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
- 格式:ppt
- 大小:7.60 MB
- 文档页数:33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双阳中学刘燕华初中7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过去的日子初中7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桥湘版7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绿洲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4课中国结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5课远古的呼唤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6课星空一、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6课星空)本课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领域的有关要求,选择“星空”这个与天文、地理、航天等科学知识紧密相关的主题星空,指导学生运用收集图片资料、观察星空、绘制和设计有关星空题材的美术作品等方法,了解美术星空与科学的关系。
教材从认识星空入手,展现了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认识星空,感受星空的美丽与神秘,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可以获取大量的丰富的视觉形象,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通过绘画与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艺术视野,拓宽美术的表现题材。
学习收集图片、处理图片和从有关的图片获取创作源泉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课文以观察和讨论的方式导入,逐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星空”的丰富感受。
包括地球与太空,’人类与宇宙的探索,有关星空图片的获取,星空的色彩,星球的形状与布局,日月星辰的运行与变化,形态与明暗的对比等等,从而获得美感启示。
教材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安排学生绘制表现星空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善于用绘画语言表达视觉感受的能力,立足于学生兴趣,鼓励多种技法的尝试,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体会视觉艺术中点、线、面、色彩、肌理等构成要素所形成的视觉美感。
“活动二”安排学生以星空为题材,制作一件平面设计作品,力求把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设计意识的培养,并启发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制作手法,培养灵活处理表现手法的能力。
有条件的话可以学习电脑绘图软件的操作,利用电脑制作。
“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从图片中获取美感启示、从作品创意等方面对学习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检测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
湘美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画家乡的风景》教案教学分析: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3、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2、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教学教具:课件、图片等其他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
欣赏家乡自然风景。
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的三维空间。
二、新授。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给你什么感觉?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
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水平线——开阔;斜线——深远。
思考题: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1)、欣赏朝戈《母亲湖》。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对照透视图。
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2)、欣赏陈逸飞《水乡》。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对照透视图。
成角透视规律小结: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3、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学情分析:《画家乡的风景》向学生展示了祖国像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通过朗读让孩子们好好感悟,让孩子们好好欣赏,使他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同时让环保意识悄悄地在孩子心里萌生,使学生养成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学生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
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3. 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
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大家基本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钱,有句话叫“纸币是国家的名片”,那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的“名片”了吗?人民币背面所描绘的景色是什么呢?我们今天这节课,首先就来欣赏欣赏这些美丽的风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共同的家乡,因此也可以说,人民币的设计师和我们这节课一样,也在“画家乡的风景”。
简介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背面的图景:1元-杭州西湖三潭印月,5元-山东泰山日出,10元-长江巫峡,20元-桂林山水,50元-拉萨布达拉宫,100元-北京人民大会堂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一)、平行透视(一点透视)1、出示面值为一元的人民币背面,讨论其展示的“三潭印月”和教材上《草原的路》有何异曲同工之处。
2、学生讨论,并谈自己的理解。
3、教师总结,引出平行透视的概念。
4、让学生自己找出哪一个面值的人民币背面图案也用了平行透视的方法(100元)。
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一、二单元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作品属于具象美术的是()A 《李白行吟图》B 《蒙娜丽莎》C 草书D 《日出印象》2、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艺术作品的鉴赏方式()A 感悟式鉴赏B 形式鉴赏C 社会式鉴赏D 比较式鉴赏3、《蛙声十里出山泉》的作者是()A 黄公望B 林风眠C 齐白石D 郑板桥4、人面鱼纹盆和玉柱龙分别是新玉器时代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的作品()A 正确B 错误6、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是失蜡法铸造技术的杰出成就()A 正确B 错误7、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是()A 王羲之B 顾恺之C 吴道子D 梁楷8、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修建的朝代是()A 北魏B 宋代C 唐代D 明代9、中国规模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石窟是()A 敦煌石窟B 云岗石窟C 龙门石窟D 麦积山石窟10、帕提农神庙是()人为保护神雅典娜修建的A 古罗马B 古希腊C 古埃及D 古印度11、中国历史上佛教美术最为兴盛的时期是()A 北魏B 北宋C 南宋D 隋唐12、《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A 张择端B 张萱C 顾闳中D 郭熙12、巴洛克与罗可可是两种分别流行于17、18世纪欧洲上层社会的风格样式()A 正确B 错误13、《潇湘奇观图》的作者是()A 米芾B 米友仁C 郭熙D 王冕14、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是()A 安格尔B 达维特C 马奈D 德拉克洛瓦15、《父亲》的作者是()A 罗中立B 蒋兆和C 王式廓D 吴冠中16、野兽派和立体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毕加索和马蒂斯()A 正确B 错误17、《呐喊》的作者是()A 康定斯基B 杜尚C 达利D 蒙克18、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属于()风格A 抽象主义B 立体主义C 达达主义D 超现实主义19、林风眠的《白衣女》充分体现了画家综合中国古代绘画和西方近现代绘画的视觉经验的特色()A 正确B 错误20、传统的中国画一般只考虑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而现代中国画更多的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权衡,具有更为宏观的现代意识。
湘版初中美术新旧教材对照下面我以七年级教材为中心着重从以下八个方面整体而概括地分析一下新旧教材的变化:一、新教材的封面、新增扉页、目录页、单元课题题头部分、正文内容及封底部分的版式设计,更讲究美术的学科性、独特性与审美性,体现的设计意识更强。
旧教材的封面、封底选择的图片内容以设计与制作为主,新教材是以绘画欣赏为主。
二、目录页中,单元课题数量由旧教材的8变为新教材的7。
新教材用不同的色块明确标识了各课题所偏重的学习领域,使教师更明确每一单元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
每个单元课题题头部分(课题和导语)都交代了相应的学习任务,使教学目标方向明确,不易发生偏差,也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习任务,带着目标任务学习,目的性更强,学习更有效。
三、在单元课题的安排上,新教材做了一些年级的调动、合并与删减,课题的命名上也作了改动。
新教材的课题思维更缜密、具体、明确,体现美术学科的学科性,突显学科的人文特征、学习活动的话题及教学目标。
这方面内容我将在后面详细地介绍。
四、新教材每一单元的内容更系统、充实、条理,呈现循序渐进性。
虽然单元课题数量减为7,但是每一单元都增加了两个页面,充实丰富了原有内容,所以,新教材厚于旧教材。
五、新教材新增“思考·练习”栏目,有针对性的思考、动手练习,有一定的训练要求,作为教学活动中解决关键问题的环节,涵盖了课的知识要点,可作为小组活动的学习任务。
旧教材每一课题有2-3个活动,新教材一般为两个学习活动,并用放飞的板块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审美表现活动。
六、旧教材的“资料库”“学习大空间”简化为新教材的“相关链接”,作为拓展材料、必要的学习资讯或建议。
旧教材的“评价建议”不具体、太虚空,不易操作落实。
例如旧教材《2、我的故事》“评价建议”与新教材《2、卡通故事》“评价要点”做个对比即可得知。
新教材的“评价要点”自评为主,可作为评价参考,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更具体、全面,去除教师评价的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