提升;接下来,实施用药护理.指导家长辅助患儿严格遵医嘱正确服药和滴鼻,并且在患儿滴鼻期间,需要让患儿保持仰卧位,在垫枕于肩部位,确保鼻腔比咽部位置低[3].每一鼻孔滴鼻液2滴至3滴,5分钟以后起立,确保药物到达咽鼓管部位.而且鼓室注药以及冲洗之前,应该加温药液到37ħ,防止因药液过冷导致眩晕症状;再次,实施检测护理.1.3㊀观察指标㊀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总体治疗有效率,即痊愈的标准为:治疗以后,临床症状消除,经过电测听听力保持正常水平;显效的标准为:症状消失,电测听听力测试同治疗前相比较增加20d B (H L )以上;有效为症状具有较大程度减轻,电测听听力测试具有10d B -20d B (H L )的增进;无效标准为同治疗前相比无异.1.4㊀统计学方法㊀采取S P S S 21.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 ,%)表示,经卡方检验.统计学意义存在时,P 值<0.05.2㊀结果2.1㊀两组患儿的总体治疗有效率㊀如下表1所统计,同参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更高,P <0.05.表1㊀两组患儿的总体治疗有效率[n (%)]组别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研究组(n =45)25108243(95.56)参照组(n =45)20851233(73.33)P <0.052.2㊀两组患儿的总体护理满意度㊀如下表2所统计,经过实施比较护理满意度,结果表明研究组的优势更高,P <0.05.表2㊀两组患儿的总体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n (%)]组别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体满意度研究组(n =45)3212144(97.78)参照组(n =45)20151035(77.78)P<0.053㊀讨论对于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当前尚未具有统一的认知,但普遍的认为同细菌和病毒感染具有重要的联系.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耳鸣㊁耳痛以及听力降低等,采取内镜检查以后,呈现出骨膜充血浑浊以及内陷;在对于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实施治疗期间,应该展开积极有效的早期护理模式,辅助疗效的发挥.在本研究中,对于研究组内的患儿采取早期护理方案以后,疗效同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相比优势显著,P <0.05.在早期护理中,包括了必要的心理指导㊁健康知识宣传教育㊁正确的用药指导㊁检查护理以及治疗以后的各方面护理等,使得护理工作具备全面性㊁针对性,不仅对于改善患儿的身体健康状态具备显著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对于心理的恢复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获得身心健康的共同康复.结语综上所述,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展开积极有效的早期护理方案,可以明显的将治疗效果进行提升,而且在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将总体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提升.因此,此种护理方式可以推广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参考文献[1]㊀鹿凤香.系统护理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16,12(06):138-140.[2]㊀许欢.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治与护理[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3(32):216-217.[3]㊀罗浩.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5,10(24):132-133.579。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20 年 第 7 卷第 23 期2020 Vol.7 No.2398分析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进行早期护理的疗效赵红艳1,李晓辉2(1.长春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吉林 长春 130000;2.吉林省肿瘤医院门诊,吉林 长春 130000)【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早期护理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患者24例,在患儿入院时期就采取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24例,治疗过程中再采取护理措施。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护理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疗效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护理疗效有效率(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采取早期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疗效【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20.23.98.01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以听力下降、中耳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在儿科疾病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如不采取有效治疗、护理手段,极易引起患儿听力损失,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1]。
现阶段主采取纯药物或手术的治疗方式,但是针对患儿年龄较小,治疗配合度较低,辅助护理成为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2]。
本次研究对早期护理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的疗效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
观察组患儿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男15例,女9例;观察年龄1.5~5岁,平均3.5±0.3岁;对照组在采取常规护理,男13例,女11例;平均3.72±0.3岁。
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了解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的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组,标准化护理组对于就诊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给予标准化护理,早期护理组对于就诊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开展早期护理。
比较两组满意度;分泌性中耳炎手术实施时间、平均住院观察的天数;护理前后小儿炎性因子、听力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早期护理组的满意度是50(100.00),标准化护理组则是40(80.00),P<0.05。
早期护理组小儿炎性因子、听力水平高于标准化护理组。
早期护理组分泌性中耳炎手术实施时间、平均住院观察的天数优于标准化护理组,P<0.05,早期护理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少,P<0.05。
早期护理组并发症的发生有3例,标准化护理组并发症出现了9例。
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实施早期护理效果确切。
【关键词】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早期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多发生在儿童中,若不及时有效,治疗措施将大大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鼓膜穿刺术治疗是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而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与临床医生的治疗密切相关,而且与临床护理措施密切相关[1]。
本研究将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的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组,标准化护理组对于就诊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给予标准化护理,早期护理组对于就诊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开展早期护理。
比较两组满意度;分泌性中耳炎手术实施时间、平均住院观察的天数;护理前后小儿炎性因子、听力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了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将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的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组,早期护理组年龄3-12岁均(6.67±2.32)岁。
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中耳炎类型,通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
它会导致中耳内分泌物增多,引起炎症和疼痛。
在儿童中,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分泌性中耳炎特别常见,因为他们的咽鼓管较短、较宽,容易引起细菌感染。
对于这类患儿,现代化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药物治疗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药物治疗是首要的干预措施。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给患儿开具适当的抗生素、消炎药或镇痛药,以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和疼痛。
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已经可以提供更加精确、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2. 护理操作现代护理干预还包括一系列护理操作,旨在保持患儿的耳朵清洁、干燥,并预防感染的蔓延。
护理操作包括清洁外耳道、定期更换耳道分泌物吸附物、保持耳朵干燥等。
这些护理操作需要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也是现代护理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常常需要利用物理治疗手段,如电子耳灸、热敷、理疗等,来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退,加速康复。
