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文七年级《那次难忘的旅行》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次旅行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去年的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海边。
当我第一次看到大海的时候,我被它的广阔和美丽震惊了。
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海浪拍打着沙滩,发出“哗哗”的声音。
我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冲向沙滩。
沙子细细的、软软的,踩在上面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我在沙滩上奔跑着、欢笑着,还捡了好多漂亮的贝壳。
爸爸带着我一起去海里游泳。
刚开始我还有点害怕,紧紧地抓着爸爸的手。
但是慢慢地,我适应了海水的温度和海浪的冲击,开始自由自在地游起来。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条小鱼,在大海里欢快地穿梭。
傍晚的时候,太阳渐渐西沉,天空被染成了红色、橙色和紫色,美丽极了。
我坐在沙滩上,看着夕阳慢慢落下,心里充满了感动。
这次旅行,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多出去走走,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
《我的好朋友》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叫小雨。
小雨有一双大大的眼睛,笑起来像弯弯的月亮。
她的性格特别开朗,总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心情特别不好。
小雨看到我闷闷不乐的样子,主动过来问我怎么了。
我把事情告诉了她,她耐心地听我说完,然后拉着我的手说:“别难过啦,这点小事不算什么,我陪你一起解决。
”在她的鼓励下,我的心情慢慢好了起来。
还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学校的跑步比赛。
在比赛中,我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
小雨毫不犹豫地跑过来,把我扶起来,一边帮我检查伤口,一边安慰我说:“没关系,我们继续跑。
”在她的陪伴下,我坚持跑完了比赛。
小雨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热心的好朋友。
我很庆幸能有她在我身边,她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我希望我们能永远做好朋友,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
《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掌握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方法。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在记叙中运用议论和抒情来增强文章感染力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时机和方法。
(2)能够区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不同作用。
2、教学难点(1)如何使议论和抒情与记叙的内容自然融合,不显得生硬突兀。
(2)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议论和抒情来深化文章主题,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示例分析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往往只是单纯地讲述事情的经过,这样的文章虽然能够把事情说清楚,但是却缺乏感染力和深度。
如果我们能在记叙中适当地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就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深刻,引起读者的共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二)知识讲解1、记叙中穿插议论的作用(1)深化主题通过议论,能够揭示事件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段议论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让读者明白了在面对困难时,要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步去克服的道理。
(2)画龙点睛在记叙文的结尾或关键处进行议论,能够起到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比如:《背影》的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段议论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思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2、记叙中穿插抒情的作用(1)抒发真情实感抒情能够直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作者通过直接抒情,表达了对阿长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议论和抒情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穿插议论:在记叙文中适时加入对事件、人物或景物的看法,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2. 穿插抒情:在记叙文中适时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议论和抒情,使文章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议论和抒情的运用。
2. 实践指导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修改作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部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如何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案例文章,用于分析讲解。
2. 学生准备自己的作文,用于修改和讨论。
【教学环节】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议论和抒情手法,让学生体会其作用。
3. 实践指导: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尝试穿插议论和抒情。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修改后的作文,交流心得体会。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六、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是否觉得文章缺乏深度和感染力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优秀文章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中议论和抒情的手法。
如:原文:“那天,阳光明媚,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
”修改后:“那天,阳光明媚,我们来到了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些为国家繁荣昌盛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修改后的句子如何在记叙中穿插抒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实践指导】1. 议论要言之有物,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抒情要真实自然,体现真挚的情感。
