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写作 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
- 格式:docx
- 大小:75.55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单元写作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导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六种表达方式。
2.学会在记叙中穿插描写和抒情,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贴切自然地抒发感情。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学生围绕名师导航中的内容进行学习,自主写作。
2.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交流习作成果,小组内互改互评,推出最佳作品在全班交流,全班互评,教师点评总结。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如果把一篇美文比作一个少女的话,记叙就是这个少女的身材,描写则是这个少女的时装,抒情就是这个少女的眼睛。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抒情。
它们与记叙相结合,使文章文情并茂,所叙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所写事件细致生动,文章的思想感情更加鲜明突出。
写法指导名师导航一、作文中的描写方法描写就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描写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形象鲜明的印象。
在记叙文中,叙述和描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手段缺一不可。
记叙文中的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大类。
描写手法运用得好,能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1.人物描写: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该工笔细描时则不吝笔墨,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描摹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时的动作;该简笔勾勒时则惜墨如金,寥寥几笔,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写藤野的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2.景物描写、场面描写:既可展示所见景物、场面的形貌,也可用以侧面烘托。
3.注意描写的角度、层次等。
如朱自清的《春》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个角度描写春之生机;具体到一个对象,又按照一定的顺序、层次展开描摹,例如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等。
二、作文中的抒情方法在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中考作文技巧——在记叙文中巧用抒情和议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把握作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2、学会运用议论抒情语言,使文章充满真情、见解深刻。
学习过程:1、议论是用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观点和见解的文字。
抒情是抒发作者的情感,表明文章的主旨的文字。
2、怎样理解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1)记叙文的议论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我的老师》片段: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1)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a. 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篇部分。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b. 开宗明义,提挈全篇。
即在文章开头作精要议论,以提示全文中心并引起下文。
人教版八下第四单元写作·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刘春文,教育硕士。
绍兴市越城区教育局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
全国中考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届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浙江省首届基础教学改革先进个人、绍兴市学科带头人、《作文新天地》特约编辑。
著有学术专著《初中语文读写教学探微》,参编教辅图书二十余本。
《语文教学通讯》2021年第1B期封面人物;《语文知识》2021年第9期封面人物;《作文教学研究》2021年12期封面人物。
一、以《感人的一幕》为题,写一个片段。
200字左右。
那日,经过大桥,看到一个孩子落水了。
我旁边的高个子学长腾地一下子跳入了水中。
“你不会游泳,下去白搭。
”“没事,我会想办法。
”只见学长慢慢地向孩子靠近,他的两只手伸开,保持着平衡,靠近了,靠近了,近了,还差一点点。
可是当学长快要抓住这个孩子时,不知为何,他的身体猛地向前一倾,整个人差点跌倒在水中。
一番挣扎后,终于站定了。
学长的身体继续往前移动,好不容易终于抓住了那个落水孩子。
学长上岸了,孩子终于得救了。
我这时才发觉学长的脚上都是血。
原来刚才水中的一倾是因为他的脚被某物划破了,现在伤口还在滴血。
那一刻,我的灵魂深处刻上了“感动”二字。
吴丁壮|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中城东部八(4)班元旦,患感冒的我和妈妈一起去医院看病,在医院的走廊上遇到了一位痛哭流涕的身穿棕色布衣的中年人。
我正纳闷,一位医生从病房中走出来,脸上带着一点点惋惜,对这个中年人说:“您的女儿现在需要皮肤移植,请问你们亲属愿意捐献皮肤吗?”家人们商量了又商量,但是都不敢捐。
