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断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与瞬时地震属性_罗登贵
- 格式:pdf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9
地质学知识:活断层与地震预测研究地震是地球表面上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的发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地震是一个复杂的地球物理现象,目前还无法完全预测和控制。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各种地震预测方法。
其中,研究活断层是地震预测的一个重要方向。
活断层是指地球上相对活跃的断层带,通常是地震活动的主要区域。
在活断层上,岩石分裂和移动会导致地震发生。
通过对活断层的研究和监测,可以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震破坏主要集中在地壳上部,活断层的深度一般不超过20千米。
地震的预测主要考虑活断层的地质构造和地震历史,以及断层上的地震监测数据。
活断层的结构、活动性、位移和滑动速率等信息对于预测地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震预测的难点在于,活断层的结构和活动特征非常复杂,且难以直接观测。
科学家们通过采用各种手段来获取和分析活断层的信息。
其中,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地质、地形测量和卫星遥感等技术是比较常用的手段。
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通过探测地下结构来获取活断层信息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测量地震波速度、密度和弹性模量等参数,从而获取震源、震源深度、断层参数和地下介质信息等。
地震地质是一种通过分析岩石样本和地貌变化等,来研究活断层历史和特征的方法。
地形测量则是通过高精度的测量和图像分析等技术,来获取地表和地形变化的信息。
相比之下,卫星遥感则可以提供更广阔的信息范围和更高的数据精度。
通过以上方法获取的活断层信息,需要进行整合和分析,以判断地震的概率和可能的震级等信息。
科学家们可以根据历史地震数据库来预测相同地区和活断层的地震,还可以通过模拟地震等方式来扩大研究深度和范畴等。
当前,地震预测已经成为震后救援工作和地震安全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研究活断层的地质构造和变化过程,科学家们不断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未来,地震预测的技术和方法还将不断更新和改进,以应对地球表面上越来越频繁和严重的地震灾害。
钟祥市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
雷静雅;王开岭;胡坚;罗登贵;龚凯虹;王磊
【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年(卷),期】2013(033)0z1
【摘要】通过钟祥市农村民居抽样调查,对其民居建筑物质量现状进行评估和抗震性能评价,得出钟祥农居结构抗震设防存在如下问题:1)地基未做适当的处理;2)结构构造措施不到位;3)墙体强度低;4)建筑材料和施工质量差.
【总页数】4页(P133-135,139)
【作者】雷静雅;王开岭;胡坚;罗登贵;龚凯虹;王磊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1;开封大学,开封475004;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1;开封大学,开封475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6
【相关文献】
1.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梧州市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 [J], 杨钦杰;刘华贵;赵修敏
2.张家口西部山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与分析 [J], 贾晓辉;李皓;李姜;贾军鹏;杨凡;张合;
3.北京延庆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分析 [J], 栾桂汉;任志林;王飞;何西令
4.桂东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 [J], 杨钦杰;高鹏飞;赵修敏;刘华贵
5.河南范县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与分析 [J], 孙杰;李涛;张扬;马兴全;赵显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汶川Ms 8.0级地震强震记录所揭示的地震断层特征分析张冬丽;徐锡伟;周正华;于贵华【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10(017)005【摘要】基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 8.0级地震的强震台站记录,对比发震断层两侧的峰值加速度与地表破裂带上同震位移的分布特点,探讨了地震动强度分布特征与地表破裂位移分布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近断层典型台站的强震动记录时程特征,获得了强地震动记录中所包含的断层破裂过程和破裂习性信息,从强震观测记录的角度进一步证实了汶川地震主震的多次破裂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主震至少包含了4次地震破裂事件,最主要的前两次破裂事件分别对应映秀-北川断裂段和北川-南坝断裂段的破裂过程,后两次破裂事件释放的能量相对较小,应该是第二次破裂过程触发局部次级破裂所引起的.此外,垂直于断层的峰值加速度剖面揭示的发震断层的高倾角逆冲特性,与地震地质调查和小震精定位等确定的相应结果是一致的.