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控制
- 格式:pptx
- 大小:480.44 KB
- 文档页数:55
平面控制方案在实施平面控制方案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市场需求、组织结构、技术能力等。
一个成功的平面控制方案应该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的资源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满足客户需求,保持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以下是一个平面控制方案的示例。
一、方案背景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求不断变化,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我们制定了以下平面控制方案。
二、目标设定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规划生产流程,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和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 降低成本:通过精细控制原材料使用和减少人力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3.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严格控制每个生产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满足客户需求。
4. 增加市场份额:通过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争取更多客户,并增加市场份额。
三、方案实施1. 生产流程规划在制定平面控制方案时,我们需要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规划,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例如,可以采取流水线生产模式,将各个生产环节合理组织起来,减少转移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 资源管理合理管理和利用资源对于平面控制方案的实施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类型,合理配置生产资料和设备,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从而降低成本。
3. 质量控制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
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过程的监控,再到最终产品的检验与测试,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4. 员工培训为了保证平面控制方案的有效实施,员工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将组织相关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适应并贯彻平面控制方案。
五、监控与评估为了确保平面控制方案的效果,我们将建立监控和评估系统。
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各项指标和数据,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以实现持续改进。
六、总结平面控制方案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增加市场份额。
通过合理规划生产流程、优化资源管理、严格质量控制和员工培训,企业可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取得可持续发展。
建筑测量中的平面控制点设置和平差处理方法在建筑测量过程中,平面控制点的设置和平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平面控制点的准确设置和合理处理,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精度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和安全,本文将探讨建筑测量中平面控制点设置和平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平面控制点的设置平面控制点的设置是建筑测量中最基础的环节之一,它确定了测量网络的框架,是实际测量的基准。
平面控制点的设置应当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测量任务的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平面控制点的设置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形式和特点,合理选择控制点的数量和布局。
2. 控制点的设置应尽量避免误差的积累,尽可能选择较为稳定的地形或建筑物作为控制点。
3. 控制点的设置应分散布置,以确保整个测量区域都有足够的控制点支持。
4. 控制点的设置应与建筑物相关,可以与其它测量项目相配合,提高工作的综合效益。
平面控制点的设置影响了整个建筑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要充分考虑控制点的数量、精度和分布,以满足具体项目的需求,并避免误差的积累与成倍增加。
二、平差处理方法平差处理是建筑测量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用于处理测量数据的平差和改正,使得数据更加精确和可靠。
下面我们将介绍常用的平差处理方法。
1. 最小二乘法平差处理方法最小二乘法平差处理方法是建筑测量中最常用的平差方法之一。
它通过最小化测量残差的平方和,来估计未知数的值。
最小二乘法平差处理方法具有计算简单、可靠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测量项目中。
2. 导线平差处理方法导线平差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建筑测量中的距离测量。
它通过考虑导线的伸缩性和缓倾性,来进行距离测量数据的平差和改正。
导线平差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距离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3. 角度平差处理方法角度平差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建筑测量中的角度测量。
它通过考虑观测角度的误差和仪器误差等因素,来进行角度测量数据的平差和改正。
角度平差处理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角度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1.公路平面控制测量,包括路线、桥梁、隧道及其它大型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的原则。
2.路线平面控制网是公路平面控制测量的主控制网,沿线各种工点平面控制网应联系于主控制网上,主控制网宜全线贯通,统一平差。
3.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当采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时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当采用导线测量时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导线。