《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掌握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方法。
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在记叙中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掌握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会在记叙文中自然、巧妙地穿插议论和抒情,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示例分析法、写作实践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写作中,单纯的记叙往往会显得平淡无奇。
如果能在记叙中适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就能够让文章更有深度,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那么,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技巧。
(二)理解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概念及作用1、记叙记叙是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过程作概括的陈述。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2、议论议论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和看法。
在记叙文中,议论可以深化主题,揭示事物的本质。
3、抒情抒情是作者抒发和表现自己的感情。
它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三)示例分析1、出示一篇单纯记叙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后谈谈感受。
比如:“昨天,我去了公园。
公园里的花开得很鲜艳,有红的、粉的、白的。
我沿着小路散步,看到了很多人在锻炼身体,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太极拳。
我还看到了一个小孩在放风筝,他跑得很快,风筝飞得很高。
”学生可能会觉得文章只是在陈述事实,缺乏情感和深度。
2、再出示一篇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文章,让学生对比阅读。
比如:“昨天,我去了公园。
公园里的花开得很鲜艳,有红的、粉的、白的,它们像是一群争奇斗艳的少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展现着自己的美丽。
我沿着小路散步,看到了很多人在锻炼身体,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太极拳。
他们充满活力的身影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运动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我还看到了一个小孩在放风筝,他跑得很快,风筝飞得很高。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议论和抒情丰富记叙文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1.2 教学内容介绍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的基本概念分析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穿插手法探讨如何在记叙文中有效穿插议论和抒情第二章:议论在记叙文中的运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议论表达观点的能力2.2 教学内容讨论议论在记叙文中的功能分析优秀文学作品中的议论手法练习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第三章:抒情在记叙文中的运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抒情表达情感的能力3.2 教学内容介绍抒情在记叙文中的功能分析优秀文学作品中的抒情手法练习在记叙文中穿插抒情第四章:穿插议论抒情的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技巧培养学生运用穿插手法丰富记叙文的能力4.2 教学内容探讨如何在记叙文中恰当穿插议论和抒情分析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穿插手法练习在记叙文中有效穿插议论和抒情第五章:实践与鉴赏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5.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记叙文写作练习分享彼此的作品并进行讨论鉴赏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穿插议论抒情手法第六章:案例分析与讨论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技巧。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手法和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这些技巧。
第七章:创作练习与反馈7.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创作,进一步掌握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反思和修正自己作品的能力。
7.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前几章的学习内容,创作一篇含有穿插议论抒情的记叙文。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阅读和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供改进的建议。
一、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二、教学对象:高中语文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在记叙过程中恰当穿插议论和抒情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章情感色彩和观点表达的把握。
四、教学内容:1. 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概念和特点。
2. 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3. 实际操作练习和作品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讲解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强调议论和抒情要与记叙内容紧密相关,自然贴切。
3. 示例:提供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片段,分析其中的议论和抒情是如何自然地穿插在记叙之中的。