【总页数】10页(P33-42)【作者】张冬丽;徐锡伟;周正华;于贵华【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断层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断层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断层研究中心,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相关文献】1.基于汶川 MS8.0地震强震动记录的山体地形效应分析 [J], 王伟;刘必灯;刘欣;杨明亮;周正华2.基于汶川8.0级强震记录的近场地震动特征分析 [J], 李英成;陈清军3.紫坪铺水库地震台网地震记录仪记录汶川Ms8.0地震震相到时准确性验证 [J], 韩进;谢蓉华4.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甘肃强震记录与初步分析 [J], 刘旭宙;姚凯;何新社;周民都;闵祥仪5.吉林松原MS5.7、MS5.1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分析 [J], 徐钦; 陈琳荣; 张宇; 王文才; 石文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论文提要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较复杂的地质现象,我国华北、苏北、江汉、南海北部湾盆地等地区断层都相当发育,断层对于油气的运移聚集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与油气形成、分布、富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正确解释断层就成为地震资料解释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下面我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正文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主要特征:1.反射波同相轴错断,由于断层规模不同可表现为反射标准层错断和波阻系的错断,在断层两侧波阻关系稳定,波阻特征稳定,这一般是小型断层的反映,其特点是是断距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
2.反射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阻间隔突然变化,在断层的下降盘地层变厚,而上升盘地层变薄甚至缺失,这种情况往往是基底大断层裂的反映,其特点是断距大,延伸破碎带宽,这种断层对地层厚度起着控制作用,一般是划分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3.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这是由于断层错动引起的两侧地层产状突变,或是断层面的屏蔽作用和对射线的畸变造成的。
4.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一般这是小断层的反映,但应注意这类变化有时可能是由于地表条件变化或地层岩性变化以及波的干涉等引起,区别他们要综合考虑上下波阻关系进行分析,对于地表条件引起的同相轴扭曲常表现为对不同深度的同相轴都是一样的影响。
5.异常波的出现这是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志,在时间剖面上反射层中断处往往伴随出现一些异常波如绕射波,断面反射波它们一方面使记录复杂化另一方面成为确定断层的重要依据一、断层模型的剖面特征(一)水平地层中的断层图一所示是水平地层中直立断层、倾斜正断层、倾斜逆断层的断层模型和叠加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形态,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震反射剖面特征与实际模型基本一致,断层棱点处出现绕射波。
(二)倾斜地层中的断层当断面倾斜时,断面反射波向其下倾方向偏移有以下几种情况:正向断层和反向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与断面倾向一致称为正向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与断面倾向相反称为反向断层,在水平叠加剖面上,正向断层的两盘的反射和断面波都向下倾方向偏移,反向断层的两盘反射向断面波相反方向偏移,(图一)绕射波的极小点对应真实地层断点位置,断盘反射波在断点处与绕射波向切,断面反射相对地下真实地层的断面位置总是向下倾方向偏移。
浅地震反射剖面揭示地震小区划覆盖层厚度及隐伏断裂——以九江芳兰规划区为例林松;蔡永建;雷东宁;王秋良;杨钢【摘要】以九江芳兰规划区为例,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方法获取小区划工区的覆盖层厚度,并查明周边隐伏断裂位置及特征.结合钻孔资料对比解译,对地震小区划工作提供基础地震地质信息,同时为该区的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资料.【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18(038)009【总页数】6页(P881-885,896)【关键词】浅层地震反射;地震小区划;覆盖层;隐伏断裂【作者】林松;蔡永建;雷东宁;王秋良;杨钢【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城市地震小区划以地震危害性分析、地震影响小区划、地震灾害与损失预测以及抗震防灾规划等为主要研究内容[1],是一项在城市地区进行地震学、地质学、土力学、地震工程等多学科的调查与研究工作[2]。
在城市化进程中,地震小区划可为新建、扩建、改建的大型建筑和公共设施提供抗震设防的地震动参数以及对潜在地震地质灾害作出客观评价。
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可以为小区划工作提供工程地质分区依据,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其主要目的是查明区划范围内覆盖层的厚度以及是否有隐伏断裂存在,但单一的钻探工作难以查明较大范围内的覆盖层厚度信息以及存在的隐伏断裂。
