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每课一练 4.3 垃圾资源化 (人教版选修1)

每课一练 4.3 垃圾资源化 (人教版选修1)

每课一练 4.3 垃圾资源化 (人教版选修1)
每课一练 4.3 垃圾资源化 (人教版选修1)

4.3 垃圾资源化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1)

基础落实

1.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再利用的途径一样

B.热裂解的优点是无需对废弃塑料进行严格分选

C.废弃塑料的利用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D.废弃塑料要尽量按材料种类的标志进行回收

3.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发电厂的煤经脱硫处理

B.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C.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

D.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

4.对于生物降解餐筷,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降解餐筷替代一次性木质筷子,节约木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B.利用秸杆、稻壳生产降解餐筷,能提高农作物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C.降解餐筷废弃后,可在土壤中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生物降解餐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经济原则

5.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6.某地有“天明得晚黑得快,洗脸快不如脸脏得快”一说,这是因为该地从早到晚一直处于红棕色烟雾中,附近居民深受其害。你估计这一空气污染物中可能含有( )

A.煤炭粉尘 B.P

2O

5

粉尘

C.SiO

2粉尘 D.Fe

2

O

3

粉尘

7.下列有关废弃物处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卫生填埋、焚烧等,但这些处理方法各有利弊B.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回收其中的各种金属、石墨电极及塑料包装等

C.填埋垃圾不需处理,只要深埋即可

D.采用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不产生有害气体,故适宜推广

8.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到市场买菜、进商场购物、去景区旅游等消费过程

中,经常不知不觉地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并将之随意丢弃,造成“白色污染”。下面关于塑料袋污染危害的叙述中不恰当的是( )

A.当塑料袋中的食物温度不低于60°时,塑料袋中的有毒物质将会渗入到食物中,危害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

B.塑料袋属于很难降解的物质,而受到热、辐射等的影响会产生有害物质氯化氢、二英等

C.沾有污染物的方便袋会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衍的地方,危害人们健康D.影响了环境的美观,而对人身健康没有直接的损害

9.有些垃圾可以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下列垃圾中,不适宜用上述方法处理的是( )

A.果核 B.电池 C.卫生纸 D.纯棉纺织品

10.在一条鱼、虾几乎绝迹的小河边,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四座工厂:甲、

乙、丙、丁,它们排出的废液里,每厂只含有Na

2CO

3

、FeCl

3

、Ca(OH)

2

、HCl中的

一种。某中学环保小组对河水监测时发现:①甲处河水呈乳白色;②乙处河水呈红褐色;③丙处河水由浑变清;④丁处产生气泡,河水仍清。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四座工厂排出的废液里含有的污染物质是:

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

(2)在丁的下游某处取出的河水,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河中鱼、虾几乎绝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1.在国际环境问题中,一次性使用聚苯乙烯材料带来的“白色污染”极为严重,这种材料难分解、处理麻烦,最近研制的一种可降解塑料,代号为3HB,

结构简式为具有良好的生物适应性,能在自然界降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可降解塑料在自然界中可通过________(填序号)反应降解为该聚合物的单体

A.加成 B.消去 C.水解 D.氧化

(2)该聚合物的单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单体中具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3)各取1 mol该单体分别与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完全反应时,分别消耗钠和碳酸氢钠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能力提升

12.分析下面两个案例并回答有关问题。

(1)某城镇生产、生活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河流中W、X、Y、Z处某次水样抽测结果如表所示。

地点

W X Y Z

项目

水温/℃15182625

pH6855

溶解氧量/(mg·L-1)11973

①导致X、Y处水样pH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Z处鱼类大量减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某地区已探明蕴藏着丰富的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

2O

3

,还含有SiO

2

等杂

质)、煤矿、石灰石和黏土。拟在该地区建设大型炼铁厂。

①随着铁矿的开发和炼铁厂的建立,需要在该地区相应建立焦化厂、发电厂、水泥厂等,形成有规模的工业体系。据此确定上图中相应工厂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②以赤铁矿为原料,写出高炉炼铁中得到生铁和产生炉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从“三废”利用、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该地区和企业在生产中应采取的一些措施有(举出2种措施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3.回收的废旧锌锰干电池经过处理后得到锰粉(含MnO

2、Mn(OH)

2

、Fe、乙

炔和黑炭等),由锰粉制取MnO

2

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浓盐酸 H

2O

2

NaOH H

2

O

2

NaOH

↓↓↓↓↓

锰粉→浸取→过滤Ⅰ→氧化→过滤Ⅱ→调pH→过滤Ⅲ→固体烘干得MnO

2

↓↓↓

渣回收渣滤液处理后作洗液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物质开始沉淀沉淀完全

Fe(OH)

3

2.7

3.7

Fe(OH)

2

7.69.6

Mn(OH)

2

8.39.8

根据上图所示步骤并参考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加热条件下用浓盐酸浸取锰粉,所得溶液中含有Mn2+、Fe2+等。MnO

2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锰粉经浓盐酸浸取,过滤Ⅰ除去不溶杂质后,向滤液中加入足量H

2O

2

液,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过滤Ⅰ所得滤液经氧化后,需加入NaOH溶液调节pH约为5.1,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过滤Ⅱ所得滤液加入足量H