4.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篇短文,要求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5. 展示:每组选出一篇作品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6.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强调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重要性和技巧。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编写一篇短文,练习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8.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记叙、议论、抒情穿插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魅力。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编写短文过程中的心得与感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穿插技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讨论、分享等,以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2. 作品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穿插技巧的能力。
3. 同学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作品,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鉴赏能力。
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请读下面的诗文,你有什么发现:王安石《麻雀》:一只两只三四只,五只六只七八只,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林和靖《雪梅》: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一、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
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二、写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
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三、读下面的文字,找出文中的议论句:那是在一节体育课上,我艰难地跑着跑着,那可恶的跑道似乎变得那样崎岖不平,长得几乎没有尽头。
我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小,终于喘着气想停下来。
这时,体育老师向我跑来,瞪起眼睛,挥舞着右手,对着我大声叫喊:“跑下去!”我重新振作了一下,努力加快步伐,可委屈的眼泪却溢出了眼眶。
如今回想起来,眼睛又一次湿润了。
正是这位那么"凶"的体育老师和那么"可恶"的跑道,使我今天的身体这样健康、壮实!四、请看下面一段文字,并给这段文字补上一个议论句: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的科学家科尔怎样利用三年中所有的星期天证出了200多年来无人攻克的难题;发明家爱迪生怎样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一共有一千三百多项发明;居里夫人怎样被放射元素夺去了健康....他动情地讲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他激情四射地讲华罗庚、陈景润、李四光....每每讲到激动处,他总是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在这三段叙述之后有这样三种议论:请选一句最恰当的()1.他了解得是那么多,知识是那么渊博,讲得是那么生动,科学家的精神实在是太感人了。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议论和抒情丰富记叙文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记叙文、议论和抒情的概念及其关系。
分析优秀作品中议论和抒情的运用。
探讨如何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第二章:记叙文与议论抒情的关系2.1 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解释记叙文的定义。
分析记叙文的特点:时间顺序、事件描述、人物塑造等。
2.2 议论与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阐述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表达观点、深化主题等。
解释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渲染气氛、表达情感等。
第三章:优秀作品的分析3.1 《背影》的分析介绍《背影》的作者和背景。
分析《背影》中议论和抒情的运用:情节选择、语言表达等。
3.2 其他优秀作品的分析分析其他优秀作品中的议论和抒情:如《记一辆纺车》、《背影》、《一件小事》等。
第四章:穿插议论抒情的技巧4.1 选择恰当的情节进行议论抒情引导学生挑选具有议论抒情价值的情节。
讲解如何根据情节性质选择合适的议论抒情方式。
4.2 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介绍各种修辞手法及其在议论抒情中的运用。
强调语言的生动形象、真挚感人。
第五章:课堂实践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优秀作品中议论抒情的实例。
让学生进行现场练习,尝试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
5.2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修改课上的练笔,使其更加生动、感人。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穿插议论和抒情。
第六章:实际案例分析6.1 分析学生作品选取几篇学生的作品,分析其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效果。
引导学生从情节选择、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6.2 讨论改进意见根据分析结果,讨论如何改进学生的作品。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意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第七章:学生作品点评7.1 点评学生作品选取几篇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关注其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手法。
针对每篇作品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必须掌握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这种写作技法,这对于提高作文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学会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议论,就是直接说理,对人物或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对问题发表见解、主张,用以说服他人。
它是作者对人物、事物深刻认识的真知灼见,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1、为什么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一般来讲,记叙中的议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表达作者的观点;第二,抒发作者的情感;第三,表现人物形象;第四,深化文章的主题;第五,严密文章的结构;第六,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①泼墨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
如《一面》,专门安排了课文的第二部分进行尽情的议论,以表达作者内心的激情。
②点示法。
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
③穿插法。
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例如《白杨礼赞》。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应以记叙为重点,在详细记叙的过程中发表简短、甚至是片言只语的议论。