这些物理治疗手段的应用需要结合患儿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由专业的治疗师进行。
4. 定期复查在现代化护理干预中,定期复查是至关重要的。
定期复查可以及时评估患儿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监测治疗效果,并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通过定期复查,可以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制定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防止病情恶化。
现代化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药物治疗、护理操作、物理治疗和定期复查等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儿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化护理干预需要结合患儿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精准化处理,需要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并且家长也需要积极配合和参与,才能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效果分析
罗浩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5(000)024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效果。
方法: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
对照组治疗开始时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一入院则开始护理干预。
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1年内复发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减少1年内复发率,并提高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总页数】2页(P132-133)
【作者】罗浩
【作者单位】730046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J], 史冬梅;张春红;陶瑞霞;高光辉
2.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治与护理 [J], 许欢
3.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应用效果分析 [J], 云小红
4.早期机械通气后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J], 康萍萍
5.小儿分泌性中耳炎120例早期诊治与护理 [J], 李亚玲;魏秀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行早期护理干预效果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行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的价值。
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66例中耳炎患儿进行分组,采用抽签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3例。
两组患儿均行基础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行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总有效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79%;实验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达到100%,对照组为87.8%,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早期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提升患儿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干预;满意度分析当中耳出现积液的情况,同时听力降低,则为分泌性中耳炎[1],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会造成听力受损[2],在临床分析中,分泌性中耳炎主要为急性病症和慢性病症,慢性中耳炎的发生一般存在于急性之上[3],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将引发慢性病症。
分泌性中耳炎多发生于儿童阶段,因此,本文将主要分析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改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66例中耳炎患儿,采用抽签法的形式平均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33)。
实验组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最大年龄12岁,最小年龄3岁,中位年龄(7.12±4.64)岁;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最大年龄13岁,最小年龄4岁,中位年龄(8.24±4.61)岁;纳入依据:①配合检查;②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过临床检查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排除依据:①精神障碍;②肝肾功能不全。
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如年龄以及性别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行基础护理模式,实验组加行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①心理指导,因患儿年龄较小,表达能力有所限制,因此对于病症的进展无法具体描述,在临床中,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经常因听力受损导致性格变化,反应迟缓,不愿意沟通和交流,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和患儿家属建立有效联系,通过简单的手势和动作取得患儿的信任。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听力改善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
研究组耳痛、耳闷胀、闭塞感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参照组,P<0.05。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明显更高,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者应用早期综合护理,可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听力恢复,预防并发症,同时还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促使患儿睡眠质量有效改善,得到患儿家属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早期综合护理;分泌性中耳炎;听力恢复;并发症;睡眠质量;分泌性中耳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因气压变化、鼻咽部占位压迫鼓管檐口、感染等,引起咽鼓管咽口肿胀或受压,引起中耳负压,继而诱发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在发病前多存在感冒史,发病早期出现轻微耳痛、闭塞感、耳闷胀,听力下降,部分患儿伴随间歇性耳鸣,在摇头时能够听见水声。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者受到以上症状影响,睡眠质量降低,给患儿带来痛苦,因此,应当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恢复。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者年龄小,存在哭闹等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还应当加强护理干预,提高治疗依从性,确保患儿积极参与治疗[1]。
本文将以近年来(2019年11月-2020年11月)100例患儿为对象,探究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详细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2.1~2022.12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并分析数据。
结果: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均更短(P<0.05)。
结论:小儿OME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加快患儿症状消退,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病情恢复分泌性中耳炎(OME)在临床中很常见,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化脓性炎性疾病[1]。
发病率较高,小儿是该病常见好发群体,以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治疗不及时,可造成听力损伤,该病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故需及早治疗,越早治疗越能减轻疾病造成的危害[2-3]。
现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这些治疗虽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治疗期间加强患儿的护理也尤为重要[4]。
我科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小儿OME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价值探讨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取2022.1~2022.12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0~11岁,平均5.67±2.12岁)和研究组(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0~10岁,平均5.54±2.01岁)。
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确诊,均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1.2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治疗护理等。
给予研究组早期护理干预,如下:1.2.1保守治疗患儿的护理。
