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翻译单位和语篇分析共15页
- 格式:ppt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15
外语国学院11英教3班邱惠龄2011154317论英译汉的翻译单位在讲翻译单位之前,先让我介绍一个关于Coca-Cola英文名字的来源。
Coca-Cola的英文名字是由彭伯顿当时的助手及合伙人会计员罗宾逊命名的。
他自己是一个古典书法家,他认为“两个大写C字会很好看”,因此用了Coca-Cola。
coca是可可树叶子提炼的香料,cola 是可可果中取出的成份,于是就有了Coca-Cola。
“可口可乐”这个名字,一直以来被认为世上翻译得最好的名字,既“可口”亦“可乐”,不但保持英文的音,还比英文更有意思。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品牌名称定位的一个流行趋势,就是像“可口可乐”一样采用以读音取胜新创词汇命名,不注意名字的文字含义,甚至一些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大胆用若干西文字母组成毫无意义的名字,只要这个名字发音响亮,没有令世人讨厌的含义,就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设计。
例如OMO (奥妙)、Pepsi (百事可乐)、NIKON (尼康)、Kodak (柯达)等世界名牌都属于这一类型。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同时也作为客体存在,需要主体将这种语言转换进行操控。
在实际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翻译单位进行操作,而这种操作对我们的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么什么是翻译单位?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单位进行操作?对于翻译理论的讨论,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国内外学者对此也有很大的分歧。
前苏联巴尔胡达罗夫认为翻译的对象是语言单位;而加拿大翻译理论家让-保尔.维纳(Jean-Paul Vinay)和让.达贝尔纳(Jean Daberlnet)认为,翻译的对象是思维单位。
(参见冯百才,1999)而我个人比较倾向翻译单位的对象是语言单位,他们在一定的情况下所占的主导位置会有所不同,在后面我会进行详细的论述。
首先,来谈一下国内学者对语言单位的观点,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有学者认为语言单位应大于句子,即认为翻译的单位是句群、语段甚至语篇;第二种是语言单位应该等于句子,即认为翻译单位等于句子,包括小句;第三种则是小于句子,即认为翻译单位是短语、词甚至是词素。
从语篇分析角度浅谈语篇和语篇翻译
吴伟
【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28)8
【摘要】作为翻译的直接对象,语篇是比字、词、句更大的语言概念,它传递一个完整的信息.以语篇为对象的语篇分析不局限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扩大到语境以及语言的交际功能上来.正因为语篇分析的特点,它与翻译才能够相互促进,使翻译实现语言层面、言内因素以及言外因素的传递.本文阐述了语篇分析翻译的特点,并且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总页数】2页(P121-122)
【作者】吴伟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语篇分析与语篇翻译研究 [J], 祝东江;陈梅
2.从语篇分析角度研究西藏旅游景点公示语汉英语篇翻译 [J], 谭益兰
3.语篇分析理论与新闻语篇翻译——“语域分析模式”的建立 [J], 熊辉
4.多模态语篇翻译的语用关联视角——《多模态语用学和翻译:源语语篇分析的新模式》述评 [J], 许文涛
5.多模态语篇翻译的语用关联视角——《多模态语用学和翻译:源语语篇分析的新模式》述评 [J], 许文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典籍议论文以语篇为翻译单位的可行性——以《劝学》与OfStudies为例唐斌;熊伟【摘要】在图尔敏论证模式下,汉语典籍议论文《劝学》论证发散、杂乱,与英语世界脍炙人口的议论文OfStudies论证模式迥异.议论文翻译可采用语篇作为翻译单位,并将其细分为翻译的转换单位和翻译的分析单位.议论文中语篇的本质是论点,转换单位和分析单位可以分别由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担任.【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40)007【总页数】7页(P79-85)【关键词】典籍议论文英译;《劝学》;Of Studies;语篇;图尔敏论证模式【作者】唐斌;熊伟【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一、以语篇为翻译单位21世纪初,国内学者意识到“翻译单位的划分,理论上必须有合理性,实践上要有可行性”[1](P51)。
“语篇能否作为翻译单位”,这一话题早已有专门论述。
“……‘语篇’可不可以被当作翻译基本单位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当然可以!但必须对其所指范围加以明确限制。
”[2](P4)另“从篇章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单位的人不少, 但是, 由于对语篇一词本身所包蕴的涵义在理解上的差异, 因此据之考察翻译单位时侧重点不同, 从而产生不同的主张。
”[3](P91)由此可见,以语篇作为翻译单位得到了国内学者的认可,关键是明确语篇的具体定义及其实际的适用范围,并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证实其可行性。
本文将参考罗选民先生在1992年提出的“区分出翻译的分析单位和转换单位”[4](P32)一说,并结合具体的议论文分析文本。
在议论文中,语篇的本质和基本构成要素是论点,可以尝试以最基础的论点作为翻译的转换单位,将中心论点作为翻译的分析单位。
如一篇议论文中论证关系只有两重,即中心论点-分论点,围绕中心论点展开的论述内容我们可以称之为大语篇,即分析单位,围绕分论点展开的论述内容为小语篇,即转换单位;如果论证关系有三重,即中心论点(一级论点)-次中心论点(二级论点)-分论点(三级论点),那么大语篇是围绕中心论点(一级论点)展开的论述内容,小语篇需根据译者酌情划定,既可以是围绕二级论点的论述内容,也可以是围绕三级论点的论述内容,总之,小语篇应是一个能自圆其说的论点。