浅层地震反射在郧西盆地断层探测中的应用与研究林松;罗登贵;李媛;周欣【摘要】在前期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郧西盆地进行针对性的浅层地震反射勘探,并利用地震发射结果来确定断层位置及构造特征.该研究对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地震安全系统的建设有一定意义.【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17(037)002【总页数】4页(P146-148,191)【关键词】浅层地震反射;两郧断裂;断层探测;南水北调【作者】林松;罗登贵;李媛;周欣【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郧西盆地属于两郧断裂构造区,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必经之地。
研究断裂区断层确切的空间位置、运动性质、活动时代等,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地震安全系统的建设意义重大。
目前,对于两郧断裂区断层的确切位置没有定论。
根据项目组设计,结合相关地质调绘资料及遥感资料,对两郧断裂郧西盆地进行了浅层地震反射勘探,目的是通过浅层地震反射勘探,识别出浅部(0~100 m)地下地质结构的空间展布状态,为地质填图、断层活动性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1.1 两郧断裂概况两郧断裂西起漫川关盆地西北,东延经郧西、郧阳、均县,没入南襄盆地,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延伸约250 km,主断面倾向北,倾角40°~75°。
新晃贡溪重晶石矿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个沉积型重晶石矿。
矿区位于湘黔两省接壤处。
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地台江南古陆的雪峰古陆湘黔桂隆起带。
含矿岩系为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白云岩、留茶坡组硅质岩及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下段碳质页岩。
其中后者是主要含矿层,由碳质页岩、重晶石、钙质磷块岩、硅质岩组成,厚10.8一11.72米。
重晶石矿体赋存于含矿层中部,位钙质磷块岩之上,碳质页岩之下。
含矿层底界清楚,顶界与碳质页岩呈过渡关系。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
一般走向长几公里,最长20多公里,厚1.5一3.0米,最大厚度7.0米,全矿区平均厚度2.04米。
矿层产状平缓,构造简单,往深部厚度增大。
第一章新晃工业园区域构造稳定及地震1.1 区域地质背景本区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总体地势为由北西向南东方向呈阶梯状递降,并形成明显的三个阶梯台面及其之间的过渡梯坎带。
拟建场址区位于第三级阶梯之上,区域剥夷面普遍发育有三级。
本区所属大地构造单元位于Ⅰ级扬子地块东南缘,与Ⅰ级构造单元华南褶皱带相接,现今构造为武陵山—新晃—凯里—三都逆冲推覆-褶皱带。
区内沉积盖层出露齐全,从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分布,各系地层之间除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为整合接触、前震旦系板溪群与梵净山群、侏罗系与白垩系—第三系以及第四系与老地层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外,其它各系之间为假整合接触。
上述地层接触关系反映区内主要经历了三次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即震旦纪前的武陵运动和雪峰运动、侏罗纪末的燕山运动和新生代的喜山运动。
武陵运动和雪峰运动使前震旦纪地层产生褶皱变质;燕山运动使古生代至中三迭统的沉积盖层产生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奠定了本区的构造框架;喜山运动在区内表现为构造的继承活动和下第三系轻度褶皱、断裂。
根据区域新构造运动分区,本区位于“黔东湘西弱上升区”内(图2.1—1),区域总的地势表现为自北西向南东方向呈阶梯状降低。
图2.1—1 区域新构造分区图1、Ⅰ级构造单元界线2、Ⅱ线构造单元界线3、Ⅲ级构造单元界线1.2 主要断裂特征及活动性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且不同方向者相互交合,错移着不同时代的地层,构成本区复杂多变的构造景观。
关于活断层的文献综述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02班朱智清20094690 活断层,是指现今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人类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曾经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后一种也可称为潜在断层。
我们所说的活断层是第四纪期间,尤其是距今10万年来有过活动,今后仍可能活动的断层。
它的规模可大到板块边界,也可小到仅几十公里长。
活断层和地震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多数强震的极震区和等震线的延长方向和当地断层走向一致。
大地震的前震和余震也沿断层线性分布。
活动断层,它不仅是地震、地裂缝等重大灾害的罪魁祸首,也是控制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分布的重要因素。
工程意义上的活动断层,是指晚更新世(12万年左右)以来有活动的断层。
这些断层在我国大陆内部广泛分布,尤其在中国西部地区,活断层规模大、活动性强,造成了严重的地质灾害。