2O

2

溶液并加入NaOH溶液调节pH约为9,使

Mn2+氧化得到MnO

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参考答案

1.B [纸张、木筷等生产常要消耗大量木材,造成森林被毁坏,而且生产纸浆排放的污水使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

2.A [热塑性塑料可以分类、清洗后再加热熔融,使其重新制成制品;热固性塑料可以把它粉碎后加入黏合剂,作为加热成型产品的填料,再利用的途径不同。]

3.D [煤经脱硫处理、煤转化为水煤气、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都是有利于环保的具体措施,因此A、B、C正确;由于电镀液中往往含氰化物,应有严格的回收处理措施,D错误。]

4.D

5.B [本题意在让考生增强环保意识,了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可能

带来的污染问题。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大量排放CO

2,SO

2

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酸雨的

原因。]

6.D [煤粉是黑色的,P

2O

5

粉尘是白色,SiO

2

粉尘不是红色,只有Fe

2

O

3

尘是红色。]

7.A [废电池回收原因是会对土壤产生严重污染,填埋垃圾应先处理,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不易推广。]

8.D

9.B [电池含的重金属元素,会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不能采用卫生

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

10.(1)Ca(OH)

2FeCl

3

HCl Na

2

CO

3

(2)Na+、Ca2+、Fe3+、H+、Cl-

(3)河水的酸碱性及有害化学药品的富集等作用直接危害鱼、虾等生物的生长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结合对河水的检测结果,可找出什么化学物质有这样的物理性质,对水体造成这样的污染,然后可加以判断,得出结果。

11.(1)C (2) 羧基和羟基

(3)2∶1

解析(1)由该高聚物的链节可知它是由乳酸

()通过酯化反应而聚合得到的,所以该有机物降解时就是酯的水解过程。(2)该单体具有两个官能团,分别是羧基(—COOH)和羟基

(—OH)。(3)醇羟基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

2

,但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也

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有机物中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

2

的只有羧基。所以可得各取1 mol该单体分别与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完全反应时,分别消耗钠和碳酸氢

钠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2.(1)①造纸厂排放的碱性污水使X处河水pH升高,火力发电厂净化烟气的酸性废水治理未达标就排放,造成Y处等的河水pH降低(或火力发电厂燃煤产

生的SO

2

会导致酸雨,飘落后使Y处等的河水pH降低)

②化肥厂、农田及生活污水使Z处河水富营养化,水温较高,适于藻类等水生植物生长,河水中溶解氧被大量消耗,导致鱼类死亡

(2)①发电厂焦化厂炼铁厂水泥厂

②Fe

2O

3

+3CO=====

高温

2Fe+3CO

2

CaCO

3+SiO

2

=====

高温

CaSiO

3

+C O

2

③用炼铁厂的炉渣(或CaSiO

3

)作为水泥厂的原料;

用发电厂的煤矸石和粉煤灰作为水泥厂的原料;

将石灰石煅烧生成生石灰,用于吸收发电厂和焦化厂燃煤产生的SO

2

,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解析(1)①从图像和表中所给数据可知W处水源pH=6,而X处pH=8,pH 变化的原因是造纸厂排放的碱性污水使X处pH升高,而Y、Z两处pH=5,pH变

化的原因可能是火力发电厂燃煤产生的酸性气体SO

2

等导致酸雨以及污水处理厂处理未达标就排放造成的。

②化肥厂使Z处河水富营养化,使藻类植物过多过快地生长,河水中溶解的

O

2

被大量消耗,导致鱼类缺氧死亡。

(2)①与煤矿较近的应为发电厂,因为发电需大量的煤炭,这样可以节约运输成本,B处离煤矿也较近,应为焦化厂,C处离赤铁矿区较近应建炼铁厂,D 处有石灰石、黏土应建水泥厂。

②高炉炼铁是利用CO还原赤铁矿中的Fe,产生炉渣的反应为石灰石和SiO

2

反应生成CaSiO

3

③为了变废为宝,用炼铁厂的炉渣(CaSiO

3

)作为水泥厂的原料,用发电厂的粉煤灰作为制水泥的原料,为防止环境污染,可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利用生石灰

吸收煤燃烧所产生的酸性气体SO

2

,减少酸雨的形成。

13.(1)MnO

2+4H++2Cl-=====

Mn2++Cl

2

↑+2H

2

O

(2)将Fe2+氧化成Fe3+

(3)将Fe2+完全转化为Fe(OH)

3沉淀,并防止Mn2+转化成Mn(OH)

2

沉淀

(4)Mn2++H

2O

2

+2OH-=====

MnO

2

↓+2H

2

O

(5)漏斗、烧杯、玻璃棒

解析MnO

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将浓盐酸中的Cl-氧化为Cl

2

,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MnO

2+4H++2Cl-=====

Mn2++Cl

2

↑+2H

2

O。H

2

O

2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将

Fe2+氧化成Fe3+。过滤Ⅰ所得滤液经氧化后,需加入NaOH溶液调节pH约为5.1,

其目的是将Fe2+完全转化为Fe(OH)

3沉淀,并防止Mn2+转化成Mn(OH)