翻译基础理论(4)——翻译单位一、历史背景及代表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成了翻译界众说纷纭的问题。
通常从三个方面探讨翻译单位,即:以话语(篇章)为翻译单位、以超句单位为翻译的基本单位、以小句为翻译的基本转换单位。
1985年,蔡毅等编译出版了巴尔胡达罗夫的“语言与翻译”(第四章)专门谈翻译单位。
这一章论述了下列问题:1. 翻译单位的定义:所谓翻译单位,是指原作中存在而在译作中能找到对应物的单位,但它的组成部分单独地在译作中并没有对应物。
换言之,翻译单位就是原语在译语中具备对应物的最小单位(最低限度)的语言单位。
2. 可能的翻译单位:音位层(书面语是字位层)、词素层、词层、词组层、句子层、话语层的翻译单位。
3. 翻译单位的选择:不存在在某个语言层次上选择翻译单位才恰当的问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在语言等级体系的相应层次中准确地选择一个翻译单位;在翻译具体的某个语言片段时选取翻译单位有三种情况:一是必要和足够层次,二是层次偏低,三是层次偏高。
翻译单位是“源文本在目标语中被重新编码的语言层次”( Shuttle-worth &Cowie,1997: 192) 。
词和小句是翻译的单位。
“把词作为翻译单位是比较多见的”(王德春,1984)王秉钦认为,“以话语为翻译单位”,就是“话语层翻译”。
而话语层,就是篇段层。
但其文章后面谈的不见“篇”,只见“段”。
所以,他的“以话语为翻译单位”就是“段落层翻译”。
翻译单位包括分析单位和转换单位,前者指“一个相对完整的语言材料,它能帮助我们对话语内部、话语外部以及属于理解语言心理机制等方面的非语言因素做出恰当分析的单位”( 罗选民,1992: 32) 。
后者则与巴氏定义相似,指的是在译文中能够找到对应物的源语单位。
罗选民在韩礼德理论基础上提出以小句作为“基本转换单位”。
他从译者的思维活动来进行论证。
他说:“小句的转换必然包含了其中的词和短语等的转换,这一转换使大脑机制和心理因素能一次同步完成。
下面的英文语篇节选自英文小说《飘》的第一章。
Scarlett O’hara was not beautiful,but men seldom realized it when caught by her charm as the Tarleton twins were.In her face were too sharply blended the delicate features of her mother,a Coast aristocrat of French descent,and the heavy ones of her florid Irish father.But it was an arresting face,pointed of chin,square of jaw. Her eyes were pale green without a touch of hazel,starred with bristly black lashes and slightly titled at the ends.Above them,her thick black brows slanted upward,cutting a startling oblique line in her magnolia-white skin—that skin so prized by Southern women and so carefully guarded with bonnets,veils and mittens against hot Georgia suns.译文一:傅东华译那郝思嘉小姐长得并不美,可是极富魅力,男人见了她,往往要着迷,就像汤家那一对双胞胎似的。
原来这位小姐脸上显然混杂着两种特质:一种是母亲给他的娇柔,一种是父亲给她的豪爽。
因为她母亲是个法兰西血统的海滨贵族,父亲是个皮色深浓的爱尔兰人,所以遗传给她的质地难免不调和。
翻译活动所处理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句,而是由互相关联和制约的词语和句子,为一定的交际目的,按一定格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语篇.一、只有在语篇的层次上进行翻译才能把握主题例1:Deserts are very dry regions. they have very little rainfall. Few plants live there. Some specialized animals do. Some deserts have a surface of land. The sand often forms dunes. Those are created by the wind. Others have stone or rocks.译:沙漠是十分干旱的地区。
那里降雨量很少,植物也很稀少,只生存着一些特殊的动物.有些沙漠的表面是沙,沙常常被风刮成沙丘.另一些沙漠的表面则是石头或岩石.原文的主题是deserts,语篇中的they, there, others都代表着这一主题,译者要注意将主题贯穿译文成为篇章中连接各句的纽带.例2:∮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笑.——冰心,:《笑》(《中国翻译》1995年第2期)译:As I passed along, I somewhat sensed the presence of a child by the roadside carrying something snow white in his arms. After the donkey had gone by , I happened to look back and saw the child , who was barefoot , looking at me smilingly with a bunch of flowers in his arms.(张培基译)由于中国人常采取整体思维方式,强调篇章整体意义,只要主题明确主语有无关系不大,上例中符号∮代表常规省略的主语,虽然缺了两个主语,句子的整体意义仍然十分明确,翻译若不从语篇的层次去考虑的话就会出现主题模糊的现象.二、只有在语篇的层次上进行翻译,才能准确把握词语的涵义英语中有许多词有一个以上的涵义,称多义词。
题型1.单选(20个,共20分)2.翻译找错(书上,10个,共10分)3.翻译批评(5个,共10分)4.长句翻译(6个,30分)5.语篇翻译(1个,共30分)第一章1.我国翻译理论家刘宓庆在《现代翻译理论》中将语际意义概括成六种: 概念(主题)意义、语境意义、形式意义、风格意义、形象意义、文化意义。
2.翻译基本上是一种语际转换活动。
语言之间的可译性是绝对的,不可译性是相对的。
3.翻译不是一项纯粹的语言活动,还涉及到各种非语言因素,特别是文化因素。