4.各级公路、桥梁、隧道及其它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表4.1.15.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确定,宜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
根据测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可按下列方法选择坐标系:1)当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2)特殊情况下,当投影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采用:①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②投影于 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椭球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3)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4)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独立桥梁、隧道等,可采用假定坐标系。
6.大型构造物控制网与国家或路线控制网进行联系且其等级高于国家或路线控制网时,应保持其本身的精度。
7.采用GPS测量平面控制网时,应符合《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066)的规定。
4.1.2 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1.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表4.1.22.各等级控制网应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三角形内角一般不小于30°,受限制时亦不应小于25°。
3.加密网可采用插点的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步骤介绍平面控制测量是地质调查和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确定某个点在给定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位置。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面控制测量的步骤,并提供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步骤一:确定控制测点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前,首先需要确定控制测点。
控制测点是已知坐标的点,用于建立平面坐标系。
通常选择基准点作为控制测点,基准点坐标可以通过全站仪、GPS等测量设备获取。
步骤二:建立平面坐标系根据确定的控制测点,在测区内建立平面坐标系。
平面坐标系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投影方式,常见的有高斯投影、UTM投影等。
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步骤三:设置测量仪器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前,需要设置测量仪器。
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设备,并进行仪器校准和参数设置。
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步骤四:测量控制点根据控制点坐标和仪器参数设置,在测区内进行控制点的测量。
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仪器稳定、准星对准和读数准确。
记录每个控制点的测量数据,包括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等信息。
测量控制点的具体操作方法1.将测量设备安放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准星对准和调整。
2.通过仪器的观测功能,获取每个控制点的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等数据。
3.确保每次测量的数据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以进行多次观测并取平均值。
步骤五:计算测量结果根据测量数据和控制点坐标,计算出其他待测点在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位置。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三角测量法、坐标转换法等。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坐标计算的具体步骤1.根据控制点的坐标和测量数据,建立测量方程组。
2.对测量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其他待测点的坐标结果。
3.对计算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判断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步骤六:检查和验证在完成测量计算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检查和验证。
可以选择测量点的回测方法,即重新测量已知控制点,比较测量结果和已知坐标的差异。
如果差异较大,则需要重新检查和调整测量数据。
工程施工平面控制要点包括在工程施工中,平面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平面控制是指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平面的控制,确保工程平面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平面控制包括土地平整、道路修建、建筑物修建等各个方面。
在进行平面控制时,需要考虑到各种施工条件和要求,保证工程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下面对工程施工平面控制的要点进行详细阐述:一、土地平整土地平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主要包括对工程用地进行平整、夯实、填筑等工作。
土地平整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需求,提供一个稳固的施工基础。
在进行土地平整时,要考虑到土壤的类型、地形地势、土地承载力等因素,确保土地平整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要点:1. 土地勘察:对工程用地进行勘察,了解土壤的类型、地形地势等情况,为土地平整工作提供依据。
2. 土地平整设计:根据土地勘察结果和工程设计要求,制定土地平整的施工方案和控制措施。
3. 土地平整施工:根据土地平整设计要求,采取合适的施工方法和工艺,进行土地平整工作。
4. 土地平整检查:对土地平整工作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土地平整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道路修建道路修建是工程施工中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它主要包括对工程道路进行铺设、翻修、维护等工作。
道路修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工程运输和施工需求,提供一个安全、顺畅的交通道路。
在进行道路修建时,要考虑到道路的用途、交通量、环境要求等因素,确保道路修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要点:1. 道路勘察:对工程道路进行勘察,了解道路的用途、交通量、环境要求等情况,为道路修建工作提供依据。
2. 道路设计:根据道路勘察结果和工程设计要求,制定道路修建的施工方案和控制措施。