2

沉淀。H

2

O

2

溶液与M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2++H

2O

2

+2OH-===MnO

2

↓+2H

2

O。过滤操作时

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4.3垃圾资源化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4.3垃圾资源化精练(含解析)新人教 版选修1 垃圾资源化 1.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解析:③会破坏森林,⑤会造成水体污染。 答案:C 2.(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垃圾是污染物,一定条件下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堆肥法处理垃圾是最理想的垃圾处理方法 C.废旧金属、玻璃等不属于垃圾 D.没有绝对的“垃圾”,垃圾也可回收利用 解析:堆肥法处理垃圾的过程中,其中的重金属有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B项错误;废旧的金属、玻璃是一种固体废弃物,能污染环境,故也是垃圾。 答案:AD 3.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解析:塑料袋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废纸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多糖类有机物,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二者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垃圾进行分类要严格执行国际统一的标准 B.对垃圾进行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垃圾的存放 C.凡是废纸都可归为纸类垃圾进行回收

D.学生在课堂上用过的废纸可以积攒起来供回收利用 解析:垃圾的分类没有国际统一的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应该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量,结合本 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对垃圾进行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为垃圾的综合利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等提供依据,而不是为垃圾的存放而分类;卫生纸不能归为可回收垃圾;学生在课堂上用过的废纸可再用来造纸。 答案:D 5.下列对于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为恰当的是() A.将废弃物切成碎片,混在垃圾中填埋于土壤中 B.将废弃物焚烧 C.将废弃物倾倒在海洋中 D.将废弃物应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 解析:垃圾的处理有卫生填埋法、堆肥法和焚烧法,它们各有优缺点。较为理想的方法是将它们用 化学方法转化为有用的物质进行回收利用。 答案:D 6.(双选)有一种废塑料,将它回收以后,可加入适当的添加剂,加热软化,重新制成塑料桶、塑料包 装袋等。以下对这种废塑料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有热固性 B.有热塑性 C.主要成分的分子构型为线型 D.主要成分的分子构型为体型 解析:分子构型为线型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塑料有热塑性,这样的塑料可以反复加工。分子构型为体型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塑料有热固性,这样的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不能反复加工。 答案:BC 7.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要使垃圾中宝贵的再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必须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某住宅小区在进行新年卫生打扫时清理出以下垃圾: ①废纸②废油漆桶③剩饭菜、瓜果皮等④废铁丝⑤变质食品⑥废荧光灯管⑦废橡胶 ⑧废水银温度计⑨废玻璃⑩饮料瓶塑料薄膜过期药品废旧电池 (1)其中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填序号,下同),不可回收垃圾的是。 (2)若该小区的垃圾箱上有如下标识:

人教版化学高二选修1第四章第三节垃圾资源化同步练习

人教版化学高二选修1第四章第三节垃圾资源化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汽车尾气中的CO、NO都是城市空气中浓度较高、危害严重的污染物,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CO、NO均难溶于水 B . CO、NO均为酸性氧化物 C . CO、NO均为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 D .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通过反应2CO+2NO N2+2CO2来达到净化汽车尾气的目的 2.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pH=6的降雨是酸雨 B . 氯气泄漏后应顺风向低处跑 C . SO2和HClO都具有漂白性,两者的漂白原理相同 D . 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SO2、NO2、可吸入颗粒物等 3. (2分)下列对于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有前景的是() A . 积极寻找纸等纤维类制品替代塑料 B . 将废弃物焚烧 C . 将废弃物填埋或倾倒于海洋中 D . 将废弃物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与汽油 4. (2分)水是一种战略性经济资源,下列物质对水质不会产生严重污染的是() A . CH3OH

B . SO2 C . HgCl2 D . CO2 5. (2分)科学家研究南极冰芯样本后发现:工业革命前的65万年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稳定,CO2含量一直处在180ppm~289ppm之间,CH4含量在320ppb~720ppb之间,现在大气中的CO2和CH4含量分别高达380ppm 和1700ppb,导致温室气体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以煤为能源的机器的广泛使用②以石油为能源的机器的广泛使用③以原子能为能源的核工业的发展 ④以风能、太阳能为能源的新工业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6. (2分)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 自2008年6月1日起,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B . 包装盒、快餐盒等全部用聚苯乙烯生产,以减少木材的使用 C . 农村大力发展沼气,将废弃的秸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D .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7. (2分)(2016·六安模拟) 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PEC蓝”是2014年新的网络词汇,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说明京津冀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对减轻雾霾、保证空气质量是有效的 B . “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C . 生石灰、铁粉、硅胶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练习:第4章第3节垃圾资源化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1.许多场所或产品的外包装常用一些标志。下列各图标中属于物品回收的是( ) 解析:A项是火柴燃烧被禁止,是禁止明火标志;B项是三个尖头连在一起,寓意了可以循环利用,是可回收标志;C项是火焰,表示容易燃烧,易燃物品标志;D项是一个没有封闭的圆的中心类似一个节水的节字,是节能标志。 答案:B 2.有些垃圾可以用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方法进行处理,下列垃圾中不适合用这些方法处理的是( ) A.废旧家用塑料薄膜 B.厨余垃圾 C.卫生纸D.废旧纯棉纺织品 解析:塑料薄膜不可降解,堆肥、填埋会造成环境污染,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答案:A 3.废电池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危害。有同学想变废为宝,他的以下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把锌皮取下洗净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B.碳棒取下洗净用作电极