4.中国的佛经翻译始于魏汉,盛于隋唐,延至宋元,前后持续了一千多年,涌现了鸠摩罗什、真谛一起、玄奘等众多翻译大师。
5.明末的徐光启翻译了一些先进的科技著作,成为介绍西方科学的先驱。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提出了以夷制夷。
晚清时期,严复引进了资本主义的西学、新学。
与此同时,林纾翻译了西方文学作品。
五四运动时期,鲁迅、翟秋白、郭沫若、茅盾等人介绍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学、西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重点放在了翻译马列主义、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作品上。
改革开放后,我们翻译事业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峰。
6.翻译的定义: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
7.就所涉及的语言而论,翻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指同一语言的各个语言变体之间的翻译,如把方言翻译成民族共同语,把古代语翻译成现代语。
另一个是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指不同语言之间的的翻译活动,如把汉语翻译成英语,英语翻译成汉语。
8.就其活动方式而言,翻译可分成口译(interpretation)和笔译(translation)两种。
9.就翻译材料的文体而言,翻译可分为应用文体、科技文体、论述文体、新闻文体和艺术文体五大类。
从语篇分析理论看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目录摘要 (i)Abstract.......................................................................................ii前言 (1)一、研究综述 (2)二、语篇的衔接 (3)(一)照应 (3)(二)省略 (4)三、语篇的连贯 (5)四、结语 (6)致谢 (7)参考文献 (8)从语篇分析理论看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范海萍灵山县石塘镇大化小学袁学凤灵山县石塘镇大化小学摘要由于思想和文化的差异,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在句式上并不大相同。
语篇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别于其他语言学流派的重要特征,是理解语篇的要旨和深层意义的有效方法。
译者在进行翻译前,需要对语篇进行分析,只有做好语篇分析,才能真正懂得翻译,而衔接和连贯则是语篇的两个重要特征,在语篇翻译过程则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的过程。
本文以语篇分析理论中的衔接与连贯为理论依据,针对许地山著作《落花生》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并研究这两个英译本在衔接与连贯上的不同之处,最后给出处理这不同之处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语篇分析; 街接; 连贯; 翻译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Chinese-English TextualTranslation from Text Analysis PerspectiveEnglish language special field 2013 Li YiyanInstructor Chen DongyanAbstractDue to differences in ideology and culture,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in the sentence is not the same. Discourse analysis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ystemic functionallinguistics,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schools of linguistics, is to understand the tenor of discourse and the deep meaning of effective method. Before translation, translator need to analyze the discourse, only do a good job in discourse analysis, in order to really understand the translation, and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are two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discourse, the discourse translation process is the process of recogn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coherence. Based on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ccording to Xu Dishan book compares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peanuts", and studies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n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of the difference, is given to deal with the difference method and strategy.Keywords: text analysis ; cohesive ; coherence ; translation前言语篇分析吸收了包括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慢慢形成了一个专门研究交际种语言使用情况的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