(二)学会在记叙中穿插抒情:抒情: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在作文中的抒发和倾注。
在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1、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间接抒情。
这种抒情形式就是借助其它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抒发感情。
(2)直接抒情。
这种抒情形式就是作者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事物的变化,感情达到高潮,间接抒情已不能满足表达需要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
这又叫做“直抒胸臆”。
2、怎样才能使抒情真实感人?1)寓抒情于叙述之中如,抒发的是上大学的儿子和妈妈离别时母子间的依依深情。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技巧。
3. 提高学生通过穿插议论抒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议论的概念与特点3. 抒情的方法与作用4. 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方法与技巧5. 实际操作演练与评价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记叙文吗?它有什么特点?2. 总结: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客观地叙述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一种文体。
二、讲解议论的概念与特点1. 提问:议论是什么呢?它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2. 总结:议论是以阐述作者观点、看法为主,通过分析、推理、对比等手法,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证、评价的一种表达方式。
议论的作用在于使文章更具思想性和说服力。
三、讲解抒情的方法与作用1. 提问:抒情是什么意思?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 总结:抒情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通过描绘景物、刻画人物、运用修辞等手法,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四、讲解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方法与技巧1. 提问:在记叙文中如何穿插议论和抒情呢?2. 总结: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更具表现力。
具体方法有:在记叙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作者的议论,指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记叙过程中,适当地加入抒情的描写,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五、实际操作演练与评价1. 布置练习:请同学们写一篇以“校园一角”为主题的记叙文,要求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2. 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技巧的情况。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文章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效果。
六、案例分析:优秀作品的观摩1. 展示优秀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手法。
中考作文指导-----------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高新二中杨艳艳教学目标:1、了解记叙中抒情和议论的作用。
2、学习在记叙中能恰当的结合抒情和议论,凸显文章的中心,深化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在记叙中能恰当的结合抒情和议论,凸显文章的中心,深化主题的方法。
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导入。
展示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突出在记叙文中恰当的结合抒情和议论,凸显文章的中心,深化主题。
二、展示近几年中考作文题目。
问题:找出题目要求中的共同点?学生交流得出结论:写文章,都是为了表达一种思想,抒发一份情感。
尤其在记叙文中必须通过议论和抒情来凸显文章的中心,深化主题,感染读者。
三、复习回顾记叙中的议论抒情:(佳作展示)1、学生评说这段文字在文章中的作用。
师生小结:议论抒情的作用,一篇记叙文,在记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能使中心得以凸显,主题得以深化,会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升华。
四、深入了解记叙中议论抒情的作用:(佳作展示)比较范文中缺少议论抒情的效果。
学生交流后再次强调在记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的作用----画龙点睛。
五、方法指导:1、问题:怎样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①直接抒情②巧妙引用③妙用修辞。
2、范文展示。
小结: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深化文章的主题。
记叙是文章的“血肉”,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只有对所写的人、事、物深入的分析、思考,才能让这些材料有了神气。
3、实战演练:①为下面的文段补写出恰当的议论和抒情。
(例文投影)学生交流、点评。
②请同学们自己写出一个深有感悟的场景或生活片段,并加入适当飞抒情和议论。
学生交流、点评。
4、教师补充:注意避免几个问题: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没有很好的照应记叙的内容。
二是“浅”:议论没有挖掘出所记叙事物的深刻含义,成为肤浅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要力求少而精。
六、作业布置:请以“我明白了___”(责任、快乐、幸福、成功)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如何叙事(六)在记叙中适当穿插议论抒情一、为什么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一般来讲,记叙中的议论主要有如下作用:第一,表达作者的观点;第二,抒发作者的情感;第三,表现人物形象;第四,深化文章的主题;第五,严密文章的结构;第六,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有的时候议论用得好,可以对上述这几种作用进行综合的表现。
二、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三、如何在记叙之中穿插议论(一)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有明确的目的这种目的,大体上表现在上面的所说的六个方面。
但在具体运用中,就要注意:1.要着重对最典型的事例进行议论。
2.要着重在最动人之处进行议论。
3.要着重在作者感情最激动的时候进行议论。
4.要着重在点示全文的意义时进行议论。
5.要着重在对文章的结构起重要作用时进行议论。
我们在对作文进行构思时,就应该考虑到要不要穿插议论,就要考虑到这议论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地安排记叙中的议论。
(二)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①泼墨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情感。
②点示法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