C.把铜帽取下洗净回收利用 D.电池内部填有氯化铵等化学物质,将废电池中的黑色糊状 物直接作化肥用 解析:金属锌可以和酸反应获得氢气,把锌皮取下洗净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属于将废旧电池变废为宝的做法,A正确;废电池中的碳棒可以导电,能用作电极,属于将废旧电池变废为宝的做法,B正确;将废旧电池中的铜帽取下再利用,属于将废旧电池变废为宝的做法,C正确;废电池的黑色糊状物中含有NH4Cl,还含有MnO2及有毒的重金属元素,直接用作化肥会使土壤受到污染,D 错误。 答案:D 4.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对这些处理方法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回收垃圾如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而且还可以节省资源 B.厨余垃圾如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 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和利用 C.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 品等,这些垃圾需要进行特殊安全处理 D.“白色污染”主要指的是我们日常用的塑料袋,它污染土壤的主要原因是不易被分解,影响正常的物质循环 解析:有机物质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和利用,需要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或矿物质元素,才能进入植物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四章第三节《垃圾资源化》word教案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教学目的: 1、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 2、了解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 3、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重点: 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和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难点: 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过程: 北京市现处理一吨垃圾花103.49元,一年的处理费用就是5亿多元。这还不包括建设垃圾处理场的费用,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厂就得花1~2亿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就得花20多亿元,这又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当前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 一、垃圾处理 指对没有回收价值或一时不能回收的垃圾做直接、简单的处理。 1.垃圾处理的基本原则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2.垃圾做一般处理的主要方法 (1)露天堆放 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2)卫生填埋法 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其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造价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浪费了 ;而且填埋场的渗出液容易污染其周围的土壤和水体 (3)堆肥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之形成肥料,作为农作物的营养,从而达到垃圾处理,净化城市环境,又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但堆肥中的重金属有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 并且这种方法需要人们将有机垃圾与其它垃圾分开才行,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4)焚烧法 优点:占地少,能大大减少排放量,使垃圾体积缩小50%~95%;焚烧温度高,能彻底消灭病原体;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城市供暖、发电等。 缺点:投资大,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 二恶英:能溶于人体脂肪内并长期积累,即使是微量,长期摄入也会引起癌症。 二、垃圾的分类与回收 1、垃圾回收的重要意义: 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2、垃圾分类的方法及其类型 六个粗分的一级类别,八个细分的二级类别 三、个别垃圾个别处理 1、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1)涵义:废塑料制品造成的环境污染 (2)危害:P101 (3)处理 A.治理的基本思路 a.改进塑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研制一些易分解的新型塑料,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会降解为简单物质或被生物分解。 b.3R 运动: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B.白色污染物的回收利用 a.废热固性塑料的利用 对废热固性塑料再利用的途径主要是它粉碎后加入黏合剂作为加热成型产品的填料。 b.废热塑性塑料的利用 (a).再加热熔融,使其重新成为制品 (b).在无氧条件下,高温裂制成燃料油或重新制造 塑料的原料 (c).和其他垃圾一起焚烧生产热能. 2、电池垃圾的危害与治理 3、医疗垃圾的危害与治理 小结: 巩固练习:T103P1、2、3、4 作业答案:B 、C 、AB 、B 、A 作业: 1、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方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 )

每课一练 4.3 垃圾资源化 (人教版选修1)

4.3 垃圾资源化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1) 基础落实 1.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再利用的途径一样 B.热裂解的优点是无需对废弃塑料进行严格分选 C.废弃塑料的利用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D.废弃塑料要尽量按材料种类的标志进行回收 3.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发电厂的煤经脱硫处理 B.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C.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 D.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 4.对于生物降解餐筷,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降解餐筷替代一次性木质筷子,节约木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B.利用秸杆、稻壳生产降解餐筷,能提高农作物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C.降解餐筷废弃后,可在土壤中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生物降解餐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经济原则 5.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6.某地有“天明得晚黑得快,洗脸快不如脸脏得快”一说,这是因为该地从早到晚一直处于红棕色烟雾中,附近居民深受其害。你估计这一空气污染物中可能含有( ) A.煤炭粉尘 B.P 2O 5 粉尘 C.SiO 2粉尘 D.Fe 2 O 3 粉尘 7.下列有关废弃物处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卫生填埋、焚烧等,但这些处理方法各有利弊B.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回收其中的各种金属、石墨电极及塑料包装等 C.填埋垃圾不需处理,只要深埋即可 D.采用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不产生有害气体,故适宜推广 8.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到市场买菜、进商场购物、去景区旅游等消费过程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1练习:4.3垃圾资源化 pdf版含答案

1.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 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 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解析:③会破坏森林,⑤会造成水体污染。 答案:C 2.(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垃圾是污染物,一定条件下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堆肥法处理垃圾是最理想的垃圾处理方法 C.废旧金属、玻璃等不属于垃圾 D.没有绝对的“垃圾”,垃圾也可回收利用 解析:堆肥法处理垃圾的过程中,其中的重金属有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B项错误;废旧的金属、玻璃是一种固体废弃物,能污染环境,故也是垃圾。 答案:AD 3.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解析:塑料袋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废纸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多糖类有机物,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二者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垃圾进行分类要严格执行国际统一的标准 B.对垃圾进行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垃圾的存放 C.凡是废纸都可归为纸类垃圾进行回收 D.学生在课堂上用过的废纸可以积攒起来供回收利用 解析:垃圾的分类没有国际统一的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应该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对垃圾进行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为垃圾的综合利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等提供依据,而不是为垃圾的存放而分类;卫生纸不能归为可回收垃圾;学生在课堂上用过的废纸可再用来造纸。 答案:D 5.下列对于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为恰当的是( ) A.将废弃物切成碎片,混在垃圾中填埋于土壤中 B.将废弃物焚烧 C.将废弃物倾倒在海洋中 D.将废弃物应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 解析:垃圾的处理有卫生填埋法、堆肥法和焚烧法,它们各有优缺点。较为理想的方法是将它们用化学方法转化为有用的物质进行回收利用。 答案:D 6.(双选)有一种废塑料,将它回收以后,可加入适当的添加剂,加热软化,重新制成塑料桶、塑料包装袋等。以下对这种废塑料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有热固性 B.有热塑性 C.主要成分的分子构型为线型 D.主要成分的分子构型为体型

