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道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25
电气化铁道电气化铁道,是指将传统的煤炭、石油等能源驱动的机械式铁道改造为电力驱动的现代化铁路系统,利用电力作为动力源驱动列车运行。
电气化铁道的引入和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运输效率和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电气化铁道能够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
使用电力驱动列车可以提供更为持续、稳定的动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负荷需求。
相比传统的燃油驱动铁路,电气化铁道能够提供更高的牵引力和加速度,从而缩短列车的运行时间,提高列车的调度能力。
此外,电气化铁道使用电力作为动力源,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其次,电气化铁道能够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乘坐体验。
电力驱动的列车具有低噪音、低震动的特点,相比传统的煤炭驱动铁路,乘客能够享受到更加安静、平稳的乘坐环境。
此外,电气化铁道在车站设备和列车内部设施方面也得到了较大改善,提供了更加现代化和舒适的服务。
例如,一些电气化铁道可以提供无线网络服务,让乘客在列车上也能够进行网络通信,极大地提高了旅行时的便利性。
另外,电气化铁道也为铁路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电气化铁道对于铁路设备和技术的要求较高,推动了铁路系统的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
例如,为了满足高速列车的需求,电气化铁道需要配备高效的牵引系统和供电设备,推动了电力电子技术和能源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电气化铁道也为铁路工程建设带来了新的需求,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综上所述,电气化铁道作为电力驱动的现代化铁路系统,对于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改善乘坐体验和促进铁路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气化铁道将继续在未来的铁路建设和运营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助力我国铁路事业的长远发展。
铁路电气化技术是什么?铁路电气化技术是一种将铁路线路的牵引能源从机车牵引换成电力牵引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铺设电缆和建设变电站等方式,将电能输送到电力牵引列车上,从而实现列车运行的目的。
铁路电气化技术主要被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以及重载铁路等领域。
电气化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包括能源效率高、速度快、动力大、噪音低、污染少等。
在传统的机车牵引方式下,机车通过内燃机产生的能量传递给车轮,使车轮带动车辆运行。
而在铁路电气化技术下,电能通过供电系统传输到电力牵引列车上,驱动电动机旋转从而带动车辆行驶。
铁路电气化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了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行效率。
传统的机车牵引方式下,受到燃油机性能等因素的制约,列车运行的速度和效率受到限制。
而铁路电气化技术下,电机能够实现调速运行,从而控制列车的速度和功率。
此外,铁路电气化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列车的连续性运行,缩短了列车的停车时间,也可以实现列车的快速启动和停止,提高了列车的运行效率。
2. 提高了列车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为铁路电气化技术不受气温、高原等环境因素影响,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运行方式。
不仅如此,由于铁路电气化技术能够实现集控、自动化运行,从而保证了列车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
铁路电气化技术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降低了燃料费用,也可以减少空气、土壤等环境的污染。
4. 提高了乘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由于铁路电气化技术没有排放废气、废水等有害物质,可以减少列车内部空气的污染,降低乘车者的呼吸负担,提高列车的乘车舒适性。
总之,铁路电气化技术是一种高效、舒适、安全、环保的牵引方式,将是未来铁路建设的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我国铁路建设在跨跃式发展新思路的指引下,全国路网整体规划的战略部署正在稳步实施。
电气化铁路以其高速、重载、环保的优势已成为铁路发展的必然。
本文意在对新建电气化铁路牵引站的供用电相关技术及经济问题进行探讨。
1 电气化铁路概述用电力机车作为牵引动力的铁路。
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于1 879年在德国柏林建成。
中国于l961年建成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一一宝成铁路的宝鸡至凤州段。
电气化机车上不设原动机,其电力由铁路电力供应系统提供。
该系统由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构成。
来自高压输电线路的高压电经牵引变电所降压整流后,送至铁路架空接触网,电气机车通过滑线弓受电,牵引机车行驶。
供电制式分为直流制。
电气化铁路与现有其他动力牵引的铁路相比,具有的优越性是能源节省,其热效率可达20%~26%,运输能力大,功率大,可使牵引总重提高;运输成本低,维修少,机车车辆周转快,整备作业少、耗能少、污染少,粉尘与噪声小,劳动条件也较好等。
(1)电气化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原理。
电气化铁路的供电是在铁路沿线建设若干个牵引变电站,由电力系统双电源供电,经牵引变压器降压为27.5kV后通过牵引网向机车供电,电力机车采用25kV单相工频交流电压,在架空接触导线和钢轨之间行驶。
电气化高速铁路一般采用单相牵引变压器,从电网两相受电,对三相对称的电力系统来说,电铁牵引负荷具有非线性、不对称和波动性的特点,将产生负序电流和谐波电流注入电力系统。