3. 道路施工:根据道路设计要求,采取合适的施工方法和工艺,进行道路修建工作。
4. 道路检查:对道路修建工作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道路修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建筑物修建建筑物修建是工程施工中的重点工作。
它主要包括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施工、装修、验收等工作。
平面控制测量操作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是指通过一系列控制测量点来保证建筑物或道路等建筑结构的平面度、垂直度和水平度。
下面是平面控制测量的操作方法:
1.测量前,应调查控制点周围的地形,确定测量区域的边界。
2.根据需要建立控制测量基准点,确定各控制测量点的坐标,测量点可采用钉桩、地标等方式标定。
3.确定控制测量点的观测方位,选择适合的观测仪器进行测量,如全站仪、自动水平仪等。
4.按照先后顺序进行观测,遵守精密测量的操作规程,记录仪器刻度值或读取数据,注明测量点的编号和观测时间。
5.计算各控制测量点的坐标,进行误差调整和精度评定。
根据需要,制作控制测量图,标明建筑物或道路等建筑结构的平面度、垂直度和水平度。
6.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按照控制测量图进行实际测量并进行调整,确保建筑结构的准确平面度、垂直度和水平度。
7.最后,进行控制测量成果的归档和保存,在下次测量前进行检查和验证。
平面控制测量注意事项一、引言平面控制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等领域。
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就平面控制测量的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二、选择适当的控制点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控制点。
控制点应具备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要能够准确地代表所测区域的特征。
控制点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测量任务的要求、地形地貌特征以及测量设备的精度等因素。
三、合理布设控制网控制网的布设是平面控制测量的关键环节。
在布设控制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控制网的形状应合理,可以选择三角形、四边形或多边形等形状,以保证控制点之间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2. 控制网的密度应适当,过高的密度会增加测量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度,过低的密度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3. 控制网的布设应考虑测量任务的要求和地形地貌特征,合理选择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
四、确保测量设备的精度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时,测量设备的精度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确保其精度符合测量任务的要求。
2. 在使用测量设备之前,需要进行校准和检查,以确保其工作正常并具备准确度。
3.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温度变化、振动干扰等因素对测量设备的影响。
五、合理选择测量方法平面控制测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如全站仪法、电子经纬仪法等。
在选择测量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2. 考虑测量方法的精度、可靠性以及对测量环境的适应性等因素。
3. 在使用测量方法之前,要对其进行充分了解和熟悉,确保能正确操作和处理测量数据。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平面控制测量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在数据处理与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对测量数据进行校正和筛选,排除异常值和误差。
2. 选择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如最小二乘法、平均值法等,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平面控制方法平面控制方法1.平面控制网的形式和选择地面施工平面控制网经常采用的形式有三角网、GPS网、导线网、建筑基线或建筑方格网。
选择平面控制网的形式,应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场地的大小、地形、施工方案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区,常用三角测量、边角测量或GPS 方法建立控制网;对于地形平坦而通视比较困难的地区,则可采用导线网或GPS网;对于地面平坦而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常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组成简单的图形并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而对于地势平坦、建筑物众多且分布比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网。
(1)建筑场地大于1k川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一级或一级以上精度等级的平面控制网;建筑场地小于1k川或一般性建筑区,可建立二级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2)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2.三角网控制采用三角网作为施工控制网时,常布设成两级,一级为基本网,即厂区控制网,以控制整个场地为主;另一级是厂房控制网,它直接控制建筑物的轴线及细部位置。
当厂区面积较小时,可米用二级小二角网一次布设。
3.导线网控制采用导线网作为施工控制网时,也常布设成两级,一级为基本网,即厂区控制网, 多布设成环形,可按城市测量规范的一级或二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建立;另一级为测设导线网,即厂房控制网,用以测设局部建筑物,可按城市二级导线的技术要求建立。
厂房控制网的建立方法包括基线法、主轴线法等。
(1)基线法根据厂区控制网定出它的一条边作为基线,再在基线的两端精密测设直角,建立矩形的两条短边,并沿着各边丈量距离,埋设距离指标桩。
这种布设形式比较简单,测设起来也比较方便,但是由于其三边由基线推算,误差集中在最后一条边上,所以该条边误差比较大,此种方式只适用于中小厂房。
(2)主轴线法首先根据厂区的控制网定出矩形控制网的主轴线,再根据主轴线在厂房柱基的开挖范围之外,测设出四条边的控制网。
这样的布网方案灵活性大,其误差分布比较均匀。
测量爆炸!平面控制测量你必须知道的十大注意事项平面控制测量是现代工程测量中的重要环节,负责控制建筑物或结构的水平、垂直、平整度等重要指标。
但是,如果在实施过程中不遵循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测量误差,甚至会对整个工程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以下是平面控制测量中你必须知道的十大注意事项:1. 确定测量区域: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前,必须先确定测量区域,并在现场进行标记,避免造成误差。
2. 操作前核对仪器:在进行测量前,必须核对仪器,确保精度满足要求。