山西省运城市运城中学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三节 垃圾资源化(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垃圾资源化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布置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收集相关资料:1.什么是“白色污染”?它的危害有多大,如何治理?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污染?2.统计自己家中每天大约用几个方便袋,大概怎么用?想一想,怎样能少用一些?3.走一走,看一看,寻找身边的“白色污染”。 [投影]废弃的塑料 [问题]什么是“白色污染”?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汇报。 [回答1]与方便袋有关的污染。 [回答2]大量的废旧薄膜、包装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塑料包装物在使用后被丢弃,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这些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就被称为“白色污染”。 [回答3] “白色污染”准确地说,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丢弃成为固体废物,因难于降解处理而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为塑料包装物)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板书]二、白色污染 1、白色污染定义: [问题]它们的危害有多大? [回答1]废旧塑料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长期存在。混入土中将阻绝农作物和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抛弃在陆地或水中,动物吞食后将导致死亡;若被填埋,将直接占用土地,且100年内难以降解,影响土质结构;若被焚烧,则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回答2]塑料制品既不容易被微生物腐蚀,也不容易自行降解。残留于土壤中,会造成土块板结、地下水难以下渗、土壤盐碱化、粮食大幅度减产等系列恶果;弃之荒野,一些有毒添加剂慢慢释放出来,会污染水和大气;牲畜或者浮游生物一旦误食,因难消化而积贮胃内,轻者引起消化系统疾病,重者导致死亡;发电机组吸入塑料垃圾将影响发电;螺旋桨卷上塑料垃圾,危及船运安全。而据调查统计,目前世界上塑料年产量约为1亿吨。这么多塑料制品如果都成为垃圾,造成的结果是多么可怕啊!(这个学生的最后感叹,使所有的师生都深有感触。) [补充]释放出氟氯代烷破坏臭氧层和加速温室效应。 [投影]燃烧废弃塑料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恶英、HCl等):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垃圾资源化》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垃圾资源化》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1 【教学目标】 1、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 2、了解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 3、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重点】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和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难点】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过程】 【资料】北京市现处理一吨垃圾花103.49元,一年的处理费用就是5亿多元。这还不包括建设垃圾处理场的费用,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厂就得花1~2亿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就得花20多亿元,这又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当前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 【学生看图】P4-30、P4-31 一、垃圾处理 垃圾处理:指对没有回收价值或一时不能回收的垃圾做直接、简单的处理。 1.垃圾处理的基本原则、、 2.垃圾做一般处理的主要方法 (1)露天堆放 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2)卫生填埋法 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其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造价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浪费了 ;而且填埋场的渗出液容易污染其周围的土壤和水体 (3)堆肥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之形成肥料,作为农作物的营养,从而达到垃圾处理,净化城市环境,又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但堆肥中的重金属有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 并且这种方法需要人们将有机垃圾与其它垃圾分开才行,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4)焚烧法 优点:占地少,能大大减少排放量,使垃圾体积缩小50%~95%;焚烧温度高,能彻底消灭病原体;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城市供暖、发电等。 缺点:投资大,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 3、二恶英:能溶于人体脂肪内并长期积累,即使是微量,长期摄入也会引起癌症。 二、垃圾的分类与回收 1、垃圾回收的重要意义: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2、回收标志:图4-34回收标志

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三节垃圾资源化(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垃圾资源化 教学目标: 1.根据防治土壤污染、保护环境的要求,举例说明垃圾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处置的方法。 2.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垃圾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处置的方法。 学生活动探究建议:讨论:在田间或市区焚烧植物秸秆、枝叶以及垃圾的危害。调查:当地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情况,讨论并提出改进意见。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课]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1998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约1.4亿吨;200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约1.5亿吨,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累计堆存的固体垃圾总量已达60亿吨,占地5.4亿m2,全国670多座大中城市,约有1/3陷入垃圾包围中,垃圾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渗透到地下和河流中,给城市带来不容忽视的隐性危害。目前,垃圾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非常头疼、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 [投影]

[实践活动]根据图示谈谈垃圾资源化的意义。 [讲述] 在垃圾中,约50%是生物性有机物,约30%—40%具有可回收再利用价值。目前我国每年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的废弃物的价值达250亿元,约有3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未得到回收利用。废塑料的回收率不到3%,橡胶的回收率为31%。仅每年扔掉的60多亿只废干电池就含7万多吨锌、10万吨二氧化锰。 [投影]垃圾堆放: [讨论]我们每天丢弃的垃圾都被送到哪里去了?并对当地垃圾处理为提出改进意见。 [自学]对固体废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原则;常用的方法有:卫生填埋焚烧法;堆肥法。

