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路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7.15 MB
- 文档页数:56
电气化铁路基础知识制作人:林彬彬一.电气化铁路概述在铁路运输中,主要有三种牵引形式:蒸汽牵引、内燃牵引和电力牵引。
蒸汽牵引是铁路上最早采用的一种牵引形式,至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
因为它热效率低、燃料消耗大、污染环境重,严重影响铁路技术经济效能和铁路运输能力的提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逐渐被淘汰。
而内燃牵引和电力牵引,在技术上比较先进,是2 0世纪4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它们功率大、热效率高、过载能力强,能更好地实现多拉快跑,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所以发展很快。
特别是电力牵引,它除了具有上述优点外,还能综合利用资源和不污染环境,是今后发展的主要一种牵引形式。
二.世界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史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和第一台电力机车是1879年5月31日德国西门子和哈尔斯克公司研制和制造的,这条电气化铁路全长只有300M。
1881年西门子和哈尔斯克公司又修建了一条2.45千M 长的电力线路.1895年美国在5.6千M长的隧道区段内修建了一条675V的直流电气化铁路。
同年,日本在京都的下京区修建了一条6.7千M长的550V的直流电气化铁路。
1902年意大利在瓦尔切里纳线上修建了一条三相交流电气化铁路。
在最初,电气化铁路修建在工矿线路和一些大城市近郊线路上。
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逐渐发展到城市之间和运输繁忙的铁路干线上来了。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为了完成急剧增长的运输任务,以及与其他运输业的竞争的需要,开始大规模地进行铁路运输业的现代化建设,主要是牵引动力现代化的建设。
因此,电气化铁路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修建的国家逐渐增多。
电气化铁路发展最快的时期是60年代,平均每年修建达5000多km。
到70年代末,在工业发达的西欧、日本、前苏联,以及东欧等国家,运输繁忙的主要铁路干线就已经实现了电气化,而且基本上已经成网。
现在,这些国家正在集中力量修建时速200km以上的高速电气化铁路。
从70年以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如印度、朝鲜、土尔其、巴西、智利、摩洛哥等电气化铁路发展也很快,特别是我国的电气化铁路更有了飞速的发展。
电气化铁路名词解释
电气化铁路,即Electrified Railway,是指在铁路设备和铁路机
械上使用电力,运行铁路机车的综合铁路管理系统。
它是运用电气化技术,将电力交付到火车车辆,使火车有能力行进的一种轨道交通系统。
电气化铁路的基本设施包括分布式电力系统,一个轨道电缆系统,轨
道供电设备,车间供电设备和铁路电气设备。
分布式电力系统是将电力从
发电厂送到车间的电网,它主要由线路、变电站和计量装置组成,以及电
力送达末端用户所必需的保护设备。
轨道电缆系统将电能从车间发送到车站,均可安装在一般轨道设施升
压线或其它活动设备上。
轨道供电设备是在轨道上安装的一种设备,可以
将电能传送到铁路车。
车间供电设备也称为车间电源,它将电能从轨道电
缆系统中取出,并传送到铁路机车中。
铁路电气设备包括机车电动机、机车制动器、机车控制设备和铁路通信、信号和控制设备等,这些设备都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确保设备正常
工作。
目前,我国铁路建设在跨跃式发展新思路的指引下,全国路网整体规划的战略部署正在稳步实施。
电气化铁路以其高速、重载、环保的优势已成为铁路发展的必然。
本文意在对新建电气化铁路牵引站的供用电相关技术及经济问题进行探讨。
1 电气化铁路概述用电力机车作为牵引动力的铁路。
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于1 879年在德国柏林建成。
中国于l961年建成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一一宝成铁路的宝鸡至凤州段。
电气化机车上不设原动机,其电力由铁路电力供应系统提供。
该系统由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构成。
来自高压输电线路的高压电经牵引变电所降压整流后,送至铁路架空接触网,电气机车通过滑线弓受电,牵引机车行驶。
供电制式分为直流制。
电气化铁路与现有其他动力牵引的铁路相比,具有的优越性是能源节省,其热效率可达20%~26%,运输能力大,功率大,可使牵引总重提高;运输成本低,维修少,机车车辆周转快,整备作业少、耗能少、污染少,粉尘与噪声小,劳动条件也较好等。
(1)电气化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原理。
电气化铁路的供电是在铁路沿线建设若干个牵引变电站,由电力系统双电源供电,经牵引变压器降压为27.5kV后通过牵引网向机车供电,电力机车采用25kV单相工频交流电压,在架空接触导线和钢轨之间行驶。
电气化高速铁路一般采用单相牵引变压器,从电网两相受电,对三相对称的电力系统来说,电铁牵引负荷具有非线性、不对称和波动性的特点,将产生负序电流和谐波电流注入电力系统。
(2)电气化铁路的心脏一~牵引变电所。