(2)电气化铁路的心脏一~牵引变电所。
牵引变电所是牵引供电系统的心脏,它的主要任务是将国家电力系统送来的三相高压电变换成适合电力机车使用的单相交流电。
牵引变电所从国家电网引入千伏或l10千伏三相交流电源将三相电转换为适合电气列车使用的单相交流.5千伏电源并送上接触网.除此而外,它还起着供电保护测量控制电气设备,提高供电质量。
降低电力牵引负荷对公共电网影响的作用。
为确保牵引供电万无一失牵引供电系统都采用“双备份”模式,两套设备通过切换装置可以互为备用,并随时处于”战备状态,以备不时之需。
《铁道概论》项目8电气化铁路供电电气化铁路供电是指使用电力替代传统的蒸汽或柴油机械以提供动力,使列车运行更加高效、环保和经济。
本文将对电气化铁路供电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分析其优点、挑战和发展前景。
一、电气化铁路供电的原理和组成部分电气化铁路供电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接触网和供电系统将电能输送到列车上,供给电力机车或电力动车组。
电能的输送和利用过程需要接触网、变电所、继电保护系统、配电系统和动力机车/电力动车组等多个组成部分进行协调工作。
1.接触网: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由架空电缆和接触线构成。
接触线通过电气连接将电能传输到机车/动车组的受电弓上,以提供动力。
2.变电所:变电所是将高压输电线路中的交流电转换为适合列车使用的直流电的设施。
变电所负责电能的转换、配电和监控等工作。
3.继电保护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用于监控和保护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运行。
它能够检测系统中的异常,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4.配电系统:配电系统将变电所产生的电能传输到不同区段的铁路线路上,以满足列车的供电需求。
5.动力机车/电力动车组:动力机车或电力动车组是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最终受益者,它们通过接触线和受电弓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列车行驶。
二、电气化铁路供电的优点电气化铁路供电相比传统的蒸汽或柴油机械具有以下优点:1.节能环保:电气化铁路供电可以大大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采用清洁能源供电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缓解气候变化具有积极作用。
2.高效便捷:电气化铁路供电改善了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电力驱动系统响应迅速,加速性能好,能够更好地满足列车运行的需求,同时减少了动车组的机械磨损和维护成本。
3.运行成本低:电力供电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电力机车和电力动车组的能耗较低,维护成本相对较少。
这也有助于降低铁路运输的经营成本,提高铁路运输的竞争力。
三、电气化铁路供电面临的挑战电气化铁路供电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1.基础设施投资大:电气化铁路供电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包括接触网、变电所、配电系统等。
电气化铁道的认识一、电气化铁道概述电气化铁道,简称电气化铁路,是指经由电力机车或动车组等电力牵引的铁路。
电气化铁道的功能由其牵引供电系统、电力机车和信号控制系统三者共同完成。
电气化铁道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一个是牵引供电系统,另一个是电气机车。
牵引供电系统由牵引变电所和馈电线组成,负责将电能转化为适用于机车的能源。
电力机车是实际应用电能牵引运行的机车,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
二、牵引供电系统牵引供电系统是电气化铁道的能源部分,负责将电能供给电力机车。
它主要包括牵引变电所和馈电线,牵引变电所将电力系统的高电压转换成适合机车运行的低电压,馈电线则将电能传送到电力机车的电机上。
三、电力机车电力机车是一种使用电能作为牵引动力的机车,通常通过接触网或第三轨获取电能。
电力机车具有功率大、运行速度快、运行平稳、环保等优点,是现代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信号与控制系统信号与控制系统是电气化铁道的指挥系统,负责列车的运行控制和信号传递。
它主要由信号设备、联锁设备和集中控制系统组成,保障列车安全、有序的运行。
五、线路与桥梁电气化铁道的线路与桥梁是其基础结构,需要承受列车的重量和运行时的振动。
线路与桥梁的设计和建设必须满足安全、稳定、耐久等要求。
六、通信与调度通信与调度系统是电气化铁道的神经中枢,负责列车运行的控制和协调。
它主要由通信设备和调度设备组成,保障列车运行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调度指令的准确执行。
七、环境保护与安全防护电气化铁道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工作。
对于产生的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影响,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
同时,需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介绍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是指负责铁路系统供电系统的设计、建设、运维和管理的专业领域。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已经成为现代铁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供电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工作原理、设备组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进行介绍。
一、供电系统的概念供电系统是指为铁道运输提供所需电能的系统。
在电气化铁道中,供电系统起到向列车提供动力能源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为列车牵引提供电能,还能为列车的照明、空调、信号系统等提供所需电力。