卫生填埋是世界上常用的处理垃圾量最大的4种方法之一。美国用这种处理的垃圾占 总量68%,欧洲一般在50%~85%,但卫生填埋场的渗出液容易污染周围土地和水体。 堆肥法是一种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堆肥技术是利用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 发酵、降解,使之成为稳定的有机质,并利用发酵过程产生的温度杀死有害微生物以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垃圾处理技术。 焚烧法也是一种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焚烧技术就是利用焚烧炉及其附属设备, 使垃圾在焚烧炉内经过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处理过程,达到大量消减固体量的目的,并将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的垃圾处理技术。垃圾焚烧后,一般体积可减少90%以上,重量减轻80%以上;高温焚烧后还能消除垃圾中大量有害病菌和有毒物质,可有效地控制二次污染。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能可用于发电供热,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板书]第四节垃圾资源化 一、垃圾处理: 1、卫生填埋;焚烧法;堆肥法。 [讲解]垃圾焚烧过程易产生有毒气体二恶英,二恶英实际上是一个简称,它指的并不是

高二化学第三节 垃圾资源化教案 人教版

高二化学第三节垃圾资源化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的: 1、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 2、了解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 3、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重点: 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和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难点: 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过程: 北京市现处理一吨垃圾花103.49元,一年的处理费用就是5亿多元。这还不包括建设垃圾处理场的费用,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厂就得花1~2亿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就得花20多亿元,这又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当前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 一、垃圾处理 指对没有回收价值或一时不能回收的垃圾做直接、简单的处理。 1.垃圾处理的基本原则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2.垃圾做一般处理的主要方法 (1)露天堆放 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2)卫生填埋法 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其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造价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浪费了 ;而且填埋场的渗出液容易污染其周围的土壤和水体(3)堆肥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之形成肥料,作为农作物的营养,从而达到垃圾处理,净化城市环境,又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但堆肥中的重金属有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 并且这种方法需要人们将有机垃圾与其它垃圾分开才行,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4)焚烧法 优点:占地少,能大大减少排放量,使垃圾体积缩小50%~95%;焚烧温度高,能彻底消灭病原体;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城市供暖、发电等。 缺点:投资大,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 二恶英:能溶于人体脂肪内并长期积累,即使是微量,长期摄入也会引起癌症。 二、垃圾的分类与回收 1、垃圾回收的重要意义: 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2、垃圾分类的方法及其类型 六个粗分的一级类别,八个细分的二级类别 三、个别垃圾个别处理 1、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1)涵义:废塑料制品造成的环境污染 (2)危害:P101 (3)处理 A.治理的基本思路 a.改进塑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研制一些易分解的新型塑料,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会降解为简单物质或被生物分解。 b.3R 运动: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B.白色污染物的回收利用 a.废热固性塑料的利用 对废热固性塑料再利用的途径主要是它粉碎后加入黏合剂作为加热成型产品的填料。 b.废热塑性塑料的利用 (a).再加热熔融,使其重新成为制品 (b).在无氧条件下,高温裂制成燃料油或重新制造 塑料的原料 (c).和其他垃圾一起焚烧生产热能. 2、电池垃圾的危害与治理 3、医疗垃圾的危害与治理 小结: 巩固练习:T103P1、2、3、4 作业答案:B 、C 、AB 、B 、A 作业: 1、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 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方法。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1第4章第3节垃圾资源化作业

经典训练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对于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为恰当的是() A.将废弃物切成碎片,混在垃圾中填埋于土壤中 B.将废弃物焚烧 C.将废弃物倾倒在海洋中 D.将废弃物应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 2.白色污染的危害主要有 ①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 ②焚烧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 ③释放出氟氯代烷破坏臭氧层 ④危害动物 ⑤加剧温室效应 ⑥引起赤潮 A.全部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 3.生活中废弃的塑料袋、医院的废输液管、废旧轮胎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利用。它们属于() A.糖类B.有机物C.氧化物D.盐 4.根据南方某城市环卫局提供的资料,该市平均每天生产垃圾1500t,其中生活垃圾800~900t。下列关于垃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瓜皮果壳—可回收垃圾B.医疗垃圾—危险废物 C.玻璃制品—不可回收垃圾D.塑料—不可回收垃圾 5.对于某化合成的材料(如塑料制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中最恰当的是 A.将废弃物混在垃圾中填埋在土壤中B.将废弃物焚烧 C.将废弃物尽可能回收再利用D.将废弃物倾倒在海洋中 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集中处理废旧电池,以防止重金属污染环境 B.海产品中加入大量甲醛以延长保鲜期 C.食用蔬菜水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维生素

D.使用加碘盐,可预防因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 7.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乙醇、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C.垃圾焚烧法已成为许多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发电或供热,能较充分地利用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能 D.为了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在包装袋中常放入生石灰8.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保的是() A.任意排放污水B.推广使用脱硫煤 C.减少汽车尾气排放D.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9.“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B.有机物C.盐类D.糖类 10.下列废弃物,可能直接回收利用的是 A.易拉罐B.塑料拖鞋C.玻璃白酒瓶D.医用点滴管 11.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指的是 A.聚乙烯等塑料垃圾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冶炼厂的白色烟尘D.白色建筑废料 12.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指的是 A.白色建筑废料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冶炼厂的白色烟尘D.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13.下列垃圾中,不适合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处理方法处理的是 A.腐败食品B.电池C.卫生纸D.纯棉纺织品 14.在相同条件下焚烧下列物质,污染大气最严重的是: A.聚氯乙烯B.聚乙烯C.聚丙烯D.氢气 15.为实现“绿色奥运”,下列建议不合理 ...的是() A.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B.推广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和处理 C.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D.提倡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16.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主要原因是回收其中的碳电极