与活断层相关的地质灾害可分为活断层快速活动灾害、活断层缓慢活动灾害、活断层次生灾害三种类型。
断层快速活动形成地震。
地震灾害主要表现为地表破裂、崩塌、滑坡、砂土液化等。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切割地表400多公里,沿山脊、水系位错,鼓包、裂缝纵横,造成输油管线破裂、通讯光缆中断,正在施工的青藏铁路也遭受严重破坏;2003年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砂土液化造成学校操场积水成溏,大面积农田淹没。
活断层次生灾害指由于断层活动造成利于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
如断层破碎带、节理带、断层陡坝及崩积物等均利于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藏东—川西地区,是中国大陆内部断裂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区内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是川藏公路畅通率极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概述:首先,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动运动的产物。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活断层往往是地质历史时期产生的深大断裂,在晚近期及现代地壳构造应力条件下重新活动而产生的。
深大断裂是指的是切穿岩石圈、地壳或基层的断裂,其延伸长度达数十、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切割深度数公里至百余公里。
鄂西北房县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蔡永建;雷东宁;乔岳强;罗登贵;汤勇【摘要】房县盆地整体地形南陡北缓,古近系广泛发育,前第四纪地层向南倾斜.其南部边界的青峰断裂带在古近纪正断作用明显,北东向白鹤断裂的正断和北西向安康-房县断裂的左旋控制青峰断裂的范围和盆地的东西边界.房县盆地是典型的半地堑断陷盆地,经历了拉张-挤压-差异升降的过程,现今仍发育温泉群,时有中等地震发生.【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17(037)002【总页数】5页(P111-115)【关键词】房县盆地;青峰断裂带;半地堑断陷盆地;演化【作者】蔡永建;雷东宁;乔岳强;罗登贵;汤勇【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3房县盆地位于秦岭褶皱系南缘,紧邻扬子准地台,呈东西向展布,长约27 km,宽约12 km。
南秦岭皱褶带内,受造山运动的影响,发育众多山间盆地,类型以张性盆地为主。
房县、青峰一线,近东西向展布的盆地在结构上与其他盆地存在较大的差异,关于盆地的类型主要存在拉分、拉张断陷和挤压凹陷等不同认识[1]。
而房县盆地因其范围大、沉积厚和构造现场丰富而备受关注,对其形成与演化过程的探讨也是研究秦岭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边界新构造期以来地质环境的重要手段。
一:泸定地震1、泸定地震的基本状况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 年9 月5 日12 时52 分在四川泸定县(29.59°N,102.08°E)发生M S6.8 地震,距离此次地震震中最近的活动断裂为鲜水河断裂带。
鲜水河断裂是四川地震史上一条最长最活跃的地震带,该地震带西起甘孜东谷北,向东南延伸,经炉霍、道孚、康定,南达石棉,长约400 km。
这条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震级大,破坏烈度强。
自1725 年以来,在这条地震带上共发生7 级以上地震7 次。
此次地震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附近,距离安宁河断裂带、丽金—小金河断裂带和大凉山断裂带三岔口地区不远。
(摘录:2022 年9 月5 日四川泸定MS6.8 地震矩心矩张量解*汪贞杰1)2、政府紧急预案及伤亡情况: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立即启动二级地震响应,成立应急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同时,指派当地防震减灾工作部门及地震监测中心站前往震区调查核实震情、灾情,协同当地政府抗震救灾。
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将二级升为一级,截止于9月12日18时。
截止2022年9月11日17时,地震已造成93人遇害。
3、泸定地震产生原因及其诱发的次生灾害:此次地震震中最近的活动断裂为鲜水河断裂带,初步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走滑型破裂。
次生灾害:主要包括地面开裂、山体滚石坍塌、山体滑坡、地基失效和地表塌陷,因滑坡造成堰塞湖继而垮坝造成水灾,或由于地震后,山体物质变得松散酥脆,再加上降雨的水流冲刷或裹挟滑坡体物质形成泥石流。
.4、地震波与地震预警: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四周传播。
地震波有纵波(P)和横波(S)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远远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发出的警报。
2011 年3月11 日,东日本大地震M9.0 的地震预警(日本称为紧急地震速报),让东京地区(距震中400 余千米)在强烈震动的S 波到达之前大约60 s 收到地震警报,引起了全球关注,让全世界更加认识了地震预警。