健康教育,加强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向其讲解关于疾病和治疗的各方面知识,对于其提出的疑问进行针对性解答;用药护理,遵医嘱实施药物治疗,全面熟悉和掌握各药物的使用方法,确保药物使用正确,用药期间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对于口服药物的患儿,加强家属的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嘱家属为患儿提供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和纤维素、清淡的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不暴饮暴食,忌辛辣刺激类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依据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70例患儿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观察组患儿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1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病情恢复,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干预;应用效果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鼻喉疾病一种,主要患病人群为儿童,主要症状表现为轻度耳痛、闭塞感、耳鸣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1]。
患病早期如果患儿家长未予以重视,会影响患儿预后恢复进程。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现将研究内容进行汇报: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依据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70例患儿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对照组患儿男性/女性为21/14,年龄跨度2-13岁,(6.8±0.8)岁为平均年龄,观察组患儿男性/女性为22/13,年龄跨度3-12岁,(5.6±0.9)岁为平均年龄。
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经统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患儿护理模式选择基础护理,指导患儿进行日常检查,按照医嘱进行用药;观察组患儿护理模式选择早期护理干预,内容大致如下:①日常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护理时,需要将药物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告知给患儿及其家长,指导患者有效采用药物滴耳和口服药物。
对患儿滴耳进行指导的过程中,需要告知患儿采用仰卧位,将垫枕放置在肩下,确保外耳道向上,按照患儿实际年龄确定药液剂量,待3-5分钟后起立。
②心理疏通。
患儿在患病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耳痛、耳堵塞以及耳聋等现象,进而影响其日常生活以及学习,患儿和家长均会产生焦虑不安表现。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8-09-04T14:06:23.31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作者:邓艳辉
[导读] 结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病情恢复,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小儿五官科 423000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依据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70例患儿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观察组患儿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1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病情恢复,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鼻喉疾病一种,主要患病人群为儿童,主要症状表现为轻度耳痛、闭塞感、耳鸣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1]。
患病早期如果患儿家长未予以重视,会影响患儿预后恢复进程。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现将研究内容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依据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70例患儿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对照组患儿男性/女性为21/14,年龄跨度2-13岁,(6.8±0.8)岁为平均年龄,观察组患儿男性/女性为22/13,年龄跨度3-12岁,(5.6±0.9)岁为平均年龄。
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经统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护理模式选择基础护理,指导患儿进行日常检查,按照医嘱进行用药;观察组患儿护理模式选择早期护理干预,内容大致如下:①日常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护理时,需要将药物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告知给患儿及其家长,指导患者有效采用药物滴耳和口服药物。
对患儿滴耳进行指导的过程中,需要告知患儿采用仰卧位,将垫枕放置在肩下,确保外耳道向上,按照患儿实际年龄确定药液剂量,待3-5分钟后起立。
②心理疏通。
患儿在患病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耳痛、耳堵塞以及耳聋等现象,进而影响其日常生活以及学习,患儿和家长均会产生焦虑不安表现。
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和患儿及其家长创建友好的关系,加大交流力度,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在缓解负面情绪的同时提升疾病认知,进而将依从性提升。
此外护理人员可指导患儿食用营养价值高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并重视日常护理。
③检查护理。
对患儿的检查史进行了解,确定其是否进行过声导抗检查或者纯音检查,而后对外耳道进行检查将耵聍排除,确保外耳道的顺畅。
如果需要对其实施声导抗检测,检查前护理人员告知患儿检过程中不能进行吞咽动作或者说话。
纯音测试过程中,护理人员提醒患儿摘除头上物品。
1.3评估指标[2-3]
选择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满意度进行评估,调查问卷内容包含护患关系、护理态度、心理疏通、饮食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估指标分为三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
1.4统计学数据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经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算后以计数资料呈现,卡方进行检验,组间数据经对比如差异显著且P<0.05则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统计计算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1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数据见表1。
3 讨论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并不确定,可能和以下因素存在关系:①细菌以及病毒感染是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腺样体肥大、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慢性鼻窦炎可引发咽鼓管阻塞,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至中耳,中耳原有气体被吸收,呈现腔内负压[4]。
长时间处于负压状态,血清外露在中耳会出现积液,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②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8岁后有相应的免疫力,但不能对抗病毒入侵。
③咽鼓管功能出现异常,小儿具有较短的咽鼓管,腺样体肥大和增殖体肥大阻塞咽鼓管时,极易产生塌陷,进而产生分泌性中耳炎[5]。
表1 护理满意度(n%)
分泌性中耳炎病情发展较快,如果未进行有效治疗会降低患儿听力,严重者会出现相关并发症,从而降低了患儿的平衡能力,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现象。
与此同时,分泌性中耳炎还具有反复发作特点,传统治疗则采用手术和药物服用,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未对患儿进行相应护理,会引发相关后遗症,表明护理配合对于患儿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6]。
本次研究对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对其治疗和预后起到促进作用。
此外进行心理疏通可消除患儿的负面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经早期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和对照组相比较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患儿病情恢复,提升其满意度,可将其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艳,李棚.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6,37(4):982-983.
[2]林曼舒.护理干预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乳突手术疗效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34(17):109-110.
[3]伍美容,张珍娴,刘秀媚.护理干预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24):5021-5021.
[4]王雅燕,杨妙靓,温小燕.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3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7(14):137-137.
[5]李灶容,张金蓉,彭秀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测试中的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9):141-142.
[6]陈建萍.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检查听力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8):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