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第四周翻译单位和语篇分析共21页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21
译文分析报告1. 翻译目标和目的翻译目标:本文的翻译目标是将一篇英文文章准确、流畅地译成中文。
翻译目的:本文的翻译目的是让中文读者能够理解原文的内容,并在语言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2. 翻译方法和策略2.1 翻译方法本次翻译使用的方法是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词组或句子,采用意译的方式进行翻译,以保证目标语言的准确性和易读性;对于一些相对简单和常见的句子,采用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以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文意。
2.2 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保持原文风格:尽量保持原文的句式和语法结构,以使译文更贴近原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考虑读者理解:针对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对一些地区性和文化性的表达进行适当调整,以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
•表达明确:对于一些含糊或歧义的翻译内容,进行适当的解释和澄清,以确保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准确无误。
3. 翻译问题和解决方案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方案:3.1 词义转换遇到一些英文单词在中文中没有准确对应的情况,需要进行词义转换。
通过查找词典和参考相关资料,找到了与原文意思相近的中文词语,使译文更符合中文读者的理解。
3.2 文化差异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了一些文化性表达在中文中无法直接对应。
通过对原文进行分析和理解,结合中文读者的文化背景,选择了合适的表达方式,以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和文化内涵。
3.3 语法结构中文和英文的语法结构存在差异,使得一些句子在中文中难以表达。
通过重新组织句子结构和采用适当的衔接词,调整词语的位置和语序,使译文更符合中文的语法规则。
3.4 文体风格在翻译文体方面,由于中文和英文存在差异,译文需要适当调整以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通过使用中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和流畅度。
4. 译文质量评估通过对译文进行多次修改和校对,保证了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同时,与原文进行了反复对照,确保了译文与原文的一致性。
Text 4It’s no surprise that Jennifer Senior’s insightful, provocative magazine cover story, ―I love My Children, I Hate My Life,‖ is arousing much chatter – nothing gets people talking like the suggestion that child rearing is anything less than a completely fulfilling, life-enriching experience. Rather than concluding that children make parents either happy or miserable, Senior suggests we need to redefine happiness: instead of thinking of it as something that can be measured by moment-to-moment joy, we should consider being happy as a past-tense condition. Even though the day-to-day experience of raising kids can be soul-crushingly hard, Senior writes that ―the very things that in the moment dampen our moods can later be sources of intense gratification and delight.‖毫无疑问,Jennifer Senior在有煸动意味的的杂志封面故事中表达了她的独到见解,“我爱我的孩子们,我讨厌我的生活”——这唤起了人们的谈兴。
从语篇分析角度浅谈语篇和语篇翻译
吴伟
【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28)8
【摘要】作为翻译的直接对象,语篇是比字、词、句更大的语言概念,它传递一个完整的信息.以语篇为对象的语篇分析不局限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扩大到语境以及语言的交际功能上来.正因为语篇分析的特点,它与翻译才能够相互促进,使翻译实现语言层面、言内因素以及言外因素的传递.本文阐述了语篇分析翻译的特点,并且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总页数】2页(P121-122)
【作者】吴伟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语篇分析与语篇翻译研究 [J], 祝东江;陈梅
2.从语篇分析角度研究西藏旅游景点公示语汉英语篇翻译 [J], 谭益兰
3.语篇分析理论与新闻语篇翻译——“语域分析模式”的建立 [J], 熊辉
4.多模态语篇翻译的语用关联视角——《多模态语用学和翻译:源语语篇分析的新模式》述评 [J], 许文涛
5.多模态语篇翻译的语用关联视角——《多模态语用学和翻译:源语语篇分析的新模式》述评 [J], 许文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翻译基础理论(4)——翻译单位一、历史背景及代表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成了翻译界众说纷纭的问题。
通常从三个方面探讨翻译单位,即:以话语(篇章)为翻译单位、以超句单位为翻译的基本单位、以小句为翻译的基本转换单位。
1985年,蔡毅等编译出版了巴尔胡达罗夫的“语言与翻译”(第四章)专门谈翻译单位。
这一章论述了下列问题:1. 翻译单位的定义:所谓翻译单位,是指原作中存在而在译作中能找到对应物的单位,但它的组成部分单独地在译作中并没有对应物。
换言之,翻译单位就是原语在译语中具备对应物的最小单位(最低限度)的语言单位。
2. 可能的翻译单位:音位层(书面语是字位层)、词素层、词层、词组层、句子层、话语层的翻译单位。
3. 翻译单位的选择:不存在在某个语言层次上选择翻译单位才恰当的问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在语言等级体系的相应层次中准确地选择一个翻译单位;在翻译具体的某个语言片段时选取翻译单位有三种情况:一是必要和足够层次,二是层次偏低,三是层次偏高。