牵引变电所是牵引供电系统的心脏,它的主要任务是将国家电力系统送来的三相高压电变换成适合电力机车使用的单相交流电。
牵引变电所从国家电网引入千伏或l10千伏三相交流电源将三相电转换为适合电气列车使用的单相交流.5千伏电源并送上接触网.除此而外,它还起着供电保护测量控制电气设备,提高供电质量。
降低电力牵引负荷对公共电网影响的作用。
为确保牵引供电万无一失牵引供电系统都采用“双备份”模式,两套设备通过切换装置可以互为备用,并随时处于”战备状态,以备不时之需。
电气化铁路知识电气化铁路是指通过直流或交流电来供电的铁路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节能、环保、减少噪声、运行效率高等。
本文将介绍电气化铁路的相关知识。
电流类型电气化铁路可以采用直流供电或交流供电,其选择主要取决于成本、技术和区域等因素。
直流供电直流供电是指电压和电流的方向不变,它主要使用在铁路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上,如地铁、轻轨等。
直流供电方式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功率损耗较大,需要在供电线路中添加减阻和扼流圈等设备来减小功率损失。
交流供电交流供电是指电压和电流的方向周期性变化,它主要应用在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等长程铁路系统上。
相比于直流供电方式,交流供电方式的功率损失较小,可以减少线路中的设备数量和成本。
电气化铁路的优点电气化铁路相比于传统的非电气化铁路系统,拥有许多优点,包括:节能环保电气化铁路采用的是直流或交流电来供电,相比于传统的机车牵引方式,其能效更高,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同时,电气化铁路的能量来源可以多样化,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运行效率高电气化铁路的供电方式基于电网系统,可以实现紧密的电力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对于铁路的运行管理和运输效率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电气化铁路的控制系统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列车的运行速度和方向,从而提高运行效率。
减少噪声电气化铁路的列车不会产生机械摩擦或爆震等产生的噪声,且电气化铁路的线路设施和维护工作也相对较安静,减轻了城市生活的噪音污染。
提高安全性电气化铁路可以通过自动化控制、信号和通信等技术手段,来改善铁路的运营安全性。
例如,列车的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控制和监控,提高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气化铁路的缺点电气化铁路虽然有着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成本、技术等。
成本电气化铁路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在建设和维护系统、拓展电力网络、设备安装和维修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技术要求高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因此成本较高,对于一些技术落后的地区或国家,难以快速开展电气化铁路建设。
电气化铁道的认识一、电气化铁道概述电气化铁道,简称电气化铁路,是指经由电力机车或动车组等电力牵引的铁路。
电气化铁道的功能由其牵引供电系统、电力机车和信号控制系统三者共同完成。
电气化铁道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一个是牵引供电系统,另一个是电气机车。
牵引供电系统由牵引变电所和馈电线组成,负责将电能转化为适用于机车的能源。
电力机车是实际应用电能牵引运行的机车,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
二、牵引供电系统牵引供电系统是电气化铁道的能源部分,负责将电能供给电力机车。
它主要包括牵引变电所和馈电线,牵引变电所将电力系统的高电压转换成适合机车运行的低电压,馈电线则将电能传送到电力机车的电机上。
三、电力机车电力机车是一种使用电能作为牵引动力的机车,通常通过接触网或第三轨获取电能。
电力机车具有功率大、运行速度快、运行平稳、环保等优点,是现代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信号与控制系统信号与控制系统是电气化铁道的指挥系统,负责列车的运行控制和信号传递。
它主要由信号设备、联锁设备和集中控制系统组成,保障列车安全、有序的运行。
五、线路与桥梁电气化铁道的线路与桥梁是其基础结构,需要承受列车的重量和运行时的振动。
线路与桥梁的设计和建设必须满足安全、稳定、耐久等要求。
六、通信与调度通信与调度系统是电气化铁道的神经中枢,负责列车运行的控制和协调。
它主要由通信设备和调度设备组成,保障列车运行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调度指令的准确执行。
七、环境保护与安全防护电气化铁道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工作。
对于产生的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影响,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
同时,需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