二、发展历程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的电气化铁道出现在欧洲。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力技术的发展,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电气化铁道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三、工作原理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主要由供电变电所、接触网、牵引变压器、牵引网和列车等组成。
供电变电所将高压交流电转换为适合列车牵引的直流电,然后通过接触网和牵引网将电能传输到列车上,最终由列车上的牵引装置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列车运行。
四、设备组成1. 供电变电所:负责将电力系统的高压交流电转换为适合铁路牵引的直流电,并进行分配和调度。
2. 接触网:安装在铁路线路上方,通过接触网与列车上的受电弓接触,将电能传输到列车。
3. 牵引变压器:将供电变电所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适合列车牵引的低压直流电。
4. 牵引网:安装在列车车顶,通过接触网与列车上的受电弓接触,将电能传输到列车上。
5. 列车:通过牵引装置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列车运行。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的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
例如,采用新型的智能变电站和能量回馈技术,可以提高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还可以采用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来提供更加清洁和环保的能源供应。
2-第⼆章电⽓化铁道基本知识第⼆章电⽓化铁道基本原理第⼀节电⽓化铁道的概念及优越性⼀、电⽓化铁道的概念采⽤电⼒牵引的铁道叫电⽓化铁道。
它改变了蒸汽牵引和内燃牵引的常规牵引模式,给现代铁道运输带来了强⼤的⽣命⼒,是现代轨道运输发展的必由之路。
⼆、电⽓化铁路的优越性电⽓化铁路由电⼒机车通过接触⽹从外部电源取得电能牵引列车前进,所以它具有如下优点。
1、牵引功率⼤,运输能⼒⾼由于电⼒机车本⾝不带能源,也不需要带能源转换设备,可从外部电源取得所需全部电能,所以在同样机车重量情况下,电⼒机车容易做到⼤功率运⾏实践证明,电⽓化铁路在地形复杂的长⼤坡道、隧道群、⾼原和沙漠区段有着明显优势。
在地理条件较好的繁忙⼲线也显⽰了其优越性,在⽯—太线的⽯阳段,年运输能⼒由电化前的2000吨提⾼到电化后的6000万吨,从⽽显⽰了电⽓化铁路多拉快跑的特点。
2、牵引效率⾼,综合利⽤能源电⼒牵引消耗的是电能,⽽电能可以集中化现代化⽣产,⼤型现代发电设备可使热效率达到60%以上,若采⽤⽔⼒发电⽔能利⽤率更⾼,并且核能发电正在蓬勃发展之中,电⼒牵引是内燃牵引效率的两倍。
电⼒牵引可以综合利⽤能源,尤其在⽯油、煤炭资源⾯临枯竭的今天,⼈们努⼒开发、利⽤新能源,如风能、光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随着科学的发展,会有更⼴泛更廉价的再⽣能源被利⽤,电⽓化铁路可以利⽤⼀切能源发出的电能。
3、环保运输,⼯作条件好随着⼈们物质⽂明和精神⽂明的提⾼,⼈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
⼈类也受到了掠夺式占有的惩罚,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是⼈们的共识。
电⼒机车直接使⽤电能,免除了燃煤燃油排放的⼀氧化碳及其他有害⽓体的污染,给旅客及沿线⼈民创造了良好的⽣活、⽣产环境。
电⼒牵引利⽤了集约化发电设备的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优势。
电⼒牵引减少了余热及费⽓排放,给司乘⼈员及铁路⼯作⼈员创造了舒适、清洁的⼯作环境,特别是在长⼤隧道及其他通风条件差的区段尤为显著。
4、劳动⽣产率⾼,运输成本底由于电⼒机车可以连续不断地从外部电源取得电能,并且功率⼤,运⾏速度⾼。
第一章绪论一、交通运输运输是人与物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位移。
由于交通运输涉及的范围很广,因此运输活动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标准。
比如从运输对象看,可以分为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从运输方式看,可分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等等。
运输业不创造新的产品,也不改变劳动对象的形态和性质,而只改变其空间位置,所以运输业的产品就是“位移”。
在实际工作中,用周转量作为运输工作量的统计指标。
其单位为“人公里”和“吨公里”。
为了统计方便,一律按换算吨公里计算:1换算吨公里=1旅客人公里=1货物吨公里周转量分为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和全部周转量,其关系为:全部周转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运输业的产品是“位移”,因此它的产品不能储存,也不能转让,其生产过程同时也是消费过程,因此衡量运输业的标准,就是服务质量。
为了应对运输对象的随时变化,运输业必须拥有一定的储备运输能力。
二、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是以固定轨道作为运输线路,由机械动力牵引车辆,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的特点:1、运输能力大;2、运行速度快;3、运输成本低:铁路运输成本为汽车运输成本的1/11,能耗为汽车的1/7,且比公路占地少;4、准时、安全可靠:铁路运输基本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并有所有交通运输方式中最严格的规章制度,因此它是所有交通运输方式中最准时的。
铁路运输的缺点:1、一次性投资大,金属消耗量多,建设周期长;2、受既有轨道限制,缺乏灵活性。
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整个铁路交通系统就是一台大联动机。
因此它必须有统一集中的调度指挥,统一的列车运行计划和统一的运输组织规章制度。
铁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一是电气化,二是列车速度、密度和重量,三是信号系统的电子化和自动化。
第二章线路铁路线路是机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基础。
它负责承担列车重量和引导列车轮对运行。
铁路线路是一个工程整体,基本组成包括路基、桥隧建筑物和轨道三部分。
为保证铁路运输的正常进行,铁路线路必须经常保持完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