突然,这位父亲说:“我愿意。
”医生打量了这位父亲,说:“捐献皮肤打全麻会很贵,你们家付得起吗?”这位父亲稍微犹豫了一会儿,斩钉截铁地说:“我只要半麻,不要全麻。
”医生瞪圆了眼睛,说:“那会有多疼啊!”那位父亲没有说什么,只是低下了头。
我没能看到这位父亲脸上的表情,但我分明看到了他挺直的背脊。
八年级语文作文教案第一单元:记叙的线索课时安排:2个课时学习目标:注意记叙的六要素,能够将事情的经过写的清楚、完整。
教学过程:一、出示题目及要求“想念”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二、写作指导1.生活中,总有些人或物牵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时常想念。
请你回忆,搜索,确定写作对象,写一篇作文。
2.话题要求写作对象明确,可以是一个让你牵挂的人,也可以是一个你曾经拥有的物品,想一想他(它)让你想念的原因。
并能在文中设置一条贯穿始终的记叙线索。
三、写草稿接下来请同学们依据自己的体会,确定写作对象,争取在下课前完成草稿。
要求:①.能够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
②.语句通顺完整,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③.文中能设置一条线索,并自然而然地隐含在文中。
④.语言生动,合理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⑤.书写规范认真,不少于600字。
四、修改草稿1.选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请一名同学来读,大家帮助修改。
2.互改:组长负责,小组内相互修改。
(主要是优等生帮助差生。
)主要修改的内容:①刚才所提出的问题在自己的文章中是否存在;②文中的错别字、病句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
3.自改:在相互修改的基础上,自己再次阅读草稿,进行修改。
五、誊写要求1、书面整洁,字体规范;2、段落分明,一字一格,标点符号也要规范,独占一格。
六、教后记第二单元:借物抒情课时安排:2个课时写作目标:恰当地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具体描写事物,写出它的特征,并融入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板题以“仰望大树”为题写一篇作文二、写作指导1.城市里,乡野间,总能见到一些枝繁叶茂的大树,粗壮的枝干,撑起繁密的枝叶,如一把巨伞,隐蔽着树下的生灵。
仰望大树,有时会沉醉在绿荫中,有时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或许还有敬畏和沧桑感。
仰望大树,你会有怎样的情感呢?不妨发挥想象,细细体会,然后确定你想抒发的情感。
2.情感确定了,就要围绕这一感情选择描写事物的点。
抒发沉醉之感,则可以多写写那浓的化不开的绿荫;抒发敬畏之情,就可以多写写大树与天公“试比高”的气势……3.注意描写的视角是“仰望”。
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欢迎阅读。
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烘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等。
1、衬托:用另一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以突出原有的事物,衬托有主次之分。
如《藤野先生》中以仙台职员对我的友好态度来衬托藤野先生;另一种描述: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2、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对比没有主次之分,如《故乡》中的闰土与杨二嫂的对比;3、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
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4、抑扬相生:“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
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
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的“扬”。
“抑扬相生”手法中另有“欲抑先扬”,如果运用得体,也能使文章摇曳多姿,翻出新意。
如《白杨礼赞》中为了赞美白杨树而先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5、铺垫与伏笔的区别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例如,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电话,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和这两件物件打上交道。
第四单元教材解析一、单元选文情况本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
选编的课文中,《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全文以说理为主,兼叙述和抒情,思路清晰,逻辑谨严。
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值得当代人学习的优秀品质。
《植树的牧羊人》是绘本书中的名作,法国作家让·乔诺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种树、以只手之力创造了一片森林的故事,这位牧羊人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一篇记叙文。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自己童年的一段经历:“我”跟五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陷入险境,并最终在爸爸只关注眼前的一小步的策略引导下,脱离险境,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积累了应对此类困境的人生经验。
《诫子书》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同时也是一篇富含道德劝喻的家书。