翻译单位是“源文本在目标语中被重新编码的语言层次”( Shuttle-worth &Cowie,1997: 192) 。
词和小句是翻译的单位。
“把词作为翻译单位是比较多见的”(王德春,1984)王秉钦认为,“以话语为翻译单位”,就是“话语层翻译”。
而话语层,就是篇段层。
但其文章后面谈的不见“篇”,只见“段”。
所以,他的“以话语为翻译单位”就是“段落层翻译”。
翻译单位包括分析单位和转换单位,前者指“一个相对完整的语言材料,它能帮助我们对话语内部、话语外部以及属于理解语言心理机制等方面的非语言因素做出恰当分析的单位”( 罗选民,1992: 32) 。
后者则与巴氏定义相似,指的是在译文中能够找到对应物的源语单位。
罗选民在韩礼德理论基础上提出以小句作为“基本转换单位”。
他从译者的思维活动来进行论证。
他说:“小句的转换必然包含了其中的词和短语等的转换,这一转换使大脑机制和心理因素能一次同步完成。
语篇分析与翻译【摘要】: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流派,语篇分析在对翻译研究的领域里发生了不小的影响。
文章旨在运用对比的方法廓清翻译和语篇分析的本体,以此作为基础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发掘翻译语篇中的深层次含义。
【关键词】:语篇分析;翻译;意义1. 翻译的定义纵观翻译学的发展史,许多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都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给翻译下一个完整的定义:翻译是一项对语言进行操作的工作,即用一种语言文本来替代另一种语言文本的过程。
”(J.C Catford,1965)“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巴尔胡达罗夫,1985)“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按近、自然的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
”(Nida,1969)“翻译乃是与语言行为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方式。
”(沃尔夫拉姆·威尔斯,1982)“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其本质是传播。
” (吕俊,1997)文学翻译的定义:从翻译的物质形态来说,它表现为各类符号系统的选择与组合:(1)有声语言符号,即自然语言的口头语言,其表现形式为电话通讯、内外谈判和接待外宾等;(2)无声语言符号,包括了文字符号和图象符号,其表现形式为谈判决议、社交书信、电文、通讯及各种文学作品等印刷品;(3)有声非语言符号,即传播过程中所谓的有声而不分音节的”类语言”符号,比如重读、语调变化、笑声和掌声等。
这类符号无具体的音节可分,语义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4)无声非语言符号,即各种人体语言符号,表现为人的动作、表情和服饰等无声伴随语言符号。
可以看出,文学翻译的物质形态为第二种:由无声语言符号组成的信息文本,其载体为印刷品(包括电子产品)。
翻译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传播。
整个翻译活动实际上表现为一种社会信息的传递,表现为传播者、传播渠道、受者之间的一系列互动关系。
题型1.单选(20个,共20分)2.翻译找错(书上,10个,共10分)3.翻译批评(5个,共10分)4.长句翻译(6个,30分)5.语篇翻译(1个,共30分)第一章1.我国翻译理论家刘宓庆在《现代翻译理论》中将语际意义概括成六种: 概念(主题)意义、语境意义、形式意义、风格意义、形象意义、文化意义。
2.翻译基本上是一种语际转换活动。
语言之间的可译性是绝对的,不可译性是相对的。
3.翻译不是一项纯粹的语言活动,还涉及到各种非语言因素,特别是文化因素。
4.中国的佛经翻译始于魏汉,盛于隋唐,延至宋元,前后持续了一千多年,涌现了鸠摩罗什、真谛一起、玄奘等众多翻译大师。
5.明末的徐光启翻译了一些先进的科技著作,成为介绍西方科学的先驱。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提出了以夷制夷。
晚清时期,严复引进了资本主义的西学、新学。
与此同时,林纾翻译了西方文学作品。
五四运动时期,鲁迅、翟秋白、郭沫若、茅盾等人介绍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学、西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重点放在了翻译马列主义、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作品上。
改革开放后,我们翻译事业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峰。
6.翻译的定义: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
7.就所涉及的语言而论,翻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指同一语言的各个语言变体之间的翻译,如把方言翻译成民族共同语,把古代语翻译成现代语。
另一个是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指不同语言之间的的翻译活动,如把汉语翻译成英语,英语翻译成汉语。
8.就其活动方式而言,翻译可分成口译(interpretation)和笔译(translation)两种。
9.就翻译材料的文体而言,翻译可分为应用文体、科技文体、论述文体、新闻文体和艺术文体五大类。
翻译周总结范文本周的翻译工作总结本周的翻译工作主要涉及了商务文件、技术文档和市场调研报告等各类文本的翻译。
在处理这些任务时,我积极运用了各种翻译技巧和工具,确保翻译质量和效率的双重提升。
以下是本周翻译工作的详细总结。
项目一:商务文件翻译本周,我负责翻译了一份商务合作协议,涉及到两家公司的业务合作细则。
由于该文件内容丰富且涉及法律条款,我采用了逐句翻译的方法,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翻译过程中,我注重了合同格式的使用,保持了原文的条理结构和文风特点。
项目二:技术文档翻译在本周的技术文档翻译任务中,我主要负责将一份操作手册从英文翻译成中文。
为了确保准确传达技术信息,我运用了专业术语词典和在线翻译资源,以及通过与相关专家的交流来解决术语和片语的翻译难题。
另外,在翻译过程中,我注意到了段落的结构和分组,以保持文档的逻辑连贯性。
项目三:市场调研报告翻译市场调研报告的翻译是本周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对报告中的市场数据和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目标读者的需求。
为了保证翻译的精确性,我参考了相关的行业资料和市场报告。
同时,在报告的排版方面,我注意到了标题、图表和注释的处理,以提高阅读的可读性。
在本周的翻译工作中,我秉持了准确传达原文信息的原则,并尽力减少对读者的解读和理解的干扰。
我除了关注文字层面的翻译准确性外,还注重了信息的传递效果和整体文档的呈现效果。
总结:通过本周的翻译工作,我不仅提高了翻译技能和专业素养,还学习到了合同文本、技术手册和市场报告的规范格式和特点。
在下周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