垃圾资源化教学设计

垃圾资源化教学设计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周卫平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圈、水圈和土圈,是我们必须保护和关注的问题。本课题就以土圈为中心,以垃圾处理为核心进行化学与环境的教育及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活中每天都有垃圾产生,这是人人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但如何看待垃圾,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垃圾是宝贵的再生资源和自然资源,垃圾问题解决好了,不仅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保护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因此,提高对垃圾资源的认识,是有效利用再生资源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 本章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主题,介绍了大气质量、污水处理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等过程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在“保护好我们的环境”部分已经对这三种主要的污染来源及其危害有所介绍,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其危害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侧重于治理污染的方法与原理,使学生能利用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做出判断与解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体会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介绍了垃圾处理和白色污染两个部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垃圾处理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白色污染的含义、危害、种类及处理方法。教材介绍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以及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处理方法的利与弊。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并富有责任心的生活态度。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以及到环卫部门、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进行走访参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表达交流的技能和探究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化学学习,对于学习物质的一般方法及相关知识有所掌握。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垃圾的相关内容也有所了解。以 6人一小组搜集相关资料,看书学习垃圾分类方法和处理方式,了解垃圾是很好的资源。 四、教学目标设计 1.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学会垃圾分类,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江维中学高中化学《431 垃圾资源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学习目标】1、掌握垃圾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各种处理方法的利弊 2、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意义 3、掌握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治理方法 【学习重点】垃圾处理常用方法和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 【学习难点】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知识梳理】 一、垃圾处理 1、垃圾处理要遵循、和的原则,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和三种方法,三种处理方法各有利弊。 2、垃圾填埋缺点 垃圾焚烧缺点 垃圾处理的方向为 3、一级类别垃圾主要包括、、、 、、。 二级类别垃圾主要包括、、、 、、、、。 4、在生产普通电池的过程中,常常添加少量作为缓冲剂,以提高电池的和。废电池中的会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推行干电池的和是解决废电池的污染的根本措施。20实际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都实现了电池的。我国规定了2002年销售的电池要达到水平,2006年要达到水平。 5、医疗垃圾中含有较多致病微生物,属于、废物。如果处理不当,除极易造成外,还将对环境造成。长期以来,人们对医疗垃圾主要采取进行处理,但此种方法极易产生二噁英等有害物质。 二、白色污染 1、白色污染的危害 2、目前治理白色污染,主要还应从、和开始,近年来一些国家为治理白色污染提出3R运动,即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和。 【课堂练习】班级姓名 1. 下列有关垃圾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卫生填埋、焚烧、堆肥

B. 将垃圾分类回收是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C. 填埋垃圾不需处理,只深埋即可 D. 焚烧法投资大且产生大量污染空气的物质,故该法的应用受到限制 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垃圾虽是污染物,但不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 堆肥法处理垃圾是最理想的垃圾处理方法 C. 废旧金属、玻璃等不属于垃圾 D. 没有绝对的“垃圾”,垃圾也可以回收利用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色污染主要是由合成材料的废弃物,特别是一些塑料制品废弃物造成的 B.白色污染仅影响环境卫生,其他没有危害 C.治理白色污染主要应从减少使用、加强回收和再利用开始 D. 使用降解塑料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最理想的方法 4. 白色污染的危害主要有() ①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②焚烧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 ③释放出氟氯代烷破坏臭氧层④危害动物⑤加剧温室效应⑥引起赤潮 A.全部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再利用的途径一样 B.热裂解的优点是无需对废弃塑料进行严格分选 C.废弃塑料的利用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D.废弃塑料要尽量按材料种类的标志进行回收 6.“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利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袋.医院的废输液 管.废旧轮胎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利用。它们属于() A.糖类 B.有机物 C.氧化物 D.盐 7. 沿海核电站污染近海水域,因为它向海洋中排放() A.重金属 B.热水 C.粉尘 D.废气 8. 湖泊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湖水含氧量最低() A. 夜间、被污染 B. 夜间、未被污染 C. 白天、被污染 D. 白天、未被污染 9. 生产面粉的车间严禁吸烟,主要是为了() A.防止火灾 B.防止爆炸 C.保护环境 D.保护工人免受尼古丁的毒害