这封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信,因其文短意长,言辞恳切,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文中名句大家耳熟能详,加之文章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读背之中就能体味人生经验。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体裁丰富,形式多样。
既有对美好人生的礼赞,也有对人生的憧憬和感悟,还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回顾。
选择这些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学会规划人生,珍爱生命。
二、单元教学重点本单元四篇课文,包含四种体裁。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纪念性文章,《植树的牧羊人》是一个绘本小说,《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记叙文,《诫子书》是一封书信正文的节录。
相关文体的知识,将在八九年级集中学习,本单元可不做要求。
本单元教学的核心是: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作者的情感体验及对人生的思考。
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把握人物形象(白求恩、牧羊人)、知人论世(诸葛亮),理解作者从人物身上或者生活中获得的人生思考,从而汲取人生智慧,获得人生启示。
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获得熏陶和感染,也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自由发表见解,表达自己的认识;不能采取贴标签的方式,将人生启示概括成抽象的教条,让学生死记硬背。
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一、作用:记叙文中的议论,它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概念:在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出来,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
是文“灵魂”。
三、位置:(一)议论抒情所在的位置:叙事之前: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引出下文的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二)议论抒情所在的位置:叙事之中:例如:《羚羊木雕》这篇文章的中间有这样的内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用冷冷的月光烘托我对朋友后悔后的伤心痛苦之情。
(三)议论抒情所在的位置:叙事之后:例如:《羚羊木雕》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结尾段直接议论抒情,表达了作者因为这件事而伤心自责的情感。
四、进议论抒情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1“空”: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没有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泛泛而谈,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对策:议论和抒情要做到“实”。
议论抒情要和记叙紧密结合。
表达对所叙述的事情的看法或针对这件事所抒发的情感,是由这件事引发开来的,不是无中生有的东西。
2“偏”:议论抒情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议论抒情和所记叙的事情是脱节的,犹如写作文偏题。
对策:议论和抒情要做到“准”。
抒情和议论是作者对这件事的独特体会,不是人云亦云的东西。
一、内外兼顾,让人物“ 真”起来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从考场作文看,优秀作文不仅注重外貌描写,往往还能综合运用其他描写手段,如通过言语行动、心理活动反映人物的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
描写内外兼顾,人物宛若眼前。
【片段一】王翔一身大洞连着小洞的牛仔裤,一直让人诟病。
他也不在乎,说那样凉快。
孰料天有不测风云,那天他与同学“比武”,“哧”一声,裤子竟然撕裂了。
瞬间,他的脸色涨成了“红富士” ,却还不忘自我解嘲:“青春真好!”众目睽睽之下,他把上衣往腰上一系,大摇大摆地走出了教室。
【片段二】他那黝黑的双手紧抓龙头,双脚蹬在踏板上,出发了。
遇到上坡,伸着头,弯着身子,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
片刻之间,汗水便流满了他那黝黑的脸颊。
“您慢点!”我忍不住喊了一声。
老人回头看了看我,淡淡一笑说:“谢谢你的好意!”他的话语,宛如一缕凉风,让我顿时神清气朗。
前者,不仅交代了王翔个性化的着装,还通过语言与动作描写刻画了其幽默风趣的个性;后者,不仅绘出了人物黝黑的外貌形象,还通过语言描写挖掘出了其艰辛生活下的美好内心。
二、巧设背景,让人物“立”起来所谓背景,是指人物活动的环境,也是描写人物、展开故事情节的舞台,它能为人物的出现起到衬托与渲染作用。
注重背景设置,几乎是 2020 年优秀记叙性中考作文的共有亮点。
在这些文章里,背景既适合展开情节,又符合人物特点;既能展示语言的美感,又便于情感抒发。
【片段三】阳光下,花草嘻嘻哈哈地说着笑着,他没有听;微风中,小鸟叽叽喳喳地唱着跳着,他还是没听。
成片的花海在风中掀起了波浪,他没看;一群小鸟与蜜蜂在窗外翩翩起舞,他还是没看。
他专注的样子,真的很像罗丹。
【片段四】黄昏时刻,寒风“呜呜”地叫个不停,雨也下得越来越大了,豆大的雨点砸在地面上,溅起了一层足有半尺高的雨雾。
望着渐渐消失在雨中的身影,我双眼一热,泪水流了出来,心里暗暗地说:“爸爸,谢谢你!”片段三为了展示人物的专注,特意用花草、小鸟与蜜蜂进行衬托,人物很有立体感;片段四,让故事在寒风中收束,让“我”成长的形象陡然矗立在读者面前。
《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学习在记叙中结合抒情、议论的方法及作用,并在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融入真情加以运用,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导入:记叙文是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客观事物和现实生活的文体,但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感染力,在记叙中也结合一些抒情和议论,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犹如“画龙”,抒情和议论则是“点睛”之笔。