3. 测量前检查测量点:对于测量点所在的墙面或地面,要先检查其平整度和垂直度,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整改。
4. 避免干扰:如净空高度不够、周围有大型设备或钢筋等不良环境,应进行合理的防护,避免对测量产生影响。
5. 测量前准备工具:要先准备好相应的测量工具及辅助设备,如水平仪、经纬仪等。
6. 细节标注:在完成测量后,要对每个测量点进行细节标注,并在文档中详细记录。
7. 避免操作失误:在进行测量时要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如震动或晃动,避免对结果造成干扰。
8. 测量时注意方向: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时,要注意测量的方向,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9. 测量间隔时间:在连续进行测量时,应留出一定时间间隔,避免过度疲劳产生测量误差。
10. 重复测量验证:在完成测量后,应重复进行验证测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总之,平面控制测量是复杂的工程测量,要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遵守一系列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掌握建筑物或结构的水平、垂直、平整度等重要指标,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平面控制测量措施1. 引言在制造业领域中,平面控制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措施。
通过控制平面度,可以确保产品在表面平整度方面符合设计要求,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平面控制测量措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对平面度进行准确和有效的测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一些常用的工具与设备。
2.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平面度是指表面在一个平面上的各点与一个完全平面之间的距离差异。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表面上的点与一个参考平面之间的距离,判断表面的平整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2.1 接触测量接触测量是使用接触式测量仪器与表面物体直接接触并测量其高度差异的方法。
常用的接触式测量仪器包括游标卡尺、百分表、高度规等。
接触测量的优点是精度高,测量范围广,适用于各种平面度的测量。
然而,由于接触测量需要直接接触被测表面,可能对表面造成划痕或损伤。
2.2 非接触测量非接触测量是使用光学或激光等技术,通过测量光束的反射或散射来获取被测表面的高度差异信息的方法。
常用的非接触测量仪器包括激光扫描仪、光学投影仪等。
非接触测量的优点是可以非破坏性地对表面进行测量,适用于对脆性或易受损的材料进行测量。
但是,非接触测量的精度受到环境光线的干扰,测量范围也相对较窄。
3. 平面控制测量的常用工具与设备3.1 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是一种常见的接触测量工具。
它由一根刻度尺和一个可滑动的游标组成。
通过将游标逐渐与被测表面接触并记录刻度尺上的数值,可以测量出表面的高度差异。
游标卡尺常用于测量较小的平面度差异,具有精度高、使用方便等特点。
3.2 激光扫描仪激光扫描仪是一种常用的非接触测量设备。
它通过激光束扫描被测表面,并使用传感器记录激光与表面的交互信息,从而获取表面的高度差异数据。
激光扫描仪具有高精度、测量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对大面积、复杂形状的表面进行测量。
3.3 光学投影仪光学投影仪是一种基于投影原理的测量设备。
平面控制测量的原理
平面控制测量的原理是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根据测量对象的形状和尺寸,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方向和尺寸等信息。
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直线测量原理:利用直尺、测量尺等测量工具,测量物体上的直线的长度。
可以通过直线距离的测量,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尺寸。
2. 角度测量原理:利用角度测量器、角度尺等测量工具,测量物体上的角度。
可以通过角度的测量,确定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3. 矢量测量原理:利用二维矢量测量仪、全站仪等仪器设备,测量物体上的矢量信息。
通过测量物体上不同点的坐标,可以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和形状。
4. 数字化测量原理:利用数字水平仪、激光测距仪等数字化测量设备,将测量结果以数字形式表示。
可以利用计算机等自动化工具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以上原理的应用,平面控制测量可以实现对平面上物体位置、方向和尺寸等信息的准确测量和描述,为工程设计、制造和建设等领域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平面控制点做法及维护措施平面控制点是用于水平平面测量的一种重要的要素,它们可以用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平面控制点的建立和维护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以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平面控制点的建立和维护的具体做法及措施。
一、平面控制点的建立1.选择合适的位置:平面控制点的选择应考虑到地形、测区范围、测图比例等因素。
尽量选择地势平坦、明显的特征点,如建筑物角点、交叉点等。
2.确定控制点间的距离: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控制点之间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控制点间的距离应适中,既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又能降低成本。
3.测量平面控制点:使用全站仪等高精度测量设备进行平面控制点的测量,以获得控制点的具体坐标。
4.记录坐标数据:将控制点测量的坐标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标注和编号,以便后续测量和处理时使用。
5.处理数据:对测量得到的坐标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如平差、分类等,并存储到数据库中,以备使用。
二、平面控制点的维护1.定期巡视:定期对平面控制点进行巡视,检查其是否存在移位、破损等情况。
如有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替换。
2.保护措施:对平面控制点进行保护,如设置围栏、明确禁止擅自移动等措施,以避免人为破坏和误差。
3.监测移位:使用监测设备对平面控制点进行定期测量,监测其是否存在移位、沉降等情况。
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重新测量。
4.标志更新:定期检查平面控制点的标志牌和标识,是否清晰可见,如果有磨损或损坏,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5.建档备查:对平面控制点的建立和维护情况进行档案备查,包括测量数据、维护记录、监测数据等,以便日后查询和参考。