高中化学垃圾资源化人教版选修一

垃圾资源化 复习目标: 1.根据防治土壤污染、保护环境的要求,举例说明垃圾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处置的方法。 2.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复习重点:举例说明垃圾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处置的方法。 复习难点: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一、垃圾处理: 在垃圾中,约__%是生物性有机物,约__%—__%具有可回收再利用价值。目前我国每年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的废弃物的价值达__亿元,约有__万吨废钢铁、___万吨废纸未得到回收利用。废塑料的回收率不到3%,橡胶的回收率为31%。仅每年扔掉的60多亿只废干电池就含7万多吨锌、10万吨二氧化锰。 1、卫生填埋;焚烧法;堆肥法。 卫生填埋是世界上常用的处理垃圾量最大的4种方法之一。但卫生填埋场的渗出液容易污染周围土地和水体。 堆肥法是一种______的方法。堆肥技术是利用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__、___,使之成为稳定的___,并利用发酵过程产生的温度杀死_____以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垃圾处理技术。 垃圾焚烧后,能消除垃圾中大量有害病菌和有毒物质,可有效地控制二次污染。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能可用于___供热,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但垃圾焚烧过程易产生有毒气体二恶英,二恶英的最大危害是具有不可逆的“三致”毒性,即___、__、___。 2、干电池回收与医疗垃圾处理。 二、白色污染 1、白色污染定义: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丢弃成为固体废物,因难于降解处理而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2、白色污染的危害:(1)难以__(2)焚烧,产生__气体(3)释放出__破坏臭氧层和加速__效应(4)危害动物。 3、解决白色污染措施: A:废弃塑料资源化(1)直接作为__(2)制取合成___(3)制取___。 B:生物降解塑料 (1)天然高分子改造法(2)化学合成法。(3)微生物发酵法。 4、塑料回收后再生方法有:__再生,热__,__回收,回收化工原料及其他等方法。 知能测试 一、选择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营养、方便的快餐和环保的快餐盒越来越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根据 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在食品家族中,除了有人们熟知的“绿色食品”外,还有一些食品分别被称为“蓝色食品”和“白色食品”,蓝色食品是指来自于海洋生物的食品,白色食品是指用微生物发酵而来的食品.下列食品中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A.腊肉B.鲜奶 C.食醋D.米饭 2.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

高二化学选修1第四章练习题垃圾资源化(带答案)

高二化学选修1第四章练习题垃圾资源化 (带答案)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二化学选修1第四章练习题,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1.(2019天水高二检测)在投放垃圾时,下列四种垃圾中应单独投到一处的是() A.金属啤酒罐 B.玻璃酱油瓶 C.塑料食用油桶 D.陶瓷白酒瓶 【解析】选D。A、B、C三项中的物质均为可回收的垃圾,D项中的陶瓷白酒瓶不属于可回收垃圾。 【补偿训练】(2019西宁高二检测)某市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使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解析】选B。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都属于有机物。 2.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 ABCD 垃圾废易拉罐废塑料瓶废荧光灯管不可再生废纸 垃圾

分类 【解析】选B。 选项具体分析结论 A废易拉罐为金属铝制品或铁制品,可加工回收金属铝或铁,为可回收物正确 B废塑料瓶目前大部分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PET)或聚乙烯(PE)制品,回收可用于再生造粒、重新制造PET瓶或纺丝制造纤维等,故废塑料瓶为可回收物错误 C废荧光灯管中含有微量汞,散入大气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属于有害垃圾 正确 D废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不可再生废纸是可燃垃圾正确 3.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指的是() A.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D.白色建筑废料 【解析】选A。白色污染就是指聚乙烯等废旧塑料垃圾引起的污染。 4. (2019鞍山高二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垃圾进行分类要严格执行国际统一的标准 B.对垃圾进行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垃圾的存放 C.凡是废纸都可归为纸类垃圾进行回收 D.学生在课堂上用过的废纸可以积攒起来供回收利用

人教版化学高二选修1第四章第三节垃圾资源化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化学高二选修1第四章第三节垃圾资源化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下列行为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A . 在化学反应中要考虑“原子经济性”以提高效率 B .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C . 要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以保护环境 D . 将废弃的塑料袋回收进行露天焚烧,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考点】 2. (2分) (2019高一下·内蒙古期末) 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 .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 . 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 D .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考点】 3. (2分) (2016高一下·重庆期中) 在“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将大力实施“清水蓝天”工程.下列不利于“清水蓝天”工程实施的是() A . 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及水能等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 . 加强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处理,遏制水体富营养化 C . 加大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出口,保证经济快速发展 D . 大力实施矿物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 【考点】 4. (2分) (2015高三上·荣昌期中)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华裔科学家高琨在光纤传输信息领域中取得突破性成就,光纤的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B . 工业上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进行脱硫,并能回收得到石膏 C . “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垃圾资源化》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垃圾资源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一直思考三个问题。 1.化学是什么? 2.如何学化学? 3.怎样教化学?今天我的说课内容就围绕以上三个问题展开。 美国化学家西博格(G.T.Seaborg)说过,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新课程理念提倡,从自然走进化学,从社会走向化学,从生活走进化学。我选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选修1《化学与生活》第四章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一、【课程资源开发】 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腾豪斯(Lawrence Stenhouse)提出“教师即课程研究者(teachers as curriculum researchers)”。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参与课程的编制与开发。本着“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理念,我将教材资源进行二次整合,本节课作为《选4》《选5》知识的拓展、延伸。将教材中的知识所蕴涵的生命活力加以激活。编排顺序置于《选修4》《选修5》之后,作为《选4》《选5》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根据学生认知需求把教材面向对象由原来的文科学生转变为理科学生。把原来教材体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由原来的科学普及转变为科学应用。这样既可以延伸拓展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教材功能价值的发挥,同时本节课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契合点,更能体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依靠化学方式可转化为资源,所以我说化学是人类进步的生产力。基于以上的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垃圾资源化原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2.学会查阅资料、实验探究、知识迁移,等化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环保的积极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