《工程地质与勘察》模拟题一、单选题1.相比较来讲,下列各学科与工程地质学联系不大的是( D ).A.土力学B.岩土工程C.水力学D.材料力学2.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处于中间的圈层是( C ).A.地壳B.地核C.地幔D.不能确定3.岩石按生成原因可以分为( B ).A.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C.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岩D.岩浆岩、石灰岩、沉积岩4.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以后所形成的结构称为( A ).A.碎屑结构B.斑状结构C.沉积结构D.碎裂结构5.在垂直压力作用下,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能力称为岩石的( D ).A.抗剪断强度B.抗剪切强度C.抗拉强度D.抗剪强度6.下列不是地质年代单位的( D ).A.宙B.代C.纪D.统7.天然地震按成因可划分: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 A ).A.诱发地震B.形变地震C.强震D.海洋地震8.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不包括( B )地下水.A.包气带水B.裂隙水C.潜水D.承压水9.风化作用在岩石中形成的结构面( C ).A.原生结构面B.构造结构面C.次生结构面D.构造面10.斜坡的变形方式有蠕动和( C ).A.崩塌B.滑动C.松动D.弯曲二.填空题1.活断层按其活动性质分类,可分为蠕变型活断层(蠕滑型)和突发型活断层(粘滑型);其中突发型活断层(粘滑型) 同时伴有较强烈的地震发生.2.泥石流特征包括:密度、结构、流态、直进性、脉动性3.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具有可溶性岩石、具有溶蚀能力的水、具有良好的水循环条件(补给、排泄).4.当渗流的动水压力达到岩土的抗渗强度时,便会发生渗透变形.5.活断层在时空域内运动的参数有:产状、长度、断距、错动速率,错动周期和活动年龄等,这些参数是在活断层区进行地震预报和设防的重要资料.6.边坡变形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卸荷回弹,蠕变变形(蠕滑)和弯折倾倒等.7.围岩压力是围岩与支护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按形成机理可分为:形变围岩压力、松动围岩压力,冲击围岩压力.8.水利大坝建成后,坝上游水位抬高,在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下,库水可能通过坝基或坝肩岩层中的孔隙、裂隙、破碎带向下游渗漏,前者称为坝基渗流,后者称为绕坝渗流.9.渗透变形产生的基本条件:渗流的动水压力达到岩土的抗渗强度10.泥石流类型中如果按泥石流物质组成进行分类,可分为:泥石流型泥石流、水石流型泥石流、泥水流型泥石流.三、判断题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即矿物的解理.( ✔)2.大理石属于沉积岩.( ✘)3.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强度降低的性质即岩石的抗冻性.( ✘)4.组成褶皱的岩层,同一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即枢纽.( ✔)5.残积土是未经搬运的,由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6.承压水的承压水位与埋藏深度一致.( ✘)按滑动的力学性质,滑坡可分为牵引式滑坡和推动式滑坡两种类型.( ✔)8.按地质成因岩石可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片麻岩三大类.( ✘)9、勘察一般分为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阶段.( ✔)10、某一褶曲,核部为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且对称分布则该褶曲为向斜褶曲.( ✘)四、问答题1.活断层的定义?及对活断层进行工程地质研究的重要意义?[答]:活断层或称活动断裂是现今仍在活动或者近期(晚更新世以来,(约12万年)有过活动,不久的将来还可能活动的断层。
天然气叠后地震检测技术研究
肖红平;时林春;高建军;毕二刚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07(000)0S1
【摘要】随着地震资料品质的不断改善,多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等一些常规的天然气叠后地震检测技术成为了天然气勘探的有效手段。
为此,针对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桃园、红星两个天然气富集区块,从气藏的地震响应特征入手,进行了能量半衰时属性、平均反射强度×谱峰值频率属性、谱峰值频率到高截频谱斜率属性、瞬时谱分析等利用叠后地震资料进行气藏检测的技术研究,预测结果与试采情况比较吻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页数】3页(P)
【作者】肖红平;时林春;高建军;毕二刚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与应用 [J], 高建虎;雍学善;刘洪
2.叠前叠后地震多属性反演在牛东潜山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J], 秦凤启;王亚;王孟华;冯小英;邢福松;刘浩强;贾敬
3.不同尺度裂缝的叠后地震预测技术研究 [J], 梁志强
4.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叠后地震属性分析 [J], 潘冬阳;陈晨;谢雪恋
