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教学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10.15 KB
- 文档页数:4
语篇分析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者:佘曦来源:《教育界·中旬》2013年第03期【摘要】传统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重在基础知识的培养和积累。
英语阅读课一度成了词汇讲解课,其教学以词汇为核心,注重语法讲解。
这种教学方法导致了学生缺乏相应的语篇知识。
将语篇分析的方法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语篇教学模式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全面贯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更贴近教材和实际应用,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被激发,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语篇分析英语阅读语篇分析应用研究一、阅读与语篇分析理论人们的阅读是一种主动的“猜测一证实”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语言的揣摩过程,是一种作者与读者“相互交流的过程” ,是读者从语篇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由视觉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号的信息进行解码,获取作者原意想表达的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对语言输入中词、短语、句子的理解是第一层次的理解。
这一层面的理解被称之为构建过程。
在很多情况下,读者面临第二个层次的理解,即不仅要了解字面意义,而且要了解作者的意图,第二个层次的理解所涉及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比第一个层次要复杂得多。
和其他活动一样,人们阅读是有目的和有理由的。
在大部分情况下,阅读的目的是获取篇章信息,而不是掌握语言形式。
现代语篇分析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 1952年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语言》杂志上发表“Discourse Analysis”一文,正式揭开语篇分析研究的序幕。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语篇来表述自己的各种思想。
在语言教学的发展历史中,一些主要的教学理论、方法的产生和发展或多或少受到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影响。
语篇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使用中的语言,它研究人们如何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来实现交际目的。
它关注的是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语言的使用与语境的关系、语言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语言与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英语阅读课程名称(英文):English Reading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 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周学时:2 总学时:64 学分: 2先修课程:综合英语一年级英语阅读英语语法授课对象:二年级英语师范专业和英语专业三、课程简介本课程为英语专业二年级必修课,同时也是让学生大量接触各类英语阅读材料和培养阅读能力的一门实践课。
英语阅读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增加词汇量和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各种阅读题型完成的准确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阅读课教学应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
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获取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课程修读后达到英语专业四级要求的阅读水平。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强调词汇知识学习、阅读技能训练与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机结合,强调语言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机结合。
教材选用题材广泛,内容既经典又有时代感的原版引进教材《读者的选择》,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求:1)能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网页文章、报纸新闻、人物故事、科普文章和文学原著,提高阅读速度,扩大词汇,能掌握主旨和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把握阅读语篇的细节信息,并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推理和分析,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答题准确率。
2)5—6分钟内速读1000词左右的中等难度的语篇,了解中心大意,把握主要内容,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知识猜测和判断词义。
3)独立解决大部分语言难点和一些背景知识问题,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对英语国家文化、社会、时政、科技、历史和文学等方面知识。
《综合英语(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2001课程名称:综合英语编写人: 韩越乔审稿人:陶伟一、课程简介1。
综合英语是一门英语专业学科必修课,考试课。
讲授对象为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
2. 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综合训练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同时指导学习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使学生的文化素养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非外语环境中,基础阶段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课堂中必须坚持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原则,用多种手段进行大量练习,为高年级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现代大学英语旨在于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等),训练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综合英语课的教学,基础阶段结束时综合英语技能要求如下:1.语音:发音正确;较好地掌握朗读和说话的节奏感,掌握语流中的语音变化规律、连续辅音爆破和语音同化等技巧以及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调;初步掌握语段中语音轻重和新旧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
2。
语法:熟练掌握主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倒装句和各种条件从句;初步掌握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衔接手段。
3. 词汇:认知词汇5,500-6,500,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其中的3,000—4,000个,及其最基本的搭配。
4。
听力: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谈话;听懂中等难度内容.能大体辨别各种英语变体(如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能在15分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或选用的词数为200左右、语速为每分钟120个单词的录音材料,错误率不超过8%。
摘要: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本文结合语篇分析理论,对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如何应用语篇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目的是提高学生语篇分析意识,增强学生英语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篇;语篇分析一、引言近年来,语言习得理论不断发展,从其研究成果来看,语言教学的重点应从“词-句子-操练”的模式转化为“语篇教学模式”。
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外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句子水平的语言能力的训练上,而必须重视在语篇水平上组织教学,进而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篇分析教学,就是不再把英语课文割裂成单独的词,句进行讲解,而是将课文作为一个整体,从表达思想完整确切意义和内容的连贯性上人手,分析句与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帮助学习者从总体上获得和掌握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培养学习者理解能力和综合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语篇分析理论“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是由哈里斯(harris)提出的,从此,许多语言学家和语言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定义和阐释。
语篇分析是对语境中衔接与连贯质量的解释与研究。
语篇分析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运用语言表达出完整的意义。
语篇往往涉及到多个语言个体。
以词汇和句子为中心的语言分析着重于传授语言知识,主要是解释重点词汇、讲解语法要点,解析疑难句型等。
这种方法难免对句子、段落进行分割,影响学习者从整体上、连贯性上理解课文;而语篇分析则是着眼于语言是由连贯的篇章表现,词、句、段落是整体,学习者要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要从一系列连贯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中获得完整的认识,尔后经过思考,通过将语篇中的语言知识与其他各种信息综合起来,迅速准确地掌握语篇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
三、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大学英语精读课的课堂教学长期以来被视为是对大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
《英语新课标》语篇研读
《英语新课标》是中国教育部颁布的英语教学大纲,旨在规范