③呼应法主要地表现为首尾呼应,结尾与文题呼应。
这种方法使用熟了,也可以用于段与段之间的呼应。
议论与文题遥相呼应,既点了题,又表现出一种结构之美。
④穿插法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例如以后我们将要学习到的《白杨礼赞》就是这样。
《白杨礼赞》的开头、中间、结尾,反复出现对白杨树进行抒情、议论的句子,不仅使全文的结构分外地严密,而且也不断地强化了对主题的渲染。
(三)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避免滥发议论在记叙中穿插适当的议论,往往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但如果使用不当,不知道记叙文是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不知道文中的议论,应是在充分记叙的基础之上有感而发,于是随意点缀,勉强凑合,或者大发议论而又空洞无物,那么这就是滥发议论。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一.训练目标:1.理解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学会在记叙中巧妙穿插议论和抒情
二. 训练背景:
我们必须掌握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这种写作技法。
这种技法对于提高中考作文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为主,必须运用叙述和描写。
但一篇记叙文只运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是不够的,难以表达浓情深意。
作为“以情动人”的记叙文,不仅情感要真实,还应该是浓厚、深切的。
这就要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的情趣加浓,意味加深,更具感染力。
三.方法指导:(2课时)
(一)学会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议论,就是直接说理,对人物或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对问题发表见解、主张,用以说服他人。
它是作者对人物、事物深刻认识的真知灼见,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和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并列的基本表达方式。
1.为什么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一般来讲,记叙中的议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第一,表达作者的观点;
第二,抒发作者的情感;
第三,表现人物形象;
第四,深化文章的主题;
第五,严密文章的结构;
第六,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有的时候议论用得好,可以对上述这几种作用进行综合的表现。
2.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
①泼墨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
如《一面》,专门安排了课文的第二部分进行尽情的议论,以表达作者内心的激情。
又如《故乡》,用了结尾的一个段落进行议论,以抒发作者的感情,深化文章主题。
②点示法。
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
③呼应法。
主要地表现为首尾呼应,结尾与文题呼应。
这种方法使用熟了,也可以用于段与段之间的呼应。
④穿插法。
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例如《白杨礼赞》。
3.记叙文中的议论形式,主要有三种:
1)是先议后叙。
这种形式指文章一开头,先就某个人物或事物提出问题,或者发表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评价,然后引出正文。
采取发表议论的方法开头的文章,都属于这一形式。
先发表议论,可以使文章开篇入题,简洁明快。
2)是夹叙夹议。
这种形式指文章各段落一边记叙、一边议论,记叙与议论密切结合,贯穿始终。
夹叙夹议的文章,议论与记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条理性,而且能使文章逐层深化,增强文章的说理性。
3)是先叙后议。
这种形式指文章先集中笔墨,对人物或事物进行详细记叙,然后再发表议论。
先叙后议的文章,议论是对记叙对象或内容的进一步阐述,是直接表达作者的评价、感情。
因此它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深化文章的主题。
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
①文章应以记叙为重点,在详细记叙的过程中发表简短、甚至是片言只语的议论。
②议论属直接说理(叙述、描写属间接说理),因此运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语言要明了,不能含含糊糊。
③议论既可以是作者对问题发表见解、主张,也可以借文章人物之口,品评其他人物或事件,阐述人物自身的见解。
(二)学会在记叙中穿插抒情:
抒情: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在作文中的抒发和倾注。
在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1.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间接抒情。
这种抒情形式就是借助其它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抒发感情。
(2)直接抒情。
这种抒情形式就是作者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事物的变化,感情达到高潮,间接抒情已不能满足表达需要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
这又叫做“直抒胸臆”。
2.怎样才能使抒情真实感人?
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歌唱出来的。
怎样才能使情感表达得真挚、自然、感人?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寓抒情于叙述之中。
如,抒发的是上大学的儿子和妈妈离别时母子间的依依深情。
“妈妈的一举一动是如此的轻柔缓慢,把儿子的全部衣服一件件展开,轻轻抚平,再整整齐齐地叠好,然后小心地放入衣箱内。
她就这样默默地、细心地抚摩着、折叠着、整理着,仿佛要把自己对儿子的一片爱心、一缕深情储蓄在这衣服里。
”表面写的是妈妈的动作,实际上字里行间跳动的是一颗爱心!
2)寓抒情于描写之中
所谓“寓抒情于描写之中”,就是说要把自己对自然景物的喜、怒、哀、乐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练习与指导:比较下面的文字,并说说它们的优劣:
[甲]春天到了,山上的小草发出了绿芽,河水已经解冻,哗哗地流着,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都“醉”了,啊!家乡,你是多么可爱呀!
[乙]春天到了,山坡上的小草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河水欢快地流着,一只只燕子从河面上掠过,清澈的河水映照出它们轻盈灵活的身影。
朋友,假如你漫步在这山前,你一定会流连忘返;假如你喝上一捧这清凉的河水,你一定会感到无比的甘甜。
3)寓抒情于议论之中
在记叙文当中,为了把自己对所记叙的事物的认识、感受表达清楚,常常要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
如:“蚕儿吐出的又细又软的丝,把自己裹了一层又一层,结成椭圆形的茧,它就在里面吐啊,吐啊……直到最后。
啊!春蚕,你就是这样结束了你短暂的一生!”
四、范文分析:
划出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五、实战演练:“偏偏是 (你、我、他、她、它)”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学会在记叙中巧妙穿插议论和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