5.基于Zoeppritz方程的叠前和叠后混合多参数非线性地震反演 [J], 张凌远;张宏兵;尚作萍;严立志;任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层地震反射在郧西盆地断层探测中的应用与研究林松;罗登贵;李媛;周欣【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17(037)002【摘要】在前期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郧西盆地进行针对性的浅层地震反射勘探,并利用地震发射结果来确定断层位置及构造特征.该研究对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地震安全系统的建设有一定意义.【总页数】4页(P146-148,191)【作者】林松;罗登贵;李媛;周欣【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相关文献】1.用浅层地震反射法探测河北山前平原活断层依据及效果 [J], 唐大荣2.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中的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库建设——以石嘴山市活动断层探测为例 [J], 王银;杜克平;于贵华;孟广魁;崔谨;吴熙彦;3.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中的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库建设——以石嘴山市活动断层探测为例 [J], 王银;杜克平;于贵华;孟广魁;崔谨;吴熙彦4.拉萨盆地隐伏断裂浅层反射地震探测及断层活动性分析 [J], 谢平;杨歧焱;尤惠川;周月玲;许亮5.利用地面激光与地质雷达综合探测活断层浅层三维结构——以川西理塘毛垭坝盆地北缘正断层为例 [J], 张迪;吴中海;李家存;刘绍堂;马丹;卢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沿层地震属性分析在川东北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巫盛洪;李志荣;龙资强;姚付生
【期刊名称】《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年(卷),期】2003(025)003
【摘要】提取相关的地震属性,对这些地震属性进行聚类研究及分析归纳,找出针对储集体的敏感属性,建立起储集层的地震响应模式.这里对几种重要参数的计算原理、物理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做了正演模型研究,对川东北部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进行
了参数提取与过井参数聚类.结果表明,对高品质的地震资料,使用属性分析进行储层的模式建立以及储层的横向变化研究是可行的.
【总页数】6页(P201-206)
【作者】巫盛洪;李志荣;龙资强;姚付生
【作者单位】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调处物探研究中心,成都,华阳,610213;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调处物探研究中心,成都,华阳,610213;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调处物探研究中心,成都,华阳,610213;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调处物探研究中心,成都,华阳,6102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改进的双矿物模型在川东北地区陆相致密储层测井评价中的应用 [J], 司马立强;高峰;闫建平;张凤生;梁晓宇
2.暂堵转向压裂技术在川东北致密砂岩储层中的应用 [J], 张胜利
3.闭合酸压技术在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 [J], 屈静;林立世;杨永华;张磊;杨衍东
4.成像测井技术在川东北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J], 吴见萌;葛祥;缪祥禧;樊靖宇
5.C、O同位素在川东北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J], 陈梅;王龙樟;张雄;陈志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动断裂带内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变形类型
晁洪太;邓起东;李家灵;王志才;满洪敏
【期刊名称】《地震地质》
【年(卷),期】2001(023)003
【摘要】选择了一些典型活断层地质剖面,对经受了构造变动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进行了定向原状样品采集.通过室内样品固结、显微薄片制作和显微构造现象观察,
从显微域里找到了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变形的一些特点,并进行了分类.第四纪松散沉
积物的变形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破裂变形,主要表现为平行滑动条带、平直滑动界面、碎屑颗粒的破碎等;另一种是流动变形,主要表现为:流动构造、碎砾旋转、粘土矿物的拖曳滑动等.
【总页数】8页(P399-406)
【作者】晁洪太;邓起东;李家灵;王志才;满洪敏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山东省地震局;山东省地震局;山东省地震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
【相关文献】
1.城市地质调查中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分类研究 [J], 蔡向民;栾英波;郭高轩;徐巍
2.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活断层滑动面的显微构造研究方法 [J], 晁洪太;邓起东;李家灵;王志才;满洪敏
3.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隐性活断层的显微构造特征 [J], 晁洪太;邓起东;李家灵
4.山西平陆黄河北岸第四纪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古地震成因研究 [J], 史双双; 赵强; 薄建杰; 韩晓飞; 张丽; 杨会丽
5.关于第四纪沉积物的沉积相和成因类型 [J], 张可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