和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
语篇研读是指对英语文章中的语言结构、
语法、逻辑关系、篇章结构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语篇研读中,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语言层面和篇章层面。
在语言层面,我们需要关注词汇、句法和语法结构。
词汇方面,我们要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短语,分析其词义、词性和搭配关系。
句法和语法结构方面,我们需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成分,包括主谓
宾结构、从句、并列句等,以及句子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篇章层面,我们需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
这包
括文章的开头、发展和结尾部分,以及段落之间的逻辑连接和过渡。
我们还需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修
辞问句等,以及语篇中的重点和主题。
此外,在语篇研读中,我们还可以从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作
者意图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涵和外延。
总之,语篇研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全面深入地分
析文章的语言和篇章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英语新课标》中的语篇研读。
《语言学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以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属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之一,是选修其他语言学分支课程的先决条件,也是选修其他综合文化素质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将为人类语言本质的基本问题提供一些解答,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以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领悟人类语言是一个极度复杂却仍有规可循的、迷人的心智系统,向学生展示语言学和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间的关系如何日趋密切以致最终逐渐发展成了一门内容浩瀚、涉及面广的交叉科学。
在对语言和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探讨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和研究兴趣,使其善于对语言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语言使用和研究能力,发展以概念分析为基本的逻辑思维习惯,培养提高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的理性思维,全面提高素质。
具体而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或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语言的本质、功能和机制,掌握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规律,认识语言与社会、文化、思维、认知、语言习得等的关系,学会分析语料,了解如何进行语言学研究,由此为进一步的语言学习或研究奠定基础。
尤其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语言的本质、掌握语言习得、特别是外语的教与学的实质及相关研究的科学成果,领会语言学各个层面的科研进展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以便更好地从事英语学习和教学。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包括:课程导学、引言、语音学与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文体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等共十三个部分。
各部分内容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存在有机的联系。
授课时间为一学期共18周,每周授课一次两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
具体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各部分所列详细内容为其要点内容):第一部分课程导学(Course Guide),1学时:为何要学语言学?如何学?教学规划第二部分导言(Preliminaries),2学时:语言的定义、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的功能、语言学的性质及研究范围、语言学简史第三部分语音学与音位学(Phonetics and Phonology),3学时:语音学的范围、英语语音的描述与分类、音素、音位学的范围、音位分析、超音位分析第四部分形态学(Morphology),3学时:词的定义、词位、词素、构词法第五部分句法学(Syntax),3学时:句法研究的性质与范围、词类、转换生成语法、功能句法第六部分语义学(Semantics),3学时:语义学研究范围、词义分析、词之间的意义关系、句子与命题、句子意义分析、句之间的意义关系、语义变化机制第七部分语用学(Pragmatics),3学时:语用学研究范围、指示语、预设、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会话含意理论、会话分析第八部分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3学时:话语分析研究范围、信息结构、衔接与连贯、话语标记语、多模态语篇分析、批评话语分析第九部分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3学时:社会语言学研究范围、语言变体、语言与性别、语码选择、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第十部分文体学(Stylistics),3学时:研究范围、文体标记、文体分析的语言学方法、实用文体学第十一部分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3学时:语言产生、语言理解、语言习得第十二部分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3学时:范畴与范畴化、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意象图式、识解、象似性第十三部分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3学时:二语习得、错误分析、中介语、二语教学、语言测试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文旭,《语言学导论》(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语篇分析的基本维度和方法梅河口五中何秋月阅读是语言的综合技能,词汇、结构、逻辑、篇章和理解等会对阅读产生很大的影响。
目前,多数国家在英语教学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表明,最理想的方法应该是用语篇分析的理论去指导英语阅读教学。
这也暗合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关于“不仅要重视句子水平的语言训练,还要逐步发展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1 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 1 ] 。
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分析句际、段际关系,然后分段找出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再把一些长句和难句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法分析与训练,这就是语篇分析。
它包括对语篇材料的描写手段、叙事方式、逻辑结构以及衔接手段进行破解和分析。
语篇结构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语篇分析即是从语篇入手,把文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明确地篇章结构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词、句的表层意义上,而要上升到对文章的架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深层意义的把握。
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张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直接使用语言的机会。
语篇分析是一种新的阅读理论,属于一个尚未定性的学科。
其核心是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的一种阅读方法,追求语言的规律性和概论性,研究的是形成语句的过程。
语篇分析所遵循的原则是把语篇看作社会成员的社会活动,重视语义、上下文、社会文化语境以及语篇各个成分和层次的联系;研究语篇中的语法规则、语篇规则、交际规则和策略,重视认识的作用。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ZellingHarris指出:“语言不存在于单词和句子之中,而存在于联系着的语篇之中。
语篇是一个语言单位,强调语言的行为和活动,强调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新的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有4 个层次: 一是字面理解,即掌握文章的词、句子、句法,用母语将其逐字心译出来。
《语篇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篇分析
授课教师:丁言仁
教学对象:语言学方向(含翻译学方向)学生
教学时间:春季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总学时:36
学分:2
教学目的:
1)介绍关于英语语篇和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主要流派;
2)培养学生分析英语本族语者文本和中国学生英语文本的结构、连贯和衔接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3)提高学生组织口语和书面语文本的水平以及他们教授英语口语和写作的能力。
教学形式及要求:
课堂讲课、讨论、学生报告、评议
教学安排:
Week 1: Discourse and Situation
Week 2: Organization of Text
Week 3: The Underlying Organization
Week 4: Functions of a Clause
Week 5: Reference (1)
Week 6: Reference (2)
Week 7: Substitution (1)
Week 8: Substitution (2)
Week 9: Ellipsis
Week 10: Conjunction (1)
Week 11: Conjunction (2)
Week 12: Lexical Cohesion
Week 13: Discourse Coherence
Week 14: Project Work: Analyzing Actual Discourse
Week 15: Project Work: Reading
Week 16-18: Project Presentation
考核方法:
出勤及课堂参与(10%) + 作业(10%) + 课程论文(40% + 40%)
教材:
丁言仁,2001,语篇分析,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