一篇好的记叙文决不能缺少抒情和议论。
同学们,老师搜集整理了学过的一些课文,将“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课文进行了如下归纳:【基本技法】1、记叙中的直接抒情:人有着丰富的感情。
写作时,这种感情也会随着作者对笔下的事、理、物、景的好恶观点表露出来。
所以情感的抒发也是必不可少的、较自然的表达方式之一。
《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蔡老师的几件小事中有这样一件事: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了:“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
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呵!……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要求:找出记叙中的抒情语句,并说说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有什么效果?老师教跳舞、教我们读诗、看老师写字、带我们观察蜜蜂、帮我排除小纠纷……老师温柔美丽善良令人难忘。
正是有了这些感情的深沉淀积累才使这段中的抒情水到渠成。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我和过一天》专题指导一、书面表达1.习作孙悟空、葫芦娃、米老鼠、皮卡丘等卡通人物给我们的童年带来欢乐,你最喜欢哪个卡通人物?从中挑出一位,根据它的特点,发挥想象,重新编一个故事。
当然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卡通人物,给它起个响当当的名字,然后编一个或惊险刺激或滑稽幽默的故事。
故事名字当然得你自己起了。
【答案】我与哆啦A梦的一天一天,我正在家里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哆啦A梦》:看着大雄身旁的哆啦A梦,我真羡慕极了!我想,要是我也有一只哆啦A梦,该多好啊!想着想着,我进入了梦乡。
睁开了眼睛时,看见一只机器猫站在了我的眼前。
这时,机器猫说话了:“你好,我叫哆啦A梦,你叫什么?”“我叫诗诗,很高兴见到你,哆啦A梦。
”我们互相认识后,我就带着叮当猫去玩耍了。
我们先到游乐场玩,还到红头船公园,正当我们要往下一个景点走的时候,天就下起了大雨。
我连忙拉着哆啦A梦去躲雨,而这时哆啦A梦却不慌不忙的从万能口袋中拿出一把大雨伞放在我面前,并对我说:“你忘了我有万能口袋了吗作文?”我拍拍后脑勺,和哆啦A梦相视一笑。
只见哆啦A梦按了一下大雨伞伞柄上的蓝色按钮,大雨伞在我们的头顶上打开了,我们一点雨都没有淋到。
因为下大雨,所以我们只好回家。
一回到家,我拿起一盘妈妈亲手做的铜锣烧给哆啦A梦吃。
哆啦A梦看见铜锣烧就馋得口水直流,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吃完铜锣烧,哆啦A梦就要回家了,我只好依依不舍的跟叮当猫告别了。
“诗诗,诗诗,什么哆啦A梦的,一直叫着,快起床了!”妈妈冲着我喊着。
我揉揉朦胧的双眼,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啊!我真想回到梦里啊!梦里是这么神奇,让我见到哆啦A梦,还和哆啦A梦成朋友,真期待下次再与哆啦A梦见面。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习作的表达能力。
学生准确把握题目要求,选一个觉得最容易的作文来写,语句要通顺,作文符合题意即可。
需要注意:【详解】一、审清题意:本题为自命题的想象作文,展开你丰富神奇的想象的翅膀,写一个与卡通人物有关的故事,根据它的特点,发挥想象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
作文训练——在记叙文中巧用抒情和议论(九年级)一、学习目标:1、把握作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2、学会运用议论抒情语言,使文章充满真情、见解深刻。
二、学习过程:1、议论抒情的作用:一篇记叙文,在叙述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会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旨得以明确,主题得到升华。
下面,让我们到具体的实例中去体味一下:A、渲染情感“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
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
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秦文君《一个走运的人》B、点化细节C、议论点睛(1)铃响了,虽然那一个空没有填,但我觉得没填比填了更好。
因为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不能失去比这更珍贵的东西。
(2)返回城里后,心里竟是有了暖暖的春意。
想起那个为了儿子捡煤取暖的女人,想起冰天雪地中那个不灭的烟头,那份爱,那份启示,便会点燃我心中所有的希望和热情。
每一个冬天都是春天的先行者,在那个零下三十度的冬天,我却感受到了生命中最动人的温暖。
——《零下三十度的温暖》(3)“我给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
可我插的,她一直戴着,见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最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我大大地惊异了。
讶然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
更感动他们谈论时的郑重神气和结论的斩钉截铁。
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
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觉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
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
在尝试给予的同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
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
当付出的爱被隆重地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