6.修复和更新:当平面控制点出现问题或需要更新时,应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新,保证控制点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结:平面控制点的建立和维护是水平平面测量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确保控制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在建立和维护过程中,需要坚持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措施,并加强管理和监督,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平面控制测量方法是对二维平面上的点、线、面进行测量和控制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土木工程等领域,对于确保产品和建筑物的准确度和质量至关重要。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主要方法:1.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并可根据测得的角度和斜距计算出点的坐标。
全站仪通常具有自动测量、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功能,能够提高测量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2.电子经纬仪电子经纬仪是一种测量方位角和斜距的仪器,它可以通过测量目标点与基准点之间的角度和斜距来计算目标点的坐标。
电子经纬仪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特点,在测量平面控制点时非常有效。
3.测距仪测距仪是一种利用光学、电磁波或声波等原理测量距离的仪器。
在平面控制测量中,常用的测距仪有激光测距仪和电磁波测距仪。
测距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出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对平面控制点的测量和控制。
4.全息测量法全息测量法是一种基于全息干涉原理的测量方法,它利用激光的相干特性实现对平面控制点的测量。
全息测量法具有非接触、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平面控制测量领域。
5.相位测量法相位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光或电磁波的相位差来计算距离或坐标的方法。
在平面控制测量中,常用的相位测量法有干涉测量法和调制成像测量法。
相位测量法具有高精度和快速的特点,适用于高精度的平面控制测量任务。
6.全息成像法全息成像法是一种通过全息技术实现对平面控制点的测量和控制的方法。
全息成像法可以记录和还原目标点的光场信息,从而实现对其位置和形状的测量和控制。
全息成像法具有非接触、高精度的特点,在一些特殊的平面控制测量任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测距仪、全息测量法、相位测量法和全息成像法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在测量平面上的点、线、面时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和控制。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形式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平面角度控制和平面线性控制。
1. 平面角度控制:通过测量和控制平面上的角度来实现平面控制。
常用的平面角度控制方法包括:
- 平面角度测量:通过使用角度测量仪器如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平面上的角度值。
- 平面角度控制点的设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平面上的角度
控制点位置,并用地面标志物或测量仪器进行标记。
- 平面角度控制测量:使用测量仪器在角度控制点之间测量角
度值,以检查平面的角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 平面线性控制:通过测量和控制平面上的线性距离来实现平面控制。
常用的平面线性控制方法包括:
- 平面线性测量:通过使用距离测量仪器如测距仪、激光测距
仪等,测量平面上的线性距离值。
- 平面线性控制点的设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平面上的线性
控制点位置,并用地面标志物或测量仪器进行标记。
- 平面线性控制测量:使用测量仪器在线性控制点之间测量距
离值,以检查平面的线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这两种基本形式的平面控制测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组合使用,以实现对平面上角度和线性的全面控制。
2.1.1 国家平面控制网国家平面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
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并为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研究资料。
国家控制网是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依照施测精度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四个等级建立的,它的低级点受高级点逐级控制。
建立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常规方法有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
1.三角控制网三角测量是在地面上选择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控制点,组成互相连接的三角形且扩展成网状,称为三角网,如图2—1所示。
三角形连接成条状的称为三角锁,如图2—2所示。
在控制点上,用精密仪器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测定出来,并测定其中一条边长,然后根据三角公式解2-1三角网 2-2三角锁算出各点的坐标。
用三角测量方法确定的平面控制点,称为三角点。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三角网,称为国家平面控制网。
按控制次序和施测精度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布设原则是从高级到低级,逐级加密布网。
一等三角网,沿经纬线方向布设,一般称为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二等三角网,布设在一等三角锁环内,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全面基础;三等、四等三角网是二等三角网的进一步加密,以满足测图和施工的需要,如图2—3所示。
2.导线控制网导线测量是在地面上选扦一系列控制点,将相邻点连成直线而构成折线形,称为导线网,如图2—4所示。
在控制点上,用精密仪器依次测定所有折线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解析几何的知识解算各点的坐标。
用导线测量方法确定的平面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三角网时,当某些局部地区采用三角测量有困难的情况下,亦可采用同等级的导线测量网代替。
导线测量也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其中一等、二等导线,又称为精密导线测量。
2-3国家平面控制网 2-4导线网图根平面控制网为满足小区域测图和施工需要而建立的平面控制网,称为小区域平面控制网。
小区域平面控制网亦应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建立。
测区范围内建立最高一级的控制网,称为首级控制网;最低一级的即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