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比喻
B.拟人
C.对比
D.夸张Βιβλιοθήκη 5.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
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 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 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 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文天祥死时年仅47岁。
《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试结合全诗及作者生平, 谈谈你的理解
全诗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 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怀,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送到大都(今北京),文天祥誓不投降, 1282年三月, 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 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 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 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 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舍生取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过零丁洋
文天祥
1、朗诵、背诵古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理解、赏析诗歌精炼概括的语言。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气节和赤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